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吉林:2021年提前专科批A段(艺术类)第一轮征集志愿考生须知
2021-08-17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一、本次公布的院校招生计划为在我省提前专科批A段艺术类院校(专业)未完成的招生计划。计划备注中如无特殊说明,招生政策及办法不变。

二、截止至8月16日20:00时,未被录取的艺术类专科最低控制分数线上的考生均可填报。

三、填报本次征集志愿的考生应为文科艺术类或理科艺术类。非艺术类考生不得填报。考生只能填报本次所公布的艺术类院校和专业,填报其它艺术类院校和专业无效。本次征集志愿投档期间,考生原所报提前批艺术类志愿无效。

四、考生应在8月17日14:00—18:00时直接登录“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填报志愿平台”,完成本次征集志愿填报工作,逾期系统将关闭。

如遗忘密码,须考生本人持《准考证》和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到高考报名地县(市、区)招生办公室进行密码重置。

五、本次征集志愿设10个艺术类院校平行志愿,每个院校志愿中设6个专业志愿。

六、考生要严格按有关院校专业备注中的要求填报征集志愿。

七、考生要密切关注本批次再次征集志愿及其它批次征集志愿的具体时间以及公布的重要招生信息。

特别提醒:随着录取结果的陆续公布,各高校将寄发录取通知书,一些不法分子有可能借机开始诈骗活动。提醒考生和家长要提高警惕,保持清醒头脑,不要把考生成绩、志愿等信息透露给他人,不要相信所谓的通过内部指标、计划外、新生未报到等借口进行补录的谎言;要通过省教育考试院或高校的权威发布渠道,查询了解招生有关政策,要通过省教育考试院向社会公布的考生录取信息查询平台查询有关录取信息,谨防混淆办学类型的其他入学通知书或虚假入学通知书的蒙骗。教育部规定,任何个人或中介机构参与普通高校招生均属违法行为,未经省教育考试院审核录取的学生,不能通过入学电子注册取得学籍。省教育考试院将严格落实教育部“十严禁”、“六不准”要求,认真执行省纪委、省监委“六个严禁”、“五个一律”规定,严肃处理各种招生违规行为。

A.2021年-理科艺术类-提前专科批录取学校A段

A.2021年-文科艺术类-提前专科批录取学校A段

吉林省教育考试院

二〇二一年八月十六日

----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吉林财经大学是吉林省重点大学,是吉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税务总局共同建设的学校。学校起步于1946年7月东北银行总行举办的银行干部训练班,经历了东北银行干部学校、东北银行专门学校、中国人民银行长春银行学校、吉林财贸学院、吉林省财贸学校等几个历史时期,1978年5月恢复吉林财贸学院,1992年5月更名为长春税务学院,2010年3月更名为吉林财经大学。学校是我党在东北创办的红色金融教育基地,是新中国创建的第一所金融高等学校,是国家较早成立的普通本科财经院校之一,是国家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税务本科大学。2005年,学校整体搬迁至被誉为“亚洲第一大人工林海”的净月潭畔,校园占地面积108万平方米。收藏纸质图书166万册,电子图书127万册,外文原版期刊84种,中外文数据库63个。自然、典雅、厚重、博大的校园环境和宽敞、明亮、向阳、舒适的学生公寓,为莘莘学子成长成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软科2021年大学排名中,位列财经类大学排名第23;在校友会2021吉林省大学排名中,位列第9。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为目标,着力推进普通本科、研究生教育与继续教育协调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75年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坚守 “为党和国家、为区域经济发展培育财经英才”,培养输送了10万多名奋战在国家、经济建设主战场上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在金融、财税等重要领域涌现出一大批业界精英、行业翘楚,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吉林振兴发展需要,作出了积极贡献;有第一个会计学女博士、第一批金融学博士等任教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985和211高校的专家学者,他们传承血脉,继续为国家培育更多优秀的财经人才。学校现有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外国留学生近14000人。学生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商务设计竞赛、管理决策模拟大赛等高水平学科竞赛中,屡获殊荣。学校被教育部授予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学校着力搭建起“思想充实、为人诚实、作风朴实、基础扎实、工作务实”的德育教育平台,涌现出一批致力社会爱心事业的公益典型:连续24年照顾孤寡老人“爱的接力”团队、“妈妈老师”吕金华、全国“十佳孝贤”之首张尚昀、连续22年的“代理妈妈”、“感动吉林”十大人物张爽……书写了吉林财经大学学子爱心奉献的感人佳话。多年来,学校一直保持着生源和就业优势,毕业生一直保持较高的就业质量,年度毕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5%以上,在社会上赢得良好口碑,被誉为“银行家的摇篮”“税务系统的黄埔军校”。学校坚持学科立校,着力构建“突出优势、扶持新兴、坚实基础”的学科生态体系,形成了以经济学科、管理学科为主体,法学、文学、理学、工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特色。学校现有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六大学科门类;有吉林省“十三五”优势特色高水平学科8个,其中“一流学科A类”1个,“一流学科B类”1个,“优势特色学科A类”1个;“优势特色学科B类”5个;经济学科为“2019年度吉林省高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工商管理、法律、税务、应用统计、国际商务、会计、审计、金融、公共管理、保险、新闻与传播、图书情报等12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吉林省研究生工作站7个;具有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是吉林省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A类高校。学校现有37个本科专业,其中有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教育部新文科实践项目2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项;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吉林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7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专业10个;吉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吉林省高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1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9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3门,吉林省高校“金课”建设项目7个,省级精品课程32门;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项,省级高校“学科育人示范课程”2门;吉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课程2门,省级校企合作开发立项建设课程1门;省级实践教学基地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4个。学校是唯一入选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项目的省属高校;是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示范性联合培养实践基地;亚泰工商管理学院为“中国十佳MBA商学院”。学校坚持以人才兴校为重点,在波澜壮阔的办学历程中,精英荟萃,名师云集,著名学者、专家袁孟超、余性元、王思立、赵希献、胡继纯、宋冬林等先后在校任教。学校现有教职员工957人。教师中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规划评审专家,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经济与贸易类、统计学类、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等;有省突出贡献专家11人、省拔尖人才10人、省教学名师6人;列入吉林省“18条”人才政策分类定级人才77人。学校坚持以科研创新为抓手,积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校建有中宣部重点支持建设的“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有吉林省“2011计划”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1个,吉林省社会科学重点领域研究基地3个,吉林特色新型高校智库2个,吉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个,吉林省重点实验室1个,吉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2个。学校主办《当代经济研究》《税务与经济》两个学术期刊。其中,《当代经济研究》是吉林省教育厅主管、吉林财经大学主办的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的会刊,现为中宣部重点建设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专业类期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刊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扩展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税务与经济》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扩展版)、《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近年来,学校有十多人次受聘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在省委、省政府、国家税务总局等部委的重大规划、重大决策、重要文件起草制定中发挥重要的决策咨询作用。紧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吉林振兴发展需要,围绕国有企业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等热点问题,重点在金融、财税、产业经济等领域咨政建言,有40余项决策咨询成果获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一些成果推广应用产生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学校坚持国际化办学理念,现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韩国、加拿大、新加坡、法国、白俄罗斯、瑞典等国家及我国台湾地区的52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每年开展学者互派、科研合作及学生联合培养等交流活动。1988年,学校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1999年开启中外合作办学工作,目前与澳大利亚查尔斯特大学合作举办会计、金融和电子商务专业3个本科办学项目。2002年起选派优秀本科毕业生赴日本帝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11年起与北海道文教大学等3所日本大学开展本科生“2+2双学位”研究生“2+1”留学项目,2007年起与京畿大学等6所韩国高校开展“3+1”留学项目。2013年,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学校作为中国13所高校之一与俄罗斯13所高校共同成立了中国—俄罗斯经济类大学联盟。学校目前为“吉林省政府外国留学生奖学金”资格院校、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实施院校。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吉林视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立足吉林、面向全国、服务经济主战场,坚持“两个更加合理”(专业结构更加合理,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更加合理),“四个显著提升”(学科整体实力显著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显著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十三五”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十四五”稳步开局,各项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新的成绩。学校被确定为吉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吉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组织育人方向承建单位,1个学院被确定为吉林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1节专题党课入选全国“精品党课”;一个党支部在教育部办公厅举办的两届全国高校“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展示活动中,获微党课特色作品、推荐展示十佳精品成果各1个。有1个全国党建样板支部,1个全省党建标杆院系,3个全省党建样板支部,1个“吉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3个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2个全省高校精品e支部。1人入选全省十九大宣讲团成员,9名同志被评为全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37名老党员荣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风雨砥砺继承优良传统,继往开来谱就精彩华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继续秉承“明德崇实”的校训,坚守“尚学致用、择善鼎新”的精神,发扬“善治、善教、善思”的校风,传承“正己、正学、正人”的教风,弘扬“唯真、唯志、唯行”的学风,牢牢把握省部共建的战略机遇,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澎湃的活力和更加豪迈的情怀奔向无限美好的未来,为努力建设国内一流财经大学的宏伟目标而开拓奋进、再铸辉煌!
  • 学校简介通化师范学院是吉林省东南部唯一一所省属本科院校,坐落在位于长白山脚下、鸭绿江畔、中朝边境的通化市。通化师范学院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29年成立的辽东省立第六师范学校(通化师范学校),根据事业发展需要,1958年改为通化师范专科学校,1978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通化师范学院。学校始终秉承崇德广业、与时偕行的校训,坚持“师范性、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型”的总体定位,坚持“举师范旗,走应用路,创特色牌,奔高水平”发展之路,坚守“质朴的教育”理念,传承“以靖宇精神建校育人服务长白山区”的办学特色,坚持党建筑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亮校、文化荣校的办学方略,凸显“一魂一师一山一城一族一史”的办学优势,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07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2016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9年以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吉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吉林省转型发展示范高校、吉林省人才培养改革示范高校、吉林省“最美生态校园”、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高校、全国非遗教育特色院校。2021年,生物学教师团队荣获吉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映山红”支教教师团队荣获“吉林好人•最美教师暨黄大年式好老师”荣誉称号。学校占地面积4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0779万元,馆藏图书总量200万册。设有20个二级学院和1个教学部,6个校级科研院所。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籍本科生12065人,专科生1044人,继续教育在籍学生24108人。现有教职员工884人,专任教师74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35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73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吉林省技能名师4人,吉林省教学名师6人,吉林省教学新秀3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人选14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6人。经吉林省人才分类认定,B类人才2人,C类人才1人,D类人才17人。聘用校外高级专家作为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技能名师300余人;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8个,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2个。学校现有51个本科专业,其中教师教育专业19个,非教师教育专业32个,涵盖文学、理学、法学、工学、医学、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历史学9个学科门类;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生物科学),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0个(历史学、生物科学、化学、中药学、汉语言文学、学前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理学、物业管理),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历史学、物理学),省级特色专业6个(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科学、中药学、汉语言文学、历史学、物理学),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5个(历史学、生物科学、中药学、物理学、汉语言文学),省级品牌专业3个(历史学、生物科学、物理学),省级重点学科4个(生物学、中国史、教育学、民俗学),省优势特色学科2个(中国史、中药学),省新兴交叉学科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一流课程8门,省级精品课14门,省级优秀课52门,省级“金课”建设项目6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0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项目3项,吉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引领项目3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建设)项目4项,省级高等学校校企合作开发课程1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项目1个,省级创新创业示范专业1个,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4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2个,省级教师发展示范中心1个,累计获得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23项。医药健康产业学院入选吉林省首批省级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项目。学校突出长白山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研究,拥有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省重点实验室、省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省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28个。近三年,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艺术基金等国家级项目9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44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65项;被政府采纳咨询报告8项;出版学术著作113部。以科研国际化为引领,开展国外引智项目3项。学校与国(境)外57所院校及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了交换生、“2+2”、“3+1”、短期交流、赴国外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本科生交流项目,已有学生271人次出国(境)学习交流。学校累计招收留学生101人,现有在校生22人,其中,学历教育留学生20人、非学历教育留学生2人。学生近30人次经国家汉办选拔赴韩国、泰国等国家从事汉语教师志愿者工作;学校共派出教师177人次赴英国、美国、俄罗斯、德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国家及香港和台湾地区访问交流、培训学习及学历提升。多次与合作院校开展学术和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现有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分别是:与英国格林多大学合作举办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与韩国岭南大学合作举办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与韩国清州大学合作举办生物科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学校主动服务吉林振兴发展,全面助力通化经济建设,积极推进应用型大学建设,深化转型发展,构建“教师教育、医药健康、艺术与传媒、管理与服务”四大专业集群,不断深化校地、校企、校校、校友合作,与通化市、集安市、辉南县、柳河县、通化县等地签订校地合作协议,成立吉林省首家乡村振兴学院,与通化市人民政府共建“医药健康产业学院”“葡萄酒产业学院”“冰雪产业学院”“人参学院”“文旅产业学院”“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与行业企业共建“万通商学院”“九商银行会计学院”。施行“双百双进”计划,打通校企合作最后一公里。学校通过实施“映山红支教计划”,实现师范生春秋两季滚动实习,构建顶岗、支教与实习一体化模式,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内涵。学校曾被国家语委评为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被吉林省教育厅评为全省高校就业管理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两届获得吉林省文明单位,荣获吉林省模范集体。展望“十四五”,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吉林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1234567”战略基点,以“举旗铸魂”党建领航工程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建成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和获得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为目标,打造立足吉林服务全国的高品质红色育人基地、吉林省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长白山区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研究的高水平创新基地,深化“四个合作”,坚持“五个方略”,凸显“六个优势”,建设“七个一”党建引领、红色育人模式,全面实施“十大专项工程”,将学校办成一所特色更鲜明、办学更开放、师生更向往、行业更认同、社会更需要的省内一流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打造吉林省应用型大学的师范样板。
  • 学校简介长春早期教育职业学院是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纳入国家统招计划内招生,具有独立颁发毕业证资格的普通高校。学院位于长春市,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学院办学条件完备,可容纳在校生5000人,拥有几十个校内实训室,食堂、超市、学生公寓等设备齐全。学院恪守公益性办学宗旨,践行“爱心永驻”的校训,“勤奋、自律、仁爱、奉献”的校风,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中心、以特色求发展,紧紧围绕儿童教育、儿童健康领域开设专业。走“依法治校、质量强校、特色兴校”发展道路。全力创建高水平院校,全心造就高素质人才。学院目前拥有一支以专任教师为主、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师队伍。专任教师77人,其中拥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占30%,双师型教师占30%,硕士以上学历占51%。专任教师由业务水平高、敬业精神强、创新能力突出,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构成;兼职教师队伍多数来自国内知名高校、早教机构、幼儿园的优秀教师;学院还组建了一支来自日本、泰国等国家在早期教育领域知名的专家队伍指导教学。多样化的师资组合为教育教学带来了鲜明的特色和有力的保障。我们的办学理想是创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国际有影响力的职教品牌,培养富有爱心、技能过硬、特长突出的儿童教育、儿童健康领域优秀人才。大 事 记 2021年12月1日,我院召开党委书记(督导专员)任职大会2021年11月19日,我院成功举办“唱享青春 舞动风采”首届音乐节暨教学成果汇报演出2021年11月9日,我院与童晟教育集团签订合作协议2021年10月31日,我院举办“筑梦青春 薪火相传”见习基地签约暨拜师仪式2021年10月29日,我院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幼儿园达成合作共识2021年10月15日,我院与中央国家部委特级幼儿园——外交部幼儿园达成合作共识2021年10月6日,我院与解放军总医院幼儿园签订合作协议2021年9月21日,我院举行2021级新生军训汇报表演暨开学典礼2021年9月4日,专业特色鲜明 就业前景广阔 我院喜迎第二批学子入学2021年7月16日,我院优质生源基地落户松原市中等专业学校2021年6月24日,美吉姆长春中心来我院进行校企合作宣讲2021.7.8我院与松原市前郭县幼儿园、前郭县蒙古族幼儿园达成合作并签约2021年6月18日,七田真国际教育来我院参观考察并完成签约仪式2021年6月3日,我院优质生源基地落户乾安县农业技术高中2021年4月30日,我院隆重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艺术展演暨五四表彰大会2020年11月28-29日,我院成功举办幼早教服务体系落地扶持研讨会2020年10月30日,我院与泰国格乐大学国际合作签约仪式2020年9月17日,中铁十三局技师学院中高职衔接培养 “3+3”项目合作
  • 学校简介吉林农业大学坐落于吉林省省会长春市,是吉林省省属重点大学,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A类),吉林省人民政府与农业农村部合作共建大学,吉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工程院共建的“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吉林研究院”建设依托单位,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首批教育部、国家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省属高校,全国就业典型经验高校,首批50所“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和首批99所国家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之一,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吉林农业大学前身是中共中央西满分局于1948年在黑龙江省创建的农业干部学校,1950年变更为黑龙江农业专科学校,1956年更名为北安农学院,开始四年制本科教育。1958年,北安农学院、长春畜牧兽医大学、长春农学院筹备处合并成立长春农学院,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写校名。1959年,学校更名为吉林农业大学。经过7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成为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农、理、工、医、文、管、法、教、经、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国家和区域农业、农村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推广服务基地。学校设有20个学院,1个直属教学部门和1个研究生院。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省属院校中最早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的高校。拥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部委级重点学科和13个省级特色高水平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现有教职工1801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6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8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科技创业领军人才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6人,国务院特贴专家4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省政府参事3人,“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7人、讲座教授5人,吉林省高级专家27人,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9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60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吉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黄大年式科研团队”1个。2018年获批“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990人,其中,本科生16599人,硕士研究生3767人,博士研究生505人,留学生119人。有在籍函授生4348人。现有73个本科专业,1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居省属高校首位;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15个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13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品牌专业;3个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各类实践教学基地387个。拥有7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6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五类“金课”);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部教材获评2020年全国农业教育优秀教材资助项目;7部教材获批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十四五”规划建设项目;7部教材获批2021年吉林省教育厅省级重点教材立项建设项目;2001年和2007年在两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中均获得“优秀”;2016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2017年在全省高校中率先实施跨专业门类大类招生与培养改革;2018年再次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9年获批吉林省人才培养改革示范高校(A类);学校深入推进新农科建设,2021年,成立吉林省新农科长白山创新学院,成功承办全国新农科建设工作推进会,打造新农科建设协同育人的“吉林模式”。多年来,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始终处于全省高校前列。学校现有菌类作物优质高产抗病种质资源的挖掘、创制及应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食用菌新种质资源创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小麦和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人参新品种选育与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经济菌物研究与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动物生产及产品质量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秸秆生物学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代农业技术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国家作物种质资源长春观测实验站,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特性鉴定站等22个国家和部委级科研平台,63个省级科研平台。“十三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016项,科研经费达到8.7亿元。获国家科学技术奖3项,省部级奖励97项,省科学技术奖获奖数量和质量连续多年位居省属高校首位。主办期刊《吉林农业大学学报》《经济动物学报》分别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与省农业农村厅联合成立首家吉林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形成了以校地合作的“安图模式”、校村合作的“民乐模式”、校企合作的“博瑞模式”、精准扶贫的“好田模式”、科技帮扶的“靖宇模式”和国际合作的“赞比亚模式”为标志的科技服务体系,累计创造技术增收180余亿元,荣获省政府首批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奖(单位)。学校李玉院士荣获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并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接受习近平总书记颁奖。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意大利、俄罗斯、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南非、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的93所院校、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是“‘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理事成员单位,中非绿色农业发展研究中心副理事长单位,代表国家援建的赞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被誉为“南南合作典范”。与意大利卡麦利诺大学、美国西肯塔基大学联合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国政府奖学金资格院校。作为中方实施主体大力开展中国政府、赞比亚政府、美国盖茨基金会三方合作;在赞比亚大学建立“中赞学院”,开展境外办学;是吉林省第一所开展国家级援外培训的省属高校和第一个开展国家“走出去”境外人力资源培训单位。学校占地1347公顷,其中,校园占地面积312.66公顷,教学、科研基地1034.34公顷,校园建筑面积44.4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1亿元,图书馆纸质图书177.73万册,电子图书133.5万种。学校与5A级风景名胜区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相毗邻,校园规划别致,景色怡人,素有“花园学校”之美誉。建校以来,学校秉承“明德崇智 厚朴笃行”的校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走出了一条“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特色办学之路,培养和造就了包括省属单位首位院士在内的10余万优秀学子。2016年,学校党委被评为吉林省高校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标兵,并作为全省高校系统唯一代表被评为吉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标兵。2018、2019年,先后2个党支部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019年,学校党委被评为首批“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学校成为吉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2021年,学校党委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新时代的吉林农业大学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目标基础上,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持续增强综合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把学校建成国际知名高水平农业大学,奋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吉农新篇章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长春理工大学原名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创办,是新中国第一所培养光学专门人才的高等院校。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现已成为一所具有鲜明光电特色和国防特色的吉林省省属重点大学,是吉林省、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长春市共建院校,享有“中国光学英才摇篮”的美誉。因光而生,与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同频共振。“两弹一星”元勋、两院院士王大珩为学校创始人、第一任院长。中国第一埚光学玻璃研制者龚祖同、中国第一台激光器研制者王之江、中国第一台高精度经纬仪研制者薛鸣球等16位院士曾在校任教或学习,为学校积淀了严谨求实的治学风气。学校先后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国防科委、五机部、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机械电子工业部、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1999年被划转为以吉林省管理为主,并与国防科工委共建。2002年,更名为长春理工大学;2004年,被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2009年,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光学科技馆——长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被批准建设,由学校代建代管。201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上海合作组织大学项目院校。2012年,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院校。2017年,入选首批教育部、国家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2020年,入选“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项目A类。追光而行,在强化特色中推进内涵发展。学校形成了以光电技术为特色,光、机、电、算、材相结合为优势,工、理、文、经、管、法、艺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构建了光机电一体化、系统完备的大光电学科体系,光、机、电、算、材主干学科均已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吉林省重中之重学科、16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7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含自主设置二级学科),2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1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含自主设置二级学科),1种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1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0个本科专业;具有硕士研究生单独招生考试权和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推荐权。学校占地面积7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3.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4.5亿元;现有各类学生总数3401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676人、硕士研究生5128人、本科生16778人、留学生134人。学校现有教职工2115人,其中自主培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7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46人;拥有国家级高端引智平台2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14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2个、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28个。砥砺奋进,在深化改革中提升办学质量。学校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工程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为目标,形成了拔尖创新人才、创新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设有王大珩科学技术学院、王大珩未来技术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国际化精英班。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学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学校。建有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4门国家级精品课、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0部国家级规划教材以及一大批省级优质教学资源,荣获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建有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1个国家级(联合)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中位列第43名。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区市招生,所有普通本科专业全部在一批次招生,生源质量稳步提高。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16万余名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认可。本科生和研究生一次就业率始终名列吉林省省属高校前茅,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航天人才突出贡献奖”“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等荣誉。在2015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中,专家组评价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办学地位和声誉、学科发展与科研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等在全国同类高校中位居前列。勇于创新,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担当作为。学校始终坚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构建了由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国防科技创新组成的创新体系,在激光技术、光电仪器、光通信技术、光电功能材料、现代光学设计与先进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纳米技术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特色和优势,科研成果在北斗工程、国家载人航天工程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目前建有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5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含科技创新中心)、2个省部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省部级高等学校高端科技创新平台、5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部级公共技术研发中心、10个省部级人文社科基地。近三年,承担科研项目150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叶企孙”科学基金重点支持项目等一批高水平项目。学校积极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建有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充分发挥学科基础好、科研能力强、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着力推进科研开发、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研制开发的半导体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光电检测设备、生物医疗仪器、特效电影等高科技产品,均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海纳百川,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中走向世界。学校坚持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形成了广泛而紧密的国际合作网络,同美国、加拿大、俄罗斯、韩国、挪威、日本等20多个国家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是上海合作组织大学“纳米技术”方向中方牵头院校、中俄工科大学联盟项目院校。设有教育部出国留学培训与研究中心,经教育部批准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信息技术机械与光学大学合作举办“光学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与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合作举办“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英国西苏格兰大学开展合作办学项目。近年来,派出300多名教师赴国外攻读学位、进修学习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每年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和校际交流项目派出近百名学生赴国外交流学习或者攻读学位。学校具有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资格,70多个国家的千余名留学生来校学习深造。在俄罗斯布里亚特建有1所孔子学院。立德树人,在党旗引领中践行初心使命。学校设有22个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通过深入实施“加强文化建设,提升软实力工程”“党旗引领工程”,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先争优、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在为国防现代化事业服务中,学校积淀形成了厚重的军工文化底蕴,构建完善了军工文化教育体系,“老兵工”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成为学校师生共同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入选吉林省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学校连续两届被评为吉林省文明单位,荣获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状”、吉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吉林省首批党建工作示范高校、省级先进党委等荣誉称号。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起点勇担新使命。全校师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明德、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和“志存高远、坚毅自强、知行合一、追求卓越”的理工精神引领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增强综合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早日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而不懈奋斗。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