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广东:2013年高考下月开始预报名
2012-11-23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昨日,省教育考试院发出《关于做好广东省2013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和建档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就广大家长和考生关注的2013年高考报考热点问题以及注意事项进行说明。据悉,全省2013年普通高考报名时间安排在2012年12月1-10日。

  根据《通知》,从2013年起,艺术类考生既可选考文科类考试科目,又可选考理科类考试科目。考生在报名时,可以根据自身文化课学习情况,确定是选择考文科还是理科。

  高考网上预报名后记得确认

  根据《通知》,我省普通高考采取互联网报名方式报名。报名时,各报名点将先用考生二代身份证采集考生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和身份证号码)后,向考生派发考生号及初始密码。考生拿到自己的考生号及初始密码后需登录省教育考试院普通高考网上报名系统进行预报名,然后在12月6日-10日内到户口所在地的招生办指定的报名点办理报名资格确认手续、校对报考信息、电子摄像、交纳报名费。

  《通知》提醒,未办理报名确认手续的考生,原预报名数据无效。考生报名确认时应携带户口簿、二代身份证及高级中等教育学力证明到指定的报名点办理报名确认手续。在办理报名确认手续时,必须认真、仔细核对录入的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等信息是否准确无误,考生录取、学籍电子注册和办理毕业证都以这些基本信息为准。

  此外,根据《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调整方案》的要求,我省所有参加普通高考的考生必须达到规定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成绩要求,才能参加相应批次的录取。因此,对于没有取得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成绩的考生,还可申请参加我省2013年1月12日举行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需注意的是,考生必须在2012年12月10日前到各市招生办公室指定的报名点办理学业水平考试有关报考手续。

  报考艺术类专业

  建议先参加省统考

  据了解,我省普通高校艺术类(含美术类、音乐类,下同)专业招生术科考试分为省统考、院校校考、省统考基础上的院校校考三种形式。其中参加省统考的必须填报统考信息选项;参加省统考基础上的院校校考的,则应同时填报统考和校考信息选项;只参加院校校考的,则可只填报校考信息选项。

  省教育考试院提醒艺术类考生,为便于高校录取和增加考生报考志愿和被录取机会,建议报考艺术类专业的考生应先参加省统考,即填报校考信息点的考生同时应填报统考信息点。如果考生参加了院校组织的校考,但在报名时没有选择相应的信息选项时,考生将无法被相关的艺术类院校录取。

  据悉,2013年普通高考美术术科统考和音乐术科笔试统考将于2013年1月13日进行,音乐术科统考面试将于2013年1月14日-25日进行。

  符合政策性加分考生记得按时上报

  据了解,根据教育部的规定,三侨生、民族生在录取时,在高考总分基础上加分进行投档,由各普通高校择优录取。

  《通知》提醒,我省各市符合政策性加分的2013考生须于2013年4月20日前将加分申报材料(含“三侨生”、少数民族考生、台湾省籍考生及其他符合政策性加分考生等)上报所在中学,各市汇总后于2013年4月30日前上报省招生办公室,逾期不予受理。

  省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有个别考生为取得加分的资格,徇私舞弊,弄虚作假,通过提供虚假材料取得三侨生、民族生证明,试图获得高考加分。2013年报名时,将进一步加强对考生户籍、学力审核,加强对考生“三侨生”、体尖生等照顾加分资格的审核,凡发现提供虚假材料取得三侨生、民族生证明书的,坚决取消三侨生、民族生资格,已报名高考的,取消报考资格;已被高校录取的,取消录取资格,切实维护普通高考的公平公正。

  1.问:单考单招类考生是否须参加统一报名?

  答:单考单招类是指高校单独组织考试及单独录取的保送生、非通用语种(即小语种)考生、运动训练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考生、职教师资考生、残障人员考生以及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的考生。属此类考生的都必须进行网上统一高考报名,并且,参加普通高校单考单招类考试和自主招生考试的特殊考生,还要准时参加具有单考单招和自主招生考试资格的有关院校测试。

  2.问:高职类考生高考报名要注意什么?

  答:高职“3 专业技能课程证书”类考生,应届生凭学校证明报名,往届生凭毕业证书报名。考生报名时须持有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英语或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或省教育考试院颁发的“广东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技能课程考试证书”,最多可选三种。对于未取得专业技能课程证书,但准备参加2013年上半年省教育考试院组织的“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及全国英语或计算机等级证书考试的考生,也可先参加预报名。但考生取得这两类考试证书后,需在2013年5月20日前到原报名点办理报名确认手续,否则原预报名数据无效。

  3.问:高中阶段户籍从外省迁入广东省的考生,高考报名要携带什么材料?

  答:为防范“高考移民”,我省加强对外省户籍迁入我省的考生资格审查。高中阶段户籍从外省迁入我省的考生报名时,必须出示广东省常住户口簿和身份证,并交全户人员的户口簿复印件,购房入户的还需出示房产证;必须具备完整的三年高中学籍材料,其中应届生除具备原省就读学校的学籍材料和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材料外,还必须具备在我省就读期间完整的学籍材料,否则不准报考。

  4.问:未办好二代身份证的考生,如何参加普通高考报名?

  答:未办好或未能提供二代身份证的考生,可在2012年12月7-10日携带户口薄到所在地市、县(区)招生办公室指定的报名点领取考生号和初始登录密码,然后按要求进行网上预报名和办理报名确认手续。

热门院校

  • 广东科技学院东莞市全市
    学校简介广东科技学院创建于2003年,是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以工学为主,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坐落于“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东莞,拥有南城和松山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000余亩。学校于2011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广东科技学院”。2015年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1年成功入选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并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学校设有11个二级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1000余人。学校紧密围绕东莞地区重点发展产业优化学科专业体系。目前共开设本科专业41个、专科专业18个。其中网络工程专业通过IEET工程教育认证,并获批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软件工程、汽车服务工程、财务管理3个专业通过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验收;软件工程为省级重点培育学科;服装设计与工程、物流管理、商务英语、电子商务4个专业为省级特色培育专业;《Android手机编程》、《网络营销》入围省一流课程。学校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共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8项;与华为、西门子等知名企业和行业协会共建有8个产业学院,与东莞证券、莞通股份等知名企业合作开设了30个创新班。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基地及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学校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已形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目前,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达87%。先后有24名教师获得“南粤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学校教师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00余篇,其中四大检索及中文核心期刊720余篇;获得市厅级及以上科研奖励430余项;出版教材和学术著作230余部;主持包括教育部人文规划项目、国家新工科研究实践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市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70余项。学校连续获得第八、九、十届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在2020年广东省第五届高校(本科)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中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的佳绩。学校不断加强育人特色培育,形成了“党委引领、党政统一、分工协作、课堂支撑、全员参与”的“大思政”育人格局。深入推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广科模式的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落实人职匹配、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教育理念,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不断加强五线交叉、多元融合创新的学科专业建设,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大力开展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与技术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着力打造以弘扬大学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鼓励师生勇于探索、追求卓越。经过多年积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在“挑战杯”、“蓝桥杯”、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等专业领域有着广泛影响力的学科专业竞赛,以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广东省大学生定向运动锦标赛等高水平体育赛事中,成绩骄人,年均取得百余项单打冠军,彰显了广大学子勇于拼搏、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深厚扎实的专业功底。学校本科录取分数线逐年上升,学生考研上线人数逐年增加,就业率达99%以上。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对外合作,先后与美、英、澳、加、日、韩、泰、西、意、匈等国及港澳台地区近40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协同开展本升硕、交换生、双学位、国际班等合作项目,以及赴台湾高校研修、莞台大学生文化交流、莞港学生双向交流、赴美带薪社会实践、中美大学生文化交流、澳门大学寒暑假访学等短期文化交流项目,为学生搭建多元化的国际交流平台。近年来,先后有140余名优秀学子考取爱丁堡大学、诺丁汉大学、贝勒大学、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的硕士研究生。经过18年的发展,学校办学实力稳步增强,社会声誉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先后获得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广东省“‘两新’百强党组织”、广东省民办高校竞争力十强单位、广东民办教育四十周年“突出贡献机构”等荣誉;在中国社会信用研究院、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中国科教评价网等知名第三方评价机构发布的各类高校排行榜中,我校位居广东省同类院校前列,分别为“2018中国民办高校信用指数榜单”广东省第1位;2018、2019连续两年位列“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科研竞争力”广东省民办高校第1位;2018-2019学年度、2019-2020学年度连续两年位列“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竞争力排行榜”广东省民办高校第2位。在2020中国民办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中,我校位居全国民办大学第38位,广东省第2位;在2020年中国民办大学教学质量排名中,我校位列广东省民办本科高校第1位;在2021年中国民办普通本科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中,我校位列广东省第1位;在2021中国民办大学排名(含独立学院)榜单中,我校首次跻身“中国顶尖民办大学”行列,并在三类综合排名中并列12位;在“2021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中综合排名位居广东省公、民办高校一流专业(应用型)第7位。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秉承“崇德、尚学、精艺、笃行”的校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以生为本、产教融合、服务区域、协同发展”的办学方略,以规范管理、深化内涵、培育特色为抓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办学实力,为实现“高水平应用创新型大学”的中期发展目标和“创百年学府、育产业精英”的办学愿景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广东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广东省教育厅主管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创立于2016年,同年正式纳入国家普通高考招生计划,颁发国家普通高校毕业证书,目前在校生超过5000人。是一所区位优势明显、办学条件良好、充满年轻活力、朝气蓬勃的学校。地理区位优越,校园环境优美。学校坐落在粤港澳大湾区科创经济带核心区域——东莞市,位处香港、深圳、广州半小时生活圈,紧邻世界名企华为、广东现代国际会展中心等人才需求旺盛的国家级产业园区,具有独特的区域地缘优势和高新产业发展基础。学校占地面积908亩,主体建设面积52万平方米,投资总额近20亿元。校园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何镜堂主持规划设计,以“低碳环保 绿色清新”为建设理念,建筑格调高雅,空间布局和谐,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精髓。教学设施完善,有充足的教学、实训资源,图书馆藏书20多万册,电子资源13.4TB。生活环境舒适,学生公寓配置优于全国同类高校,教师公寓按星级酒店标准配置管理,是求学和工作生活优选之地。聚焦现代服务业,构建特色优势一流专业群,目前设有酒店与旅游学院、餐饮与粤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智能与信息工程学院、康养与艺术学院等5个二级学院。学校秉持“品牌做优、品质做强、品类做特“的专业发展思路,锚定粤港澳大湾区专业人才需求,持续构建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旅游管理、烹饪工艺与营养、电子商务、大数据与会计、计算机应用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护理、音乐表演等9大类专业群,涵盖34个专业,2022年拟新增消防救援技术、应急救援技术、药学、助产、康复治疗技术5个专业,形成了以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引领、5个校级品牌和1个特色专业群不断共同发展的态势,有效对接了粤港澳大湾区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广纳英才,打造国际化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38人,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近20%,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45%,正高职称11人,博士4人。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构建了以具有国际留学背景或具备行业一线工作经历教师为骨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其中酒店管理专业教师60%以上具有海外留学经验,48%教师具有3年以上行业工作经历。夯实基础,建设高水准实训基地。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办学主线,不断改善实训条件,已建实训基地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实训设备总值3000多万元。建成具有真实职业氛围、设备齐全、可满足“学做一体”和职业培训需要的现代化高仿真实训室63个,工位2420个,包括实训教学酒店、粤菜师傅培训基地、护理助产实训基地、新商科实训基地、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室、3D动漫实训室、旅行社实训室、会展实训室、餐饮实训室、中式面点制作实训室、钢琴实训室、茶艺实训室、调酒与品酒鉴赏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金融管理实训室、空乘服务实训室、形体与舞蹈实训室、健身与形象设计实训室等。除满足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外,还能提供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和技能考核等社会服务。校企合作,建设产教融合高端平台。成立专门的校企合作办公室,为校企深度融合搭建了平台。积极探索校企深度合作途径,在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教育资源共享、教师挂职锻炼、学生顶岗实习、校企合作办学等方面成效显著,与腾讯广告、慧科教育科技集团三方共建腾讯数字营销产业学院、腾讯广告创意设计产业学院,与万豪、洲际、凯悦、希尔顿等国际品牌酒店集团建立了6个不同类型的校企合作共同体,稳步推进与万豪酒店合作共建的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校企合作项目,与广州市茂名商会、广东万讯网共建广酒-万讯创新创业学院,与睿文教育及南航集团合作共建的空乘实训基地项目,与龙嘉电商共建电子商务专业的联合培训项目,与鼎胜餐饮公司的订单班合作项目等,形成了多种合作模式,校企合作专业覆盖面达100%。结合行业特点,与珠海长隆、香港大学、万豪国际等国内外76家知名企业达成战略合作,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卓越班、订单班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专本有效对接,连通海内外。构建起顺畅的专插本升学路径,与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财经大学、深圳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省属本科学校展开高本衔接合作。同时,紧跟“一带一路”战略,围绕“国际化学校、国际化教师、国际化学生”的战略目标,全面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与香港大学SPACE学院、澳大利亚国际酒店学院、Tafe西南学院、新西兰科技教育集团、马来西亚泰来大学、泰国商会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与香港理工大学酒店与旅游业管理学院、台湾弘光科技大学等境外大学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为学生留学深造提供多元选择。学生成长成才,措施保障得力。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学以致用为导向,设立了完备的奖助学贷和创新创业扶持机制,保障学生基本权益,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学校倡导“阳光广酒 释放正能量”的校园文化,推行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潜能的扬长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开展社会实践和文化社团活动。目前,学校已组建读书社、篮球社、琵琶社、话剧社、创新创业协会、英语协会等近30个社团,积极开展篮球赛、演讲比赛、技能大赛等系列竞赛活动,为学生提升素质、发挥特长、完善个性创造了广阔的舞台。近年来,学生在广东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蓝桥杯、世界咖啡冲煮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多个赛事中荣获佳绩,共获全国性各类奖项156个,国家级奖项11个,省级奖项56个,市厅级奖项79个。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就业率位居全省前列。学校与2000多家企业进行长期就业合作,根据企业人才需求推荐优秀学生,让学生实现精准就业。2020届毕业生面向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各类企事业单位,初次就业率98%以上,专业对口率为60%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超过90%。2021届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情况在广东省87所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初次就业率98%以上,起薪点4000元/月以上,持续保持了较高的就业质量。2021年广东省创新强校工程排名提升7位。立足本土,放眼国际。学校秉承“砺志 笃行 求实 致远”的校风,遵循“德能并进,学以致用”的校训,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一流民办高等职业院校为发展目标,致力打造一所兼具本土化特色与国际化视野的行业领军高职院校。
  • 学校简介广州美术学院前身是中南美术专科学校,是根据国家建设布局,于1953年组建于湖北武汉的专门美术院校,时由中南文艺学院、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广西艺专等院校相关系科和人员合并而成。首任校长为参加过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著名革命美术家胡一川,首任副校长为著名油画家杨秋人,著名国画家关山月和阳太阳。1958年中南美术专科学校由武汉南迁广州,更名为广州美术学院。1981年获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1987年开始招收外国及港澳台地区学生,2005年获准为国家首批艺术硕士(MFA)培养试点单位,202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批准,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美术学和设计学获批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学校目前有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三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艺术、风景园林、文物与博物馆、教育四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学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守正创新、开放包容、关注现实、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经过6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把握时代脉搏,关注社会需求,以美术与设计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以艺术学理论与人文教育为支撑,多学科交叉融合,产学研联动,主动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的办学特色,凝练出“先学做人,再事丹青”的校训。步入新时代,广州美术学院依托广东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先行地和实验区的优势,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凭借历史、区位、经济发展、文化资源以及人才汇聚的多方面优势,以高起点、新作为推进人才培养、科研创作,更好为新时代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乘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加速向前。办学规模 现有昌岗校区、大学城校区和佛山校区(建设中)。学校现有12个学院和1个附属中等美术学校。目前,学校有本科生6158人,硕士研究生1124人,留学生14人。学科专业 学校现有3个广东省“冲补强”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在“冲补强”2018-2020年建设期满考核评价中,学校2个一级学科“美术学”“设计学”获评A等级,“艺术学理论”获评B等级。在2017年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2个一级学科“美术学”“设计学”获评B+,“艺术学理论”获评B级,在广东省高校同类学科中位居首位,全国位居前列。近年来,学校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知识创新、科技进步以及学科发展需要,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深入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不断优化专业建设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现有美术学、绘画、雕塑、摄影、书法学、中国画、实验艺术、艺术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公共艺术、工艺美术、数字媒体艺术、艺术与科技、陶瓷艺术设计、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动画、影视摄影与制作、艺术教育、服装设计与工程、工业设计、建筑学、风景园林、艺术管理、文物保护与修复、包装设计28个专业29个专业方向。其中,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国家级建设点12个(动画、工业设计、工艺美术、美术学、实验艺术、书法学、中国画、绘画、雕塑、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6个(建筑学、风景园林、摄影、服装与服饰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艺术与科技);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2个,在专业建设上正逐步形成关注社会需求,一流专业为支撑、多学科交叉融合、动态调整的专业发展格局。师资队伍 学校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在建校近70年的历程中,涌现了诸如胡一川、杨秋人、阳太阳、关山月、黎雄才、王肇民、高永坚、迟轲、陈少丰、杨之光、潘鹤、郑餐霞、刘其敏、陈晓南、陈铁耕、张信让等彪炳史册的艺术大家。在当下,郭绍纲、陈金章、梁世雄、尹国良、郑爽、梁明诚、张治安、尹定邦、潘行健、王韧、王受之、杨尧、黎明、赵健、全森、吴卫光、方楚雄、郭润文、童慧明、李劲堃、黄启明、林蓝、范勃、蔡拥华等一批名师长期在我校执教。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974人,其中专任教师558人,正高级职称72人,副高级职称181人。教师队伍中,聚集了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以及各艺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中国各美术与设计专业学会理事等一批优秀人才。人才培养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近三届教学成果奖评审中,获广东省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2021年我校《寓德于艺美美与共——新时期大美育视角下原生创意美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得广东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近年来,学校学生在各类重要赛事与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如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铜奖、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优秀奖、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中国画)金奖、中国百家金陵画展(油画)金奖、中国首届插图艺术展最佳作品奖、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亚洲设计学年奖、CIDA中国室内设计大奖(学院奖)、国际知名的德国红点奖、iF设计奖、博朗设计奖、美国IDEA奖、SPAPK奖、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教育部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金奖等,获各类重量级美术与设计大奖100多项。2016年学校获评“第三批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4%以上,总体就业率位居全省前列,本科毕业生薪酬连续五年位列中国高校排行榜前100强,美术类高校前3强。科研创作 学校教师获得包括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创作奖、理论评论奖,全国美展金、银、铜奖,中国设计贡献功勋人物金质奖,中国书法兰亭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艺术类)等在内的数百项省级以上科研创作奖,多件作品入选文旅部等政府委托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平台建设 学校聚焦学科前沿、汇聚优势资源、聚集高层次人才,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大力推进平台建设,近年来先后建成“设计技能教育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广东现代广告创意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建设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广东省协同创新中心、国际暨港澳台合作创新平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等省级科研平台16个。充分发挥政产学研协同育人合力,全面提升学校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对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的有效支撑。社会服务 学校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与区域发展深度融合,以“艺科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为主线,主动服务区域经济文化建设,近年承担来自政府、企事业单位的600余项委托创作设计项目,推出了包括深圳城雕《开荒牛》、珠海城雕《珠海渔女》、长沙橘子洲《青年毛泽东雕像》等具有高度社会影响力的公共艺术作品;先后承担香港、澳门两地回归的广东省政府礼品设计,人民大会堂广东厅,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日本世博会中国馆,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及山西馆,海上丝路博物馆,中国陶瓷琉璃馆,长江文明馆等设计工程;设计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广州城市LOGO等。这些成果为国家、区域的文化传播及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对外交流 学校已与英国、法国、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瑞士、日本、韩国、泰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与英国格拉斯哥美术学院、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俄罗斯苏里科夫美术学院、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瑞士苏黎世艺术大学、法国巴黎高等装饰艺术学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日本千叶大学、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台北艺术大学等50余所艺术院校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学校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境)外开展访学进修、交流和学术研究,与国(境)外合作院校互派学生进行交换学习、开展联合培养项目,举办各种类型的国际工作坊和讲学活动,引进高水平美术设计展览,举办高水平国际学术研讨会,聘请境外知名专家学者举行讲座和学术报告会。学校大力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有序推进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开展合作办学,积极扩大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努力提高办学国际化程度。依托学校学科优势,我校积极配合国家开展中外人文交流,在国际舞台展示我校学术研究成果和师生优秀创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2021年12月更新)
  • 学校简介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第一批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获得单位、广东省先进扶贫工作单位。学校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隶属广东省教育厅管理,下辖广东省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校、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附属幼儿园、广东省中药研究所三家直属单位。学校以专科层次教育为主,专业涵盖工、理、医、管、艺等门类,人才培养纳入广东省卫生和健康委员会、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广东省中医药局的人才管理范畴,同时承担了三个系统教育培训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是培养药学、中药、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医护卫生、健康管理等大健康产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历史回顾】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65年6月16日的广东省中药材学校,校址在广州市塞坝口;1974年3月迁址至浆栏路并更名为广东省商业技校第一分校;1979年9月改为广东省医药技工学校;1983年成立广东省医药职工中专学校,与广东省医药技工学校一起办学;1984年迁址至广州市天河区龙洞,1986年3月成立广东省医药学校。1999年学校开始承担高等教育,2002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2003年5月经教育部备案,正式升格为广东化工制药职业技术学院;2007年5月经教育部备案更名为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2008年7月,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08年11月被评为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获得“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16年11月经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确定成为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2017年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广东省文明校园”称号;2018年12月,学校通过评审成为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9年7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2019年10月,学校通过教育部立项成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单位;2019年通过“教育部现代学徒制第二批试点单位”验收;2020年10月,入选广东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2020年成功入选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2020年12月,学校中药学院教学党支部入选全省新时代高校党建 “双创”工作培育创建单位;2021年学校荣获全省先进扶贫工作单位。近年来,学校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统领,推动教育供给侧改革,优化结构,主动适应新常态,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学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先后获得“广州市创业带动就业(孵化)示范基地”,广州市天河区创业带动就业基地认定,成为天河区科技孵化器;“广药职院众创空间”被广东省科技厅认定为“广东省众创空间试点单位”,2016年2月被国家科技部列入国家级“众创空间”;2017年,“广东省治未病与新型健康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广东省科技厅认定为2017年度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展现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职业教育历程,学校不断发展壮大,目前有龙洞和白云两个校区,现已初步形成了以龙洞校区为主体的办学格局,龙洞校区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医保健学院、护理学院、制药工程学院、药学院、生物技术学院、中药学院、食品学院、管理学院、医疗器械学院、化妆品与艺术设计学院、国际交流学院、软件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4个教学单位。学校招生以广东省为主,面向全国,目前主校高职全日制在校生15782人,成教函授生6635人;校园总面积1233亩,其中龙洞校区455亩,钟落潭校区778亩,校舍建筑面积达到26.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4257万元,拥有实验实训场地面积7.7万平方米,57个校内实训基地,1162个校外实习基地。【高职扩招】2021年,学校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目前共设有河源市卫生学校、汕头市卫生学校、广东省新兴中药学校、广东省湛江卫生学校、湛江中医学校、广东省培英职业技术学校6个高职专业学院,作为我校分校区,高职专业学院目前在校生1122人,主要集中在护理、药学、中药学、助产等专业。2021年,学校新增了广东省湛江卫生学校、湛江中医学校、广东省连州卫生学校、河源卫生学校、广东省新兴中药学校、阳江江华医院有限公司等6个社会学历提升计划教学点,共招生录取868名学生,学校按照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为学生合理设置了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明确了基本教学条件和师资要求,与之共同加强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工作。【办学特色】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实践中,学校秉承“明德精业、惟民其康”的校训,坚持“为人类健康事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办学宗旨,根据“大健康”产业转型升级和建设“健康广东”的社会发展目标,围绕健康相关产业链的生产、经营、服务各个环节,进一步加快专业结构调整升级,不断优化专业结构,逐渐形成以中国特色高水平中药学专业群为示范引领,以药学、食品质量与安全、护理、药物制剂技术、中医养生保健、医疗器械维护与管理等6个专业群为骨干培育,卫生信息管理、电子商务、化妆品技术等3个专业群为基础支撑的专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1+6+3”精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的结构优化、重点突出、内涵先进、资源共享、优势凸显的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为广东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根据专业特点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和提高职业素质的课程体系,形成了相对完整又相互联系的,包括公共基础平台课程、专业群基础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在内的课程体系;采取项目驱动方式实施梯度课程建设,打造了一批高水平的精品课程。学校持续深入推进内涵建设,中药学专业群纳入国家双高建设计划,食品质量与安全、中医养生保健、中药学、人物形象设计和医疗设备应用技术等5个专业获得国家级“骨干专业”认定,中药制药技术教学团队获得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食品质量与安全、药物制剂技术、护理、药学、中医养生保健、医疗器械维护与管理等6个专业群获得省级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立项;建成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2个、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点1个、省级示范性专业和重点专业11个、广东省一流高水平专业7个,立项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一类品牌专业1个、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二类品牌专业8个,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专业16个,“1+X”证书制度试点23个,高职本科协同育人三二分段专升本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专业4个、四年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试点专业9个,省级现代学徒试点专业17个;立项建设2个国家级教学资源库,主持制定教育部高职高专4个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7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7门、省级精品开放课程5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建设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训基地6个、省级公共实训基地2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0个;立项省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35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6项。2014年,学校主持的“基于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制药类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项目荣获第七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七届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对接医疗器械产业的专业群构建及校所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荣获广东省第七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高职食品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荣获广东省第七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7年,“基于VR技术开发‘虚拟工厂’,推进食品药品类职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创新”荣获第八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广东省第八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全局式’推进‘健康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实践”荣获广东省第八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9年,《基于职业技能竞赛的卓越中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服务县域经济、对接医械产业——跨区域校企双元育人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两个项目荣获2019年职业教育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学校积极倡导“教参式”的教材观,建立校级和二级学院两级教材建设立项机制,逐步形成以国家级、省级精品教材为导向的教材建设体系,近年来主、参编各类教材167部,其中:首届国家级优秀教材一等奖1部;主编“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6部,全国高职高专卫生部“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39部,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教材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首届“广东省科普作品创作大赛”二等奖1项。学校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改革创新,2015年起调整教学计划,增设创新创业课程,2016年增设美育教育,2019年将1+X证书制度试点、劳动实践教育、课程思政等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十分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实施了博雅教育计划,开设公共艺术必修课;在校期间,学生至少修习一项艺术技能。艺术的火种,点亮了学生的健康生命,其所成就的,不是没有灵魂的专业人士,而是一个有文化的完整人格的人。【师资队伍】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素质好,业务精,具有丰富企业经验和行业背景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70人(含东校区三二分段专业教师70人)。教授等正高级职称46人,副教授等高级职称209人,博士、博士后113人,近81%的专任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 86%专业专任教师具有“双师素质”。学校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需要,从行业企业聘请了一批能工巧匠作为兼职专业教师,更好地满足了目前人才培养的需要。目前,我校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培养对象4人、珠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青年珠江学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化工职业教育教学名师1人,广东特支计划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高职专业领军人才4人,省级“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4人,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5人,南粤优秀教师5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6人,省海外名师项目3人,省高层次技能型兼职教师2人。【职教集团】2008年11月,经省教育厅批准,学校牵头组建了“广东食品药品职业教育集团”。目前拥有成员单位943家,包括学校32所(中职13所,高职6所,本科13所),政府部门4家,事业单位22个、行业18个,科研机构9个,企业858家。集团特色鲜明,成为省教育厅向教育部推荐的唯一一个集团化办学典型案例;在国家职教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作为省唯一代表作报告;作为省惟一代表对口支援西双版纳州;连续四年入编《全国职教集团化办学案例汇编》。经过十多年的探索,集团内部的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外部监控制度、运作方式健全;创建了融合行业办学 、融合企业育人、融合生产教学的 “产教三重融合”的集团化办学模式,构建“中-高-本”衔接职教体系;开展“校政行企”的“四层次紧密合作”,服务社会产业发展,取得显著的成效。2018年,确定为广东省示范职业教育集团立项建设单位;2020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科技创新】学校坚持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道路,积极与行业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研发课题,联合培养人才,逐步形成科研、教学、实践三者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共同提高的局面。2016年以来,学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课题达35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3项,立项总经费1962.66万元。与企业合作开展各类技术服务项目89项,横向课题合作经费659.34万元;科研总经费达2622万元。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获得授权专利110项,教职工发表论文1416篇,其中被中文核心期刊收录277篇,SCI收录47篇,EI收录19篇,ISTP收录4篇。【社会服务】学校是国家南药基地、广东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广东省属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定点培训机构、广东省专业人才继续教育基地、执业药师培训基地、广东省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人才培训基地,拥有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职业技能鉴定所和广东省医药行业特有工种技能鉴定站,承担着行业培训、技能鉴定、科研成果应用转化和科学普及等重要社会服务工作。学院籍成人函授在校生5882人,中国药科大学成人在校生1678人,自考相沟通在校生1133人, 远程教育在校生182人, 2021年开展培训逾56000人次。学校还是全国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医药专业副主任委员单位、全国食品药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粤港澳医药产业协同创新联盟理事单位、广东省高职高专食品药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和秘书长单位以及教育部高职高专药品类、食品类、轻化类、化工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广东省药学会药用包装材料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广东省卫生职业教育协会副会长单位、广东省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专家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广东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会会员单位,主办和承办了全国医药职业院校高职高专组技能大赛、全国高职高专药品(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改革研讨会暨建设成果展等技能大赛、学术会议、业务年会、博士论坛多项活动,在省内外的兄弟院校和企业中产生广泛影响。【国际视野】2019年11月,学校荣获“2019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是本年度唯一入选的国内“大健康类”职业院校,2020年学校成为英国国家学历学位评估认证中心(UK NARIC)会员单位和“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国际专业标准评估认证计划”试点院校,2020第五届中国(青岛)世界职业技术大会上荣获“中国职业院校世界竞争力50强”,2020亚洲教育论坛年会上蝉联“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投身“一带一路”建设助推中国职业教育走近世界职教中心-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的实践探索》荣获2020第五届中国(青岛)世界职业技术大会优秀案例。2021年,我校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职业研究会单位会员、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单位。2018年,广东省教育厅正式批复同意我校与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举办健康管理和医疗设备应用技术等2个中外合作双学历教育项目,同年在国家教育部获得备案。2019年9月,首届中英合作办学项目学生正式入校学习。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增加到4个,合作办学项目数量在省内高职学校居于前列,均对接世界职业教育强国的一流院校举办,课程设置已得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20余所高校的认可,毕业生可以直接转学分攻读学士、硕士课程。2021年,引进英国国家学历学位评估认证中心(UK NARIC)的专业评估认证项目,开展健康管理专业国际化认证工作。近3年,学校与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澳洲南澳大利亚大学、泰国西那瓦大学、澳洲绿星健康护理教育开发集团、新加坡南洋学院、韩国济州观光大学、马来西亚城市大学、台湾弘光大学等国(境)外知名高校和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项目涵盖学历教育、课程引进、师生交流、联合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与学校保持长期、紧密型的合作关系国境外高校、企业超过50家。作为广东省“一带一路”职业教育联盟的发起单位,学校成功举办了“一带一路”大健康发展与教育国际高峰论坛、粤港澳大湾区大健康人才培养高峰论坛、食品安全国际研讨会等系列涉外会议,大力推进大健康产业的本土化与全球化、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国际化与现代化,以产业特色、国家高度和国际视野,努力探索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推动大健康产业全球化合作提供智力支持。学校重视对具有中国特色、国际比较优势的优质职业教育的对外输出,系统设计服务“一带一路”沿线欠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径和方法,开发了具有国际通用职业标准的“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保健养生涉外培训包”。2019年,学校招收了11名老挝留学生来校参加学历教育,为中国高职院校在“一带一路”沿线欠发达国家开展服务和援助提供了有效的参考模式和范例。2021年,学校与马来西亚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在境外办学、留学生培养、师资培训等方面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深度合作。学校不断在探索和实践内地高职院校与港澳合作伙伴共同发展的模式与路径。2017年7月,香港职业训练局和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正式认定学校成为广东省内高职院校内唯一一家粤港合作美容师“一试多证”定点考场。项目专业增加到2个,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内广东地区唯一能开展美容美发和食品安全粤港“一试三证”项目考核鉴定的高职院校。2019年,学校粤港“一试多证”美容师项目面向台湾考生开放,列入国家教育部2019年对台教育交流立项。2019年,学校师生于5月举行的第二届海峡两岸产业核心技能素养大赛广州赛区比赛中荣获特等奖,8月赴台湾参加海峡两岸产业核心技能素养大赛,又获得冠军,我校荣获两岸教育交流贡献奖。2021年,我校多次与东莞台商子弟学校互访交流,开展与东莞台商子弟学校的合作项目。当前,学校立足粤港澳,辐射台湾地区,正在打造粤港澳台四地认同的区域职业教育培训品牌。【社会声誉】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求效益、以特色求发展,大力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教学改革,走校企合作办学的发展之路。学校自创办以来,已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数万名毕业生,五十多年办学的执着探索和成果积淀,也得到了社会和行业的充分肯定。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广东省前列,是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高素质毕业生遍布广东乃至全国的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人类健康相关行业,不少成为行业中的科技精英和领导骨干,深受各界好评,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2022年1月
  • 学校简介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普通高等公办全日制专科院校。学校创建于1952年,前身为叶剑英元帅在兼任华南垦殖局局长期间创办的华南垦殖干部学校,1984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广东农垦管理干部学院,开始举办大专学历教育,1989年经农业部批准挂牌“农业部华南农垦干部培训中心”,1993年易名为广东农工商管理干部学院,2000年转制为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立德博学、知行合一”的校训和“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坚持“依托农垦、面向广东,辐射全国,服务农垦产业转型升级、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服务定位,围绕“国内一流、世界水平、凸显热带农业产业特色、树立中国职业教育品牌”的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稳规模、提质量,走出了一条具有农工商特色的高职教育发展之路。 2005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2016年被确定为“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荣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服务贡献、国际影响力、教学资源”等三个全国50强。2021年,高职院校“创新强校”考核成绩位居全省第一名,入选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培育单位,被教育部、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获“广东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22年入选《2021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高职院校资源建设优势学校60强”、“服务贡献典型学校60强”、“学生发展指数优秀院校100强”三大榜单。学校先后荣获“广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广东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技术创新型)示范基地”、“BTEC大中华区优秀示范中心”、“广东省高校十大校园文化品牌”等称号;先后成立“广东农垦经济与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广东农垦综合类职业农工培训基地”、“广东省高素质农民培育示范基地”等等。 学校现有广州天河和增城两个校区,热带农林学院、商学院、管理学院、财经学院、智能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外语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以及基础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教辅培训机构,设有热带作物研究所、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计算机应用研究所、通信技术研究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等科研机构。 学校开设49个招生专业,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8个,包括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市场营销、食品智能加工技术、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大数据与会计、商务英语、现代通信技术、软件技术;省高水平专业群7个,省级品牌专业16个,名列全省前列,其中一类品牌专业有作物生产技术、市场营销、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二类品牌专业有会计、食品加工技术、商务英语、软件技术、通信技术、酒店管理、数字媒体应用技术、园林技术、国际金融、汽车营销与服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物流管理、产品艺术设计;省高职教育重点专业4个,包括大数据与审计、旅游英语、现代文秘、动漫制作技术;并开设省高职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3个,1+X证书试点43个,与本科院校合作协同育人专业项目11个。 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8项,二等奖6项;学校教学资源丰富,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国家级5门、省级1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级1门、省级19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门,全国职校课程思政典型案例10个,其中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设有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国家级实训基地4个,省级7个,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3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2个;全国农村创业园区(基地)1个;产教融合创新平台3个。 师资业务水平高。其中高级职称教师450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珠江学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名,全国巾帼女标兵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2人,省级教学名师9名,“广东特支计划”教学名师1名,“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人,南粤优秀教师16名,省级青年教师2名,省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专业领军人才4名,省级高层次技能兼职教师43名。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成绩优异,历年获国家级奖项8项,省级奖项102项,多次全省排名第一。 学校全日制在校生2万多人,在校生规模居全省职业院校前列,招生范围遍及广东、湖南、新疆、江西、广西、河南、海南、贵州、甘肃、山西、四川、云南等12个省(区),考生报考踊跃,生源优势持续领跑。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和薪酬稳居全省前列,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和好评。 学校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传承农垦精神薪火,创办校内各类学生刊物8种,成立各类学生社团48个,定期举办科技学术节、文化艺术节、创意比赛、运动会等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助力学生成长成才。2021年全校师生各类竞赛共取得省级以上奖励近300项;教师在省教学能力比赛、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和微课大赛中荣获奖项93项;一等奖数量及获奖总数均居全省第一;立项课题211项,其中国家级、省部级课题59项,位居全省高职院校第3位。 学校积极开展“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服务工作,与英国、德国、美国、马来西亚和港澳台开展长期合作,引进中英合作项目,成为国内规模最大、质量最优的BTEC教育中心;输出与东南亚国家“一带一路”合作项目,为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的企业院校开发了多门课程;承担了国家农业农村部援外官员培训项目,为22个国家近千名官员提供了培训。 展望未来,学校将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创新,强化政校行企协同,积极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努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水平、凸显热带农业产业特色、彰显中国职业教育品牌”的高职院校,成为中国及世界热带农业经济发展“智库”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示范者和“走出去”发展的引领者、展示中国职业教育品牌的重要窗口。(数据更新至2022年2月)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