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粤港澳三地高校组建空间、海洋科技联盟
2018-12-20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新华社广州12月19日电(记者刘宏宇)粤港澳空间科学与技术联盟、粤港澳海洋科技创新联盟19日在珠海成立,中山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澳门大学等粤港澳三地20多所高校代表签署合作协议。

“联盟由中山大学率先倡议成立,汇集粤港澳三地大学的科研力量,以具体项目推动实质性合作。”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孙冬柏介绍说,目前,粤港澳空间科学与技术联盟入盟高校共19所,其中11所广东高校、6所香港高校、2所澳门高校;粤港澳海洋科技创新联盟入盟高校共22所。

粤港澳空间科学与技术联盟将以提升大湾区空间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合作层次和水平为宗旨,推动联盟成员在空间物理、空间天文、微重力科学与应用、月球与行星科学、空间地球科学等领域的深度合作;粤港澳海洋科技创新联盟将汇集粤港澳海洋智慧,带动三地海洋创新发展,培养高水平海洋领域人才,以携手打造“粤港澳海洋资源共享圈”。

中山大学校长罗俊表示,粤港澳空间科学与技术联盟和粤港澳海洋科技创新联盟的成立,是粤港澳三地高校顺应国家发展大势,为国家空间与海洋的战略发展提供强大智力与技术支撑的重要举措。

珠海市副市长阎武表示,当前珠海正加快发展包括航空航天、海洋科技在内的创新型技术和先导性产业。未来珠海市将全力支持空间联盟和海洋联盟的发展成长,并期待联盟院校秉承开放包容、先行先试、务实进取的作风,在高、精、尖的重大科研领域,创造更多合作成果。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广东理工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始于1995年创办的肇庆科技培训学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升格本科并更名为广东理工学院。2018年通过学士学位授予单位授权点评审。学校坐落于粤港澳大湾面积最大和最具潜力的主体城市肇庆市,经过20多年的努力,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学校现共有3个校区(高要校区、玑东校区和鼎湖校区),占地总面积1520.6亩。学校全日制在校生30500余人,教职工1700余人。学校设有经济管理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等现有9个二级院系,另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基础课教学部。现共有34个本科专业和26个专科专业,拥有工学、管理学、经济学等6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工为主,经、管、文、艺术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学校面向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对人才的需求,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探索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重点部署并加强工科学科专业建设,重视与地方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关联的应用技术研究。在机器视觉与智能检测、智能制造等方向上已取得实质性成果,建立了肇庆(高要)智能制造研究院和机器视觉与智能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科大讯飞有限公司签约共建省内第一个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中心,共同为人工智能产业经济发展作贡献。学校拥有完善的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和体育文化等设施,同时坚定不移加大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的投入,建设了一批装备先进、配套齐全、与工程实际接轨的校内实验实训室,为探索应用研究、教研和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近年来,学校多次获得国家、省级的表彰和授予荣誉,主要有: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民间组织”,连续十年被授予“广东高等教育院校(民办)竞争力10强单位”称号,先后获得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科研单位、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基地、国家级众创空间试点单位、广东省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孵化基地等称号。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中西州立大学、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等9所海外大学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开展学分互认校际交流项目,开辟主题各异的短期出境交流项目,开拓与海外知名大学合作的本续研项目。通过多元化的国际交流方式,为我校学生接受国际化教育、开拓视野、增进国际理解力和交流水平、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将更多学生“送出去”留学,同时把国外的留学生和老师“引进来”。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目的,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秉承“修德、求是、笃行、创新”的校训,以更加解放的思想、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创新的体制机制,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努力培养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坚持崇尚科学、打造品牌、注重内涵、服务创新的办学理念,不断进取,开拓创新,加强内涵建设,把学校建设成为应用型、创新型、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大学。校园一角俯瞰图 绿满校园振华楼前风光艺术楼、图书馆一层校园休闲一角校园休闲一角足球场广理工夜景
  • 广东南方职业学院江门市江海区
    学校简介 广东南方职业学院成立于2009年,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原名“广东江门艺华旅游职业学院”,2012年更名为“广东南方职业学院”。学校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不断深化办学特色和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以开拓创新精神,探索开创出多元化特色教育发展之路。2017年通过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20年学校荣获“广东民办教育四十周年突出贡献机构”奖,戴初贤董事长荣获“广东民办教育四十周年突出贡献人物”奖。   学校坐落于粤港澳大湾区腹地江门市,校园环境优美、设施良好,南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448亩,校舍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25万平方米,建有21个设施完备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学校现有教职员工766人,专任教师636人,在校全日制学生11186人,全日制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学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把好民办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根据《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委下设6个工作部门,共有4个党总支、6个直属党支部,党的工作做到全覆盖。校团委下设两级团组织、相关学生机构,以及30个学生社团。学校建有体育馆、田径场、篮球场、网球场等各类体育场所,图书馆藏书123.46万册,各类期刊1000多种。   学校设有智能制造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建设工程学院、信息学院、管理学院、财经学院、医药学院、交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华为云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3个二级学院,开设了49个招生专业,组建了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等6个专业群,会计、软件技术专业入选广东省二类品牌专业,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专业群、大数据专业群立项广东省高水平专业群,形成了工、经、管、文、医等全面发展的学科布局。   学校积极引入科研机构和科技创新企业、博士后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以产、学、研、孵为目标,探索建设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机器人、智能数控、电子芯片产业为核心,融人才培养、研发、产业孵化、市场营销、培训服务于一体的新型科技创新园区。学校先后获得国家专利37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2020年被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大学科技园。
  • 学校简介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直属中国民用航空局,是民航内最早一所独立设置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学校1994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十所试办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学校之一;1999年经教育部、民航局批准成立;2010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全国百所、广东省四所之一,民航唯一一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3年正式成为民航局与广东省“省部共建”院校;2016年被广东省教育厅、财政厅确定为“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立足民航,服务地方,面向世界”,坚持职业教育类型的办学定位,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了基于行业标准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依托行业、产学合作、双师双证、国际通用”的办学特色。  学校现有机场路校区、白云机场校区、花都赤坭校区三个校区,共占地1112亩。现有固定资产总值约12.8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约2.8亿元,29架大中小型教学用飞机,140台飞机发动机,5万多台(件)飞机零部件和一大批专业设备。  学校教职工规模719人,其中,专任教师574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474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为82.6%;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339人,占专业课教师数的比例为88.5%;持有各类民航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及教员证书、其他工种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任教师比例为62.7%。  学校下设飞机维修工程学院、航空港管理学院、民航经营管理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六个二级学院。面向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23个专业33个专业方向,覆盖了民航维修和服务的关键岗位,在校生1.2余万人。新生报到率、毕业生就业率、专业对口率等方面均走在同类院校前列,其中,飞机机电设备维修、飞机结构修理、航空电子设备维修、航空地面设备维修、通用航空器维修等民航特有专业对口率均超过90%,优秀毕业生已成为技术骨干与管理人才。  学校以现代民用航空体系和航空产业链建设需求为导向,以飞机维修、民航运输等民航特有专业岗位(群)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创新了“课证一体、中外融通、校企融合”的民航特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了基于行业标准的民航特有专业课程教学标准,做到“行业标准入体系、职业标准入课程”,与民航行业企业合作共建民航飞机维修工程、航空港安全检查、航空服务、通用航空等民航特有专业的校企共享型“公共实训平台”,为全国其他院校的民航专业教学起到引领作用。  学校不断加强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境外院校和航空企业合作,提升办学国际化水平;与斯里兰卡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民航职业教育合作,实现教育资源对外输出;先后与美国西敏学院、马来西亚建设大学、台湾中华科技大学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合作,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实现民航职业教育体系中外衔接;通过国际合作与对外交流,促进了人才培养标准、师资、教材和管理国际化,实现了学校教育与国际接轨,提升了民航职业教育软实力。
  • 学校简介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学校)前身为成立于1974年5月的原铁道部广州铁路机械学校,2000年经批准升格为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9月由广州铁路(集团)公司(现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广铁集团)移交广州市政府举办。学校是广东省唯一轨道交通类公办高职院校,是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国家优质专科高职院校、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是华南地区轨道交通行业企业员工培训的重要基地。先后获“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中国职业教育就业百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发明教育基地”、“教育部财政部优质省级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副会长单位”、“全国铁道供电专业指委主任委员单位”、“全国轨道交通供用电技术专指委主任委员单位”、“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荣誉称号。学校现有石门、凰岗、执信南校区和朝阳实训中心、花都工学结合示范园等多个校区,广州科教城新校区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学校开设有铁道供电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信号与自动控制、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商务英语、铁道工程技术等35个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超过1万人,设有电气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运输物流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外语商贸学院、机车车辆学院、铁道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课部等9个教学院(部)。
  • 学校简介韩山师范学院是一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广东省属本科师范院校,位于享有“中国瓷都”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州市。校园占地面积98.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2万平方米。学校创立于清光绪廿九年(1903年)的“惠潮嘉师范学堂”,前身可追溯到建于宋元祐五年(1090年)的韩山书院,是我国第一批、广东第一所专门培养师资的学校,1921年更名为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35年更名为省立韩山师范学校,1949年更名为韩山师范学校,1958年升格为韩山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升格为韩山师范学院,2008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学校在一百多年的办学历史中,形成了“勤教力学,为人师表”的校训,以及“爱国爱乡爱校的家国情怀、明道传道学道的师道精神、求是求真求正的学人品质、仁爱进取精诚的心灵境界”的韩师人特质,凸显“扎根粤东,传承潮州文化,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基础教育师资和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校友遍布海内外,涌现了一批杰出人物,如中山大学第一任校长邹鲁、著名哲学家陈唯实、国际摄影大师陈复礼、旅港爱国实业家陈伟南、马来西亚实业家林进华、泰国实业家陈汉士、台湾地区著名书法教育家陈其铨等。特别是为广东及周边省份输送了大批优秀教师及其他各类人才,为地方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设有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等18个二级学院和广东省陶瓷职业技术学校,64个本科招生专业(含大类),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9个学科门类。拥有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冲补强”重点学科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及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省级特色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23个,通过IEET认证专业7个,化学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二级认证,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协同育人平台1个,省级产业学院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大学生实训基地28个,省级示范性教师教育实践基地28个,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15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5门,省级系列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10门。学校面向全国19个省(区)和港澳台招生,全日制在校生22338人。近年来还与云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湖南工业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广州大学、深圳大学等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开设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法学、学前教育、烹饪工艺与营养等共17个专业,在校生4191人。学校现有教职工1500多人,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80.03%和32.42%,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30.22%。同时,还聘请陈平原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顾问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及学科带头人。成立“大师工作室”,聘请手拉壶大师谢华、陶瓷雕塑大师吴维潮、潮州菜大师方树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来校任教,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高,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办学条件优越。现有多功能信息化图书馆1座,面积近3万平方米,纸质藏书207.89万册,电子图书114.32万册。学校是“中国潮州菜研发和人才培养基地”,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潮州分中心(陶瓷材料、食品科学与技术)建设依托单位;拥有广东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东地方特色文化研究基地、首批广东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省社科联研究基地、广东省科技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校共建平台(广东省科技厅一事一议项目)等19个省级科研平台;建有粤东分析测试中心、新型功能材料及其应用技术科研平台、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研发中心、先进陶瓷材料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4个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资助科研平台;有粤东乡村振兴研究所、“韩派名师工程”研究基地、潮汕旅游文化与规划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粤东生物医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0个校级(院级)科研平台。学校重视学生科学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近三年来,学生在参加全国和省级各类比赛,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和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300多项,省级奖励1400多项。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哈萨克斯坦、韩国、日本、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美国、德国、俄罗斯、乌克兰等12个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39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密切的教育与学术交流合作关系,提升了学校办学的国际化水平和对外影响力。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师范性、应用性、地方性、开放性”办学定位,以广东高等教育“冲补强”粤东西北高校振兴计划为契机,以体制机制创新促学校改革发展,以高层次人才建设补学科短板,以一流学科建设助推师范教育,以特色学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一流专业建设促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聚焦“党建、新师范、新工科、新文科和潮州文化”, 真抓实干,精准发力,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再上新台阶,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师教育优势凸显、创新服务能力较强、社会影响力较大、特色精品美丽的高水平师范学院。(资料数据截至2021年12月)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