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福建:09年高考12月10日报名 所有科目自主命题
2008-12-03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本报讯 明年将是我省高中新课改后的第一年高考。记者昨日从省教育厅获悉,明年高考仍然实行3+X,但所有科目将由我省自主命题。高考还将首次实行网上报名。

省高招办昨日出台《2009年福建省普通高校招生报考简章》,明确规定明年我省实行与普通高中新一轮课改相应的新高考改革方案,有关考试的具体要求我省将出台《考试说明》加以明确。

报名还要现场确认

我省2009年高考报名及现场确认时间比去年提前十天,定于2008年12月10日至16日进行,双休日照常办理,逾期不再受理。

与往年不同的是,明年新高考首次实行网上报名以及现场确认,拟申请报考高校的考生应自行上网进行网上报名(http://www.fjzs.com.cn/UEMS/HTML/in-dex.htm),网上报名完成后,除经省教育厅、省高招办书面同意之外,报考高校的所有考生(含单考生、保送生等)均须在本人常住户口所在县(市、区)高招办(含招考中心)指定的报考确认点进行现场确认。

根据省高招办规定,考生上网报名时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用于报名、其他信息的填写(如体检信息等),以及个人信息的查询(包括高考成绩、录取信息等);同时在网上填报志愿时,该账号和密码是识别考生身份的唯一标志。有关人士提醒,考生务必保管好账号和密码,若因账号和密码的泄露而被盗用导致考生信息被窜改,考生自行承担责任。

明年我省新高考继续执行防止高考移民的规定,即除省政府另有规定外,近几年户口新迁入我省的考生,必须同时具有我省高中教育学籍,且已在我省高中学习一学年以上方可申请在我省报考。

文理综合也将自行命题

从省高招办出台的规定来看,2009年新高考方案的考试科目仍为语、数、英+文/理综合,报考文史类以及报考文科音乐、文科美术、文科体育类的考生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等四门;报考理工类以及报考理科音乐、理科美术、理科体育类的考生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理科综合等四门。

2009年我省新高考所有科目包括文理综合都将由本省自行命题。据了解,为确保我省高中新课程的高考命题质量,确保高考综合改革顺利推进,我省将举办第三期普通高考省级自行命题教师培训班,学习高考命题基本理论和技术规范、学习国家制订的新课程标准《考试大纲》等。同时,各有关单位选派优秀的教师参加普通高考省级自行命题要严格按照选派条件和名额数。

明年高考仍然定于6月7日至8日举行。

热门院校

  • 集美大学厦门市集美区
    学校简介集美大学地处福建省厦门市,是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是交通运输部与福建省、自然资源部与福建省、福建省与厦门市共建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硕士推免生资格单位,大陆唯一获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批准具有开展台湾船员适任培训资格的院校。学校办学始于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1918年创办的集美学校师范部和1920年创办的集美学校水产科、商科,迄今已有103年历史。1994年,集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集美航海学院、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合并组建集美大学。学校以“诚毅”为校训,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坚持“嘉庚精神立校,诚毅品格树人”,在海内外享有广泛声誉。学校于1996年成立校董会,习近平、贺国强、陈明义、卢展工、黄小晶等担任过校董会主席,现任校董会主席为汪毅夫,现任校董会顾问为贾庆林、陈永栽。1999年至200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任福建省省长期间担任集美大学校董会主席,先后7次到学校指导工作并提出系列重要指示,为集美大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为未来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学校设有20个学院,在校生28500多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 26000多人,研究生2300多人,国际学生近200人。现有专任教师1500人左右,其中10名院士(全职2名)在内的国家级人才29人次、省部级人才177人次。学校学科门类较为齐全,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植物学与动物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类别)18个。拥有福建省一级重点学科8个(其中特色重点学科2个),水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群、水产与食品工程学科群入选福建省高峰学科,航运与港口物流学科群、区域经济与管理学科群、闽台体育文化学科群、数理学科群入选福建省高原学科。学校现有本科专业74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国家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6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8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各11个、省服务产业特色专业8个、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6个。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教学团队1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6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个。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学校形成了航海、水产等面向海洋的学科专业特色和优势,航海教育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是我国培养高级航海人才的重要基地,学校的教学实习船“育德”轮总载重达6.4万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教学实习船。学校现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5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高校特色新型智库2个、省级高校创新平台/研究基地21个、省级高校科技创新团队9个。先后承担了一批国家重点项目(包括原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课题的研究任务,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139项。学校长期注重发挥特色学科优势,不断拓展社会服务的形式和领域,积极为国家和地方社会建设发展贡献力量,与近千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学校积极推进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充分发挥面向东南亚、毗邻台港澳等区位优势,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已与全球100余所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国际海事组织(IMO)、国际海事大学联合会(IAMU)、国际航标协会(IALA)等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获批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迄今已培养近5000名毕业生;创新性开展校企“一带一路”国际人才联合培养,已完成首届非洲(安哥拉)人才培养计划。是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战略合作伙伴单位,是经教育部批准较早具有招收台港澳、华侨学生和外国留学生资格的院校之一,是厦门市陈嘉庚奖学金和福建省政府来华留学生奖学金招生单位、福建省及集美区台湾青少年研学旅游基地、香港特区政府“青年内地双向交流计划”资助单位,是福建省首批“海外华文教育基地”。学校占地面积2344亩,校舍面积约103万平方米,校园建筑特色鲜明,有8栋嘉庚建筑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新校区建筑群荣获“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学校建有万兆高速校园网,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文献324万余册,中外文纸质现刊1650余种,电子图书1000万多册,电子期刊1万余种。引进中外文数据库60个,自建特色数据库5个。
  • 学校简介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位于省会福州市,是省属公办高等学校,具有百年师范办学历史。学校源起1915年创办的福州协和幼稚师范学校;2005年以福建省福州幼儿师范学校和福建省福州艺术师范学校为基础,组建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百余年来,我校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校训,为福建省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培养了数万名优秀师资,曾荣获教育部“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方向明确,成绩显著”的表彰。现为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学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福建省文明学校、福建省平安先行学校,也是教育部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同时还是福建省幼儿教师培训中心和福建省学校美育与艺术教育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学校主要承担为福建省培养专科层次的幼儿园和小学教师的职责,同时招收部分省外学生和学前教育专业留学生。现有学前教育系、艺术系、外语系、人文科学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公共教学部等6个教学单位,招生专业涵盖学前教育、艺术教育、小学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等福建省基础教育急需的4大专业群和20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5200多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本部在编教职工344人,其中专任教师224人。专任教师中,正高级13人,副高级70人;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103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达77%。拥有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3人,省级优秀教师7人,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名校长培养人选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5人,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拥有一批国家级、省级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国培计划专家库人选3人,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国培专家库人选1名。学校现有仓山、白马和金山三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247亩,校舍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各专业实验实训设施完善、设备先进。校内设有教学实践基地附属幼儿园2所、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在福州市区建有紧密合作型校外教育实践基地80多个。学校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工作方针,坚持德育为先、素质为重的育人思想,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和健康素养全面发展;坚持“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实施“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即以师范教育为主体,以教师培训和对外交流为两翼,为福建省培养以0-12岁儿童教育师资为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强化内涵建设,人才培养硕果累累。拥有教育部和财政部“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专业项目2个,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个,教育部高职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骨干专业2个、双师基地和协同创新中心各1个,省级精品专业3个,省级示范专业5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3个(学前教育、艺术教育、小学教育),省级产教融合示范专业2个(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省级职业教育专业群实训基地1个,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省级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1个。建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2项。学校注重教师科研服务能力提升。获批设立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文科研究中心等省级研究平台5个。教师入选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等培育计划2人。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18项,主持福建省教育规划课题、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和福建省环保科技计划项目等厅级科研项目230多项。获得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福建省文艺百花奖三等奖1项。学校向社会输送了数万名毕业生,为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据不完全统计,数十名校友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国家级荣誉。6名校友被评为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全省幼教界共7人)。还培养出蜚声艺坛的新星,如电影演员张静初、歌唱家陈思曼等。毕业生就业率达97%以上,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学校坚持服务社会民生,成果喜人。承担福建省幼儿园名师名园长培养等高级培训项目。培养培训省级基础教育名师名校长358人,培训省内学前教育师资10万多人次,小学艺术教育师资5千多人次;开展农村幼儿园、小学师资素质提升培训,组织名师送培下乡惠及全省22个地方近万人次。承担教育部国培项目,辐射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和藏族、维族等15个民族幼儿园园长。对口援助西藏、宁夏幼儿园园长与教师培训;面向东南亚等地区师资培训与中华文化启蒙指导。学校密切关注学前教育、小学艺术教育研究与改革的发展动态和需求,为龙岩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厦门市翔安区等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同时努力服务于学校驻地教育发展,与鼓楼区政府合作创办“海西宝贝早教中心”,承接仓山区名师名园长、骨干教师培养培训。学校坚持开放办学,致力于推进学前教育国际化。作为教育部和国侨办“一带一路”援外华文启蒙教育项目承担单位,是“福建省华文教育基地”,发挥省教育厅依托我校设立“福建省学前教育国际(闽台)交流合作中心”作用,主动服务“一带一路”沿线12个国家,开展13个国际交流合作项目,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2003年至今,与海外35个社团、教育机构建立教育交流合作关系,派出专家和专业教师55人次、外派志愿者教师679人次;共培养培训华文启蒙教师1000多人次;主编的《商报》专栏《华文启蒙教育报》创刊已逾12年,在菲律宾每周一版全国发行;是我国首个专科层级学前教育专业留学生培养项目学校,共培养菲律宾、印尼、汶莱等国家留学生4届50多人;定期与德国莱法州蒙特鲍尔音乐学校师生开展互访交流,接待来访外国驻华使节和教育团组150 批1000多人次。自2009年起,先后承办五届海峡两岸学前教育论坛(研讨会),牵头签订10多项两岸学前教育合作项目。2019年4月成功主办“儿童教育扶贫扶弱”国际学术论坛。
  • 福州大学福州市鼓楼区
    学校简介福州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创建于1958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重点大学。 建校以来,一代代福大人秉承“明德至诚,博学远志”校训,践行以张孤梅同志为代表的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卢嘉锡先生为代表的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以魏可镁院士为代表的勇于拼搏的奉献精神等“三种精神”,营造“守正创新、彰显特色、开放包容、追求卓越” 的新时代福州大学校园文化,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已为国家培养了全日制毕业生29万余人。 552D5 学校设有27个学院(含1个独立学院和1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现有在校普通本科学生38427人,其中,至诚学院学生13185人;各类博、硕士研究生14358人。学校现设90个本科专业;3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专业学位博士点,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化学学科再次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6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其中化学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学校综合实力在“2021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位居全球第396名,内地高校56名;在USNews2022世界大学排行榜位居全球第619名,内地高校第57名;在2021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位居全球第801-1000名,内地高校第57名;在2021QS亚洲大学排名位居第261-270名,内地高校并列66名。 学校现有教职工3229人,其中专任教师2186人。共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634人次,其中国家级人才112人次(71人)、省级人才522人次(353人)。在高层次人才(团队)中,拥有院士15人(含特聘讲席教授14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10人(含青年项目3人),国家级高层次引进人才23人(含青年项目20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14人(含青年项目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9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获得者3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及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7人,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3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3人。1支团队入选“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2支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支团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2支团队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学院入选国家“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2个学院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 学校拥有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校企合作的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1个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个国家教学团队,7个国家特色专业,27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个专业通过住建部行业评估,获评25门国家一流本科课程、3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7个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个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1个、全国思政课程教学名师工作室1个,入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省级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中心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学校是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和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和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十三五”以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6项;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246项国际奖,2112项国家级奖。学校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在前七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全国总决赛中获9金18银25铜。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曾荣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 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2个国家级、131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其中: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自然资源部创新服务平台,2个省创新实验室。学校是福建省唯一同时拥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 “国家级众创空间”“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的高校。“十三五”以来,学校获各类科技项目4757项,科研经费超过18.2亿元。签订横向合作合同3294项,校地企合作到校经费15.4亿元。获省部级以上奖项243项,其中,国家科技奖4项。获国家专利授权5320件,科技论文被三大检索收录12618篇,其中在Nature期刊发表论文2篇。9位学者入选2021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学校深入开展对外合作交流,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以及境外50个国家、地区的14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建立国际科教合作交流平台,成为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接收院校,面向30余个国家招收来华留学生;学生出国(境)访学项目覆盖95%以上的学院;聘请50余名海外专家学者长期在校任教。学校现有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梅努斯国际工程学院,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涵盖本科和研究生层次。学校现为闽台合作办学国家改革试点重点项目单位,对台交流合作向纵深发展,成建制双向联合培养模式成为闽台教育交流合作的新亮点。 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教学和科研设备先进、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不断推进文化校园、智慧校园和生态校园建设。办学主体位于旗山校区,在福州、厦门以及泉州等地拥有多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163万平方米。学校固定资产总值超54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9.8亿元;运动场地总面积20万平方米;图书馆藏图书362万册,电子图书585万册。 学校正朝着“建成具有若干世界一流学科的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早日成为世界一流的东南强校”的宏伟目标大步迈进,努力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学校简介办学历史及定位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于2005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由福建省体育局举办,教育教学业务由福建省教育厅管理,是福建省内唯一一所省属公办体育高等职业院校,承担为体育行业、健康服务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同时根据省体育局的要求为大院内六个省运动管理中心优秀运动队提供后勤保障服务。学校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毗邻省奥体中心,前身是成立于1957年的福建省体育工作大队。学校是全国体育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理论专业委员会主持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学校体育工作委员会副主席单位,并承担全国体育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处的日常工作;是福建省体育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等培训基地和全国初级教练员岗位培训考试考点,设有国家体育总局授牌的“运动员职业指导工作室”。福建省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依托学校开展工作。办学条件学校环境优美,拥有标准田径场、羽毛球馆、乒乓球馆、篮球馆、排球馆、武术馆等13个全国一流的专业运动场馆和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语音室、实验室、图书馆、多功能报告厅、体能训练中心、医疗康复中心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办学条件达到国内同类院校领先水平,满足专业训练和职业教育的需要。办学规模学校设有运动系、社会体育系、体育管理系、体育保健系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公共基础课教育部、成人教学部等7个教学单位,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000余人。设有运动训练、社会体育、健身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体育运营与管理、高尔夫球运动与管理、体育保健与康复、康复治疗技术、体育教育、运动数据分析、体能训练和运动健康指导等12个专业,以及户外运动、游泳指导救助、体育培训推广、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等多个专业方向。学校在三明、漳州等地设有6个教学点,已和永春县人民政府合作启动永春白鹤拳学院(二级学院,位于永春县)建设,和厦门路桥体育产业集团合作共建厦门路桥海上运动学院(二级学院,位于厦门市湖里区,于2021年开始招生)。师资力量学校现有教职员工320多人。有全国体育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3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人选1人,省级创业导师2人,曾获全国以上体育赛事冠军的教师10余人。多位教师具有赴国外开展赛事执裁、训练指导、体育推广等工作经历。教师在全国高等体育职业教育教师技能赛、福建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等多个教学技能比赛中屡获佳绩。学校结合专业建设,还聘请了一批国家级教练、世界冠军等高水平专业人才为兼职教师,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主动对接体育行业和健康服务业发展需求,大力开展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积极创新体育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体育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现建有省级精品专业1个、省级示范专业1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财政支持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职业教育重点建设项目产教融合示范专业点培训项目等改革项目各1个。学生职业技能扎实,在全国高等体育职业教育学生技能大赛中累计获得团体一等奖7项、二等奖18项及个人一等奖17项、二等奖20多项,综合成绩位居全国同类院校领先水平。招生质量逐年提高,近三年文、理科体育类文化课平均分明显高于同类本科投档分。学生就业状况良好,就业率明显高于我省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毕业生已经成为我省体育服务业发展的生力军。注重学历提升工作,学校与集美大学自2013年起联合开展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自考“专本衔接”工作,近300名学生先后获取了集美大学自考本科学历。教研科研学校以担任全国体育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理论专业委员会主持单位及秘书处驻点单位为平台,积极开展体育职业教育教研科研工作,在全国体育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科研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特别是受全国体育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托牵头组织完成了全国高等职业学校体育类11个专业教学标准的制(修)定和体育行业职业教育体能训练指导、运动康复指导等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研制。近年来教职工共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15项、厅局级课题89项,主持或参与编写出版教材21部。为促进凸显学校专业特色的“体医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学校成立了运动康复科研中心和体医融合运动康复技能名师工作室。2020年,学校2项教学成果分别荣获福建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实现历史性突破。社会服务学校充分发挥福建省体育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等培训基地和福建省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的功能,面向社会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技能培训,每年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约3600人次。以“运动员职业指导工作室”为平台,在全国率先开展运动员职业转型项目“繁星计划”,面向全国退役运动员开展职业培训,促进运动员的职业生涯转型。依托体育场馆设施及人力资源优势,积极承办福建省两岸高校师生羽毛球邀请赛、省运动会(大学生部)乒乓球赛、全省高校“校长杯”乒乓球选拔赛、省直机关青年体能挑战赛等大型体育赛事,主动开展“八段锦”工间操进省直机关单位、科学健身进社区等群众健身指导,持续为福州大型体育赛事提供志愿服务,打造“党建引领体育惠民”党建特色品牌,努力发挥学校服务全民健身、体育产业和竞技体育的功能。所获业绩近些年来,学校在办学实践中获得长足进步。曾荣获“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先进工会组织”、“福建省直机关第十一届文明单位”、“福建省第十二届文明学校”、“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第十四届福建省直机关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2017年12月,学校在当年全省14所参评高职院校中以总分(并列)第一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福建省高职院校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学校于2015年被推选为全国体育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理论专业委员会主持单位,自2018年起还承担了全国体育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处的日常工作,并于当年被选为全国职业教育学校体育工作委员会副主席单位。学校领导及内设机构(一)现任学校领导党委书记:邹志红 党委委员、副院长:沈振相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陈三平副院长:杨志彬(二)内设机构党政管理机构:办公室、党委工作部、组织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后勤处、场馆管理与保卫处、财务核算中心、监察审计处、工会、团委教学机构:运动系、社会体育系、体育管理系、体育保健系、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公共基础课教育部、成人教学部教学辅助机构:计算机与电教中心、图书馆、实验实训中心在改革中求发展,在特色中求提升。学校在办学实践中确立了“立足体育、服务行业、产教融合、实践育人”的办学定位和“以体育技术技能为核心,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社会体育需求为目标,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办学模式。在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育产业和建设健康中国的政策指引下,学校将充分发挥行业和地区优势,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建专业品牌和学校特色,努力建设成为在全省体育院校中最具特色、在全国同类院校中争创一流的示范性现代体育高职院校。
  • 学校简介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隶属福建省教育厅,1920年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创办,为我国最早培养水产航海技术人才的摇篮之一,是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福建省文明校园、福建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福建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福建省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示范院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入选“福建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在百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以“诚毅”为校训,弘扬嘉庚精神,为国家和福建海洋产业发展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优秀校友遍及全国各地和世界五洲,在海内外享有广泛声誉。2000年4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总书记为学校八十周年校庆题词“春风化雨,桃李满园”,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寄予厚望。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万鄂湘等国家、部、省领导先后来校考察调研,充分肯定学校建设成效。学校现有思明和翔安两个校区,占地710亩,总规划占地面积1000余亩,现有航海学院、海洋生物学院、海洋机电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国际商贸学院、海洋文化与旅游学院、公共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9个二级学院,筹建海洋工程学院,在校学生1.3万人,非学历教育学生每年2万多人次。拥有省级教学团队“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团队”,全国优秀教师1名、全省优秀教师2名,省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专业带头人13名,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7名。建有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等校内实训室及各种仿真实训室173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57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3个,省级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12个。学校始终秉承行业办学传统,坚持服务海洋、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全面对接福建省海洋产业链构建“大海洋”特色专业体系。开设38个专业,布局有海洋生物技术、海洋工程技术、港口物流、海洋信息技术、国际商贸、轮机工程技术和滨海旅游专业群等七大重点特色专业群。近年来,主持建设水产养殖技术、智能终端技术等2个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新增教育部认定的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荣获福建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二等奖4项。在2021年金平果高职综合实力排行榜中,学校渔业类专业位列全国第一;在专业排行榜上,水产养殖技术、学校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位列全国第一,港口与航运管理、船舶检验、集装箱运输管理、港口物流管理、环境评价与咨询服务、商检技术位列全国第五。在2022年校友会艾瑞深全国高职院校排行榜中,学校位列全国第三类(行业类)高职院校第14位,为我省排名位次最高的高职院校。学校始终坚持“海纳百川、崇德尚匠、产教融合、以文化人”的办学理念,全力推进“亲近产业、融入企业”的产教深度融合办学模式。牵头组建福建海洋职业教育集团、福建省海洋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翔安区校企合作联盟。与厦门市翔安区、福州市罗源县、漳州市云霄县、华安县、厦门港口管理局等福建沿海县市开展校地战略合作;与福建省远洋渔业促进会、福建水产学会、福建航海学会等省级行业组织开展校行企纵深合作;与厦门理工学院、宁德师范学院搭建校校合作平台。与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共建“海洋科考安全综合技能培训基地”和“海洋生物产业化中试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与国家渔业船舶检验局共建“渔业船舶验船师培训基地”,与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共同建设职业技能提升中心,与弘信创业工场联合创办柔性电子产业学院,与吉林工艺美术馆共建世界船模文化展览馆等。学校紧紧围绕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积极开展人才“供给侧”改革,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开展“现代学徒制”“二元制”“A+雏鹰计划”“协同创新班”等多种培养方式。坚持创新创业教育与技能竞赛双轮驱动,与国家南方海洋研究中心共建南方海洋创新创业基地。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占地7500平方米,是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厦门科技企业孵化器。近年来,学校曾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1项、铜奖4项和最具人气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全国职业院校船舶与海洋工程装配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金工工艺项目全国第二名、撇缆操作项目全国第五名、航海院校组团体三等奖;全国职业院校大学生水产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等。学校注重技术技能积累,不断提升服务社会能力。是交通部海事局许可、国际海事组织(IMO)认可的海船船员培训机构,农业农村部第一批海洋渔业船员一级培训机构,农业农村部特有工种技能鉴定站,对台渔工基本技能培训机构,福建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福建省新型职业农民大专学历教育承办院校。2017年新农学员陈志仁、李吉明荣获“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汪洋副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学校大力实施国际化办学水平提升工程,实施对接国际海事公约组织标准的国际船员体系专业认证和IEET悉尼协议专业认证,推动人才培养国际化。聘请加拿大EdwardMcBean院士、肖惠宁院士等4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担任兼职或特聘教授;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招收华侨华人后裔留学生。获批“厦门金砖新工业能力提升培训基地”,智慧渔业应用技术人才培养项目获国家教育部批准为教育援外项目,与宏东渔业共建中国水产技术非洲教育培训中心,与台湾海洋大学、高雄科技大学、台北海洋科技大学等台湾地区涉海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师生互访等教育与学术交流。学校重视大学精神与专业教育的互通互融。突出嘉庚精神、“诚毅”校训和海洋文化,构建学校精神体系,有效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建设有校主校史纪念馆、世界船模文化展览馆等,龙舟运动和帆船运动已经成为学校具有重要影响的特色育人成果,获评全国高职院校体育工作“一校一品”龙舟运动示范基地。龙舟和帆船运动曾获中国龙舟拔河公开赛季军,中华龙舟大赛青少年男子组第四名、中国杯帆船赛亚军、“海峡杯”帆船赛长航赛和总成绩双冠军、环海海南岛国际大帆船赛Fareast28R组冠军、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帆船比赛大学组团体J80级别银牌等。新百年,新使命,新征程。学校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谨记习近平总书记“春风化雨、桃李满园”的殷切嘱托,弘扬嘉庚精神,秉承“诚毅”校训,深化改革创新,突出开放融合,着力为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创新创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技术技能人才和社会培训、应用技术研发、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多样化社会服务,为把学校建设成为高水平海洋职业大学,实现校主陈嘉庚先生“开拓海洋、挽回海权、培育专才”的建校初心而努力奋斗。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