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河北:省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热线电话开通
2019-07-15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为进一步做好我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方便广大新生及家长全面了解国家及我省高校现行的各项资助措施,省教育厅在7月15日至9月12日每个工作日的工作时间开通“河北省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热线电话”。

热线电话号码为0311-66005723、0311-66005730。(记者 马利)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是一所具有优良传统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2010年,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9年,被确定为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同年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学院始建于1950年9月,已有72年的办学历史,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工程学院财务材料系,1984年1月并入铁道部,2005年8月移交河北省人民政府管理,现隶属于河北省教育厅。学院为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高职就业50强院校,学院牵头的河北省土木建筑职教集团入选第一批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学院现有四水厂路、学府路2个校区,2020年立项建设的新校区位于灵寿县,占地约1000亩,规划面积约35万平方米,目前已在建设中。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一万三千余名,其中应用型本科工程教育试点班900余名,中俄联合培养500余名。现设铁道工程系、建筑系、测绘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电气工程系、轨道交通系(机电工程系)、经济管理系、人文社科系、现代服务系、国际交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基础部等12个教学系(院、部),57个招生专业(方向)。学院行业特色鲜明,坚持“面向地方、服务河北,面向行业、服务铁路”办学宗旨,积极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服务铁道运输、城市轨道交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扎实开展中高职分段培养、高职教育、应用型本科工程教育、国际合作办学等多模式办学。与行业领军企业强强合作,校企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2+1”定向培养、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成绩斐然。近年来,多次获得国家及省级教学成果奖;拥有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4个;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河北省推荐国家级骨干专业4个;国家精品专业1个;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国际合作办学专业5个;应用型本科工程教育试点专业4个;主持建设国家级高速铁道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1项;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河北省推荐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学院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拥有一批思想过硬、技术精湛、行业知名的教学名师。其中,教授48人,博士3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省管优秀专家2人,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1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模范教师2人,省级优秀教师5人,河北省师德标兵3人;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入选23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9人;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2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河北省优秀教学团队2个,河北省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3个,河北省大师工作室1个,河北省名师工作室1个。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勇担培养铁路建设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命,将独具特色的军魂、路魂、燕赵魂的“三魂”文化育人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招生形势持续向好,生源质量稳居省内前列,连续3年交通运输大类专业单独招生录取分数线河北省最高。近年来,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国家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18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42项;省部级特等奖7项、一等奖67项、二等奖98项、三等奖143项。学院毕业生“职业素养好、专业技能精、适应能力强、创新精神优”,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其中,60%以上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安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央企或世界500强企业就业。遍布全国铁路线及石家庄、深圳、青岛、洛阳等中国城市地铁,以及中国海外工程项目。涌现出曾受习近平总书记接见、国内地铁领域的技术专家苗春刚,“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获得者占晓利,“全国技术能手”“全路技术能手”曹占威、长三角铁路唯一的轨道女司机薛萍等一大批铁路工匠、管理精英,被誉为“托起彩虹的年轻人”。学院重视创新体制机制,与优质企业深度合作、协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为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与石家庄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等30多家企业强强联合,创新了“双元双态、订单定制”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牵头组建河北省土木建筑职业教育集团,开展联盟式职教集团人才培养,2019年集团被评为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作为河北省首批职业院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办学试点,与康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创办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康旅产业学院,探索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全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学院积极搭建高水平产教融合平台,深入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服务。与河北汇金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共建河北省金融智能装备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与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建河北省轨道交通控制与管理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建筑结构工程应用技术研发中心等2个省级研发中心。近年来,学院获河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1项;承担编写及制修订工程建设行业标准1部和省级地方标准1部;获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211项、外观专利53项、软件著作权10项,在国内同类院校名列前茅。学院坚持国际视野,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引进来”“走出去”,建有教育部备案、河北省唯一一所高职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俄罗斯交大交通学院”(简称国际交通学院);依托河北省中德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引入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合作共建建筑工程技术、物流管理、轨道交通类3个专业,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职业教育专业与课程标准,高质量培养国际化专业技术人才,树立职业教育典范。学院现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河北省职教学会副会长单位、河北省铁道学会副理事长单位。目前学院已成为一所区域引领、国内知名的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被誉为“中国铁路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现在全院师生正在为早日建成有特色、国际化、创新型的职业技术大学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学校概况: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北省承德市,具有110多年办学历史,学校是河北省唯一一所民族类本科高校,是河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委共建地方高校,是河北省首批转型试点高校之一,是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首批全国五所“产教融合创新实验项目”基地学校;是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产教融合工程建设”项目基地校;是国家民委“民族关系”研究基地;2016年入选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创新项目,获国家1亿元资金支持;是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首批试点院校;2020年6月22日经省学位办审核增列我校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20年7月20日获批河北省创业大学。 历史沿革: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07年经光绪皇帝御批设立的热河速成法政学堂,隶属学部。期间几经易名,1915年改办为热河公立师范学校,1958年改建为承德师范专科学校,1959年通州师专迁到承德与师专合并,1960年曾升格为承德师范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承德师范专科学校,1992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改办为承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更名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办学条件:学校占地80.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7.8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1497.6万元,各类实验(实训)室120个,纸质图书132.14万册,数字图书335万种,有先进的图书网络自动检索、借阅系统,开通了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超星读秀知识库、万方数据知识资源等网络资源。 学科专业:学校现设有文学与传媒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体育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商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生物与食品科学学院、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17个二级教学单位,现有本科专业53个,涵盖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管理学、艺术学、工学、法学、经济学等9个学科门类,其中师范类专业17个,通过河北省遴选参加国家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5个,民族类专业2个,应用型试点专业6个。2019年申报民族学和教育学2个国家民委一级重点学科,获国家民委、河北省教学成果奖共20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7项,奖励。目前,学校共建有国家民委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4个,产教融合共建专业8个,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精品课5门,省级一流课程5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虚拟仿真课程2门,省级校外社会实践教育基地1个。 师资队伍:经过多年来的科学发展,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学历层次和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以省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为契机,着力打造教师培训课程、培训队伍、文化建设、竞赛评先和自身建设等五个体系,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现有专任教师67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3.73%、高学历教师占81.34%、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51.9%。教师队伍中有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3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3人、教育工作先进个人2人、省师德标兵1人,师德先进个人1人、河北省辅导员年度人物1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二层次人选2人、三层次人选21人、承德市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5人、承德市优秀教师2人。 科学研究:树立教育、民族、应用研究品牌,注重民族文化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2019年获批首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日韩绿色发展研究中心,首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河北省文化旅游大数据技术创新中心。学校建有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河北省“互联网+基础教育”工程实验室、河北省文化旅游大数据技术创新中心等9个省部级研究平台。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项2项,在全省21个立项单位中,位列第9位。目前,学校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研究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00余项,市厅级项目近500项,获各类科研经费1400余万元,发表核心期刊及三大索引论文327篇,出版学术著作教材58部,授权专利及软件著作权306件。学校逐步形成了教师教育研究、民族文化研究、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研究等科研特色,在义务教育发展、大数据、旅游文化、生物资源、钒钛资源研究、满非遗研究等方面产生了一批标志性成果。 民族办学:贯彻落实民族教育的基本方针政策,把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传承优秀民族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方位全过程,坚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民族地区服务”的办学宗旨,开设了满语、清史、满族体育、满族舞蹈、满族剪纸、民族绘画及工艺制作等突显民族性与地方性的课程,编写出版了《民族概论》《北方民族传统体育集锦》《简明满语教程》《满族文学读本》等9部民族类专著教材。以满非遗为切入点,推动满非遗教学传承与实践,建有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基地、河北省少数民族体育培训基地,传承二贵摔跤、清音会、竹板落子等21个富有浓郁满族文化的非遗项目。在加强民族文化研究,创民族文化艺术精品上贡献突出,以避暑山庄研究、纳兰性德研究为重点,成为“全国纳兰性德研究”和“避暑山庄研究”中心,建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等民族特色研究平台17个,挖掘整理民族体育传统项目近80项,开设了珍珠球、蹴球、陀螺、押夹、射弩等民族体育项目,参加全国、河北省民族体育比赛成绩优异,学校满族传统体育项目《二贵摔跤》连续两届代表河北省参加全国民运会,取得优异成绩,获得了第八届全国民运会表演项目金奖和第九届全国民运会表演项目一等奖,2019年作为河北省唯一一个代表参加上海进出口博览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央展台表演。作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基地,由学校音乐舞蹈学院师生和离退休老教师成立的“承德清音会”,对清代宫廷音乐研究成果显著,“承德避暑山庄宫廷音乐研究”被列为河北省社科规划科研项目,“清音会”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学校的民族舞蹈和民族美术作品丰硕,反映满族、蒙古族等风情的音乐舞蹈和美术作品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荣誉。 办学规模:坚持“师范性、民族性、应用型、开放式”的办学定位,立足承德,面向京津冀,以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和民族事业发展需要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2801人。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逐年提高,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被省教育厅评为“河北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就业指导中心”。学校先后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基础教育、民族事业发展培养和输送了数以万计的合格人才,已逐步成为全国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承德历史文化传承、人才教育培养的主阵地。 开放办学: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与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美国莫瑞州立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韩国圆光大学等23所国内外高校开展校校合作办学,每年选派百余名学生赴国内外合作高校交换学习。加强校地、校企间的互动合作,先后与承德平泉市、承德双滦区、高新区、承德市双滦产业园、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乐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50余家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开展战略合作,积极探索并实践新形势下师范高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校合作共建、“三位一体”的协同培养机制,搭建“U-G-S”平台,与14个地市级、县区级教师教育协同发展实验区共同协商,选出106所硬件设施完善、师资配备齐全、教学质量优良的中小学和幼儿园,签约共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校外实习基地,为在校生提供岗位实训,极大的提高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构建了三维(基础认识性实践+专业应用性实践+综合创新性实践)四段(教育见习+教育演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实践教学体系,努力实现三全员育人的教学模式。通过国内与国际的交流与合作,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逐步扩大。 社会声誉:学校的办学成就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近年来,先后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河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校园、河北省示范性就业指导中心、河北省教育系统志愿服务先进单位、河北省五四红旗团委、河北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服务集体等荣誉称号,《中国教育报》《中国民族报》省市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了学校的办学事迹,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发展目标:历经百余年的积淀,学校形成了优良的学术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凝练了“修德砺能、博学致远”的校训,形成了“同心砥砺、持之以恒、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当前,学校已稳步迈入全面开启高水平应用型民族师范大学建设的新征程,全校师生员工将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深入贯彻落实第二次党代会精神,紧紧抓住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重大机遇,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教育优先发展等重要国家战略,抓住学校转型发展的良好契机,坚持“四个需求”办学导向和“1234”发展战略,力争成为河北省教师教育改革的排头兵、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排头兵、全国满非遗大学传承与实践的排头兵,为把学校建成一所教师教育特色鲜明、民族特色浓郁、高水平应用型民族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
  •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沧州市运河区
    学校简介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是2000年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国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前身始建于1958年,始终坚持“知行合一、厚德强技”的校训,坚持“依法治校、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办学方向,坚持“中高职衔接,产学研共促,政企校共建”的办学模式。多年来,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技术技能人才。现为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所、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河北省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基地、河北省电子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实训基地、河北省首批工信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企业鉴定站、河北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河北省现代畜牧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河北省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培训基地、河北省第三批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园、沧州市“双创”示范基地、沧州市家庭教育培训基地、沧州市安全生产考试点。2017年10月12日,河北省政府副省长、省高校工委书记徐建培在充分考察了我院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产学研和产教融合办学办科研模式、中高职衔接模式后,总结为“沧州模式”并给予了充分肯定。学院校园占地1120亩,建筑面积40余万㎡。具备优越的教育教学、科研环境。拥有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1个,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个。沧州市政府依托我院建设的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项目正在建设之中,建成后将为沧州市职业院校学生培养、工厂企业员工培训和社会再就业培训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972人,其中,专任教师632人;教授、研究员49人,副高职以上职称228人;双师素质教师占68.85%;曾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教学设计赛项一等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人,省管优秀专家1人,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省特殊津贴专家1人,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名。全日制在校生高职13000余人,中职160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学院下辖沧州市农林科学院、沧州工贸学校。设有十系六院三部一中心,即:城乡建设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经贸管理系、现代服务管理系、信息工程系、传媒艺术系、化学与生物医药工程系、农牧工程系、学前教育系、车辆工程系、马克思主义学院、杂技艺术学院、武术学院、服装学院、华为(沧州)ICT学院、沧州微软IT学院、国际教育交流部、基础部、继续教育部、北京现代汽车沧州教育中心,学院有45个招生专业。其中河北省高水平专业群1个,国家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3个,省级骨干专业3个,省级示范专业1个,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省级专业群教学资源库2个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形成了以现代服务、汽车、电气、机电、牧医、财会、园林、信息技术为主体,建工技术、应用化工、机械制造、工程造价、学前教育、电子商务、艺术设计、现代农业等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涵盖了工、农、经、管、教、艺等学科门类,具有鲜明的高等职院教育特征。学院积极响应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对接“雄安新区”,紧紧围绕沧州市五大支柱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需要,及时整合改进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积极开展诊改工作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符合产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实现专业与产业的“无缝对接”。积极探索产学互动、学研结合、顶岗实习、订单培养、混合所有制等办学模式改革。先后与华为、微软、君乐宝乳业、河北新华集团、牧原集团、唐山三友集团、河北冀春集团、中粮集团、中航国铁集团、中德诺浩、深圳华兴鼎盛科技等多家省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实施了订单培养。2016年,微软在中国环京津地区开办的首家IT学院——沧州北方微软IT学院落户我院,重点培养符合全球IT领域需求的高端技术人才。2017年10月,渤海大数据研究院落户我院;2018年我院与华为签署合作框架协议,2020年正式成立华为(沧州)ICT学院;2018年11月,沧州市网络安全研究中心在我院成立。学院有广泛的国际交流合作,2005年成功开办中国-乌克兰合作办学项目以来,先后与波兰、德国、澳大利亚、荷兰、美国、俄罗斯、韩国、英国、泰国、马来西亚、西班牙等国家的大学开展了国际合作办学,涉及管理学、经济学、自动化和建筑工程等专业合作,已培养学生七百余人,学生除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专业知识体系国际化外,还获得了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学历。自2016年招收来华留学生,有来自加纳、喀麦隆、玻利维亚、肯尼亚、岗比亚、津巴布韦、孟加拉、等27个国家的300余名留学生来我校学习汉语和国际贸易等专业。沧州市农林科学院始建于1955年,是我市唯一一所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也是黑龙港流域重要的区域性农业科研、技术服务、成果转化中心之一。现有职工147人,其中研究员20名,副研究员35名,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1名,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名,沧州市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4名,博士、硕士研究生50人建立起完整的人才研究梯队。下设农作物新品种改良中心、农田高效研究所、林果研究所、资源环境与草业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蔬菜花卉研究所、海洋与水产研究所7个研究所,在建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设有综合办公室、科研管理科、“三农”服务中心、试验站管理科、财务管理科、实验检测中心6个行政管理部门。近几年来,农科院把握现代农业发展脉搏,充分利用自身学科优势和区域特色,积极谋划,开拓进取,科研实力得到显著增强,在研国家及河北省、沧州市重点研发课题、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省市农业创新驿站等50余项,在省内外赢得了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农科院致力乡村振兴,服务三农成效显著。2011年,沧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沧州财经学校、沧州财税学校、沧州商业学校和沧州供销学校四所中职学校整合组建沧州工贸学校,并入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沧州工贸学校现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2016年成为河北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名牌学校、河北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为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构建相互融通和衔接的中、高等职业教育立交桥,2017年作为河北省唯一一所中职学校成为教育部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中心项目建设单位。沧州工贸学校现有教职工292人,在校生2459人,开设有会计电算化、计算机应用、汽车制造与检测、汽车运用与维修、建筑工程施工等16个专业(方向),其中省级骨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市级骨干专业3个,学校已形成智能制造、汽车产业、信息技术、经贸服务、文化体育5大类专业群协同发展的专业格局。多年来,学院以突出的办学业绩获得“河北省精神文明校园”“河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河北省大学生征兵工作先进单位”“沧州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沧州市中高职衔接办学示范基地”“沧州市绿色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外事工作先进集体”“沧州市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优秀成人继续教育院校”“河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石家庄市裕华区
    学校简介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是隶属于共青团河北省委的省属公办全日制高等专科院校。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50年的河北省团校。1987年成立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从199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普通高职专科学生,是一所“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以岗位(职业)培训和团干部培训为两翼”的省内知名高等院校。目前,学院设有财经系、信息系、教育传媒系、管理系共4个教学院系27个专业面向全省招生。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与多家用人单位和人才代理机构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各专业均建有多个学生实习基地,有力保证了“工学结合”、“2+1”教学模式的实施,切实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连续几年来,我院毕业生签约率均在93%以上。学院按国家规定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及国家助学金。另外,学院自设有奖学金,以帮助品学兼优及家庭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周边环境:学院位于石家庄市二环以内的裕华区东南高教区。毗邻公园、医院、大型超市、银行、邮局等服务网点。交通便利,有12路、16路、27路、43路、116路公交车通达本院。校内学生公寓、餐厅、浴池等生活设施完备,是河北省命名的“园林式单位”和石家庄市命名的“花园式庭院”,是您学习和深造的理想场所。
  • 河北北方学院张家口市崇礼区
    学校简介河北北方学院地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举办地之一张家口市。集长城草原之灵蕴,得张垣文化之精髓,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河北省西北部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综合性省属本科院校。学校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于2003年9月由张家口医学院、张家口师范专科学校和张家口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三所省属高校合并组建而成。张家口医学院的前身是1945年建立的晋察冀白求恩卫生学校,1982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为张家口医学院;张家口师范专科学校始建于1956年;张家口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23年。在近百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具有较高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现有西校区、东校区、南校区和北校区四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04.5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7.6万平方米。具有完备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先进的校园网络、实验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各学科基础实验室。图书馆纸质藏书205万余册。有附属医院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3所,其它实习医院、农场、牧场、兽医院及教育实习基地273个。其中,附属第一医院是冀、晋、蒙交汇处,规模最大、科系最全、设备先进、诊疗水平高,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和国家级爱婴医院。学校现有教职工4757人(含两所直属附属医院)。其中,校本部在职人员1464人,具有正高级职称教师192人,副高级职称教师397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1093人;校内外硕士生导师839人。在职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岗位专家(试验站站长)、河北省省管专家、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选、河北省青年科技标兵、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岗位专家(试验站站长)、国家级专业学会常务理事、理事、委员及省优秀(模范)教师。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50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400余人,留学生190人。设有医学部、18个二级学院和1个教学部,分别是基础医学院、医学检验学院、中医学院、理学院、法政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艺术学院(演艺学院)、农林科技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临床医学院、研究生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药学院和公共体育部。学校学科门类齐全,覆盖了理学、工学、农学、医学、文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艺术学、历史学和教育学等11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医学和农学学科为优势,其它学科交叉融合、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现有临床医学、药学、基础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农业、中医、教育、兽医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药理学、医学信息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3个河北省重点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农业经济管理、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4个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骨外科学1个河北省医学重点学科,呼吸与危重症1个省级医学重点发展学科,骨科、妇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神经内科、皮肤科、胸外科、小儿外科7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口腔科、老年病科、麻醉科、普通外科、医学影像科5个省级临床重点培育专科。学校设置75个本科专业,其中临床医学、中医学、医学检验技术为传统优势本科专业,拥有30余年本科办学历史;医学检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方向)两个专业为华北地区高校首开和特色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和药学专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中医学等22个专业为河北省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病理学教学团队为河北省优秀教学团队;病理生理学、实验诊断学、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外科学和动物生理学5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中学语文教学设计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智能终端软件开发、病理学和伤寒论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组织学与胚胎学和临床生物化学及检验2门课程被推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课程,C程序设计和数学分析2门课程为省级一流本科建设课程。有医学检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病理生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临床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中心、中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等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现有省级研发平台10个,科普基地1个,星创天地1个,分别为:河北省神经药理学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分析检测重点实验室、河北省人口健康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第二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马铃薯产业、河北省高校医学信息学应用技术研发中心、河北省高校马铃薯应用技术研发中心、河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河北省光伏导电膜工程研究中心、河北省口蘑栽培技术创新中心、河北省中医药科普基地以及河北省生态农业星创空间。市级平台8个,分别为:张家口市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张家口生物医用材料重点实验室、张家口市有机光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张家口市口蘑栽培技术创新中心和张家口市数据安全智能监测运维技术创新中心、张家口市应用化学重点实验室、张家口市中药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重点实验室、张家口市甲状腺癌精准诊疗重点实验室。学校国际交流日趋活跃,教育国际化合作不断加强,与俄罗斯、英国、芬兰、德国、美国、日本、加拿大、韩国、澳大利亚、乌克兰、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为我校兼职或客座教授。学校与国外高校建立了良好的留学生交流、合作关系。目前,学校有来自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国、南非、尼日利亚、加纳等22个国家的学生在校学习医学。学校于2010年加入《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双学位项目,启动“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与美国41所州立大学在学生培养、教师交流、学科建设等方面建立实质性的合作关系。近年来,学校陆续启动“中芬人才培养项目”、“中俄政府奖学金项目”等国际交流项目,持续选派优秀教师和学生赴国外研修和学习。学校主办并公开出版发行《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神经药理学报》《河北北方学院报》。自建校以来,学校已经为社会培养了20余万名毕业生。他们发扬母校的优良传统,扎根基层、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河北省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同时,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和优秀代表,有的成为国家、省、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有的成为国内外大学的知名教授或某个领域杰出的科学家,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为学校赢得了荣誉。薪火传承建伟业,继往开来谱华章。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校师生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为建设现代化、开放式、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