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河南:2012年美术类专业省统考实施细则
2011-11-16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一、总则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美术类专业省级统一考试(以下简称“专业省统考”)是国家教育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我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美术类专业考试仍实行全省统一考试的管理体制,遵循科学、公平、安全、准确、规范的原则,贯彻“依法治考,从严治考”的方针,由全省统一命题、统一组织实施考试、统一评卷。为进一步规范专业省统考工作,使考试管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科学化,结合美术类专业考试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细则。

  二、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一)省级领导小组及职责

  省招办下设美术类专业省统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以下工作:

  1.依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制订《河南省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美术类专业省统考考试实施细则》及相关文件;

  2.河南省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省统考的命题、制卷、试卷发放管理等工作;

  3.指导与协调省辖市及重点扩权县(市)招办的考务工作;

  4.专业省统考的评卷组织与管理工作;

  5.专业省统考的成绩统计、考生的分数复核等工作;

  6.对违纪舞弊事件提出处理意见等。

  (二)考区领导小组及其职责

  美术类专业省统考以省辖市、重点扩权县(市)为考区,成立考区专业考试工作领导小组,由本级教育行政部门、招生办公室负责人任主任、副主任,负责以下工作:

  1.领导、组织、管理本考区的专业考试实施;

  2.考点的选定、考核工作;

  3.考点监考及其他工作人员的选聘工作;

  4.试卷(题)的运送、保管、收发及安全保密工作;

  5.考区考试所需物品、材料的准备工作;

  6.对考生违纪舞弊事件的调查、取证、核实、上报工作;

  7.考试期间重大问题的处理;

  8.完成省级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

  (三)考点及其职责

  考区设若干考点,考点设置在省辖市、重点扩权县(市)所在地,在省辖市、重点扩权县(市)考试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负责以下工作:

  1.规划、组织并按要求实施专业省统考的准备及各项考务工作;

  2.试卷(题)在考点的保管、保密与安全工作,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并处理考试期间发生的各种重大问题;

  3.考点所有工作人员的培训;

  4.组织考生有序进入和离开考场,切实维护考场秩序;

  5.各考场试卷(题)及有关材料的回收、验收工作,确保准确无误;

  6.按要求设置公告栏、考点平面图,及时向考生公布考试的有关规定、考试纪律和考试要求;

  7.按要求设置考务、宣传、保卫、后勤、医疗等若干小组,分管有关工作,以保证考试正常实施;

  三、命题

  美术类专业省统考科目考试为素描、速写、色彩三科。

  (一)命题原则

  1.全省统一命题;

  2.正确导向,依据专业考试科目,体现出学习美术类专业对考生所具备的基本专业要求;

  3.坚持标准,难易适度,题目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客观准确测试出美术类专业考生的基本素质和技能,有利于高校选拔专业优秀学生。

  (二)命题的具体要求

  1.速写:人物动态写生、漫写或默写;

  2.素描:人物头像、石膏像、静物写生或默写;

  3.色彩:静物组合写生或默写,风景默写。

  (三)命题工作的组织管理

  1.由省招办组织有关专家命题;

  2.命题工作实行封闭管理;

  3.试题在启封前和使用过程中至考试结束属国家级机密材料(含考试所用的相关素材)。

  四、考试

  考试期间,各级招办应安排工作人员昼夜值班,值班电话应在考前告知上下级招办。对外设置举报信箱、公布考试期间的省、市举报电话。

  如发生失密、泄密、大面积作弊等重大事件,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并立即报告省招办。

  (一)考点考场布置

  1.考点考场各项准备工作,在主考的主持下进行。

  2.考点配备主考1人,副主考2人,每考场配备监考人员2人。主考、副主考、监考员及其他工作人员应佩证上岗;

  3.考点应设置考务组(负责考务工作安排,试卷安全保密、保管,试卷收发、装订)、宣传组(负责考点宣传工作)、保卫组(负责考点及考场周边安全保卫)、后勤组(负责考试所需物品的供应及供电照明)、医务组(负责考生医疗救治)。

  4.考点应有明确的考点平面图、路标、公告栏及其它标识,同时还应将《河南省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美术类专业省统考考试时间表》、《河南省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美术类省统考考生守则》、《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等张贴在考点的醒目位置,并公布举报电话,接受考生监督。

  5.按照规范化要求布置考点。考点气氛要庄重,使考生感到严肃、亲切、和谐。

  考点大门悬挂红色横幅,统一用字为“河南省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美术类专业省统考××考区××××考点”。

  大门两旁竖插装饰彩旗,张贴具有欢迎和鼓励意义的标语,如:

  ——热烈欢迎您参加河南省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美术类专业省统考;

  ——祝参加美术类专业省统考的广大考生考出优异成绩;

  ——今日莘莘学子,明朝国家栋梁;

  ——信守诺言,诚信考试;遵守考纪,公平竞争;积极拼搏,考出水平。

  6.考点内设若干考场。考点应根据美术类专业考试的特点与要求,统一规划和安排考点所有考场的设置。考场应安全、安静、通风、采光条件好,统一在考场前方配置挂钟。场内除必备物品外,不得留有其他可能影响考试的物品、字迹和图画等。

  7.每考场30人。考生座位单人、单桌、单行排列,间距80厘米以上。

  8.素描、速写、色彩三科答卷作画部分规格为:32cm×30cm。

  9.美术类专业省统考考试时间:

  时间/日期 上午 下午

  2011年12月18日 速写8:30-9:00 素描9:00-12:00 色彩14:30-17:30

  10.考生在考试前一天的下午熟悉考场。考点和考场应在考生熟悉考场之前准备完毕。

  (二)监考员的选拔、培训及其职责

  1.监考员由考区领导小组选拔、聘任,工作的考场随机确定。

  2.监考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为:思想品德良好,作风正派,遵纪守法;熟悉考试业务,工作认真负责;身体健康;遵守保密工作规定。监考员实行回避制度。

  3.考点考前按规定对全体工作人员集中进行学习和培训,要求每一位工作人员明确职责和分工,熟悉各种规章和考试纪律,特别对监考员应进行系统的业务培训,要求每一位监考员应当掌握试卷(试题)的分发、回收、静物的摆放等要点和步骤。

  4.未经培训的人员不得参加监考和其它考务工作。

  5.监考员职责

  ⑴在主考主持下,负责本考场的考试,维持考场秩序,保证考试正常进行;

  ⑵使用金属探测器对考生进行违禁物品的检查,适时开启和关闭无线信号屏蔽器;

  ⑶对考生进行考风考纪教育,宣读《考生守则》,宣布考试注意事项;

  ⑷检查考生专业准考证、身份证,严查替考;

  ⑸监督考生按规定作画,制止违纪、作弊行为,并按要求如实记载考场情况及考生违纪舞弊情况,对考生用于作弊的材料、工具等予以收缴或暂扣;

  ⑹对在考试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主考,不得扩散;

  ⑺遵守监考员“三项纪律”和“十项注意”;

  ⑻不得将手机、手表等通讯、计时工具带入考场。

  6.《考生守则》

  ⑴考生必须自觉服从监考员管理,不得以任何理由妨碍监考员等考试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不得扰乱考场及其他考试工作地点秩序。

  ⑵凭专业准考证、身份证按规定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

  ⑶开考前25分钟(第一科前移10分钟)预备铃响后开始入场,10分钟内入场完毕。开考15分钟后,迟到考生不能进场。考试结束后方可交卷出场。未参加速写考试的考生,可在素描开考前5分钟入场参加素描考试。

  ⑷考生入场只能携带必备的工具和画夹,不能携带书报、资料和画架。严禁携带各种无线通讯工具、电子存储记忆录放设备以及手表或其他计时工具、涂改液、修正带等物品进入考场。

  ⑸考生入场后,对号入座。考生领到答卷纸后,应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身份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在指定位置和规定的时间内准确清楚的填写姓名、性别、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等。

  ⑹开考信号发出后才能开始作画,考试终了信号发出后停止作画,并根据监考员指令依次退出考场。不准在考场逗留,不准将答卷纸、试题带出考场。

  ⑺严格按照题目要求在指定的区域作画,严禁在答卷纸上做任何标记。

  ⑻在考场内必须保持安静,不准吸烟,不准喧哗,不准交头接耳、左顾右盼、打手势、做暗号,不准夹带、旁窥、抄袭或有意让他人抄袭,不准交换试题、答卷纸,不得自行传递文具、用品等。

  ⑼如不遵守考试纪律,不服从考试工作人员管理,有违纪作弊行为的,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及教育部年度招生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将违规事实记入考生高考诚信电子档案。

  五、考试实施

  1.每科开考前40分钟(第一科开考前50分钟),监考员和有关人员到达考务办公室,接受主考临场指示,核准钟表时间,领取试卷(题)及有关工作用品;

  2.开考前25分钟(第一科考试开考前35分钟)组织考生有序入场,一名监考员使用金属探测仪检查违禁物品,劝阻考生不要携带规定以外的物品入场;另一名监考员逐个核对考生的相貌与准考证、身份证上的照片是否相符,并指导考生对号入座;

  3.开考前10分钟,开始启封分发试卷(题)。第一科考试开考前监考员还要向考生宣读《考生守则》和《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及有关规定的相关内容;

  4.监考员应提醒考生认真核对答卷纸上的个人信息是否正确,无误后按规定的时间开始作画。

  5.速写、素描两科合并一次连续考完。速写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应先收速写答卷(试题),后发素描试卷(试题),接着考试,考生不休息;

  6.开考后,监考员应逐份试卷检查考生填写的姓名、性别、考生号、考场号、座号与座次表上是否一致,并督促考生正确填写。

  7.开考15分钟后,迟到考生不得进场。监考员应在缺考考生的答卷纸的“姓名”栏内填写“缺考”字样;

  8.考试结束前15分钟吹一次哨,监考员提醒考生注意离考试结束还有15分钟,注意掌握好时间;

  9.考试期间监考员应分立考场两端,密切注视考生作画,防止考生交换答卷或其他舞弊行为;

  10.考试结束铃响后,考生应停止作画,监考人员将试卷(试题)收齐清点无误后,方可允许考生离开考场。

  11.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密封考生答卷。仅在密封条上刷浆糊和胶水,不可以在答卷纸密封线内刷浆糊和胶水。缺考考生答卷和尾场空白答卷不密封,违纪考生答卷密封。每场收回的试卷袋内均为30份答卷。

  12.监考员应将缺考考生和违纪考生的考生号、姓名及违规事实分别填写在试卷袋上和考场情况登记表上。

  六、评卷工作

  (一)评卷工作由省招办统一组织。省招办和有关专家组成评卷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学科评卷组、答卷保管组、专家复审组等。评委由省内各招生院校按省招办规定和要求推荐上报,省招办审定后统一聘请。

  (二)评委应具备下列条件

  1.坚持原则,遵守纪律,服从领导,工作责任心强;

  2.业务熟练,原则上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

  3.身体健康,能胜任专业省统考评卷工作;

  4.当年无子女或直系亲属参加该次专业考试。

  (三)评委的工作纪律

  1.评卷教师经省招办聘任后,其身份应予保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对外宣传;

  2.评卷教师应根据评卷小组制定的学科评分执行细则对答卷进行公平、公正的分类分等评分,避免主观性和随意性;

  3.不得将评卷的有关情况对外透露;

  4.在评卷工作期间手机等通讯工具须集中管理,特殊情况用指定的固定电话进行联系;

  5.不得擅自带走答卷或给答卷拍照;

  6.服从评卷小组的统一安排,严格遵守工作时间,不得擅离职守;

  7.评卷期间所有工作人员一律凭证进入评卷场地。

  8.评卷期间发现评委有违纪舞弊行为,立即停止其评委工作,将违纪舞弊事实记入专业评委数据库档案内,今后不再聘为艺术类专业省统考评委。

  (四)评卷办法

  评卷领导小组应根据《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美术类专业省级术科统一考试评分参考》要求,制定我省美术类专业省统考评分执行细则。美术类答卷评卷按照“先分类分等,后细分打分”的原则。各科答卷均实行密封、流水作业的评卷办法。

  1.评选样卷:评卷组根据美术类各科省统考评分执行细则,参照考生答卷选出各类答卷的样卷;

  2.各科评委对照省统考评分执行细则和各类样卷标准集体分类、分等,共分六大类16个评分等级;

  3.评委分类分等后的答卷由专家复审组进行复查,最后确定答卷等级;

  4.经专家复审后的答卷由各科评委在确定等级规定的分数范围内各自打分,5个评委同时打分,所打分数输入微机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加总平均后即为该科最后得分。

  5.答卷保管组核对违纪考试记录表并输入微机。

  七、其他有关事宜

  省招办将在河南省招生办公室网站上提供考生艺术类专业省统考成绩查询系统,并提供该类专业省统考分数段和专业合格线,对专业合格考生将不再另行发放专业合格证。在高考成绩公布后,省招办按照全省该类本、专科招生计划的适当比例划定本、专科录取的专业控制分数线和文化控制分数线。对在专业省统考中被认定为考试违规的考生,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教育部年度招生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并将违规事实记入其本人高考诚信电子档案。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由中央和地方共建、由电力行业举办、以电力职业教育为主体的普通高校,是中南地区重要的电力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学校已有87年的办学历史,其前身郑县工业职业学校(后更名为河南省立郑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始建于1933年,抗战时期在内乡县赤眉镇办学8年,经历了16次易名。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以郑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为基础、将中南五省六所高级工业学校的电机科并入,成立燃料工业部郑州电力学校。其后,历经河南电力学院、郑州电力学院、郑州电力学校等发展阶段,1994年,建立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占地29.43万平方米,省发改委批准中长期规划在校生规模1万人,规划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已建成建筑面积16.25万平方米。现拥有校内实践教学实训基地、实训室130个,与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50个。拥有河南省电厂节能环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电力智慧供应链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电力节能减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郑州市电力能效智能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郑州市电力物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郑州市电力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郑州市电力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郑州市发电锅炉节能减排重点实验室、郑州市智能物联输配电联合创新重点实验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6亿元。图书馆藏书48.46万册,智慧教室10个,拥有虚拟演播及微课制作中心、多功能艺术实践中心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学校2017年完成与公司财务并表,收入支出纳入公司统一管控,财务管理以分公司模式运行。收入主要来源为财政拨款、学费收入和培训收入等,支出全部用于教学科研及正常运行,公司对经费不足部分给予补助。专业设置覆盖电力工程、动力工程、机械电气、信息通信、经贸管理五大专业领域的35个专业,并与澳大利亚启思蒙学院开展国际合作办学专业3个。专业布局以传统的电力、动力类专业为主,近年来,为更好的服务公司和行业发展,陆续增加了新能源装备技术、工业机器人、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物联网应用技术、风电系统运行与维护等新兴专业。学校现有国家级骨干专业2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5个,形成了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为龙头、特色专业为骨干、校级专业为基础的三级专业建设体系。目前全日制在校学生共计6503人。2019年招生计划2100人,新生报到率97.48%,理科、文科录取最低分数分别高出省专科控制分数线119分、211分。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6%以上,高出全国高职院校平均水平4%,其中电力、能源领域为就业主渠道,平均占比接近六成。2017年以来进入国网公司毕业生共509人,其中进入河南省电力公司毕业生共391人。2020年学校为积极响应国家职业教育扩招百万政策,计划招生2500人。学校培训工作以“面向企业、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为根本出发点,秉承走出去、引进来,服务社会、服务行业的发展思路,年均各类社会培训服务人次超过在校生人数2倍,学校荣获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先进集体称号。学校长期承担省公司教育培训工作,包括人、财、物、审计等管理类和新员工入职培训等项目。同时,作为国网学堂河南省直分院运维单位,提供业务咨询和技术支持工作,支撑公司开展各类线上线下考试、培训等工作。在八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逐渐形成了“严谨笃学、敬业乐群”的校风、“立德修能、知行合一”的学风和 “明德循理,精业育人”的教风,确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以高效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优质完备的教育教学资源、严谨规范的教学管理体系、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和优美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深受广大学子和家长的好评。学校先后培养出了60000余名优秀人才,校友们的出色表现和卓越成就,为学校赢得了良好声誉,确立了学校的重要地位。步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学校将以电力教育品牌名校为目标,致力于现代化电力职业教育发展建设,扬帆起航,勇往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力量。
  • 学校简介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学校创办于1953年,是一所交通运输特色鲜明的工科院校。学校历经河南省交通厅干部培训班、河南省交通运输干部学校、郑州交通专科学校、河南省交通学校等历史沿革。2004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高职院校;2014年,被命名为“河南省文明单位”;2015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院校”,同年在全省率先开展定向培养直招士官工作;2018年,成为河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019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成为全国200所、全省9所获批院校之一;2020年,获评“河南省文明校园”,被省教育厅、财政厅、发改委确定为河南省“高职双高工程”建设单位;被国家邮政局授予“全国邮政行业人才培养基地”;2021年,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2022年,被《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评选为全国100所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指数优秀院校。建校以来,学校在“以人为本、通达于道”办学理念指引下,发扬“明德 励志 善学 致用”校训传统,传承“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经世致用、唯实唯新”交院精神,坚持“立足交通,面向社会,特色办学,质量立校”办学定位,为河南交通运输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10多万名技术技能型人才,一大批校友成为我省交通运输系统的技术专家和管理干部,为河南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智力保障和技术服务。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原教育部部长周济,原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原河南省省长陈润儿,现河南省副省长霍金花,火箭军副政委禹光中将曾先后到学院考察调研,对学院的办学条件,改革发展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学校凭借先进的办学理念,优异的育人质量,良好的社会口碑,被河南日报社评为“河南省人民满意的十佳职业院校”“高质量就业示范高校”,被誉为“河南交通人才摇篮”。条件优良设施完备,专业丰富师资雄厚学校拥有郑东新区、航海路、桃源路、新郑龙湖4个校区和济源小浪底综合实训基地,总占地面积1506亩,校舍总建筑面积47.43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39亿元,总资产9.93亿元,图书馆藏书150余万册,花园式的校园、完善的实训场馆、现代化的图书馆、先进的体育馆、全国百佳食堂,为师生修身、治学、学习、生活提供了优越条件。学校设有五院四系二部:公路学院、汽车学院、物流学院、轨道交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筑工程系、交通信息工程系、商务旅游系、航运海事系、公共基础教学部、文艺体育部。学校紧密对接交通运输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开设专业39个,形成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现代物流管理、智能交通技术、建筑工程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5个重点专业群,建成国家级骨干专业、示范专业、特色专业9个,省级特色专业及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2个,建成省(部)级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1门,省级立体化教材5门。学校全日制普通学历教育在校生16000余人,成人学历教育100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达到96%以上,其中骨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十三五”以来,学生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9项、省级奖项168项。现有教职工95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33人,正高级职称43人,副高级职称208人,硕士及以上学位430人,双师型教师371人。全国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1人,省(部)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2名,省级及以上教学名师3人,“黄大年教学团队”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9个,省(部)级职业教育与工程技术专家库专家40余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24人。学校建成国家级、省级实训基地10个,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河南省多式联运、绿色公路建设研究中心)、省级工程实验室4个(公路物流、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建筑结构加固材料、桥梁智能监测与安全预警河南工程实验室),国家级、省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2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学校被评为河南省职业院校骨干教师培训基地,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社会服务成果丰硕,产教融合成效显著作为“河南省 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协调推进办公室”依托单位,学校坚持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四位一体”,依托学校交通运输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交院工程技术集团公司和重点专业群,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获批交通运输部“全国交通运输行业绿色高性能材料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国家级桥梁安全维护与加固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与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共建“道路安全研究中心河南分中心”。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被国家邮政局授予“全国邮政行业人才培养基地”,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全民振兴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学校被省发改委、教育厅、人社厅确定为河南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职业院校。高速公路科普馆被中国公路学会认定为全国公路科普教育基地,被省科技厅认定为河南省科普基地。紧密对接行业发展前沿和需求,年开展各类技术咨询和服务300余项、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30000余人次。学校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广泛开展校企协同育人,拥有产学合作企业149个,校企共建实训基地157个。先后与华晨宝马、沃尔沃建工、保时捷中国等知名企业合作,共建区域能力发展基地,共同培养订单学生和企业员工。与一汽丰田、上海通用、北京现代、腾讯云计算、京东集团、万豪集团等12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积极探索开展“现代学徒制”和“订单式”人才培养。学校牵头组建了全国智慧交通与智能网联汽车产教联盟、全国机械行业商用车产教联盟等2个全国性产教融合平台,牵头组建的河南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获批教育部“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培育单位”,被河南省列为重点建设的20个职教集团。“智能新能源汽车技术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项目获得教育部立项培育建设,“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获批国家级首批教师实践流动站建设项目。学校产教融合经验被《中国交通报》刊发宣传报道。与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上海机动车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是全国首家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校属交院工程技术集团公司拥有公路工程监理甲级、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综合甲级等十余项资质,获得授权专利115项,国际专利2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地方标准等20余项。研发的“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凝土路面成套应用技术”被列入河南省交通运输科技成果推广目录,“玄武岩纤维及制品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关键技术研究”等三个项目获批交通运输部重点科技项目。服务军民融合战略,士官培养形成品牌学校是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国防动员部和教育部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定向培养士官院校,先后与火箭军、空军、陆军等军种合作,在5个优势专业开展定向培养士官,已累计招生定向培养士官3500余人,士官生培养规模河南第一,全国领先,四届近2000余名毕业士官生合格入伍,5人参加国庆70周年阅兵,10余人在部队立功受奖。2019年火箭军定向委培士官生军地联席会议在学校召开,火箭军副政委禹光中将出席会议,国家教育部和中央军委机关领导、河南省政府、省交通运输厅、省教育厅、全国20所定点院校领导等参加会议,对学校育人条件和育人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定向培养士官已经成为学校探索现代学徒制的一个崭新特色,成为河南省职业教育军地融合的一大亮点,为河南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注入了新的内涵。学校因交通而生,伴交通成长,依交通而兴。立足新起点,迈向新征程,学校将按照创建成为“国家级双高校”、开办本科专业、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三步走奋斗目标,抢抓机遇,创新发展、融合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努力打造交通运输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特色基地、交通运输技术技能服务创新基地、交通运输行业干部职工培训品牌基地和军民融合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四大基地”,朝着建设“全国知名、省内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院校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在中原大地上谱写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 学校简介河南工业大学(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位于河南省会郑州市,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粮食局共建高校;始建于1956年,先后隶属国家粮食部、商业部和国内贸易部;1959年开展本科教育,1981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2013年开始博士研究生教育,2017年获批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2018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98年划归河南省管理,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粮食局于2010年签约共建河南工业大学。2020年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2021年入选河南省“双一流”高校创建行动计划。建校至今,学校坚持“扎根中原,立足行业,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办学定位,严守“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秉承“明德、求是、拓新、笃行”的校训,大力弘扬“崇尚科学、勇于探索、报国兴学、自强不息”的工大精神,凝练形成了“团结进取,务实高效”的校风、“博学奉献”的教风和“勤奋诚信”的学风。经过历代工大人的励精图治和薪火传承,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工学为主,涵盖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艺术学和农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不仅具备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三级人才培养体系,而且作为第二单位成功入选国家首批“ 2011协同创新计划”,是教育部“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高校,在推动行业、区域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教育振兴的过程中做出了应有贡献,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优异成绩。一、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960人,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934人,博士学位教师1000人;硕士生导师572人,博士生导师74人;汇聚了双聘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原学者、河南省教学名师等一大批学术带头人;拥有省级及以上高层次教学、研究团队26个。建校以来,学校涌现出了陈启宗、路茜玉、张根旺、周乃如、汪璠、张国贤等一大批,在粮食、磨料磨具等行业领域具有重大贡献和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专家、学者,他们潜心学术,立德树人,奖掖后进,功勋卓著,为我国粮食事业、磨料磨具行业及学校发展、社会进步作出了开拓性贡献,为后继者树立了榜样。现任教师中,有国际标准化组织食品技术委员会谷物与豆类分会主席卞科教授、国际谷物科技协会主席王凤成教授、三届奥运会田径裁判王晏教授等知名专家,还有一批专家教授担任中国粮油学会、中国粮食工程建设委员会、全国磨料磨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热处理学会、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学磷化学专业委员会等学术组织理事长或副理事长职务,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和教学岗位上,教书育人,竭诚奉献,堪称楷模。二、学科专业学校长期致力于粮食产后领域的基础理论及工程技术研究,构建了集储运、加工、装备、信息、管理等于一体的完整学科体系;拥有全国最完整的粮油食品学科群和实力雄厚的超硬材料学科群;农业科学、工程学、化学3个学科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全球前1%。建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22个学院, 74个本科专业,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4个省一级重点学科,“粮食产后安全及加工”学科群入选河南省首批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粮食工程”等3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粮食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个国家级卓越计划专业、16个省级名牌和特色专业、6个双学位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8个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济学”等29个专业入选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具有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和高校教师硕士学位授予权。三、人才培养学校面向全国招生;是国家来华留学生自主招生高校,拥有“中国政府奖学金”、“中国政府丝绸之路奖学金”和“河南省政府奖学金”培养资格;是全国硕士研究生推免高校、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拥有“食品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粮油食品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河南工业大学-河南中鹤纯净粉业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8000余人,其中研究生3000人,外国留学生300余人;另有继续教育学生近1万人;先后为国家输送了22万余名合格毕业生,粮食行业半数以上的管理精英和技术骨干均出自本校,被誉为粮食行业的“黄埔军校”。近五年,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国家级奖621项、省部级奖1312项;全国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合格率连年100%;国家“挑战杯”竞赛连续9届领跑河南;连续两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先后荣获“全国就业50强高校”、全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人才培养质量获得社会高度认可和评价。四、科学研究学校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科研队伍,长期致力于粮食产后领域的基础理论与工程技术研究,构建了集储运、加工、装备、信息、管理等于一体科学研究体系和特色;积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粮食储运、仓厂建设、粮食经济与物流管理、粮食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粮食机械、超硬材料及磨料磨具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有力推动了行业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在1978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1986年国家科技攻关奖励大会上获国家奖励4项;近年来,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2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2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一等奖1项;2017年进入中国大学科技创新竞争力百强高校。现有小麦和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粮食储运国家工程实验室、粮食信息处理与控制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粮食储藏与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粮食物流研究培训中心、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精深加工研究所(郑州)等35个省部级、国家级科研平台;建有中国粮食博物馆预博馆;是国家粮食行业郑州培训基地;设有河南省高校首家院士工作站、物流研究中心、粮食经济研究中心、超硬材料及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5个地厅级科技平台;校内还有岩土工程研究所、物流研究所等54个校级学术研究机构和100余个教学、科研、实习、实训平台。五、办学条件占地总面积193.8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06.2万平方米;拥有莲花街校区、嵩山路校区、中原路校区三个校区;建有高标准的教学大楼和现代化的学生公寓;是河南省高校“数字化校园”示范单位、“智慧校园”和“网络学习空间”建设试点单位。建有食品工程、建筑工程、物理学、化学、力学、电工电子、机械基础等各种、各类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实验教学中心、本科实验教学中心和工程训练中心;配备有大批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89亿元,1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860台(套);学校图书馆是原商业部批准的“全国粮油学科文献情报中心”,藏书270.4万余册,自建粮油食品、超硬材料与磨料磨具2个专题特色数据库;《河南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先进、齐全的教学科研设施,优雅宜人的校园环境,为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提供了坚实的条件基础。作为一所办学特色鲜明的省局共建高校,如今的河南工业大学正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以“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办人民满意高等教育”为宗旨,满怀信心的朝着有特色高水平工业大学的建设目标而努力奋斗。
  •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济源市
    学校简介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省属公办普通高校,坐落在河南省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政治文化中心地带。济源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是愚公移山精神的原发地,与山西省毗邻,东连焦作,南靠洛阳,西接山西运城,素有“豫西北门户”之称。城市年轻充满活力,经济发达,生态良好,人民安居乐业,多项指标增速和人均水平居全省前列,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节水型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等40多项几乎所有的国家级荣誉称号。济源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独具魅力,地处华夏文明摇篮地带,愚公移山、女娲补天、轩辕祭天等传说和故事都发生在这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厚重的文化,王屋山,被尊为道教“天下第一洞天”;济水,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四渎”;愚公移山精神,由于毛主席在七大的演讲而举世闻名,并实现了从寓言故事到民族精神,从优秀传统文化到革命文化的升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大力弘扬将革命进行到底精神”,赋予了愚公移山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学院始建于1993年,占地1300亩,有沁园高新两个校区,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5亿元,拥有国家一级图书馆和国内领先省内一流的职业技能实训中心。现有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00余人,博士、硕士近500人,享受省政府津贴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教育教学专家、省级教学名师40余人。设有14个教学系部,开设有2个应用型本科专业、63个高职专业,涉及机械、电子、汽车、冶金、建筑、旅游、护理、会计、艺术、教育、计算机等15个专业大类。其中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骨干专业4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5个。荣获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20多项,国家和省市科技进步奖30多项。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成人教育3000多人,生源覆盖全国20多个省份,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3%以上。近三年,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英语竞赛、全民健身操舞大赛、“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300余项,其中“金属冶炼与设备检修”赛项蝉联两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科技兴农”等4个赛项分别荣获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1银3铜。多年来,学院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特色谋发展,以质量求生存,职业教育办学特色日益彰显。一是明确了奋斗目标和办学定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创建产教融合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卓越、创新创业示范引领、社会服务能力突出的高水平全国知名高职院校为目标,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形成了专业设置对接产业发展、课程设置对接岗位能力、实践教学对接企业生产、教育服务对接社会需求的“四对接”办学模式。二是形成了职业教育办学特色。以学院为龙头成立济源职业教育集团引领职业教育发展。秉承合作共赢的原则,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形成了校中厂、厂中校、订单式、校企共建二级学院等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形成了“围绕产业办专业、围绕专业办企业,课堂教学车间化、实习实训生产化,校企办学双主体、合作育人全过程,课堂教学车间化、实习实训生产化”的人才培养特色,切实推进了“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师资共训、基地共享、人才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大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参与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阳光工程、511培训工程等,主动对接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积极服务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每年为社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近5000人,培训各类成人教育学员和技术人员上万名,开展技术信息服务百余次。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华为集团、京东集团、甲骨文公司、浙江广电开元名都大酒店等200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成立了准源精密工业有限公司、甲骨文软件学院、新能源汽车协同研发中心等,在人才培养、科技服务、文化辐射、产业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四是持续深化盟院合作,学院与民盟河南省委签订盟院深化合作战略框架协议,在民盟河南省委、省教育厅、示范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与郑州大学等6所本科院校、10多家民盟企业构建了“361+N”产教融合发展共同体。与郑州轻工业学院联办了应用型本科专业,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合作成立了试点班,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快速提升办学综合实力,为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和城市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社会服务贡献度的增强,学院知名度、美誉度持续提升,办学特色和办学成就受到了历届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先后荣获了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优秀院校、河南省首批品牌示范高职院校、河南省优质高职院校、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等20多项省级以上荣誉。《中国教育报》、《河南日报》等主流媒体对学院发展经验和办学特色进行了纪实报道。面向新时代,济职人将继续瞄准创建高水平全国知名高职院校的奋斗目标,秉承“明德 励志 勤勉 精艺”的校训,大力弘扬“团结协作、克难攻坚、勇创一流、争做贡献”的济职精神,不断开创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 许昌学院许昌市
    学校简介许昌学院座落于汉魏故都——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地处“中原之中”,既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又是一座蓬勃发展的现代新城。许昌区位优势突出,距省会郑州80公里,是中原城市群、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之一,郑许一体化正加速推进。许昌交通条件便利,形成了集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空为一体的快捷交通体系。许昌经济基础雄厚,现代工业体系齐全,重点产业特色鲜明,综合实力稳居河南第一方阵。许昌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中国花木之都、三国文化之乡、陶瓷文化之乡、腊梅文化之乡,先后获得国家文明城、国家卫生城、国家森林城、国家生态园林城、国家优秀旅游城、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等称号。许昌学院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42年8月的河南省第五行政区联立师范学校。1946年7月,河南省立许昌师范学校成立,五区联师并入许昌师范学校。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健康发展,1959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师范专科学校,1963年因国家经济困难调整为中等师范学校,1978年首批复办师范专科,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2012年通过教育部本科高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0年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校是河南省首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单位、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河南省硕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建设单位、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项目高校,入选河南省“十四五”时期重点建设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教学科研设施先进,支撑服务体系完善,教学科研实习仪器设备资产值35019.07万元,馆藏纸质图书2119830册,拥有高标准的体育运动设施、文化活动场馆和智慧校园系统,建有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钧瓷文化艺术馆、吴道子美术馆等。学校有教职工1764人。有中原学者3人,河南省特聘教授2人,河南省教学名师4人;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入选中原领军人才,2人入选中原青年拔尖人才,6人入选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2人入选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有5个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5个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20个河南省高校教学团队和优秀基层教学组织。聘请有包括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学术领军人才在内的一批特聘教授和兼职教授。学校有69个本科专业和13个专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文学、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医学等十个学科门类,形成了融入地方、贴近产业、理工为主、突出应用的专业格局,电力装备与信息工程、新材料与能源、食品医药与健康等专业集群特色明显。有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一流课程、1个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课程改革试点专业,1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省级特色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河南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河南省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河南省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试点、河南省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与华中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等联合培养研究生,并招收有外国留学生。有全日制在校生26343人。学校有6个河南省重点学科,有河南省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院士工作站、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重点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18个省级科研创新平台,设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河南省高校知识产权运营管理中心试点单位等,与地方重点企业联合成立有17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和产学研合作基地。“颍川众创”入选国家级“众创空间”,许昌大学科技园是省级大学科技园和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许昌市政府每年财政预算1000万元设立“校地合作专项资金”。《许昌学院学报》先后被评为全国社科百强学报和河南省十佳学报,“魏晋史研究”栏目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工程”。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西俄勒冈大学、美国俄勒冈理工学院、美国贝尔维尤大学、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普韦布洛分校、英国卡迪夫城市大学、俄罗斯南乌拉尔国立大学、加拿大卡普顿大学、加拿大荷兰学院等国外高校联合举办有合作办学项目。与许继集团、森源集团、瑞贝卡集团、西继电梯、黄河旋风等地方知名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成立行业学院,共建产业联盟,不断强化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科学研究与地方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深化产教融合发展,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国机器人大赛等活动中屡获佳绩,先后获得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大赛表演金奖、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金奖、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戏剧艺术节“金刺猬奖”等。学校秉承“崇德砺志、博学敬业”的校训,弘扬“教学神圣、崇尚学术”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开放活校、依法治校”的办学方针,着力建设“和谐校园、活力校园、学术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形成了“团结和谐、勤奋严谨、文明诚信、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曾获得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组织奖、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河南省文明校园、河南省平安校园、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河南省行风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抓住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机遇,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扎根地方办学,强化内涵提升,深化改革创新,突出开放融合,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富有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