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云南:高职扩招第二阶段报名考试及招生录取考生须知
2019-09-12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高职扩招工作的部署,结合云南实际,决定开展高职扩招第二阶段报名、考试及招生录取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报名及志愿填报

(一)报名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以申请报名:

1. 符合云南省普通高考报名条件;

2. 应(往)届普通高中毕业生、应(往)届中职毕业生、高中同等学力人员(含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群体);

3. 未被2019年高等院校录取的考生;

下列人员不得报名:

1.已被2019年高等院校录取的考生;

2. 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

3.高中阶段(普通高中学校、中职学校(含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的在校生;

4.违反教育部令第33号规定,不符合参加报考条件者;

5.因触犯刑法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

6.普通高中毕业生未取得《云南省中学生体育标准合格证》者,残障考生除外。

(二)报名时间

2019年9月11日9:00—9月17日18:00 (节假日正常休息)。

(三)报名办法

在规定时间内,考生登录云南省招生考试工作网(http://work.ynzs.cn/ZSGL/Login.jsp,以下简称工作网)进行网上报名并进行现场确认。

考生在报名时要注意:

1. 免费注册

(1)录入姓名时,必须以身份证上的为准。

(2)业务类别选择“普高考生”。

(3)报名确认点。报名确认点由各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设定。按照就近就便原则,考生选择就近的报名确认点进行报名确认。

2.报名。

(1)报名参照《云南省招生考试院关于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云招考院〔2018〕141号)进行。考生网上报名注意事项参见《云南省2019年普高招生网上报名考生须知》。

考生应携带二代身份证和户口簿原件、高中阶段毕业证(含普通高中、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等材料于报名截止时间前到报名时选择的县、市、区报名确认点办理确认手续。不能提供高中阶段毕业证的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及其他社会同等学力考生还须提供由本人书写并签字按手印的承诺书,且年龄不小于18周岁。所有报名的考生必须真实填写报名信息,并对填写内容负责。

(2)考试类型。考生在报名时,务必正确选择“考试类型”。应(往)届普通高中毕业生、应(往)届中职学校毕业生选择“高职扩招”;退役军人选择“退役军人扩招”;下岗失业人员选择“下岗职工扩招”;农民工选择“农民工扩招”;新型职业农民选择“新型职业农民扩招”;中职生技能拔尖人才免试选择“中职免试扩招”。外省户籍在云南务工、就业、居住的人员需要报名参加我省高职扩招的,在选择考试类型时,只能选择“高职扩招”。

(3)本次扩招不含艺术体育类专业,考生在“是否参加体育专业考试”和“是否参加艺术专业考试”选项上无需勾选(如做勾选也将视为无效选择)。

3. 资格审核。报名结束后,省招生考试院将报名数据下发给各地招生考试机构,由各地招生考试机构联系当地退役军人事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农业农村等部门对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身份进行审核,审核不合格的考生由当地有关部门负责通知;应(往)届普通高中毕业生、应(往)届中职学校毕业生资格由教育部门审核,审核不合格考生由当地有关部门负责通知。中职生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参照《云南省2019年高等职业院校免试招收技能拔尖中职毕业生招生办法》执行,由报名确认点审核原件,收复印件,逐级汇总上报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于高职扩招统一测试前完成资格审核及公示。

对采用弄虚作假、资格造假等手段骗取考生资格的,一经查实,将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处理暂行办法》(教育部令第36号)严肃处理,取消其录取资格。

(四)志愿填报

本次高职扩招分为全日制和弹性学制两种学习形式。考生务必认真阅读招生院校的招生章程,注意查看院校招生专业、学习形式、学费等重要信息,在志愿填报时请慎重选择。

1. 志愿填报时间:2019年9月19日9:00—9月20日17:00。

2. 志愿设置:实行平行志愿方式,设置10个院校志愿,每个院校设1个专业志愿,考生登陆工作网进行志愿填报。其中,通过免试资格审核的考生,参加报考第一所院校组织的测试和录取,未通过免试资格审核的考生,参加统一组织的高职扩招测试及录取。

志愿填报时,考生忘记登录密码,可以携带身份证到报名确认点或报名确认点所在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办理密码重置。在填报截止时间之前,考生可反复登录工作网,自行填报、调整志愿。

志愿填报应由考生本人进行,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代替或干预考生填报志愿。志愿填报截止时间过后,任何人(包括考生本人)不得修改考生志愿信息。

本次志愿填报无需进行现场确认,考生志愿信息以填报截止时的志愿状态为准。考生填报志愿后,应重新登录查看本人志愿,确保志愿填报成功。

3. 招生院校及专业:艺术类、体育类专业及招生有特殊要求的专业不列入本次扩招。报考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及医学类专业的考生必须具有高中阶段学校毕业证书(普通高中学校毕业证或中职学校毕业证书)。招生院校及招生专业等将在志愿填报前适时在云南省招考频道公布。

(五)报名费

报名考生按照《云南省物价局云南省财政厅关于重新核定高考考试费收费标准的批复》(云价收费〔2011〕85号)规定,在报名确认时向报名确认点缴纳报名费130元。考生必须对个人所填信息的真实性负责,现场确认签字后不再退费。

(六)体检

已参加2019年普通高考体检的考生可以不再参加体检。其他考生由各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协调配合卫生部门,于9月30日前组织并完成体检。体检时间安排以县、市、区招考机构通知为准。

二、考试

(一)评价方式

本次高职扩招统一实行“基础知识+综合面试”的评价方

式。基础知识采用笔试方式进行,基础知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考试题型全部为客观题;综合面试满分100分,总分200分。所有考生必须参加基础知识、综合面试两项考试,只参加其中一项不具备录取资格。考试大纲及要求详见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官网(www.kmyz.edu.cn)及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官网(www.ynjgy.com)。

中职生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的考生需参加报考第一所院校单独组织的测试,具体时间、要求等请考生联系招生院校。

(二)考试组织

统一考试由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分基础知识、综合面试两部分,统一组织命题、考试、评卷、公布成绩。

(三)考试时间及考试地点

考试时间:9月28—29日组织进行统一考试。具体考试时间、地点及安排以准考证为准。

(四)准考证打印

请考生登录云南省招考频道(www.ynzs.cn)自行打印准考证,打印时间为9月26—27日。

三、投档录取

按平行志愿投档规则进行投档,投档时,遵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按考生总分及院校志愿逻辑顺序进行投档。出现同分数情况时,按照基础知识、综合面试进行比较,如两项分数均相同,则按同分数处理。

未完成的招生计划通过公开征集志愿的方式进行,请考生关注云南省招考频道。10月底前完成所有录取工作,招生院校发放录取通知书。

四、注意事项

(一)对于成人教育、开放教育、网络教育等有高等院校学籍在读学生报考高职扩招的,须放弃其在读的教育形式,注销现有学籍,否则录取后将无法注册学籍;现役士兵不在本次报考范围,今后如通过相关部门同意后,将以符合其职业特点的教学形式对现役军人进行学历提升和技能培训。

(二)考生在填报志愿前,应认真阅读报考院校的招生章程,审慎选择报考院校和专业。完成志愿填报方有资格参加本次扩招考试。考生填报志愿时要注意避开高峰时间(预计高峰时间为9月20日下午)登录工作网,以免遇到网络拥堵,影响填报志愿。

(三)考生应妥善保管自己的密码,因泄漏密码所造成的全部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四)考生应认真阅读考试大纲,按时打印准考证,根据准考证上的考试时间、考试地点等要求,按时参加考试。

热门院校

  • 红河卫生职业学院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学校简介 红河卫生职业学院(学校代码14413),是2012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在原红河州卫生学校基础上组建的一所省州共管、以州为主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2012年5月正式挂牌成立并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2015年12月通过云南省教育厅人才培养工作合格评估,2018年7月通过云南省教育厅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复核。先后荣获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云南省文明校园、云南省民族团结教育示范校、云南省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学校占地面积847.337亩,总建筑面积158321.26平方米,校内有5个实践基地、实验实训室206间,多媒体教室171间,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值8786.32万元。截至2021年12月底,学院共有教职员工511人,有专任教师329人,“双师型”教师150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95人,教授、副教授84人;外聘兼职教师536人;有专业带头人(负责人)19名。截至2021年12月底,图书馆藏书62.05万册,其中,纸质图书36.08万册,电子图书25.97万册。现开设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预防医学、针灸推拿、护理、助产、药学、中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治疗技术、眼视光技术、口腔医学技术、中医康复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老年保健与管理、医学美容技术、健康大数据管理与服务等19个专业,有省级骨干专业1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4个。构建了基层全科医学服务专业群、健康护理专业群、口腔专业群、药品类专业群、中医康养专业群。全校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达13000余人,其中高职学生9500余人(包含三年制专科、弹性学制、五年制转段)、中职学生3600余人,学校有继续教育学生近10000人。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3%以上,学院与省内外170余家医院和医药卫生机构建立了校外教学基地,其中附属医院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3所、教学医院14所,与126家医疗机构、企业签订了实习协议。学院深入推进医教协同“双主体”育人,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落实早临床,反复临床的医学人才培养要求。建立了五年一贯制、“3+2”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三年制“1.5+1.5”、“1+1+1”医教协同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建立中高衔接、职普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开办护理、医学影像技术、临床医学等专业的医教协同班;学院开展“文化+技能”的高职招生制度改革,承接教育部“1+X证书”11个试点项目;全生命周期健康护理专业群通过省级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拟立项建设项目。未来,学院将着力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高水平双师队伍、高水平专业群、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和继续教育标杆学校。努力实现成为省内领先、东南亚有影响的集教育、培训、科研为一体的沿边特色高水平医药卫生高等职业院校。
  • 云南艺术学院昆明市呈贡区
    学校简介云南艺术学院成立于1959 年,是全国8所综合性普通 本科高等艺术院校之一。学校坐落于美丽的春城昆明,有呈 贡、麻园2个校区,占地面积共930余亩。现有音乐学院、 舞蹈学院、戏剧学院、电影电视学院、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艺术管理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与继续教育学院、民族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教学部、体育教学部 12 个教学单位,1 个附属艺术学校。有本科专业35 个,涉及艺术学、文学、管理学和工学等学科门类。2003 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 年获批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培养单位,现有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 美术学、设计学 5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有音乐、戏剧、戏曲、电影、广播电视、舞蹈、美术、艺术设计 8 个艺术硕士专业领域学位授予权。2009 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云南省培育建设单位,2019 年获批艺术学理论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省级重点学科 5 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 2 个、省级 A 类高原学科 3 个,云南省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基地、智库等省部级科研平台 8 个,省级教学、科研团队 10 个。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美术学、戏剧与影视学、音乐与舞蹈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多项指标在参评院校中名列前茅。现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云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在26个招生专业中占比57.7%。2020年,在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中,有6门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课程,10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一流课程,位列云南省第三,全国艺术类院校排名第一。学校六十余年办学历程中,主动服务国家和云南省发展战略。进入新时代,抢抓“一带一路”和“双一流”建设重大机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秉承“海涵地负、继往开来”的学校精神,“务实、求新、尚美”的校训,“相互欣赏、彼此成就”的校风,“博采众长、转益多师”的学风,“德厚艺精、授业树人”的教风,坚持“立足云南,服务全国,辐射东南亚,面向全世界”战略定位,致力于把学校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和鲜明特色的国内一流高等艺术院校。
  • 丽江文化旅游学院丽江市古城区
    学校简介丽江文化旅游学院(原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位于享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记忆遗产三项桂冠的云南省丽江市。 学校创办于2001年,是国家教育部2004年首批确认的办学特色鲜明的独立学院。经过二十年的建设发展,学校成功于2021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由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民办普通高等学校,是云南省凭实力首批转设成功的两所高校之一。在“2021软科中国民办高校排名”中,我校位列第57名,居云南省内同类院校第1名,跻身中国一流民办高校之列。 学校拥有占地1528亩的独立校园,教学仪器设备值近亿元,馆藏图书近200万册。体育文化设施完备,后勤服务设施功能齐全,拥有云南省高校中唯一的占地2万平方米的高尔夫球练习场。校园环境优美典雅,入选教育部评选的全国大学生校园环境满意度50强高校,校园建筑获得国家建设部建筑设计银奖、“建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和“云南省园林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按国家计划面向全国统一招生,培养适应行业岗位需要、理论基础扎实、专业和实践能力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现有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理学、工学、医学、教育学8个学科门类,39个本科专业;设有8个二级学院和2个教学部,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近1.8万人,生源涵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学校三分之二的学生来自云南省外全国各地;已累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4万余名合格的本科毕业生,近五年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保持在96.5%以上。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一批又一批学生远赴美国、法国、德国、泰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留学或参与对外交流合作项目。 2018年被授予第一届“云南省文明校园”荣誉称号,是云南省获得该荣誉称号的唯一一所独立学院。2019年被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委政法委、云南省公安厅联合发文命名为“云南省级平安校园”,是全省高校中获此殊荣的唯一一所独立学院。2020年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赛“先进集体奖”和红旅赛道金奖,是云南省唯一一所获得此项殊荣的高校。在2020年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云南赛区比赛暨第四届云南省高校教师教学大赛决赛中,获得两个一等奖,是全省同类院校中唯一一所获得两个一等奖的高校。
  • 学校简介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滇西北唯一的公立高等院校。学校始于1906年丽江府中学堂师范简易科,1913年改设省立第六师范学校,1942年创办国立丽江师范学校,1956年创建丽江师范学校,1968年更名丽江地区师范学校,1995年再更名为丽江民族师范学校;1978年丽江开设大学师专班,1984年在大学师专班基础上建立丽江教育学院;2001年丽江教育学院与丽江民族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新的丽江教育学院,2006年丽江教育学院改制为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历经百余年的办学实践,学校形成了“百年师范教育传统深厚、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示范显著、服务滇西北发展卓有成效”的办学特色,为滇西北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边疆和谐稳定、基础教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被誉为“滇西北教师的摇篮”。学校现有土地面积1355.68亩,有校舍总建筑面积34.61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20.48万平方米,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573.3万元,有馆藏纸质图书89.87万册、电子图书2万册,有附属幼儿园1所、附属实验学校1所、附属高中1所。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艺术学院、应用技术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等12个学院,其中教学实体型学院10个;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800余人。创建了师范生教学技能、学前教育专业、汉语言文学类专业群等13个实训中心,共有122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其中有4个省级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实习实训教学基地)、123个校外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其中有2个省级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学校坚持“人才强校”。现有专任教师492人,其中本校专任教师395人、兼任教师折合数97人;本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225人,占56.96%,具有正教授职称的专任教师36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129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占41.77%,“双师型”教师250人,占63.29%。现有云岭学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2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人、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专家1人、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5名、云南省教育功勋奖获得者1人、云南省师德标兵2人、云南省优秀教师1人、云南省优秀辅导员7人。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3个、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工作室4个。学校坚持“教学立校”。学校开设有49个专业,其中专科专业48个,合作开办本科专业1个。2010年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6年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云南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特色评估”。2016年以来建设省级及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45项,荣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3项(其中一等奖1项)、第一届云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2017—2021年应届毕业生中,被本科高校录取的比例逐年增加,平均为57.36%,最高年度录取率为71.35%。2017—2021年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均为97.5%以上。2016、2017年获得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2018年被评为“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良好高校”和“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先进集体”。学校坚持“科研兴校”。近五年,新增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04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28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297篇;出版学术著作58部,出版教材34部;获授权专利58项,获市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49项;现有科研平台14个,其中省级科研平台3个;有国家级科普基地1个;加强对策性研究,为行业、产业、企业提供咨询报告。成立“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科学技术协会”。学校坚持“制度治校”。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优化“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社会参与”的治理结构。完善《党委会议事规则》《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学术委员会实施办法》《教代会实施办法》《理事会实施办法》等基本制度,推进决策、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保障学校内部治理机构运行更加规范、高效。推进规章制度“废、改、立、释”,从制度源头推进简政放权、激发活力。学校实施“强院兴校”行动,逐步扩大学院的办学自主权,打造“一院一品牌”。健全法律顾问制度,聘请常年法律顾问。依法健全信息公开机制,加大主动公开力度,自觉接受监督。学校坚持“文化塑校”。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行动指南,把弘扬杰出校友张桂梅精神作为核心内容,把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作为重要载体,把创建“文明校园”作为重要抓手,系统推进文化建设,构建“桂梅精神人人践行、红色歌曲个个传唱、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民族团结处处开花、文明习惯时时养成”的文化体系。打造“禾雨”文化品牌,在新时代广泛传唱《北京有个金太阳》,开展“追寻红色印记、传承革命精神”重走长征路实践研修活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提升师生的精神风貌、精神状态和精神气质。学校被评为第二届云南省文明校园并推荐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候选单位,被认定为“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荣获“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校至今一直坚守师范教育传统,为滇西北培养了4万余名“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的中小幼教师。成立了“丽江市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丽江市高校新型智库”“丽江文化旅游研究中心”“遗产旅游研究基地”,大力推进丽江社会经济发展理论研究、应用研究,为丽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充分发挥“丽江市教师发展中心”“丽江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基地”职能,积极开展基础教育研究,先后培训丽江市中小幼教师3万人次。服务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承担旅游行业企业的培训任务,1992年以来,为滇西北区域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等培养了5000余名专业人才,积极参与丽江有关旅游规划编制和课题研究。服务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注重丽江乃至三江并流区域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合作设立高山资源植物联合研究实验室,共建丽江高山植物标本馆,发挥科学研究优势,利用研究成果服务地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学校重视文化传承创新。学校将民族文化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工作中,增强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爱国主义精神、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为促进地方民族团结和谐和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建立了以东巴艺术研究为特色的艺术学院,成立了滇西北艺术传承基地、民族文化研究中心、纳西学研究院,聚焦纳西东巴文化研究,先后主持和参与市厅级以上项目3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3篇,获得市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5项,出版著作30部,出版2部东巴文化有关的省级规划教材。依托云南省高职院校示范实训基地项目,设立“民族文化宣讲实训室”,用中英文宣讲云南少数文民族文化,大力传承和传播优秀民族文化。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华东师范大学牵头、携手南京晓庄学院、长沙师范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四校组团式对口支援学校,形成了卓有成效的“1+3+1”对口支援模式。学校成功入选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重点支持院校,以“1+M+N”的组团形式,由华东师范大学牵头,上海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参与,共同支持学校建设发展。与滇西应用技术大学联合培养全日制本科生。与国家开放大学实验学院共同设立丽江分院。与丽江民族中专、华坪职高、迪庆民专、大理财校、昭通财校5所中职学校签订《联合办学协议》。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常年招收留学生、聘用外籍教师;与国外多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合作开展学术交流、教师访学、学生跨文化交流活动;与缅甸云华师范学院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学生顶岗实习工作。举办“从东巴象形文字到当代”法国展。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德高业实、丽泽三江”的校训,弘扬和践行“崇德尚学、求是创新”的校风、“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教风、“博学弘德、励志笃行”的学风,坚持“扎根丽江,立足滇西北,服务云南,面向全国,融入一带一路”的办学定位,按照“党建引领、以本建专、强院兴校”的发展思路,努力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大学。
  • 昆明艺术职业学院昆明市官渡区
    学校简介云南省第一所获准设立的艺术职业学院云南省第一所获准引进外籍专家的艺术职业学院云南省第一所命名为"明星文化企业"的艺术职业学院云南省第一所获准面向全国招生的艺术职业学院云南省第一所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艺术职业学院昆明艺术职业学院前身为创建于1986年的聂耳音乐学校。2001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升格为艺术类普通高校。学院下设聂耳音乐学院、演艺学院、传媒学院、设计学院、人文学院、航空旅游学院,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研究中心、民族音乐研究所、公关舆情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开设有20余个专业。学院积极探索“集优秀民族文化艺术传承、职业型民族文化艺术人才培养、民族文化艺术产品打造和市场拓展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倾力构建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贯通的人才培养“立交桥”。2011年学院被云南省教育厅列为“综合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学校”,就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给予“先行先试”的试点。学院践行科学发展观、凝练办学特色、深化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几年来,师生先后荣获国家级奖项49个、省部级奖项150个;艺术设计获中央财政支持,被国家财政部、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职业教育实验实训示范基地”;传媒 “综合实训教学中心” 被云南省教育厅批准为“云南省高职高专院校省级示范实习实训教学基地”;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授予学院“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赛培训基地”;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杨丽萍将学院列为“国家级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原生态歌舞《云南映象》” 的人才培养基地。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