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黑龙江:2012年体育类招生术科考试测试全面进行中
2012-05-09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哈尔滨新闻网讯(记者 初霞)我省2012年普通高校体育类招生术科考试的各项测试正在全面进行中,据省招考部门统计,此次共有4653名考生参考,报名人数与去年基本持平。考试项目为体能测试(100米、二级蛙跳、原地掷铅球,每项20分)和专项考试(包括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健美操、游泳、武术套路、速度滑冰、高山滑雪共10个项目,考生可任选一项参加测试,每项40分),总分共计100分。

  为确保考试公平、安全、顺利实施,省招考办组织抽调了省内高校体育教师、基层招考办工作人员等近200人参加各项体育术科考试评判及管理工作,省纪委、省教育厅监察室及省招考办纪检组对考试实施了全过程、全方位、全项目的现场监督。各项考试全部实行当场为考生打分,现场播报考试成绩,即时给考生打印成绩单。每个考生不但在考后可及时得知自己的成绩,而且可以互相通报、互相监督。

  按教育部有关规定,今年,我省进一步加大了对违纪舞弊考生的处罚力度,在体育类术科测试过程中作弊的考生,除术科成绩作废外,其当年参加高考资格也将一并取消,情节严重者还将面临停考1至3年的处罚。

  据悉,11日,招考部门将对报名参加我省2012年高考持二级运动员(含)以上证书并申报高考照顾政策的考生进行全省统一专项测试,测试合格并经“黑龙江招生考试信息港”(http://www.lzk.hl.cn/lzk/)公示的考生可享受照顾政策。今年报名参加测试的考生为131人,测试成绩也将在现场直接公布。

热门院校

  • 黑龙江东方学院哈尔滨市平房区
    学校简介黑龙江东方学院是由孟新、尚鹤翔、周长源、刘式勤等老一辈教育工作者发起创办的一所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始建于1992年,是改革开放后黑龙江省第一所民办高校。学校坐落于国家级新区——哈尔滨新区哈南工业新城,校园占地面积59.2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2万平方米,净资产已达16.2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897.76万元。学校运动场面积5.2万平方米,体育馆面积1.46万平方米。图书馆总面积30750平方米,现有纸质图书129万册、电子图书193万余册。学校1993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专科生;200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民办普通本科高校;2007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被黑龙江省政府确定为“特色应用型本科试点建设院校”;2011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成为全国首批5所具有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的民办院校之一;2012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5年通过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验收;2018年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9年通过黑龙江省民办本科院校综合办学质量评估;2020年获批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建设高校。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829人,其中本科生12782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39人,外国留学生8人。学校设有9个学院和3个教学研究部,拥有生物与医药、国际商务两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有43个本科专业,涉及理、工、文、经、管、法、艺7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工为主、经管文艺协调发展的7个专业群。学校拥有1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校级特色专业、1门省级精品课、省级在线精品课及培育课程各一门、1门省级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53门校级核心课程,获得黑龙江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学校坚持引培并举的方针,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专业强的专兼职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759人,其中具有硕士学历教师451人,博士学历教师194人,具有正高级职称的113人,副高级职称的309人。学校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师1名,省级模范教师1名,省级优秀教师2名,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常年受聘在校任教的外籍教师12人。学校坚持“专家办学、教授治教”的理念,实行“主任教授制”,把学术权力交给懂学术的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构筑联合培养的育人平台,采取多种培养方式与国内知名科研院所、机构和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坚持多科性应用技术大学的类别定位,致力于打造卓越的教育品牌,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意识。学校是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建校至今累计培养各级各类学生近5万名,一大批“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活跃在生产第一线,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社会好评。毕业生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人数连续5年位居黑龙江省高校首位。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俄罗斯、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几十所高等教育机构建立联系,开展人才联合培养、师资交流、课程交换、科技研究、学分互认、留学生教育等方面的合作。学校高度重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学校始终坚持党的政治领导,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学校在1994年建立了党组织,实现了党组织全覆盖。2008年学校在第17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发言;2007年、2011年学校党委两次被评为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2014年中央组织部授予孟新理事长“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5年、2017年相继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和省级文明校园标兵;2018年孟新理事长荣获“感动龙江”年度人物;2020年学校被评为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党建示范高校。自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走公益性办学道路,作为公有民办高校,学校全部资产为集体所有,创办者们不谋私利,不图回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十几亿资产个人不占丝毫股份,学校办学的每一分收入全部用于学生的教育培养。新时代的黑龙江东方学院,秉承“蒙以养正,学以致用”的校训精神,坚持“尊师厚德、包容奉献、创新求真、自强不息”的校风,传承“立校为公、厚德树人”的东方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公益性、非营利办学方向,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扎实推进依法治校进程,不断提高学校的内涵发展水平和综合办学实力,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是黑龙江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创建于1958年7月,首任校长由原国家副主席、时任农垦部部长王震将军担任。学校原隶属农垦部,1973年划归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经过64年的发展建设,现已成为一所具有鲜明现代化大农业特色、以农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农业大学。学校诞生于十万复转官兵开发建设北大荒的历史大潮中,原校址位于密山市裴德镇北的山野乡间。边疆农村办学45年,学校师生发扬解放军优良传统和“抗大校风”,传承北大荒精神,走出了一条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发展之路。2003年学校整体迁入大庆市,进入提速升级、跨越发展的新时期。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凝练形成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务实求真、负重致远”的办学精神,并因优良校风和办学实绩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学校现址位于大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占地120.0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3.45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3.36亿元,图书211.21万册。学校现有教职工1435人,其中专任教师927人,教授191人、副教授29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75人,占比40.5%;海外经历累计1年以上教师129人,占比13.9%。学校拥有“双聘院士”2人、国家级人才3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龙江学者”青年学者4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王震讲座教授”22人,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1人,农业杰出科研人才1人,农业农村部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3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39人;建有1个黑龙江省杂粮绿色生产及食品深加工技术研发“头雁”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领军人才梯队、4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学校建有12个本科学院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研部、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机构,学科专业涉及农学、工学、管理学、理学、法学、文学、经济学7个学科门类,学校建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及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建有53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重点专业9个,国家级一流专业5个、省级一流专业19个。学校面向2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6000余人,各类在校研究生近2000人。建校以来,学校累计培养和输送毕业生13余万人,培训各类人员50余万人次。学校着力推进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现有获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涵盖7个专业),1个国家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个国家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个省级卓越农业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项目,2个省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个省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3个省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建有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23门、省级线上线下精品课程3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门。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242项,省级571项。2019年获批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校;2020年获批黑龙江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和黑龙江省课程思政建设示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省属高校前列,2015年度被评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学校科研工作以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为主要方向,建有国家杂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教育部粮食副产物加工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及加工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大庆)、农业农村部东北平原农业绿色低碳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大豆机械化生产重点实验室等27个国家、省部级科研平台,以及7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学校与垦区及地方政府合作共建了“建三江水稻产业创新研究院”、“九三大豆产业创新研究院”、“大庆设施农业研究院”、“牡丹江食品与生物技术创新研究院”、“老校区科研所”、“大庆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安达农业科技园区”、“大学科技园”等八大校垦校地融合发展科技创新基地。“十三五”以来,学校承担国家、省部项目共计361项,各级部门科研经费共计3.47亿元。建校以来,学校共取得科研成果175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省部级奖励180项,以“大豆三垄栽培技术”“农作物种衣剂”“大豆、水稻生产加工全程安全控制关键技术”“牛重要疫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狮白鹅’选育及‘玉鹅’生态种养模式”“黑龙江水稻大面积均衡高产优质栽培综合配套技术”“现代化农机关键技术及装备”等为代表的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在生产实践中得到有效转化,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先后3次获得“黑龙江省省长特别奖”,2次获得“黑龙江省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振兴经济奖”,10次获得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法国、韩国、日本、印度、乌克兰、波兰、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近30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交流与合作。目前,学校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国立经济服务大学实施本科生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韩国国立江陵原州大学、济州大学、日本山形大学、波兰波兹南生命科学大学、乌克兰哈尔科夫国立无线电电子大学、哈尔科夫国立城市规划大学、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等国外高校实施交换生、留学生等项目,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实施“中加合作食品研究发展中心”项目,与印度UAS大学实施中印杂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学校始终把北大荒精神作为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自觉将北大荒精神融入办学育人的全过程。学校现建有黑龙江省北大荒精神学术交流基地、黑龙江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北大荒精神与文化研究所、北大荒精神展示馆,充分发挥地缘、人才和科研资源优势,坚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产出了《黑土上的中国》、《淬荒集》等一批较有影响力的文化成果,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北大荒精神烙印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困知勉行,积厚成器。学校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崇尚学术、特色发展”的核心办学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服务国家农业现代化为办学使命,以产教融合发展为导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着力提高学校内涵发展水平和办学综合实力,正在向着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现代农业大学目标不断迈进。
  • 大兴安岭职业学院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
    学校简介大兴安岭职业学院是2002年由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公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是黑龙江省骨干高等职业院校、黑龙江省“1+X”证书试点单位、大兴安岭地区产业人才培训基地、黑龙江省“文明单位”标兵。学院占地44公顷,建筑面积近9.2万平方米,建有附属医院、综合实训基地、版画创作基地等71个校内实训、实践基地和分布在全国各地的110个校外实习、就业基地,拥有大兴安岭寒地中药产业研究院,大兴安岭地区检验检测中心及林产品、农产品质检中心等多个科技服务与创新平台,固定资产总值2.24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近6000万元。学院全日制在校生3000余人;有教职工294人,其中专兼职教师241人,高级职称教师78人,研究生学历教师102人,“双师型”教师103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学院举办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成人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设有林业管理系、医学技术系、电子工程系、师范教育系、艺术体育系、成人教育部、基础部、思政部8个教学部门,开设飞机机电设备维修、飞机电子设备维修、森林草原防火技术、林业技术、护理、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计算机网络技术、学前教育等19个高职高专专业。学院秉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牵头组建大兴安岭地区职业教育联盟,参与组建职业教育对口支援协同发展联盟、中国(北方)现代林业职业教育集团、黑龙江省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并与俄罗斯远东国立农业大学、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等国内外知名院校建立对口合作关系。学院在吸收兄弟院校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强化内涵建设,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2014年12月,学院成为黑龙江省骨干高等职业院校,综合办学实力跻身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前列;2016年和2019年,学院两次入选高职高专院校综合竞争力全国600强;2020年7月,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张庆伟同志来到学院检查指导工作,对近年来学院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 学校简介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公办普通高等院校,其前身哈尔滨市幼儿师范学校是黑龙江省最早开展幼儿教育的师范学校,始建于1952年,至今已有70年办学历史。学校位于哈尔滨市香坊区香东街9号,校园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0404平方米。校内建有综合楼、实验实训楼、演艺中心、图书馆、体育馆、附属幼儿园等,采用欧式建筑风格,环境优美、视野开阔、精致典雅、布局合理,不仅彰显了学校60余年的文化底蕴,也传承了哈尔滨“东方巴黎”一个多世纪的欧陆建筑精髓。学校固定资产总值5916.82万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679.97万元,图书41万册。现有教职工270人,其中专任教师202人,教职工中获副高级职称以上教师89人,中级职称教师90人,获硕士学位及以上教师121人。学校形成以师范教育为主、艺术与现代服务为辅的专业体系,设有学前教育、早期教育、英语教育、音乐教育、音乐制作、空中乘务、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和美术八个专业,其中学前教育专业是黑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高水平建设项目专业,空中乘务专业是市级重点示范专业。是哈尔滨市幼儿园教师及幼儿园园长培训基地,哈尔滨教师资格认定人员培训基地,哈尔滨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哈尔滨市示范性高职院校。学校始终坚持以生为本,践行为学为师,至真至美的培养理念,依托以骨干教师、教学名师为龙头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倾力培养“文质同修、内外兼美”的新时期高水平幼教人才,多年来为社会输送数万名幼教精英,目前哈市95%以上的幼儿园园长和幼儿园特级教师均毕业于该校,就业率在全省同类院校居于前列,就业单位对毕业生满意率达到95%以上。学校大力加强通识教育,夯实学生文化基础,引进慕课、微课、网络通识课等教育模式,全面促进学生整体文化素养的提升。同时深入关注学生个性和艺术特长的培养,以各种校内外文艺汇演和大型文化展示活动为依托,为学生搭建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多年来,学校注重发挥艺术教育特色,积极为本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服务,在众多省市大型活动中都留下了幼专学子的翩翩倩影。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认可,毕业生以过硬的专业技能、全面的综合素质、精湛的文艺功底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深受各界好评。连续多年荣获哈尔滨市教育系统“三育人”工作先进集体、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荣获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哈尔滨市第35届劳动模范大会模范集体、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等奖项。今天,历经半个多世纪沧桑的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崭新的形象崛起于北国冰城,作为龙江幼教事业的领军者,学校将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立足龙江、面向东北三省,辐射全国,为促进省市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服务,为争创全国一流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而不懈奋斗!
  • 学校简介哈尔滨华德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前身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应用技术学院,是黑龙江省最早开展本科教育的民办高校。985基因 规格严格 治学严谨 学校于1992年创办,秉承哈尔滨工业大学“规格严格 功夫到家”的优良传统,历经哈尔滨工业大学培养边远地区短缺人才大专班、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培训中心(1994年开始本科教育)、哈尔滨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应用技术学院、哈尔滨华德学院五个发展阶段。2000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2010年被民政部授予“全国先进社会组织”,2018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2019年被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校园标兵”。新工科强校 应用型名校 工程师摇篮学校是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首批理事单位,黑龙江省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在30年的办学过程中,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与责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4万余名应用型优秀人才。这其中,有数百名成功考取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继续深造的硕士、博士、博士后;有百余名成功创业、助力地域经济发展的优秀企业家;更有获得“全国最美青工”、“全国技术能手”和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的一大批杰出工程师。学校先后荣获“国防科技人才贡献”奖、全国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特等奖、全省五四红旗团委、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特别贡献单位等荣誉。2017年以来,学校连续五年进入中国民办大学排名20强。学校设有14个二级教学单位,现有40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5个学科门类,其中通信工程专业(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学科,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是黑龙江省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交通运输专业是黑龙江省重点专业,以及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建设专业集群。2017年《应用型高校机器人工程学院多方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获批黑龙江省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020年《新工科背景下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校企共建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获批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建设项目。新工科专业中,有黑龙江省首批机器人工程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和黑龙江省首个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等多个优势专业。红色文化浓 学习条件好 综合实力强 学校坚持立足龙江地域特点,弘扬党的精神谱系,用红色资源铸魂育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校内建有东北烈士纪念馆分馆、雷锋纪念馆、黄炎培纪念馆、陶行知纪念馆、校史馆等系列文化场馆,还建有包括陈列退役坦克、战斗机的国防教育广场和航天柱、教育家纪念园、启峰山、问渠湖等多个国防教育现场教学区和文化育人景观,形成山水相拥、四季如画、移步换景和馆园结合、研学融合的红色文化育人氛围。对内支撑全面育人,对外服务社会发展,被誉为哈尔滨新区的文化名片。学校持续加大教学投入,校内建有13个大型实践教学中心(涵盖203间实验室、模拟车间、教师工作室、学生创新实验室,企业进校园实训基地)。与百胜集团、航天科工集团等60余家名企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与吉利控股集团、昆山、无锡、哈尔滨焊接研究院有限公司、美的集团、宁德时代、西门子等12家世界500强企业联办产业学院(目前已建立华德-昆山学院、华德-亿林学院、华德-吉利汽车产业学院、现代焊接产业学院),为学生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提供良好条件。就业平台好 就业质量高 发展潜力大“就业平台好,就业质量高,发展潜力大”是学校的就业特色,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稳居全省普通高校前列。毕业生在各自岗位因“进入角色快、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实用、好用、能堪大用”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欢迎。众多以世界500强企业为代表的知名企业连年来校选聘毕业生,甚至提前预定人才,在许多优秀企业形成了“华德品牌”。2021届毕业生在世界500强企业就业签约率占比达 20.02%。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