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内蒙古: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网上填报志愿公告(第9号)
2022-07-11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现将本次网上填报志愿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网上填报志愿批次及科类

批次:本科提前批B

科类:美术类、音乐类、编导类、其他艺术类、体育类

二、网上填报志愿条件

高考录取系统中考生电子档案状态须为“自由可投”,且其文化课成绩(即高考文化课总分加政策性加分(教育部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下同)须达到相应报考科类本科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

所有考生同时还应满足下述条件:

(一)美术类、音乐类、编导类

1.填报此类专业的考生,其专业统考成绩须达到相应科类本科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其中填报使用校考成绩的院校专业时,其相应校考成绩必须合格。

2.音乐类考生填报使用音乐统考成绩录取的专业时,其音乐统考的唱法、乐器种类等还必须与所填报专业的要求相符。

(二)其他艺术类

此类考生填报要求校考(联考,下同)成绩的院校专业时,其相应校考成绩必须合格。

(三)体育类

填报此类专业的考生,其体育专业成绩必须达到相应的本科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

三、网上填报志愿时间

7月12日9:00开始填报志愿;12:00后不允许删除志愿,但可以新填志愿;16:30后既不允许新填志愿也不允许删除志愿,只允许修改志愿;17:00填报志愿结束。

四、网上填报志愿流程

1.考生提前阅读《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校招生计划》或阅读内蒙古招生考试信息网“2022平安高考” “填报志愿专栏”“招生计划”中公布的相应招生计划,上网查看相关院校的招生章程(或艺术招生简章,下同)以及“填报志愿专栏”“录取规则补充说明”中公布的相关内容等,记录好拟报考院校及专业的代码。

2.登录“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考生服务暨网上填报志愿平台”,在规定的时间内填报和修改志愿。

3.考生须经常点击“查看排名”按钮实时查看在所报第一专业中的动态排名信息,并结合本人情况、院校录取规则和专业要求等信息决定是否修改志愿。在填报志愿结束前,考生可以随时修改志愿。

4.在7月12日17:00前,考生可自愿到所在旗县(市、区)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打印《网上填报志愿确认信息表》,打印后本次填报的志愿信息将不能修改。否则,以网上填报的最终志愿信息为准。

5.网上填报志愿结束后,在内蒙古招生考试信息网“普通高考”频道“信息查询”栏公布本科提前批艺术类院校生源情况以及第一专业志愿综合排名,供考生查询。

五、投档与录取

1.填报志愿结束后,将报考艺术类志愿的考生全部投档所报院校,由院校按其招生章程中相关录取规则与要求等择优录取;将报考体育类志愿的考生按“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本科提前批B体育类院校投档规则说明”所规定的投档排序成绩(文化课或专业课成绩)排序,按投档比例投档所报院校,由院校按投档排序成绩从高到低,结合其招生章程中相关录取规则与要求等择优录取。

2.若院校招生章程未明确录取规则,或明确“执行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制定的专业安排办法”类似表述的,艺术类一律以文化课总分40%与专业课成绩60%之和为排序成绩、体育类按我区网报志愿专栏公布的投档排序成绩排序,分专业按专业志愿清的规则录取。

3.对于已投档考生,当考生录取排序成绩相同且安排录取专业出现竞争时,首先要执行国家所规定的相关优先录取政策,其次要执行高校招生章程中所明确的择优录取规定。若高校招生章程中未明确择优录取规定,则按如下规则择优录取:对艺术类考生,依次按专业课成绩(统考成绩,使用校考成绩录取的为校考或校级联考成绩)、语文(蒙古语文甲或朝鲜语文,下同)、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外语、文科数学(理科数学)单科成绩择优录取;对以文化课总分排序投档的体育类考生,依次按专业成绩、语文、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外语、文科数学或理科数学单科成绩择优录取;对以专业成绩排序投档的体育类考生,依次按文化课总分、语文、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外语、文科数学或理科数学单科成绩择优录取。

4.院校招生章程中有明确录取规则及平行分(同分)处置原则,但又出现“省(区、市)有相关规定的,执行省(区、市)相关规定”及“我校规定若与国家和各省(区、市)有关政策和文件有不一致之处,以国家和各省(区、市)有关政策和文件为准”等类似表述的,执行院校招生章程中的录取规则及平行分(同分)处置原则。

5.填报志愿结束后,考生如在录取过程中和结束后申请自愿放弃本次志愿,视为放弃本年度所有本科志愿的录取,仅可参加高职高专批和独立设置艺术院校艺术类专科提前批的志愿填报和投档录取。从2023年招生起,往年被面向农村和脱贫地区实施重点高校招生专项计划(包括国家、地方、高校三个专项计划)录取后放弃入学资格或退学的考生,不再具有专项计划报考资格。

6.若院校不能完成招生计划,将再次网上填报志愿。

六、注意事项

1.艺术类中,对于填报使用校考成绩录取院校的考生,其专业课(术科)成绩为对应的校考成绩,对于填报使用统考成绩录取院校的考生,其专业课(术科)成绩为对应的统考成绩。

报考音乐类的考生还可以在排名网页中看到与所报第一专业志愿相同考生(含本人)的音乐统考主试科目及种类信息。

对于专业备注为使用统考或校考成绩的专业,为第一专业报考此类专业的艺术类考生提供以下四种第一专业排名:一是文化课总分(含政策性加分,下同)排名;二是专业统考或校考成绩(以下简称专业课成绩)排名;三是文化课总分乘40%+专业课成绩乘60%排名;四是文化课总分乘60%+专业课成绩乘40%排名。对于专业备注为使用文化课成绩录取的专业,为第一专业报考此类专业的艺术类考生仅提供第一专业按文化课成绩排名。

2.对于艺术类考生,仅当报考按专业清录取的院校,系统所提供的四种排名的其中一种排名算法与其录取规则算法相同,这一排名信息才有参考价值。若院校采用对进档考生按分数(综合分、文化课成绩或专业成绩)不分专业统一排队进行录取时,则网上填报志愿系统提供的排名须谨慎参考。因此,考生务必要认真阅读报考院校的招生章程。

3.网上填报志愿系统为所有体育类考生提供在所报院校中按文化课成绩的排名和按体育专业考试成绩的排名,以及第一专业的填报人数。考生要按照网报志愿专栏中公布的“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本科提前批B体育类院校投档规则说明”知晓所报院校使用文化课成绩还是专业课成绩进行投档,不断查看对应成绩排名,根据排名情况决定是否修改志愿。

4.填报音乐类、其他艺术类专业志愿考生,必须认真核对专业要求,凡因所填报的专业志愿要求与音乐统考的主试科目及种类不符,或与其他艺术类校考专业不符,而造成招生院校退档的,责任由考生自负。

5.报考艺术类、体育类的考生,还需符合在招生计划专业备注、招生章程等相关文件中明确规定的对高考总分、单科成绩、身体条件等的要求。填报志愿系统不对此类限制要求核验并限制填报,因此,考生必须认真研读相关规定,误报而造成招生院校退档的,责任由考生自负。

6.按照教育部规定,所有高考加分项目及分值均不得用于高校不安排分省招生计划的艺术类专业、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高校专项计划等招生项目,军人类、公安类、消防救援人员及其子女的相关优先录取政策,适用于普通类专业招生录取。

7. 填报志愿期间,考生必须经常查看“填报志愿专栏”所公布的信息,并注意填报志愿系统页面所提示的最新通知。上述已公布的信息视为已告知考生。

8.因艺术体育招生的特殊性,有些院校的招生章程中未详尽表述其录取规则,须另见艺术体育招生章程(简章)或查阅“填报志愿专栏”“录取规则补充说明”中公布的相关院校录取规则说明。

9.对于未在教育部阳光平台或院校官网公布艺术体育类招生章程的院校,以在“填报志愿专栏”或高校其他渠道公布的招生章程为准。

10.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填报志愿,逾期不填报志愿者,视为自愿放弃本次填报志愿的权利。

11.高考报名时承诺只报考专科的考生,不符合参加本次填报志愿要求。

12.我区高考网报志愿过程简洁、信息透明,不存在暗箱操作空间。部分中介机构和个人夸大网报志愿的神秘性和复杂性,其目的就是借此机会谋取经济利益,考生不可听信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的所谓保证录取承诺。

13.其他未尽事宜按《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校招生网上填报志愿和投档录取工作实施办法》执行。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59年,始名为乌兰察布盟卫生学校,2009年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学校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新区满达东街11号,以全日制普通专科教育为主,五年制高职教育和成人教育为辅,兼顾职业培训,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一所公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校由校本部、附属医院两部分组成。校本部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馆藏图书35万册,实验室81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941万元,绿化面积25.6万平方米,是自治区授予的“庭院绿化先进单位”。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000余人,教职工359人,其中专任教师280人,高级职称120人,双师型教师75人,硕士以上学历教师97人。现有自治区优秀教学团队6个,精品课程3门,教学名师4人,教坛新秀3人,广大师生在全国全区各类技能比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学校共开设护理、助产、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医学影像技术、眼视光技术、中医学、蒙医学、康复治疗技术、针灸推拿、老年保健与管理、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药学、中药学、医学检验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卫生信息管理17个专业。护理专业是学校的重点专业,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自治区骨干专业,蒙医专业是特色专业。“母婴护理”、“老年照护”和“运动营养咨询与指导技能”是教育部“1+x”职业技能等级考试基地,学校是乌兰察布市国家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核基地、乌兰察布市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基地。附属医院是一所集临床、教学为一体的二级甲等医院,医院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床位200张。现有职工237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50人。医院设置骨科、烧伤、内科、妇产科、普外科、五官科等23个临床、医技科室,其中骨科、烧伤、妇科在全市享有盛誉。学校始终坚持开放办学、医教融合、校企合作、协调育人的办学理念,主动对接地方产业行业发展。与内蒙古人民医院附属卫校开展医学影像技术联合办学,与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包头医学院、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等学校合作,11个专业的毕业生符合条件均可参加专升本考试,成绩合格者可以升入合作院校就读本科。成立于2013年的乌兰美健康服务有限公司,以健康服务产业为核心,依托高校搞培训,依托公司促就业,开展家政服务、母婴护理、老年照护等职业培训,是自治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自治区家庭服务标准化单位,2018年获自治区及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奖,为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学校与北京、天津、呼和浩特、包头等区内外30多家行业医院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能够满足学生实习就业的需要。与北京博奥晶典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学生毕业可以进入企业工作。学校积极为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扩宽就业渠道,近三年一次性就业率超过85%,毕业生扎实的专业素养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受到行业企业的好评。面向未来,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大力弘扬“笃志、精医、修德、求新”校训,秉承“选择无悔,追求不懈”的医专精神,坚持开门办学,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教科研兴校工程,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内涵建设和内部管理。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医教融合,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拓创新、砥砺奋进,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学校发展建设新辉煌。
  • 内蒙古大学呼和浩特市赛罕区
    学校简介  【历史沿革】内蒙古大学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历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市,距北京400余公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创办的第一所综合大学。学校于1957年高起点创办,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自治区主席乌兰夫任首任校长(1956—1968),原高教部综合大学司副司长于北辰任副校长,中科院学部委员、著名生物学家、北京大学一级教授、耶鲁大学博士李继侗先生来校执教并任学术副校长。党和政府从北京大学等国内十几所著名高校,选派一批知名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组成了建校初期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带来名校积淀悠久的治学传统和崇高大学精神,为学校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办学基础和优良学风校风。  学校于1962年招收研究生,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4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被批准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2004年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和教育部“省部共建”大学,2012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计划”高校(“一省一校”),2016年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一流大学建设支持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成为教育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合建高校。  【机构、学科与专业设置】学校由校本部、交通学院、满洲里学院构成,另设有1所独立学院——创业学院。校本部设有21个学院。  学校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11大学科门类,拥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动物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生态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有18个自治区重点学科、8个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有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另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另有2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生物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生物学、生态学、化学、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蒙古语言文学)、中国史入选自治区“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学校、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校和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现设有95个本科专业,有130个本科教学实验室、97个校内外教学实习实训基地。现有4个国家级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西部卓越基层法律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6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6门国家级精品课、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7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1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1门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5门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现有2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4个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个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人才培养】全校有各类在校生27300人。其中,本科生15834人、博士研究生812人、硕士研究生6741人,校本部本科生13744人、博士研究生812人、硕士研究生6491人、来华留学生450人。在校生中,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学生占30%左右。建校以来,先后涌现出中国工程院院士旭日干、刘耀,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杰、赵进才等一批杰出校友。  【师资队伍】全校有在编教职工1955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1286人,教授276人、副教授462人;校本部有教学科研人员1125人,具有博士学位比例占75.73%,教授262人、副教授396人。入选国家级教学名师奖3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1人,“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2人,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9人,内蒙古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42人,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教师2人,内蒙古自治区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人,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人选144人,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88人。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研究团队2个,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团队1个,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14个、教学团队26个,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创新团队22个。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2人,全国高校健康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  【科学研究】学校现有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蒙古文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另在蒙古学、民族学、生物学、生态学、化学等学科领域设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部级重点研究平台13个(理工科10个、人文社科3个);有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42个(理工科32个、人文社科10个)。党的十八大以来,共完成理工科国家和部委科研项目546项、新获批立项606项,主持或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自然科学重大重点项目68项。完成内蒙古自治区科研项目805项、新获批867项。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获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35项;共获准人文社科类项目1222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7项、重点项目14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3项、重大委托项目1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5项(其中,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286项(其中,一等奖17项),全国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创新成果三等奖1项,全国第四届民族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二等奖2项。学校化学、工程学、环境/生态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基于WOS统计结果,2020年学校学术成果国际影响力增长到2012年的8.57倍。  【社会服务】学校服务地方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在现代农牧业、生态环境建设、草原家畜种质资源创新与繁育、能源与新材料、矿物资源利用、生物医药、食品安全、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战略决策与咨询等领域取得一批成果,产生了重要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建设“草原家畜种质创新与繁育基地”,全面推进牛羊创新制种技术研发,提高自治区草原家畜种质资源保护、创新利用与良种繁育能力;实现了牛羊繁殖生物技术体系和智慧牧云服务技术体系的完善与产业化应用,建立了牛、羊和骆驼生态养殖新模式,开展肉乳产业结合的肉牛产业模式研究与试点推广示范,与地方优势企业合作开展肉牛提纯复壮与奶绵羊品系繁育工作;完成9亿亩天然草原土壤矿物质、羊只营养普查与分布图谱绘制,创新草原营养大数据,探索建立“健康牧场”技术认证体系;集成草地适应性放牧利用技术、退化草地综合改良技术和刈割草场持续利用技术,开展现代家庭牧场生态畜牧业综合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内蒙古“一湖两海”水生态综合治理,提出中国北方退化河湖水生态修复、水资源调控和生态系统多功能维持方案与对策;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研究解决马铃薯行业产业中存在的共性关键技术;在传统蒙药基础上,利用现代药学技术开发创新蒙药;针对原矿杂质矿物质提纯分离关键技术问题,开发了系列膨润土深加工专利技术;针对煤炭资源清洁利用,开发了合成气制异丁醇关键催化剂和核心技术工艺;发挥学科优势,为自治区发展战略性新兴光伏产业、建设光伏小镇与现代农牧业融合示范基地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开发出国内首款蒙古语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系统、AI蒙古文智能平台、支持多字体的蒙古文OCR系统、蒙汉机器翻译系统、蒙古文与西里尔蒙古文相互转换系统、蒙古文手写识别系统等;发挥民族学等人文学科优势,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建设,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参与自治区文化旅游产业标准定制,为自治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近年来,学校着眼于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成立了“蒙古国研究中心”“中蒙俄经济研究院”,与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共建“内大智库”,2017年学校入选“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单位,蒙古学研究中心、蒙古国研究中心先后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  【国际交流合作】学校与国(境)外的106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师生国际合作交流日益扩大和深入。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合作设有中美生态、能源及可持续性科学内蒙古研究中心,与日本爱知大学合作设有中日共同GIS应用与地域经济产业研究中心,与英国华威大学合作设有中英企业数字实验室。学校设有蒙古国研究中心、俄罗斯语言文化中心、加拿大研究中心、日本学研究中心、澳大利亚研究中心、美国研究中心,呼和浩特中日交流之窗,与俄罗斯卡尔梅克国立大学合作建有孔子学院。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全国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内蒙古自治区蒙古国留学生汉语预科教育基地、国家汉办来华留学生新汉语水平网考考点,是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和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高校。学校设有国际教育学院,年接收来自亚、欧、美、非四大洲的蒙古国、俄罗斯、韩国、日本、老挝、泰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印度、巴基斯坦、乌克兰、卢森堡、英国、西班牙、尼日利亚、卢旺达、多哥等26个国家的来华留学生近700人。  【办学条件】全校占地面积4058.18亩,建筑面积88.4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16亿元。其中,校本部占地面积2108.18亩,建筑面积73.8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56亿元。图书馆是教育部民族学科蒙古学文献信息中心、教育部科技查新站、全国专利文献服务网点和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联合目录项目B级成员馆、省级中心馆、中国高校机构知识库联盟(CHAIR)16个发起单位之一,全校印本文献352.66万册(校本部310.72万册)、中外文数据库109个、电子图书74.78万种、全文电子期刊7.61万种。校园网覆盖全校教学科研和办公及生活服务全区域,校园网络中心是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和下一代互联网(CNGI-CERNET2)内蒙古地区主节点。  【办学目标】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指示批示和考察内蒙古大学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求真务实”校训,弘扬“崇尚真知、追求卓越”的内大精神,扎根边疆,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工作,办好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为促进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
  • 学校简介内蒙古能源职业学院是一所以能源为特色,建筑、交通服务等专业协同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始创于1997年,其前身是内蒙古电力培训学院,2010年经内蒙古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独立升格为国家统招院校,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所能源类高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三千余人,来自全国十余个省、市、自治区。学院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处于呼和浩特市大青山景观带、自治区70年大庆主会场中心区,市级景观星罗棋布,森林环抱,周边环境优雅。学院占地360亩,建筑面积60000㎡,十几种乔灌木错落有致,杏桃园春花、夏绿、秋果,景色怡人,各种花草姹紫嫣红,争相斗艳,鹿鸣宛金鹿跃动,黑天鹅引颈天歌,别有情趣,花园式、氧吧式书院为千万学子营造了优美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数字化图书馆、现代化电教中心、综合大楼、教学楼、带电梯高标准学生公寓,超标准五人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大型室内文体馆,校园网络全覆盖,实现了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建设目标。学院下设电力工程系、新能源应用系、石化资源开发系、交通运输系、建筑工程系、商企文化系、中专部(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校)及继续教育部,开设城市热能、石油煤炭、光伏风电、燃气化工、电力管理、财会等20余个特色优势品牌专业群及专业方向,师资力量雄厚。学院现有教职工82名,专职教师49名,高职称11名,兼职教师均为自治区本科院校及科研院所行业专家。学院坚持服务区域经济,紧紧围绕能源大省(区)优势,精心打造风电、太阳能光伏、燃气工程、油煤化工等特色专业,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教学模式,探索项目式、问题式、导向式、研讨式、实践式、情景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作品、成果、模型制作、实操效果的学习成绩评价法,实习及顶岗实习,注重操作水平技能演进、师傅、班组评价,形成多维立体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多年来,毕业生职业素养、服务企业社会能力大幅提升,毕业生广泛就业于国内知名能源行业企业,赢得广大学生家长的充分信赖和企业社会的高度赞誉,形成了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学院注重内涵建设,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求真务实”理念为核心,凝练和形成了自己的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和“见贤思齐,自信包容”的校训。坚持以文化人,把立德成人放在一切教育的首位,推崇只有人格高尚,才会有责任担当,才会知行自觉,才会知行正确的理念,学院师生精神追求和行为方式正在发生质的飞越。学院能够推陈出新,率先提出“创新、创业、创收”的“三创”教育理念,并将其融于学院教育经营活动中,相信随着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各项工作的日臻完善,我们办自治区一流、国内有特色的应用型大学目标一定会实现。
  •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市昆都仑区
    学校简介内蒙古科技大学坐落在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美丽的草原钢城——包头,前身为1956年建校的包头钢铁工业学校和包头建筑工程学校,隶属原冶金工业部,1958年两校合并组建包头工学院,1960年更名为包头钢铁学院,1998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2000年内蒙古煤炭工业学校并入,2003年更名为内蒙古科技大学。199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价,2008年以优秀等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1986年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991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3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6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7年被教育部批准成为新增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高校。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以冶金、矿业、煤炭、稀土为特色,以工为主,工、理、文、管、经、法、艺术、教育等学科协调发展,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高职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为一体的多科性大学。学校设有学院、部、中心等教学单位20个。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12个。本科专业66个,其中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3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4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自治区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自治区级重点建设专业4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22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53门。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419名,其中高级职称707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1227人,博士生导师29人,硕士生导师349人(校外兼职导师148名)。教师队伍中拥有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内蒙古首次“科教兴区”特别奖获得者、内蒙古首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还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特支计划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自治区教学名师、教学团队等。学校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26167名。60多年来,为国家输送了15万余名合格人才,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内蒙古高校领先水平,2000年、2009年学校2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成为50家“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之一,2012年,学校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光荣称号(全国共15家高校)。学校拥有省部级重点学科(含培育)9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内蒙古协同创新培育中心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内蒙古新型科技研究开发机构1个,内蒙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5个,内蒙古重点实验室16个,内蒙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院士专家工作站5个,内蒙古科普基地1个,内蒙古工业设计中心1个,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内蒙古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内蒙古高校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基地1个,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2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学校积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科学研究,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内蒙古自然科学一等奖4项、科技进步一等奖12项,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1项,科研获奖位居内蒙古高校前列。近五年来,学校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合作项目、军工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264项,被三大检索收录论文1231篇,获授权专利679项,其中发明专利318项。白云鄂博矿多金属资源综合利用创新团队研制出的矿渣微晶玻璃管材,被确定为生产该类产品的国家行业标准,并已实现产业化。学校2008年被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评为“科技创新先导型大学”,2010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评为全国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学校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成果显著,近五年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类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奖励1186项,其中国家级奖励347项,省级奖励839项。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115篇,获批专利124项。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被科技部授予“国家级众创空间”,被团中央授予“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被自治区人社厅、科技厅、财政厅、团委授予“自治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自治区示范性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自治区首批众创空间试点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青年创业孵化器”“众创众扶支撑平台”,被包头市人社局、财政局、团市委授予“包头市示范性创业孵化基地”“青年创业孵化器”“包头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荣誉称号,并于2018年7月,与英特尔公司合作成立了内蒙古科技大学英特尔人工智能创新创业中心。学生竞技体育走在全国高校前列,截至2018年,我校运动员在国内外体育竞赛中获省部级及以上奖牌466枚,其中国际体育竞赛金牌10枚,国家级体育竞赛金牌32枚,省部级体育竞赛金牌196枚。在全国大学生田径最高级别比赛上,我校连续八年获得全国高校前十名。我校学生运动员连续五届代表国家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田径项目并获得一金四银一铜,先后代表国家参加三届世界大学生越野锦标赛,三名学生运动员曾参加2004、2008、2016年的奥运会。在2017年8月13日的伦敦世锦赛上,我校土木工程学院学生杨家玉夺得女子20公里竞走比赛金牌,为国家争得了荣誉;2017年9月3日,杨家玉在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上获得20公里竞走比赛金牌。2018年8月29日,在雅加达亚运会女子20公里竞走比赛中,杨家玉以1小时29分15秒的成绩夺得冠军。2011年学校当选全国大体协副主席单位,2014年在自治区率先成立内蒙古西部校园足球联盟和内蒙古校园足球联合会并被自治区命名为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足球夏令营活动基地,为内蒙古校园足球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办学,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教育交流与合作关系,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全面开展合作。学校引进智力,促进发展,先后聘请彭苏萍、薛其坤院士等168名专家来校讲学、开展学术交流、任兼职或客座教授。主办和承办了20余场大型国际与国内高端学术会议。建立了内蒙古科技大学侨联,拥有海内外华侨侨眷20余名,归侨人员50余名。派出因公出访团组100余批次,出访人数达300余人次;来华留学生、交流生、交换生、出国留学生达500余人。学校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高校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大力进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在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前提下,不断强化校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积极探索以学术工作委员会为主体的学术权力决策机制,以校长办公会为基本形式的行政执行机制,以学生工作委员会为主要形式的中国特色大学生理想信念、道德规范的教育管理机制,以巡视督导工作委员会为主要抓手的监督机制和以功能相对集中的专项工作委员会为主导的政策制定与组织协调机制。展望未来,内蒙古科技大学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双一流”建设为目标、以党建工作为保障,大力推行“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民主管理、教授治学”的管理体制改革,积极践行“学术为本、学业为上、学生为体、学者为魂”的办学理念,秉承“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校园精神和“百炼成钢”的校训,争取早日建成人民满意的好大学。
  • 阿拉善职业技术学院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学校简介阿拉善职业技术学院是2011年1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由原阿拉善盟师范学校、内蒙古电大阿拉善盟分校、阿拉善盟技工学校、阿拉善电大、阿拉善经济开发区中等职业学校、阿左旗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阿拉善盟业余体校等八所学校组建成立。同时,挂牌阿拉善盟民族传统体育学校、阿拉善盟足球运动学校及阿拉坦其其格长调传承基地、民族首饰工艺协会等。学院现有巴彦浩特、乌斯太两校区,总占地面积871亩。其中,巴彦浩特校区396亩,2018年10月投入使用;乌斯太校区475亩,2009年8月投入使用。两校区已建成校内实验实训室57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0多家。学院机构设有医疗护理系、经济管理系、艺术系、通用航空系、机电工程系、化工系、继续教育部、基础部、体育教学部、培训部、网络信息中心、科研与技术服务处等12个教学及辅助部门和党政办、组织统战人事处、党群部、计财处、教务处、后勤保卫处、招生就业处、学生处等8个管理部门。目前开设高职专业22个、中职专业28个,基本覆盖阿拉善优势和特色产业;国家开放大学(继续教育部)开设专本科专业22个。学院党委辖7个党总支、23个党支部,170名党员。设党委委员9人。有在职教职工394人,其中正处级以上干部28人(包括2名厅级)、副处级干部25人,正教授3人、副高职称105人,硕士学位教师28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4人,“双师型”教师102人。在校生5657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2799人(高职生1390人,中职生1011人,技校生398人),电大及成人教育在籍本专科学生2858人。学院秉承“立足地方、以人为本、崇尚品位、彰显特色”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课程建设与改革,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拓空间、以特色谋发展,深入推进文明校园建设,稳步推动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社会培训“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着力培养服务地区发展的急需、实用、特色人才,努力把学院建成具有鲜明地区特色和民族特色、适应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基地。突出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决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全面落实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等工作主体责任,为学院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突出招生就业生命线,改革创新招生机制,坚持全员招生、全院招生、全年招生,生源涵盖西部五省区及区内12个盟市,年招生人数保持千人以上,就业率保持90%以上,对口升学率和本、专科上线率均保持100%,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突出教育教学改革,推行以项目化教学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教学改革,进一步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分层次建成院级合格课、优质课和精品课,进而向自治区级优质课、精品课迈进。目前已建成院级合格课程107门,院级优质课程13门。突出师资队伍建设,评选认定自治区优秀教学团队3个,院级教学名师11人,骨干教师24人,教学能手47人(次),双师素质教师106人;实施青年教师成长“蓝青工程”;累计选派教师参加中高职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国家和自治区级培训108人次,院级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培训150余人次。突出开放合作办学,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产教融合,积极融入呼包银榆经济区职业院校联盟,与内蒙古农业大学本科院校合作,挂牌成立沙产业创新创业学院,围绕旅游、沙生资源、优势畜种等资源和产业拓展合作领域;与中盐吉盐化、太西煤集团等大中型企业和区内外多家职业院校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保障了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紧密对接。与内蒙古电大中专学校、卓资职业中学、杭后职业中学、宁夏中卫中职学校等开展合作办学,建立了稳定的生源基地。做为阿拉善风力发电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学院从2018年开始招收风电专业学生,2020年将紧密联系国电等相关企业,继续做好160万千瓦风电项目服务工作。与阿左旗合作建成阿拉善和硕特旗历史档案馆,搭建了学术研究平台,提升了文化底蕴。同时,创建名师工作坊(室),培养学科带头人,增强教学研究力量。突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坚持需求导向,全面对接市场,面向社会开门办学。针对行业、企业以及社会大众,采取“请进来培训、送出去培训”等措施,紧密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包括就业创业、企业安全生产、在岗职工岗位技能和新员工岗前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等社会培训5大类约60余个工种或专业,年均培训2万人以上,为全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能人才培训服务。突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措并举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充分发挥思政课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动权。通过党委书记亲自抓、标杆系部带头做、各部门紧跟学,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切实让“堂堂都是思政课、人人都是思政老师”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推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理念全面落实。2020年,学院将建成集校史、党建宣传活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突出民族地区办学特色,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始终,注重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术设计、旅游管理、雕刻艺术等专业教学中,加强蒙医蒙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在学院软硬件建设中凸显民族文化元素,设立蒙古语标准音培训测试站,每年举办蒙古语培训、普通话培训和测试2000余人次。2019年新增民族表演艺术专业,针对全盟乌兰牧骑队员学历提升问题,联合内蒙古艺术学院开办民族舞蹈班,为解决我盟乌兰牧骑艺术人才青黄不接与学历提升问题提供了服务保障。学院还设置阿拉善地毯工艺实训基地等,积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2020年拟与呼和浩特市娜日培训机构对接,计划在招生、考前培训等方面开展合作。突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完善创新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将参与职业技能竞赛作为检验实践教学成果的重要平台,学院教师近年来共获得国家级、自治区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16项。突出体育教学特色化发展,充分发挥体育教学和竞技体育职能职责,承担区内外大型赛事备战训练工作,2020年参加自治区柔道、现代五项、自由跤、拳击、跆拳道等比赛,共获得3枚金牌、8枚银牌、3枚铜牌。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