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浙江: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普通类、艺术类第二批和体育类征求志愿填报通告
2021-08-02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根据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进程,现将普通类、艺术类第二批和体育类征求志愿填报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填报时间:8月3日8:30—17:30,逾时不受理。志愿填报系统将于8月3日17:30关闭。

二、填报对象:普通类二段线上尚未录取和二段线下的考生均可按规定填报征求志愿;艺术类第二批和体育类征求志愿仅限于各类别综合分成绩上线(美术类462分,音乐类405分,舞蹈类428分,时装表演类394分,编导类416分,摄制类410分,体育类462分)、尚未录取的考生;艺术类第二批影视表演类、播音主持类计划已全部完成,不再组织征求志愿。

艺术类第二批、体育类征求志愿与普通类征求志愿可以兼报。兼报志愿的考生,先参加艺术类第二批、体育类征求志愿投档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以再参加普通类征求志愿投档录取。

考生在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网站(网址为:www.zjzs.net)“高考志愿填报服务专窗”,通过“计划查询”下载可填报的院校、专业信息。

考生可通过登录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网站查询是否已被录取。

三、填报方式:网上填报。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网站为填报志愿的唯一网站,网址为:www.zjzs.net。以考生在规定时间内网上填报最后一次成功提交的结果为最终志愿。考生完成填报志愿后,应通过系统中的“查看志愿”功能查看确认自己所填报的志愿,以免由于填报不成功而错过本次填报机会。网上填报后不需办理现场确认手续。考生须妥善保管好密码,谨防志愿被人篡改。

四、志愿设置:实行专业平行志愿,普通类征求志愿可填报不超过80个志愿,艺术类第二批和体育类征求志愿可填报不超过30个志愿。

五、可填报的院校和专业的要求及收费标准均与《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计划(普通类)》《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计划(艺体类)》刊登的一致。考生在填报志愿前,必须认真查看计划书中的《考生必读》、计划信息,并仔细查阅拟报考院校的招生章程,准确了解院校的办学层次、类型、专业说明、录取条件(如选考科目要求、外语语种、英语口试、体检、学考等级、单科成绩要求、综合素质评价等要求)、录取规则、学费、就学地点、颁发学历证书的院校名称及证书类型等详细情况,同时向院校咨询确认本人所关心的其他事项后,再决定是否填报该院校志愿,以免因不符合条件而造成退档等问题。

六、特别提醒

1.专业平行志愿每一轮投档只投一次,在前一轮填报的院校专业因不上投档线而没录取的考生,如果在本轮填报时还想填报该院校专业,仍须重新填报志愿。

2.考生务必仔细核对检查所报志愿院校类型(公办学校、民办学校、独立学院、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学校)、专业层次(本科或专科)等信息,并查阅报考院校招生章程,确保本人符合录取条件。

3.非英语语种考生、色盲色弱等体检结论专业受限考生在填报志愿前务必仔细阅读报考院校招生章程或向院校咨询确认。

如发现志愿填报有误请及时修改后重新提交,系统将以最后一次提交的数据为准。

具体事项详见《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网上填报志愿工作的通知》(浙教试院〔2021〕56号)。

特此公告。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2021年8月1日

热门院校

  • 杭州医学院杭州市滨江区
    学校简介杭州医学院坐落于享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是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等医学院校,也是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唯一一所直属的医学本科高校。历史沿革:杭州医学院的前身为创建于1925年的浙江省立女子产科学校,历经浙江省立杭州高级医事职业学校、浙江省杭州卫生学校、浙江省卫生学校、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2016年升格为医学本科院校,至今已有90多年办学历史,是省内开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及健康产业相关专业最多的医学院校之一。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的前身为创建于1928年的杭州热带病研究所,历经浙江卫生实验院、浙江医学科学院、浙江人民卫生实验院、浙江医学研究院等,1987年更名为浙江省医学科学院,是我省规模最大的公益类综合性医药卫生科研机构。2019年,原浙江省医学科学院与原杭州医学院整体合并组建新杭州医学院。办学条件:现有临安、滨江、黄龙三个校区和青山湖科创中心。学校占地754亩,校舍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01亿元,建有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全文资源等20余种国内外权威专业数据库;有直属附属医院1家(浙江省人民医院),非直属附属医院13家,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近两百家。 师资队伍:学校在职教职员工1000余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5人,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高等学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省“万人计划”杰出人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36人。有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省劳动模范等13人,全国、全国科技系统、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4人,浙江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18人。学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共9928人。有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三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公共卫生、药学、生物与医药三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建有临床护理学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4个省级一流学科(B类);微创外科、生物医药等2个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群;病原分子生物学、劳动卫生学、药学等17个厅局级重点学科(支撑学科、创新学科)。开设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技术、药学、护理学等21个本科专业。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十三五特色专业2个。人才培养: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涌现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一大批德艺双馨、甘于奉献、广受赞誉的杰出校友。丰富的校园文化、先进的教学设施和日趋广泛的合作交流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了良好条件。近三年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均达95%以上,毕业生毕业一年后就业率在全省本科院校排名中连续三年名列前三。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建有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动物和安全性评价、医学生物工程疫苗研究开发、药物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胃肠病学、肿瘤分子诊断与个体化治疗、神经精神疾病药物研究、内分泌腺体疾病诊治研究、生物标志物与体外诊断转化),2个省工程研究中心(消化道肿瘤诊疗与药物研发、新型疫苗),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有国家食药局药物GLP中心、国家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毒种保存中心、浙江省血吸虫病防治中心、浙江省实验动物管理办公室等18个科技服务平台。近五年(2017−2021年)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575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38项,省部级及以上成果奖励23项,国家授权专利510项,在国内外高水平的学术刊物上年均公开发表论文超过500篇。公开出版发行《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浙江实用医学》《浙江医学教育》等学术期刊。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加州浸会大学开展合作办学,开设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与英国西英格兰大学、南威尔士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大学、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罗马尼亚瓦西里戈迪什西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学生联合培养,推动学生国际交流,拓展国际视野;搭建教师海外进修平台,引进来自葡萄牙、罗马尼亚等国家的外籍专家教授,促进学校师资国际化发展;不断深化与世界卫生组织、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美国马里兰大学、南加州大学等国际组织和世界知名高校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探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签署了血吸虫病防治研究合作备忘录,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发展目标: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担当。杭州医学院正紧紧围绕浙江省“两个高水平”建设目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具有人文关怀理念、求真博爱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建设医教研协同、产学研用一体、特色鲜明、具有独特优势的高水平应用型医科大学为目标,不断增强办学实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医学教育,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杭医力量。
  • 浙江海洋大学舟山市定海区
    学校简介浙江海洋大学是自然资源部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学校创建于1958年,始名舟山水产学院,1975年更名为浙江水产学院,1998年与舟山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浙江海洋学院,2000年之后舟山卫生学校、浙江水产学校、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舟山石油化工学校和舟山商业学校等学校(单位)相继并(进)入,2016年更为现名。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一直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期间两次莅临学校视察指导工作,对学校坚持海岛办学给予了充分肯定,要求学校继续走艰苦奋斗之路,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努力办出特色,为全省海洋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学校现有新城和定海2个校区,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宜人,是求学的理想之地。学校总占地面积2608亩(其中海域使用面积720亩),校舍建筑面积53.4万平方米,纸质图书201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超过4.9亿元。设有10个学院,建有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开展硕士研究生教育、普通本科教育、继续教育及留学生教育,与国(境)外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设有理学、农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等学科门类,现有省一流学科A类2个、B类7个,其中海洋科学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位列第5,水产学科位列第8,植物与动物科学、农业科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拥有海洋科学、水产、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机械工程、数学、水利工程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交通运输、农业、教育、旅游管理、药学、资源与环境、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8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并具有同等学力硕士学位授予权。设置48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5个,国家特色专业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4个,省重点专业9个,省优势专业7个,省特色专业8个。拥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14094人;教职工1409人,其中专任教师99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518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94人,其中正高级技术职务192人。拥有双聘院士10人,国家级人才50余人;省级人才90余人;省级教学、科技创新团队10个。学校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教学成果曾获国家二等奖1项,近5年来,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二等奖3项。学校是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项目试点高校,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野外实习基地(共建)以及国内首个海岛野外生存教学实验基地,是海洋类高校中唯一的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共建)。近5年来,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170余项、省部级奖3350余项。学校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被列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高校。学校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完善科研创新体系,努力提升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及全国科学大会奖13项。近5年来,累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2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00余项,到校科研经费年均超过1.3亿元;主持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和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0项,重要社会力量奖85项。建有国家海洋设施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发掘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临港石油天然气储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海洋养殖工程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以及2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和8个中外合作科研平台。建有西轩渔业科技岛,拥有“浙海科1号”和“浙渔科2号”两艘科考船,其中“浙海科1号”进入国家海洋科学考察船序列。出版《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人文社科版),设有国家海洋出版社浙江分社。学校以社会服务为载体,确立了充分依托学校特色学科优势、面向关联产业的“浙江海洋大学+市内、市外+行业协会+重点企业”校地合作发展新模式,形成了具有浙江海洋大学特色的社会服务新机制,不断提升社会服务整体水平。近年来,积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深入参与“水产品精深加工”“机器换人、智能制造”“野生大黄鱼资源重建”“化工园区大气污染控制”等产业提升重大工程。与地方共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大学科技园、定海研究院、普陀研究院等一批地方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以及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等决策咨询机构,学校先后获得“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国家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集体奖”等荣誉称号。学校积极推进教育国际化,深化与国(境)外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合作与交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与科研合作。与国(境)外55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教学科研合作关系,与意大利比萨大学联合设立浙江海洋大学比萨海洋研究生学院,与挪威生命科学大学、日本东京海洋大学、俄罗斯南乌拉尔国立大学等高校开展6个联合培养博士项目及多个双硕士项目,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海洋技术大学合作举办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双学士项目,海洋科学本科专业为浙江省首批国际化专业。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外国留学生培养资格单位、港澳台地区本科生招生和培养单位、“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单位、中国-中东欧“17+1”国家高校联合会成员,设有省内唯一的俄罗斯教育与科学部俄语等级考试点。21世纪是海洋世纪,学校紧紧围绕建设“海洋强国”战略部署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紧密结合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发展需要,以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海洋大学为战略目标,努力成为我国重要的海洋人才培养基地、海洋科技研发平台、海洋高新技术孵化园区、海洋科技引智载体和海洋人文社科研究中心,为国家海洋事业培养具有深邃涵养、勇立潮头海洋品格的一代英才。党委书记:严小军校  长:陈建孟地  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邮  编:316022电  话:0580-2550008传  真:0580-2551319 网  址:www.zjou.edu.cn电子邮箱:zjhyxy@zjou.edu.cn招生咨询专线:0580-2550022
  • 温州肯恩大学温州市龙湾区
    学校简介温州肯恩大学是浙江省和美国新泽西州友好省州合作项目,是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美合作大学。2011年11月16日,国家教育部批准温州大学与美国肯恩大学合作筹备设立温州肯恩大学。2014年3月31日,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温州肯恩大学。学校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由中美双方共同组成的理事会是学校最高决策机构。温州肯恩大学的创建工作,得到了中央领导的亲切关心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2006年5月8日,习近平同志亲自出席在美国肯恩大学举行的合作创办温州肯恩大学签约仪式,并作重要讲话。教育部把筹建温州肯恩大学列为扩大教育开放、以开放促改革的中外合作办学重大项目之一。2014年7月,学校作为浙江省唯一的教育项目被列入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成果。2015年9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中美省州长论坛上肯定温州肯恩大学“运转良好”。2018年6月,教育部、浙江省第一次部省会商明确“将温州肯恩大学列入中外合作办学示范性重点建设对象,支持建设国际化、高水平大学”。温州肯恩大学紧紧围绕“为不同的学生找到不同的发展方向”的办学理念和创办世界级教育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开展特色鲜明的国际化办学之路。2013年11月,学校顺利通过美国中部各州高等教育委员会(Middle States Commission on Higher Education)的相关评估。2018年3月,顺利通过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评审。2019年学校获批提升办学层次,开展11个硕博专业外国硕士、博士学位教育。学校紧密结合中国国情与区域经济文化的发展需求,创新中美融合教育教学模式,建设世界级教育水平的校园、教学与科研体系、师资以及服务与管理——“四个世界级”教育水平的国际化大学,探索建设地方高水平中外合作大学,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国情怀的高素质人才,积极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文化发展,努力成为中外高等教育领域合作交流的典范。温州肯恩大学托福 (TOFEL)考点于2019年9月揭牌,标志着温州成为浙江省内第三个拥有托福考点的城市。2020年1月,温州肯恩大学又获批设立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GRE)考点,成为浙南唯一的GRE考点。学校校园建设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项目清单。学校办学多项国际化指标居全省前列。2021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上,温州肯恩大学位列第163位。学校办学思路为既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100%的专业课程从美国肯恩大学引进,采用美国及国际原版教材,100%的专任教师由全球招聘,实施小班化、全英文、探究性、合作型教学;又努力扎根中国大地办学,融入中国国情与文化教育。学校提倡自我管理、全员育人,人才培养目标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和事务,具备创新、创造和开拓能力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学校坚持“Start here, go anywhere”的人才培养路径,以温州肯恩大学作为学生人生新起点,助其走向国际大舞台。学校坚持“以本为本”,努力办好本科教育,同时逐步开展研究生教育。目前设有商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人文学院和理工学院等四个学院,引进美国肯恩大学有优势且浙江区域亟需的专业,已开设经济学、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六个学科门类20个本科专业,形成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理、工、文、艺相互促进的学科专业体系。金融学、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视觉传达设计、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科学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际商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视觉传达设计列入浙江省高校“十三五”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本科生毕业后,学校颁发美国肯恩大学学位证书、温州肯恩大学学位证书及温州肯恩大学毕业证书。目前学校已开设8个硕博专业,包括国际工商管理(工商管理硕士)、国际英语教学(文学硕士)、计算机信息系统(理学硕士)、生物技术科学(理学硕士)、建筑学(建筑学硕士)、教育领导学(教育学专业博士)、心理学(文学硕士)、教育管理(文学硕士),后续将陆续开设国际会计(理学硕士)、教育心理咨询与督导(哲学博士)和教育与临床心理学(心理学专业博士),毕业生可获得美国肯恩大学相应学位。学校现有中外教职员工约400名,其中专任教师约160名,来自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具有境外学位占98%,大部分具有国际教学背景和博士学位。优秀的全球化师资队伍为学校的国际化办学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2021年学校面向全国招收学生约1300名,在校生3500余人,与美国肯恩大学共互派超过1200名交流生。目前学校已有六届毕业生约2100余人,约有60%前往世界著名高等学府继续深造。2020届毕业生中,64%学生升学读研,其中46%入学QS排名前50名的世界名校,75%入学QS排名前100名的世界名校,包括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爱丁堡大学、墨尔本大学、香港大学、多伦多大学等。根据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学校2019届本科毕业生深造率全国排名第13。学校优秀学生代表频频登陆APEC会议、世界青年领导力训练营、学生青年领袖峰会等国际前沿平台,在微软“创新杯”全球学生科技大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国内外高水平比赛中屡获奖项,并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微生物学前沿、)Bioinformatics(生物信息学期刊)等国际权威杂志崭露头角,在国际学术期刊或会议上已发表论文82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10余人次。学校选址风景秀丽的著名侨乡温州市瓯海区丽岙街道,校园规划用地3000亩,其中一期建设用地1056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校园建筑体现“中式布局,西派建筑”的设计理念,努力营造中美文化交融的人文校园,打造生态化、智能化、开放式校园。目前,校园一期已建成公共教学楼、商学院大楼、葛和凯楼、综合实验室、学生宿舍、教师公寓等满足基本教育教学所需的建筑设施共约22万平方米。学生学习与活动中心、室外田径场、后勤综合楼、理工楼等重点建设项目建设正加快推进;二期约2000亩已启动规划设计,正在推进学生宿舍三区和教师公寓二期等校园二期建设。一个国际化、现代化的学习、生活校园初步呈现。根据学校战略规划,到2025年,预计实现在校生7000名、专任教师400余名,累计开设30个硕博和本科专业,校园建筑面积达约38万平米,建成一所在“温州有作为、省内有地位、国内有影响、国际有特色”的国际化、高水平大学。
  • 学校简介  宁波诺丁汉大学是中国第一家经教育部批准引进世界百强优质高教资源的中外合作大学,颁发与英国诺丁汉大学相同的文凭。   宁波诺丁汉大学地处宁波市高教园区,由宁波市人民政府主办,浙江万里学院与英国诺丁汉大学联办。宁波诺丁汉大学是中国第一家经教育部批准引进世界一流大学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校园的中外合作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创办,使中国学生能以远低于海外的留学费用、不出国门就可以享受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资源。
  • 浙江音乐学院杭州市西湖区
    学校简介浙江音乐学院是教育部于2016年3月1日批准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举办、省文化和旅游厅主管,浙江省政府与文化和旅游部实施共建。学校坐落于杭州市西湖区之江板块,校园环境优美,设施一流。校园占地面积602亩,校舍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拥有大剧院1座、音乐厅3座、剧场3个、演播厅2个、排练厅104间、琴房935间、录音棚8间以及图书馆等教学辅助和艺术实践场馆。学校设有音乐与舞蹈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等3个一级学科,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等2个学科被列为省一流学科建设计划,其中音乐与舞蹈学为A类计划。拥有音乐与舞蹈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和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设有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学、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表演、艺术与科技等8个专业,其中:音乐学、音乐表演和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3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余5个专业均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设立作曲与指挥系、音乐学系、音乐教育学院、钢琴系、声乐歌剧系、国乐系、管弦系、流行音乐系、舞蹈学院、戏剧系、音乐工程系、人文社会科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2个教学单位和附属音乐学校、继续教育学院、创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叔同学院。设有数字音乐智能处理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数字音乐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浙江文艺创研中心等省部级科研机构和高等音乐教育研究所、戏剧学研究所、音乐学研究所、舞蹈学研究所、艺术与文化管理高等研究院、音乐文化研究院等校级科研平台,以及乐队学院、民族乐队学院、歌剧学院、室内乐学院和合唱学院5个新型表演学科教学平台。建有交响乐团、国乐团、合唱团、室内乐团等高水平艺术实践团体,设有《音乐文化研究》学刊编辑部。学校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皇家北方音乐学院、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学院、罗兰大学、意大利米兰音乐学院等多所国际著名院校签订校际战略合作协议,并作为主席单位成立了“中国—中东欧国家音乐院校联盟”,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经教育部批准具有参照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艺术类专业单独招生资格,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在校本科生2744人,研究生532人。现有教职工601人,其中专任教师407人。作为一所现代化的音乐艺术大学,浙江音乐学院秉承李叔同先生倡导的“学堂乐歌”精神,以“事必尽善”为校训,以“高水平一流音乐学院”为目标,立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水平办学,培养基础厚实、技艺精湛、特色鲜明、德艺双馨的优秀艺术人才,努力为国家建设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新贡献。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