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江苏省2012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考试报名办法
2010-10-21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江苏省2012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考试报名办法

  一、报名对象及条件

  1.2012届普通高中二年级的在校生。

  2.其他高级中等教育学校准备参加2012年高考的高二年级在校生。

  3.无普通高中和其他高级中等教育学校学籍,而以高中同等学力报名参加2012年高考的社会考生,必须持有2008年及以前的初中毕业证书,方可报考2012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考试。

  4.2011年当年不参加普通高考的2011届及以前的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生或同等学力的报考者。

  5.外省户籍,在我省就读的2012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高二年级的在校生,允许报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考试。

  6.高一及以下年级的在校生不允许报考2012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必修科目考试。

  二、报名办法

  1.根据《省教育考试院关于印发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考生考籍管理办法的通知》(苏教考招〔2009〕4号)规定:

  从2009年入学的高一年级(即2012届)新生开始,普通高中高二年级在校生的报名以就读学校为准,高二年级在校生学业水平测试,一律在考生就读学校报名。在执行按就读学校报名的规定时,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报名同一属地的原则不变。往届生的报名以户籍为准,往届生及社会考生在户籍所在地招办或指定的报名点办理报名手续。

  2.2012届普通高中高二年级在校生,在就读学校集中读取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并取得考籍号,填写《江苏省2012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考生报名信息采集表(草表)》(见附表2-1);往届生、社会考生及我省户籍在外省借读的考生,在其户口所在市、县(市、区)招办指定的地点办理上述手续。考生需在规定的报名时间内登录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报名网站(http://pgbm.jseea.cn或http://www.jseea.cn),填报相应报考信息,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签名确认手续。

  3.各级招办及各报名点应严格执行省教育厅基教部门有关普通高中学籍管理的规定,凡在本报名点没有任何学籍信息的考生,一律不得以我省普通高中在籍生的身份报名。凡考生在报名中出现身份证号、学籍所在学校、就读学校等信息有误差时,必须由学校修改并经当地教育行政学籍管理部门审批同意后方可报名。在学业水平测试报名前,外省考生如随户口转入我省,须凭外省学籍证明,到当地学籍管理部门办理学籍后方可报名。在外省就读但户籍在我省的考生,须凭外省地(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出具的学籍证明,直接到户籍所在地招办报名。

  4.采集考生信息时,考生必须出具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或临时身份证),并按省物价局核定的收费标准缴纳考试费。

  三、报名时间

  1.考生身份证等信息采集时间:报名点通过第二代身份证读卡器(或手工)采集本报名点考生身份证信息时间为:2010年10月28日前。

  2.网上报名时间:学业水平测试全省统一网上报名时间为2010年11月5-7日,逾期不得补报。

  3.网报确认时间:2010年11月5-7日,考生签字确认报名信息。

  四、报名信息内容

  1.基本信息

  (1)自然信息: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考籍号、所在学校或单位、联系电话等。采用读取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和直接录入文字形式采集。

  (2)电子照片。2012届高二年级考生由就读中学或市、县(区、市)招办负责电子照片采集。社会考生报名时在报名点当场拍照采集。

  2.报考科类。分为文科类、理科类、艺术类、体育类、艺术兼文科类、艺术兼理科类、体育兼文科类、体育兼理科类,考生必须选择其中一类作为报考意向。

  3.考试科目。考生报名时必须选定必修和选修科目,以及参加本次考试的必修科目(含信息技术科目的选修模块),以便编制准考证号和安排考试。艺术、体育类考生兼报文科类或理科类时,须按报考科类对必修、选修测试科目的选考要求,参加相应科目的学业水平测试;在参加艺术、体育类院校或专业录取时,两门选修科目测试等级可视为相应的必修科目测试等级。

  五、有关政策规定

  1.各地必须遵循高考与学业水平测试同一属地报名考试的原则。考籍号必须按照“一人一号,一号到底,多次使用,动态管理”的原则编排和使用,考生在报名考试有效期内只能用同一个考籍号。

  2.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的成绩从应届高考之年起算,三年有效。

  3.从外省转入我省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可以按规定转为我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等第,但不享受加分参加划线和投档的政策。我省户籍但学籍在外省就读的考生,最迟在高考考场编排前需出具外省省级考试部门开具的成绩证明至我省教育考试院(其学业水平测试在高考中的等级要求与我省考生一致),经省教育考试院审核后开具成绩证明至该生所在的市级招办,待市级招办将该生的考籍号报至省教育考试院后,由省教育考试院统一办理同类考生的成绩登记手续。此项工作的截止时间为今年高考考场编排完毕前。

  4.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只通知等级,不通知原始分。

  六、注意事项

  1.在发放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准考证时,要求每位考生必须阅读《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有关条款,并签订江苏省2012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

  2.报名期间,各报名点和各普通高中学校应根据报考条件和有关要求,对考生的报考资格进行初审,指导考生了解学业水平测试网报的有关政策与方法,正确填写有关表格和进行网报,按规定进行信息采集,并要求考生须对所填报的信息进行核对并签字确认。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须按照报考条件对考生的报考资格认真进行审核,县(市、区)招办最后对每一位考生的报考资格进行确认。

  3.所有已取得考籍号考生的姓名、性别、民族、身份证号等四项信息必须由省教育考试院进行修改。考生在网报前如发现现有的上述四项信息与事实不符,应立即逐级上报,最终由省教育考试院对各市上报信息在网报系统中进行修改并确认。考生所上报的修改信息中如户口簿与身份证一致的,以身份证复印件为准;如户口簿与身份证不一致的,则须出具考生户籍所在地派出所的有关证明。各市将本市需要修改的考生信息汇总后,于10月30日前报省教育考试院高招处学测科(见附表2-2)。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六朝古都南京,其前身可追溯到创办于1952年的苏南镇江商业学校,是新中国成立后江苏独立创办商科教育的开端,2002年由江苏商业管理干部学院和江苏省商业学校改建为高职院校,2007年入选江苏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2012年入选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7年至2018年先后入选江苏省高水平、江苏省卓越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9年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学校现有江宁、光华两个校区,全日制在校生1.3万余人,教职工700余人;设有工商管理学院、贸易与物流学院、会计学院、金融学院、文化旅游学院、健康学院(老年产业管理学院合署)、艺术设计学院、智能工程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系、基础教学部(博雅全人教育学院合署)、创新创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共14个教学机构;对接现代商贸服务、金融科技服务、文化旅游、健康服务和人工智能产业打造“两标杆两特色一培育”专业集群、共39个专业(含“3+2”、“3+3”项目),覆盖管理学、经济学、工学等学科门类,拥有校内外实训实践基地近400个。学校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培养模式和课堂教学改革,注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获国家教学成果奖4项,江苏省教学成果奖14项;主持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3个;牵头制定专业教学标准2个;180大学生创业园入选全国首批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区、全国大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学生在各类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取得优异成绩;毕业生讲诚信、善沟通、懂经营、会创业,受到社会好评。学校入选江苏省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及思政课改革创新示范点,荣获“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学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重视社会服务,加强科研队伍与科技平台建设,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连续三年入选全国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建有省级大学科技园、产教园;成立“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拥有省级优秀科技创新团队3个、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协同创新基地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3个、省级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3个。学校全面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大力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极打造特色专业文化,为“三全”育人和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学校鼓励师生自觉践行校训,坚守教风、学风,弘扬校风;届次性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建有云锦、金箔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研发中心;打造“雷锋精神传承工作室”、“吕雪瑾劳模工作室”、“苏商大讲堂”;牵头成立中国商业史学会苏商史研究专委会,将“厚德、崇文、实业、创新”新苏商精神和先进企业文化融入校园;学校原创文艺作品近年来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屡获佳绩。学校主动融入国家对外开放战略,拓展国际交流合作,积极推进海外办学,连续三年入选全国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开设“海外本科直通车”项目9个,建有“江苏省外国专家工作室”“中荷体育文化交流中心”,2013年开始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招收全日制留学生;近年来主动服务“走出去”中资企业开办海外分校4个。办学70年来,学校励精图治、开拓进取,累计为社会培养输送10万余名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管理骨干和专业人才,赢得“江苏商界黄埔军校”的美誉。在高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学校将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办学理念,按照“立足商贸、面向现代服务业”办学定位,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聚焦立德树人,聚力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高职名校。
  • 学校简介太湖创意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教育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民办普通职业院校,旨在为创意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创业志气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学院地处文化名城无锡市,位于青山绿水间,环境优美,交通便捷,是莘莘学子读书、成才的理想场所。 学院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创新强校”发展战略,秉承“厚德精艺,笃学创新”的校训;坚持“三个结合”(学做结合、学用结合、学创结合)的育人理念,注重人格塑造,突出创意特色,突出实用性、技能性;坚持“两个面向”(面向企业,按需施教;面向学生,因材施教),积极实施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学交替,订单培养,强化实践训练,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学院以工、商、艺为主导,多专业协调发展,形成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若干专业群。设有经济贸易、工程技术、艺术设计等院系,有近20个专业和方向。 学院立足无锡,面向苏南,辐射长三角,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本区域劳动力转移、经济结构调整、技术升级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输出。
  • 学校简介江苏警官学院是我国首批建立的省属公安本科院校。学院前身是创办于1949年的南京市公安学校,1953年更名为江苏省公安学校,1982年成为全国第一所公安专科学校,2002年升格为本科院校。2011年被省学位委员会列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省立项建设单位,2012年起先后与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联办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2021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警务硕士学位授权点。建校70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姓党”第一属性、“姓警”第一特征,紧跟时代发展,锐意改革创新,充分发挥江苏公安机关专门人才输送“主渠道”、警察训练“主阵地”、警务研究“主力军”、警务实战“机动队”作用,为平安江苏、法治江苏和“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学院先后被公安部两次荣记集体一等功,被省有关部门授予“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学院主校区位于南京市浦口区石佛三宫48号,另有安德门、龙潭两个校区。校园占地67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学院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公安管理系、治安管理系、侦查系、刑事科学技术系、计算机信息与网络安全系、警察体育教研部(警务指挥与战术系)、基础课教研部、法律系、研究生教育部等教学院系。现有教职工695人,专任教师373人,专任教师中有高级职称教师197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34人,公安部津贴专家、省“333工程”、“六大人才高峰”等各类高层次人才81人次,省部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教学和科研团队7个。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6000人,联合培养在校研究生近100人,成人学历教育在籍生3000多人。学院坚持政治建警、政治建校方针,秉持“无私奉献”校训和“政治坚定、学习勤奋、作风踏实、警纪严明”校风,着力培养忠诚可靠、纪律严明、基础扎实、文武兼备的高素质政法公安专门人才。1978年复校以来,学院累计为全省政法公安机关培养输送6万多名专门人才,其中80%已成为各级公安机关的业务骨干和领导干部,近十年来毕业生占全省总警力的比例始终保持在60%左右。毕业生中有2000多人次受到二等功以上表彰,近百人获得全国公安系统一级二级英模、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全国或省劳模称号。经过多年发展,学院建立了公安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公安学”一级学科被列入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拥有公安技术、法学、公共管理、诉讼法学等4个省重点建设学科。学院设有16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其中刑事科学技术、侦查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侦查学、治安学、公安管理学、刑事科学技术、经济犯罪侦查、涉外警务、网络安全与执法、交通管理工程等8个专业入选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3门。建有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个、省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6个。建有南京中华指纹博物馆、近代警察史博物馆、枪械发展史博物馆。学院坚持科研服务人才培养、服务公安实战、服务领导决策的鲜明导向,建有江苏省院士工作站、江苏省反爆炸技术工程实验室、江苏省电子数据取证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1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近三年,获批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70项,获市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7项以及专利59项、软件著作权129项。围绕推进高水平公安智库建设目标,全面加强公安部现代警务改革研究所、江苏省公共安全研究院部省“双智库”建设,不断提升服务决策咨询能力,取得了一大批具有推广价值的重要成果,省智库在江苏重点智库三年建设综合考核中获优秀等次,省部智库PAI值评分位列CTTI法律与公共安全领域智库前十名。学院坚持开放办学,与各级公安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境内外警察教育机构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常年开展全省市县公安机关领导干部培训和外国警察培训。近年来,先后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警察代表团来访,多位国际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学院被公安部确定为引进国外人才项目执行单位、中欧警务培训项目承办单位,建有3个公安部训练基地。进入新时代,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警察警旗授旗仪式上的重要训词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公安工作会议部署,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办学正确政治方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围绕立德树人、育警铸魂根本任务,统筹推进“一个目标追求”“三个发展阶段”和“五条办学方略”新时代学院发展布局,扎实推进“七个聚焦、七个提升”重点任务,创新推进内涵式特色化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具有鲜明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公安本科院校,积极创建重点公安院校,努力建设世界一流警察院校、打造国际一流警察学科,更好服务公安事业发展和“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努力为全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学校简介江苏旅游职业学院是一所省属公办全日制专科高校。学院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学院有三个校区,其中九龙湖校区占地845亩、扬子津校区占地320亩、瘦西湖校区占地11亩。九龙湖校区地处扬州临港新城中心地带,北望高旻寺、南眺扬子江、西依古运河、东临凤栖湖,按5A景区标准建设,集萃扬州园林精华,校园即公园、建筑即景点、情境即学境,是理想的求学圣地。学院前身为1959年创建的扬州市烹饪学校,历经扬州市商业学校(1965)、扬州市商业技工学校(1978)、江苏省扬州商业技工学校(1983)、江苏省扬州商业学校(2001)、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2005)等发展阶段,2017年升格为江苏旅游职业学院。江苏旅游职业学院是一所特色鲜明的旅游类高职院校,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9914人,学院有内设机构31个,含有烹饪科技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工艺美术学院、国际商务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基础部等9个二级院(部),开设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烹饪工艺与营养等34个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专业,4个“3+2”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项目。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点1个,省级品牌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学院有国家级技能培训基地1个,省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3个,省级非遗文化职业体验中心1个,扬州市公共实训基地1个,实验实训条件国内一流,多次承担市级、省级、国家级大型比赛。学校现有教职工656人,专任教师570人,高级以上职称教师149人、“双师型”教师452人。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级课题20项,省级课题115项,国家级、省级资源库5项,省在线课程8项,教师公开出版论著、教材58部,其中省重点教材6项。学院坚持“文化育人”,着力打造“职教特质、地方特色”校园文化。学院现有2个省级优秀社团和60多个校园学生社团,学生在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20多项,创业团队荣获第三届中英“一带一路”国际青年创新创业技能大赛中国区总决赛二等奖。学院致力于办适合的教育,针对生源特点开展分层、分类教育。毕业生综合素质高,技术技能强,深受用人单位青睐,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8%以上,毕业生遍布全国及海内外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学院现为中国-东盟“宝石王杯”国际技能大赛执委会主任单位、中国烹饪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单位、江苏文化旅游行指委餐饮类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先后成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家级“扬州三把刀”技能培训基地、中国轻工珠宝首饰行业技能培训基地、中餐文化海外推广基地、中英创新创业示范基地、首批江苏省智慧校园、江苏省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学院、江苏省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基地,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奖、改革开放40年餐饮培养人才突出贡献奖、江苏技能状元大赛高技能人才摇篮奖、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单位、江苏省乡土技能人才贡献奖等。“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站在新的起点,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将按照“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创新强校”的发展理念,秉持“示范性、地方性、特色性、国际性”的发展要求,遵循“理念先导、制度先行、队伍先建、质量先提、民生先保”的发展方略,瞄准“特色鲜明、行业知名、学生慕名、社会美名”的发展目标,致力于培养有敬业精神、人文素养、国际视野的旅游英才,高质量、高水平、高速度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努力建设成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优质高职院校。
  • 学校简介长江水长,太湖水广;学府宏开,桃李芬芳。这里,先后涌现了全国劳动模范邓永久,全国行业劳动模范吴长美,中国著名西服工艺大师印柏林,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唐炜、胡继华、曹阳,江苏省十佳服装设计师向文君、卞嘉伟,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王亚平,青年雕塑家、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得主杨湛,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留青竹刻传承人徐枫……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融理工文艺多学科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地处经济发达、现代化企业密集、办学腹地广阔、人才需求旺盛的长三角地区,位于国家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综合实验区常州科教城内。学校始建于1958年,是一所依托纺织产业起步、顺应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2001年由国家级重点中专独立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2011年均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21年学校成为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教育理念先进,育人成效显著。学校坚持“进德、立业、敏学、笃行”为校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使命,以“促进学生充分发展”为核心价值观,以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要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学校设有创意学院、纺织学院、服装学院、机电学院、经贸学院、人文学院、创业学院、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等教学单位,设有41个专业。拥有中央财政支持资助发展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群)3个,省高水平专业群2个(含培育),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5个。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试点项目55个;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23门;国家级教学成果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89项。参与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9个。国家规划教材10部,江苏省精品教材16部,江苏省重点教材17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6项,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8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高职组一等奖1项,省信息化大赛一等奖5项,省微课比赛一等奖14项。办学条件优越,师资力量优良。学校占地825亩,建筑面积30.6万,固定资产9.00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01亿元。目前,拥有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等十大部委联合定向支持建设、区域内唯一的国家动画无纸化公共技术教育服务平台1个,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省部级6个,省级产教融合集成平台1个,省级创新实训基地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高等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2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1个。学校还是中国纺织服装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江苏纺织服装产学研示范基地。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000余人,教职工6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45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200余人;江苏省各类人才项目近125人;江苏省市产业教授38人。国内、省内高级访问学者、高级访问工程师47人。省级优秀专业教学团队3个。同时培养了“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个人”、“江苏省品牌专业儒雅领军者”、“亚太地区竹工艺名匠”等一批在行业有影响力的优秀教师。深化产教融合,服务经济建设。学校积极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探索政校企行联动,产教深度融合、多方协同育人。牵头成立“江苏纺织服装产教联盟”,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数字创意设计、生态纺织技术研究、时尚服装设计研究、节能环保染料助剂开发、智能纺织装备研发、现代服务业开发等方面,形成了较强的对外服务能力及市场竞争力。现有300多家紧密依托研发型企业,上千家动态遴选性产学研合作基地(企业)。“服装技术与管理”培训响誉全国,形成了显著的对外辐射与示范的品牌效应。获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教育部行指委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专项课题、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完成了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支持项目、江苏省教育厅教育教改研究“重中之重”课题等科研项目,并创新性地开展了乱针绣数字化处理技术项目研究工作。“江苏服饰文化研究院”获批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科研成果先后获中国纺织科技进步三等奖、全国新产品三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江苏省水利厅科技成果奖、江苏纺织技术创新奖、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常州市产学研优秀项目奖、常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实施专创融合,构建双创体系。学校把专创融合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纳入系统课程体系,纳入教学模式改革,形成了基于以学业为基础,以职业为依托,以产业为纽带,以就业为保证,以创业为拓展的“五三三”创新创业体系,并全面系统推进,即构建了教学—培训—竞赛—实践—研究“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生态教学体系、打造了创意—创新—创业“三创融合”的实践平台、建立了校企协同—校地协同—校校协同“三个协同”的育人机制。先后荣获“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院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挑战杯-彩虹人生江苏省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获金奖、一等奖;“创青春”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铜奖;荣获江苏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三等奖6项;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大学生最喜爱的创业项目等多项荣誉;多个创业项目先后荣获江苏省大学生创业优秀项目。学校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创业学子。坚持开放办学,加快国际化发展。先后与意大利、英国、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泰国和中国台湾等国家或地区的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服务走出去企业的需求,创新推进产教融合,成立常纺院-越南丝路培训中心。率先在全省高职院招收和培养学历留学生,目前已招收来自19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校学习。现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试点”学校。办学成效显著,社会认可度高。先后获得全国纺织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先进集体、全国纺织/化工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纺织服装教育先进单位、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大学生KAB创业教育示范基地、江苏省首批“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江苏省首批“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江苏省国际合作交流先进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江苏国际服装节特别贡献奖、江苏省社会教育培训工作先进单位、常州市文明单位(标兵)、常州市五一劳动奖状单位等众多荣誉称号。毕业生广受社会好评,学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8%以上,连续多年获评“江苏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站在新时代追赶超越的历史起点上,面向“十四五”与2035年远景目标,学校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抢抓职业教育发展新机遇,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三全育人”为抓手,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提高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围绕创建“现代化、国际化、智慧型、创业型”的高水平高职学校发展目标,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绘就新的篇章!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