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浙江教育厅删减高中语数外等学科选修模块
2009-09-08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时报讯 近日,浙江省教育厅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关于调整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省教育厅将减少统一要求的教学内容,实现教材“瘦身”,并调整模块设置和教学进度,为学生自主选课留出更大空间。

“规定只针对2009级新高一的学生,对现在的高二、高三学生不会有影响。” 浙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有选择、个性化地发展。”

同时,该负责人表示,新规定可以进一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落实学生选课与走班教学,同时,还能解决课程安排前紧后松,新课结束过早、部分科目选修ⅠA学术性要求高于选修ⅠB 、选修课程开设过于集中等问题。

看到通知后,不少高中老师和学生都对《通知》的要求表示赞许,但对于《通知》具体实施的效果还表示担心,“尤其是要求保证自主选课的时间这块,会不会徒有虚名啊?”一位高二学生问。

现状

自主选课其实是老师选的

《通知》中明确提出:“要调整模块设置和教学进度,为学生自主选课留出更大空间。”

一所重点高中高二学生徐佳看后的第一反映就是:“自主选课指哪些?”

徐佳说,在学校里,上什么课,学什么内容,都是老师规定好的,“课本发下来,跟着老师学就好了,我们根本就没有选择选修内容的机会。”以美术课为例,有九个可选择的模块,雕塑,篆刻,摄影,电脑美术,绘画……可老师给学生们订的书就是篆刻和摄影,“我们还有选择么?就只能照着上了!”

据徐佳回忆,高一一年,唯一可以和“自主选课”搭边的可能就是社团课了,“我选了轮滑社团,开始时可以玩一节课,慢慢的,只要地面有点湿或者下毛毛雨,课程就会取消,变成自修,或者干脆被别的课程霸占,再后来就干脆取消了。”

一学期走班上课也就10次

同时,《通知》还明确提出:“在高二学年和高三学年上学期,每周至少有两个单位时间的走班教学。”

记者随机调查了杭城三所中学后发现,其中两所重高一周的走班时间为两个课时。“但也仅仅是在一个学期的后半部分,到了学期末又要考试,其实真正一学期走班的课也就10次”学校一位高三同学说。

另一所非重点高中走班时间为一周四个课时,“但要具体看学期,基本上保证一周2到4个单位时间。”该校老师说。

一位重点中学教导处的负责老师说,如果说完全按照新课标精神来做的话,其实应该有6个单位时间用来走班教学,因为每个学生都要选6个模块。但就他所知,在浙江省,能做到一周走班2个单位时间的学校可能只有一半。

学生期待更多的选修与走班

总得来说,对于《通知》中的内容,学生们还是非常期待的。采访中,学生普遍表示,希望学校能多一些选修课、更彻底地实施走班教学。

成绩在班级里排名10名左右的高二学生王乾认为,“这个应该算因材施教吧,估计大部分人都愿意,尤其是成绩好的学生。”

高三学生梦曦则表示:“虽然高三了,但我们仍然希望有更多的选修课,其实从高二文、理分科开始,就有很多同学很纠结,因为他们本身对另一科的科目也很感兴趣,很想有机会能上一些,我们真心的希望,学校能将更多的科目变成选修课,还有那些非高考的科目,也多开一些,让我们的知识面真正丰富起来。就不知道《通知》里要求过了以后,学校会不会真的有改变啊?”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国际商贸名城义乌,是一所办学特色鲜明的公办高职院校。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93年的杭州大学义乌分校,1999年经浙江省教育厅批准独立办学,2002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文同意正式建校。学校占地面积1000余亩,建筑面积31.39万平方米,自然风光秀丽,建筑风格独特。下设9个教学单位33个招生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2000余人,正式在编教师626名。办学以来,学校秉承“尚德崇文 创业立身”的校训精神,结合办学实际和市场需求,走出了一条以“创”立校的特色办学之路,形成了创业教育、创意教育、国际教育三大特色教育,在培育创新创业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成效显著。学校是浙江省高职高水平学校、浙江省优质高职院校、首批浙江省创业型大学建设试点院校,跻身全国高等职业院校育人成效50强、服务贡献50强、国际影响力50强,荣登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获评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学校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加大引才用才力度。现有高级职称教师215人,硕士以上教师531人,境外留学访学三个月以上教师占比35%,“双师”型教师占比89%;拥有省“151人才工程”培养人选2人,省级高层次C类人才6人,省教坛新秀、省优秀教师、省高职高专专业带头人共2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人;4位教师当选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获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国家级“双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学校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内涵建设水平。拥有国家骨干专业6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省优势专业5个、省特色专业5个、省高职高水平专业群2个;国家教学成果奖4项、国家精品课程3门、教育部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项;获批国家级规划教材8本,主编教材获评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1项;主持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1项;开展“1+X”证书试点30个;牵头成立全国直播电商职业教育集团,开发全国首个直播电商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学校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持续提升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主持国家科技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5项;建有悦为电商学院和商城设计学院2个混合所有制学院,获批省级产教融合“五个一批”项目3个、产教融合示范基地1个,是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获国务院领导及省领导肯定性批示建议7项。学校主动对接区域发展,组织开展各类培训,近五年受益5万余人次;成功援建汶川电商学院,受到时任四川、浙江两省省委书记点赞。学校不断强化创新创业育人成效,率先在浙江省成立实体化运作的创业学院,建有1.28万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园,设立30家师徒制专创工作室。“创”系列文化三次荣获教育部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获评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浙江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浙江省众创空间;学生创业项目连续两届获“创青春”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应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率稳定在12%左右,60%以上的毕业生留本地就业创业,成为地方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学校不断深化创意设计服务水平,运营的义乌市创意园是全国首个以“小商品创新设计”为主要研发方向的创意文化园区。园区拥有国家旅游商品研发中心、国家林产品创意研发中心2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入驻文创设计机构、产品研发科技型企业60余家,师生共创工作室10余家,是中国美术学院、华东理工大学、韩国桂园艺术大学等150余所知名高校的设计学子实践基地,每年安排接待实习实训师生2000余人次。园区年均累计服务生产企业3000家以上,创意产值累计近4亿元。学校全面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与国(境)外100多所高校和机构开展交流与合作,设立6个海外师资培训基地,在马来西亚和西班牙分别成立“义乌丝路学院”。累计培养国际学生10000余人次,国际生规模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开设阿拉伯语、西班牙语等9个语种课程,语种数量居全省高职院校第一;建有全国首个县级市HSK考点。学校连续两年位居浙江省高职院校国际化总体水平第三名。面向新百年、开启新征程。学校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做“两个确立”的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的示范引领者,努力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为建成“浙江省高职高水平学校”而
  • 学校简介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坐落于全国教育工作先进县市、浙江省首批教育强市——浙江省诸暨市,是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学院前身为浙江林学院天目学院,是2000年由浙江林学院(浙江农林大学前身)创办, 2011年浙江农林大学与浙江省诸暨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与浙江省诸暨市教育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合作举办。2013年9月整体从浙江省临安市迁址到诸暨市办学。诸暨市位于浙江省中北部,北邻杭州,东接绍兴,南连义乌,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沪昆高铁,杭金衢、诸永和绍诸高速贯穿全境,钱塘江支流浦阳江流通全域。诸暨是一座历史久远、底蕴深厚的人文之城,是一座环境优美、青山绿水的旅游之城,是一座民殷商富、开放创新的经济之城,是一座文化繁荣、社会稳定的和谐之城,是“枫桥经验”发源地、是全国教育工作先进县市、浙江省首批教育强市。素有“耕读传家”之风,文化积淀深厚,名人辈出,非常适合办大学。学院位于浙江省诸暨市城北教育园区,占地面积542.5亩。校园大气厚重、传承文脉、平中现奇、彰显特色。校舍建筑总面积32.6万平方米,总投资15.6亿元;其中,暨阳体育中心总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集篮球馆、游泳馆、网球馆为一体,能承担国际性体育赛事;图书馆总建设面积2.8万平方米,能馆藏150万册图书资料,现有纸质藏书90余万册;教室安装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可同时容纳16000名学生上课;实验教学大楼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779.24万元,建有完善的基础实验教学平台和创新创业实训平台,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设备设施先进。学院按照教育部“依托母体、相对独立、规范管理”的办学原则,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学院下设办公室、组织人事部、教务部、科研管理部、社会合作部、计划财务部、学工部▪团委、公共保障部8个职能部门,工程技术学院、园林学院、晨晓艺术与设计学院、商学院、人文学院、生物环境学院、体育军训部7个教学单位及实验教学中心、图书馆、体育中心3个教学辅助单位。设有33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法、文、理、工、农、管、艺等八大学科门类,现有在校学生8260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7968人,研究生24人,成教学生268人。学院有省级重点专业1个(工商管理)、省级新兴特色专业3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药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省“十三五”特色专业2个(园林、会计学),省一流专业4个(园林、会计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按照“求真敬业、经世致用”的办学理念,实施“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个性化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学分制改革,实现了学生自主选课程、选进程、选教师的教学管理模式,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开设创业实验班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特色班,突出学生实践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努力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创业人才。学院坚持把人才作为核心资源,拥有一支德才兼备、专业素养高、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539人,专任教师419人;专任教师中博士学位124人,占比29.59%,硕士以上学位比例达到92.36%,高级职称比例达到40.57%。拥有共享院士2名,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浙江省“151人才”5人,浙江省领军人才培养计划5人,浙江省优秀辅导员3人,浙江省万名好党员1人,浙江省“三育人”先进个人1人,浙江省教育系统“事业家庭兼顾型”先进个人1人,绍兴市最美教师1人,绍兴市拔尖人才1人,绍兴市“330海外英才计划”1人,绍兴市“名士之乡”英才计划4人,暨阳“533英才计划”5人,学院领军人才4人、暨阳学者4人。学院坚持把科研创新作为强校之路,深入推进产教融合。近三年来,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6项国家级奖项(国家级二等奖4项,国家级三等奖2项)、153项省部级奖项;发表科研论文127篇,授权专利56项,其中发明专利20项。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424篇(第一单位334篇),其中SCI 一区TOP论文6篇(第一单位2篇),二区论文20篇(第一单位9篇),一级期刊21篇(第一单位11篇),核心期刊102篇(第一单位69篇);出版学术著作24部(其中第一单位17部);授权专利93项;软件著作权3项;咨询报告获批3项。 学院着眼长远,坚持内涵为重、服务地方的发展使命,制定全方位、高层次的战略规划,深化与地方战略合作,联合政府、行业、企业,建立了由政府、高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校地互动合作联盟,构建了强校融诸的发展理念。学院每年与诸暨市联合发布年度校地合作项目清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深化“二级学院+乡镇(街道)”(1+N)校地合作模式,互动融合,实现共同发展。针对地方产业转型发展需求,先后成立中国大唐袜艺学院、中国珍珠学院两大产业学院,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校政行企合作新路径,产业学院模式和成果被主流媒体多次报道,具有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学院建有3900平方米的产学研中心,拥有中国香榧研究院暨国家林业局香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态环境研究与发展中心、生命科学研究所、浙江农林大学诸暨创新发展研究院、陶朱商学院、智能制造先进技术研究中心、大唐产学研基地、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晨晓色彩研究院、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数字枫桥与治理创新研究中心、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双碳研究院等14个产学研机构。学院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主动搭建国际交流平台,积极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目前,已与美国、英国、白俄罗斯、乌克兰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17个大学、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包括6个学生互换项目、8个交换生、交流生项目、11个硕士研究项目。近年来,学院与诸暨市在境外投资企业积极对接,确定了“招生-实习-就业”留学生联合培养模式,并探索建立丝路学院。学院全力推行“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实施社区化管理,注重学风建设,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搭建平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设有国家奖学金、暨阳英才奖学金、校外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素质奖励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目前,学院正处于建设发展的新阶段,学院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盯国家乡村振兴、高等教育强省等重大战略部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抓一流学科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等关键,全面加强内涵建设,汇聚全球诸暨乡贤力量,沿着“特色立院、创业兴院、创新强院、服务名院”的发展道路不断奋进。
  •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杭州市江干区
    学校简介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是一所司法警官院校,隶属浙江省司法厅,主要培养监狱戒毒人民警察、人民法院检察院司法警察、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者,以及法律服务、安全防范、应急管理等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下设浙江省司法行政培训中心、浙江省司法行政研究院、汽车驾驶培训中心。学院前身为1982年8月创办的省劳改工作干部训练班。1984年,经浙江省政府批准正式建立浙江省劳改工作学校,后相继更名为浙江省司法警察学校、浙江省第三人民警察学校。2002年,经浙江省政府批准升格、更名为浙江警官职业学院;2008年,入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成为首批全国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院校;2010年,被司法部授予集体一等功;2011年,成为司法部与浙江省政府共建院校;2017年,入选浙江省优质校建设名单;2019年,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建设校,成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法律服务委员会”首批交流合作基地;2021年,成为教育部职业教育课程思政集体备课公安与司法大类指定承办单位,入选浙江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校建设单位。基础条件:占地面积524亩(分为下沙、乔司两个校区),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5491万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7375万元、纸质图书51万册,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践教学基地2个、省级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4个。师资队伍:有教职工383人,其中高级职称103人(正高32人),具有博士学位27人;有省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1人、省教学名师1人、省优秀教师3人、省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带头人24人;教师团队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近五年承担各类研究课题359项,行业服务研究课题73项,教师发表学术论文469篇,出版学术著作78部。专业课程:“警”与“非警”两类专业共同发展,设有刑事执行、行政执行、司法信息安全、司法警务、罪犯心理测量与矫正技术等5个警察类专业,社区矫正、法律事务、安全防范技术、建筑消防技术、民航空中安全保卫、密码技术应用等9个非警类专业,1个法学(专升本)专业,其中浙江省“十三五”优势专业5个、特色专业5个;有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程4门、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项,省部级精品课程33门、省级在线精品课程3门,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6项,牵头制定国控专业教学标准4个。人才培养:坚持从严治警、从严治校,严格实行警务化管理。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917人,建校以来累计为浙江省及部分省市区政法系统及其他相关行业培养输送了2.5万余名毕业生,成为监狱和戒毒工作骨干力量,是浙江省司法行政机关人民警察的重要培养基地。在职培训:构建司法行政教育培训体系,建有司法部杭州培训中心、全国法院司法警察培训基地、浙江省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培训基地、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培训基地、浙江省综合行政执法培训基地、浙江省安全技术防范行业协会培训中心、法治乡村学院等十余个培训实训和交流合作机构,近五年年均培训学员1.7万余人次。社会服务:坚持“根植司法行政,服务司法行政”,立足办学职责使命和特色优势,积极服务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设,牵头建设国家示范性安防职业教育联盟和浙江省应急产业产教融合联盟,先后荣获浙江省“上海世博会‘环沪护城河’安全工作突出贡献单位”、浙江省“服务保障G20杭州峰会突出贡献集体”、全国“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安保贡献突出集体”等荣誉称号。“十四五”发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政治建校,坚持“摇篮、基地、智库”总要求,以“双高计划”建设为总抓手,紧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深入实施、司法行政改革加快推进的重要契机,紧扣“协同化、信息化、标准化、国际化”融合驱动和“抓改革、提质量、强服务、调结构、增活力、上台阶”发展路径,育优秀司法人才,建本科层次专业,创精品培训项目,出前沿科技成果。通过五年建设,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行业贡献明显增强,内部治理更加健全,形成一批有辨识度有影响力、充分展示“重要窗口”形象的司法职业教育重大标志性成果,成为有特色高水平现代化的一流司法警官院校。
  • 学校简介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于1999年经浙江省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设立,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确认为独立学院,2015年列入应用型本科试点建设高校,是一所特色鲜明的新型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学院目前实施两校区办学,杭州下沙校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紧邻母体中国计量大学,校园占地500余亩。2019年1月,浙江省政府复函批准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迁建至义乌市,义乌校区已于2020年下半年投入使用。新校区坐落在世界小商品之都、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义乌双江湖科教园,自然环境优美,校园建筑风格独特,校园规划占地700余亩,总建筑面积25.4万平方米,是一所生态化、数字化、园林化的现代化校园。 学院拥有一支德才兼备、爱生重教、专职专任为主、外聘兼职为辅的师资队伍,现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占90%以上,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占25.5%。学院目前设有机电工程系、计测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管理系、人文与法学系等5个系和1个基础部、1个实验教学中心。拥有工、管、法、文、经、理六大学科门类25个本科专业。学院现有1个浙江省一流学科、1个浙江省重点建设学科、1个浙江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一流专业、4个省新兴特色专业,1门国家一流本科课程、1门教育部国家在线精品课程和3门浙江省精品课程。 学院秉承“知物明理、知行合一”的校训,坚持“计量立校、质量兴校”的办学理念,孕育了“弘德敬业、求精求新”的优良校风,形成了“博学慎思、勤学笃行”的良好学风。二十载辛苦耕耘,学院办学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广受社会认可。近年来,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数学建模、智能车、机器人、电子商务等学科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项395项,其中国际二等奖2项,国家级奖项29项,省级奖项364项。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均处于浙江省独立学院前列,在浙江省教育评估院首次开展的2012届浙江省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调查中,在浙江省22所独立院校中排名第一;2017届毕业生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调查结果位居全省独立学院第三;2018届毕业生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调查结果位居全省独立学院第二。毕业生考研和出国深造人数继续保持上升态势,2018届5.47%、2019届6.41%、2020届10.56%、2021届9.5%,在浙江省独立学院名列前茅;学院应届毕业生创业率保持在1.5%以上,毕业生创业领域广、创业形态灵活;学院毕业生毕业一年后的创业率保持在5%左右,连续多年位列全省本科院校前10名。 当前,学院以义乌地方经济社会优势为依托,以“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发展愿景,以校区迁建和应用型高校试点建设为重点,以培养知物明理、专业功底扎实、具备协同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努力实现学院的特色化发展。
  • 学校简介浙江工业大学是东部沿海地区第一所省部共建高校、首批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牵头高校和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胜地杭州。学校始建于1953年,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10年创立的浙江中等工业学堂,先后经历了杭州化工学校、浙江化工专科学校、浙江化工学院和浙江工学院等发展阶段,1993年更名浙江工业大学。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期间,曾指示学校“积极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和人才智力优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各类优秀人才的培养基地和工程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基地,为加快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学校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坚持以一流学科建设为主线,以“立足浙江、服务区域,走向全国、对接国际”为办学宗旨,彰显“以浙江精神办学,与区域发展互动”的办学特色,秉承“厚德健行”的校训,弘扬“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精神传统、“敬业奉献”的教风和“取精用弘”的学风,着力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主动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校拥有朝晖、屏峰、莫干山三个校区,占地面积3365亩,设有26个二级学院和1个部,另有独立学院——之江学院。现有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学生19727人、各类研究生12732人、留学生1041人。在校教职工3425人,其中专任教师2522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双聘两院院士4人、浙江省特级专家1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4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9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0人、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0人。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拔尖创新人才为引领、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体、复合型人才为特色,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富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行业精英和领军人才。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各类优秀人才30余万人。现有本科招生专业66个,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大门类。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9个,一级学科未覆盖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2个,建有博士后流动站9个。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获得A-等级,机械工程学科和工商管理学科获得B+等级。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农业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药理学与毒物学等8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学校坚持以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重大需求为己任,着力强化政产学研用合作网络的战略布局。现有国家级研究中心10个,省部级科研平台55个。学校先后有近62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2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11项。“十三五”以来,新增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10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34项,签订合同金额1000万元以上重大横向项目33项。2021年学校科研经费到款10.32亿元。学校与省内外60余个市、县(区)建立全面合作或科技合作关系,累计服务企事业单位6300余家。天高海阔帆正劲,乘风破浪谱新篇。今天的浙江工业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期间对学校的指示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建设“区域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为推进浙江省“重要窗口”、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卓越贡献。学校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潮王路18号邮政编码:310014电话问询台:86-0571-88320114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