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湖北省2011年美术专业基础课统考成绩今晚开始查询
2011-01-04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湖北教育考试网()将于今晚提供湖北省2011年美术专业基础课统考成绩查询,请考生关注具体发布时间。“湖北省2011年美术专业基础课统考一分一档表”将于明日(1月5日)公布,成绩复查定于1月6日至9日进行。

  考试查询频道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荆门市位于湖北省中部,紧邻武汉城市圈,是长江经济带极具发展活力的城市之一,已成为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区试点城市、湖北省历史文化及旅游名城。荆门市交通便利,沿江高铁与荆荆高铁于2020年正式动工建设,呼南高铁已在加速建设之中。它们将进一步突出荆门枢纽城市区位优势,同时也为在荆就读学子出行提供便捷。荆门职业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公办全日制高等专科院校,位于荆门市国家级高新经济技术开发区。校园占地面积800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办学规模1万余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60人,其中,高级职称和硕博教师占比80% 以上,“双师型”教师占比70%以上。学校涌现出一批省级名师、市级名师、市“把关人才”、国家及省、市级技能大赛优秀辅导教师等优秀教师群体。学校办学历史悠久,专业门类齐全,办学条件优越。设有医学院、教育与艺术学院、电子信息系、机械工程系、财经商贸系和循环化工系六个院系,开设护理、康复治疗技术、助产、学前教育、环境艺术设计、大数据与会计、电子商务、烹饪工艺与营养、现代农业技术、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通用航空航务技术、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云计算技术应用、数字媒体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化工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工程造价20个特色专业。拥有汽车装配、智能制造两个省部级重点教学科研中心和新能源、通用航空、循环经济、康复护理、幼儿教育等一大批校外实习实训合作企事业单位,是区域性汽车装配、机械加工、计算机应用、医学康复、幼儿教育、商贸服务等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重要培养和输送基地,是一所高起点、高标准、有特色的高职院校。学校秉承“厚德精技·致知力行”的办学理念,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生学习对接”的办学思路,与华为集团、福耀玻璃等世界500强企业联合,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与长城汽车、玲珑轮胎、金泉新材料、固润科技等上市公司合作,试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致力于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创业;与省内外多所知名本科院校合作,开展专本连读升学模式,致力于提升学生学历层次,促进学生发展。就读荆门职业学院,就业有保障!创业有平台!升学有通道!
  • 学校简介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而设立的一所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国家表彰的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商务部“中国湖北农业官员培训中心”和“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校 训 立德树人 勤学强能。办学理念 让学院成为每一位学生就业创业的摇篮。教学理念 因材施教、按岗教学,教学生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知识和技能。办学思想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坚持科学发展、特色立校、人才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思路,突出教学中心地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作贡献。办学定位 以高等职业学历教育为主,积极开展继续教育和科技服务;面向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立足湖北,辐射全国;以生物类和农科专业为主,农、经、管、信息类专业协调发展。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省级示范院校。发展思路 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坚持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不动摇;坚持教学基本建设优先地位不动摇。围绕一个目标、明确二个面向、推进三项改革、加强四项建设、构建五个体系。一个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二个面向是:面向现代农业、面向湖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三项改革是:推进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改革;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四项建设是: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加强专业建设;以“双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为目标,加强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推进课程体系建设;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为目标,加强校内校外结合的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五个体系是:构建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构建全程管理的学生管理体系;构建专业化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构建服务高效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构建科学的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区位优势 学院地处武汉市中心城区、位于中环线以内武昌风景秀丽的南湖之滨、野芷湖畔,毗邻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学院依山傍水,环境幽静,交通便捷,学生潜心钻研、对外交流、就业创业、专业深造等条件得天独厚。基础条件 学院占地面积351亩。教学建筑面积263000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总值12000万元,图书馆藏书83万册,每年订阅报刊杂志2000余种;现有校内各类专业实验实训室83个,建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126个(湖北省人民政府认定的大学生实训基地1个)。其中,湖北省现代农业展示中心和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是省农业厅直属事业单位,作为学院共建的实验实训基地,占地1000多亩,先后投入2亿多元。通过湖北省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与学院紧密联系的龙头企业100多家,建有2个“厂中校”。学院正在进行电力增容改造,逐步实现学生公寓、教室空调全覆盖。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有一批在教学、科研中成绩突出的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现有教师457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6人,享受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4人,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专家2人,博士7人,硕士113人,注册会计师8人,教授、副教授105人,双师素质教师占75%。近几年,学院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二项,教师公开出版各类专著、教材231部,在省级以上各类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100多篇。专业设置与学业深造 学院有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系)、信息传媒学院(计算机系)、园艺园林学院(园艺系)、动物科技学院、食品科技学院(动物科学系)和基础课部(思政课部)、中国湖北农业官员培训中心(国际援外培训部)。在校生8000多人,开设有生物制药技术、水产养殖技术、园艺技术、电子商务等38个专业。其中,畜牧兽医、生物制药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建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实训基地;水产养殖技术、园艺技术专业是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是省级战略新型(支柱)产业人才计划基地;食品营养与检测、水产养殖、种子生产与经营等三个专业是湖北省高职院校中唯一的;生物应用技术、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是湖北省高职院校中办学规模最大,最具影响的。在学习高职课程的同时,生物、农科类专业学生可套读华中农业大学独立本科段自考本科,管理类专业学生可套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独立本科段自考本科。就业渠道。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己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强化学生职业综合技能训练,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不断加大就业力度,拓宽就业渠道。学院依托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湖北省农业厅、水产局、畜牧兽医局、种子管理局等行业,以及武汉东湖开发区生物产业园等省内外126家企业,成立了湖北省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为学生开辟了新的实习、实训、就业基地。2013年4月18日,经省政府批准,园艺系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与湖北省种子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湖北省种子集团实习实训基地”入选湖北高校省级实训基地。由于毕业生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广受社会欢迎,已有一批毕业生成为企业管理者、专家、民企老板和出国访问学者。学院为“湖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高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作为商务部“中国湖北农业官员培训中心”,已累计为80多个国家培训农业官员和高级农业技术人员1300多人。作为“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近几年累计为湖北省培训农业技术人员12000余人。学院不仅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还是湖北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基层单位。学院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推行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办学经验,积淀了比较雄厚的办学基础,提出了具有特色的办学理念,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健全的运行机制,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全院师生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努力朝着建设治学严谨,校风优良的特色高职院校而奋力迈进。
  • 学校简介湖北理工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普通高等学校,地处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摇篮的湖北省黄石市。学校占地14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6.5万平方米,背靠青龙山,环绕磁湖水,环境优美,景色如画,被誉为最美的校园。学校于1975年建校,1977年开办本科专业,经历了湖北省高等学校黄石高工班、武汉工学院(黄石分院)、黄石高等专科学校等办学阶段,2004年升本成立黄石理工学院,2010年全国首批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1年更名为湖北理工学院,2016年当选为湖北省高校应用型联盟首届轮值主席单位。在湖北省属高校中率先参加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9年获评“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学校设有20个教学院部,有工、理、经、管、医、文、教、艺8个学科门类和62个本科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艺术学理论”、“药学”、“土木建筑工程”等5个楚天学者设岗学科。其中,“临床医学”学科在2021年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环境工程”、“机械工程”、“艺术学理论”和“药学”4个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群”为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国家级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各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7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9个,省级教学团队10个;省级“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专业5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本科专业6个,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专业6个;省级一流课程7门,省级精品(开放)课程14门;有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4个。学校各类科技创新和教学实践平台为高质量人才培养和高水平成果产出,提供有力支撑。拥有国家级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1个、省级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11个、湖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湖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4个、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2个、省级中小企业共性技术推广中心1个,与区域企业共建各类工程技术(研发)中心30余个。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环境保护培训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6个、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2个、省级环境监测人才培训基地1个、省级知识产权培训基地1个、省级高校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被评为“湖北省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全国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学校馆藏图书116万册,电子资源数据库19个(含电子图书223.95万种),学校现有固定资产总值12.56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02亿元,体育场馆设施齐全。学校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18480人,其中留学生244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102人,其中教授正高113人,副教授及副高361人,博士283人,硕士612人。教师中有湖北省“百人计划”人选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8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4人;楚天学者7人;湖北省产业教授2人;黄石市有突出贡献专家8人;黄石市“东楚英才”3人;学校从国内外著名高校聘请了2名院士和30多名有影响的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常年聘有外籍专家和教师在校任教。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走在全省前列。近三年,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电子设计、机械创新设计等学科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数量共753项,其中国家级158项、省级595项;学生承担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40余项,获得专利130余项、软件著作权近30项;毕业生研究生考取率高于本省非“211”高校平均水平。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曾获“湖北省就业工作先进高校”,毕业生深受国有大中型企业、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的青睐,许多校友已成为所在企业、单位的骨干和高管,荣获省级劳模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成为行业翘楚;有不少校友创办的企业成功上市,成为行业领跑者。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斐然,培育和孵化大学生创业公司200余家,创新创业基地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众创空间”、湖北省政府首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省教育厅首批“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省人社厅首批“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省级创业学院”、省科技厅“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省级3A众创空间”、省经信厅“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学校是国家级青春健康教育示范基地。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协同育人,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先后与加拿大、美国、新西兰、爱尔兰、拉脱维亚、韩国等国家和地区2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办有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3项,合作项目在校生500余人。先后与省内外地方政府、国家级科技园区、国内知名企业共建了2个非独立设置的二级学院;与本地医疗集团共建了3个临床学院;与省内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3个专业“3+2”应用型人才贯通培养模式;与省内外企业共建了近20个研究院和研发中心;与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武汉地区高校联合培养全日制博、硕士研究生130名。学校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立了“建设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应用型大学”的发展目标。全校师生秉承“明德、格物、经世、致用”的校训,弘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敢为人先、开放创新”的理工精神,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学科领校、创新兴校、开放活校、文化美校、依法治校,打造绿色理工、文明理工、数智理工、美丽理工、平安理工、幸福理工,致力于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担承新时代大学的历史使命,奋力谱写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市洪山区
    学校简介华中师范大学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坐落在武昌南湖之滨的桂子山上,占地面积120余万平方米,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教师教育“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首批列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国家培养中、高等学校师资和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是在1903年创办的文华书院大学部(始于1871年创办的文华书院,1924年改名为华中大学)、1912年创办的中华大学、1949年创办的中原大学教育学院的基础上,1951年组建公立华中大学,1952年改制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1953年定名为华中师范学院,1985年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并由中原大学创始人之一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校名。1993年江泽民同志为学校九十周年校庆题词:“发展师范教育事业,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学校在百余年的发展中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汲取了外来文化的养分,更弘扬了革命文化教育的传统,形成了“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为国家培养了30多万优秀人才。学校下设28个教学科研单位,79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具备从本科生到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的高等教育体系。目前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31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8500余人,研究生12000余人,国际学生1100余人。现有教职工3500余人,专任教师190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297人,博士生导师352人,现有专兼职院士、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海外高层次人才工程入选者、“万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教学名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人才65人。学校拥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8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22个。中国语言文学和物理学等18个专业设有博士后流动站,2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8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72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8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学校现有各类科研机构、实验室、研究院(所、中心)67个,其中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其他省部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5个。此外,学校拥有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其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重点研究基地15个。定期公开出版专业刊物26种。学校努力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的现代人才培养思想,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有机结合。学校现有国家文理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历史学、物理学),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6门,湖北省品牌专业17个,是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高校和教育部信息化试点高校。毕业生以过硬的思想素质、良好的业务素质以及全面的综合素质赢得了用人单位的青睐,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学校入选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2013年,教育部对学校进行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办学方向和办学质量得到充分肯定。2018年,“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重构与探索实践”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多年来,学校形成了“博学、博爱、博雅”的“三博”校园文化,近120个学生社团活跃其中,“创新杯科学文化节”“树人杯艺术文化节”“博雅大讲堂”“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桂苑之歌”等成为我校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武汉乃至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舞台。学校实现了校园无线网络及学生宿舍空调全覆盖,图书馆馆藏面积46857平方米,藏书300余万册,并具有先进的“校园文献网络化管理与服务系统”,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学术、科技和文化交流,先后与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学术联系,大批外籍专家和教师在校任教讲学。出国(境)研修、参加国际会议、开展合作科研的教师人数持续攀升。与国外大学共建四所孔子学院,积极选派汉语教师及志愿者赴国外开展汉语教学,传播中国语言与文化。大力推动学生的国际双向流动,每年选派大批学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在校长短期的国际学生来自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全体华中师大人正以昂扬的斗志,为早日将华中师范大学建成教师教育领先的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武汉铁路桥梁职业学院(Wuhan Railway Bridge Vocational College)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由央企上市公司——中国中铁举办,是全国唯一的桥梁高等职业学院。学院地处中国建桥之都(武汉),坐落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风景秀丽的马影河畔,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学院占地面积341亩,建筑面积9.4万平方米。学院依托企业办学,突出桥梁特色育人,以交通运输类和土木工程类专业为主干,形成了以全日制职业教育为主、职业培训与继续教育为辅的“一体两翼”办学格局。现设有桥梁工程系、建筑工程系、机电工程系、材料工程系、铁道运输系、思政课部、公共课部等教学系部,开设铁路桥梁与隧道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土木工程检测技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建设工程管理、工程造价、新能源汽车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工程测量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铁路桥梁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被列为湖北省高职"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建设专业,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被列为湖北省高职特色建设专业。学院现有任课教师218人,其中专任教师182人,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74人、“双师型”教师103人;企业兼职教师36人,其中客座教授6人,“楚天技能名师”5人。学院建有铁路桥梁施工、道路与桥梁施工、建筑技术、土建工程检测、工程管理、工程测量、铁道运输管理、机电一体化、新能源汽车、高速铁路精调精测等10个校内实训基地,其中建筑技术实训基地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土建工程检测、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实训基地为省级实训基地。全面推进产教融合,深度开展校企合作,与中铁大桥局、中铁上海工程局、中交三航局、武汉地铁集团、东风本田汽车公司等单位共建校外实训基地35个。学院前身为1958年创办的武汉桥梁工程学院,为国家铁路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输送了3万余名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校友中走出了46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423位业绩卓著的高级工程师。他们主持的建筑工程先后荣获17项“国家科技进步奖”、33项“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18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8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6项国家及省市“优质工程奖”;他们中先后有28人次获国家和省市级“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荣誉,134人次获国家“优秀企业家”“优秀项目经理”称号,58人次获“火车头奖章”;他们中先后有5人受到习近平、江泽民、胡锦涛总书记的接见,有1人接受温家宝总理的邀请参加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宴和天安门阅兵观礼,有7人先后受到李鹏、朱镕基、温家宝总理的接见,98级校友王中美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学院被誉为“桥梁建设者的黄埔军校”“土建工程人才的摇篮”,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湖北桥梁产业工人培训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学院将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秉承“立足中铁、面向社会、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方向,弘扬“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学院精神,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致力于大专层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面向铁路建设、铁路运营管理及基础设施建设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技术技能人才,打造中国建桥之都(武汉)和中国中铁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实现“省内一流、业内领先、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院校的奋斗目标。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