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贵州: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体育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实施办法
2017-12-26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贵州: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体育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实施办法.pdf
----
  

热门院校

  • 贵州工贸职业学院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学校简介贵州工贸职业学院是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新型现代化高等院校。学校秉承“学以致用,报效祖国”的校训,围绕“装备制造”、“现代商贸”、“现代服务”三大行业,设置了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财经学院、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四大学院,共精准开设23个专业,并建设了一支高素质“双师型”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师资队伍。学校位于百鸟之都、阳光之城的草海之滨,占地750余亩,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馆藏图书近30余万册。建设了大学生活动中心、广播电视中心、图文信息中心、体育运动中心、民族艺术中心、学术报告厅。服务教学,配套建设了:建筑工程、机电工程、车辆服务工程、计算机、会计实训、物流实训、艺术实训、航空乘务、高铁乘务等实验实训基地。学校贯彻“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坚持“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严爱结合人性化管理”的现代教管模式,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积极为学生拓展就业渠道,与省内外大中型企业和部分事业单位建立校企融合订单培养关系,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适应企业发展的能工巧匠和爱岗敬业的“工贸之星”,彰显了鲜明育人特色和优良教学质量,使学校获得“教实学、育真才、严管理、优就业”的良好赞誉。草海又名南海子、八仙海, 草海是贵州最大的天然高原淡水湖泊之一,中国Ⅰ级重要湿地、国家AAAA级景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岩溶构造湖,八大鸟类保护区之一,全球十佳湖泊观鸟区之一,素有“高原明珠”之称。其生物资源丰富,有生物物种1941种,鸟类228种。水生植物涵盖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4个类型,覆盖度达80%以上。因此,草海被称为“高原明珠”、“鸟的天堂”、“水下森林”、“物种基因库”和“露天博物馆”,是贵州工贸学院美丽的后花园。
  •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遵义市红花岗区
    学校简介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6年(由原遵义农业学校、遵义市财贸学校、遵义农业机械化学校、遵义商业技工学校、遵义市农业机械研究所合并组建),占地面积833亩。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000余人,累计招收来自16个国家的留学生70余人,是一所以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是贵州省优质校、贵州省“双高”学校立项建设单位,贵州省首家探索授予副学士学位的高职院校、贵州省乡村治理与发展学院、全国百所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综合办学实力和竞争力位居贵州省高职院校前列。学院位于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革命老区、贵州省第二大城市——遵义。坐落在遵义市黔川渝结合部中心城市的核心城区和门户城区——新蒲新区。簇拥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大捷战斗遗址、四渡赤水、苟坝会议会址等全国著名红色文化资源,毗邻景色宜人的白鹭湖公园、天鹅湖人民公园、遵义大剧院、遵义美术馆、遵义奥林匹克运动中心等,周边机场、高铁、客运等交通基础设施完备,是成就出彩人生、实现以技报国、培养大国工匠的摇篮。学院现有经济管理系、现代农业系、汽车工程学院、人文旅游系、建筑与艺术设计系、机电与信息工程系、基础教育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学部)、技师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0个教学院系(部),2022年开设25个专业。目前有教职工51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8人,硕士研究生170人,教授13人,副教授66人。“双师”素质占专任教师比例为60%。有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省级劳模1人、省级职教名师5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遵义市“15851”第二层次人才4人,贵州省千层次创新型人才2人,市管专家3人。先后聘任学院知名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丛强为名誉校长,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院长、全国职教专家董大奎等为发展顾问,柔性引进二级教授陈集双、陈功锡等大批专家学者、行业技能大师、企业生产专家。学院秉承“笃学践行、崇德尚能”的校训,坚持“立足黔北、服务城乡、强农兴工、助推三宜”的办学定位和“立修身之德、授就业之能、育创业之才”的办学理念,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现有省级重点专业群3个、省级和校级骨干专业9个,5门省级、29门校级精品课程,立项省级特色骨干专业(群)3个。有智慧教室、智能温室大棚、卓越经管人才培训基地、动物医院、黔北麻羊协同创新中心、建筑结构实训中心、汽车科普与职业体验中心、学前教育实践基地、“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实验(训)室、车间、基地等123个。学生、教师在全省、全国技能大赛中屡创佳绩,全国技能大赛市场营销专业荣获2017年、2019年第一名,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院校获奖数量排行榜位列第98位。2015年至今共获奖163项,国赛获奖13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9项),其中2021年获省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10项,取得优异成绩。另外,我院近年来在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共获省赛奖14件,国赛奖5件(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其中2021年获省赛奖3件,国赛奖2件(大学语文团队《探寻古建筑中的诗情画意》获国赛二等奖,儿童文学团队《儿童文学作品创编与表演》获国赛三等奖),省赛及国赛获奖率100%。学院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的指示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独具特色的“红色塑魂、蓝色致用、绿色出彩”的校园彩虹文化。2018年校园彩虹文化获贵州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进入全国职业院校文化建设50强。2020年,学院党委荣获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学院荣获贵州省文明校园、全国职业院校精准扶贫协作联盟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献血优秀组织单位、贵州省安全文明校园、贵州省“五好基层党组织”、贵州省“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有教育部第一批全国样板示范党支部1个,省委教工委省级示范党总支1个。学院是全国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基地,全国高职高专党委书记论坛主任委员会长征精神实践研修基地,全国高教学会职教分会全国职教联盟红色培训基地,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一校一品”建设学校。60多年来,遵职人不忘初心、艰苦创业,不断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稳步发展职业本科专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韩正、陈敏尔、赵克志、陈宝生、胡忠雄、时光辉、魏树旺、邹联克、谢俐等领导同志先后莅临学院视察指导工作,对办学成绩给予充分肯定。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立足新发展阶段,学院抢抓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和省市支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紧贴省委“一二三四”总体思路和遵义全面融入成渝,做大做强遵义都市圈,形成核心增长极,和省会城市全力唱好“双城记”的黄金时机,加快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活校、双技亮校的五校发展战略,全体师生员工正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拼搏的劲头,全面推进学院各项改革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创建成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院而顽强奋斗!
  • 学校简介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扩大高等教育资源供给,促进高等教育发展,2001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遵义医科大学牵头创办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遵义医学院科技学院。2001年9月,学院正式招生。二十一年来,学院依托遵义医科大学的师资队伍、教育教学质量体系及各类教学科研平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大力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实习实践条件。学院人才培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优良的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致力于为基层培养厚基础、强技能、重人文、高素质,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人才。为突出学科特色及发展定位,经教育部批准,遵义医学院科技学院历经两次更名。2004年,学院更名为遵义医学院医学与科技学院。2018年,使用现名遵义医科大学医学与科技学院。为更好地满足教育教学及学生的学习生活需要,促进长远发展,学院于2017年启动位于新蒲新区园区一号路的独立校区建设。新校区占地500余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目前已正式投入使用21万平方米。教学楼、专业实验室、多媒体教室、食堂、学生公寓等教学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备,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符合教育部关于《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的办学条件,且学院可与遵义医科大学共享专业教学与建设所需的实验室、图书馆、实习基地等设施与资源,大大提升了学院的软实力。学院现有在校生15000余人,下设基础医学院、临床学院、护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运动健康学院、医养健康学院和智能信息学院,开设24个本科专业,专业结构设置合理。涵盖医学、理学、管理学、文学、工学、教育学6个学科门类,形成以医学为主,多学科、多专业协调发展格局。 学院毕业生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口腔执业医师考试、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等通过率良好,普遍就业于贵州、四川、重庆、广东、北京、上海等地的医疗卫生单位、高等教育单位、事业单位,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学院与多家三甲医院已建立实习就业合作关系,积极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目前就业形势良好。学院累计培养毕业生17000余人,其中基层医疗单位就业占比75%以上,为贵州省经济社会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为推动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学院将紧跟时代步伐,贯彻落实好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践行“明德笃学、践履求真”的院训,以建设“区域一流、国内有一定影响力,以医学、理学为核心,康养为特色的高水平民办普通本科高校”为目标,不断强化“质量立院、人才强院、特色兴院”三大战略,弘扬新时代遵医科院精神,提升内涵建设,推进产教融合与改革创新,主动融入贵州省和遵义市的发展格局,为西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 贵阳学院贵阳市南明区
    学校简介贵阳学院是由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贵阳市金筑大学于 2004 年合并组建、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校。2009年,由李端棻先生1902年倡导创办的贵阳师范学校并入贵阳学院。学校2010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7年接受教育部审核评估,2018年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9年自主招收硕士研究生。学校坐落在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校园规划面积1200亩,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馆藏中外文纸质图书100余万册,中外文电子书计200余万种,数据库资源52个。学校设有17个教学院(含1个继续教育学院)、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哲学、食品科学与工程),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生物与医药、电子信息、教育学、国际商务和体育学)。现有47个本科招生专业,有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项目专业5个。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1000余人,其中包括来自印度、老挝等国的留学生,硕士研究生219人。学校毕业生质量不断提高,服务地方的特色明显。近年来,本科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高于省内同类本科院校平均值。毕业生在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城镇社区和科研设计单位就业占比逐年上升,在贵阳贵安就业人数占全省就业比例60%左右。学校现有教职工 973人,专任教师736人,其中博士学位人数204人,博士学位专任教师占全体专任教师比例27.72%。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省管专家4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8人、省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4人、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18人(其中百层次人才2人)、省级教学名师21人、省普通本科高校“金师”4人、市管专家9人。有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社科联“十大创新团队”1个、省“学术先锋号”团队1个。学校拥有“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国家级科技服务平台5个;有教育部国别研究中心1个;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普通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5个、省普通高校特色重点实验室6个;有省级产学研基地6个;有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6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有区域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2个、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群)2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8个;有国家级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2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省级教师发展中心1个、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1个。学校与加拿大魁北克大学、泰国加拉信大学、台湾地区国立彰化师范大学、朝阳科技大学等70 余所境外高校达成教育交流与办学合作协议,已经建立起了交换生、语言生和学历生三个层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留学生国别已涵盖来自亚洲、美洲、非洲和欧洲的二十余个国家。依据学校总体办学定位,学校办学总目标定位为:按照“突出实用、服务本地”的办学指导思想,注重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面向贵州省、贵阳贵安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开展应用型科技创新研究,弘扬地方文化传承创新,把贵阳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比较优势明显的区域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办学类型定位为:应用型;办学层次定位为:以本科教育为主,稳步开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开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构建多层次的教育体系;学科专业定位为:构建以服务贵州省、贵阳贵安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重点产业为重点的特色优势学科专业群,建设形成以数字科技为主线,以工学、理学、社会学科(经济学、法学、教育学)为主导,艺术学、管理学、人文学科(哲学、文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服务面向定位为:立足贵阳贵安,面向贵州省,辐射西部乃至全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撑;人才培养总目标为: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人文情怀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 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贵阳市观山湖区
    学校简介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Guizhou IndustryPolytechnic College),系省教育厅直属的公办高职院校,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贵州省化工学校,是一所工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高职院校,先后获批为“国家级重点中专”“贵州省示范高职学院”“贵州省优质高职院校”,多次获贵州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优秀”等次,2021年获批为贵州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贵州省“三全育人”改革试点单位。凝练了“修德砺能 精工铸艺”的校训精神,“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产业促校”的办学理念和“忠诚坚定、阳光自信、身手敏捷、体魄健康、团结协作、血性担当”的24字学子品格。学院拥有观山湖校区和清镇校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352余亩。目前在校生人数15000余人,专任教师509人,其中硕士以上学位专任教师258人,副高级以上专任教师178人,“双师型”教师18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管专家、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师德师风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1人、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名师3名、黄炎培杰出教师奖1人,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3人、省级职教名师3人。现开设专业30个,专业实训室100余个,其中4个国家级实训基地,3个省级开放型实训基地,生均设备值超过7000元/生,构建了以化工应用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智能制造)两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为引领,电气自动化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工商企业管理三个校级重点专业群为支撑的专业群育人体系,基本覆盖贵州十大工业产业。学院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际合作和国际合作,与中石化、浙江吉利集团、贵州磷化集团、航天林泉电机、中伟新材料等多家国内大型企业保持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与浙江大学共建创新创业基地,建成中德智能制造赛训中心。学院被省部有关部门确定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优质省级国培基地”“贵州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贵州省危化安全技术培训中心”“贵州省退役军人职业教育基地”“贵州省自行车训练基地”,为有关行业领域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学院党委明确了“一体两翼三使命”的发展规划,以争取进入国家“双高”优质院校建设行列为目标,力争建设成为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与贵州工业和经济社会即时互动、特色鲜明的一流高职院校。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