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湖北:“优师计划”今年起实施,免学费有编制,欢迎考生报考
2021-06-23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优师计划”来了!

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

为推动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从2021年起,教育部每年在全国普通本科招生计划中专门安排1万名左右的优秀教师定向培养专项计划,由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和地方师范院校承担招生及培养任务,采取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的方式,为832个脱贫县(原集中连片特困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以下统称定向县)中小学校定向培养一批优秀教师。

如何实施优师计划?

9所师范院校进行重点培养

“优师计划”分为国家“优师计划”和地方“优师计划”。湖北省面向7个市州的27个县(市)和神农架林区实施“优师计划”。我省国家“优师计划”由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6所部属师范大学承担培养工作。我省地方“优师计划”共招录420人,由湖北师范大学、黄冈师范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3所省属本科师范院校(以下简称培养院校)师范类专业中获批国家一流专业或通过师范类第二级认证专业承担培养工作。

培养院校将明确培养目标,设置毕业要求,优化课程体系,针对“优师计划”师范生开设系列特色课程,集中优质资源支持“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优师计划”师范生相对集中管理,统一组织教育教学和实习实践。有关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将紧密配合培养院校开展教育见习、教育研习、教育实习等实践环节,让“优师计划”师范生深入了解当地教育发展形势,厚植教育情怀。

面向全省考生招考录取

据介绍,“优师计划”面向全省考生招考。考生报考需要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符合我省统一高考报名条件并参加我省2021年统一高考;热爱教育事业,自愿报考并签订定向培养协议,毕业后到定向县域中小学履约任教6年;具备从事教师职业的身体条件。

填报志愿。由部属高校承担培养任务的“优师计划”,安排在本科提前批招生,志愿填报在本科提前批平行志愿栏。由省属高校承担培养任务的“优师计划”,安排在本科提前批招生,志愿填报安排在本科提前批单设志愿栏内。网上填报志愿时间是6月29日8:00至6月30日17:00。

签订协议。部属高校承担的“优师计划”,录取后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与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对未签订协议的考生,高校不为其办理入学报到手续。省属高校承担的“优师计划”,集中填报志愿阶段截止后,省招办将填报省属高校“优师计划”志愿并达到批次成绩的考生名单按一定比例提供给招生院校,由招生院校根据本校公布的招生计划及录取规则从高分到低分确定拟录取名单,拟录取考生与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后,由省招办办理录取手续,招生院校发放录取通知书。

录取和退档。部属高校承担的“优师计划”按平行志愿规则投档录取,一经录取,不退档、不补录。报考省属高校承担的“优师计划”且未在规定时间内签订协议的考生做退档处理,继续参加后续批次的投档录取。

享受“两免一补”

毕业履约任教有编有岗

考生凭录取通知书和协议书原件在规定时间内到培养院校办理入学报到手续。考生录取后,其户籍仍保留在原户籍所在地,毕业后可按有关规定迁入其履约任教所在定向县。

“优师计划”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参照师范生公费教育相关政策,免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申请认定取得中小学教师资格。

国家“优师计划”师范生毕业后,可以通过双向选择在全省28个定向县就业,履约任教6年;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前仍未落实就业岗位的,由省教育厅协调相关市(州)统筹安排到有岗位需求的定向县就业。

地方“优师计划”师范生毕业后,按照签订协议的市(州)所制定的考核安置方案,安排到该市(州)所辖定向县域中小学履约任教6年。

做好履约服务

重视并支持职后发展

省教育厅统筹指导做好“优师计划”师范生履约服务各项工作。

各有关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培养院校支持“优师计划”师范生职后专业发展,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优师计划”师范毕业生参加“国培计划”等各级教师培训项目,以及访学交流、教学技能竞赛等活动。

培养院校建立跟踪指导机制,通过在线平台等多种形式提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开放学校举办的培养培训活动,持续支持“优师计划”师范毕业生专业发展,为其成为合格的优秀教师创造良好成长条件。

湖北省“优师计划”定向县

湖北省面向7个市州的27个县(市)和神农架林区实施“优师计划”,具体范围如下:

热门院校

  • 黄冈科技职业学院黄冈市红安县
    学校简介黄冈科技职业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隶属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教育部代码:13799,湖北省代码:9235。学校位于全国著名的教育之乡——湖北省黄冈市,这里区位优越,气候宜人,交通便利。依傍一条黄金水道(长江),贯通京九、沪蓉等六条高速铁路,纵横沪渝、福银、大广、武英等八条高速公路,乘武黄城际高铁到武汉中心城区仅需20分钟左右。黄冈自然人文交相辉映,依山带水,风景秀丽,巍巍大别山,巧夺天工,孕育了200多位开国将军。黄冈自古崇文重教,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毕升、李时珍、闻一多、李四光均从这里走向世界,载入史册。这里人文荟萃、教育资源丰厚,被誉为“状元基地”,是各地学子求学成才的理想之地。优美的校园环境:是黄冈市唯一位于市中心的高等院校,毗邻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湿地公园——遗爱湖。景区内亭台楼阁、鸟语花香,湖面上碧波荡漾,美不胜收。学校周边治安环境优良,人文气息浓厚,被省政府授予“平安校园”、“园林式校园”、“黄冈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优越的办学条件:学校现有9院1部,共32个专业。2017年学校被评为湖北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同时建有工业机器人、宝玉石加工、飞机发动机维修、航空服务、汽车维修等95个实训中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与200多家大中型企业集团合作,建成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92余个;图书馆恢宏别致,藏书100余万册。塑胶运动场、校内超市、医院等生活设施齐全。学生宿舍全部为标准6人间,室内开、热水、空调、楼层洗衣机、烘干机等齐备,学生生活及住宿条件优越。优异的教学质量:学校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已形成“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进行专业结构调整,所有专业与市场对接,大力推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毕业生与企业人才需求零距离对接。学校人才培养水平得到了教育部及湖北省教育厅专家和社会的高度评价,被誉为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我校师生在全国及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屡屡获奖,仅2017年,我校师生在省级以上各项比赛中累计获得一、二等奖达100余人次。高质量的就业:热门专业和优质的人才培养质量确保我校取得高质量的就业成效。近年来我校不断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学生进校签订校、企、学生三方就业协议,毕业后直接到专业对口的相关企业就业,历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且薪资待遇丰厚,已实现高薪就业目标。部分优质就业单位:京东集团、苏州珞云集团、浙江青年汽车集团、九州方园新能源公司、武汉东风汽车集团、中国远洲集团、港恒旅业集团等。
  • 武汉学院武汉市
    学校简介武汉学院前身是2003年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2012年获批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由武汉一丹教科文发展有限公司举办,非营利性公益办学。学校举办人陈一丹是腾讯公司主要创始人之一,投资办学不求回报。2016年设立湖北一丹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持续支持学校建设和发展。除国家奖助学金外,学校每年配套设有奖学金,社会捐赠设立陈一丹奖教奖学金,还设有松海奖、华置奖、腾讯奖、致同奖等奖学金。学校位于武汉市江夏区黄家湖大道333号,两面环湖,拥有帆船教育基地,毗邻军运村,地铁8号线直达学校东门。中国建筑设计大师何镜堂院士领衔校园规划设计,建筑楼群鳞次栉比,风格独特,气势恢宏。陈一丹伉俪图书馆、马化腾教学楼、企鹅广场、知己教学楼、晨晔实验楼、弘励实验楼等捐赠冠名建筑,凸显与社会公益力量的紧密联系。学校目前设有会计学院、金融与经济学院、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法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课部等8院1部,在校生12800余人。现有招生本科专业33个,涵盖8个学科门类。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类专业传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优势学科办学基因,彰显优势;文学、艺术学、教育学、 理学类专业与优势特色专业互促共进、协调发展。武汉学院积极探索“一主体,两融合”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提升专业和实践能力为主体,强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推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创新育人。学校与知名企业合作办学,开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与英国专业协会合作,实施“学历证书+职业(执业)资格证书”双证培养;开设会计学、财务管理、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的特色班,2016年以来获准在一本招生(湖北省民办高校唯一);长江商学院面向全校师生免费开设长江公益大讲堂,定期邀请知名企业家、专家学者到校讲座。学校与英格兰及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合作开办会计学ACA特色班;与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合作开办财务管理CIMA特色班。与英国剑桥大学、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等5所知名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剑桥大学为我校学生开设剑桥名师在线讲堂。学校每年全额资助一定数量的学生出国(境)访学交流。武汉学院生源质量和就业率居湖北省同类院校前列,据第三方机构调研报告显示,毕业生、家长及用人单位对学校总体满意度均在90%以上。2020年软科民办高校全国排名第6位,2021年艾瑞深校友会民办高校全国排名并列第3位。
  • 学校简介武汉铁路桥梁职业学院(Wuhan Railway Bridge Vocational College)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由央企上市公司——中国中铁举办,是全国唯一的桥梁高等职业学院。学院地处中国建桥之都(武汉),坐落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风景秀丽的马影河畔,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学院占地面积341亩,建筑面积9.4万平方米。学院依托企业办学,突出桥梁特色育人,以交通运输类和土木工程类专业为主干,形成了以全日制职业教育为主、职业培训与继续教育为辅的“一体两翼”办学格局。现设有桥梁工程系、建筑工程系、机电工程系、材料工程系、铁道运输系、思政课部、公共课部等教学系部,开设铁路桥梁与隧道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土木工程检测技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建设工程管理、工程造价、新能源汽车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工程测量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铁路桥梁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被列为湖北省高职"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建设专业,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被列为湖北省高职特色建设专业。学院现有任课教师218人,其中专任教师182人,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74人、“双师型”教师103人;企业兼职教师36人,其中客座教授6人,“楚天技能名师”5人。学院建有铁路桥梁施工、道路与桥梁施工、建筑技术、土建工程检测、工程管理、工程测量、铁道运输管理、机电一体化、新能源汽车、高速铁路精调精测等10个校内实训基地,其中建筑技术实训基地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土建工程检测、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实训基地为省级实训基地。全面推进产教融合,深度开展校企合作,与中铁大桥局、中铁上海工程局、中交三航局、武汉地铁集团、东风本田汽车公司等单位共建校外实训基地35个。学院前身为1958年创办的武汉桥梁工程学院,为国家铁路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输送了3万余名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校友中走出了46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423位业绩卓著的高级工程师。他们主持的建筑工程先后荣获17项“国家科技进步奖”、33项“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18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8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6项国家及省市“优质工程奖”;他们中先后有28人次获国家和省市级“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荣誉,134人次获国家“优秀企业家”“优秀项目经理”称号,58人次获“火车头奖章”;他们中先后有5人受到习近平、江泽民、胡锦涛总书记的接见,有1人接受温家宝总理的邀请参加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宴和天安门阅兵观礼,有7人先后受到李鹏、朱镕基、温家宝总理的接见,98级校友王中美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学院被誉为“桥梁建设者的黄埔军校”“土建工程人才的摇篮”,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湖北桥梁产业工人培训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学院将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秉承“立足中铁、面向社会、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方向,弘扬“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学院精神,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致力于大专层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面向铁路建设、铁路运营管理及基础设施建设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技术技能人才,打造中国建桥之都(武汉)和中国中铁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实现“省内一流、业内领先、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院校的奋斗目标。
  • 学校简介 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前身为湖北省实验幼儿师范学校,是新中国最早独立建制的幼儿师范学校。2013年上半年,经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升格为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直属湖北省教育厅领导,主要职能为培养学前教育师资力量和承担全省在职幼儿教师的培训任务,是湖北省唯一专门培养幼教人才的师范类高校。学校现有葛店校区、汤逊湖校区两个校区和一个附属幼儿园,总占地面积近700亩。湖北省幼儿教师培训中心挂靠学校,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均为省级文明单位。 学校现任党委书记吴志文,校长周宗清。 百年幼教,奠定基石。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幼儿园“湖北省实验幼儿园”,溯源于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1903年倡导创办的“湖北幼稚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公立幼稚园,被誉为“百年幼教基石”而载入史册。作为学校直接传承者的原湖北省立武昌一女师幼儿师范科,其前身为创办于1905年的湖北省女子师范学堂。 首创幼师,沧桑积蕴。新中国成立后,在时任湖北省文教厅厅长李实的亲手筹划下,1951年9月10日,湖北省武昌幼儿师范学校在武汉率先创办,开启了全国幼儿师范教育新纪元。1951年至1961年是湖北幼师独立办学、发展欣欣向荣的阶段,规模逐步扩大,在校师生近800人。1961年之后建校步伐放缓几近停滞,师生锐减至不足200人。1965年夏,湖北省武昌幼儿师范学校与省实验师范学校联合办学,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翌年停办。1971年恢复师范招生,更名为武汉市第二师范学校。1975年秋恢复幼儿师范班招生,1981年起招收三年制应届初中毕业生。联合办学期间,共开办幼儿师范班18个,培养幼儿教师720多人,培训在职幼儿教师2000多人。至此,湖北幼儿师范教育逐渐步入发展正轨。 筚路蓝缕,黉门新貌。1982年6月18日,省政府批准重新单独组建湖北省武昌幼儿师范学校。1984年9月10日,在各级领导亲切关怀和社会各界鼎力襄助下,湖北幼师在武汉市武珞路391号正式复校开学,再次开始独立建校、招生办学的艰苦创业之路。1993年2月,校名变更为湖北省实验幼儿师范学校。几代幼师人历经30多年的不懈努力,克难奋进,开拓创新,特别是2013年成功升专和实施校址外迁,务实推进“两个两步走”和“一主两翼”发展战略规划,谱写了幼师发展的新篇章。学校葛店校区,位于比邻武汉市东湖高新区中国光谷的鄂州市葛店开发区,占地面积554亩;汤逊湖校区,位于武汉市江夏区庙山开发区,占地面积100亩;附属幼儿园湖北省实验幼儿园,位于武汉市武昌区紫阳东路,占地面积24亩;学校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学校校园环境优美,交通便捷,教学生活设施齐全,建有钢琴、舞蹈、语音、音乐、计算机、体操、美术、手工等实训室,建有微格实验室、幼教模拟室、心理咨询室等现代化专用教室。 笃志笃行,玉汝于成。学校建校办学70年来,砥砺前行,拼搏进取,逐渐发展成为湖北省幼儿教育的教学、科研、信息和培训中心。1985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加强幼儿师资培训”项目学校,是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单位,湖北省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单位。学校多次受到国家教育部、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表彰,曾获“全国巾帼文明奖”、教育部“基础教育先进单位”。1990年以来,获得省级先进教育集体、省级文明单位、优秀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40多个。学校建立了477间校内教学实训室,省直机关和武汉市部分省级示范幼儿园、高校附属幼儿园,以及各市州省级示范幼儿园等55个幼教实习实训基地。 学科勃兴,成就斐然。学校高度重视教学科研,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建校以来,先后完成全国教育机构及学会科研课题216个;编写教材和出版专著656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200多篇;在国家和省级各项评比中获奖900多人次。自1992年起,学校与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挪威东南大学、英国赫特福德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幼师等多所国内外高校开展学术交流活动。2016年,“同在一个太阳下——中澳儿童绘画藏品回顾展”文化交流成果被确定为湖北省“一带一路•湖北文化周”文化交流项目。2020年,学校与湖北省学前教育研究会、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立图书馆等联合主办“童心童力战疫情——中澳儿童画展”。学校艺术团多次参加省委、省政府和教育厅组织的大型演出活动,获得好评。学校还成立了“普通话社会培训部”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承担全省社会团体和个人普通话的培训与测试,以及育婴师、保育员职业技能的培训和鉴定工作。 夙夜在教,桃李芬芳。学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和敬业精神强。学校现有教职员工300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及副高职称教师有59人,讲师71人。教师中,荣获国家荣誉称号有12人,荣获省级荣誉称号有68人;国家奖励青年音乐家1人,曾宪梓奖获得者3人,享受政府专项津贴2人,荣获“楚天园丁奖”1人。学校开办全日制高招三年和中招五年大专教育,在校学生6872人,学校以师范教育为主体,开设有学前教育(五年制)、学前教育(三年制)、早期教育、特殊教育、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母婴护理)、小学英语教育、旅游英语、美术教育、环境艺术设计、音乐教育、音乐制作、舞蹈教育、体育教育、播音与主持、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等15个专业。学校现设有“七系一部两校区”,即:学前教育系、学前教育二系、舞蹈系、音乐系、美术系、外语系、人文科学系、思政课部,葛店校区、汤逊湖校区。历年毕业生首次就业率均超过94%,遍布全省并逐步扩展至全国各地,有的已经远赴新加坡、美国、加拿大等国,成为推动当地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据统计,全省各级示范幼儿园中超过80%的园长、骨干教师均是我校毕业生。 九万里风鹏正举。“百年幼教”和“首创幼师”两个全国第一,奠定了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中国幼儿教育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地位。立足于新发展阶段,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学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动员全体党员和师生员工,继往开来,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改革创新,为早日把学校建设成特色鲜明的幼儿师范学院而努力奋斗。
  • 中南民族大学武汉市洪山区
    学校简介中南民族大学是直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教育部、湖北省、武汉市共建高校,坐落于白云黄鹤的故乡——武汉南湖之滨。学校创建于1951年,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高校之一。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各项事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学校占地1550余亩,校舍面积100万余平米。校园内绿树成荫、花香四季,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现代建筑鳞次栉比,湖光山色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构成了教学、科研和生活的优美环境。办学基础稳步夯实。学校现有56个民族的全日制博士、硕士、本科、预科等各类学生29000余人。学校现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5个学术型一级学科硕士点,20个专业型硕士点。现有本科招生专业82个,涵盖10大学科门类,获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4个(国家级14个),环境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获得国家级“新工科”项目4项、“新农科”项目5项、“新文科”项目4项,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9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项。2018年1月,学校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其中民族学、化学和药学3个学科入选“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2017年,民族学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类学科;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3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现有教职工2200余人,各类专任教师14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58%。拥有“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引培了国家“杰青”、国家“优青”、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一批高层次人才。“十三五”期间,获国家级科研项目291项,其中重大重点项目36项;发表CSSCI期刊论文761篇,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31篇;发表SCI期刊论文1373篇,其中一区论文279篇;出版高水平学术专著245部,获批授权发明专利271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23项;制定中药材艾叶国际标准1项;湖北全面小康建设研究院入选2017年度中国核心智库,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互联网+中华文明”全国示范基地。学校位列2019年全国高校C刊论文发表数量排行榜第86位,自然指数2020年度排124位,学报人文社科版、自科版全部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等级。学校影响不断扩大。2012年,学校获批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是非“985”“211”高校中唯一获批单位;2001年、2006年、2016年,连续三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成绩优异。2017年8月,获评“全国创新创业教育深化改革示范高校”。2017年9月,学校人才培养成果入选“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建校70年来,累计培养了15万余名高素质人才。近年来,学校承担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利用自身科研优势建设多个服务民族地区产业发展平台,推进国家民委派驻武陵山片区联络员、“1221”精准扶贫工作、驻村扶贫工作队、“616”对口支援长阳县、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程、定点帮扶恩施市基础教育、博士服务团、“三万”活动、科技副县长、基层高质量发展专才支持计划等“十大工程”,累计派出干部、教师144人次,投入各类扶贫专项资金5000余万元,先后与恩施州、铜仁市、张家界市、湘西州、怀化市、黔西南州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加强与武陵山片区、巴林右旗、德保县、乐安县等地区在人才培养、智库服务、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文化建设、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展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学校与境外50余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与武汉大学、重庆大学等数十家国内高校开展联合培养、互访互学等深度合作。立德树人成效显著。学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持续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等精神,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大力开展“五个认同”教育,被国务院、国家民委、湖北省、武汉市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高校”等称号。多次被湖北省委评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党委中心组”“先进基层党组织”,连续19年被评为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连续多年获得教育部、湖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涌现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湖北省十佳班主任”“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等一大批优秀师生代表。进入新时代,启航新征程。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着眼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四个服务”办学要求,大力实施“质量立校、学科兴校、人才强校、特色荣校”战略,努力建设国内一流、人民满意的现代化高水平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