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云南:将实行新课程改革 好学校标准引争议
2008-11-03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相当数量的云南师范大学的学生毕业后去中小学教书,那么今后的中学生该怎么教呢?省教育厅领导、16个州市教育局领导、全省30余所中学校长以及教育工作者共计200余人,昨日上午围绕“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各抒己见。

课程改革提高普九质量

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建颖在主报告中表示,云南省计划从2009年秋季开始,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在普通高中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逐步建立起复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高中校本研训制度、教学管理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和高考招生制度。在课程改革中,要加强德育工作,大力推进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好学校评价标准引争议

“衡量一所学校教学的进步,不能只能横向比,还不得不纵向比,和自己比,今天与昨天比。”五华区教育局副局长曾丽琼统计了全区的平均水平和每个中学生源进口与出口的分数比,并举了昆二中和昆二十九中的列子。“我们不能看昆二中和昆二十九中的最后考试成绩,因为两所学校的生源情况是不同的,入学平均成绩相差十多分,横向比不公平。昆二十九中与全区平均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小了,这就是进步,就应该给予教学上的鼓励。这样促进了基础学校办学积极性。”

云师大附中校长杨淑芬认为,不能把高考分数作为学校发展的唯一标准,要提升自己的内涵。学习让学生幸福、教师愉快、学校发展。曲靖一中校长李晶对高考成绩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持肯定态度,“我们要满足家长送孩子上好大学的愿望。 

课程改革急需教师创新

王建颖在坦言新课程改革中的几个现实问题: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虽然经过培训,但他们在教学方法上仍有欠缺,不懂得如何将理论转变为可操作的方法,比如新课程改革在转变教学方式上特别将“自主、合作、探究”作为重点进行倡导,这就需要每位教师进行长期的实践,有的老师一讲合作就是“小组”,什么课都是小组讨论,什么内容都要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而很少考虑这样的话题是否有讨论的价值,结果:小组讨论课成了“放羊课”。(完)(记者 普嘉)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国家公办,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位于昆明市金殿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1955年原林业部昆明林校建立至今,形成了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材成美、树木树人”的校训、“青山有我、绿树成荫”的校风、“修枝修己、厚德厚生”的教风和“笃行敏学、自信有为”的学风构成了“以树木精神做树人事业”的大学精神核心内涵。作为西南地区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林业类高职院校,学校历经六十余载更迭发展,为国家培养和造就了大批林业科技人才,云南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林业局80%的技术骨干是学校毕业生,被誉为“云南林业人才的绿色摇篮”。学校现占地面积728.6亩,有金殿、杨林两个校区,下设生态环境工程、工业工程、园林园艺、经济管理、信息工程、文化旅游、继续教育与国际交流、马克思主义等8个二级学院、1个通识教育中心,在校全日制大中专学生19000余人,成人继续教育学生300余人,图书馆藏书资料72.47万册。有教职工556人,其中专任教师407人,博士17人(含博士后2人),硕士209人),教授20人,副教授(含副高)87人。有省级万人计划“教学名师”3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全国林业和草原教学名师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人、黄炎培杰出教师1人;拥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1个,省级名师工作室4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省级辅导员名师工作室1个、省级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1个、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个、创业创新课程项目1门;校企共建生产实训基地3个,产教融合基地1个;校内实验实验室(基地)110个,校外实训基地79个,其中8个为省级高职示范实训基地。2019年获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22种、38个等级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入选。学校建成高分云南中心协同创新研究基地,为全省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首家通过学分制收费备案的高职院校。作为云南省“双高”学校立项建设单位,目前开设43个专业,其中1个全国职业院校林草类重点专业、7个教育部认定高水平骨干专业、1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基本形成多协调发展的专业大格局。通过“三教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学分制、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改革和创新,学校完成由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到省级高水平高职院校及省级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立项的转型,建成1门国家级、2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获130项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主持各级各类科研课题4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课题(子课题)2项、国家林业和草原局948项目1项、省级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科学规划项目8项、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14项、省级林业科技推广项目12项、省科技厅各级各类项目28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专利100余项,进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成果库5项;教师主编或参编各类统编教材及院内使用教材120余种,公开发表教科研论文500余篇;登记软件著作权16项,参与制定行业标准2个。作为一所开放的、有着国际化视野的高职院校,学校现为云南生态文明建设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秘书长单位、“澜沧江-湄公河职业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云南林业职业教育集团秘书长单位,云南开放职教集团、云南省绿色能源职业教育集团理事单位,被指定为中国--荷兰FCCD项目培训中心。2016年成功举办外交部亚洲司项目“首届中缅森林资源保护与社区发展论坛”,与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合作“2+2专升本”双文凭联合培养、中国五百强“走出去”企业老挝太阳纸业合作开展留学生“订单”培养;与泰国教育部职业教育委员会、孟加拉国教育部签署职业教育合作协议,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招收来华学历教育留学生,共培养来自老挝、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印度和马来西亚等国家60余名学历留学生。2017年学校荣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奖”、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云南省文明校园、云南省高职教育先进集体、云南省十佳易班共建高校、云南省平安校园、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学校、云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云南省“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昆明市园林单位等殊荣。在全国、全省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中多次获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单位;学生集体、社团和个人涌现出一批全国高校优秀学生集体、社团和个人;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连续12年获云南省教育厅就业目标考核“一等奖”,被评为云南省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和就业“五强”。2018年教学与学生管理案例被确定为全省高校15强典型案例(教学管理第一、学生管理第二)。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开展的全国高校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学校五项调查指标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在抽样调查的云南十所高校中名列第一。站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学校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双高”学校建设为目标,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专职专业、树木树人,守护生态、服务地方”发展定位和“立德树人谋发展、内涵建设提质量、强化技能促就业、工匠精神强素质、立足林草显特色”的办学理念,强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主动服务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战略,走出一条融入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
  • 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
    学校简介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是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列入国家计划内统一招生,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座落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中国十佳旅游休闲城市、“亚洲文化十字路口古都”──大理古城,东眺洱海、西枕苍山、南接天龙八部影视城、北临崇圣寺三塔,办学历史悠久,校园环境优美,校风学风良好,是莘莘学子学习生活的理想之地。学校拥有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雄厚的师资力量、强大的专业实力、规范而严格的教学管理优势。总建筑面积79539.66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5686万元,有理化、土肥、园林、农机等专业实验室33个,实训室17个,校内外实训基地43个,多媒体教室96间,馆藏图书20万册。建有完善的网络设施、标准机房以及OA、教务、人事、学生等管理系统。现有高职在校生3640人,专任教师138人,其中硕士及硕士以上教师52人,“双师素质”教师64人。下设动物科学系、食品工程系、经济管理系、机械与信息技术系、林学与园艺系、农学系、基础部、思想政治教学部六系二部,开设有食品生物技术、畜牧兽医、园林技术等高职专业30个。学校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先后与省内外30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与神农集团、正邦农牧公司、绿翔农资公司等企业开展订单人才培养,开设有“神农班”、“正邦班”、“绿翔班”,建立了融学生实训、教师锻炼和科研试验、社会服务、毕业生就业为一体的综合基地。学生就业率连续多年均在98%以上,位居全省前列。学校办学成效显著,是云南省教育厅、云南中华职业教育社表彰的“云南省首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云南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授予的“云南省园林单位”、云南省农业厅认定的“滇西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云南省劳务输出培训基地、云南省第171职业技能鉴定所、大理州教育局命名的“育人环境建设优级学校”等。目前,学校已成为云南省各行业高素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学校将秉承“厚德弘毅、知行合一”的校训和“求实、创新、立德、奉献”的办学精神,遵循“立足大理、服务云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办学思路,坚持“以生为本、依法治校、传道授业、服务三农”的办学理念,弘扬“艰苦奋斗、遇难弥坚、耕道养德、团结进取”的优良传统,以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为核心,构建一流的人才培养体系、一流的专业发展体系、一流的人才和人事管理体系、一流的支撑和保障体系,全力打造“省内一流、具有一定国内影响力”的高职名校。放眼未来,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必将迎来一个辉煌灿烂的明天!
  • 玉溪师范学院玉溪市红塔区
    学校简介窗体顶端玉溪师范学院是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1978年经云南省批准成立玉溪师范专科班,1983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建为玉溪师范专科学校,1992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玉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玉溪师范学院。2007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2019年成为云南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示范院校建设单位。学校落于滇中著名的“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聂耳的故乡玉溪市,占地面积1014亩,是距离省会昆明最近的地方院校。学校明确了以建设“一流地方应用型大学”为发展目标,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努力开展留学生教育,主动融入区域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逐步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办学体系。学校秉承“至真至善 致美致用”的校训精神,立足滇中,扎根玉溪,服务云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为玉溪和周边地区培养了近6.5万余名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为区域基础教育和滇中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高校美育工作先进单位”“云南省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历经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以教育学科为重点,优势特色学科为骨干,应用学科以滇中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构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创新体系。现有省级高校B类一流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立项硕士授权点建设学科3个。 建有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7个,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3个,玉溪市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云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建有湄公河次区域民族民间文化传习馆、濒危语言研究中心、古生物研究所、玉溪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研究中心等23个研究机构。学校拥有57个本科专业,其中,美术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泰语为云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地理科学、生物科学、艺术设计为云南省高等学校特色建设专业,2020年-2021年美术学、体育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地理科学、物理学五个专业通过师范类专业国家二级认证。有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一流课程7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省级法学专业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实验实习实训基地与技术创新服务中心2个,省级名师工作室4个。获云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学校现有15个教学机构、13个党政内设管理机构、17个直属机构、3个群团组织。全日制在校学生数为13785人,教职工数为830人,专任教师中,正高级73人,副高级192人;硕士及以上学历591人。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14人,云南省“两类人才”11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玉溪市“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56人,“高层次人才培育支持计划”19人,玉溪市中青年学科技术带头人29人。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内外科研项目514余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9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59项,地厅级项目224项,横向项目110项。教师出版学术专著、教材231部,发表学术论文2500余篇,其中核心刊物发表330余篇,被SCI、EI、CPCI等收录的论文320余篇。共有47项学术研究成果获省、市有关部门奖励,教师获得专利授权92项。学校图书馆有纸质藏书110万多册,电子图书约79万余册,电子期刊17万余种,各类数据库22个,已实现对现有纸刊的全覆盖。有《玉溪师范学院学报》和《玉溪师范学院报》2个公开刊物。近年来,学校先后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玉溪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联合创建“玉溪互联网大学”,与玉溪市旅发委合作创办“玉溪文创学院”,与新华网联合创办“创客学院”,与玉溪市纪委监委合作共建“玉溪纪检监察学院”,与上海音乐学院合作共建“聂耳艺术研究中心”,成立聂耳和国歌研究院,与玉溪市委宣传部、玉溪市教育体育局共建聂耳和国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玉溪今晖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玉溪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幼儿园,与玉溪市教育体育局、玉溪工业财贸学校合作成立玉溪师范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与玉溪体育运动学校合作成立玉溪师范学院体育高等职业学院,与通海县政府共同成立“杞麓湖发展研究中心”。学校结合区域资源优势,开展科研和文化传承。利用多民族融合的滇中核心区域和聂耳故乡的优势,依托“湄公河次区域民族民间艺术传习实验中心”和美术学、体育学、音乐学等学科,组织开展民族民间文化的挖掘、收集、整理、提升,形成科研的优势聚集和创新发展,构建了特色鲜明的民族民间文化课程体系,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艺术体育人才,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坚持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形成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协同实践育人体系,全面促进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近年来,学校获评“云南省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中心”“云南省普通高校武装部规范化建设试点高校”,先后荣获“全国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第十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项目办”“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示范项目”等荣誉称号。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高等师范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等赛事中获国家级奖励85项。学校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扎实推进国际化办学。建立与南亚东南亚地区,如泰国、缅甸、老挝等国家的院校长期稳定合作交流关系,积极拓展与美国、英国、加拿大、保加利亚、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家高校的联系,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培养、师生互换、科研合作、艺术文化交流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现有国外实习基地30个,国外汉语言文化中心3个,是首批云南省华文教育基地和国家汉办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改革,努力建设成为一流地方应用型大学。窗体底端
  • 红河职业技术学院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
    学校简介红河职业技术学院是云南省人民政府于2020年2月24日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的国家公办大学,红河州人民政府主办、业务接受云南省教育厅指导的高职学院。一、基本情况学院位于红河州州府所在地蒙自市红河州职教园区,校园占地545亩,校舍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建有综合大楼、图文中心、活动中心、培训中心、信息中心、教学楼、实训楼、体育馆、游泳馆、训练馆等高标准的基础设施。截止2021年底,学院共有在籍学生4126人。共有教职工122名,其中副高级职称以上教师12名,研究生学历教师97名,“双师型”教师48名,党员63名。学院目前开办12个专业,分别是学前教育、大数据与会计(会计)、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汽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高铁)、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应用电子技术、陶瓷设计与工艺、跨境电子商务、建筑工程技术、生态农业技术、应急救援技术(消防)、医学美容技术。二、办学特色一是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红河职业技术学院初设之际,就制定了“明德至善 多元贯通”的校训、“笃志博文 德技双馨”的校风、“敬业厚生 品行双范”的教风、“乐学擅习 身心双健”的学风,建成“省内外有影响、云南有特色”的高水平高职学院。二是办管分离,统一管理。2021年1月19日,红河州人民政府出台《关于红河州职教园区集中统一管理暂行办法》,学院按照“办管分离、中高一体、统分结合、协同配合、各记其功”的原则,下设12个二级学院,覆盖园区学校开设专业。三是中高职贯通,一盘棋发展。通过“3+2”分段培养的合作办学模式,与园区的州农校、州财校、州民族师范合作,发挥红职院办学优势,统筹引领全州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布局调整,使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与红职院的专业设置尽可能对口衔接,打通中职到高职的“无障碍衔接”通道,打破生源保护壁垒,让园区和各县市职业中学的学生通过“3+2”、5年制大专、“职教高考”等方式进入红职院学习,整体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学历,为学生成长成才和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人才基础,实现全州职业教育一盘棋思想。四是“专业群”建设,一体化办学。设立12个二级学院,每个二级学院对应一个专业群建设,中专、大专一体设计,优化师资、实训设备等资源配置,着力解决专业小、散、弱的问题,实现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推动专业群高质量发展。把专业建在产业上、企业里,打造高水平专业群。设立12个专业群,即学前教育专业群、紫陶专业群、智能制造专业群、体育运动专业群、消防应急专业群、农林牧渔专业群、建筑工程专业群、交通运输专业群、汽车工程专业群、财经商贸专业群、公共服务专业群、大健康专业群。通过专业群建设,提高教育供给质量,及时应对产业调整快速化、生源类型多样化、学习需求个性化、教学边界模糊化等多重挑战。五是探索多种人才培养新模式。积极与行业联合、与企业联盟、与园区联结,通过引企进教、引产入校,建设产业学院、实训基地,实践专业(项)共建,推进工学一体、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等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与市场相匹配的职业教育,培养与市场相匹配的职业技术人才。学院将坚持内涵发展、开放发展,努力构建起“纵向贯通”的学校体系和“横向融通”的办学体系,从而形成“一纵一横”、“多元联动”、“学培并举”的职业教育“区块链”,实现全州现代职业教育“一盘棋”发展,为推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红河提供人才支撑,在全州三个示范区建设中作出积极贡献!
  • 云南财经职业学院昆明市盘龙区
    学校简介办学历程云南财经职业学院是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财经职业院校,其前身为始建于1934年11月6日的云南省立鼎新初级商业职业学校,1942年更名为“云南省立昆华高级商业职业学校”。在此基础上,1959年组建云南省财经学校。2015年2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学校升级为专科层次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财经职业院校,并命名为“云南财经职业学院”。办学基础学校位于昆明市,校区占地总面积167932.78平方米,其中,校舍总建筑面积124556.07平方米;教学及行政用房58554.78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9.06平方米/生,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168.39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7996.89元/生,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12955.94平方米。建有多功能实训室3个、自习室和期刊阅览室5个,阅览室有座位800个。拥有馆藏纸质图书62.47万册,电子图书24.53万册,生均图书96.66册/生。学校建有会计多功能实训室、市场营销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金融综合实训室、物流综合实训室、ERP沙盘模拟企业经营实训室等40余个校内实训基地,实习实训场地13913.27平方米。学校扎根云南,深耕财经职业教育,是中国职教学会表彰的“黄炎培优秀职业学校”、云南省委省政府命名的“省级文明单位”、省文明办省教育厅首批命名的“省级文明学校”。学校财经行业教育背景底蕴深厚,是全国财政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云南省财政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云南省商业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云南省财政系统干部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办学88年来,学校为社会输送了大批财经专业人才,被誉为“云南财经人才的摇篮”。办学基础专业群建设学校下设5个学院、2个教学部。现有24个高职专科专业,涉及财经商贸、电子与信息等专业大类,初步形成了以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为龙头的财会专业群、以电子商务专业为龙头的电子商务专业群、以财税大数据应用专业为龙头的财税服务专业群、以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为龙头的金融专业群、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龙头的信息技术专业群。社会服务学校面向行业和全社会大力开展培训,服务社会成效显著,近五年非学历培训达20余万人次,成人学历教育在校生人数在云南省高职学校中排名第一。积极开展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社区服务、智库咨询等多项服务,社会声誉良好。发展愿景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守“团结、勤奋、求是、创新”的良好校风,秉承“立德立信立己,达观达技达人”的校训,传承和发扬优秀学校文化,以培养更多高素养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己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打造党和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社会认可度高、校企深度融合的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高水平高等财经职业院校。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