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四川:关于2017年艺术类本科第二批录取未完成计划学校征集志愿的通知
2017-07-24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各市州招考办:

我省今年普通高校招生艺术类本科第二批录取按志愿投档后,有部分学校及专业招生计划尚未完成。根据教育部和我省有关规定与安排,决定对未完成计划实行公开征集志愿。现将征集志愿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征集志愿时间

征集志愿时间为7月24日22:00至7月25日12:00。考生务必及时在网上查阅征集志愿的相关信息。符合条件的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登录征集志愿网址http://zj.sceea.cn,或使用考试院“考生助手”手机客户端(可在四川省教育考试院门户网站www.sceea.cn上扫描二维码下载考生助手APP),填报征集志愿。

二、征集志愿对象和办法

1.征集志愿对象为专业成绩达到有关学校的专业成绩录取控制分数线(即校考合格),且文化成绩达到我省划定的艺术类文化成绩录取控制分数线而未被录取,符合征集志愿专业投档条件的考生。

2.征集志愿设一个学校志愿,学校志愿内设一个专业志愿和是否服从专业调配选项。请查阅《招生考试报》2017年招生计划合订本了解各学校的地址、办学性质、各专业收费标准、专业类别、投档要求等,请查阅学校招生章程了解录取规则和相关要求。错填专业类别或所填报学校及专业不属于本次征集志愿范围的,其相关志愿无效,责任由考生自负。

3.省教育考试院下发的未录取考生库,状态为“自由可投”的考生,可填报征集志愿。投档时不是“自由可投”状态的考生不再投档。

4.在省教育考试院规定的征集志愿时间内,考生若未填报征集志愿,则视为自动放弃。

三、投档办法

征集志愿以“全部投档模式”投档[没有所报考学校的校考合格成绩,或文化成绩未达到省定分数线的考生除外]供学校审录。

四、工作要求与规定

征集志愿是我省贯彻落实“阳光招生”,为符合艺术类本科第一批、体育类本科批录取条件的未录取考生再次提供升学机会的具体举措,各级招考办应高度重视,认真做好宣传,确保志愿征集工作顺利完成。

附件:

四川省教育考试院

2017年7月24日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内江师范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轴重要节点城市——四川省内江市,这里风景如画、人文荟萃,涌现出了孔子之师苌弘、国画大师张大千、新闻巨子范长江等杰出英才,素有“川中枢纽、成渝之心”“大千故里、书画之乡”美誉,是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学校于1956年举办高等教育,2000年升本建院。在65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秉承“明德、博学、笃行、创新”的校训,践行“扎根地方、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发扬“团结奋进、负重自强”的内师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目前已发展成为省属同类院校中办学条件优、学科门类齐、综合实力强,融研究生教育(联合培养)、普通本专科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于一体的本科院校。学校在“软科2021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第348名,居省属同类院校首位。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四川省先进单位”“四川省文明校园”“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园”等荣誉称号。办学资源富集,学科门类齐全。学校现占地3115亩(含新校区已过户土地),有校舍88万平方米(含新校区已建成但未交付使用),馆藏纸质图书202万余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2亿元。学校设有19个二级学院,64个本科专业(招生专业55个),其中师范专业16个,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农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历史学、经济学、艺术学10个学科门类。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留学生、研究生19000余人。聚焦立德树人,育人成效显著。学校紧紧围绕“双一流”建设,深入推进“3+2+3”学科建设,小学教育、水产养殖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美术学、汉语言文学、化学、思想政治教育、软件工程8个专业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扎实推进振兴本科教育,深入实施“三分式”人才培养改革,先后获国家级、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9项;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11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321项;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7个;省级教改项目63项;省级应用型本科示范专业建设项目4个;拥有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应用示范课、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36门,省级“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1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2个。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四川省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等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1500余项,两次跻身“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300强,在高教学会发布的“2016-2020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中位列第47名。学校坚持培养“三心三能三精神”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生获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人数连续5年列四川非硕士学位授予高校第1位。坚持引培并举,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教职工1441人,其中专任教师1132人,正、副高级职称445人;硕、博士889人,有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省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等23人;内江市首批“三百计划”创新人才、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等18人,内江市创新人才团队1个;聘请有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著名科研院所、高校的院士、教授、专家学者200余人担任兼职教授。坚持协同创新,科研成果丰硕。学校现建有首批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峨眉武术”传承基地;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长江上游鱼类资源保护与利用实验室”“数据恢复实验室”;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张大千研究中心”“沱江流域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廉洁文化社科普及基地”“峨眉武术文化普及基地”;四川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沱江流域特色农业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拥有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省属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省社科联高水平团队、院士专家工作站10个。近五年来,学校获资助的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600余项,其中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5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作品)3000余篇(件);出版专(编、译)著200余部;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0余项。服务地方有力,政产学研用全面深化。近五年,学校先后与隆昌市人民政府、遂宁市教育局、自贡市教育和体育局、成渝钒钛科技有限公司、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等150余个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建有实训实习基地479个;与内江高新区管委会合作共建地理信息测绘、北斗定位智慧医疗、矿产与工程地质3个博士工作站;建有BIM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新型建筑材料工程、页岩气开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环境污染防治工程实验室等5个内江市工程实验室;10项科技成果成功转化。学校多名教师进入内江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库、担任企业专门科技顾问,有力促进了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大力实施国际化办学工程。学校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合作新平台,先后与20余个国(境)外高校建立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开展师生互访、合作办学和合作研究等系列项目40余个,其中,在泰国、韩国、美国等8个国家构建了国际化学生实践、就业平台。重视培养学生全球视野,专设“学生国(境)外研修奖学金”,每年从大二学生中遴选1%品学兼优的学生赴国(境)外高水平大学研修。沱江黉门,弦歌铿锵。在新的发展时期,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紧紧围绕四川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积极融入“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加速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稳步提高办学质量和协同创新能力,奋力建设新时代师范大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学校简介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建于1959年,前身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四川省轻工业学校(四川省工艺美术学校)。2001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独立升格为高职学院,隶属于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学校位于世界“三遗”之城都江堰市,是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四川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轻工系统先进集体、四川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四川省文明校园、四川省事业单位脱贫攻坚“记大功”单位,荣获全国高校文化建设优秀奖1项,建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学校占地800余亩,在校生10500余人、教职工640余人(其中教授42人、副教授128人,入选各级各类专家库57人,在省级以上行业协会任职59人)。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1名,四川省道德模范1名,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1名,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3名。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全国思政课教学大赛、全国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奖项5项。建有四川省首批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学校设有轻工工程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智能制造与信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职业经理人学院)、都江堰电子商务学院、旅游与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科基础教育部8个教学单位。现开设30多个专业,其中食品生物、产品艺术设计、工商企业管理是国家骨干专业;机电一体化、电子商务、旅游管理、软件技术、印刷媒体技术、艺术设计是省级重点专业,食品生物专业群“全国一流、西部领先”,印刷专业群“西部领先”,食品生物技术、艺术设计两个专业群立项全省A档高水平专业群。学校建有全国轻工联合会重点实验室1个,牵头成立的四川轻工职教集团成为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建成四川省产教融合示范项目1个。与都江堰市政府、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中清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合作共建的都江堰电子商务学院支撑都江堰成为全国农村电商示范县,探索出政行校企园紧密合作、“教育+实训+双创+产业”的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全省唯一的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基地、全国高校唯一Micro Focus授权软件测试培训认证中心、中国搪瓷行业唯一人才培养基地、中国印刷行业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国家工信部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基地、全国高校双创特色训练基地落户学校。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与国际化办学,与德国萨尔兰应用技术大学、日本大阪YMAC学校、美国加州路德大学、泰国格乐大学等10余所海外院校开展交流合作。吸引俄罗斯、泰国、哈萨克斯坦等1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学生来校学习,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绿色轻工技术,大力推广绿色轻工人才培养模式。63年来,学校始终秉承“明德强技、行健精艺”的校训,弘扬“负重自强、永争一流”的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上进”的校风,累计培养各类建设人才7万余名,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为四川乃至全国轻工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学校正立足绿色轻工的办学定位,抢抓机遇、开拓创新,为全面建成体现新发展理念的高水平职业院校砥砺奋进。
  • 学校简介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宜宾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职业院校。2002年由原宜宾农业学校、宜宾工业学校(宜宾农机校)和宜宾成人中等专业学校三所国、省重点中专合并组建,学院拥有87年的办学实践和历史积淀。2006年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级;2010年被确定为全国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之一,2016年顺利通过验收;2017年立项为四川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单位,2020年顺利通过验收;2021年5月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优质校;2021年10月立项为四川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单位。学院是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建设单位、国家和四川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院校、四川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会员单位、宜宾市职教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宜宾市高等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川南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川南高校联盟理事单位。学院占地面积829亩,在职教职员工761人,在校生规模13588人。下设马克思主义学院、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现代农业学院、经贸管理学院、五粮液技术与食品工程学院、新材料与化工能源学院、汽车与轨道交通学院、文创与旅游学院、建筑与环境学院、人文与社会学院、素质教育学院等12个二级学院,54个大专招生专业。学院先后建成国家级、省级以上重点专业10个,2个国家级、2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通过验收,37门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育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数量始终处于全省高职院校的第一梯队。建立“双带头人”专业49个,建立“双师结构”教学团队21个,建成省级教学名师工作室2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1.7亿元,建有10个生产性实训基地,199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能开展57个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学院毕业生就业率长期稳定在95%左右,毕业生广泛分布在东南沿海、成渝地区和宜宾本地大型知名企业,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导,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学院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以党的建设为统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大力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快速提升办学质量,按照“调迁、扩规、进位、升本”的总体思路,构建“立足宜宾、辐射西南、全国一流、国际水平”的开放发展格局,将学院建成全国一流、国际水平的现代职业大学。
  • 江阳城建职业学院泸州市龙马潭区
    学校简介江阳城建职业学院是泸州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而特别建立建设的职业高等院校。也是泸州市加快建成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经济、教育、培训中心的重大战略支撑。学院是一所非营利公益性民办职业高校,是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唯一一所以城市建设类专业为特色的高职院校。2018年开始招生以来始终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培育工匠精神,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为区域经济建设和我省职业高等教育布局发挥了积极作用。学院作为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职业高校,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各类企事业单位培养、输送应用型和技能型的职业专门人才。学校设有高铁技术、城市交通、建筑工程、信息与智能制造、医药康养、经济管理等六大类专业群,17个高职专业。倾力打造高铁精密测量技术等特色专业方向,为区域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学院目前占地面积1000余亩,建成42个实习实训基地,在册专任教师183人,其中副高及以上职称占34.4%,双师型教师占24.6%。拥有国家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各行业高级工程师、大国工匠等大师20余名,并建立了由200多名企业家和技术骨干组成的双师教学资源库,师资力量雄厚。学校与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华西集团、四川路桥、中埃国际等行业知名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合作办学企业近100家,初步形成了“产教融合”的双元育人格局,为培养实用性技能人才提供了保障条件。学校成功当选中国装配式建筑共建共享副理事长单位、四川省功能性食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常务理事单位,师生在国家及省、市级大赛中屡创佳绩。2020年获四川省高职学生技能竞赛二等奖,泸州地区高职院校排名第一。学校坚持以文化熏陶人,以实践锻炼人。校园特色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为学生搭建了充分展示个性和特长的舞台,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建有江阳城建职业学院文联、泸州文艺理论研究基地,设有鲁班工艺、大国工匠等各种专业技能大赛和文学社、舞蹈社、英语社、篮球社等各种专业协会社团,开展有“迎新晚会”、“校园文化艺术节”、“中国传统文化活动周”等主题纪念活动,塑造了个性、阳光、自信、奋进的校园文化景观。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名家治校,大师育人”(的办学理念),遵循(和)“至德至善,至严至爱,允忠允城,高质高能”的校训(办学理念),立足四川、面向全国、接轨世界,服务高铁技术、城乡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学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将传承、奋斗、希望凝成一线,将创新、改革、发展融为一体,始终坚守教育初心,努力跨越发展,致力打造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国内“双高”院校。
  • 学校简介四川旅游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国内第一所以“旅游”命名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与四川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学校是全国100所“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四川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四川省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高校。2018年学校被国务院侨办批准为“海外惠侨工程----中餐繁荣计划基地”。学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明确“一主线四坚持”的办学思路,肩负“强旅报国”的历史使命,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传承中国优秀旅游、烹饪文化,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学校主校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红岭路459号,占地面积67.2万平方米(合1008亩)。学校将峨眉、青城、九寨、黄龙、岷山、岷江、乐山大佛、都江堰等风景名胜浓缩进校园,已建成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休闲美食文化园,形成校园在景区,景区在校园的独特格局,课堂与实景无缝对接,文化与旅游相得益彰。学校建有攀岩运动场、休闲运动综合训练馆、中国唐球练习场、沙滩排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游泳馆等休闲运动体育设施,建有能够满足各学科、专业教学科研需要的各级各类实验室,建成教学、科研、竞赛、双创、培训、观光、休闲、美食、健身“九位一体”的格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校训,激励着旅院师生知行合一,行稳致远;“坚毅笃行,精专创新”的学校精神,指引着一代代旅院人奋发向上,砥砺前行。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080人,其中本科生9294人。设有烹饪学院、食品学院、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运动与休闲学院、旅游文化产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大健康产业学院、大数据与统计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等14个二级学院。其中,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是我校与希尔顿酒店管理集团合作建立的全球第二家学院。学校开设有烹饪与营养教育、食品科学与工程、会展经济与管理、酒店管理、休闲体育、旅游管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风景园林、商务英语、物流工程等28个本科专业,涵盖管理学、工学、文学、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经济学等7个学科门类。学校同时开办有中西烹饪、高尔夫等特色专科专业。学校建有2011川菜产业化和国际化协同创新中心、2011川藏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协同创新中心、中华饮食文化研究院、中华饮食文化学院、川菜发展研究中心、欧美饮食文化研究中心、食品加工与检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西部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研究设计中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高等教育研究所、红色文化教育学院、特大城市精细化治理研究基地等科研教学机构。学校是教育部餐饮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中国烹饪协会全国餐饮教育委员会主席单位,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副理事长及国际教育分会主席单位,中国饭店协会副会长单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学校图书馆藏纸质图书103.8万余册,电子图书67万余册,拥有29个中外文电子数据库及知识服务平台;建成有线-无线一体化的万兆校园网。现有教职工813人,其中专任教师456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218人,高级职称占47.81%;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393人,占86.18%;“双师双能型”教师220人,占48.25%。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教育部教指委委员3人,全国劳动模范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中国食品安全专家、非遗专家、烹饪大师、烘焙大师等46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2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4人,四川省教指委委员16人,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青年五四奖章、三八红旗手、教学名师、旅游专家、十佳运动员、成都川菜名厨、驿都工匠等荣誉称号获得者59人。学校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部级教学团队4个;立项省级“一流、特色、优势、应用型示范、综合改革试点”等专业13项;立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立项省级“一流、本科应用型示范、精品在线开放、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思政示范”等课程共38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各类特色实验实训室166个,教学实习实训基地189个,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4项;近两届省政府教学成果奖4项;2018-2021年参加“互联网+”大赛,获国家银奖1项、国家铜奖9项,获省级金奖11项、省级银奖35项、省级铜奖58项。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国际化办学。学校与法国、意大利等14个国家(地区)的29所高校(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学校是“中国——东盟旅游教育联盟”的发起单位和理事单位,参与东盟旅游教育合作;加入欧盟伊拉斯谟+高等教育能力提升项目可持续旅游人才,成为国内仅有的4所项目院校之一。长期与新加坡、阿联酋、卡塔尔、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合作,开展海外实习就业项目。学校与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及全省11个厅局、市州的25个地方政府及相关协会、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展大量协同育人和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为地方(行业)制定标准14个,为省市政府制定旅游、川菜、户外运动等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16项,构建了全方位多元化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植根四川、面向旅游,立德树人,强旅报国,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服务地方的定位明确,教学中心地位更加巩固,办学条件极大改善,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全校师生凝聚智慧、改革创新,同心同德、攻坚克难,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校而努力奋斗!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