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高考状元落榜北大 只因“会考”得个B+
2009-10-14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南京最知名的中学,状元王晗的母校

今年底,成都市将有50名校长前往已实行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江苏等省挂职锻炼。在那里,他们将接触到一个新名词———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从北京、天津、安徽、浙江、江苏等课改省市的经验来看,这个新生事物将全面取代现行的高中会考制度。更重要的是,它在这些省市的高考(论坛)录取中都占有一席之地。

这一共同经验很可能会在2013年四川新课改高考改革时被借鉴。现在的问题是,它在四川高考中会占多大“地盘”呢?

关键词1

“会考”变高考门槛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和四川现行的会考有相同之处——都是统考,都作为高中学生的毕业依据。两者又有不一样的地方。比如,会考成绩体现为分数,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则多以等级形式来体现。其中,等级的划分标准各省又有差异:广东按分数来确定等级,85~100分为A,70~84分为B……江苏将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分为选修和必修,其中,必修科目成绩只有ABCD四等级,选修科目则根据考生成绩按比例折算,成绩在前5%为A+,以后依次为A、B+、B、C和D等级。

在广东,三门指定学业水平测试科目要达到C等以上才有资格报考重点院校。安徽规定,应届考生学业水平测试每科都达到C级以上,方可被二本以上的普通院校录取。而学业水平测试在江苏高考中的地位无疑是最高的,这也使得当年江苏高考录取时波折横生。

江苏:状元落榜北大 只因一个B+

2008年夏,文科状元落榜北大的消息一夜之间传遍了南京市街头巷尾。

王晗,语文136分,数学143分,英语105分,附加分38分,历史A+,政治B+,按前三门总分计算,他是2008年南京市的文科状元。但王晗去不了北大,南京大学也不收他,他甚至进不了四川大学的校门……

一切都因为那个B+。

2008年,江苏省新课改高考模式为“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水平测试共有政、史、地、物、化、生、技术7科,考生在历史和物理中只选择一门,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中选择一门作为选修测试科目,其余5门为必修测试科目。

两门选测科目的成绩至关重要。考生若想填报本科,两门选测科目都需达到B级及以上。在此基础之上,各高校再根据自身情况,对考生提出选测科目的等级要求。

北大要求两个A+;清华大学要求一个A+,一个A;南京大学要求两个A;四川大学要求两个A……“我所知道的有名气的重本院校,几乎都是要求两个A或以上。”南京大学一位招生工作人员表示。

北大2A+的要求卡住了状元王晗,2B的要求则卡住了64%的江苏考生。据统计,江苏省2008年参加高考人数为50.8万人,具有2B资格考生只有183594人,占总人数的36%。在那些没资格报考本科院校的64%考生中,不乏分数上了本科线者。他们也得了个别号———“高分低等生”。

“习惯了按分数来录取的高考模式,很多学生和家长觉得完全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南京金陵中学一位副校长说。根据媒体报道,不少“高分低等生”和他们的家长指责江苏是在“劫富济贫”,将他们的读书机会让给那些不偏科的中等分数学生。

江苏省不得不在2008年高考录取时进行临时调整。2B的要求被降低了。江苏省教育厅负责人后来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实际操作时,本二征求平行志愿的部分院校等级要求降到了1B1C。

王晗最终也被南京大学录取。南京大学招生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并不是看重王晗状元的身份。“我们并不认为他是状元。”该工作人员表示,选测科目是等级来表示,王晗只是语数外三科总分最高,若是将选测科目等级换算成分数叠加,“说不定他还没有一个语数外成绩比他低,但选测科目拿了两个A+的考生分数高”。南大最后松口,“是因为高考势必要改革,高校作为高考改革的主要推动者,有帮教育部门解决矛盾的义务”。

2009年江苏高考方案也因此进行了微调。2B才能上本科这一限制条件最终被取消。选修科目测试等级要求虽仍由高校自主确定,但有了前车之鉴,是选择高分生还是高等级生,高校慎重了许多。清华大学采取了弹性做法。在高考录取中,对投档成绩特别优秀者,经清华和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批准,会适当放宽对选修测试科目及测试等级的要求。这也意味着,“王晗”们即便失意北大,转投清华也是有机会的。

浙江:与高考软挂钩 只要求及格

还有些省市,虽将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纳入了高考体系,却并未提出强制性要求,只是鼓励高校在招生录取时将其作为参考,在同分情况下鼓励优先录取A等级多的考生。教育圈内将这种方式称为与高考“软挂钩”。

浙江便是采取这样的模式。但软挂钩的效果可能导致“挂而不钩”。“没办法看这个(学业水平测试)。”杭州一所高校的招生负责人说,“社会不认!他们只认高考成绩!”

还有一些高校的招生负责人表示,学业水平测试按等级划分固然体现了新课程重素质轻分数的特点,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说,它的成绩是按等级来呈现的,只要到了那个线,管你考99分还是90分,成绩都是A,这就没有什么可比性。所以,即使是在同分的情况下,我们也倾向于参看学生的语、数、外单科成绩来录取,对理科生,数学分高的就先录了,文科语文好点的就先录。”一所高校的招生负责人说,“不过,既然教育行政部门出了这个政策,我们还是该支持。所以我们只要求学生水平测试至少及格。”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对这种情况也有所了解。他承认,当前,学业水平测试在浙江高考中的作用主要还是以导向为主,“引导学生尽量不偏科”。

四川借鉴:

“会考”门槛别设太高

“江苏把学业水平测试的等级要求提得太高了。”成都一位关注新课改的中学校长告诉记者,他对一些省市的高考改革要求进行了研究,其他省市同样要看测试等级,但却没有遭遇江苏这样的混乱,就在于其等级要求定得比较合适。比如,广东和安徽,报考重本或二本都只需要C等以上,这样就保证了绝大部分考生能顺利报考和被录取。“我比较赞同借鉴广东和安徽的做法,既体现了新课改的变化,又顾及了过渡的平稳性。对四川考生来说,因为会考没有进入高考,他们对会考成绩并不太在意,只要及格拿到毕业证就行了。如果一下子把等级要求提得过高,学生和学校都有点难适应。”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校训:志在四海 起航长江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的成都,位于城东文化产业创意园区核心区域十陵立交外侧,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具有港资背景的全日制专科层次普通高等院校。学校被授予四川省首届文明校园,四川省首批、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首批 1+X 证书试点院校,四川省首批研学实践系列标准试点单位,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成都集训分基地,成都市职业技能竞赛集训基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教融合发展联盟成员单位。学校长江书院入选第一批全省高校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院(培育项目)。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典型案例连续四年(2018- 2021)入选四川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报。 学校现有智能工程学院、教育与设计学院、商贸与融媒体学院、城市学院、鼎利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6个教学单位,开设有学前教育、通信技术、软件技术、护理、动漫制作技术、社会体育、会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程造价、酒店管理、商务英语、电子商务等76个专业及方向。学校现有国家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国家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32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1个、高校重点特色专业质量提升计划立项专业3个、省级立项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立项科研项目72个。成效为本(课程思政)试点课程65门。2018年12月我院“深化多方协同育人机制改革实践”案例入选四川省“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典型案例。”这是一所都市地铁旁的高校四川长江职业学院位于成都市成华区,是目前成都高校新校区离市中心最近的高校,是已运行的成都地铁四号线出口和规划的地铁九号线换乘站;一墙之隔,中国地产业领头羊万科地产的高档商住楼盘拔地而起;向东,青龙湖风景休闲区景色怡人;向南,成都火车东客站日渐繁忙;向西,是成都规模最大的高档商业群落华润万象城;门前地铁4号线、公交全覆盖,十分钟Hold住春熙生活圈,让我们零距离感受蜀郡繁华。在这里,学校以就业为导向,利用成都东三环地铁旁的地理优势,以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依托“大学生香港行”项目促进人才培养;倡导和鼓励学生以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现代师徒制、订单培养、教学见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加强职业能力培养,增强学生实践动手和创业创新能力,实现实训-实习-毕业-就业无缝对接。这是一所具有港资背景的高校四川长江职业学院把“大学生香港行”社会实践活动纳入了社会实践学分认定。在香港尖沙咀繁华商业区设立了学生访港栖息之地——“长江之家”,家虽小,装备俱全,访港学子称赞这里是住好、吃好、学好、分享好、体验好的大HOUSE。学校期望,让更多的学生借由香港行,接触、体验、经历不一样的人生,经香港而行远方,开拓视野而立观世界之志向。 “大学生香港行”社会实践活动已由四川省教育厅列入全省高校交流项目,并得到了香港特区政府青年事务委员会的资助和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公室的支持。学校在港建立了四川之友协会,在川建立了香港之友协会,并同香港各届青年组织建立了良好的互动与合作关系。四川学生到港与香港学生到川交流、考察、实习、读书、就业的同时,双方的同学们分享两地生活学习差异,共同探讨学业就业困惑,增强认知,共圆梦想。学校依托独有的香港资源优势,大力推动川港教育交流与合作,与川内知名高校、香港高校、行业优势企业共建有12个川港特色创新发展中心:川港金融实验中心、川港动漫与创意多媒体发展中心、川港社会体育发展中心、川港通信与网络安全实验中心、川港不动产发展研究中心、川港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川港教育与城市服务发展中心、川港VR/AR实验中心、川港青年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川港青年创新创业中心、川港学前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川港青年企业家发展中心。这些特色创新发展中心具有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境内外合作、学生实训与企业实际运营相结合的特点,为学生了解行业、融入专业、走进企业开辟了独特的渠道与途径,也使学校成为川港青年交流的基地、川港教育交流合作的窗口。这是一所专注品牌的高校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注重以学科知识为主的通识教育,因为这是整个知识领域的基础,也是人的全部素质的基础。优质教育、人文关怀、专业水平、就业创业、社会声誉等是学院品牌战略的重点。倾力使学校成为长江学子精神的、心灵的、回忆的、思念的永远的故乡。温馨的母校校园、可爱的师弟师妹,名家讲座,社团活动,我的成都梦、个人创业梦、家庭致富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I have a Dream!"这是一所国际化的高校四川长江职业学院与美国、英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高校合作,引进优质教学资源,推出留学、夏(冬)令营、短期学习考察、出国就业等学业拓展项目,为出境学习与就业量身选择提供全面咨询与服务。国际交流与环境成为校园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学校倡导以“世界眼光,中国情怀”去寻找自己的热爱,超越感性的自我,承担社会的责任,做一个有国际视野和社会需要的职业人。这是一所关注学生差异的高校四川长江职业学院为学生构筑了宽广的专业平台:从空中乘务到互联网通讯、从建筑工程到艺术设计、从会计理财到休闲体育、从人力资源到酒店管理,多种专业及方向,任你选择!多功能实训室和职业化的教室,以项目为载体、“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使学习不再枯燥;“以生命影响生命,用智慧点燃智慧。教学生如何做梦、圆梦,将自然生命转化为价值生命”的教学理念使学习不再是高中三年的那些事。 学校以多元智能理论做指导,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以社会需求为起点,着重于学生“自我管理、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技术应用、创新思维”等职业核心能力的养成。倡导“多为学生想想,再多为学生想想,还多为学生想想”,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 “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 学校简介成都文理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校始建于1999年,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为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独立学院),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高校——成都文理学院。学校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现有2个园林式校区,拥有功能较为完善、配套齐全的教学、实验实训、运动和生活设施,校区无线宽带网络信号全覆盖。面向全国招生,学校普通招生类的录取分数线位居四川省同类院校前列。在校生近3万人。现设有11个二级学院,已建设成为人文学科特色鲜明,文、教、艺、经、管、法、理、工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各门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必修课均配备了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专任教师,每个专业均配备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任教师。办学以来,学校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文科学素养较高、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较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坚持国际化办学理念,不断拓展国际化办学渠道。目前,学校已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等15个国家的120余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国际合作关系。学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新趋势、新变化,逐渐形成8+5+N(学科门类+专业群+本科专业)学科专业发展格局。学校以产业引导专业,以专业对接行业,打破校际院系学科专业界限,连接海内海外资源,努力建设以新文科、新理科理念为指导,重点打造培育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区域文化发展的教师教育、数智商科、文化创意、文旅康养、智能工程等新兴交叉学科专业,推动学校持久深入转型发展。学校党委对标对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创建标准,实施党建工作“六七五”方略,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党建先进已成为学校的亮丽底色和“金字招牌”,为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新时代谱写新篇章。目前,学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进一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缔造常青学府,化育幸福人生”为愿景,努力创造条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牵手世界名校,努力培养阳光自信、具有家国情怀、具有国际视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坚持立足成都,面向川渝,辐射全国,走向世界,重点服务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及企业、行业、产业重大需求。学校着力建成一批优势突出的学科专业,实现建成全国一流应用型民办大学的办学目标,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 学校简介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200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原四川省江油师范学校基础上建立的,西南地区第一所以培养幼儿、小学教育师资为主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坐落在人杰地灵的中国科技城绵阳市。2015年,学校与绵阳工业技师学院强强整合,实行一校两牌办学。 在近百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曾被评为“全国红旗学校”“国家职业教育质量管理示范基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德育工作先进学校”“省级优质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等,被教育部表彰: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方向明确,成绩显著。 学校在绵阳、江油设有三个校区,占地970余亩,建筑面积26.27万平方米,在校学生12000余人。学校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747人,其中副教授以上职称133人,具有硕博士学历学位教师225人。在绵阳、江油办有两所附属幼儿园。 学校现有19个招生专业:学前教育、早期教育、小学教育、语文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体育教育、舞蹈教育、幼儿保育、音乐表演、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智能产品开发、酒店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旅游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电子商务技术。 学校是教育部职业院校教育类专业教指委中小学教育专委会主任单位,四川省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和绵阳市幼儿师资培训中心,是全国幼教舞蹈素质与能力培训项目培训基地,建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学前教育专业获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 学校弘扬“艰苦奋斗、立德树人”的学校精神,秉承“厚德、尚美、砺能、乐业”的校训,坚持“多元融合、尚知笃行”的办学理念,走内涵型开放式发展道路。坚持 “综合+特长”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着力培养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创新创业意识强的卓越幼儿、小学教育师资和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艺体类、工业应用技术类高技能人才。近五年来,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 学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机遇,立足绵阳、面向四川、服务全国,努力把学校建成全省领先、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幼儿师专。
  • 学校简介德阳城市轨道交通职业学院(简称“德阳交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统招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我校与国家首批“双一流”、“211工程”、“特色985工程”、“2011协同创新计划”重点建设并设有研究生院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战略合作,在其指导下办学。我校是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单位、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指定培训单位和赛事中心。拥有完整的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群;拥有国内一流的“轨道交通管控一体化实验实训基地”、“轨道交通企业应急演练及员工技能培训基地”和“土木工程检测实训中心”。现建有目前国内高校规模最大、集成度最高的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调度指挥实训室、覆盖全国轨道交通企业主流驾驶平台的电客车司机驾驶实训室、配备企业真实生产设备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实训室、信号实训室、站务实训室、机电实训室、供配电实训室、物流运输实训室、土木测量实训室、工程检测实训室、学生创客中心等46个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实训平台。是培养城市轨道交通及经济社会发展相关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骨干院校。我校位于中国古蜀之源、重装之都,雪茄之乡、书法之乡的四川德阳什邡市,距离成都30分钟车程。学校总占地803.9亩,是按本科院校标准设计的生态花园式校园。拥有19920平米的当前四川省高职院校单体面积最大的现代化图书馆、17800平米的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实训大楼、35000平米的智能教学大楼;建有配有中央热水、独立空调、独立卫生间、独立阳台和全自动洗衣机房设施和WI-FI全覆盖的6人间标准化学生公寓;学校运动场设施齐全,功能完善,高标准的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场、高尔夫练习场等体育运动设施满足学生体育竞技、业余休闲、有氧健身等多方面的需要。学校餐饮服务与后勤保障完善,食堂荣获“2019-2020年度四川省高校伙食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是同批次高校唯一获奖单位。漫步于学校中心的12000平米同心湖畔,绿林辉映、生机盎然,让师生能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与智慧校园的便捷,能体会到科技文化与传统文化、人文景观互通交融、舒适温馨、丰富多彩的优美学习生活环境。我校围绕“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大交通战略以及国家《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紧密结合成渝双城经济圈和四川成德绵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先行区建设,充分发挥西南交通大学师资资源、特色学科资源,以服务大轨道交通产业链需求为依托,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全面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发展建设、人才培养质量工程建设,在办学的三年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兼职教师200余名。其中不仅有来自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土木建筑、机电通信、经济管理等专业的权威教授,亦有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高级工程师,还拥有长期在海外轨道交通领域工作的知名专家。学校专家团队包括特聘大国工匠、西南交通大学专家团队、海外专家团队、通识教育专家团队、双师型专家团队、特聘专家讲授团队和企业专家团队。学院现设立有5个二级学院和2个基础教学部,涵盖交通运输、机电技术、智能信息、土木工程、经济管理等学科门类20个专业31个专业方向。二级学院院长及学科建设负责人均由知名专家教授担任,各专家团队参与指导学科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工作。学院发展方向清晰、事业平台广阔、注重人才培养,立足四川、辐射全国、走向世界,以服务大轨道交通产业、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和服务“中国制造2025”战略为目标,努力成为培育城市轨道交通及经济社会发展相关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摇篮。截至2021年6月中旬,“全国高校毕业生网上签约与毕业去向登记平台”系统表明:我校2018级首届毕业生已有112人升学,729人就业,合计就业率已达92%,毕业生就业数量、签约率及就业质量等关键指标均名列新建院校前列。办学理念:知识奠基、技能立业、工匠精神、奉献社会!校训:敬业、专业、立业、卓越!教风:严谨务实、严格要求!学风:勤奋善学、勤思善做!
  • 学校简介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简称“中飞院”,创建于1956年,是中国民用航空局直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中国民用航空局与四川省共建高校。学院作为中国民航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力高校,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全球民航职业飞行员培养规模最大、能力最强、水平最高,享誉国内、在世界民航有着较高影响力的高等学府。中国民航70%以上的飞行员、80%以上的机长毕业于此,被称为“中国民航飞行员的摇篮”。 历史沿革 中飞院源于人民军队,其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航空学校。1956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成立,由毛泽东主席任命军政领导,肩负为国家培养合格民航飞行人才的特殊使命,伴随着新中国民航事业的起步而创建。学院几易校名,1956年5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在空军支持下建立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学校,同年9月22日,经国防部批准,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航空学校;1963年10月25日,按中央军委指示,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高级航空学校,并报国务院批准列入高等学校名单;1971年5月19日,经中央军委批准,再次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航空学校;1980年8月7日,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专科学校;1987年12月15日,经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学校,并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办学资源 学院本部位于成都平原腹地的四川省广汉市,毗邻成都市青白江区,校区地跨川、豫两省五市七个校区,占地面积19000余亩。学院在四川新津、广汉、绵阳、遂宁和河南洛阳建有5个飞行训练分院,在自贡、梧州、哈尔滨建有合作飞行训练基地,管理运行5个通用及运输航空机场,拥有奖状CJ1/M2(Cessna525)、新舟600(MA600)、西门诺尔 (Piper PA44-180)、赛斯纳172(Cessna172R/S)、西锐20(Cirrus SR20)、钻石42(DA42NG)、钻石20(DA20-C1)、阿古斯塔(AW109sp)、罗滨逊66(Robinson R66)、罗滨逊44(Robinson R44)等机型共计21种型号400余架初、中、高级教练机,以及空客、波音等40台全飞行模拟机、固定模拟机和练习器,各型航空发动机500多台。 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超过150万册、电子图书超过580万册、数据库52个,建立了6个以飞行训练、航空安全为主题的民航特色数据库,与中国商飞共建了国产商用飞机特藏室。学院建有世界一流的航空发动机维修培训中心,拥有教学用现役大型涡扇发动机10台,涵盖全球运输航空机队的主流配型发动机,是全球最大的LEAP系列发动机培训中心,是CFM全球四大培训中心之一。学院拥有国内最大、实力最强的通用航空维修基地辅助教学科研,是世界主流通航飞机制造商的授权维修中心,覆盖整机修理、发动机翻修和航空器部附件修理三大领域。学院设有中国民航局授权的民用航空器驾驶员执照理论考试点、飞行员语言等级测试考试点、民航管制员英语测试中心、航空器维修执照培训考试中心、飞行签派员培训中心、工程技术训练中心,并为中国民航建标、立法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 2018年,学院天府校区获得中国民航局和四川省政府批复建设,校区位于成都东部新区天府国际空港新城绛溪南片区,距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约5公里,总投资约100亿元,占地1606亩。校区按满足2030年在校生2.5万人需求设计,预计202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学科专业 学院立足民航、坚持特色发展,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文、管、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14个二级学院、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37个本专科专业,覆盖了民航所有专业领域。其中,飞行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入选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交通运输、飞行器动力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6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已顺利结题2项。 学院有3个四川省优势特色一级学科,23门省级一流课程,共获得四川省重点学科1个,优势学科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项目建设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部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项目3项;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项目5项。2020年9月被列入“四川省级高水平大学”名单。 2018年,教育部对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进行审核评估,充分肯定了学院取得的办学成绩,并对学院飞行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372人,其中“双师”型教师400余人,具有正高级飞行员、教授、研究员等高级职称的教师600余人,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5%以上。他们当中有中组部“特聘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民航功勋飞行员、民航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民航首届科技创新拔尖人才、国际民航组织专家组成员、民航特聘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授,形成了一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飞行技术、空中交通管理、航空工程等民航特有专业高水平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6万余人,其中飞行技术专业学生1.2万人。历经60多年的建设发展,累计培养了近20万名各类民航专业人才,有5000多名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专业领域引领民航业安全发展的管理人才和英雄校友。他们有勇斗歹徒、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反劫机英雄杨继海、王仪轩、张远生、阎文华;感动中国的英雄机长倪介祥;飞越科索沃战火的英雄机长刘晋平;国产大飞机ARJ21、C919、AG600首席试飞机组;川航“中国民航英雄机组”成员等等。 学院近九成毕业生进入民航系统。2021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接近90%,其中飞行技术专业就业率达到100%,交通运输、航空工程等大类专业的就业率趋近90%。2021年,学院录取最低分超过当地一批次线的省份有20个,民航特色专业第一志愿录取率基本为100%。 经过60多年的教学实践,学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运输航空飞行员培养体系,并深度参与民航法规和标准制定,系统构建了完整的民航飞行训练标准,实现了从飞行学生到航线运输机驾驶员的无缝衔接,是联合国重点推广的“多人制机组驾驶员执照课程(MPL, Multi-Crew Pilot License)”试点单位。学院以优异的飞行训练安全业绩荣获中国民航“飞行训练安全五星奖”,创造并保持了全球通航安全最高纪录。2020年飞行训练量达27万飞行小时。学院全力建设世界一流的民航监察员培训学院,为中国民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2020年9月10日,民航局局长冯正霖为民航监察员培训学院授牌。学院助力中国民机产业发展,与中国商飞共建有“大飞机学院”和“民机飞行技术与运行联合实验室”,在飞行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培训、机型性能优化、市场竞争研究等领域深度合作。科技创新学院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的支撑,科技创新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不断提升,创新平台建设跃上新台阶,国家级重大研究项目实现新突破,成果转化应用迈出新步伐,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科研资源体系,涵盖飞行技术与飞行安全、飞机防火与救援、智慧民航、通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机务维修等领域。按照省部级、学院级分类,建设多层次科技创新平台。获得省部级认定、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校企联合实验室2个;获得民航“四型科研院所”(基础技术研究型、应用技术开发型、技术政策暨服务智库型)、“五大基地”(基础技术研究基地、创新人才发展基地);参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6个;评审认定学院重点实验室3类13个;按照标准评审研究中心12个、研究所24个,逐步培养具有一定行业影响力的科研团队;拥有‘航空器防火救援院士工作站’;获批“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德阳)协同创新与科技成果孵化中心”。初步完成学院科技创新平台立体布局。 5年来,学院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和软科学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000余项;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和技术改进奖励300多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1项,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等300多项;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成果 1100余篇,出版有影响力的学术专著50多部;形成行业标准、规范、咨询通告、政策建议等成果200余项,并为政府和行业决策所采纳和应用,发挥了智库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国际交流中飞院与国际民航组织(ICAO)、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等国际和地区民航组织,与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民航机构、航空院校,与波音、空客、通用电气、国际航空发动机公司等知名航空制造企业建立有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关系。 中飞院依托自身优势学科和民航特色专业,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主动参与民航强国建设,着力配合“国产民机出口”战略,大力开展“对外教育培训”,先后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了近300名飞行、机务、空管、空乘等民航专业人才。2020年,中飞院切实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依托外交部“澜湄合作”援外培训项目和民航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航国际化人才培养能力建设项目,为相关国家民航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为全面提升航空互联互通水平贡献“中飞院”力量。同时,中飞院与各国高校、教学训练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选拔优秀学生、教学科研人员赴国外留访学、短期交流,目前累计达6000余人次。为加快实施国际化人才工程,中飞院“搭平台、拓渠道”,激励师生赴境外深造。2020年,中飞院积极申报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委“西部项目地方创新子项目”并获批,该项目为四川省唯一的民航类项目。“十三五”期间,中飞院多次举办或承办民航国际性会议,受到了业界充分肯定。先后举办2016飞机复杂状态预防及处置训练(UPRT)国际研讨会,承办2018全球无人机大会(RPAS 3 & DRONE ENABLE 2)。作为亚洲第一个入选国际民航组织 ‘未来航空人才计划’的全日制大学,中飞院学子受邀参加第一届国际民航组织下一代航空专业人才全球峰会(NGAP2017)并斩获能力建设与航空安保(Air Capacity and Security)领域竞赛第一名,第二届国际民航组织下一代航空专业人才全球峰会(NGAP2018)并荣获模拟国际民航组织论坛活动冠军。60多年来,学院始终全面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继承和发扬人民军队“红色基因”,秉承“远举高飞,博学笃行”校训,弘扬“忠诚团结,勤奋严谨,安全精飞,求实创新”校风,厚植“人民送我学飞行,我学飞行为人民”的宗旨意识,传承“帮思想、教技术、带作风”育人“九字经”教风,形成了具有中飞院特色的大学文化。学院依托于行业、支撑起民航,奉献于共和国的一片蓝天,被中央媒体誉为“一所大学支撑起一个行业”。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