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云南:北京电子科技学院2024年在云南省招生面试日程表
2024-07-01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png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学校始建于1958年,是由昆明市人民政府主办、云南省教育厅业务指导的专门培养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邮电通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公办专科层次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学校先后获评云南省平安校园、昆明市文明校园、昆明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先进集体,各基层党支部先后获“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云南省“一流党建示范党支部”、昆明市五星级示范党支部等荣誉称号。学校现有两个校区,主校区位于昆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300.67亩;羊甫校区位于昆明市官渡区小板桥(原云南省邮电学校),占地82.75亩。学校校舍建筑面积16.9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6.01亿元,图书馆藏书34万余册,信息化多媒体教学设施覆盖所有教学、实训场所,田径运动场、室内体育馆等文化体育设施一应俱全。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在编教职工408人,具有高级职称129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2人),占比为32%;具有博士、硕士学位122人,占比为30%;“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8%;大部分专业教师(含实习实训指导教师)毕业于铁道类或邮电类高校对口专业或来自企业生产一线,专业骨干教师绝大多数毕业自原铁路、邮电行业所属著名高校(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上海铁道大学、中南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重庆邮电大学、西安邮电大学等),长期从事专业教学,专业功底深厚,实践能力较强。学校多名教师获得“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员”、“云南省创新人才”、“云南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春城教学名师”、省市级劳模等荣誉称号,聘请了“长江学者”、著名铁道机车专家李芾等专家学者为高级顾问。学校下设机车车辆学院、电气工程学院、铁道运输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等二级学院,开办了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铁道供电技术、铁道信号自动控制、铁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动车组检修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等24个专业。校内建有由101个实验实训室、车间、站场组成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电工电子及自动化、机械加工与焊接技术、城市轨道交通、铁道机车车辆、铁道运输、铁道工程、铁道供电、通信信号等实训基地(中心),投资2亿余元建成了“云南高速铁路技术公共实训基地”,教学设备先进,实践性教学条件较好。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五千余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三千余人。学校校企合作积淀深厚,与全国各地、云南省的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工程建设、邮电、通信等行业企业构建了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长期合作关系,在毕业生就业推荐、学生生产实习、企业员工培训、实训基地共建共享、专业共建、师资互派、技术开发与服务等各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深厚的校企合作基础,对学校增强办学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就业形成了强大支撑。学校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 “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开展以南亚东南亚国家为重点,以铁路人才培养为主要领域,广泛深入的国际交流合作取得显著成效。学校秉承“与铁道同行、与未来同在”办学理念,明确“立足云南、辐射周边、行业知名”办学定位,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办学特色鲜明、社会声誉良好、有较强影响力的高等职业院校,打造成为立足云南、辐射南亚东南亚的轨道交通和信息通信高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 云南师范大学昆明市呈贡区
    学校简介 云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传统优良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是教育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省部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提升工程重点建设百所高校之一。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至昆明合组西南联合大学,下设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法商学院、师范学院。抗战胜利后,1946年组成联大的三校复员北返,师范学院整建制留在昆明独立办学,定名国立昆明师范学院,1950年改名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历经80余载的更迭发展,已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人才30余万人,被誉为“红土高原上的教师摇篮”。 学校占地面积3300亩,下设24个学院,2个独立学院,29所附属和合作办学的中小学、幼儿园。学校有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32000余人,成人继续教育学生16000余人;图书馆馆藏纸本文献375.04万册,电子图书平台118.8万册,中外文基础、核心数据库35种,是“第六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单位、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云南省文献信息服务中心。《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现已进入国内重要的评价机构和核心期刊,2019年入选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2018百强社科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是语言学类学术期刊,现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扩展版)。学校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和艺术学10大学科门类,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与专业格局,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15个学科排名全国高校前70%,其中地理学进入前20%,教育学进入前40%。现有87个本科专业,其中入选15个国家一流学科建设点,22个省级一流学科建设点,3门国家一流本科课程,15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拥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种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2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是全国首批招收和培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24所试点高校之一。学校通过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学分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完成了由传统的师范教育向现代教师教育、由传统师范院校向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高水平大学转型。学校获得包括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在内的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88项;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创新团队、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等,共有192项国家“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实现国家教学质量工程全覆盖,在全国首创云南纪检监察学院,成立云南研究院,并牵头全省14所师范类高校加盟成立云南高校教师教育联盟;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创业指导师培训基地,先后获得“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务处”“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等荣誉,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入全国高校50强、地方本科院校10强。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云南师范大学积极实施“顶天立地”战略,科研成果追求原创,力攀高峰。拥有国家太阳能热水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昆明)、中国-老挝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联合实验室2个国家级平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等省部级科研平台及基地50个、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8个。“十三五”期间共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联合基金重点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5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0项;在国内外高质量期刊和出版社《Science》、《Water Resources Research》、《Water Research》、《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Energy》、《新华文摘》、《历史研究》、《教育研究》、《地理学报》、《人民出版社》、《中华书局》、《三联出版社》等发表和出版了一批代表性论著;以第一完成单位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1项,云南省科学技术奖9项(一等奖3项),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09项(一等奖6项);《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入选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 云南师范大学坚持协同创新,主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贡献。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云南省科技创新团队、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等省部级创新团队22个,云南省协同创新中心2个,云南省重点培育新型智库1个,云南高校新型智库2个。学校依托优势学科和重点研究机构,并通过地方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以及在地方建设的一批卓有成效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形成了一批富有自身特色的产学研合作领域。学校现有教职工2400余人,高级职称1022人,其中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突出贡献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中科院“西部之光”项目培养计划人才、全国最美共产党员、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主要专家等一批专家学者。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中科院院士杨乐、郭柏灵、戴汝为、欧阳自远,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剑桥大学教授阿马拉通加,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皮萨里德斯,美国《纽约时报》前总编、普利策奖评审委员会前任主席西默•托平,世界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博士,经济学家吴敬琏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等近百名知名专家被聘为学校名誉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学校是一所开放的、有着国际化视野的现代大学,先后被教育部和国家汉办确定为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的10所重点大学之一、国务院台办“国立西南联大旧址”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师资培训基地、中国对东南亚国家进行汉语师资培训的基地、国家首批赴海外承办孔子学院的大学、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和孔子学院奖学金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教育部出国留学培训与研究中心、国家HSK考试和汉语作为第二外语教学能力资格考点和具有对港澳台招生权的高校。学校在国外建立了1所孔子学院、4个孔子课堂、建立了“泰国云华职业学院”、“缅甸云华职业学院”、“老挝云华职业学院”3个境外办学机构,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港澳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所国外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合作交流,获得国务院侨办第一个省部共建“云南华文学院”,累计招收80余个国家的留学生20000余人次,留学生数量位居云南高校前列。学校先后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等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依法治校示范校、工人先锋号、五四红旗团委、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国培计划”示范性培训单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单位;荣获云南省第一个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演讲比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多次获特等奖、一等奖;先后获云南省基层党建示范点、云南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示范点、省委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云南省理论阵地管理建设示范点。学校的班级、团支部、社团和个人也涌现出一批全国先进集体和标兵,全国“学习雷锋”先进集体,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全国“小平科技创新团队”、CUBA中国大学生女子篮球联赛前8强以及在雅典、北京、伦敦、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上获得金、银、铜奖牌的运动员。“十四五”时期,学校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大学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成立于2001年,是由昆明理工大学申办、云南省国有大型企业云南省康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原云南省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经云南省教育厅审核、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 学校以工科为主,经、管、文、法、理、教育多学科协调发展,现设有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语言文化学院、法学院、理工学院6个二级学院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课2个教学部,开办40个本科专业,在校生11630人。学校校园占地面积共922.42亩,分为高新、空港两个校区。 学校自创办以来,在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考研考证、合作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学校现设有云南省国资委干部培训中心、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园、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园,相继获得“云南省转型发展试点院校”、“云南省优势特色民办本科院校”“云南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院校”“云南省民办示范院校”“云南省民办首家按学分收费院校”“云南省教育厅海外留学生招生资格学校”“云南省创新创业典型示范高校”等称号。近年来, 年又相继获批“云南省高校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绿色铝模板重点实验室” “云南省高校BIM装配式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数字化学习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科技创新团队”“云南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建筑工程专业群综合实验示范中心”“电信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重大建设项目及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20年,学校建筑工程专业课程“BIM装配式建筑概论”获批国家级首批“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办学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立德树人、服务社会、务实创新、追求卓越”的办学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依照学院章程依法办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建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为抓手,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学校师生头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夯实党的组织基础。大力推进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六个三”工程,开展“四史”学习教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全面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的建设引领学院发展、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学校“三风”建设和群团组织建设,凝聚师生力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以专业教育为主导,强化应用、多样培养,以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培养体系、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主体构建了能满足知识、能力、素质及人文教育等多种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多证培养、卓越人才培养、创新创业培养、国际交流培养、互联网+教育培养五位一体的多样性人才培养体系。二是搭建了云南省康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学校投资方)、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云南滇中经济开发区、地方机构五位一体的资源共享平台;三是形成了课内教育、导师跟踪、企业联合、实践、产业匹配五位一体的培养全链条;整合和优化资源,全方位提高大学生的竞争力。 专业建设 学校目前共设置40个专业,分属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7个学科门类。其中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3个、校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建设单位2个,校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个。学校现有40个校内实践基地,华为、思科2个网络技术学院,学校专业中,60%以上的专业与“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的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相契合,40%以上的专业服务于云南省八大重点产业布局,30%以上的专业对应云南省五网建设工程。为相关产业的全面配套提供了较强的人才保障与支撑,专业群建设与“一带一路”、国家中西部和云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及重点产业布局匹配度高。 师资队伍 学校实行专家治校,海内外延揽名师,组建了一支由知名学者与业内精英相结合的师资队伍。现已建成一支由1名云岭教学名师、4名省级教学名师领衔、老中青结合、专兼职结合、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技术职称结构优化的教师队伍。目前学校共有专任教师660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任教师27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1.67%;双师型教师达46%;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49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5.30%。学校教师队伍具有优良的理工类高校影响力和教育教学声誉,保障了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学校广泛开展与海外、省外、校企、校政、校研和校校多元化合作 , 与投资方下属 11 家企业签约形成产学研教育联盟,构建了“产教融合、校企联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学校还与校外企业建立了 80个校外实习基地。 国际交流 学校以“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提高学校声誉、增强社会效益”为宗旨,开放式教育为办学理念,坚持多元合作、多样培养,实施应用型、国际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与国外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联合开展专业联合培养、课程嵌入、成建制式海外学习+实习、海外实习+就业、4+2本硕直通车、硕士奖学金、汉语志愿者等项目,正在逐步形成培养外向型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特色。 学生管理 学校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团学工作,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造了“津桥讲坛”,“一院一品”等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坚持开展“两大社会实践活动”、“三大文化活动月”、“四大体育赛事”、“五大文艺汇演”、“六大教育培训”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每年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暨团学干部培训班”,持续开展“青年大学习”,“主题团日活动”以及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成立涵盖科技类、创新创业类、表演艺术类、文体活动类等6个类型社团。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和校园文化品牌建设,让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学生资助 学校构建了奖、助、贷、勤、免、补学生奖助体系。品学兼优学生可按照学校及相关文件申请国家、省政府、学校及社会(康旅奖助学金)等各类奖学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进校完成认定后可按照学校以及相关文件要求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省政府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按照学生户口所在地相关政策执行)、勤工助学、书费减免、生活费补助等资助。另外,按照相关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可申请基层就业和应征入伍服兵役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等。每年获奖助学生占全校学生人数的30%以上。 培养成果 建校二十年来,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毕业生分布于国内、国外各个领域。截止目前已有26446名学生顺利毕业,毕业生在用人单位满意度(平均)98.17%。,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8.25%。 学校连续七年荣获“云南省高校就业创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学校相继培养了荣获第一届“云南省创业省长奖”的刘尧;荣获“云南民办教育十大人物”,创办了云南长水教育投资集团的张韶维;荣获“云南省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被墨尔本大学录取为研究生的吴思思;荣获“云南省创业之星”的侯易非;创办 M60 文化创意园,荣获第七届“云南青年创业省长奖”提名奖的方彬;荣获第十二届“云南省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的戚盛楠等优秀学生;被复旦大学录取为法律硕士(法学)研究生,工作后担任泰和泰(海口)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兼律所行政委副主任,复旦大学海南校友会监事,中国民主建国会海南省委法制委员会委员的符棋锋。 学生出国深造、考研升学、公务员考试、司法考试及各类职业资格考试通过人数也不断攀升。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未来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院校建设和学校“十四五规划”编制为发展契机, 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深化推进改革,坚持提高生源数量与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不断开拓创新,助推国家“一带一路”和云南省跨越式发展战略。同时,找准学校服务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定位、新使命,为把我校建设成为“云南领先,区域知名,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而努力。
  • 学校简介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于1956年建成,位于风景秀丽的昆明西山之麓,滇池之畔,是云南省第一所省属公办艺术类职业院校,先后经历了云南省文化艺术干部学校、云南省戏曲学校、云南省文艺学校、云南省艺术学校等历史时期。 2004年由云南省艺术学校、云南省文化厅职工大学、云南省电影学校三校合并,组建成立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开设大专学历教育。2011年,因艺术人才培养的特殊需要,学校恢复云南省艺术学校名称,保留中等艺术职业教育,形成大中专一体化办学格局。 2018年,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正式归云南省教育厅管理。学院下设戏曲学院、表演艺术学院、音乐学院、设计与传媒学院、文化旅游学院、教育学院、广播电视学院7个二级学院和思想政治教育部、通识教育中心、继续教育学院3个教学实体;校企共建“云南杨丽萍文化艺术产业学院”“教育产业学院”;拥有一批全国有影响力、省内有知名度的艺术家、教学名师、技能大师,建有一批教学名师、技能大师工作室,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3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技能大师4人,国家级技能大师2人。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院先后培养了以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团长、首席指挥李心草,北京奥运会闭幕式执行总导演陶春,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肖学俊,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年度总冠军茸芭辛娜,全国戏曲梅花奖得主王玉珍、胡春华、陈亚萍以及全国戏曲红梅奖得主王润梅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艺术人才,云南省艺术院团及云南省文化战线80%的艺术人才均毕业于我院,被誉为红土高原上艺术家的摇篮。2021年我校入围省级“双高“学校培育单位,舞蹈表演、戏曲表演、杂技与魔术表演、国际标准舞、表演艺术5个专业构建的舞蹈表演专业群入选省级A档高水平专业群。
  • 学校简介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这是一颗由碧玉清溪孕育而生的璀璨的高职教育明珠。建校六十余年来,她扎根在滇中的广袤土地上,汲取着党和人民对职业教育的深切希望和磅礴之力,书写着教育的“奋进之笔”。 学校始建于1956年,是2002年3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校是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云南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云南省第110职业技能鉴定所、云南省校园创业示范平台、澜沧江—湄公河职业教育联盟理事单位。学校先后荣获“云南省教学管理先进单位”、 “云南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云南省高等学校教育科研先进集体”、“云南省职业培训鉴定‘双十佳’先进单位”、玉溪市“文明校园”“美丽校园”等称号。学校目前占地面积415.5亩,产权建筑面积为15.1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辅助用房面积8.8万平方米。在校生12502人,年技能培训鉴定超过5000人次。现有在职在编教职工270人,编外及公益性岗位教职工65人,正高级职称6人,副高级职称60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130人。“双师素质”教师148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科技特派员1人,省级“三区”人才计划7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市级中青年学科技术带头人3人,兴玉名师2人。国家级心理咨询师13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省级教学名师工作室1个。学校现有三年制高职专业63个,五年制高职专业27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服务产业能力建设专业1个,中央财政支持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基地1个,国家级高水平专业1个、省级高水平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市级骨干专业3个,院级重点建设专业5个,形成了以农为主,农、工、商结合,文理并重,多元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建成农林科学技术学院、建筑与环境艺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动物科技学院、信息电气工程学院、食品药品学院、康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8个二级学院。会计专业获云南省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评估A级5星;烟草专业教学案例,入选全国职业教育典型案例50强;烟草生产与加工专业团队主持完成由教育部公开发布的国家专业标准的编制工作;组织实施国家级质量工程3项,省级质量工程15项,校级质量工程26项;学院连续两届入选国家教育部组织评选的全国高职院校学科竞赛300强蓝皮书。 2020年,学生参加国赛、省赛获奖166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省级一等奖23项、二等奖69项、三等奖61项。学校连续多年被云南省教育厅授予“优秀组织奖”。“十三五”末,学校在国家、省市创新创业大赛中共获得奖励83项,其中国家级银奖1项,省级金奖5项、银奖14项、铜奖34项,市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6项。学院科技服务队获评全国“2020年科技志愿服务队先进典型”。当前,学院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和谐校园建设稳步推进。面向未来,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秉承“敢想敢试 敢为人先”的玉溪精神和“厚德 守正 善技 笃行”的校训精神,建成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地方应用型职业院校。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