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四川:2018年高招录取全部结束,51.98万考生被录取
2018-08-20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我省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已于近日全部结束,全省共录取考生51.98万人,本科录取23.95万人,专科录取28.03万人。其中,本科一批录取8.05万人。

为确保高校招生公平公正,今年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严格招生政策和计划管理。严格执行招生政策规定和教育部“30个不得”,不折不扣落实政策要求,严格特殊类型招生管理;严肃招生计划管理,计划调整均通过“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来源计划网上管理系统”进行,切实兑现了“绝不违反规定录取一名考生,绝不降低标准录取一名考生”的庄严承诺。未完成的招生计划,一律公开征集志愿,统一组织生源,录取期间共征集志愿51次,通过征集志愿录取考生近2万人。

二是加强录取工作领导和管理。招生录取工作由省招考委统一领导,录取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加强了对重要设备、信息系统和网站的运行监控和安全监测,严格录取软件、工作密码和考生信息管理,认真做好网上录取各类基础数据准备和校验,建立完善了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安全防范体系,强化了信息安全预警、运行监控和安全监测,确保了录取网络系统和考生信息数据安全,整个录取工作平稳有序。

三是强化信息公开。切实加强信息公开,深入实施招生“阳光工程”,认真落实招生信息“十公开”,及时准确发布相关政策、办法和录取信息,严格考生报考资格审查,及时公开录取结果、咨询及申诉渠道、重大事件违规处理结果等信息,进一步提升招生录取工作透明度。重点加强了对自主招生、保送生、艺术类及体育类、高水平运动队及艺术团等特殊类型考生资格、录取要求和录取结果的公示。据统计,今年我省共公示资格考生540246人。

四是加强宣传服务。设立了8种录取信息免费查询方式,畅通考生咨询和申诉渠道,共接听考生咨询来电9万多次,接待现场咨询考生、家长3千余人次。今年利用官方微信公众号向广大考生提供了高考成绩和录取信息自动获取服务,官方微信关注人数已逾100万。继续设立“媒体开放日”,主动邀请省政协和媒体、记者及考生、家长、市民代表300余人入场监督、观摩、采访。录取期间,我省主动加强与在川招生院校的沟通,切实做好服务工作,有关高校为我省新增本科计划4700余名,其中一本计划2300余名,为我省考生创造了更多录取机会。

据了解,对少数院校专科层次新生报到后出现的缺额,省教育考试院还将于9月下旬组织一次补录,为愿意就读的考生再次提供升学机会。

热门院校

  • 四川科技职业学院眉山市仁寿县
    学校简介四川科技职业学院,成立于2006年,是经教育部备案,打造了涵盖新工科、新商科、新文科、新艺术等多专业集群协调发展的高等职业院校,是省内高职院校中唯一一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产学合作教席理事会理事单位的高校。学校位于国家级天府新区,现有在校生19000余人,校园占地3000余亩,学校专业涉及护理、药学、学前教育、软件工程、人工智能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建筑工程技术、芯片技术等与四川省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14个专业大类。现有24个二级学院,其中知名企业共建共管了互联网+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芯片学院等19个二级产业学院。2021年,学校在GDI智库发布的高职高专排行榜中,在民办高职高专院校排名中名列全国第七、四川第一,被评为“区域一流高职院校”。 地理位置:发展首选新一线 求学首选川科院。学校位于成都南面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天府新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是求学的好地方。这里汇集着大量世界五百强和国际合作企业及研发机构,为广大学子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就业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生态校园:学校3000余亩生态园林式校园依山傍水,风景如画,环境优雅,常年绿树成荫,四季繁花飘香,高耸钟塔、威武剑桥、俏丽东风渠把校园点缀得绚丽多姿。拥有现代化的教学大楼群、信息化的图书馆(投资1.5亿)、高标准的学生公寓(配置了空调和智能热水器、无线Wifi全覆盖)、现代化大学生食堂、匠心独运的艺术楼,网球场、羽毛球馆、乒乓球场、篮球场、排球场、风雨操场、马术训练场、壁球场、高尔夫球训练场、射击训练场、开心农场、游泳馆、健身房等。实验实训室完善,已具备教学、实训、科技开发、生产四位一体功能。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00余家,覆盖所开设的全部专业。基础设施按在校生30000人的办学规模配套建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开设专业:学校面向国家级天府新区、四川自由贸易实验区、成渝经济圈和 “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需求,开设了通信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会计、财务管理、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设计、护理、学前教育、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空中乘务、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等90余个及专业方向,并通过整合专业教育资源,推进专业交叉与融合,培育新的交叉性、融合性专业增长点,形成与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相适应的专业格局。现设有互联网+学院、中德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芯片学院、慧科智能应用学院、智能制造学院、谷雨时代智慧建造学院、幼儿师范学院、医护学院、药学院、康养学院、国际技术应用学院、天府艺术与传媒学院、铁路交通运输学院、蓝盾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新道云财经学院、中诺思电商物流学院、星厨国际烹饪与酒店管理学院、航空旅游学院、完美世界艺术学院、能源学院、锲科体育学院等24个二级学院,形成了以工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格局,实现了专业链与地方经济产业链的对接。 师资力量:学校实施专家治校、教授治学的名师战略,师资力量雄厚。通过内培外引,制定和实施了“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把培养教授、博士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师资培养体系,建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学校与华为、阿里巴巴、百度等世界科技型民企合作,互派师资,聘请总经理、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担任二级学院院长、副院长及专业带头人,学校双师型师资比例达53.56%,确保了本专科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教学模式:学校紧紧围绕培养高端应用型人才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推进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构建了“课程体系模块化、实训平台实景化、课堂教学项目化、实践教学工程化、课外作业综合化、课程考核过程化”的教学模式;创新并成功实践了“先技能,后理论,技能理论一体再提升”三段式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水平显著提高。学校重视以技术创新赛事提升人才培养标准,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注重专业教育、科技创新、知识转化的协同增量效应,引入行业企业人才的培养规格,重视实务能力培养。近年来,学校在校生参加省级及以上各类竞赛获奖数百项。其中,我校学生在“蓝桥杯”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中连续五年荣获一等奖。 人才培养:我校坚持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办学的核心,把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作为办学的重点,把培养适应智能时代需要的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为办学的目标,运用新时代教育教学理念,实施以校企双主体办学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产教融合、职普融合、理实融合、技术与文化融合、教育与生活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等“六个融合”,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职业生涯拓展能力和幸福生活创造能力。作为全国1+X证书试点院校,我们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借鉴国际国内先进标准,开发有关职业技能课程,将课证融通,形成了50余个专业技能证书的培养、评价考核体系,在校期间你可以报考多个职业技能证书,抢占就业先机。 科研服务:学校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以科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政策,设立了专项科研经费,既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深入的基础应用研究,又支持他们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开发和服务。近三年来,学院获省、市教学与科研立项纵向课题120项;在中外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其中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10篇,主编参编教材50部;获得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56项,获国家授权专利100余项,软件著作权11项。学校大力推进“定向研发、定向转化、定向服务”的订单式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实现了研发与需求的无缝对接。近年来,学院承担企业科技研发10余项。学校与中国社科院四川分院合作成立“四川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研究院”、“天府区域经济发展与政策法规研究院”,与眉山社科联合作成立“四川科技职业学院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天府新区视高园区合作成立“创新创业孵化器”。 学生就业: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导向,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建立了“全员参与就业,全程指导就业,全力实现就业”的就业工作体系。成立了由校长担任主任的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各二级学院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校、院两级就业工作方针。在管理体制上,形成了上下互动、部门联动、齐心推动的就业工作格局。学校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通过讲座、就业指导课、举办创新创业计划大赛、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学校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四川科技职业学院创业孵化园”,各二级学院分别建立了创客空间,通过实战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校每年举办就业双选会,为毕业生就业提供良好的服务。学校毕业生以综合素质过硬、专业技能扎实、实践能力强、发展后劲足深受有人单位的青睐,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国际合作:随着国际一体化形势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学校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国际化战略”、“差异化战略”,继续在办学理念、教育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不断创新,进一步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凝练办学特色,在全省同类高校中引进多名外籍教师进行专业课教学,力图以国际化的视野,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品牌形象,着力培养综合素质高,具有国际视野、创新创业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目前,学校与德国、美国、英国、加拿大、以色列、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的世界知名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进行合作办学。 学校将抢抓“中国制造2025”战略机遇,不断进取,开拓创新,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服务社会能力,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实现学校“创百年学府,育科技精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肇始于1951年,2014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为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教育厅主管。学校坐落于成都天府新区,占地面积730亩,现有教职工612人,其中专任教师486人,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占比39.95%、硕博学位教师占比52.63%、"双师"素质教师占比76%。在校全日制高职学生11346人。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铸造未来"的办学理念,坚持"办一流高职、育大国工匠"的办学定位,秉承"以德润身、技臻至善"的校训,大力实施"依法治校、改革兴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四大战略,坚定"瞄准产业、对接行业、牵手企业、成就学业、创新创业、促进就业的""六业并举"的发展思路,对标国家"双高计划"建设标准,努力建设"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国特色高水平工科高职院校,为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做强全省"主干",唱好"双城记"、夺取"双胜利"提供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学校紧盯省市重大产业,构建专业集群。立足"中国制造2025",紧贴四川成都"5+5+1"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专业链与产业链融合,构建装备制造、轨道交通、汽车工程、信息工程等7大专业集群,开设工业机器人、装备制造、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新能源汽车、信息安全与管理等31个专业,每年为成都市重点产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3000余人。学校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改革办学体制。围绕重大产业功能区,走进园区办学,把学校建到园区,把课堂搬进厂区,在成都蒲江、龙泉驿、青白江、青羊分别设立装备制造、汽车工程、跨境电商、财经工贸4个产业分院,采取"政府投入、园区承载、企业参与、高校运营"的模式,零距离为产业园区培养人才。近两年为所在产业园区输送人才1300余人。学校着力创新人才培养,实施多元育人。整合政行企校多方资源,牵头领办成都市轨道交通、现代物流、汽车、建筑、财经商贸等5个专业职教集团,吸纳区域内62所学校112家企业和行业协会,推进集团内"师资培训、课程体系、教材开发、学生实训、考核过程、评价标准"六统一。引企入校,与成都铁路局、中国中车、中兴通讯等知名企业合作共建现代轨道交通应用技术实践中心、现代装备制造技术实训中心、中兴通讯ICT人才培养基地等校内实践实训中心27个,育训结合,工学交替,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订单式"培养,实现"招生即招工"。学校坚持国际引领,搭建高端人才培养平台。与德国工商大会(AHK)深度合作,引入德国巴斯夫(BASF)、戴姆勒-奔驰、西门子等企业,借鉴德国先进职教理念,建设"中德(四川成都)跨企业培训中心",开展实践教学、社会培训、师资培养、鉴定认证和技能竞赛。累计600余名师生获得国际职业资格证书,为一汽大众、京东方等大型企业培养国际化高端技术技能人才1000余人。学校对接国家战略,推动社会服务纵深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为肯尼亚蒙内铁路培训当地技术人员;服务"精准扶贫"战略,突出技术技能扶贫,为甘孜州石渠县、阿坝州红原县、简阳老龙乡培训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面向成都产业工人、离岗再就业人员、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群体提升就业能力,年均培训、技能鉴定近2万人、各类认证考试12万余人。  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3%以上,其中,80%在成都地区就业创业。2016年,日本、韩国等7国主流媒体驻华记者团来学校参观访问。2017年,学校"基于技术应用理虚实一体的国际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入选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首批21条经验成果并向全省推广,人民日报以《职校里如何走出大国工匠》报道学校改革实践。2018 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在学校召开"四川省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场推进会"。2019年,"学习强国"和《中国教育报》分别以《构建"大思政"一体化育人体系》报到学校育人经验。学院现为全国职教先进单位、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单位、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四川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首批四川省文明校园、四川省工业文化普及基地、成都市天府文化特色学校、成都市国际化示范窗口学校。
  • 学校简介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一所高职院校,四川省唯一一所农业公办高职院校,成都市人民政府和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共建院校。学校前身为1958年组建的四川省温江农业学校,至今已有60余年办学历史。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计划(“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四川省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学校。  学校现有柳城校区(德通桥392号)和海科校区(新华大道二段179号)两个校区,均坐落于国际花园城成都市温江区,校园面积541亩,建有崇州现代农业创新创业示范园区等面积1000余亩的校外实践园区。  学校以培养现代服务业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下设农业园艺学院、畜牧兽医学院、风景园林学院、休闲旅游学院、经济贸易学院、城乡建设学院、机电信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10个二级教学单位;开设农林牧渔、土木建筑、财经商贸、电子与信息、装备制造、交通运输、旅游等大类40余个专业,其中国家骨干专业3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2个、省级示范专业4个、省级重点专业3个、1+X证书试点专业25个。学校年均招收普通高职专科学生4500余人,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3000余人。  学校科研以应用型、技术型研究为重点,获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等;建成国家动物健康中心、国家大麦产业体系成都试验站等10余个科技创新平台;选育优质高产新品种玉米3个,大麦、苦瓜各2个,杏、丹参、大球盖菇各1个。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6项,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遂宁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遂宁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14名专家入选四川省“10+3”现代农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4名专家入选“科技扶贫万里行”活动专家服务团,3名专家入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面向未来,学校明确提出了“13554”发展战略,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聚焦三农工作、服务乡村振兴”的办学方向,坚持“人才立校、科技强校、改革兴校、依法治校”的建校原则,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国际一流农业高职院校。
  • 学校简介四川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1979年,是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职业院校。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级汽车实训基地”、“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省社会组织先进集体”、“四川省现代学徒制首批试点单位”、“1+X证书制度全国首批试点单位”、“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工作站”。学校占地面积998亩(规划500亩),建筑面积163112平方米,馆藏图书37.5万册,教学仪器设备3896万元。建有宽敞明亮、功能齐全的教学大楼;温馨舒适、配套完善的学生公寓;气势恢宏的图书馆;开阔大气的标准运动场。建有单体建筑约4万平方米的国家级汽车实训中心,拥有汽车检测、汽车故障诊排、汽车驾驶培训、4S模拟实训、新能源汽车实训等70多个实习实训室,可进行上千个实操训练项目教学,是规模最大的校级实训中心,也是四川省最大的单体实训中心。拥有以工况法尾气分析仪为代表的汽车检测设备和具有国际领先的FSA740故障诊断仪器;拥有以迈腾为代表的国内高校主流教学车辆;拥有完善的、世界领先的比亚迪纯电动汽车实训教学体系等一流的教学设施。学校设有现代机电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和经济管理学院、教育和艺术学院、华商理工学院、思想政治和基础部。开设有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智能技术、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造型与改装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云计算技术应用、智能机器人技术、大数据技术、学前教育、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动漫制作技术、运动健康指导、健身指导与管理、戏曲音乐、室内艺术设计、产品艺术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现代物流管理、工商企业管理、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电子商务、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健康大数据管理与服务、工程造价、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建设工程管理、建筑设计33个专业。学校拥有一支由教授、副教授、高级技师等组成的高职称、高水平、高学历的优秀教师队伍。有多名是四川省专业带头人。同时,学校还在省内外重点本科院校、科研单位、大型企业聘请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在国家级、省级学术造诣深、影响大的多名专家、学者、技能拔尖人才来校任教。学校在上级各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秉承“厚德强技、理实交融"的校训和“文明和谐,求实创新”的校风,以“为学生找到最佳发展空间和满意工作”为己任,全力推行“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行业为依托,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目标,形成了以“三新两现”“六结合”为指导思想,融入“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具有鲜明特色的“项目引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推行“一专多能、一生多证”制度,实施“分层教育”,开设“精英班”,为优秀学生提供了在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理工学院、宜宾学院“专升本”继续深造学习的机会,实施“六全育人”的管理模式(全员育人、全心育人、全部门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天候育人、全过程育人)。近年来,在全国、省级各类技能大赛中,凭借过硬的操作技能,在众多强大的国家级省级示范院校中,稳居前列,保持一流,培养出了中国最年轻的17岁汽车维修技师。荣获四川省高职院校“风向标"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囊括绵阳市首届技能大赛《汽车维修工》项目学生组第一、二名,职工组第一名;荣获四川省“博世杯”高职院校汽车技能大赛(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营销、汽车空调维修)三个项目四个二等奖,一举夺取了民办高校团体总分第一名的桂冠;并代表四川省最高水平参加了全国机械行业高等职业院校“汽车空调检测与维修"技能大赛,荣获三等奖。2019年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一汽一大众杯”汽车检测与维修赛项,我校荣获国家级三等奖。在2016年四川职业教育创新创业论坛上,我校同学李恩兆的“天恩智能养老”项目荣获2016四川省首届大学生创新创业琅琊榜,并荣获“最具潜力发展奖”。学校坚持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先后同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汕特矢崎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日资)、华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众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京东物流、光大银行、中铁二十一局建设集团等200余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积聚了丰富的就业资源,形成了国有、民营、外资企业构成的就业资源库,开展了极具特色的“订单式”、“冠名班”培养模式,校企共建了“上汽大众冠名班”、“沃尔沃订单班”、“吉利订单班”,实现了学校与企业双主体育人、教师和师傅双导师教学、员工和学生双重身份、学历教育与技能教育井重的具有鲜明特色的职业教育新模式,形成了“出口畅”的良好局面,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优质就业率保持在80%以上。学校在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已培养了20余万毕业生,他们均在全国企事业单位各个岗位,大部分已成为企业家、专家学者、管理干部、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干巧匠。学校坚持开门办学、开放办学,先后与奥地利维也纳海外管理公司、林茨、韦尔斯及施泰尔公司、韩国江原大学、泰国艺术大学、马来西亚英迪大学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学生可在维也纳、林茨、韦尔斯及施泰尔学习汽车工业的先进知识技术,可到宝马发动机生产基地(宝马施泰尔生产基地)及奔驰G系列、E系列生产线进行实习。也可在韩国江原大学、泰国艺术大学进行“升本、升硕"学习,为师生提供了两校互访、共促学术研究与交流,为同学们走向国际舞台,了解国外文化提供了宽广的平台。学校将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足“现代学徒制”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牢固树立“校长有思想、教师有特点、专业有特色、学生有德才、就业有保障”的办学理念,以“一流的教学质量、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服务意识”为宗旨,为培养适应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走出一条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市成华区
    学校简介电子科技大学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原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是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部署下,由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的电讯工程有关专业合并创建而成。学校1960年被中共中央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61年被中共中央确定为七所国防工业院校之一,1988年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1997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2000年由原信息产业部主管划转为教育部主管,2001年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17年进入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A类高校行列。2019年教育部和四川省签约共同推进我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经过60余年的建设,学校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成为一所完整覆盖整个电子信息类学科,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理、工、管、文、医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成长为国内电子信息领域高新技术的源头,创新人才的基地。学校设有清水河、沙河、九里堤、永宁四个校区,校舍总建筑面积139万余平方米,拥有馆藏丰富的现代化数字图书馆和一批设施齐备的现代化体育场馆。校园四季树木葱茏、湖水碧波荡漾、建筑典雅厚重,是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的佳境。学校坚持学生为中心、通专结合,以“价值塑造、启迪思想、唤起好奇、激发潜能、探究知识、个性发展”六位一体为培养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素养、扎实基础、知识综合与集成创新能力,未来能引领学术前沿、科技与社会经济发展,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创新引领性人才。学校设有23个学院(部),65个本科专业,其中13个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现有在读本、硕、博学生40000余人。本科生国内外深造率超过2/3,其中出国(境)深造率超过1/5。近三年,学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6%以上,超过半数的研究生赴国家重点单位就业。研究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数量显著增加,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的人数不断增加。成电学子遍布海内外,以素质全面、专业知识扎实、能力强、后劲足等鲜明特点受到了社会各界和用人单位的普遍赞誉。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支持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文化艺术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活跃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IEEEXtreme极限编程大赛、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竞赛、全球大学生基因工程大赛、国际大专辩论赛、全国大学生艺术比赛等高水平赛场上,争金夺银,成绩斐然,在“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中名列前茅。学校已建成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一批国家精品课程、精品教材,拥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以及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等20余个国家级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和示范中心,获得一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学校大力实施学科提升战略,扎实推进理工深度融合,学科影响力持续提升。学校现有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所包括的6个二级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2个。设有博士后流动站15个。在第四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学校4个学科获评A类,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学科为A+,A+学科数并列西部高校第一。学校大力实施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战略,以“顶天、立地、树人”为科研工作定位,坚持“开放、聚焦、融合、奋斗”的发展理念,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努力推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的科技创新格局,不断提升集成攻关和原始创新能力。学校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2个,共建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级工业创新中心1个,首批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1个,省部级科研机构59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6个、教育部创新团队6个和国防科技创新团队3个。获批建设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十一五”以来,学校科技成果获国家级奖励35项、部省级奖励365项。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人才和科研优势,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及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建设,在珠三角、长三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设立研究机构,积极服务四川省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四川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与成都市共同实施“一校一带”行动计划,建设高校成果转化产业带,携手打造中国“西部硅谷”。学校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现有教职工3800余人,其中教师2500余人,教授660余人。截至目前,我校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300余人。学校大力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已与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同一批国外知名高校签署了学生交流及联合培养协议。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美国威廉玛丽学院和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等建立了海外高端学术培育基地和教学培训基地。与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系列等世界名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境内学习环节和境外学习环节的有机结合构建了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40%的本科学生在校期间有海外学习经历,学生长短期留学目的地覆盖近50个国家和地区。现有1000余名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长期留学生在校学习。建立了3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若干个国际联合科研平台。积极实施“一流伙伴计划”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与格拉斯哥大学、麦吉尔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等建立了本硕博层次的多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电子科技大学以“求实求真、大气大为”为校训,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服务国防建设和国家、地方经济建设为己任,加强基础前沿交叉研究,开拓进取,锐意创新,为早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