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陕西: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音乐类、舞蹈类省级统考考试公告
2024-01-10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2024年陕西省普通高校招生音乐类、舞蹈类省级统考将于2024年1月12日—16日举行,为确保考试平稳顺利,现将有关事宜公告如下,请考生仔细阅读。

一、考试时间

png

考生须严格按照准考证各科目考试时间分段进入考点,不得提前和延后。

二、考生须知

1.考生须于每科目正式开考前40分钟到达西安音乐学院北门,凭2024年陕西省音乐类舞蹈类省级统考专业面试准考证和居民身份证,统一由西安音乐学院北门特定通道,经入场查验后进入学校参加考试。

2.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到达指定候考地点进行抽签,凡未按规定时间抽签和参加考试者视为弃考;凡未按抽定考场和组别参加考试者视为违规。

3.进入考区考生不得携带具有通讯功能的工具(如手机、照相设备、扫描设备等)或者有存储、编程、查询功能的电子用品,不得拍照或录音录像,不得随意走动或与他人交谈,否则视为违规。

4.声乐科目考试要求清唱,不可使用伴奏,考生现场演唱的唱法须与报考唱法一致,正式演唱前,考生可在考场内钢琴上弹奏两个音(辅助定调,不可多弹);器乐科目考试不得使用任何伴奏(包括自动伴奏);视唱科目考试从考评人员发出考试开始指令计时1分钟结束考试,超出规定时长部分无效。

5.声乐、器乐各专业考试不得着演出服、不得化浓妆。舞蹈基本功考试,女生盘头,着深色吊带紧身练功衣、浅色裤袜和软底练功鞋(或足尖鞋),男生着白色紧身短袖、深色紧身裤和软底练功鞋,不可化妆,无音乐。舞蹈表演考试,着自备剧目(或组合)需要的服装,可使用相关道具,不可化妆,音乐自备。舞蹈即兴考试,女生盘头,着深色吊带紧身练功衣、浅色裤袜和软底练功鞋(或足尖鞋),男生着白色紧身短袖、深色紧身裤和软底练功鞋,不可化妆。

6.器乐类考场提供钢琴、双排键电子琴、马林巴、定音鼓、锤台、小军鼓、排鼓、花盆鼓、爵士鼓、竖琴,以及电吉他乐器专用监听音箱、电贝司乐器专用监听音箱等乐器和设备,演奏以上乐器的考生可使用考场提供乐器及设备,也可自备乐器及设备。除以上乐器外的其他所有乐器及设备均须考生自备。

7.所有面试过程,考生不得以任何方式向考评人员传递信息,不得发出与考试无关的任何声响,一经发现视为作弊。

三、考场安排

1.2024年陕西省普通高校招生音乐类、舞蹈类省级统考面试考场设于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长安中路108号西安音乐学院四号教学楼及学术厅内。

2.音乐类考生抽签后,先参加声乐或器乐科目的考试,再参加视唱科目考试;舞蹈类考生抽签后,先参加A组舞蹈基本功和舞蹈即兴考试,再参加B组舞蹈表演考试。各科目考场安排如下:

①音乐表演(声乐)

抽签候考:4号楼203教室

音乐表演(声乐)考场:4号楼303、305、307、309、311教室

②音乐表演(器乐)

器乐(键盘)抽签候考:4号楼201教室

器乐(键盘)考场:4号楼403、405、407、409、411教室

器乐(管弦)抽签候考:学术厅西侧大厅

器乐(管弦)考场:学术厅西二、西三排练厅

器乐(民乐)抽签候考:学术厅西侧大厅

器乐(民乐)考场:学术厅西二、西三排练厅

③视唱练耳(面试)

抽签候考:4号楼205教室

视唱练耳(面试)考场:4号楼207、209、211、213教室

④舞蹈类

抽签候考:4号楼702教室

更衣室:4号楼701教室

舞蹈A组考场(舞蹈基本功、舞蹈即兴):4号楼601、602教室

舞蹈B组考场(舞蹈表演):4号楼603、604教室

png

3.为营造良好的考试环境和氛围,考试期间社会机动车辆禁止进入校园,请考生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

四、诚信应考

《刑法修正案(九)》已正式施行,组织作弊、替考代考等考试作弊行为是犯罪,最高可判处7年有期徒刑。请增强法制观念,远离考试作弊。请考生务必熟悉考场规则,避免违规。不遵守考场规则,不服从考务工作人员管理,有违纪、作弊等行为,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及《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执行,并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涉嫌违法的,移送司法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追究法律责任。诚信应考,是每位考生应尽的职责义务,维护的是考试的公平公正。

五、其他重要提示

1.考生务必保持网上报名时所填报的手机号码畅通,以便及时接收重要提醒信息。

2.请考生密切关注陕西省教育考试院官网、西安音乐学院招生信息网发布的统考公告信息,如有疑问,考生可与统考办公室咨询联系。

3.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29-88667076 88667077

电子邮箱:zhaoshengchu@xacom.edu.cn

陕西省普通高校招生音乐类、舞蹈类

省级统考考务办公室

西安音乐学院招生处

2024年1月9日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西安体育学院创办于1954年,原名西北体育学院,1956年更名为西安体育学院,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六所体育高等院校之一,原直属国家体育总局(国家体委),2001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是国家体育总局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院校,陕西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陕西省拟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单位。学校现有校本部、沣峪、鄠邑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300余亩。目前在校本科生8200余人,硕士研究生1100余人。学校现有9个学院(体育教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运动休闲学院、武术学院、健康科学学院、体育经济与体育管理学院、艺术学院、体育传媒学院、足球学院),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部、继续教育学院、附属竞技体育学校。学校与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共建中国竞走学校,与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共建中国掷球学院,省队校办跆拳道、拳击、空手道、小女排、蹦床队及田径、散打等项目运动队。学校拥有2个一级学科和1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其中体育学为陕西省一流建设学科。与上海体育学院合作培养博士研究生。学校现有20个本科专业,涵盖了文、理、经、管、教、医、艺7个学科门类,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出6万余名体育师资、教练员、运动员和体育科研、体育新闻、体育经营与管理专门人才。体育教育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体育新闻摄影》课程入围首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学校同25个国家和地区50余所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学校现有教职工832人,其中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1人,陕西省“高层次人才特支计划” 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优秀教师、陕西省师德标兵等15人,陕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4人。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入选6人,国家体育总局系统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技先进工作者3人,国家体育总局系统先进工作者2人,陕西省省级优势学科项目负责人、陕西省省级特色学科项目负责人、陕西省高校“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青年骨干等7人,享受“三秦人才津贴”2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学校拥有国内一流的教学、科研和训练场馆,设有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新闻实验中心、语音实验中心、计算机实验中心;现有国家体育总局运动技术分析与技能评定重点实验室、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中心基地、陕西省高校体育法学研究基地、陕西省体育文化研究基地、陕西省体育产业研发中心、陕西省全民建身与健康研究院等多个省部级研究机构。图书馆是西北地区体育科学文献信息中心,总藏书79万余册。西安体育学院师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秉承“严谨创新,团结拼搏”的校训,坚持“笃学重教,造就人才,服务体育,福佑人民”的办学宗旨,高举旗帜,凝心聚力,追赶超越,锐意进取,朝着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体育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是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是西北地区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通信信息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学院为通信行业及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素质技能型综合人才,享有“陕西通信行业黄埔军校”的美誉。学院是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陕西省高校创新创业教改试点院(系)”和“陕西省首批众创空间孵化基地”,先后被授予“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示范校园”等荣誉称号。学院占地面积13.0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72万平方米,建有综合教学楼、实训楼、培训楼、学术报告厅、电子阅览室、学生活动中心、标准田径运动场、体育馆、学生公寓楼、学生餐厅等教学生活场所,图书馆藏书21万册。学院现有在校生4800余名,教职工300余人,高级职称占教师总数的31%,硕士及以上占教师总数的65.5%,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精干高效。学院以高职教育目标与企业需求为依据,开设有现代通信技术、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数字媒体技术、云计算技术应用、大数据与财务管理、大数据与会计、电子商务等26个热门专业,覆盖了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经济管理等领域。学院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基于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的毕业生理论扎实、技能娴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近几年就业率均名列同类院校前茅。学院每年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和技能节,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促进学生全面成长。近三年,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创佳绩,各类技能竞赛获奖累计达700多人次。学院建立了完善的奖助学制度,实行奖、助、贷、免、补结合的激励制度,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全方位服务,能确保每个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院作为陕西省邮电培训中心,在全力做精做优日校教育的同时,紧密切合市场需求,着力打造自主培训品牌,近几年为企事业单位举办各类培训班370余期,培训学员13余万人天。多年来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了大量的培训服务,在员工培训、科技咨询、技能鉴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行业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获得了广泛赞誉。六十余载兴学育人,六十余载桃李芬芳。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始终秉承“明德、尚能、进取、创造”的校训和“乐教、爱生、身正、业精”的教风,坚持日校教育和社会培训“双轮驱动”的办学理念,走“产教融合、特色引领、内涵发展”之路。在“十四五”期间,学院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将学院建成“陕西省双高院校”和“智慧校园”。
  • 学校简介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成立于2004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安博通资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院长是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陈光德教授。学院的校训是:尚德笃学,守正创新。学院依托西安交通大学百年名校优质的学科资源、雄厚的师资力量、规范而严格的教学管理优势,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置专业。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现设有电气与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系、机械工程系、经济系、管理系、外语系、艺术系、护理系、传播系、土木建筑工程系等10个系,4个教学部,19个研究所,33个本科招生专业,建有2个省级科研平台,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批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一流本科课程建设9门。获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7项,陕西省高等教育优秀教材6部(一等奖两项)。形成了以工科类专业为支撑,以经管、艺术、文学、医学类专业相配合协调的多学科结构。2014年起,学院在省内本科第二批次进行招生,招生质量位居陕西省同类院校首位,处于全国同类院校前列。现有在校本科学生9700余名。学院秉承西安交通大学优良的办学传统,通过改革传统的教学计划,构建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育人为宗旨,以教学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围绕“保证基础,强化实践,注重能力,提升素质”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以培养基础好、技能强、素质高的可持续发展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着力构建按社会需求设置专业,按学科大类打好基础,按就业方向安排模块,使学生横向可转移、纵向可提升,形成了“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拓展提升体系”三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合理知识结构、较高综合素质、持续发展能力、社会责任感和竞争力强的优秀人才。学院坐落于西安经济开发区草滩生态产业园,校园占地495.9亩,规划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校园周围绿水环绕、花果飘香、空气清新,基本设施先进,办学条件齐备。现有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各类教学实验中心11个,与企业联合共建了30余个较为稳定的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加强校企合作,近年来与130余家企事业单位就学生实习、就业等展开全方位合作,与中兴通讯、中航联盟、用友新道、吉利汽车等国内著名企业开展联合办学,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图书馆现有纸质馆藏图书87.7万册,电子图书100万册,学位论文520万篇,全文电子期刊8500余种,有知网、超星、读秀等6个电子数据文献库,所有资料全天候全开架。学院自成立之初就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校园网络及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已建成覆盖现有园区的校园网信息点11275个,园区内铺设光缆25000余米,实现楼与楼之间主干千兆光缆连接,百兆到桌面的网络基础应用环境。学院建有多媒体教室82间,座位数12749个;语音室5间,座位数238个;计算机教学机房10间,座位数766个。于2007年开通了电信(Chinanet)及中国教育网(Cernet)两条校园网出口,实现了与互联网的连接与资源共享,学院中心机房现有60多台专用服务器,为全院师生提供了多项信息应用服务。学院建立起了一支以主任教授和专业(课程)首席教授为核心,以教授、副教授为骨干的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60余名,43%具有高级技术职务,81%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其中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者11人,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4人,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5人,外籍教师2人,“双师双能”型教师150余人。学院的综合声誉不断提高,在社会上逐步树立起了良好的形象与品牌,学院曾被评为“全国先进独立学院”“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综合实力20强独立学院”“中国10大品牌独立学院”“全国学生最信赖的十佳独立学院”和“陕西省文明校园”等。学院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学科及科技类竞赛,学生参加的竞赛主要包括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国家级赛事以及部分影响力较大的行业类、文体类赛事,累计常规参赛A类项目三十余项。近五年来,各类赛事获奖总数累计1344项,其中国家级奖项294项,省级奖项1050项。校园文化精彩纷呈,目前学院共有各类学生社团77个,迎新晚会、新年音乐会、毕业生晚会、“星光大道”校园歌手大赛、校园主持人大赛等学生自发组织、自发筹办的活动已逐渐向着多样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学院坚持国际化办学理念,利用自身的办学优势开展多种国际合作与交流,已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日本、马来西亚、台湾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二十余所知名院校建立了实质性国际合作与交流关系,广泛开展学生交流和合作办学等活动。在校学生均可选择2+2双学士、1+3双学士、3+1本硕双学位、一学期、寒暑期等各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成绩合格者,将获得国外院校相应学位证书或修读证书,同时可获得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的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目前,已累计有千余名师生出国(境)交流学习,标志着学院已迈开国际化办学的坚实步伐。下一步,学院将全面落实“十四五”发展规划确立的奋斗目标和任务,进一步强化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使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实力明显提升,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经过二十到三十年的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一所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民办运行机制优势充分发挥,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鲜明,现代大学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优势突出,育人环境优良,校园设施先进,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 学校简介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办高等职业院校,以培养高素质交通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建校70年来累计培养人才八万余名,被誉为“中国西部交通建设管理人才的摇篮”。学校位于世界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古都西安,前身为成立于1952年的陕西省人民政府交通厅干部训练班,1956年改称陕西省交通学校,2001年升格高职院校定名为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由省交通运输厅划转至省教育厅管理,实行省教育厅、省交通运输厅共建机制。学校现建有文景、自强、太白三个校区,占地1161亩的通远校区正在建设之中。学校总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资产总值13.1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88万余册、电子图书18万余册。拥有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校企协同技术创新中心1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实训基地3个,省级实训基地5个,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5个,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1个,虚拟仿真实训中心5个,实验实训室128个,校外实训基地586个,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1个。学校现设有公路与铁道工程学院、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轨道交通学院、交通信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与国际交流学院、基础学科部、体育部等教学单位,共开设全日制高职专业43个、成人教育专业40个。全日制专业中有国家骨干专业3个,教育部示范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1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陕西省“一流专业”8个,获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27个,1+X证书试点专业33个。学校现有教授65人(三级及以上教授5人)、副教授223人,博士27人、硕士357人,重点专业“双师”比例100%。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部级教学名师11人。近五年,教职工主持和参与各类科研项目218项,其中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项目39项,主持和参与厅局级课题52项、横向课题17项,校级课题82项。主持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参与建设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4个,有国家和省级精品课程20门,国家规划教材6部。近五年,获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教师在国家教学竞赛等活动中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在省级教学竞赛等活动中获一等奖10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44项。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296人(含留学生),继续教育与远程教育学生932人。近五年,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荣获国家一等奖等23项,参加行业技能大赛获全国一等奖等109项,参加全国创新创业大赛获国家一等奖等14项,是全国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指数百所优秀院校。学校面向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是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交通职教集团副理事长单位、陕西省交通物流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拥有紧密型校企合作单位389家,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7%以上,是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陕西省示范性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机构。学校附设有陕西交院资产经营公司、陕西省交通培训中心、陕西顺通公路监理技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交职院路桥勘察设计有限公司、陕西交职院工程检测有限公司、陕西交院汽车驾驶培训学校、陕西通福物业公司及北京交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中心、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习中心、长安大学函授站等,年均开展各类培训2.2万余人次,年均完成社会考试3.1万人次,连续多年获评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单位。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现有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留学生,是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项目优秀试点院校、中韩高新技术人才培养合作院校。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家及中国台湾等地区的学校和企业建立了友好合作交流关系,并与韩国国立群山大学共同建立教师工作站、共享专业教学站。建校70年来,学校秉承“德技并修、交融成才,知行合一、通达天下”的校训,坚持“依法治校、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强校”治校方略,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高素质交通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追求卓越、严谨负责、争创一流的“陕西交院精神”,锻造出了吃苦实干、爱岗敬业、默默奉献、图强创新的“铺路石精神”。被命名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全国高职院校教学诊改试点首批复核院校、全国交通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全国交通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交通运输类信息化教学创新典范院校、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中德汽车机电合作项目优秀院校、陕西省“一流学院、一流专业”建设单位、陕西省优秀示范性高职院校、陕西省属高校领导班子考核优秀单位、陕西高校先进校级党委、陕西高校先进基层党委、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平安校园、陕西省园林式单位、陕西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陕西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先进集体、陕西高校共青团工作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当前,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合作水平,朝着争创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的目标奋力前进。
  • 空军军医大学西安市新城区
    学校简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是一所培养高、中层次医学专业人才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于1952年命名为第四军医大学,1954年与原第五军医大学合并,2017年转隶空军,原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并入后组建空军军医大学,2018年,原空军总医院与原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合并组建空军特色医学中心,隶属学校。学校1959年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首批20所重点大学之一,1995年进入军队重点建设院校行列,1997年成为国家首批22所“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之一,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首批一流学科建设院校行列。学校本部坐落在古城西安。建校以来,先后培养9万余名高素质医学人才,很多毕业生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和我军各级卫生机构的领导。涌现出了被国家和军队授予“富于理想、勇于献身的优秀大学生”张华、华山抢险战斗集体、模范学员大队、“育人大师”李继硕、“模范军医”陈绍洋等全国先进典型。学校机关设一办七处,下辖航空航天医学系、军事预防医学系、军事生物医学工程学系、药学系、军事医学心理学系、护理系、基础医学院、研究生院、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北京)、空军卫勤训练基地、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唐都医院)、第三附属医院(口腔医院)、空军第九八六医院等。学校人才济济,教学、医疗、科研实力雄厚。学校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工程院院士5名、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12名、国家“973”首席科学家7名、教育部“长江学者”34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对象10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3名、“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获得者5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4名、军队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获得者2名、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获得者7名、军队创新人才工程培养对象20名、军队院校育才金奖获得者37名。现有博士生导师336名,硕士生导师596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名。周光召、杨振宁等30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学校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学校现有本科学历教育、研究生教育、任职教育3个培训层次。学校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现有博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12个,硕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12个,并设有10个博士后流动站。目前有6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25个学科排名全国前10名。现有国家重点和培育学科19个,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军队建设项目23个,全军医学专科中心35个,军队后勤科研实验室19个,全军医学专业重点实验室17个。近年来,学校教学改革成绩显著,学校本科教学改革项目累计获得国家、军队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近百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9项,特别是2001年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成为当年国内获此殊荣的两所高校之一(另一所为北京大学)。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1篇,全军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6篇,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27篇,全军优秀硕士学位论文62篇。学校教学设施设备齐全。图书馆占地12000平方米,现有藏书60余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近1000种,各类数据库近40个。现有四套有线网络和一套无线网络,覆盖全校各单位。学校拥有教学标本陈列馆、计算机教学实验室、外语教学中心、基础医学教学实验中心、体育场馆、游泳馆等教学公共设施。拥有数码互动教学系统、虚拟实验教学系统、临床技能模拟训练系统、双源螺旋CT、术中核磁、手术机器人、PET/CT、PET/MR、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等大批先进的设施设备。学校医疗工作成绩显著。所属各医疗机构均为三级甲等医院,其中第一附属医院综合实力排名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五,第三附属医院在全国口腔专科医院排名中稳居前四。2017年教育部公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第三附属医院口腔医学学科与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并列进入A+。学校先后创造出90多项国内外“第一”或“唯一”的医学成就,世界首例“十指断离再植术”,世界首例“坑面女颌面再造术”,国内首例、世界第二例“换脸术”,国内首例“人子宫移植术”等,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和对外学术交流,并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近年来,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奖千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8项、国家科技进步奖58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6项、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17项、省科学技术一等奖89项。“十三五”以来,获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800余项,获批的各类科研经费总额超过16亿元。先后获“973”首席科学家项目8项,2008年至2011年连续4年荣获5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202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近5年,先后派出1100余人次出访参加国际会议、合作研究、学术交流、短期培训等,接待国外近千名专家学者来校访问。目前,学校已与美、英、日、法、德、澳等国家学术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渠道和合作关系。学校坚持人民军队宗旨,坚决履行人民军队使命。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西藏平叛、中印和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中,用信仰和忠诚传承了红色基因,圆满完成了战场救护任务。执行抗击非典、抗洪抢险、抗震救灾、国庆阅兵、世博安检、亚运三防、维稳处突、国际维和等30余次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任务,多次受到党、国家和军委的褒奖。2010年,圆满完成了亚丁湾海域“和谐使命—2010”医疗保障任务;2015年,派出17人执行援非抗埃任务,用精湛医术架起了中非友谊的桥梁,彰显了中国军医的风采;2016年,抽组卫勤骨干参加上合组织“和平使命—2016”国际联合军事演习医疗保障;2020年,派出医疗队支援湖北武汉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救治工作。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将在中央军委和空军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聚焦加快建设一支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强大人民空军战略,坚持立足空军、面向全军、突出特色、集约办学的发展思路和军事医学战场第一、基础医学世界第一的建设标准,瞄准百年名校目标,为打造全军顶尖、全国领先、世界闻名的高等军事医学学府而努力奋斗!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