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吉林省高考理科状元最高总成绩702分
2010-06-22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在2010年高考中,吉林一中高三十班程思佳取得了702分的高分,22日晚,记者第一时间采访到程思佳本人以及她的老师。贾老师用“认真严谨”评价程思佳取得的骄人成绩。

  好运来:打了高分 清华找上门

  22日晚11时许,记者找到了程思佳,当时她正与母亲和清华大学招生办的两位老师下楼。记者向其表达了祝贺。据了解,目前程思佳已经和清华大学吉林招生组的刘老师取得了联系,向对方咨询什么专业较好。

  看上去很文静的程思佳告诉记者,她非常喜欢足球,她是刚看完世界杯葡萄牙和朝鲜的比赛,就得知了这一好消息的。当时,她的母亲还开玩笑说:“葡萄牙真好运,不知道你的运气是否也能这样。”话音刚落,好消息就来了。

  经验谈:要有一颗平常心

  程思佳告诉记者,她非常喜欢吉林一中,她希望通过本报向老师和学校表示感谢。她说,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关键是要有一颗平常的心,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考试。就像母亲常说的,“只要把卷子上会的题答好就行,不会的题想它也没有用。”

  父母经:给孩子更多精神鼓励

  程思佳的母亲告诉记者,女儿从小到现在学习上很少让她操心,她给孩子更多的是语言和精神上的鼓励。记者问她,女儿取得这样的好成绩有什么奖励没有,她说,只有语言上的,其他的没有。女儿也说,她更看重地是精神上的鼓励。

  老师说:成功来自认真严谨

  22日晚10时30分,记者第一时间拨通吉林一中夏军校长的电话,他表示他也是刚刚知道程思佳取得702分的好成绩。她的班主任贾书玲说,程思佳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她上课时特别认真,二是对待每门功课、每道题目都十分严谨,是“认真严谨”的态度让程思佳取得了这么骄人的成绩。

  从性格上来说,程思佳性格比较开朗,十分阳光,同时又有着女孩子特有的文静。程思佳理性思维特别强,是英语课代表,化学成绩也优秀,曾获得吉林省奥林匹克二等奖。程思佳兴趣广泛,不是那种书呆子的孩子。老师们都特别喜欢这个孩子。

  程思佳在四模考试中只有一次发挥得不是特别好。2009年冬天参加夏令营,因表现突出,轻松通过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多加20分。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吉林建筑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以土木建筑为特色,理、工、文、管、法、艺、经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吉林省重点建设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吉林省人民政府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是全国首批百所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是吉林省城乡基本建设领域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基地、科技研发基地、产业发展决策咨询与技术创新服务基地。学校始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首批设立的十所建筑类专门学校之一。1960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定名为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开始举办本科教育。1997年通过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3年学校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8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优秀”成绩。2010年学校从红旗街老校区整体迁入净月新校区。2013年更名为吉林建筑大学。2015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7年学校被确定为吉林省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高校。学校坐落于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校东部有净月潭国家5A级森林公园,南部有新立湖国家水利风景区,西部有长春的母亲河——伊通河。学校校园占地面积94.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5.4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藏书140余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37亿元。学校校园规划科学合理,功能齐全完备。学校不断完善人文环境、文化设施和景观建设,优化学习环境,充分满足学生成才需要。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16000余名,其中,本科生15000余名,硕士研究生1400余名,全日制来华留学生百余名。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300余名,其中专任教师880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370余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导师420余名。学校汇聚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直接联系的高级专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资深教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留学回国人员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长白山学者”“长白山技能名师”、吉林省高级专家、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第一二三层次人选、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吉林省跨世纪学术学科带头人、吉林省第一批百名科技领军人才、吉林省首批学科领军教授、吉林省教学名师、吉林省优秀教师、吉林省品牌专业带头人、吉林省跨世纪中青年骨干教师、吉林省建筑大师和吉林省勘察设计大师等各类高层次专家、学者100余名。学校设有建筑与规划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等19个学院(部)。学校拥有建筑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设计学、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安全科学与工程等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拥有建筑学、机械、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交通运输、风景园林、社会工作、电子信息、工程管理、艺术等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其中土木工程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一流学科A类”学科;建筑学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一流学科B类”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优势特色学科A类”学科。智慧城市科学与工程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新兴交叉学科”。学校坚持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科学研究,以高水平科研支撑高质量教育教学和高质量社会服务。学校在严寒地区绿色建筑、松花江流域水环境治理与保护、建筑防灾减灾、城镇化建设规划、设施与不动产管理(FM)、建筑信息化协同设计(BIM)、历史建筑修复与利用等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学校拥有“松辽流域水环境”“寒地建筑综合节能”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校现有“松辽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吉林省高校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吉林省建筑电气综合节能重点实验室、吉林省建筑一体化集成技术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吉林省结构与抗震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绿色与生态建材跨区域合作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新能源与环境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寒地绿色建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新型建材”吉林省首批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吉林省建筑业发展研究基地、吉林建筑文化研究基地在内的35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艺术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20余项,各级纵向科研项目1000余项;学校获各级政府奖项3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授予学校“全国建设系统科技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学校开设53个本科专业,学科链、专业链和建筑领域产业链深度融合,建成了一批服务区域和建筑行业发展的优势专业(群)。安全工程、土木工程、测绘工程、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地质工程等6个专业先行通过了工程教育认证,实现了国际实质等效,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建筑学(本硕专业)、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城乡规划等6个土建类专业通过全国土建类专业教育评估。学校拥有5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验区”,2个省级创新创业示范专业立项建设点,2个省级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在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评选中,学校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测绘工程、工程管理、环境设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等9个专业获评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城乡规划、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地质工程、安全工程、环境工程、交通工程等7个专业获批吉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29项,其中《面向执业需求的地方高校工程人才培养改革实践》获2018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求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标准。致力于培养和造就“理论基础坚实、实践能力扎实、思想作风朴实”,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形成了“三实型”人才培养特色。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是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7年度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2018年度、2020年度被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评为“中国创业创新典型示范高校”;先后被吉林省发改委、人社厅、教育厅等部门确定为“吉林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学校努力营造崇尚科学、严谨求实、善于创造的校园文化,被评为“吉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吉林省文明校园”“吉林省文明单位”“全国厂务(校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示范单位”,被授予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状”荣誉称号。学校不断强化师德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松辽流域能源与环境教师创新团队”被认定为首批吉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近年来有几十名教师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省市劳动模范、省市优秀共产党员和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学校大力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着力提升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把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和任务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组织开展具有品牌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近年来学校在全国和吉林省大学生各类活动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被评为全国优秀组织单位。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多次被评为“吉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先进集体”。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高,近几年毕业生进入全国一线城市的比例与进入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冶金建设集团公司等世界和国内500强企业的比例,均达到50%以上。学校自建校以来培养的8万余名毕业生活跃在国家城乡基本建设领域,成为建筑科研、设计、施工、管理等领域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学校为加快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及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先后与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等5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6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通过实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积极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先后与俄罗斯太平洋国立大学、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美国杨斯顿州立大学在建筑学、工程管理、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合作举办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美国爱荷华大学、美国旧金山艺术大学、英国莱斯特大学等国外高校及科研机构通过教师出国交流、学生互换交流及海外人才引进等开展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 学校聘任了包括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在内的百余名专家学者为名誉教授、客座教授等,每年邀请50余名国外专家学者到校讲学;每年派出师生300多人次赴国外进行学术交流、科研合作、考察访问和访学留学等。面对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引领,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聚焦创新能力提升,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全校师生员工奋发有为,克难攻坚,为建设“特色鲜明、域内一流、同类领先的应用研究型社会主义现代大学”的目标不懈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长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于2015年经省政府批准组建的一所公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由1962年建校的原长春幼儿师范学校和原长春特殊教育师范学校组建)。是省、市政府重点扶持建设的全省唯一一所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校位于吉林省长春农安经济开发区(合隆镇)长春职教园区内。学校一期工程占地面积23.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教学设备总值3000万元;建有高标准的教学楼、艺术楼、体育馆、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学生公寓、餐饮中心等教学、生活场所。学校目前拥有160余间专业级的舞蹈室、画室、排练厅、琴房、实习实训模拟室等馆(室)。2018年启动了学校的二期工程规划和建设。2016年学校纳入高招序列以来,参与吉林省单独招生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面向全国十八个省招收高中毕业生。学校目前开设学前教育、特殊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4个师范类专业,招收高中毕业生(3年制)高等专科,初中毕业生(5年制)高等专科,现有全日制在校生人数5400余人。下一步为了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服务,将新增早期教育、康复教育等相关专业。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员工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87人。70%以上教师学历在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其中副教授以上职称95人,省级骨干教师3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市级骨干教师(含专业带头人)29人;学前教育优秀团队1个,学校教师参与编写的幼教专科教学大纲、主编的十余种教材均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使用。为了更好地适应学校的发展需要,按照“双师”和产教互动的原则,还聘请了由幼儿园园长及骨干幼儿教师及高校相关专业教师等组成的外聘教师40余人。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让学生更出彩、让教师更幸福、让学校更发展、让社会更认可”为遵循,不断地推进学校的转型升格和改革发展。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以“办学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为目标,以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为己任。积极推行校企合作、产教研紧密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大胆探索“面向全体、分层教学、任务驱动、科研引路、人人成才”的内涵式发展之路。实施“四全两发两突出”的育人模式,全开放办学,全开放育人,全过程管理,全要素养成;发掘潜能,发挥主动,突出能力,突出个性的育人模式,坚持以做好“四个服务”为办学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面向社会,主动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形成规模、质量、效益、品牌同步发展的局面,成为长春市职业教育的一块“金”字招牌。学校将努力建设成为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长春市东北亚区域性教育中心的名牌学校。
  • 东北电力大学吉林市船营区
    学校简介东北电力大学坐落在风景秀美的吉林省吉林市。学校是吉林省重点大学,始建于1949年,是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的第一所电力工科学校,1958年定名为吉林电力学院,1978年更名为东北电力学院。原隶属电力部、国家电力公司,2000年起,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2005年学校更名为东北电力大学。2012年学校入选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为己任,主动适应国家电力工业和吉林省的经济建设需求,形成了以电力特色为主,多学科交叉融合,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学校共有14个学院,51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工、理、管、文、法、经、教育、艺术8个学科门类。学校是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现有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能源动力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博士后流动站;具有硕士研究生推免权,现有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涵盖62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有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拥有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9个,其中一流学科4个、优势特色学科4个、新兴交叉学科1个。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2000余人。学校有教职工1500余人,拥有高级职称人员6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双聘),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38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教学团队”1个。学校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积极构筑并不断优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吉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近年来,学校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学校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社会体育人才培训和科研基地,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学校始终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科技创新方针,不断提高学术研究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学校现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吉林省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5个,吉林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吉林省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文科基地等30个。近年来,学校承担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为代表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50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吉林省科学技术特殊贡献奖、吉林省成果转化贡献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15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600余件,为推动科技进步以及电力行业和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先后与美国、日本、英国、俄罗斯、韩国、德国等国的高校或科研机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技和学术交流。1998年获批培养外国留学生。2000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学校与美国犹他州立大学合作举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教育项目。2012年,教育部批准学校与英国史萃克莱德大学合作举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2011年,学校获批为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实施院校。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受院校。近年来,学校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吉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涌现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等一大批先进教师群体和以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等为代表的优秀大学生群体。“十四五”期间,学校以办人民满意大学,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目标,深入实施“人才强校、质量优先、持续快速、特色发展、开放合作”战略,继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建设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而不懈奋斗。
  • 延边大学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
    学校简介延边大学(Yanbian University)坐落在享有“教育之乡”美誉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府延吉市,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西部开发重点建设院校、吉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重点支持建设大学、吉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同支持建设大学。 学校始建于1949年,是中国共产党较早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的高校之一。现设有22个学院,76个本科专业;10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32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7年,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此外,学校还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5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15个延边大学重点学科。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225人,其中专任教师1,377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773人,具有硕士学位的532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739人,聘请了包括金宁一、陈芬儿院士等在内的100多名国内外著名专家为我校高端人才、名誉教授、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启动了“图们江学者支持计划”,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学科领军人才和青年学术骨干。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7,100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5,581人,本科生19,477人,专科生2,042人),来自17个国家的留学生127人。现建设有东北寒区肉牛科技创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朝鲜•韩国研究中心等44个省部级以上科研机构,积极打造图们江论坛和长白山论坛两大国际学术论坛品牌。近三年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艺术基金、教育部项目、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等各类国家级、部委级项目172项;省级、厅级项目344项,国际合作项目21项;发表学术论文5,168篇,其中国际三大科技文献检索论文(SCI、EI、ISTP ) 1,318篇,SSCI、A&HCI、CSSCI期刊论文268篇;获得省级以上各类科研奖项38项,获得专利123项。 学校坚持国际化战略,与29个国家和2个地区(香港,台湾)的277所院校和科研机构或国际学术组织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稳步发展留学生教育,获得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资格。加强“延边大学中外语言文化交流合作中心”建设,先后与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日本明治大学、韩国首尔大学、朝鲜金日成综合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建立了校际关系,每年交流互访的专家学者近千名。 校园占地面积19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92万平方米。图书馆各类纸质藏书达210多万册。美丽的校园,优良的办学条件,完备的基础设施,先进的教学楼、实验楼,整洁的学生宿舍、食堂,多功能的体育馆和活动中心,满足了教学科研和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建校73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始终得到了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董必武代主席等老一辈领导人以及胡耀邦、江泽民、贾庆林、张德江、俞正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亲临学校视察工作并题词,为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延边大学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不断强化党组织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求真、至善、融合”的校训,发扬“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传承文化、突出特色,民族团结、共教共学,广泛交流、多边合作”的优良办学传统,紧紧抓住国家“双一流”建设和吉林省“双特色”建设重大机遇,以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办学目标为指引,注重创新发展、质量发展、特色发展、融合发展,坚持人才培养核心地位,以一流学科建设为龙头,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争取早日实现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延大梦”!
  • 学校简介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是1999年经原吉林省教育委员会批准,由长春工业大学和吉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举办,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2004年被教育部确认为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独立学院。2005年通过教育部组织的独立学院办学条件和教学状态专项评估,评价是“专家办学,注重投入,重视质量,管理规范,德育特色”。2008年被吉林省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与长春工业大学建立了硕士研究生教育联盟,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学校现有在校生一万余人,逐步形成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艺术学六大学科门类,43个本科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学中心、质量第一的办学思想,具有培养奉献和创新精神强、专业技能和基础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 公有民办的办学体制 2006年12月,三位创建人陈坚、张兆华、尹长河共同发表声明:“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全部资产归学校所有(含创立时的投入),不归创建人所有,不归其他单位和个人所有,今后永久不变更。”学校成为一所“公有民办”体制高等院校。2014年3月,学校被吉林省教育厅确定为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办学模式改革试点单位。学校积极探索非营利性办学模式改革,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2016年12月,学校作为吉林省省属高校唯一代表,参加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 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学校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和层次。学校各学院均有名师担任院长和学科带头人。现有专任教师45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32人,占教师总数的51.6%;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353人,占教师总数的78.4%;“双师型”教师78人。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吉林省教学名师、吉林省优秀教师、长白山技能名师等高层次人才十余人。 完善的办学条件 学校坐落于享有“亚洲最大人工林海”美誉的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校园环境幽雅,校园绿化面积达48.8%。学校已建成近百个实验室和设计室、9个实训中心(工程训练中心、汽车实训中心、电气电子自动化实训中心、软件实训中心、机器人实训中心、会计实训中心、金融实训中心、工程管理实训中心、外语多功能实训中心)、2个大学生创新室;建有19000平方米图书馆,馆内藏书283万册(其中纸质图书92万册,电子图书191万册),中外文期刊23400余种(其中纸质期刊800余种,电子期刊22600余种),拥有中国知网博硕论文系列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超星数字资源平台、马列主义专题数据库、网上报告厅、MOOCS学习平台,先后加入CALIS、CASHL、CADAL等资源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建有标准400米塑胶运动场和多功能体育馆;各类生活服务设施齐全。 坚强的组织保障 学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建校伊始即成立了党委。学校党委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党委班子组织设置和运行机制,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在保证政治方向、凝聚师生员工,推动学校发展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学校先后被推选为全国民办高校德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全国民办高校党建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近年来,我校先后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2个,“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1个。 “两强”的办学特色 奉献和创新精神强: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三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实现学生理论学习全覆盖。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扎实推进学生“三爱”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爱国、敬业、奉献、诚信”的品格;以“开展校园文化和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奉献、创新”精神。为鼓励学生刻苦学习,除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外,学校还设立成才奖学金等校内奖学金,用于激励学生“成人、成才、成功”。 专业技能和基础能力强:学校以市场为导向,强化专业特色,进行深度教学改革,根据人才培养需要,改革课程体系,实施分流分级教学模式,重点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基础能力培养。各专业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实行多样化的人才培养,使每个学生都能拥有一技之长。学校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按产业需求调整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修正药业、浙江吉利汽车、金田铜业、一汽国际物流、苏州博众、京东方、阿里巴巴、北京中科软、苏州绿控、北京链家、宁波亚德客、久盛地板、安徽水利等一百余家大中型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就业”基地,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取得较大进展。学校充分利用校内专业实验室、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与企业共同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使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韩国等国家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留学深造机会,拓展国际视野。 丰硕的办学成果 学校现有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一流专业6个,省级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本科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金课1门,省级学科育人示范课程1门,吉林省精品课程5门,省级优秀课程18门,首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建设)项目2门,吉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吉林省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吉林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学校获得全国“五好基层关工委先进集体”称号;连续多次被评为吉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吉林省“绿化生态单位”、长春市“文明校园”、长春高校文明杯“优胜单位”、长春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长春高校系统“平安校园”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我校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竞赛,取得了优异成绩,近5年共有2200余人次在省级以上竞赛中获奖800余项。学校已累计向社会输送高素质本科应用型人才35000余名,毕业去向落实率始终保持在省内高校前列,就业质量不断提高。一大批毕业生已经成为行业的佼佼者,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特别是为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逐年提升,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中国教育报、香港大公报、吉林日报、新华网等媒体广泛报道了学校特色兴校的经验成果,其中《中国教育报》连续6年对学校进行了全方位报道。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