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河北:“3+1+2” “换菜单”让高考更科学
2019-04-23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我省将在2021年初步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

“3+1+2”,“换菜单”让高考更科学

作为全国第三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8个省市之一,河北在4月23日正式公布高考改革实施方案。

“3+1+2”新考试方案,成为本次高考综合改革一揽子新规则中的关键。基于此,我省将在2021年初步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

教育“指挥棒”的这一新动作,将给河北学子的求学、成才路带来哪些新变化?

“在我看来,这像是把统考‘套餐’变成选考‘自助餐’。” 参与我省高考改革实施方案制定的正定中学校长周庆认为,新高考将进一步保障公平,促进科学选才。

从“二选一”变为“十二选一”,新规则将倒逼教学迈向个性化

我省高考改革实施方案起草小组办公室主任、省教育厅学生处处长马贵明介绍,我省高考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从2021年开始,建立起基于统一高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两依据、一参考”录取新机制。

新考试方案为“3+1+2”:“3”是语文、数学、外语,由全国统考;“1+2”为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其中“1”是物理和历史科目2选1,“2”是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选择2科。

新高考满分为750分。语、数、外3科满分均为150分,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分;选考科目均为100分,考生在物理或历史中所选择的1门科目,也以原始成绩计入总分,在思想政治等4科中选出的2科,以等级赋分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这一高考改革方案较好地处理了强化基础与突出个性的关系。”周庆说,4科合格考是标准参照考试,目的是检查全体高中学生是否达到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学业要求,在此基础上的选择考则能凸显不同高中生在学业修习上的学科特长,有利于学生在全面发展基础上个性成长,并减轻负担和压力。

“不仅如此,‘3+1+2’模式既体现了物理、历史学科的基础性作用,又增大了学生的选择面,可根据个人爱好、兴趣、特长和心仪高校相关专业的招生要求以及高中学校的办学条件,在12种组合中自主选择,而传统文理分科仅有2种固定的组合供考生选择。”石家庄外国语学校校长裴红霞表示。

面对12种可能,如何避免“选择困难症”?

“根据外省市经验,越是学科倾向明显或越早进行职业规划的学生,就能越好地运用选择权。反之,如果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在选择考试科目时则会有困扰。”周庆从教28年,他发现有的学生掌握知识能力优秀,但对未来职业、人生却没有起码的思考和规划。“新的考试模式,将倒逼中学、学生和家长关注生涯规划教育。”

启动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既是新高考的要求,也是学生选课和发展的基础。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调研员李强表示,我省此前已部署相关工作,要求尽早开展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促使学生认识自我条件,发现自我兴趣特长,明确自我发展方向。

“要真正实现学生的选择权,还需要在课程建设、教学管理、师资配置到育人目标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改革。”裴红霞说:“教育工作者需要彻底转变教育理念,实现从育分到育人转变,突出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使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而在新高考模式下,高中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适合其个性化发展的多样化课程体系,这势必会打破现有的课程安排,也必然影响到师资结构的调整。

为适应新变化,我省将进一步加大高中教育经费投入,新建、改扩建一批学校,增加学位,严格执行招生政策,控制班额,确保2020年全面消除超大班额、基本消除大班额。同时,加强高中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多种方式增加供给,实行教师编制配备和购买工勤服务相结合,加大教职工统筹配置和跨区域调整力度,统筹调整和使用现有师资,解决区域内高中学校教师潮汐性缺额问题,为考生提供优质教育。

综合素质评价成高校招生重要依据,“软参考”将为素质教育改革提供“硬支撑”

在周庆看来,高考改革方案的一大亮点是综合素质评价成为高校招生的重要依据,虽然相比于高考分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还是一个“软参考”,但依然释放出加强素质教育的强烈信号。

我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涵盖了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5方面内容,主要考察学生爱国情怀、遵纪守法、创新思维、体质达标、审美能力、劳动实践等。

记者采访时发现,在一些家长心目中,综合素质评价因为没有明确的“算分机制”,被认为“可有可无”。部分家长依然秉持着只要成绩好,综合素质评价“无所谓”的态度来看待这一重要“参考”。

对此,河北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王晓凤提醒:不要忽视综合素质评价,在高考综合改革“两依据、一参考”的招生模式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高校将参考学生在高中阶段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尤其重要的事,对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而言,除了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外,志向、抱负、兴趣、素养等个性化因素可能更为重要。”

持同样观点的还有负责我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建设工作的河北师范大学副教授陈洪震,“综合素质评价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他表示,开展综合素质评价,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完善,积极主动地发展,还有利于把握学生成长规律,从过于关注学生成绩向更加关注学生发展过程转变,转变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更有利于促进评价方式改革,改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重要参考。

此前,我省专门建立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为每一名学生建立个人成长电子档案。学生参与党团活动、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的次数、持续时间;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选修课程内容和学习成绩、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成果等,具有优势的学科学习情况;体质测试结果,体育运动特长项目,参加体育运动的效果,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表现;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书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兴趣特长,参加艺术活动的成果;参加实践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形成的作品、调查报告……通过综合素质评价,一目了然,势必弱化“唯分数论”的影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真实性,是很多一线教师关注的焦点。

我省规定,用于招生使用的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必须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由学生本人和学校相关负责人在网络管理平台上确认。同时,建立健全材料公示制度,抽查制度,申诉与复议制度,诚信责任追究制度,对弄虚作假者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确保综合素质材料真实可靠。

在此基础上,我省还将加强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建设,建立学生综合实践基地,为高中学校开展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支持和帮助。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张惠英表示,“未来,将有大批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参与实践,重刷题轻实践的状况将得到切实扭转。”

志愿填报专业优先,尊重学生兴趣爱好,减少“入错行”几率

“在志愿填报方面,把原来的‘学校+专业’方式改为‘专业(类)+学校’形式,这个前后顺序上的调整,传达的是‘专业优先’的理念。”省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省在高招录取中采用的“学校+专业”的方式,学生首先投档到学校,学校再进行分专业录取,最终可能进入的不是自己选中的专业,甚至被院校退档。

而采用“专业+学校”的方式后,每一个志愿细化到了专业或专业类,不再设置专业调剂志愿,考生的专业选择权得到更充分尊重,考生既可以选择不同高校的同一专业,也可以选择同一所高校的不同专业,还可以选择不同专业下的不同高校,其满意度相比传统模式会得到提高。同时,学校录取的考生因其专业意愿表达明确、充分,选拔满意度和培养契合度也会得到大幅提升。

省艺术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张安分析,这一方式的出现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使得学生更加平等地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专业选择。这也要求高中生改变“为考大学而考大学”的倾向,同时也能改善目前高校千校一面的教学风格。

“中学遇到的困难,可能是现有师资无法对高等教育涉及的专业进行系统、科学的介绍。”王晓凤期待,高中教育能与高等教育有效贯通,高校应该为高考改革发挥更大的作用,为高中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走进大学校园、实验室、课堂,组织大学教授给高中学生开设选修、先修课程,清晰他们对专业的认识。

站在高校的角度,王晓凤更愿意将高考改革看成是一场双赢:考生满意度和高校满意度都会提高。“高校可以针对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通过合理设置招生录取科目要求,提高选拔人才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录取批次方面,我省继2016年本科二批、本科三批合并后,继续加大改革力度,逐步合并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录取批次,自2020年起,分为本科、高职(专科)两个批次。增加本科批次考生填报志愿数量和征集志愿次数,以最大限度满足考生志愿填报的需求。

“新高考不是对高考的局部修正,而是对教——考——招链条的整体设计。”省教育厅高相关负责人表示表示,批次合并、专业优先,可以促进招生纵向流动,不同高校在一个起跑线上竞争,有效打破了原来的“985”“211”工程高校等身份界限,给学科特色性强的高校提供了超越的机会,也倒逼一部分所谓知名高校提高专业水平,促进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相关

专家看高考改革新方向

“从只看冷冰冰的分,到关注活生生的人”

近些年,高考改革在全国渐次推开,考试与招生的变化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我省出台的这份实施方案有何特点?高考改革又会往哪儿走?

“‘新高考’打破文理分科,按照学生兴趣爱好和高校招生专业的科目要求,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科目,将高校专业培养与高中教育教学有机衔接起来,增加人才素质结构的多元化和考试方式的多样性。”省教育厅厅长杨勇表示:“我省开展综合素质评价,改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使人才选拔标准从只看冷冰冰的分,到关注活生生的人,实现知行统一。”

“高考是社会关注度最高的考试。”河北师范大学副教授陈洪震表示,“要照顾绝大多数考生的利益,让学生考到适合自己的学校,高校招到想招的学生。”从考试时间看,实施方案中,考试选考每年组织1次,安排在当年的6月份,基本适应高中教学节奏,使得教学进度平稳有序。

而“3+1+2”模式提供的12种选科组合,相对适应学生需求和中学实际。“学校有责任为考生提供最丰富的课程资源,但是每个学校情况不同,如果选择方案太多,有的学校就面临师资、教室不足的困境。”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调研员李强表示。

“不仅如此,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自由选择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过多的选择可能会让他们感觉有点手足无措。”有专家认为,对这部分学生来说,自主选课如同停车,“一个车位就抢着去停,很多车位就不知道停在哪个了,要费一番思量,选择成本就会上升”。

物理和历史作为基础学科二选一,为中学生们在一定程度上理清了选课思路。有实施方案起草小组成员表示,从大学专业来看,如果有志于从事与科学研究相关的工作,选考物理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从个人职业发展来看,物理拥有广泛的发挥空间。“3+1+2”客观上起到了平衡作用,激励更多学生去接近物理,学习物理。

令河北艺术职业学院招就处处长张安欣慰的是,作为生源大省,为解决“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问题,我省立足于高职院校占比大、数量多的实际,大力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改革。在招生计划上,使分类考试招生成为高职院校招生的主渠道;在考核内容上,区分普通高中学生和中职学生的不同特点,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在招生录取上,开展平行志愿投档改革,探索一档多投的录取方式。“实施方案突出了系统性和整体性,形成了贯通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改革。”(记者 马利)

热门院校

  • 河北美术学院石家庄市
    学校简介河北美术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艺术类高校。学校始建于2002年,2015年获批学士学位授予权,2016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9年通过了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书法学等11个专业获批参照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招生办法进行招生,成为参加独立设置艺术院校招生试点高校。学校占地3780亩,建筑总面积53万平方米,图书馆纸质图书164万余册。学校建有美术博物馆,拥有供学生基础训练鉴赏和临摹的馆藏名人书画、雕塑等文物万余件。目前设有造型艺术学院、书法学院、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影视艺术学院、动画数字艺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全日制在校生20180人。学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艺术人才的需求,不断优化专业布局。现有本科专业34个。其中,环境设计获评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书法学、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艺术与科技、动画、广播电视编导、雕塑等7个专业入选河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艺术设计被列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拥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等10余项。建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近200个,投巨资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城(鸡鸣城)。学校入选了“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高校”,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 “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近年来,我校教师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艺术基金项目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3项,在《美术》《中国书法》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篇,在《美术观察》《艺术百家》等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87篇,各类国家级创作、设计获奖144项。学校建有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老庄文化研究中心、东方美术研究院、关汉卿王实甫研究中心、古建筑数字化艺术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建有达芬奇校色实验室、三维动画模型实验室、景观建筑沙盘实验室、玉雕实验室、3D打印实验室、智能化制版实验室、传统手工装裱实验室、坦培拉工艺实验室等140余个基础和专业实验室,建有硕士研究生实习实践教学基地3个。2019年以来,我校与海南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等5所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学校自有专任教师1502人,其中:硕士生导师22人,高级职称教师487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1206人。学校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人才、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优秀教师、省级师德标兵、市青年拔尖人才、市管拔尖人才等各类人才53人,聘请国际国内知名专家教授陈鼓应、刘正成、郭宝寨、何应辉等终身教授、特聘教授30余名。学校坚持公益性办学,秉承“自信自立、敢为人先”的校训,践行“盖大楼、请大师、铸大爱”的办学理念,不断推进“专业与产业融合,教学与创作融合,课堂与工作室融合”,形成了“实践教学与校园文化相互促进,专业建设与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的办学特色。学校获得“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 “河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河北省园林式单位”“2021年京津冀最美大学”等多项荣誉。学校坚持开放办学,2019年开始招收来华留学生,现有来自16个国家(地区)的36名留学生。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俄罗斯、英国、德国、韩国、意大利、日本等10余个国家35所高校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教师深造、学生培养等方面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经教育部批准,学校与韩国湖南大学、意大利米兰ACME美术学院等合作举办了风景园林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等本科教育项目。学校重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致力于以红色文化为引领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建设了占地100多亩的红色文化园和300多米的红色文化长廊以及东方美术历史园、西方美术历史园等,实现了环境育人、情景教学。学校被河北省委教育工委、河北省社会组织委员会授予“河北省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红色社会组织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迈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学校将以更昂扬的姿态、开放的胸襟和开阔的视野,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凝心聚力,改革创新,为建设跻身全国一流的美术院校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河北金融学院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京津冀区域中心城市——保定市,是华北、西北地区唯一一所具有鲜明金融特色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院校,是河北省优先发展的金融人才培养基地,是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 1.历史沿革:学校始建于1952年,原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初创阶段历经河北省分行银行学校、保定银行学校、河北财金学校、河北银行学校等发展时期。1984年,升格为专科院校,更名为“保定金融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保定金融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划归河北省人民政府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7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河北金融学院”。 2.办学理念:秉承“明德守信、求真尚行”的校训精神,弘扬“笃学、创新、唯实”的校风,贯彻“以师生发展为中心,构建师生成长共同体”的办学理念,恪守“严谨规范、守正创新”的工作要求,以培养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行业需求,具有家国情怀、科技思维、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良好发展潜质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致力于建设新时代高水平应用型财经大学。 3.办学条件:学校占地面积10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25万多平方米,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博物馆、文体活动中心等,教学生活设施齐全,校园环境优美,是“河北省园林式单位”。图书馆现有纸质图书140余万册,电子图书44万册,纸质期刊852种,电子期刊1.9万种。金融博物馆是省内高校规模最大的货币金融类博物馆,馆藏资源5500余件,是河北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4.院系设置:学校设有研究生部、金融与投资学院、会计学院、保险与财政学院、管理学院、经济贸易学院、信息工程与计算机学院、国际商务外语学院、法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金融科技学院、大数据科学学院等12个学院(部),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外语教育教学部、人文艺术教育教学部、体育教育教学部等4个公共教学部门,设有继续教育学院。 5.学科专业:开设有1个专业硕士培养项目、38个本科专业。现有省级重点(发展)学科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品牌特色专业1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省级本科教育创新高地2个,形成了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学科为主体,文、法、理、工为支撑,金融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 6.教学工作:学校立足人才培养特色,凝练了“思政+专业+科技”新财经人才培养理念,构建起“开环整合、高效自优化”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财经人才。面向金融硕士研究生实行“双主体、双导师、双考核”的培养模式。现有金融学教学团队、会计学教学团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学团队、财务管理教学团队、经济统计学教学团队5支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学校获批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9门省级一流课程,近五年荣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0项。学校获批河北省首批“劳动教育试点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获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学校成功组建以“绿色金融”“区域资本市场”“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系列特色班;建有国家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专业实验室42个。 7.产教融合:学校扎根行业办学,秉持“校企合作共同体”理念,发起成立中国技术经济学会金融科技专业委员会;与大型银行、保险、证劵等金融机构和企业签订150余项战略合作协议。适应学科专业向深度科技化、高度智能化、交叉融合化方向演进的趋势,积极抢占新业态下的财经人才培养高地,率先与产业合作共建金融科技学院,培养能够适应未来、拥抱未来、引领未来的复合型人才。学校瞄准金融科技发展应用前沿,成立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举办区块链应用发展高峰论坛;与保定市发改委、工商银行共同研发了保定市区块链综合金融服务平台。2020年以来,学校联合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亚洲区块链产业研究院、清华大学、工信部、京东集团、华为集团等单位编写了《区块链:从核心技术到金融应用》《区块链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等系列丛书,为金融科技应用与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此外,学校还参与了工信部、人社部区块链应用人才国家标准编制、河北省和保定市区块链三年行动规划编制等一系列工作,有力地推动了金融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8.科研与服务:学校建有河北省社科类唯一的重点实验室——科技金融重点实验室等9个省部级科研平台、1个省级“新型培育智库”和6个市级科研平台,形成全省领先的经管类科研平台群。近三年,出版专著教材100余部;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9项;承担河北省、保定市和其他地级市的“十三五”“十四五”金融发展规划编制任务及河北省贫困县退出和扶贫开发成效考核第三方评估等重大任务;创办《金融咨政》,在保定市阜平县成立“金融扶贫研究基地”,与市县(区)政府合作建设“金融服务驿站”7个。2015年以来,98项研究成果获得省市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部分成果呈报中央领导参阅,为政府金融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撑。与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分公司、冀中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分公司、保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保定市分行等7家企业共建培训基地,在服务行业、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成立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研究中心,与雄县人民政府共建雄县研究中心,与知名企业联合建设东湖云端、金融谷、匠人谷、科大讯飞、康迪、京雄直通车系列分基地。举办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环雄安论坛等高水平学术会议;选派优秀专家参加雄安新区建设决策咨询委员会,参与“雄安新区创新模拟推演工作营”“雄安新区房产政策创新工作营”;受雄安新区管委会委托承担“雄安新区房产投融资创新”项目研究;成立中挪绿色金融国际研究中心,在服务雄安新区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9.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973人,其中校内硕士生导师66人,博士和在读博士占全校专任教师的40%,“双师型”教师占比30%,三个月以上海外研修经历教师占比37%。学校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50余名,全国优秀教师、河北省教学名师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教师60余名;学校努力拓展教师国际化培养的资源和渠道,在美国、爱尔兰、澳大利亚、西班牙、韩国建有5个教师海外研修基地,与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外高校合作开展教师攻读海外博士项目。 10.招生就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共计14900余人。学校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搭建起“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实验区——保定市大学科技园”一条龙式创业平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重要媒体多次报道了我校创新创业教育经验。学校先后荣获“河北省首批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学校”“河北省首批普通高校示范性就业指导中心”“河北省首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基地”“河北省首批服务外包实训基地”“河北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等多项殊荣。近三年,我校学生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大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等高水平学科竞赛中荣获高等级奖励905项。近年来,我校本科招生分数线稳居省内高校前列,毕业生以“品行端”“上手快”“技术硬”“基础牢”的特点广受用人单位好评,毕业生就业呈现就业率高、就业质量高、就业满意度高,就业行业与学校人才培养特色相契合的“三高一契合”特点,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就业50强高校。 11.国际办学:学校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与爱尔兰、波兰、英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地区)的数十所高校及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与爱尔兰、波兰高校合作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3个,专科项目3个;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美国特莱恩大学、马来西亚理工大学等十几所境外高水平院校签署了交换生、本硕直通车、硕士海外培养等跨国双校园培养项目合作协议,接收留学学历生,构建起留学生输出与接收互动的交流合作格局。学校建立了5个教师海外研修基地,开展了3个教师博士联合培养项目,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近年来,学校入选全国首批“教育装备国际交流实验园”,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实施院校,成立教育部备案的“爱尔兰研究中心”,成为“河北省引才引智示范基地”。学校作为河北省教育文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协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会秘书处以及河北省中波教育发展联盟秘书处,充分发挥平台作用,为促进我省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事业,特别是深化“一带一路”教育交流合作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连年荣获“河北省国际教育与交流先进集体”。 12.社会声誉:建校以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7万多名优秀人才,其中近万名校友担任金融行业中高级管理职务,110余位校友担任省级以上金融机构主要领导职务,学校被业界誉为“金融人才摇篮”。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第一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省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先进集体”“河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河北省就业先进集体”“河北省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自2016年以来连续5年获评“河北省文明校园”,学校领导班子考核、职能绩效目标考核连续5年为“优秀”等次。 展望未来,学校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确立的“1331”发展方略,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向着建设新时代高水平应用型财经大学的目标阔步迈进!(2022年3月更新) 学院地址:河北省保定市恒祥北大街3188号 邮政编码:071051 联系电话:0312—3338101 传 真:0312—3338102 研究生招生办公室:0312—3338138 http://news.hbfu.edu.cn/yjs 本专科招生办公室:0312—3338287 http://news.hbfu.edu.cn/zsw
  • 学校简介唐山师范学院是河北省省属公立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唐山北依燕山,南临渤海,西与京津接壤,东与秦皇岛毗邻,是河北省经济强市。唐山区位优势突出、环境优美、底蕴深厚,为学校发展创造了优越条件。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56年的唐山速成师范专科学校,1988年被原国家教委评为“全国优秀师专”,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本科院校。2007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良好等级,2014年入选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7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首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2018年被评为唐山市文明校园、唐山市军民共建先进单位、2020年被评为河北省文明校园,素有“冀东教师摇篮”之美誉。学校分为大学道校区、学院路校区和建设路校区,占地79.33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7.74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52亿元,图书馆藏有纸质图书148.5万册,电子资源折合508万册,购买有各类数据库45个,订阅中外文纸质期刊990种。学校还有各类实验场所264个,校外学生实习实训基地166个。学校设有16个教学单位,58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法学、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工学10个学科门类。学校现有教职工1100余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591人、硕士学位以上929人。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一、二、三层次人选41人,河北省优秀教师、河北省师德标兵、河北省教学名师、河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等8人。学校现有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课8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在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5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省品牌特色专业2个。近三年来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现建有“河北省植物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1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7个市级基础创新团队。建有教育部“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基地-评剧”、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省本科教育创新高地、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培育基地、省初中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省高等学校应用技术研发中心。近三年,获省级以上科研奖励7项,发表SCI、EI、CSSCI、SSCI、CSCD等高水平论文190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获得发明专利48项、实用新型专利217项,获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50项。学校努力打造公费师范生品牌,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和优化非教师教育专业实践平台,学生专业水平、实践技能、整体素质均实现大的提升。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考研率15%。荣获“创青春”国赛金奖,2019年荣获第十六届“挑战杯”国赛二等奖,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金奖。学校加强中外人文交流,学校与国外数十所海外院校开展项目合作与友好交流,获批ISEC项目,与美、英、匈、新西兰等三十九所海外名校实现学分互认。建校60多年来,学校始终秉持“勤思笃学,修身律己”的传统,形成了“知行合一,大爱及人”的校风,“良师益友,承绪出新”的教风,“沉下心思,放开眼界”的学风,培养输送各类人才15万余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新时期,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唐山、面向河北、辐射全国,坚持“21122”总体工作思路:扭住坚持从严治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两个重点,攻坚突破申硕一个难点,打造产教城融合发展一个亮点,推进科研水平提升和就业质量提高两项任务,提供科学的绩效考核办法和高水平内部服务质量两项保障,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富有创新奉献精神,具备岗位所需要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打造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省示范高校,建设地方一流的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
  • 河北劳动关系职业学院石家庄市新华区
    学校简介河北劳动关系职业学院是经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设立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专科院校,隶属于河北省总工会。学院由工会教育资源整合建成,现有普通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和职工职业技能培训等多重教育层次,形成了具有工会办学特色的普通学历教育、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和职工职业技能培训“三位一体”教育格局。学院以高职教育为主体开展学历教育,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指导”的办学方针,推进“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培养模式,实施以“知识、能力、素质”构建的人才培养方案,秉承“因材施教、彰显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目前全院已设置了管理学、工学、经济学三大学科体系20多个专业,学历教育各类在校生5000余人。 学院具有工会干部培训和职工职业培训的深厚基础,设有培训部和技能教育部,承担着全省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和职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基本职能。适应形势任务发展需要,学院不断改进培训模式,优化培训内容,除完成省总工会安排的计划内工会干部培训任务,走校企结合办培训的路子,“走出去、请进来”,积极扩展和延伸对基层工会干部的适应性培训,冀中能源集团等一批企业在学院挂牌设立了培训基地,分期分批组织基层工会干部来学院进行培训,充分发挥学院“工会干部培训基地和工会理论研究阵地”的作用。按照省政府把学院办成全省职工职业技能培训重要基地的要求,在省总工会、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大力支持下,学院积极构建技能实训场所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开展职工技能培训、职业资格鉴定和就业创业教育指导服务工作,提升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2010年被评为全国职工教育培训优秀示范点,今年初又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首批“帮扶工程”定点服务机构。
  • 学校简介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是一所具有优良传统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2010年,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9年,被确定为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同年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学院始建于1950年9月,已有72年的办学历史,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工程学院财务材料系,1984年1月并入铁道部,2005年8月移交河北省人民政府管理,现隶属于河北省教育厅。学院为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高职就业50强院校,学院牵头的河北省土木建筑职教集团入选第一批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学院现有四水厂路、学府路2个校区,2020年立项建设的新校区位于灵寿县,占地约1000亩,规划面积约35万平方米,目前已在建设中。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一万三千余名,其中应用型本科工程教育试点班900余名,中俄联合培养500余名。现设铁道工程系、建筑系、测绘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电气工程系、轨道交通系(机电工程系)、经济管理系、人文社科系、现代服务系、国际交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基础部等12个教学系(院、部),57个招生专业(方向)。学院行业特色鲜明,坚持“面向地方、服务河北,面向行业、服务铁路”办学宗旨,积极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服务铁道运输、城市轨道交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扎实开展中高职分段培养、高职教育、应用型本科工程教育、国际合作办学等多模式办学。与行业领军企业强强合作,校企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2+1”定向培养、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成绩斐然。近年来,多次获得国家及省级教学成果奖;拥有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4个;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河北省推荐国家级骨干专业4个;国家精品专业1个;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国际合作办学专业5个;应用型本科工程教育试点专业4个;主持建设国家级高速铁道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1项;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河北省推荐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学院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拥有一批思想过硬、技术精湛、行业知名的教学名师。其中,教授48人,博士3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省管优秀专家2人,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1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模范教师2人,省级优秀教师5人,河北省师德标兵3人;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入选23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9人;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2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河北省优秀教学团队2个,河北省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3个,河北省大师工作室1个,河北省名师工作室1个。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勇担培养铁路建设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命,将独具特色的军魂、路魂、燕赵魂的“三魂”文化育人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招生形势持续向好,生源质量稳居省内前列,连续3年交通运输大类专业单独招生录取分数线河北省最高。近年来,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国家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18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42项;省部级特等奖7项、一等奖67项、二等奖98项、三等奖143项。学院毕业生“职业素养好、专业技能精、适应能力强、创新精神优”,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其中,60%以上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安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央企或世界500强企业就业。遍布全国铁路线及石家庄、深圳、青岛、洛阳等中国城市地铁,以及中国海外工程项目。涌现出曾受习近平总书记接见、国内地铁领域的技术专家苗春刚,“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获得者占晓利,“全国技术能手”“全路技术能手”曹占威、长三角铁路唯一的轨道女司机薛萍等一大批铁路工匠、管理精英,被誉为“托起彩虹的年轻人”。学院重视创新体制机制,与优质企业深度合作、协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为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与石家庄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等30多家企业强强联合,创新了“双元双态、订单定制”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牵头组建河北省土木建筑职业教育集团,开展联盟式职教集团人才培养,2019年集团被评为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作为河北省首批职业院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办学试点,与康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创办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康旅产业学院,探索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全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学院积极搭建高水平产教融合平台,深入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服务。与河北汇金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共建河北省金融智能装备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与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建河北省轨道交通控制与管理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建筑结构工程应用技术研发中心等2个省级研发中心。近年来,学院获河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1项;承担编写及制修订工程建设行业标准1部和省级地方标准1部;获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211项、外观专利53项、软件著作权10项,在国内同类院校名列前茅。学院坚持国际视野,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引进来”“走出去”,建有教育部备案、河北省唯一一所高职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俄罗斯交大交通学院”(简称国际交通学院);依托河北省中德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引入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合作共建建筑工程技术、物流管理、轨道交通类3个专业,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职业教育专业与课程标准,高质量培养国际化专业技术人才,树立职业教育典范。学院现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河北省职教学会副会长单位、河北省铁道学会副理事长单位。目前学院已成为一所区域引领、国内知名的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被誉为“中国铁路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现在全院师生正在为早日建成有特色、国际化、创新型的职业技术大学而努力奋斗!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