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山东启动重点学科建设培育“811”计划
2022-04-15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4月12日,山东省教育厅(中共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召开2022年度全省教育工作视频会,记者从会上获悉,山东将着力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布局,启动重点学科建设培育“811”计划,着力抓好重点学科建设培育,打造引领高校学科发展的“尖刀班”和“突击队”。

据介绍,山东省将在实施“双高”建设基础上,启动重点学科建设培育“811”计划。这一计划将厚植已有的8个国家一流学科竞争优势,建强10个冲击国家一流的潜力学科,培育10个左右后备力量学科,打造引领高校学科发展的“尖刀班”和“突击队”,带动形成大团队、承担大项目、产出大成果。

山东要求,高校要抓住机遇,加强学科专业内涵建设,坚持人才培养、学术团队、科研创新“三位一体”推进,强化资源配置,凝练学科专业方向,争取每所学校都打造形成1至2个特色学科。要优化学科布局,聚焦国际学术前沿、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国家经济社会主战场、国家重大民生急需,及时梳理学科建设情况,重点建设一批新兴交叉学科(方向),设立一批急需紧缺学科,淘汰一批陈旧过时的学科(方向)。

山东强调,要加大“四新”学科专业建设力度,适应国际产业变革新趋势,对标国家和山东省重大战略需求,创新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路径,推动现有学科专业全面改造升级。加强学位授权精准培育,重点建设培育4所博士学位授予高校、7所硕士学位授予高校和5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努力打造山东省新的学位授权增长点。(记者 魏海政)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青岛飞洋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国家教育部备案,山东省政府批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国家教育部选定的“十五”国家重点课题组十所核心民办高校之一。 [1] 山东省教育厅公布了2014年具有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青岛飞洋职业技术学院没有出现在名单里,飞洋职院因为资金紧张2014年暂停招生。这是青岛市首例民办高校因办学资金问题而暂停招生。 [2] 学院坐落于青岛市城阳区。现在,学院下设8个二级学院, 开设了39个市场急需的紧缺、热门统招专科专业,在校学生9600余人,现有教职员工800余人,其中王益姝、王德祥、李鲁晋等多名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打造创业型大学,培养创业型人才作为学院新的战略目标。2009年5月成立创业管理学院,建成了功能齐全的五万平米创业孵化中心,并联合北大、清华、浙大等知名高校于成功举办了首届全球创业论坛、 “创业中 · 学创业”全球论坛,为推动我国创业教育做出了积极贡献。我院始终把教学质量作为学院发展的生命线,为了提高产、学、研和师资力量,学院共聘请了数百名海外博士作为客座教授及客座研究员。 校园图片 校园图片(5张) 学院以智能化硬件为依托。综合管理中心,通过无线网对各个教学管理部门进行现代化管理;大型现代化图书馆现有图书百万余册,其中纸质图书60余万册,电子图书85万册,中外期刊600余种,图书馆根据学院的办学特色,还特设企业家摇篮专栏。 学院教学实验中心拥有国内先进的音频、视频控制中心和国内领先的千兆校园网络控制中心,现有200余个完全多媒体教室,18个语音教学中心,45个计算机教学中心,30多个各专业实训中心和实验室。 学院文体娱乐中心拥有400米国际标准塑胶跑道和包括足球俱乐部、广播站、文学社等在内的56个社团组织。多年来,学院得到了各级政府、领导 学校活动图片 学校活动图片(20张) 、专家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帮助,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以为社会培养和造就更多高素质技能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发展迅速,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发展成为一座万人大学,为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学院连续多年被青岛市政府授予“社会力量办学规范化学校”、“社会力量办学先进集体”、“青岛市民办先进教育集体”、“青岛市十佳诚信学校”等荣誉称号。
  • 济宁学院济宁市
    学校简介济宁学院是一所山东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坐落在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儒家文化发源地、孔子故里、东方圣城曲阜。学校溯源于1951年创办的滕县专区干部文化补习学校,前身为济宁师范专科学校,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济宁学院。2008年11月,创建于1905年的百年名校曲阜师范学校整建制并入。学校根植孔孟之乡,沐浴圣地儒风,秉承“博学笃志、择善敦行”的校训,形成了“至诚至朴、求是求新”的校风 、“诲人不倦、敦品励学”的教风和“学而不厌、切问近思”的学风。学校秉持“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围绕建设高质量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路径,大力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着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数十年弦歌不辍,几代人薪火相传,学校先后为党和国家培养了10余万合格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高校德育工作优秀单位、省教学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省教育招生考试工作先进集体、省企校合作先进单位、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省绿化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儒家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得天独厚。曲阜师范校区(原曲阜师范学校)地处曲阜明故城内,西临孔庙,北接孔府,地理位置独特,人文环境优越。1926年,校内成立了鲁西南地区最早的中共党组织——中共山东 省立二师支部。1929年,进步师生上演了轰动全国的反封建历史话剧《子见南子》。1931年,组织鲁南七校师生兖州截车要求南下请愿抗日事件震动全国。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原主席楚图南曾在此执教。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原副总理万里曾在此学习和从事革命活动。文化部原代部长、著名诗人贺敬之,著名作家吴伯萧等曾在此就读。学校占地1613亩,校舍建筑面积56.91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21175人。设有18个教学单位,50个本科专业、23个专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图书馆纸质藏书187万册,中外文期刊1200余种,电子图书98万余册,电子期刊192万册,电子资源数据库46个。学校拥有完善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实验设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亿元。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全国领先,已建成启用“智慧教室”123间,可同时满足12000人上课需求,省内外三十余所高校来访考察交流,形成良好示范效应。学校实施校园景观提升工程,校园内绿翠环绕、假山曲池,环境优雅,景色怡人。学校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主动适应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形成教师教育优势突出、应用学科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建有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一流专业6个,省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个、省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项目专业2个。省一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24门,省高校课程联盟上线课程8门。学校积极对接山东省“十强”产业、济宁市战略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集中打造了化工、机电、信息、金融、生物、材料、教师教育等11个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生物工程专业(群)为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学校不断强化教师教育办学优势,加大教师教育投入,成立“教师教育学院”,高标准建设了“教师教育培训中心”。2014年以来,获省级教学改革研究立项15项,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立项35项,获省高等教育教学优秀成果奖9项。学校是省教育厅批准的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和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建设单位,与曲阜师范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交通学院、山东体育学院等高校签订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学校持续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实施“百名卓越人才”支持计划,坚持引育并举不断壮大高层次人才队伍。现有教职工1216人,其中,博士126人、硕士536人,正高级职称81人、副高级职称274人,兼职研究生导师5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5人,山东省教学名师5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济宁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1人。现有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高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1个,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2个。学校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育人工作,先后与青岛英谷、山东智博、山东中兴、邦盟汇骏(上海)等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加大企业深度参与专业人才培养的力度,共建软件外包、云计算与大数据、虚拟现实技术等27个专业方向。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济宁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构建学生专业成长平台,目前已有7个系29个本专科专业与高新区产业密切对接,2800余名大学生进驻培养基地。学校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建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84个,与济宁软件园共建了“济宁学院创新创业学院”。近年来,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4项,在学科专业及科技文化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475项。学校坚持科研强校理念,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凝练学科优势,突出科研特色。学校建有省重点学科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省“十三五”高校科研创新平台2个,省级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科普教育基地3个,省级教师教育基地1个,济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建有校级实验中心7个,各类实验(实训)室127个。组建了智能制造研究院、安全工程技术中心、基础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中心、资源开发与高值化利用工程中心、文化艺术与产业中心、3D打印技术中心、金融与法律创新中心、教师教育发展中心等八大学科平台。2016年以来,获国家级科研项目1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17项;获省部级奖励3项;发表论文8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600余篇,SCI、SSCI、CSSCI、EI收录460余篇,3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引用率前1%);获授权专利484件,其中PCT国际专利1件、中国发明专利63件。学校积极服务地方,主动对接济宁建设“制造强市”、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目标,全力构建“政校企互动、产学研结合”生态系统。学校牵头建设了山东省医药功能材料协同创新中心,与济宁高新区共建抗肿瘤药物研发平台。与2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联合成立了“LED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济宁市工业机器人及智能数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济宁市高校院所知识产权战略联盟”。成立了济宁市智能电液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济宁市纳米材料与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济宁市光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济宁市生物氢烷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济宁市特色农产品高值化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了济宁市生物质资源开发与高值化利用重点实验室。与中兴通讯亚太区实训总部共建“联合移动通信实验室”。学校始终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英国、法国、韩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菲律宾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地区40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在科学研究、师资国际化、学生国际化以及留学生培养等方面开展了多形式、深层次、宽领域的合作交流。回首过去,山林筚路;放眼未来,玉汝于成。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推进内涵式发展,不断提升治校能力和办学水平,努力把学校打造成风清气正、政通人和、鸟语花香、富有活力的高质量应用型大学。(2021年2月更新)
  • 学校简介一、办学定位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省市共管、以市管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校。主要从事全日制高职教育和社会职业技能培训,兼顾成人学历教育、中外合作学历教育及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等,具有接收外国留学生资质和聘请外国文教专家资格。在职教职工801人,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2000余人,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8%。二、办学理念学校秉承“修能致用”的校训,“厚德乐学、修能致用”的校风和“乐学善思、知行合一”的学风,构建并不断完善“党建引领 四联四驱”三全育人体系,通过“学校与社会、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家庭、学院与书院”四方联动和“思政育人、专业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四维驱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实施大学生文明修身、体质提升、心理健康、技能提升“四大工程”,扎实推进“三全育人”,不断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助推学生成长成才。三、历史沿革1951年11月,青岛教工业余学院创建,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童第周和国学大师陆侃如分别任校务委员会主任和校长1953年8月,青岛教工业余学院改建为青岛教师进修学院1958年7月,青岛教师进修学院创建师专部,改称青岛工读师范专科学校,后更名为青岛师范专科学校1970年8月,青岛教师进修学院撤销1977年12月,恢复建院为青岛市教师进修学院、青岛师范专科学校(一个学校两块牌子)1977年10月,青岛市职工业余大学创建1981年4月,青岛市教师进修学院改建为山东省青岛教师进修学院,后与青岛师范专科学校分开独立设置1983年4月,山东省青岛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青岛教育学院1992年1月,青岛市职工业余大学更名为青岛市职工大学1999年6月,在青岛市职工大学的基础上筹建青岛职业技术学院2000年10月,青岛市职工大学改建为青岛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4月,青岛教育学院与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新的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四、校区设置(三个校区)西校区(青岛市黄岛区钱塘江路369号)南校区(青岛市市南区金坛路17号)中校区(青岛市市北区郭口路2号)五、二级院部及专业设置(10个二级院部)★海尔学院(机电学院),开设重点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制冷与空调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业机器人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信息学院(海信学院、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青岛物联网应用技术研究院),开设重点专业:软件技术、云计算技术应用、物联网应用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工业互联网技术★生物与化工学院(蓝色工程学院),开设重点专业:应用化工技术、海洋化工技术、生物制药技术、分析检验技术、环境监测技术、健康管理★旅游学院,开设重点专业: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休闲服务与管理、旅游日语、商务日语、应用韩语、茶艺与茶文化★商学院,开设重点专业:现代物流管理、市场营销、大数据与会计、电子商务、传播与策划、财富管理★教育学院,开设重点专业:学前教育、人力资源管理、音乐教育、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艺术学院,开设重点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艺术设计、影视多媒体技术、动漫制作技术、空中乘务★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中心),是学校二级教学科研机构,负责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承担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基础教学部,开设重点专业:健身指导与管理★培训学院(志愿服务学院、青岛市服务外包实训基地),开展主要培训业务:服务外包培训、教育部和全国高职联盟师资培训、志愿服务培训、职业资格鉴定培训、政府委托培训、企业员工培训、成人学历教育六、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801人,其中专任教师约占80%。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占76%,具有高级职称占36%。学校现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省高校(高职院校)教学名师9人、省职业教育青年技能名师4人、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山东省先进工作者1人、齐鲁最美教师1人、齐鲁首席技师2人。现有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9个、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省职业教育技能技艺传承创新平台5个、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4个、省青创人才引育计划立项建设团队1个。学校坚持融合化战略积极构建教师团队,先后聘任许振超、张连钢、皮进军、周勇、郭锐等100余名有影响的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专家学者为产业教授、德育导师,入库行业、企业兼职教师400余人,建成皮进军工作室、周勇工作室等15个行业技能大师、名师工作室。常年聘任10余位外国专家学者担任外教,组建了包含40余位国内外专家的海外职业教育实训研发团队。七、实训实习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现有国家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国家职业教育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国家化工实训基地、全国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中心、国家创新发展行动规划O2O旅游技能实训中心、国家嵌入式技术应用实训基地、国家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基地、国家软件技术实训基地等国家级基地8个。山东省服务外包实训基地、青岛服务外包实训基地等省市院级实训基地74个。校外实训就业基地:与海尔集团、海信集团、海湾集团、京东集团、华为公司、华三通信、思科公司、商汤科技、烟台万华、万豪集团、明月海藻集团、青岛海发集团、无限三维(青岛)科技产业集团、青岛港董家口液体化工码头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就业基地196个。政校企社一体化办学平台:牵头组建山东省人工智能产教联盟、青岛市生物医药产教联盟,与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协会共建纺织服装领域岗课赛证融通职教联盟;与山东开创信息有限公司、卓越云师(北京)教育技术有限公司共建混合所有制的产业学院;与青岛市教育局合作开展中高职五年制贯通培养,牵头组建青岛中高职一体化培养职业教育集团。八、合作交流★ 与31个国家和地区的103所院校(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与交流关系。★ 累计接收培养国际学生2000余名,向阿联酋、加拿大、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选派623名学生进行海外实训实习,500余名学生实现海外就业。2019年10月,与泰国博仁大学在曼谷共建“一带一路”儒商学院。2021年6月,与德国比勒费尔德中等企业应用技术大学共同设立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青德学院。★ 与24所中西部高职院校及国外院校成立高职院校对口合作联盟。★ 与10所院校成立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合作联盟。★ 与5所院校(机构)成立计划单列市高职院校联盟。九、志愿服务与社区学院青岛市志愿服务学院:与青岛市文明办共建公益性志愿服务机构。青岛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培训学院:与青岛市文明办共建文明实践枢纽型支持型平台。灵珠山社区学院:与青岛市黄岛区灵珠山街道办事处共建社区学院。红石崖社区学院:与青岛市黄岛区红石崖街道办事处共建社区学院。辛安社区学院:与青岛市黄岛区辛安街道办事处共建社区学院。长江社区学院:与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路街道办事处共建社区学院。灵山卫社区学院:与青岛市黄岛区灵山卫街道办事处共建社区学院。黄岛社区学院:与青岛市黄岛区黄岛街道办事处共建社区学院。张家楼社区学院:与青岛市黄岛区张家楼镇共建社区学院。十、主要荣誉国家首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院校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全国混合式教学试点单位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全国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全国高职院校教学资源50强全国职业院校育人成效50强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全国学生资助工作“推荐学习单位”世界职教院校联盟“学生支持服务”项目卓越院校金奖世界职教院校联盟“领导力发展”项目卓越院校银奖世界职教院校联盟“学习与就业机会”项目卓越院校铜奖山东省首批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文明校园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示范院校山东省平安校园获评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二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9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5项;获得全国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近五年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7项。
  • 学校简介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始建于1973年,建有千佛山和长清两个校区,是目前独立设置的公办艺术院校中唯一一所设计类大学。现已形成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社区艺术教育和高中美术教育等多层次办学格局。设有视觉传达设计学院、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服装学院、造型艺术学院、现代手工艺术学院、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应用设计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公共课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艺术与设计实践教学中心、创新创业学院(淄博陶瓷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15个教学单位。建有博物馆、美术馆,设有中国民艺研究所、设计策略研究中心、艺术人类学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等研究机构。编辑出版学报《设计艺术》、校报《山东工艺美院报》。建有学校网站及“设计•中国”等专业网站。学校是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单位、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工程建设单位、山东省2017—2023年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与智能制造设计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单位。学校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学科设置涉及艺术学、文学、工学、管理学4个学科门类、11个一级学科,构建了以设计学为主导、美术学为基础、相关学科为支撑、传统工艺美术为特色的学科专业布局。设计学为山东省一流学科培育建设学科。设计艺术学、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为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其中设计艺术学为山东省特色重点学科。设计艺术学、艺术学为“泰山学者”岗位。艺术学理论、设计学、美术学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艺术设计、美术为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授权学科领域。学校坚持“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学校建有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艺术设计、动画、艺术设计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工业设计、艺术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工艺美术、艺术与科技6个专业被列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服装设计与工程等12个专业被列入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专业群为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以“为人民而设计”为使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并不断优化设计教育“创新与实践教学体系”,努力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创新、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应用设计人才。学校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教师中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央联系的高级专家、中国文化名家暨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教学名师、齐鲁文化英才等。同时聘有国内外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兼职教授及“六艺学者”特聘教授。学校科研及创作成绩突出。建有“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传统手工艺研究基地”,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环境艺术设计综合实验室”等科研平台。近年来,学校承担、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研究项目;参与或主持“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手艺农村”等项目;师生在历届“全国美展”中获金奖、银奖、铜奖等多项奖励,在德国红点概念设计大赛、德国IF国际设计竞赛、美国弹力方程式国际设计锦标赛(简称“FE”)等国际设计大赛中成绩优异。学校服务社会成果丰硕。近年来,学校发挥专业优势,参与完成北京奥运会官方海报设计、第十一届“全运会”视觉形象系统设计、韩国丽水世博会山东活动周、中国(深圳)文博会山东展区等设计施工运营工作,完成山东区域发展战略主题展、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世博会中国馆山东活动周等系列重点设计项目;先后主持完成了上海世博会山东馆设计,上合青岛峰会艺术创意设计,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招待会”和成果展览设计等一系列标志性重大设计任务,承办十三届全国美展艺术设计展区工作,为艺术设计事业和设计教育搭建交流平台,不断树立学校服务国家和社会的新标杆,铸就“设计服务社会”的大学品牌。学校与山东省十余地市人民政府及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机构,浪潮集团、海尔集团等知名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全面开展工业设计、城市规划、文创产业等重点项目合作和智库服务,取得积极成果。学校设有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金种子”孵化器,不断完善专业人才培养、创意设计研发、区域经济与文化服务一体化的产教融合发展机制。学校实施开放办学战略。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机构)建立了广泛的教育合作和国际学术交流关系,与多所大学签订了交流与合作协议,依托丰富的国际合作资源拓展了一系列境外教育合作项目。学校于2005年加入国际设计艺术院校联盟(CUMULUS),2008年加入国际设计理事会(Ico-D),并作为成员举办联盟会议和教育交流活动等。近年来,举办了“中国(济南)当代国际摄影双年展”、“中国国际大学生设计双年展”、“国际艺术院(校)长高层论坛暨艺术学泰山学者论坛”、“泰山学术论坛—艺术学专题暨‘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工艺保护发展’国际论坛”、“第二届国际公共艺术奖济南学术研讨会”等重大展览和学术研讨活动,深化学术文化交流,不断扩大学校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学校秉承“天工开物,匠心独运”的校训精神,围绕设计艺术教育特色,切实担负起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大学使命,为“设计服务社会,设计引领生活”持续奋进。
  • 学校简介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是2000年10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由原聊城广播电视大学、聊城卫生学校、聊城地区旅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和聊城市畜牧研究所合并组建而成。是国家级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院校、首批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牵头单位、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是聊城市政府建设聊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龙头单位。区位优势学校所在地山东省聊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江北水城 · 运河古都”。这方热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文明较早的发祥地之一。伏羲推演二十四节气、蚩尤葬首、仓颉造字、伊尹耕莘、孔孟传教、孙庞斗智、曹植闻梵等,都在这里留下传说和遗迹。聊城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被列入国家中原经济区、中原城市群、京津冀协同发展区,是全省为数不多的国家重大战略叠加区;郑济高铁、京九高铁、鲁中高铁在这里搭建起“木”字型高速铁路网,交通便利,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学校概况学校占地面积63.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9.2万平方米,新校区建设目前已经初具规模。固定资产总值4.64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331.06万元。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训室、图书馆、网络中心、学生公寓、餐厅、大学生文化广场、鲁西“四史”主题教育馆、生命与健康科学馆、网络安全科普中心等设施。校园环境优雅,人文氛围浓郁,是读书求学的理想场所。(截至2021年3月)学校现设护理系、医学系、机电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经济管理系、信息工程系、旅游管理系、农牧科技系等8个系,49个专科招生专业,全日制专科在校生1.6万余人,招生范围覆盖山东、山西、江苏、河南、贵州、安徽、宁夏、甘肃、内蒙古、吉林10个省和自治区。(截至2021年3月)学校按照市委“积极打造冀鲁豫地区职教先行区”要求,着力建设山东省西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红色文化挖掘与传承基地。教育教学学校现有专兼职教师1057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27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83人。有全国优秀教师4人,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省级“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山东省教学名师8人,山东省青年技能名师3人,省级名师工作室4个;有中央财政支持专业3个,国家骨干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品牌专业群2个,省级职业教育“十百千工程”示范专业2个,“3+2”专本贯通培养试点专业2个;建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精品课程和省级资源共享课53门;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截至2021年3月)技能培养学校按照“大赛常态化、专业全覆盖、师生齐参与”的原则,构建了“双方参与、两级管理、三个衔接、四次提升”的技能大赛长效机制和赛事成果转化机制,实现了课程竞赛、专业竞赛的常态化,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先后承办了全国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技能大赛、山东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护理技能”赛项和“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赛项、聊城市职业技能大赛等各类赛事,并在全国护理教学成果展示赛、全国职业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技能大赛、全国卫生职业院校“中医药社杯”检验技能竞赛、全国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项目竞赛、“中国软件杯”全国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全国BIM算量大赛等省级及以上技能大赛上获奖100余项。近五年来,学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2016年起,连续四年获全国护理技能大赛一等奖。中国教育在线、中国教育电视台相继报道,学校也成为中国教育电视台《少年工匠》栏目首期播出单位。科研与社会服务学校以服务社会为使命,建立了“多方位、立体化、开放式”的科研服务体系。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校企共建14个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开展应用技术开发研究,为企业提供智力与技术支持。近年来,学校共承担各类教科研课题809项,其中,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3项,教育部思政专项1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4项,工业和信息化部课题2项,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12项,山东省软科学计划项目13项,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8项,山东省人文社科研项目6项,各级教学改革项目89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937篇;出版学术论著和教材345部,其中,被列为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规划教材17部;获市厅级以上教科研奖励340项,其中,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4项,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软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33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35项,山东省职业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2项,聊城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26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2项,其他专利179项。旅游管理系连续六年服务全国“两会”、连续三年服务博鳌亚洲论坛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为山东职业教育一张闪亮的名片。(截至2021年3月)学校紧紧围绕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和乡村振兴战略、服务聊城九大优势产业集群,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退伍士兵、下岗职工、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国际交流学校积极探索高职教育国际化路径。与美国布卢姆菲尔德学院举办护理、动漫制作技术和电子商务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合作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与德国文化经济促进会签约双元制教育项目,就学生赴德国就业、学历提升、师资教材引进等开展务实合作;与菲律宾伊里密欧学院、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新西兰北方理工学院、中国台湾修平科技大学等30余个国(境)外高等院校结为友好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国际交流平台。产教融合学校着力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校企联合招生、协同育人,构建校企双主体育人平台。牵头组建了国家级职教集团——“聊城市第一职教集团”,不断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推进集团化办学,实现“政行企校四方联动、校企相融互生”;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强化技能培养,打造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校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合作,打造高端护理人才培养基地;与阿里巴巴合作,共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基地;与新凤祥集团合作组建“新凤祥产业学院”、与东阿阿胶集团合作组建“东阿阿胶学院”;与中通客车合作组建“中通客车学院”;与清大东方合作组建“清大东方消防学院”;与北京诺亦腾公司合作,引进国家“千人计划”团队,共建虚拟现实联合创新中心。依托行业、企业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85处,与中国重型汽车集团、上汽大众、思科公司、惠普公司、甲骨文公司、海尔集团等一流企业以“订单班”“校中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等多种形式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以“四史”教育为切入点,大力开展“三全育人”。学校思政部党支部成为“全国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拟表彰对象,学校团委成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拟表彰对象;并荣获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教育部“国防特色教育学校”等荣誉称号,“英模文化”被教育部教职委评选为“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品牌。学校是山东省职业教育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单位,是山东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学校坚持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聊城作为冀鲁豫革命老区中心得天独厚的优势,以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为切入点,成立了孔繁森精神与红色文化研究院,大力开展红色教育,把孔繁森精神和红色文化融入教育教学过程。学校完善了各项奖助贷政策,采取假期走访、党员干部联系班级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大力培养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传授学生修身之道、培养学生终身爱好,发掘学生个性特长、练就学生职业专长”,实施三全育人和课堂、课外、宿舍三大空间全时段管理与服务,实现学生德业兼修、全面发展,打造聊职德育品牌。“东风吹来满眼春,潮起正是扬帆时。”面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机遇,学校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内涵建设,努力成为大国工匠的摇篮,向着建成国内一流现代化高职院校的目标不断奋进,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