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江苏:2011年高考命题总体稳定有微调
2010-12-08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省教育考试院6日正式下发2011年高考九科《考试说明》。根据说明,2011年高考九门学科总体稳定,变化不大,也有一些微调。

  语文学科的命题将进一步与新课改精神紧密联系,并且在现代文阅读中取消了“选择题”,全采用“简答题和表述题”。在议论文的写作上,在既往“材料丰富”的基础上,增加了“论据充实”这一条。数学学科从考试内容及要求,到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基本上保持稳定,只是在考查内容上删除两个A级要求的知识点。英语学科对看图作文的“图”做出更加明确的界定和要求,要求考生看懂多类型的“图”。物理学科必考内容变化不大,选择模块稍有删减,难度略有下降。化学学科“测试内容和要求”有微调,“典型题示例”约有一半试题进行了更新,更突出试题情境的“生活性”、“应用性”和“时代性”,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生物学科在考查内容部分,有几个内容的等级要求有所提升,体现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要求。思想政治学科删去了考点前面的“了解”、“理解”、“运用”等能级要求,使命题自由度增大。历史学科对“材料题”的考核将进一步加强。地理学科典型题示例部分变化较大。(陈晓春)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23年,90余年的历史传承,学院已发展成为以涉农专业为特色的多学科、综合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形成了以校本部为主体,江苏农博园、江苏茶博园相呼应的“一主两翼”校园格局。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句容市城区,校园占地总面积3284亩,建筑总面积33万平方米,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0453.46元,生均图书(含电子图书)123.30册,是一所现代化的智慧校园、生态校园、人文校园和低碳校园。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现有在校生12000多人。学院契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有农学园艺学院、风景园林学院、畜牧兽医学院、茶与食品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经济与人文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现有专业45个,其中,2个国家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7个国家重点专业,18个省重点专业,覆盖农林牧渔等12个专业大类。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现有专任教师578人,其中,高级职称的教师220人,占比38.06%,正高级职称50人。专任教师中有国家教学名师2人,江苏省教学名师5人, 国务院津贴专家、江苏省农业产业体系首席专家、江苏省突出贡 献专家、江苏省“333 工程”、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 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等高层次人才80多人,国家级教学团队 1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科技团队5个。实验实训。建有江苏农博园、江苏茶博园两大校内实训基地。基地建有作物生产、园林工程、畜牧生产和食用菌生产等5个教学工场和植物工厂化育苗、植物保护、农业物联网应用等6大实训中心,建有国家南方丘陵地区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国家南方乡土树种良种繁育基地、江苏省现代园艺工程中心、江苏省茶业科技创新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等24个重点产学研平台。现已成为融教学实训、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科普教育及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学院建有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业技能大赛比赛基地,承担全国农业技能大赛园林景观设计、新城疫抗体测定、植物组织培养、艺术插花、小动物手术、农业机械维修、种子质量检测、手工制茶、农产品检测等所有比赛项目。办学举措学院始终坚持农林职教的办学方向,确立了以服务“三农”为宗旨,能力培养为核心,走产学研一体化之路的办学理念和“课堂移村口、师生到田头、成果进农户、论文写大地”的践行思路,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政校行企联动,创新办学体制机制。与句容市政府合作共建江苏农博园和江苏茶博园。与太仓市人民政府、省监狱管理局、南京市栖霞区政府、盐城亭湖区政府合作,政府出资助学、招生招工一体进行双主体育人,适岗培养农村经营管理骨干和新型职业农民。2017年,省委组织部“定制村干”班落户学院。校企合作组建职教集团,学院以“人才链、产业链、师资链、信息链和成果转化链”为纽带,以合作共赢为目标,与袁隆平农业高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牵头组建了中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作为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与上海光明乳业集团、江苏红太阳集团、江苏亚振集团、艾贝尔宠物医院等企业合作,推进“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办订单班,校企双主体共同培养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积极开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南京林业大学、扬州大学、金陵科技学院开展联合培养本科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与江苏大学、南京晓庄学院等院校联合开办4+0、3+2、3+3等专业9个。产学研创并举,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立足校内实训平台,实行项目教学、课题研究、师生承包、工学交替;依托校外共建或共享型平台(如职教集团内企业平台),开展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创业孵化;凭借学院草坪、苗木、茶叶、果蔬、种业等科技产业平台,推进产教结合、学研结合、创新实践、成果转化。围绕农、林、牧、农产品电子商务等创业教育板块,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并重,致富一方百姓。充分利用科技、人才、信息优势,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服务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以科技研发平台为依托推广的草业、应时果蔬、茶业、彩叶苗木、种业等五大产业,现已被省政府确定为丘陵地区优势主导产业。以产业拉动、科技推动、企业带动、培训驱动的方式,积极投身农业科技推广主战场,努力服务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学院分别与云南普洱、新疆伊犁、西藏拉萨签订结对帮扶战略协议,开展西部对口支援工作,带动西部地区农牧产业及职业教育发展。坚持面向国际,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学院坚持走国际化、特色化办学道路,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创新职业教育对外合作模式,在职业教育和文化国际交流中发挥积极作用。目前学院已与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余所高校、教育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现有中肯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中法农业培训和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农业对外合作科技支撑与人才培训基地等合作项目和平台3个,每年派出近50名教师出国(境)访问和研修,派出近60名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目前,有来自肯尼亚、加纳、尼日利亚、刚果(金)、老挝等国家近200名全日制留学生在校学习农业技术类相关专业。2016年学院荣获“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高校”。2018年荣获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2018年11月,与老挝中老友谊学校共建我院老挝分校正式揭牌,与南京林业大学签订留学生教育培养合作协议,为学历留学生打通升学途径,在我院挂牌成立“南京林业大学外国留学生实习基地”。3门课程获批为“江苏高校外国留学生英文授课省级精品课程”。办学成果学院“农科专业工学结合培养高职人才机制与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荣获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建园林工作室育高职园林技术精英人才的创新与实践”获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作为第2完成单位参与的“茶园生产机械化作业技术集成应用”和第3完成单位参与的“设施草莓新品种及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推广”两项成果荣获2016—2018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人才培养水平显著提升。学院先后建成了7个国家重点专业,7个省品牌特色专业,18个省重点专业,主持建设2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成了3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1门省级以上精品课程,打造了1个国家级和6个省级教学团队,培养了1名国家级和5名省级教学名师。“十三五”期间,学院立项厅级以上教科研项目28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项目5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授权发明专利189件,颁布标准9项,选育新品种4个;荣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奖等奖项29项。我院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2005年以来学院连续被评为“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9年被教育部表彰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5年荣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2008年被授予首批“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2012年被遴选为“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2017年荣获“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改革示范高校”。据历年就业蓝皮书,毕业生就业率、创业率、就业竞争力等指标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均名列前茅。近3年,企业满意度均在91%以上。服务三农效益显著。积极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年培训培养农民、农技人员2万余人次,为新疆、西藏等西部地区培训农技人员2000多人次。学院依托专业和产业优势,始终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推广农作物良种500万亩,建有草坪草示范基地16万多亩,推广彩叶苗木20万多亩,辐射20多个省(市),带动6万户农民致富。自2009年以来,学院实施省委省政府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在句容、泗洪、溧阳和沭阳四县分别实施“5111”工程,即发展5大产业,推广10项实用技术、建设10个特色示范村、培训1万农民,创造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新业绩。连续荣获“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高校”。示范辐射成效明显。学院现为全国农业职业教育研究基地组长单位,全国农业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全国农业技能大赛基地。先后举办了29期近2000人次全国师资培训班;承办了“中法农民教育”“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全国草业产业发展”“全国茶业科技创新”等高层论坛。连续承办全国职业院校农业技能大赛7届。学院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滇西边境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启动会”,与云南普洱合作,带动滇西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承担对口支援西藏拉萨市的现代职教发展项目。在中国工程院袁隆平院士的主持下,与湖南怀化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学院探索农林职业教育发展之路的创新实践,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时任教育部长周济,近三任省委书记、省长都先后到学院视察指导工作。《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农民日报》等省级以上媒体200多篇次对学院进行了专题报道。《中国教育报》以《农林院校照样可以办得如此精彩》为题深度报道我院农科专业办学。《农民日报》以《广接地气锻造新军》为标题,大篇幅报道我院近年来取得的办学成就和形成的办学特色。
  • 学校简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服务于新中国国家战略和国民经济建设需求而生,1960年设立南京大学气象学院(学校前身),隶属原中央(军委)气象局,1963年独立建校为南京气象学院,1978年列入全国重点大学,2000年划转江苏省人民政府主管,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以来,学校先后实现了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气象局、教育部、国家海洋局等多方共建。现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学校主校区坐落于南京市江北新区,占地2000余亩;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位于天长市金牛湖新区,毗邻南京市六合区;无锡校区位于无锡市锡东新城,建有滨江学院(现已转设为无锡学院)和南信大无锡研究生院、无锡研究院、无锡校区国教院;另在南京市江北新区、六合区、雨花台区建有大学科技园及其文旅园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约35800人,其中普通本科生约28300人、硕博研究生约6200人、留学生(学历生)约1300人。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大气科学学科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在教育部近两次一级学科评估中先后获评全国第一和A+等级,气象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地球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农业科学、材料科学等7个学科跻身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拥有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学、科学技术史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现有“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5个本科专业分布于理、工、文、管、经、法、农、艺、教9个学科领域。学校设有大气科学学院、应用气象学院、大气物理学院、地理科学学院、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海洋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未来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法政学院、管理工程学院、商学院、文学院、艺术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等22个专业学院,设有国际教育学院、雷丁学院(中英合作)、长望学院(拔尖培养)、龙山书院(大类培养)、藕舫学院(创新创业)、应用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水平办学机构。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000余人,教师博士化率超过85%,具有一年以上境外研修经历的超过67%。专任教师中包括中科院院士2人、海外院士18人、教育部特聘教授4人、国家杰青项目获得者11人、国家特聘专家16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4人、“973计划”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首席科学家2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国家海外引才计划青年学者、教育部特聘青年学者、国家优青、万人青拔等其他“四青”人才27人,以及省部级人才工程项目入选者、省教学名师等近700人次。现拥有教育部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育部长江创新团队、江苏双创团队等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科研团队44个。学校坚持科教融合理念,教学科研资源丰富。大气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是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为全国首批唯一入选省属高校。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是首批省级重点产业学院建设点。建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多个实践教学平台。学校大气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海洋科学、材料物理、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22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值天气预报》《大气物理学》《环境科学概论》《气候变化与人类社会》等课程入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天气学分析基础》《GIS气象应用》《高频电子线路》《社区服务创新实践》《统计学》《红色经典与信仰史话》等14门课程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拥有一批国家精品教材和国家规划教材。建有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联合实验室、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数字取证工程研究中心、中国气象局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省科技创新智库基地、江苏省地理大数据智能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协同精密导航定位与智能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气象能源利用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省重点培育智库气候与环境治理研究院、省军民融合创新平台等30多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建有“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和“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其中“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入选教育部首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现有《大气科学学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阅江学刊》三份学术期刊,其中《大气科学学报》为北大中文核心期刊、CSCD收录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为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阅江学刊》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243万余册,数据库总量近60种,中外电子图书199万余种,电子期刊226万余册,年订阅纸质中外期刊1013种,是国内大气科学类文献最齐全的高校图书馆。学校秉承“艰苦朴素、勤奋好学、追求真理、自强不息”的优良校风,恪守“明德格物、立己达人”的校训,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培养拔尖精英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国际化人才为导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获得全国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入选国家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2019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国家级众创空间。学生获得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及本科组唯一“高教社杯”、中国机器人大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一等奖、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一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大会算法竞赛冠军、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等众多竞赛最高奖项。2016年大学生男排获得全国联赛总冠军。学生参与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率达50%。近三年,研究生获国家级竞赛奖项198项,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共计361人次。本科生高质量就业率96%以上,升学率(含出国)达41.52%。建校以来,已培养各类毕业生20万余人,校友中涌现出一批两院院士、部委领导、央企高管、战略专家、国际组织官员等杰出人才,众多校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气象行业的业务骨干和科研精英,学校被社会誉为“气象人才的摇篮”。学校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引领。自“十三五”以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4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含课题专项)173项,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4项、省部级项目277项,获授权专利3638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185项,获批国家首批知识产权试点高校。获批立项国家级科研项目180余项,获批“气候系统预测研究中心”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立项。“气候系统预测研究中心”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为落地江苏首个。学校教师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国家海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二等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百余项,学校教师还获得卡尔·古斯塔夫·罗斯贝奖章、美国地球物理学会霍尔顿青年科学家奖等国际性奖项多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技园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学校获批 “天气气候变化与预测技术”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级外专项目10项,2名外籍专家荣获江苏省外专最高荣誉“江苏友谊奖”,5名外籍专家入选江苏“外专百人计划”名单。多项研究成果刊发于《Nature》《Science》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学校积极推动海内外合作共建,着力汇聚办学资源、拓展办学空间,与全国各省市区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科院大气所、海洋所、遥感所、自动化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中心,中船重工724所、716所,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江苏省社科院等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惠普企业服务集团(DXC)、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全面深化合作,与航天宏图、墨迹天气、象辑知源、中科三清、华风、中国电科院、太极计算机、旗云中天、富景天策、新华三、奇安信、航天新气象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国内知名企业联合成立校企研究院。建有南京、苏州、无锡、南通和安徽天长等校地联合研究院和研究生院。与江北新区签署校地融合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共建中国气象谷,30多家企业签约进驻,开启“环南信大知识经济圈”建设新征程。与天长市签署战略合作办学框架协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已正式启用,谱写学校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篇章。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英国雷丁大学、曼彻斯特大学,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莫纳什大学,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俄罗斯国立水文气象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等100多所著名高校建立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合作关系。学校与英国雷丁大学合作创办雷丁学院,是首批“江苏—英国高水平大学20+20联盟”高校;建有国际教育学院,拥有中国政府、国家汉办、江苏省政府奖学金、南京市政府奖学金等招收来华留学生资格;创办巴哈马大学“孔子学院”;设在学校的“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区域培训中心”及“国际台风委员会培训中心”,已为158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4300余名高级气象科技人员和管理者,成为全球培训规模最大、质量名列前茅的培训中心,受到世界气象组织的高度评价和特别嘉奖。迈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展望“十四五”,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为永恒主题,以服务支撑国家和地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导向,聚焦“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战略目标,坚持“开放、协同、特色”发展理念,秉承“笃行以生为本、厚植大学精神”办学宗旨,围绕“面向行业、面向地方、面向国际”的服务面向,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办学实力,推动大气科学学科整体实力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作出更大贡献。
  • 江苏财会职业学院连云港市海州区
    学校简介江苏财会职业学院是江苏省财政厅直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地处一带一路交汇点及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连云港,位于风景秀丽的花果山西麓,是财经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校前身为连云港市会计职业学校,始建于1964年9月2日。在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历经“连云港市会计学校”(1965年)、“连云港市财经学校”(1973年)、“七•二一财经大学”(1976年)、“连云港财经学校”(1982年)、“江苏省连云港财经学校”(1986年)、“江苏省连云港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财经分院”,2004年)等发展阶段,2015年学校升格为江苏财会职业学院。学校秉承“至诚守正”的校训,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实干担当”为行动指引,以“五向五解”为工作思路,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3万余名各级各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被誉为“江苏财经人才摇篮”。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财政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德育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价格诚信单位、江苏省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先进集体、江苏省高职院校后勤行业先进单位等称号。学校占地576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设有会计学院、金融学院、商学院、财税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学校紧紧围绕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要求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业已形成以会计专业群为龙头,以电子商务专业群、软件技术专业群为主体,行业与区域品牌特色和优势并存的专业群体系。学校共开设18个专业,5个专业群,其中1个高水平专业群、26个“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项目。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教室均配备多媒体互动教学设备。实训场室建设日臻完善,已覆盖每个专业群,建有大商科智慧教育实训中心、现代服务业实训中心、二期教学实训中心等现代化实训中心,拥有会计实践教学智慧教室、CPA审计智慧教室、纳税申报智慧教室、智慧录播教室及VBSE实训室等数十个实训场所,其中现代商务实训基地和现代物流实训基地为省级实训基地。图书馆业务全部采用RFID智能化管理,现有纸质图书37万余册,引进人民网思政教育课程库、艺术美育数字图书馆、万方、知网、维普等国内知名电子资源数据库。学校具有高级职称90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80%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教师217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3人、省级中青年教师培养对象10人;连云港市“521”工程人才13人。学校始终坚持高质量办学,推进素质教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三引领六融合能动发展型财经类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拥有高职本科联合培养“4+0”专业1个,高职本科分段培养“3+2”专业2个,贯通了职业教育培养体系,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层次;与南京审计大学、徐州工程学院、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开设“专转本、专接本”的本科教育,为学生升学拓展了渠道。学校不断强化政校行企协同育人,通过引企入校、工学交替、“订单式”培养,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与苏亚金诚会计师事务所等知名企业开办订单班,实现全员就业。学校先后与深圳希施玛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创新金融产业学院、与江苏京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建京东电商产业学院,与四季沐歌科技集团签约共建四季沐歌产业学院,不断推进“双主体”育人,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搭建更高更广的平台。学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能力,在各类教学竞赛、技能比赛中实现更高突破。2021年荣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0年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2019年荣获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会计技能大赛一等奖第一名,2020年获得江苏省教学能力大赛两个一等奖。学校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求,大力支持学生创新创业,“瀛洲葫芦”创业项目成功摘取2020年第十一届“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多年来,学校狠抓毕业生就业工作,在连云港、长三角等地区建立了一批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基地,连续多年毕业生就业率在98%以上。学校精准对接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成立了乡村振兴研究所、自贸试验区研究中心、财税研究所、中国乡村财会监督研究中心,开展自贸区发展研究、电商新农人职业培训、乡村财务人员业务培训等工作,积极服务地方智库建设和经济发展。学校设有国家技能鉴定所,组织多种技能证书考核,面向各类党政干部和企事业单位开展职工素质更新提升培训,承接财政、人社等部门的各类社会考试,学校的社会责任担当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学校注重对外合作交流。与英国BPP大学合作开办ACCA精英班;与台湾致理学院、醒吾科技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并开展了师生互访等学术交流活动;与韩国明知大学合作开展“3+1”韩国本科班项目;与韩国国立韩巴大学合作开展“3+2”“4.5+1.5”等留学项目,为学生留学升本开通直通车。2018年起与老挝琅南塔省教育厅合作开展留学生学历教育项目,招收来自于老挝的学历留学生。此项目已成为连云港地区规模最大、特色最明显的留学生学历教育项目。今天的江苏财会职业学院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财院人将秉承“至诚守正”的校训,弘扬厚德人本,敬业强能校风,继续发扬明理博学、爱生善导的教风,知行合一、理实并重的学风,着眼于办出特色和争创一流的远景,与实现江苏沿海和连云港发展的宏伟战略目标紧密相联,我们明确了学校的发展战略目标:建设一所立足行业、服务区域,财经主体、会计特色,管理精致、社会满意的高等学校。
  • 学校简介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坐落于联合国“最佳人居奖”“世界美食之都”、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扬州,位于两个国家级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核心地域,三面环水,园林式校园智能化、生态化、开放化、人文化交相辉映。学院创办于1998年,2005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为独立学院。学院举办方——百年名校扬州大学,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8个,博士后流动站20个;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培育)3个,博、硕士生导师3100多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外籍院士1人,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江苏高水平大学全国百强省属高校建设计划支持高校,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院现设有文法系、经济管理系、机械电子工程系、土木电气工程系、化工与医药系、旅游与艺术系、基础部等7个系(部),38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8大学科门类。学院目前在校生12000余人,校区占地面积800余亩,校舍面积28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00余万册,电子图书150多万册,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6000万元。在专业建设、授课师资、图书资料、教学实验设施等方面,充分共享校本部资源,其中主讲专业教师中教授、副教授比例达65%以上。近年来,学院着力打造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水平自有教师队伍,推进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探索建立“讲席教授”制度,目前学院拥有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4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中组部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负责人1人,入选省部级人才工程项目20多人,专任教师具有博硕士学位的教师占87.31%;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其中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重点项目1项);承担最高人民检察院重点课题、司法部重点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等省部级项目40余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江苏省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特等奖2项),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最高人民检察院理论研究成果二等奖等省部级及以上奖项近30项。办学理念先进,培养特色鲜明。自1999年招生以来,学院依托扬州大学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采用全新的办学机制,立足江苏,面向全国,探索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路径,坚持“让我们一起有使命地成长”教育理念,积极推进“产教学研用”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致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学院积极实施本科专业品牌化、集群化建设与提升工程,大力推进通识教育、荣誉教育改革,深化创新创业创造教育,强化实践育人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积极打造“一专一品”,实行第二课堂学分制,推动第一第二课堂融合发展。先后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建模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全国箱包设计大赛等比赛共获得各类国家级奖项300余项,其中2019年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铜奖(全省独立学院唯一)、2020年江苏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一等奖。教育管理规范,培养质量优异。学院坚持从严治院,形成了严格管理与人文关怀、服务至上与文化熏陶一体的学生教育管理特色。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学生自行组织社团44个;全年开展“成才在广陵”科技文化节、学生社区文化节、建筑文化节、服饰与皮具文化节、护士文化节、文法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学院连年被评为江苏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学院开展与扬州大学等学校的交流学习计划,入校成绩优秀的学生,将有机会交流学习4年;在校生全部课程平均学分绩点符合要求的,将有机会交流学习半年。学院注重加强与国际知名大学的合作和交流,经过多年的开拓和积累,学院已与包括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在内的国外十多所院校建立了教学、科研和学生交流的合作渠道。通过对外交流与合作,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学院现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特等奖学金、校长奖学金、朱敬文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其他多种社会奖助学金,年发放金额近1100多万元。就业平台宽广,社会声誉良好。学院采取切实措施帮助学生考研考证,专门设立24小时开放的考研自修室,学院每年毕业生考取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杜伦大学、伯明翰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国内外世界一流大学的研究生比例不断提高,2020年学院考研录取率近12%。近年来,学院与企事业单位共建校外实习基地170多个,学院毕业生录用到国家公务员队伍、国家基层项目、各级事业单位达10%。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目前毕业生在联合国总部、中国石化集团、东方航空公司、中国电信等大型企事业单位,因工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大,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用人单位总体满意度达97%,2020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达97%以上,学院获得“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量化考核A等高校”。学院社会美誉度与日俱增,得到了教育部、省教育厅领导和国内高等教育专家的充分认可,得到了行业企业的充分信任,学院获“2019年江苏省十佳网络口碑本科高校”称号,2021软科中国独立学院排名榜单,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排名全国第17位、江苏省第4位。 百年扬大坚苦自立,活力广陵开拓创新。在迈向新的历史征途中,让我们一起携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新阶段,贯彻新理念,构建新格局,全面做强自己,努力探索面向未来应用型人才成长、适应创新创业创造发展的智能教育生态,为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金肯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由全国三八红旗手鲍莉萍女士投资创建,并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省属全日制民办普通高职院校。2000年开始招生,2011年被确定为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培育建设单位,2013年顺利通过国家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建校二十年来,学院先后荣获“全国先进社会组织”、“江苏省5A级社会组织”、“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首批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坚持“办适合的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办学理念,秉承“自强、诚信、创新、奉献”的校训,弘扬“严谨、务实、勤奋、笃行”的校风,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与服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办学使命。在专业设置上,学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原则。现已拥有汽车、机械、建筑与土木、电子信息、经济管理、人文社科、数字艺术类专业30余个,形成了“以工科类专业为主导,经、管、理、文类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建有省级建筑工程技术重点专业群1个,省级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特色专业1个,省级数控高职实训基地1个,省级汽车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已在“十三五”期间建成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学院拥有院级重点专业群5个,院级品牌专业5个;建有8个校级实训中心,30多个技能教学模块实训室,校外实训就业基地70多个;拥有省级精品教材2部,省级重点教材3部,省级在线课程5门,校级精品课程12门;建有金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南京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拥有数控、机械、汽车、电子、信息、服务等6大类17个职业的100多项职业技能培训与认证资质。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学院坚持人才强校战略。现有专兼职教师36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所占比近33%,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比达60%以上,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8%。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学院坚持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引领。现与企业共建了“京东电商学院”、“金肯建科建筑工程学院”、“金肯电竞学院”等产业学院,实施以“校企双主体 培育双主线”为基础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了各具特色的“双师引领、协同育人”、“厂室合一、学做交替”、“课程嵌入、双证融通”等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岗位竞争能力,实现了毕业生高就业率和高就业质量,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学院办学环境宜人,区位优势明显。地处“六朝古都”—历史文化名城南京,背靠优美旖旎的铜山,环绕亭台楼阁倒映的春涛湖,风景秀丽,校园优美,空气清新,为莘莘学子们营造出恬静而闲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学院毗邻南京空港枢纽经济区,紧靠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地铁S9号线直达“铜山站(金肯学院站)”,交通便利。在喜庆校庆二十周年之际,全校师生在董事会的领导下,正聚焦国家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和南京创新名城建设,依托长三角区域和产业优势,努力建设以服务为宗旨、市场为导向、校企深度合作为主要特色的非营利民办高等职业院校,为建成一所特色鲜明的百年民办大学而努力奋斗。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