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福建:晋江异地高中班将就地高考
2012-10-13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本报记者 龙超凡

  □事件回放

  福建省教育厅日前正式批准泉州晋江市荆山外来工子弟学校异地高中班2011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于2012年秋季将学籍由所在省份转入晋江市,具备2014年在福建参加高考和高校招生的资格。

  □记者追踪

  “异地高考”催生异地高中班

  晋江市荆山外来工子弟学校于2005年设立,2007年增设初中部。由于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希望在晋江直升高中,该校于2009年试办“川渝皖赣籍学生高中教学班”,2011年秋季新增湖南、湖北、贵州三省高中班,即“六省一市”异地高中班。

  异地高中班针对不同学籍的高中生开设专门班级,并聘请生源地教师,使用生源地教材为学生授课,实现了与所属省份初、高中教育教学的无缝对接。为解决异地高中班学生重大考试期间的来回奔波之苦,经协商,四川、重庆籍学生于2010年在全国率先实现异地同步参加高中会考,2012年实现高考异地体检。

  据介绍,在荆山外来工子弟学校就读的异地高中班学生都经过正规注册,具备户籍地正规学籍,纳入户籍地学籍管理。由于当时“考生须在户籍地报名参加高考”的政策规定,异地高中班的学生在晋江市完成高中阶段的学习后,仍需回家乡参加高考。有关教育人士表示,异地高中班因异地高考而诞生,对探索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有着积极意义。

  186名学生申请在闽就地高考

  今年5月,福建省教育厅出台政策,从2014年起,凡在福建高中有3年完整学习经历的外省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即非户籍考生),可在福建就地报名参加普通高考,允许参加本科、专科层次录取,并与福建考生享受同等的录取政策。

  该政策发布后,荆山外来工子弟学校2011年秋季入学的186名高一学生及家长纷纷提出诉求,要求2014年就地参加福建高考。然而,这186名学生并没有福建学籍,只能根据原来的计划回户籍地参加高考。

  随后,晋江市教育局向上级教育部门提交了《关于妥善解决荆山外来工子弟学校“六省一市”异地高中班学籍问题的请示》,希望允许这186名学生学籍从对接省份转入晋江市,学籍挂靠在晋江市一所公办非达标中学,或把学籍集体挂靠在市教育局,参加福建省组织的高中学业基础学业会考,并认定这些学生具备福建高中3年学籍,以便2014年在福建就地高考。

  福建省教育厅基教处工作人员表示,晋江异地高中班属于个案,鉴于这些学生学籍虽不在福建,但客观上已在福建就读一年,故省教育厅“允许这些外省学生于2012年秋季将学籍由所在省份转入晋江市,纳入福建省统一学籍管理;至2014年可认定这些学生具备福建高中3年学籍,具备2014年在福建参加高考和高校招生资格”。

  更多非闽户籍学生可就地高考

  据了解,异地高中班186名学生学籍档案挂靠一事已“尘埃落定”:学生学籍挂靠在紫峰中学,由紫峰中学负责荆山外来工子弟校异地高中班学生的学籍代管,协助做好高中会考、高考的报名工作。而荆山外来工子弟学校则负责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及校内安全责任。

  荆山外来工子弟学校校长陈碧阳表示,今年秋季学期开始,高一、高二教学班的学生均开始使用福建教材。在教学方面,由于之前异地高中教学班采用的是学生户籍所在地的教材,故学校已组织教师对“六省一市”教材和福建教材逐一梳理,补缺补漏,并按照福建省的教材要求展开教学。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186名学生基本上没有转学回生源地,应该都会在福建就地高考。

  晋江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探索异地高中班的办学方向,扶持荆山外来工子弟学校创新办学模式,满足广大外来工子女就学的多样需求。

  针对2014年是否只有这186名外省户籍学生在闽高考的疑问,福建省教育厅基教处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福建允许在全省各地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含非福建户籍)就地中考,且可入读当地高中学校,因此目前有一批非福建户籍学生在福建公办高中学校就读,且拥有福建高中学籍,他们同样具备2014年在福建参加高考和高校招生资格。

  【相关链接】

  非闽籍初中生可就地中考

  晋江市是外来人口大市,非福建籍学生有18万,其中包括5万名非闽籍初中生。

  按照福建省的相关政策,非福建籍的学生须有当地高中三年学籍,2014年起才能在福建当地参加高考。这些非福建籍的初中学生,可选择在晋江当地参加中考,以获取晋江市高中学籍,为日后就地参加高考创造条件。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是由龙岩市委、市政府举办的龙岩唯一的一所高职高专院校。学校前身为闽西职业大学,历史上简称“闽大”。2004年,龙岩工业学校并入闽西职业大学,更名为闽西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龙岩市委、市政府推进市职业教育资源整合,龙岩卫校、龙岩财校整体并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校拥有校本部、天马校区、虎岭校区、西湖岩校区4个校区,占地56.24公顷,建筑面积35.83万平方米。现有高职在校生12135人、中职在校生2887人,在编教职工802人,专任教师473人,其中高级职称165名,高学历教师250名,“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达80.06%。学校设有信息与制造学院、城乡建筑学院、财经商贸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医学护理学院、教育与艺术学院、生态环境学院7个二级学院和龙岩卫生学校一个中职学校。开设40个高职专业、10个中职专业,26个高职专业排名全省前10名,15个高职专业排名全省前5名,拥有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1个、国家示范(骨干)专业4个、国家骨干专业4个、国家级服务产业提升专业2个、国家“1+X”证书试点改革专业25个,省级立项33个专业。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868万元,馆藏各类图书101.3万册。办学以来,学校先后培养大中专毕业生约6.8万人、中短期学员40多万人。2007年,学校被教育部、建设部确定为全国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院校。2008年学校被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确定为福建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2013年与龙岩学院合作,成功开设2个专业的本科培养试点,是省内唯一一所本科培养试点全程由高职院校独立进行培养的院校。2016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2020年学校被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确定为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2019年中国高职高专院校改革活力指数排行榜中,学校综合实力全国排名第70位,学生成长发展力全国排名第41位,“国20条”改革试点活力全国排名第27位。“2020-2021年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显示,学校竞争力排行福建省高职高专第7位、全国高职高专第239位。2021年6月被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确定为福建省A类高水平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电子商务专业群被确定为福建省高水平专业建设计划,学校吹响了“双高”建设集结号。学生技术技能培养突出。2020年在全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我校共获一等奖7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21项,积分排名福建省第4名。在第六届福建省“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优秀奖15项。“十三五”期间,我校学生代表福建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院校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10项,积分排名全国第75位,福建省第5位。毕业生就业工作成效显著。2020届共有1824名毕业生,年度就业率92.79%,自主创业率2.24%,专升本升学率20.06%(344人进入本科继续深造)。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74.42%,有超过七成的毕业生从事专业相关工作,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为78.88%。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为97.00%,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达到了100.00%。
  • 泉州职业技术大学泉州市丰泽区
    学校简介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前身是1986年创办于晋江市金井镇的“晋江摩托培训学校”,1994年发展成为“福建省摩托汽车培训学校”,2002年“泉州中营职业学院”正式建校,2007年,经教育部备案更名为“泉州理工职业学院”,2018年12月获教育部批准升格本科,暂定校名为“泉州理工职业学院(本科)”,2019年5月,教育部正式函告福建省人民政府,更名为“泉州职业技术大学”,系全国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学校目前拥有一校三区,主校区位于中国品牌之都——晋江市,接壤沈海高速公路,毗邻高铁晋江站。学校基于学科综合优势,开设14个本科、14个专科专业。2020年有在校生9000多人,教职工近600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8000多万元,校内教学实践、实习基地109个,校外实践、实习基地216个,图书馆藏资源丰富,馆藏文献达百万册。拥有福建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高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等13个省市科研平台,在福建省民办高校规范办学评估中获得第一名。学校在福建高校中最早实施“双院制”管理模式,学院抓专业学习,书院抓素质教育。目前有中营汽车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国科数字产业学院、能源学院、人居环境学院、商学院、文化旅游与体育学院、艺术传媒学院、通识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十大学院,有一善、双馨、三创、四实、八方、丰泽六大书院,双院协作深入推进“三全育人”体系,实现“健康长寿心灵美、就业创业能力强、造福社会贡献大”的育人目标。学校以“忠诚、勤奋、创新、奉献”为训导。以“产业伙伴型大学”为办学定位,与产业(企业)结伙成伴,服务产业之所需,解决产业之所急,通过共建专业、共培师资、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同育人、改革课程内容与教材、教法等举措,课堂与生产实践充分融合,课内与课外互为融通,切实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形成校企“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合作机制。以“创业者的摇篮”为育人定位,把创新创业教育扎根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养具备创业者素质和精神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探索实践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自身鲜明的办学特色与优势。爱拼敢赢的晋江精神为学校的发展、毕业生就业创业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连续两届获“福建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三年一届),所培养的具有晋江模式基因的创业者深受社会欢迎。
  • 学校简介泉州师范学院坐落于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泉州市。泉州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首届东亚文化之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经济总量连续22年位居福建省首位。学校于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系福建省第一所新建地方性省属本科高校,由创办于1923年的泉州师范学校、1939年的南安师范学校、1951年的泉州教育学院和1958年的泉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1999年和2001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两次莅校视察指导工作,并作出了“泉州师院发展方向是建设多学科的大学,目标很宏伟,这无疑是我们希望看到的,这也符合福建高等教育结构调整要求”的重要指示。近百年办学历程筚路蓝缕,一甲子高等教育薪火相传。一代又一代泉师人秉承“善学如泉、正心至大”校训精神,继往开来、砥砺前行,推动学校事业不断向前发展。2004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获批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2012年获批福建省海外华文教育基地。2013年获批福建省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7年以来,获批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福建省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福建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福建省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示范高校,获批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资格。学校荣获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平安校园等一批高级别荣誉称号,蝉联七届省级文明学校(文明校园)。办学以来,为社会培养了20多万名优秀人才,为国家和福建省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学校现有泉州主校区(校本部)和南安、鲤城2个分校区,共占地1815亩。下设二级学院17个,本科招生专业58个。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近1.8万人。现有教职工14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100多人,台湾全职教师近20人。有国家级人才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福建省闽江学者、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福建省高校领军人才、福建省特殊支持高层次人才“双百计划”人选等省级高层次人才100多人,福建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3个,福建省本科教学团队9 个,福建省研究生导师团队2个。学校坚守育人初心,确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着力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近年来,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福建省教学成果特等奖5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17项;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先后获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个、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专业和课程改革”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以及省级一流专业等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230余项。航海技术、轮机工程专业通过行业类专业认证,小学教育、英语、音乐学等3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学校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校、福建省产创融合教育实践示范培育基地。近3年,学生获省级以上学科专业竞赛奖1300余项。毕业生创业率和创业存活率实现“双高”;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着力做特工科、做优人文社科,做精教师教育学科。拥有省级学科14个,其中音乐与舞蹈学入选福建省一流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教育学、光学工程、工商管理等6个学科获批福建省高等学校应用型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等7个学科获批福建省重点学科。现有福建省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团队2个,入选福建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先后获批福建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福建省首批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艺术硕士专业学位顺利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验收,经教育部批准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硕士研究生。学校坚持科研创新和学术繁荣发展,加强平台建设,提升科研水平。现有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社科基地、高校特色新型智库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40个,入选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首批智库成员单位,建有国家语委科研中心丝路语言文化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闽南文化研究基地、台盟中央闽南文化交流研究基地,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共建华南地区教师教学发展研究院。共建泉州师院-高科环保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环境监测与废弃物资源化联合实验室、泉州师范学院(石狮)生态智能织物产业工程技术研究院、泉州师范学院南安科研工作站等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先后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近50项,其中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27项,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50多项、其他类科研课题1200余项。“求索”讲坛入选首批福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十佳讲坛。学校坚持走“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谋发展”的发展道路,打造校地发展共同体。制定实施《泉州师范学院服务泉州经济社会发展行动计划》(“8641”行动计划),建设8个哲学社科创新平台,为政府、企事业单位提供决策咨询服务。构建6个人才培训平台,为泉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丰泽区、鲤城区、晋江市等地方政府合作共建附小、附中,共同打造优质教育品牌。拓展4个国际交流平台,服务“海丝”先行区建设。建设10个科技创新平台,对接泉州传统、重化、高新三大产业板块,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与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等共建泉州市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与北京大学、天津大学、东华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展合作,共建高水平学科、平台及人才团队。与中化集团、中国石化、中国电信、绿地集团、安踏集团、百宏集团、盼盼食品、高科环保等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共育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学校植根泉州深厚的历史文化,深入开展闽南文化、海丝文化等方面研究,服务泉州文化传承创新,推动泉州文化走向世界。深度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在海内外首创南音学科专业,开展南音发掘、保护和传承工作。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福建省唯一入选高校),获批福建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南音新作《凤求凰》获第六届福建艺术节一等奖(第一名),列入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名录(全国高校首次进入名录)。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深化校际交流合作,与70多所国(境)外高校缔结姐妹学校关系,与美国密苏里大学、英国林肯大学等近十所国外知名高校建立师生交流、本硕连读等项目,与法国里昂商学院、泉州企业家联合会共同开展体育产业交流合作,与巴西沙滩足球协会合作推广足球教育培训和足球文化,与波兰克拉科夫音乐学院合作开展传统音乐传承保护与研究;与元智大学、龙华科技大学、屏东大学等近十所台湾知名高校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每年选派500多名师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开展留学生教育,获省政府留学生奖学金支持,招收来自俄罗斯、密克罗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等2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近200人;成立国际海员培训中心,培训孟加拉、尼泊尔等沿线国家的船员。致力汉语国际推广,2005年成为福建省最早向菲律宾选派国际汉语教师中国志愿者的两所高校之一,2014年加入国侨办外派教师项目,共选派志愿者及外派教师近400人,分赴菲律宾、印尼等近十个国家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华文化。自2011年起,每年承办华裔学生学中文夏令营及各类型语言文化推广活动,共培训来自东南亚和欧洲国家华裔学生1000余人。成为福建省委统战部遴选的第一所在疫情期间承担海外华文师资线上培训的高校,面向菲律宾和马来西亚160多所华校本土华文教师和管理者开展线上培训。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近年来,特别是2017年以来,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建设作出的“建设多学科大学”重要指示精神,学校制定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全面推进“五个工程”建设,全面掀起“二次创业”新热潮,坚定不移地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大学奋勇前行。
  • 武夷学院南平市顺昌县
    学校简介●历史沿革:武夷学院是教育部于2007年3月19日批准设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8月12日的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62年1月,在福州师范学院并入的基础上组建南平师范学院。1963年9月,学校与厦门、泉州等几所院校合并组建福建第二师范学院。文革期间停办。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复办。●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强化内涵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开放办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总体定位:地方性、应用型、有特色●发展目标定位: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大学●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定位:以茶学、旅游管理、艺术学为特色,积极培育新型工科,努力实现多学科协调发展●服务面向定位:立足闽北、服务福建、面向全国●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思想品德优良、专业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校训:涵养穷索,致知力行●学校精神:艰苦创业,奋发有为●美丽校园:学校位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坐落在“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武夷山,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等交通四通八达,特别是合福高铁开通后,仅需1小时即可到达福州,3小时即可到达厦门、上海、南京、合肥、长沙等沿海中心城市和内陆城市,6小时到达首都北京,学校对外发展的空间半径得到有效缩小,办学区位优势不断凸显。校园占地面积3000亩,依山傍水,湖光山色,鸟语花香,四季如画,是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学校为福建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办学条件:现有校舍建筑面积39.5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7亿元,图书馆藏书260.7万册(含电子图书111.7万册),建立了期刊、报纸全文数据库、硕博论文数据库、知识视频数据库、电子图书等中外文本地镜像站点,有力提升服务教学科研水平。各类教学、生活、运动等设施齐全,人文化、生态化、园林化、数字化的现代校园初见雏形。● 办学规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约1.5余万人。设有茶与食品学院、生态与资源工程学院、艺术学院、旅游学院、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商学院、海峡成功学院(海外教育学院)、玉山健康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课教学部等15个教学院(部);45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面向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招生,并面向南平地区招收公费师范生。● 办学特色:根据应用型办学定位,结合区域特色,积极培育并初步形成具有闽北地域特色的办学特色。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重点学科(含应用型)8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省级一流专业10个;中国社科院宋明理学研究中心、福建省生态产业绿色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武夷茶资源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竹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特色创新平台25个;获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500余项;获批福建省2011中国乌龙茶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朱子学研究中心入选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福建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荣获福建省高校优秀社科研究基地;朱子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入选福建省首批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基地;闽北红色文化研究中心落户学校并入选福建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共党史读书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入选福建省高校重点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社。●师资力量:学校持续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积极探索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大力开展应用型教师培养,加强与企业互聘“双师双能型”教师。我校现有教职员工1100余名,专任教师800余名,外聘教师200余名。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51.69%,具有硕博学位教师占92.37%;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国家高层次人才10余名,省级高层次人才80余名(100余人次)。此外,130余名院士、“长江学者”、“闽江学者”和知名专家聘为学校特聘教授、客座教授、讲座教授,多国文教专家在校任教。多名教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福建省优秀教师、福建省先进工作者、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产教融合:学校为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高校、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围绕闽北支柱产业的转型升级,瞄准区域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构建服务南平千亿食品产业的生态食品专业群、服务南平旅游千亿产业的旅游养生专业群、服务南平千亿竹产业及生物工程重点发展产业的生物资源利用专业群、服务南平机电制造千亿产业的智能控制专业群、服务南平文化创意新兴产业的文化创意专业群和服务武夷新区、延平新城、新农村建设的智慧城镇建设专业群等6大专业集群。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项目共担、互惠多赢”的原则,学校充分发挥董事会在校企合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立足产业发展需求,建设重融合的产业学院,与福建圣农集团合作共建圣农食品学院、与福建太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太阳电缆学院、与福建省旅游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建中旅学院、与武夷山市政府共建朱子文化学院、与台湾中华海峡两岸教科文交流学会共建玉山健康管理学院、与香江集团等大型茶企通过2011协同创新项目共建武夷山茶学院、与福建省恒邦企业服务有限公司共建跨境电商产业学院。● 创新创业:学校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省级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示范建设院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首家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首批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落户学校;学校是首批列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之一,“武夷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入选首批“福建省青年创业示范园区”,“武夷学院·智谷”产教融合教育实践基地入选福建省产教融合教育实践示范基地建设。截至目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福建省建筑结构大赛、福建省机械创新大赛等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得奖项900余项;在福建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等次和数量居全省高校前列。校内注册备案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已有180多支,培育学生创业示范店50余家,带动直接就业人数500余人。● 社会服务:学校紧紧围绕南平市绿色发展行动纲要和七大产业发展规划,制定《武夷学院服务南平经济社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立足“大武夷”县域产业发展需求,按照“一县一特色、对接有重点”的原则,实施与“大武夷”经济圈15个地方政府、产业园区协同合作计划,在智力支撑、科技服务等方面成果丰硕:校地携手建成了“福建省生态与健康重点实验室”、“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平台”、“闽北科技研究院竹产业研究分院”等创新平台;配合南平市新农村建设、武夷山市实施武夷山市民素质提升培训工程等,组织师资深入企事业单位、行业一线、乡镇农村开展各类社会培训,年均受众达3万余人次。选派180余名教师担任科技特派员,服务闽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开放合作:学校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也是福建省海外华文教育基地、中华传统文化体验推广中心。2020年获得招收港澳台地区学生资格。十年来,已有来自美国、俄罗斯、法国、南非、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等近40个国家400多名留学生来校进行长期或短期学习;首批到校的南非自由省留学生已有60余人顺利通过汉语4级考试进入专业学习后已毕业;我校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和福建省政府奖学金的来华留学生陆续毕业后,或回国就业,或进入硕博士研究生在中国继续深造学习;与马来西亚砂拉越科技大学合作开展交换生项目;承接国际友人、海外华裔及香港、台湾、澳门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游学班、中华才艺培训班、文化体验班等活动人数达12000余人次。不断深化闽台交流合作,与台湾20余所高校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积极提升闽台合作“3+1”办学水平,并在全国率先创新闽台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4+0”办学新模式,吸纳台湾优质教育资源共育应用型人才。学校获批“闽台职工交流基地”。● 校园文化:学校入选福建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较好地发挥了校园文化活动对学风建设的推动作用。学校形成了以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文化大讲坛、社团文化节为主要平台,涵盖跨学科讲座、创意大赛、创业大赛、DV大赛等载体活动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校园文化项目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省大学生艺术节、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等活动中获佳绩,学校拥有各种学生社团60余个,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传朱子理学、做武夷文章”入选全国第四届“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特色展示项目,“朱子拜师礼”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校荣誉:学校荣获 “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之家”“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福建省职工职业道德标兵单位”“福建省文明校园”“福建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福建省第七批省级水利风景区”等荣誉称号。
  • 学校简介漳州理工职业学院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漳州市区,是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通过教育部评估,具有独立颁发国家大专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漳州市政府支持升本的高职院校。学院占地面积2000多亩;学院师资队伍雄厚,现有教师600多名,高级职称100多人,在校生13000多人。学院设有印刷传媒与艺术学院、机电与信息学院、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交通学院、护理学院、教育学院、国际学院8个二级学院,开设44个专业。学院建有完善的实习实训条件,校内外的100多个实训基地涵盖电子、机械、计算机、建筑工程、汽车、会计、市场营销、物流管理、财务管理、印刷包装等专业,功能设备齐全,并能真实体现生产过程。多年来学院秉承以“教育家的理念治学,以企业家的理念治校”的思想,以“立德、践行、精技、拓新”为校训,以“八大创新”为核心,思而进取,创新自强,走出了一条以印刷为特色,以工科为重点,以全日制高等专科教育为主的多模式办学发展之路。学院近年来捷报频传,先后荣获 “全国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中国十大知名品牌院校”、“全国学生定向锦标赛先进单位”、“全国校企合作优秀学校”、“中国职业教育产学研示范基地”、“ 产学研协同创新先进单位”、“中国印刷业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基地”、“ 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5A级平安校园”与“学校安全标准化”一级达标学校、第45届和第46世界技能大赛(印刷媒体技术)中国集训基地、福建省首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院校、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福建省印刷包装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单位、福建省包装印刷职教集团、福建省生产性实训基地、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福建省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荣获获省级示范专业,福建省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及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比赛成果等,在教育教学、名师工程、优秀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方面获得诸多荣誉。学院以全日制高等专科学历教育为主,并输送优秀学生到本科院校就读,兼办各种形式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的非学历教育。学院严格以教育部办学标准教学,实施校企一体,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核心,立足福建,面向全国培养优秀人才。自2017年起,学院一直在寻求适合办学发展的土地,通过多方探讨和论证,现已与南靖县人民政府签订《新校区项目协议书》。漳州理工职业学院新校区项目位于靖城高新区迎宾西路,是漳州理工教育城的主要组成部分,教育城计划总投资50亿元(含配套项目),规划占地面积2800亩,其中新校区占地面积1900亩,总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10栋教学楼(其中有3栋是实验楼),1栋科研楼,1栋艺术楼,1栋图书馆和行政楼,12栋宿舍楼及相关基础设施配套等,同时可以容纳3万人进行上课。自2017年起,学院一直在寻求适合办学发展的土地,通过多方探讨和论证,现已与南靖县人民政府签订《新校区项目协议书》。漳州理工职业学院新校区项目位于靖城高新区迎宾西路,是漳州理工教育城的主要组成部分,教育城计划总投资50亿元(含配套项目),规划占地面积2800亩,其中新校区占地面积1900亩,总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10栋教学楼(其中有3栋是实验楼),1栋科研楼,1栋艺术楼,1栋图书馆和行政楼,12栋宿舍楼及相关基础设施配套等,同时可以容纳3万人进行上课。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