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春节提前 湖北高校自主招生时间无奈挤一起
2008-11-24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在鄂高校有7所有自主招生资格。因明年春节提前,记者昨发现,本土高校自主招生时间无奈全挤在元月的前三个周末。

  据悉,武汉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将在元月3日(第一个周末)同步开考,“冲突严重”。北京大学1日开考、清华大学也是1、2日两天笔试,上海交通大学在武汉首次设立考点,初步也定在1日。在武汉设考点的南京大学定在2日笔试、3日面试。武汉理工大学初定元月份第二个周末开考,和本地其他高校也有可能冲突。

  一部属高校招就处负责人坦言,明年1月26日(周一)过年,元月份适合自主招生的时间只有三个周末。按惯例,北大、清华等名牌高校会排在第一个周末前后考试;第二个周末又是研究生入学考试,场地紧张不好组织;多数学校只能挤压在第三个周末前后,且全国高校自生招生时间也较集中。这样,学生就不能像往年那样有很大的挑选余地。

  武汉中学特级教师萧兴国建议,由于考试时间扎堆、考试机会相对减少,学生最好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2~3所有把握的学校,否则即使靠自主招生低分考进名校也进不了好专业。 记者陈志鹏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6年,2001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高职学院,2004年由铁道部移交湖北省人民政府管理。学校是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全国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全省党建工作示范单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法治建设示范学校、湖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单位,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获得世界职教院校联盟卓越奖金奖。经过60多年的发展,学校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4700余人,教职工600余人,其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200余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黄炎培杰出教师1人、湖北名师2人,全国职业教育轨道交通行业名师5人,湖北省职业教育技能名师工作室2个。还涌现出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师德先进个人、荆楚好老师、楚天园丁奖获得者等优秀教师群体。学校现设有铁道运输管理学院、铁道机车车辆学院、铁道通信与信号学院、铁道工程学院、机械与电子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医疗与护理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并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课部和实训中心。开设专业54个,组建十大专业群,覆盖了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装备制造、运营维护整个产业链环节,其中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1个,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专业(群)4个,教育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认定骨干专业6个,央财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全国职业院校交通运输大类示范专业点3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专业3个,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9个,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品牌特色专业9个,湖北轨道交通运营职业教育品牌专业(群)5个。60多年的历史积淀,学校确立了“立足铁路、服务湖北、面向社会”的办学定位和“以人为本、开放创新、特色发展”的治校方针,凝练了“厚德、砺能、笃行、通达”的校训,形成了“铁的理想信念、铁的纪律作风、铁的意志品质、铁的担当作为”的铁院精神,走出了“跟着铁路转,联合铁路办,帮助铁路干,乘势谋发展”的特色发展之路。学校在全国高职院校中率先开办城市轨道交通和高速铁路类专业,率先建立国家级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率先发起组建湖北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并在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方面积累了实践经验,产生了积极影响。学校毕业生受到社会和轨道交通企业的普遍欢迎,长期以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学校培养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三八红旗手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等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毕业生。学校积极参与国际化合作,先后与英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美国、泰国、肯尼亚、柬埔寨等国家的高等院校和职业教育机构合作,并率先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高铁专业人才,“中泰联合培养高铁专业人才”项目成为首批中国-东盟职业院校特色合作项目,在泰国成立全球首家高铁鲁班学院,学校成为世界了解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窗口。全体武汉铁院人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着力培养具有“四个自信”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劳动者和可靠接班人,在建设“优质、高效、和谐、幸福”的武汉铁院新征程中,奋力开拓,砥砺前行。
  • 学校简介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是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职业高等学校。学校位于武汉中心城区、光谷腹地,关山校区与武汉光谷软件园园校一体,与五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相融;鲁巷校区紧邻光谷广场,周边高校林立,交通便利。坚持“质量立校”。学校于2010年12月通过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新指标体系的评估,2017年12月获批为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2018年8月获批为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同年11月通过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复核,2019年5月被认定为湖北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同年9月获批为教育部1+X证书试点院校,2020年11月获批中华职业教育非遗教育特色校,同年12月被确定为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坚持“人才强校”。现有教职工560余人,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占53%,副高级及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40%,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2%。拥有湖北名师、楚天技能名师17名,特聘教授6名,建有湖北名师工作室、湖北职业教育技能名师工作室。教师在2020年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教师教学竞赛排名位列全国同类院校前列。坚持“特色兴校”。立足光谷、服务湖北、面向全国,主动对接信息技术产业、智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优化专业布局,建设有智能制造、人工智能、软件技术、邮轮旅游、网络经济、数字文化创意等六大专业群。开设36个专科专业,其中国家骨干专业、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省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共10个。学校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与华为、腾讯、科大讯飞、烽火科技、东风本田等多家头部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共建产教融合基地、产业学院,建有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训基地3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273个。学校人才培养硕果累累。近700人次在省级以上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部分学生被授予“省技能状元”“省技术能手”称号,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2018年学生获奖数居全国第9、全省第1。在45届世界技能大赛湖北选拔赛中荣获4个一等奖并成功入选国家集训队;承办了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云计算”赛项湖北省选拔赛。学校招生就业两旺。在校学生1万余人。招生综合排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2018届、2019届、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7.96%、97.98%和96.11%。社会服务成效显著。学校构建终身学习立交桥,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成才、服务全民学习,服务于社会发展。学校是省级优质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湖北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湖北省家庭服务职业培训示范基地、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成果认定中心(湖北)和湖北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单位。湖北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湖北省成人高等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湖北省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协调办公室均设在我校。学校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是湖北省职业(创业)培训基地、武汉市创业培训定点单位。对外合作交流成效明显。与韩国、泰国、日本等境外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组织教师及管理骨干近150余人出国参加培训研修和学术交流,组织40名多学生赴境外游学,组织专家赴“一带一路”国家开展援外培训,与国外企业开启了科研项目合作。学校坚持“文化铸校”。秉承“立德、树人、笃学、尚行”的校训,弘扬工匠精神,多措并举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力创建文明、平安、和谐、智慧校园,连续荣获省级文明单位、湖北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胜单位、湖北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
  • 学校简介  武汉商学院是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在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基础上建立的普通本科院校,是湖北省第一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由武汉市人民政府举办,业务主管部门是湖北省教育厅。学校坐落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后官湖畔,校园占地面积1026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学校全日制办学规模一万余人,坚持立足武汉、面向湖北、辐射全国,面向现代服务业,重点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学校设有工商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体育学院·国际马术学院、烹饪与食品工程学院、机电工程与汽车服务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艺术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3个教学学院。  学校有物流管理、电子商务、酒店管理、体育经济与管理、烹饪与营养教育、汽车服务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动画、商务英语、国际商务、软件工程、财务管理、休闲体育、物联网工程、车辆工程、会展经济与管理、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食品质量与安全、机器人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经济与金融、人力资源管理、翻译、审计学、运动康复、商务经济学、体育经济与管理(马术运动与管理方向)、物流管理(中德合作办学)等28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招生,另有22个专科专业及专业方向招生。率先在全国开办了赛马专业并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拥有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的“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省级重点专业、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省级实习实训基地、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60项,其中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8项,省级以上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6项。近年来,21项成果分获省、市教学成果奖,其中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5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博士学位教师占70.9%,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占32.7%,有享受国务院和省市政府津贴专家10人、“武汉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武汉市学科带头人”24人。  学校设有武汉旅游研究院、武汉马产业研究院、商业文化研究所、武汉智慧物流与供应链研究中心、武汉流通经济研究中心、中国茶文化与产业研究所等17个科学研究机构,及5个市级科技创新平台,主办有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期刊《武汉商学院学报》。2013年以来,先后主持国家和省市级科研项目40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50余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0余篇。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承接横向科研项目100余项,研发省、市级地方标准7项,获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等130余项。  学校坚持“与服务经济共进、与行业企业共赢”,高度重视与政府、行业、企业的合作,先后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蔡甸区、神农架林区政府、武汉市商务局、武汉市体育局等政府机构和东方航空、东风汽车集团、达利马业集团、武汉港务集团、武商集团、中百集团、杭州凯尔达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通动画等200余家国内外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广泛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是武汉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武汉市首个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组织师生成建制地参与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深圳世界大运会、全国“两会”、上海世博会、武汉国际园博会、“汤尤杯”羽毛球赛、金鸡百花电影节等志愿服务工作,受到广泛好评,获得共青团中央颁发的中国青年志愿服务最高奖——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连续十年为中国南极科考提供后勤服务,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海洋局评为“中国极地考察先进集体”。学校建有楚菜博物馆、国际马术馆。2019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马术及现代五项赛事将由我校承办。  学校与30余所海外高校或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学术交流,合作培养人才。与德国埃森、北黑森大学合作开办了物流管理等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学校先后培养出国家和省市技术状元、知名企业家、人民大会堂国宴主厨和武汉形象大使等大批优秀人才。近几年,学生在国际国内专业比赛中获得百余项团体与个人冠军。学校招生就业“进出两旺”,本科招生规模年年攀升,报到率达96%以上。毕业生总就业率稳定在94%左右。大力推进学生创新创业,建有大学生创业园,设立创业学院和全省首家本科院校微商学院。  学校连续被评为“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平安校园”、“武汉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胜单位”,获评省级文明校园、市级文明单位和“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状”、“武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 武汉警官职业学院武汉市东西湖区
    学校简介武汉警官职业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省属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建校4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10多万名政法类专门人才。学校是全国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院校、湖北省司法行政系统招录人民警察定点院校、教育部“1+X”证书制度首批试点院校、教育部“ICT行业创新基地”首批合作院校、湖北省人民政府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湖北省高校党建工作试点院校、湖北省教育援疆对口培养院校。多次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平安校园。学校占地面积408亩,建有安全防范技术国家级实训基地、社区矫正省级实训基地、司法信息化ICT实训基地、刑事执行警察技术实训中心及文书司法鉴定、法医物证(DNA)鉴定、视频行为分析鉴定、光接入实训室、4G/5G通讯实训室等校内实践基地46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89个;纸质图书40余万册;智能化教室109间。在司法信息化、安全防范技术、应急救援等领域走在国内同类院校前列。学校内设警察管理系、司法侦查系、司法管理系、信息工程系、公共管理系、基础课部、警体部等教学科研单位。开设24个专业,其中国家骨干专业1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2个,司法类国家控制专业7个(含已纳入司法行政机关人民警察招录范围的司法行政警察类专业6个),湖北省特色专业5个。学校实行警务化管理,毕业生就业渠道通畅,根据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行政机关人民警察招录培养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学校司法行政警察类提前批专业毕业生可按年度控制比例,通过便捷入警相关政策录用为司法行政系统人民警察;其他专业毕业生可以通过订单培养、定向培养等形式实现高质量就业。学费标准为:普通专业5000元/年,住宿费1080元/年。学生享有生源地助学贷款、绿色通道、国家奖助学金、大学生应征入伍、勤工助学等资助政策。按湖北省教育厅相关政策,学生可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普通本科高校学习,毕业后获得普通本科文凭和学士学位,也可在校参加自考本科套读,修满相应学分后申请获得自考本科文凭和学士学位。
  • 学校简介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毗邻美丽的东湖,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老牌院校。前身是武汉电力学校,创建于1953年。1958年升格为武汉电力专科学校(办专科)。1960年筹建湖北电力学院(办本科),并招收了第一届本科生。1962年更名为武汉电力学校。2002年升格为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69年来,学院为国家电力工业和地方经济发展输送了7万余名毕业生,大量毕业生已经成为电力行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专业技术骨干,享有“湖北电力黄埔”之美誉。2019年入选国家“双高计划”首批建设单位。建校以来,学院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办学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在中国电力教育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身影。学院是“国家双高建设单位”“湖北省‘双高’校”“湖北省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湖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和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是“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湖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湖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电力系统仿真培训基地”“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武汉市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基地”,是首批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示范站所,是“教育部电力行指委电力系统专委会主任单位”“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业常务理事单位”“湖北省职教学会副会长单位”。进入新时代,学院紧跟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步伐,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充分发挥行业办学优势,探索出了“教培一体”的现代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走出了“根植行业、教培一体、创新发展、特色鲜明”的发展之路,为探索中国现代职业教育模式贡献了“武汉电院经验”。学院现有武昌、汉口两个校区,占地1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9万平方米。现有固定资产总值4.79亿元(不含土地),教学仪器设备生均3.68万元,计算机生均1.25台。建有实训基地31个、实训室117个,其中千万级资金项目实训基地8个、国家央财支持实训基地2个、国家电网公司实训基地4个、省级重点实训基地4个、校外紧密型实训基地55个,其中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实训基地属全国首家、世界领先。学院设有电力工程系、动力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建设及管理系、信息工程系和输配电工程系等六大专业系部,以及思想政治课部和基础教学部两个公共课部。现有国家骨干专业3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4个。国家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3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91.5%,中级职称及以上占比86.5%,“双师”教师占比79.7%。同时,每年还从企业直接聘请兼职教师100余人。教师国赛近六年五次获奖,其中获得一等奖2个(2016年、2019年),全国电力行业两届培训师大赛分别获得一等奖、二等奖(2017年、2019年)。学院将电力行业标准引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人才培养工作,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1年超97%、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其中在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五大发电集团、中能建集团、中电建集团、中广核集团等大型国企、央企就业率超60%,学院由此打造了高素质高技能、高就业率高就业质量的“双高”品牌,被中央电视台、湖北电视台专题报道,被评为“全国就业50强”。学院积极履行国家提出的实施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深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持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年培训量23万人·天,年鉴定量4万人次。现有培训项目120个,形成品牌项目12个,培训业务覆盖了电力行业7大专业35个技能工种,经学院培训的企业员工,在国赛、行赛和省赛中获得95个奖项。学院已经成为职业院校开展职业培训的“排头兵”,在湖北省同类院校当中首屈一指。学院紧扣国家发展战略,积极对外合作,2003年起与澳大利亚高等学校开展中澳合作办学。2006年起为印尼、委内瑞拉等国家开展电力仿真培训。2018年加入“中国湖北—南亚大学联盟”,为泰国开展师资培训。现阶段正策划实施以“全球能源互联网”为主题的涉外教育培训项目,为推动中国电力职业教育与中国高新电力技术走出去做出更多贡献。学院办学成绩显著,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就业50强”“全国电力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全国职工教育培训优秀示范点”“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湖北五一劳动奖状”“湖北省文明单位”(连续九届)、“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文明单位”“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红旗党委”“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面向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学院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大“双高”建设力度,不断提升办学实力,朝着“支撑改革、引领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目标大步迈进,为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高职院校”努力奋斗。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