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陕西:关于做好2016年公安、司法类院校及专业招生工作的通知
2016-06-21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各市、杨凌示范区招生办(考试管理中心),西安市教育考试中心,各县(区)招生办,各市、县(区)公安局(分局),各有关高等学校:

为做好2016年公安、司法类院校及专业招生工作,根据公安部、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年公安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公政治〔2016〕197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关于公安院校公安职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的意见》(人社部发〔2015〕106号)、《关于印发〈公安现役院校招收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生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公政治〔2011〕439号)和教育部、司法部《关于印发〈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学院和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提前录取招生办法〉的通知》(教学司〔2003〕16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报考条件

报考公安院校及专业的考生,必须参加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考者除符合普通高校招生报名规定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

1.拥护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勤奋学习,志愿献身公安事业;

2.高中毕业,未婚,年龄不超过22周岁。其中报考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和公安海警学院的考生,必须是普通高中毕业生,根据国家兵役制度规定,年龄不低于17周岁、不超过20周岁(均截止2016年8月31日);报考新疆警察学院侦查学专业(维语方向)的考生须符合公安院校招生条件和人民警察录用条件,年龄为2002年6月30日前出生的内地汉族2016年应届高中毕业生。

3.身体健康,符合从事公安工作所要求的条件。

二、招生院校

1.公安院校及专业包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铁道警察学院、新疆警察学院、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江西警察学院、云南警官学院等七个院校及陕西警官职业学院的公安专业。

2.公安现役院校包括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和公安海警学院等两所院校。

3.司法类院校即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三、政治审查

公安院校及专业招生政审工作按照《公安院校招生政审工作暂行规定》(公政治〔2006〕206号)执行,公安现役院校的政审工作按照《关于军队院校招收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生和军队接收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政治条件的规定》(政联〔2001〕1号)执行,报考公安现役院校警卫学专业政审工作按照《关于征集北京卫戍区警卫一师和武警北京总队担负重要目标警卫任务部队新兵政治条件的规定》(政联〔1996〕8号)和《关于颁发<征兵政治审查工作规定>的通知》(政联〔2004〕13号)规定执行。

报考公安、司法类院校及专业的考生,必须在6月28日前进行政治审查。高考结束后,拟报考公安院校及专业和司法类院校的考生在县(区)招办指定的地点领取《公安院校及专业招生政审表》(附件1),或可登录“陕西公安网”(http://www.shxga.gov.cn)政务版下载打印,此表必须用A4纸正反面打印。表中基本情况部分由考生本人填写(不得涂改),考生本人、家庭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的政治思想表现、遵纪守法和公共道德等情况,由户口所在地派出所通过走访、座谈、查阅相关档案资料等方式,全面调查后如实填写,并经县级公安机关审查,作出政审结论,合格考生的政审表加盖公章后密封交考生本人。拟报考公安现役院校的考生可登录“陕西公安网”(http://www.shxga.gov.cn)政务版下载打印《公安现役院校招收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生政治考核表》(附件2)。表中基本情况部分由考生本人填写,所在中学根据考生在校表现对其作出鉴定,经常驻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审查合格的,政治考核表直接交考生本人,考核结论在面试体检时由公安厅政治部现役工作办公室作出。

各市、县(区)招办,县(区)公安局(分局)和派出所,要高度重视报考公安院校及专业考生的政审工作,认真负责地进行政审。任何部门不得在政审中向考生收费。

四、志愿填报

高考成绩达到院校对应录取批次分数线以上的考生可登录“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http://www.sneac.com)填报志愿。同时报考公安院校及专业的考生须登录“陕西公安网”填报相关内容。其中报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治安学、禁毒学和警犬技术专业除外)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的考生,高考成绩须达到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报考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的治安学、禁毒学和警犬技术专业、铁道警察学院的本科专业、新疆警察学院、公安海警学院、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江西警察学院、云南警官学院和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的考生,高考成绩须达到本科二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报考铁道警察学院的专科专业和陕西警官职业学院公安专业的考生,高考成绩须达到本科三批最低控制分数线。公安院校及专业志愿填报在提前录取批次,本科志愿填报在“提前批次文史、理工类本科A段”栏内,专科志愿填报在“提前批次文史、理工类专科”栏内。填报时间为6月25日12∶00至6月28日18∶00。录取中如有院校生源不足,省招办将在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上公布院校及专业缺额情况,符合条件的考生可以上网填报征集志愿。

五、体能测试、面试和体检

报考公安院校及专业的考生,必须参加体能测试、面试和体检,由省公安厅政治部组织实施。考生须登录“陕西公安网”,填写提交《公安院校及专业招生体能测试、面试、体检表》(附件3)中的基本信息。网上填写提交的时间为6月25日12∶00—6月28日24∶00,凡未登录“陕西公安网”填写提交的考生不能参加体能测试、面试、体检。

报考公安院校及专业的上线考生,根据志愿及分数从高到低的顺序,按照招生计划数与上线考生人数1∶5的比例确定体能测试、面试和体检考生名单,名单在“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http://www.sneac.com)进行公示。参加体能测试、面试和体检时考生须携带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准考证、公安机关审查合格的政审表。时间为6月29日至7月2日,每天上午8∶30至11∶30、下午14∶30至17∶30。地点设在陕西警官职业学院浐灞校区(西安市未央区浐灞生态区启源2路1号,乘车路线:315路、315区间、316路、316区间、318路、329路公交车到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南门下车从学校西门进入即可到达)。

报考公安现役院校的考生必须参加面试、体检及心理测试。上线合格考生于6月29日参加心理测试,6月30日—7月1日面试,7月2日体检,工作时间均为上午8∶30至11∶30、下午14∶30至17∶30。地点设在消防总队培训基地(西安市北郊草滩镇东兴路8号)。

报考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的上线考生于6月29日—6月30日在陕西警官职业学院老校区(西安市建工路50号)进行体能测试、面试和体检,每天上午8∶30至11∶30、下午14∶00至17∶30,逾期不予安排。体能测试、面试和体检标准按照教育部、司法部《关于印发〈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学院和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提前录取招生办法〉的通知》执行。

公安院校及专业招生体能测试、面试和体检办法按照公安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公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公政治〔2000〕137号)和《关于做好2016年公安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执行,工作现场实行封闭式管理。体能测试标准按照“公安院校及专业招生体能测试项目合格标准”(附件4)执行,面试标准按照“公安院校及专业招生目测面试条件”(附件5)执行,其中报考公安现役院校的考生,除身高标准按男生不低于168厘米(警卫专业不低于175厘米)和女生不低于158厘米、视力双眼裸视4.6以上(警卫专业双眼裸视4.8以上)执行外,其他标准按照《军队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试行)》(后卫〔2015〕904号)执行。对体检(不包括公安现役院校)有关肝功检验事项,执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12号)和教育部《关于明确慢性肝炎病人并且肝功能不正常的具体判定标准的函》(教学司函〔2010〕22号)规定。

体能测试、面试和体检工作结束后,体测点负责填写《2016年陕西省公安院校及专业招生政审、体能测试、面试、体检合格考生登记表》(附件6),并建立数据库(库结构见附件7),7月4日前报送省招办。录取结束后,省公安厅和监狱管理局分别负责将合格考生“政审表”、“面试表”、“体检表”分校整理交招生院校。

各院校来陕招生人员6月28日上午在省公安厅政治部报到,参加陕西省公安厅组织的公安院校招生协调会。

六、投档录取

公安院校及专业招生实行远程网上录取,投档比例不得超过院校招生计划的120%。

西南政法大学和西北政法大学的公安本科专业安排在提前批次文史、理工类本科A段,学校均不组织体能测试、面试和体检。西南政法大学录取时执行本科一批分数线,西北政法大学录取时执行本科二批分数线。

公安部所属各院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安排在提前批次文史、理工类本科A段,与公安院校同时投档录取。

公安院校及专业招生必须遵循本校招生章程中公布的录取规则。按照“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原则进行录取。对统考成绩达到学校投档线,体能测试、面试、体检合格的考生,是否录取以及所录取的专业由招生学校决定,遗留问题由招生学校负责解释。省招办向学校投放考生电子档案,监督学校对国家招生政策、招生计划的执行情况,纠正违反国家招生政策、规定的行为。

七、补充事项

1.报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防生的考生按照《关于做好2016年军队院校及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国防生工作的通知》(陕招办〔2016〕29号)要求参加军检。

2.根据《关于印发2016年定向招录培养侦查学专业(维语方向)人才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公政治〔2016〕158号)规定,新疆警察学院侦查学专业(维语方向)属于定向培养招生。体能测试、面试、体检合格的考生,由省公务员局按照一定竞争比例组织公务员录用考试。录用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考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满分100分,笔试成绩与面试成绩按70%和30%的比例合成总成绩。笔试考试在7月5日进行,具体时间和地点由省公务员局另行通知考生。笔试和阅卷工作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事考试中心承担,面试由省公务员局组织。

考生录取后、获得入学通知前,须与生源地省级公安机关签署定向就业协议,最低服务年限为7年。学生入校后,按照新疆警察学院侦查学专业(维语方向)培养方案以及学生管理有关规定进行培养和管理,不得转到其他公安专业(方向)学习。学生待遇以及所需委托培养经费,参照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的有关标准和管理方式执行。

学生完成教学计划的全部课程,取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相关学位后,符合公务员录用体检和考察要求的,按学习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选择公务员岗位(原则上在地市级以上公安机关),并由省(区、市)公务员局办理录用手续。

在校学习期间不合格或者毕业时未获得相应学历学位,以及毕业时不符合相应职位资格条件要求的人员,不得录用为公务员,国家不负责安排工作,考生自行择业。同时,一次性将所享受的教育费用和补助费按规定退还。在校期间主动放弃学业的学生或违约不到定向单位工作的毕业学生,不得录用到其他党政机关以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其有关情况将记入考生诚信档案,并应在违约处理决定公布后1个月内,一次性将所享受的教育费用和补助费按规定退还,并缴纳该费用50%的违约金。

八、工作要求

1.各有关单位要认真执行国家招生政策,由省级公安机关政工部门会同纪检、督察等部门和公安院校成立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公安院校招生工作的领导和全过程监督。

2.各级招办、公安机关要切实重视公安院校招生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各院校要选派政治素质高、组织协调能力强的人员参与招生工作,严格招生纪律,确保公安院校及专业招生工作公平、公正。

3.要强化信息公开、公示的力度,切实维护考生的合法权益。要加强招生宣传和舆情应对,保证招生工作平稳顺利进行。对于徇私舞弊、弄虚作假或因工作敷衍、不负责任造成重大影响的,要坚决查处;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陕西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 陕西省公安厅政治部

2016年6月20日

附件:

附件【公安院校及专业招生政审表.docx】

附件【公安现役院校招收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生政治考核表.docx】 

附件【公安院校及专业招生体能测试项目及合格标准.docx】 

附件【公安院校及专业招生目测面试条件.docx】 

附件【2016年陕西省公安院校及专业招生政审、体能测试、面试、体检合格考生登记表.docx】

附件【2016年陕西省公安院校及专业招生政审、体能测试、面试、体检合格考生信息数据库结构.docx】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是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是西北地区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通信信息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学院为通信行业及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素质技能型综合人才,享有“陕西通信行业黄埔军校”的美誉。学院是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陕西省高校创新创业教改试点院(系)”和“陕西省首批众创空间孵化基地”,先后被授予“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示范校园”等荣誉称号。学院占地面积13.0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72万平方米,建有综合教学楼、实训楼、培训楼、学术报告厅、电子阅览室、学生活动中心、标准田径运动场、体育馆、学生公寓楼、学生餐厅等教学生活场所,图书馆藏书21万册。学院现有在校生4800余名,教职工300余人,高级职称占教师总数的31%,硕士及以上占教师总数的65.5%,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精干高效。学院以高职教育目标与企业需求为依据,开设有现代通信技术、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数字媒体技术、云计算技术应用、大数据与财务管理、大数据与会计、电子商务等26个热门专业,覆盖了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经济管理等领域。学院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基于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的毕业生理论扎实、技能娴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近几年就业率均名列同类院校前茅。学院每年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和技能节,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促进学生全面成长。近三年,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创佳绩,各类技能竞赛获奖累计达700多人次。学院建立了完善的奖助学制度,实行奖、助、贷、免、补结合的激励制度,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全方位服务,能确保每个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院作为陕西省邮电培训中心,在全力做精做优日校教育的同时,紧密切合市场需求,着力打造自主培训品牌,近几年为企事业单位举办各类培训班370余期,培训学员13余万人天。多年来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了大量的培训服务,在员工培训、科技咨询、技能鉴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行业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获得了广泛赞誉。六十余载兴学育人,六十余载桃李芬芳。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始终秉承“明德、尚能、进取、创造”的校训和“乐教、爱生、身正、业精”的教风,坚持日校教育和社会培训“双轮驱动”的办学理念,走“产教融合、特色引领、内涵发展”之路。在“十四五”期间,学院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将学院建成“陕西省双高院校”和“智慧校园”。
  • 西安文理学院西安市碑林区
    学校简介西安文理学院位于陕西省省会西安市。学校是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由西安市政府主办、省市共建、面向全国招生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先后由西安大学、西安师范专科学校、西安教育学院、西安幼儿师范学校和西安师范学校合并而成,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3年设立的陕西师范学堂。学校秉承关中书院“躬行实践、经世致用、敦本尚实、笃行践履”的内涵,结合国家“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凝练形成“重德、笃学、躬行、崇高”的校训。学校确立了“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城市大学”的办学定位,“师范做优、文史做强、工管做特,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定位,“培养立足西安、面向陕西,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基础实、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2011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4年成为陕西省转型发展试点学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工作站设站单位,现设有教育硕士、工程硕士2个省级示范工作站。2016年成为西安市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试点高校,2017年成为省新增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获批为“省级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连续七年荣获西安市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先进单位。学校有高新、太白和关中书院三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纸质图书资料160万余册,电子图书资料151万余册,固定资产总值11亿余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亿余元。学校现有教职工1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700余人,硕士及以上学位600余人,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任教师300余人;外聘两院院士3人;柔性引进各类人才共45人,其中学科首席专家12人;有国家、省、市级各类专家19人;省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的11人;省级师德示范团队1个、教学科研创新团队15个。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3000余人,设有13个二级学院,1个继续教育学院、1个关中书院。50个本科专业,涉及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农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逐步形成师范教育、电子信息、生物化工、智能制造、文化创意、商贸物流、社会治理、康养服务8个专业群。目前有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0个、重点学科4个、精品课、精品资源共享课、思政示范课、一流课程等高层次课程37门、教育教学成果奖18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1项;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3个、一流重点建设学科14个。获批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四主体一联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市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重点实验室4个。近五年,获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376项,其他政府项目430项,横向项目945项,30万以上横向项目72项,科研经费快速增长,累计科研经费突破3亿元;核心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30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212部;获批国家专利330项;获得省、市级以上科研奖励47项。近年来,学校生源质量逐年提升,招生位次大幅度提高,位列省内同类院校前列,学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截止目前,学校与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共计培养研究生500余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共计立项省级368项,国家级136项,大学生学科竞赛获得省级以上奖项900余项,2020年学科竞赛排名位列全国高校第316位。2021年学校承办了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西北赛区决赛、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西北赛区决赛等重要学科竞赛。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为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如外交部原副部长符浩、清华大学教授魏杰、北京大学教授窦尔翔、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著名摄影家柏雨果、全国模范教师高雅锦等。学校与省市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社会各界合作,成立了陕西省表面工程与再制造重点实验室、陕西省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长安历史文化中心、陕西九三学社参政议政研究中心、阿里巴巴大数据学院、西安秦岭研究院、西安市卫星服务遥感中心、西安市教师发展研究中心、西安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中心等30多个研究机构。为秦岭保护、纪检监察、文博保护、城乡规划、基础教育等多个领域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产生了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近五年,完成国培、省培等培训项目140余项,为西安各类师资培训累计2.3万人次;承办全市各级纪检监察类、新提拔干部、干部能力提升等干部培训项目384期,累计培训3.2万余人次。学校先后与国外及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50余所大学及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学生学历教育、短期交流、实习及留学生培养等项目;选派青年教师到国境外大学进行合作研究、交流访学、师资培训等。先后接收来自韩国、泰国、中亚、南亚等国家地区的近400名留学生来校学习,选派600余名学生赴英国、美国、日本、泰国、马来西亚、中国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交流学习及实习。学校先后荣获省级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省级精神文明校园、省级平安校园、省级卫生示范单位、省级园林式单位、市级目标考核优秀单位等40余项荣誉称号。百年传承,薪火相继。学校将以“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城市大学,成为西安人才培养基地、特色研究中心、决策咨询智库、文化创意高地”为奋斗目标,扎根西安沃土,勇于改革创新,着力内涵发展,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学校事业发展高质量,全面开启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城市大学新征程
  • 学校简介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边海防学院是2017年军队院校调整改革后全国全军唯一边海防高等教育院校(副军级),是全军“2110 工程”重点建设院校,是一所兵种指挥类高等教育院校。主要服务面向是陆军边海防部队指挥军官岗位,培养陆军边海防部队基层指挥军官和少数民族指挥军官。是我军边海防专业人才培养基地、边海防理论研究创新基地、边海防精神文化弘扬中心和边海防对外交流合作窗口。学院前身是1941年7月在山西兴县成立的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于抗日烽火中诞生,从延安窑洞中走来,与共和国共同成长,贺龙元帅及我军开国大将陈赓,上将周士第、王震、彭绍辉等曾担任学院领导。2011年9月改建为边防学院。2017年7月以原边防学院、乌鲁木齐综合训练基地、昆明综合训练基地为基础,转型重塑组建陆军边海防学院,总占地面积近4万余亩。院本部坐落于古城西安、秦岭北麓,乌鲁木齐校区坐落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域,昆明校区坐落于春城昆明、长春山麓。建校近80年来,始终坚持毛主席制定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抗大办校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抗大校风,弘扬“忠诚使命、为国戍边”的校训,累计为全军培养输送30多万名军政人才,走出了200多名将军,涌现出“全军战斗英雄”庞国兴、“共和国卫士”王锦伟、“献身使命的模范团长”胡筱龙、“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姜云燕、“忠诚使命的模范军官”江勇西绕等近百名英雄模范。进入新时代,我院以建设强大稳固的现代边海空防为使命,大力建设“边海防战略”与“边海防指挥”两个军队重点学科专业。学院现有指挥信息系统工程、火力指挥与控制工程、中国语言文学、作战指挥4个本科专业。学院人才济济,教学科研能力厚实,现有教授、副教授多达130余人,全国全军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10人,军队院校育才奖获得者69人,60余名专家教授进入全军各类专家库,获国家和军队级教学科研成果奖200余项,首创的《边防学》获全军军事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填补了我军军事领域研究空白。编著的《边防学》《中国边疆经略史》《中国边防史》《边防安全战略研究》《边境防卫管控学》等系列专著,有力指导了边海防建设管理实践,也为培养边海防专业人才奠定了基础。拥有先进的教学科研设施,系统配套的大学物理、语言、计算机等基础类,指挥信息系统、火力控制工程专业类和作战模拟类实验室。现代化的图书馆、多功能学术报告厅、网络学习室、演播厅、标准化运动场、室内体训馆(集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拳击和器械训练场为一体)和游泳馆等。以及完善的餐饮、超市、蔬果、快递、理发等公共服务体系。新起点新征程,陆军边海防学院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指导,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深入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强国兴军服务,立德树人,为战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紧盯边海防部队建设发展实际,坚持面向部队、面向战场、面向未来,按照政治建院、特色办院、人才兴院、融合强院、从严治院总思路,围绕提升边海防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打基础,扎实练内功,聚力创特色,大力培养素质全面的边海防部队初级指挥军官,培育忠诚可靠的少数民族优秀人才,培训地方急需的边海防专业骨干,正在为建设世界一流边海防军事院校努力奋斗。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市雁塔区
    学校简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以信息与电子学科为主,工、理、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直属教育部,是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和“211工程”项目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之一、首批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首批9所示范性微电子学院、首批9所获批设立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和首批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的高校之一。2017年学校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学校前身是1931年诞生于江西瑞金的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创建的第一所工程技术学校。1958年学校迁址西安,1966年转为地方建制,1988年定为现名。建校90年来,学校始终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是我国“一五”重点建设的项目之一,也是1959年中央批准的全国20所重点大学之一。20世纪60年代,学校就以“西军电”之称蜚声海内外。毛泽东同志曾先后两次为学校题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朴素”。学校现建设有南北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约270公顷,校舍建筑面积130多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文献约1817万册,其中纸质文献约304万册,电子文献约1513万册,内容覆盖了学校各个学科或专业。截至2020年11月底,学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36543人,其中本科生22439人,硕士生11448人,博士生2407人;有在籍网络和函授教育本科生43207人,网络和函授教育专科生53959人。设有研究生院。设有通信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示范性软件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微电子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等17个学院。学校是国内最早建立信息论、信息系统工程、雷达、微波天线、电子机械、电子对抗等专业的高校之一,开辟了我国IT学科的先河,形成了鲜明的电子与信息学科特色与优势。“十三五”期间,学校获批8个国防特色学科。学校现有2个国家“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群(包含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控制科学与工程5个一级学科),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覆盖6个二级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5个本科专业。全国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3个学科获评A类: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评估结果为A+档,并列全国第1;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位于A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评估结果为A-档,学校电子信息类学科继续保持国内领先水平。根据ESI公布数据,学校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均位列全球排名前1‰。学校树立了以人为本、教师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理念,锻造了一支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300余名,其中,博士生导师700余人,硕士生导师1500余人。学校有院士3人,“万人计划”入选者28人,长江学者36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2个,科技部重点创新团队5个,教育部创新团队6个,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1人,“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奖获得者4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65人。学校不断地创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果。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1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3门,建设有3个国家人才培养及教学基地、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以及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校人才培养素以理论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突出、创新意识强等特色在全国高校中形成了“品牌”。学校坚持“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钱学森空间科学实验班”和“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等一系列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近五年来,学校本科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的普及率高,获得各类省级、国家级学科和科技竞赛奖3600余项。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位居全国高校前列。2006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2020年,学校获中国高校“就业最佳典范奖”。多年来,学校致力于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系统研制、科技攻关、工程研发等,创造了我国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等多项第一,包括第一台气象雷达、第一套流星余迹通讯系统、第一台可编程雷达信号处理机、第一台毫米波通讯机,以及我军通信装备史上第一部“塞绳电报互换机”、第一台“塔型管空腔振荡器”、第一套“三坐标相控阵雷达”等,为我国信息化、国防现代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学校现有9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1个科工局科技创新基地,10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基地、29个陕西省科技创新基地,2013年入选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先后牵头承担了“973”、“863”、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重大项目、国家重大项目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等重大、重点项目,产生了一批标志性的研究成果。2013年以来,学校科研指标稳步提升,在认知雷达、移动通讯、网络信息安全、高功率微波集成器件、智能计算、大型天线机电耦合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2012年以来学校获国家科技奖励21项。2014年,学校牵头的“信息感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通过国家“2011计划”认定,位列行业产业类第一,进一步奠定了学校在全国高校中突出的国防科研特色优势地位。学校大力加强产学研相结合,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有中国西部军民融合创新谷暨西安电子谷、陕西工业研究院、国家大学科技园,同时与国内大型知名企事业单位联合建立股份制公司,成立战略联盟、设立企业基金、建立联合实验室及研究生实习基地,有力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国内的交流与合作,拓展外部发展空间。学校先后与35个国家和地区的155所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友好关系,与10余个研究所、研究中心、企业集团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西安、广州、青岛、重庆等地方政府开展深入合作,共建研究院所、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与跨国公司建立66个联合实验室,基本形成多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合作创新发展格局。建校90年来,学校先后为国家输送了31万余名电子信息领域的高级人才,产生了120多位解放军将领,成长起了24位院士(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院士校友20位,位列全国前茅),10余位国家副部级以上领导,培养了联想创始人柳传志,国际GSM奖获得者李默芳,欧洲科学院院士、著名的纳米技术专家王中林,“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总设计师杨宏等一大批IT行业领军人物和技术骨干、科研院所所长和大学校长等,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将继续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办学宗旨,坚持“立足西部、育人育才、强军拓民、服务引领、团结实干”的发展思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电子信息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而不懈奋斗!
  • 西安财经大学西安市长安区
    学校简介西安财经大学是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统计局共建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前身可追溯到1952年创建的西北贸易学校。2001年6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陕西经贸学院与西安统计学院合并组建西安财经学院。2018年11月30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西安财经学院更名为西安财经大学。学校现有长安、雁塔、翠华东、翠华西4个校区,占地面积1600余亩。雁塔、翠华校区毗邻驰名中外的唐代大雁塔,长安校区位于秦岭北麓的神禾塬上,环境优雅,文化底蕴深厚。学校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干,凸显统计学、财政学、金融学、会计学等学科的优势和特色,以文学、法学、理学、工学、艺术学为支撑,注重多学科协调发展。学校现设有经济学院、统计学院、商学院、管理学院、信息学院、法学院、文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2个学院和体育教学部,有专任教师1070人,其中国家、省部级专家48人,全国级模范教师、省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陕西省师德楷模等25人。学校现有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法学、公共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等6个一级学科、3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金融硕士、应用统计硕士、会计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税务硕士、审计硕士、法律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电子信息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等1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拥有统计学、财政学、法学和管理科学与工程等4个省级优势学科和西部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研究1个省级特色学科,统计学被陕西省列为“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建设学科。学校现有47个本科专业,其中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0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 3个省级名牌专业。省级及以上一流本科课程21门,获批“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国家级2项,省级3项。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17900余名,留学生46名。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增强,建设成效显著。在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近两届来获取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9项。有省级以上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7个、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考生报考踊跃。近五年(2017-2021年数据)学校在全国第一志愿平均录取率85.6%,本科生就业率平均超过88%。学校坚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以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发展为核心,找准科研切入点,利用中国(西安)丝绸之路研究院等11个省部级科研基地、5个省部级科普基地和15个校级科研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工作,服务区域经济建设成果丰硕,产学研结合不断深化拓展。五年来,教师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200余项,其中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500余项,先后有40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励。学校建有教育部教育事业统计人员培训基地、国家统计局统计工作人员培训基地,为全国教育系统和国家统计行业培训了一大批统计业务工作骨干。学校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与英国南威尔士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大学、韩国延世大学、马来西亚斯特亚大学、德国波恩储蓄银行财团学院、英国切斯特大学、德国埃森经济管理应用大学等87所国外知名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目前,学校全面推进内涵发展,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加强“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建设,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国际化和信息化,为全面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财经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学校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不断提升。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