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河南:见义勇为子女可获中高考加分
2013-12-04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中国青年报讯 近日,河南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民政厅等七部门制定的《关于加强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规定:“见义勇为致残并获得国家级、省级见义勇为荣誉称号人员及其子女,在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加5分投档。获得国家级、省级见义勇为荣誉称号人员及其子女报考普通高中时,照顾15分录取。”

据悉,此次《意见》对见义勇为人员的基本生活、医疗、入学、就业、住房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切实保障见义勇为人员的合法权益。而最大的亮点就是在教育方面,见义勇为死亡或致残人员子女入公办幼儿园,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接收。义务教育阶段,要将见义勇为死亡或致残人员适龄子女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安排在公办学校就读,并且见义勇为者及其子女,参加中高考可获照顾。(记者:韩俊杰 孟瑞源)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郑州轨道工程职业学院是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所以轨道交通、航空服务为专业特色普通高等院校,是全国先进职业院校、民革中央社会服务先进学校、精准 扶贫教育培训基地。2017年 ,理事长付全立荣获中华职教社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名”,也是我省唯名获此殊荣的教育专家。轨道工程职业学院主要面向行业和地方培养适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该校专科层日制普通在校生规模暂定为5000人,首批开设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供电技术、铁道通信与信息化技术、大数据技术、电子商务、动车组检修技术、空中乘务、互联网应用技术10个专业,专业设置按国家和我省有关规定办理。学院占地面积400余亩,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在校生10000余人 ,教职工近400人,图书馆藏书50余万册,师资力量雄厚,管理规范严格,校园环境优美,学习生活条件优越,多年来为北京、上海、广州、郑州等各地高铁、城轨、地铁行业输送了大量优秀专业人才。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铁、地铁、城铁和航空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学院紧跟行业发展大形势,投入巨资建成了中南地区最先进的轨道交通实习实训基地,按照用人单位的需求进 行订单设计,实现了实训、实习与就业的无缝对接。同时,随着国家“带-路” 建设的推进,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迅速,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学院集中力量通过师资引进、校企合作等方式进行了航空类专业的建设,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人力支持。乘中国高铁发展之东风,迎全球高端就业之机遇,学院正积极响应国家大力发展职业 教育的号召,加强专业建设,推进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使无业者有业 使有业者乐业”.开创先河,与时俱进,打造新时代孕育培养“大国工匠”的摇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市洛龙区
    学校简介河南科技大学(简称河科大,英文简称:HAUST)坐落于“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洛阳,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河南省重点建设的三所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之一。学校1952年创建于北京。上世纪50年代中期,应国家工业基地建设布局的需要迁至洛阳,1958年更名为洛阳工学院,隶属于国家机械工业部。1998年,划转至河南省管理。2002年,河南省委、省政府为优化全省高等教育结构布局,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洛工、洛医、洛农合并组建河科大。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时任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亲自为学校颁授校牌,并指出“组建河南科技大学是省委、省政府实施‘科教兴豫’战略的重大举措……河南科技大学要以创建高水平大学为目标,办成国内先进、居于省内高校前列、具有自身特色的一所综合性大学”。长期以来,学校秉承“明德博学、日新笃行”的校训和“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发扬“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河科大精神,突出内涵发展,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已初步建设成为一所工科优势突出,农、医、管等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公布的2021中国大学排名中名列第95位。学校目前拥有开元、西苑、景华、周山四个校区,占地总面积4600亩,校舍建筑面积 170万平方米。涵盖11 大学科门类,设有100个本科专业,拥有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后流动站;4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专业研究生授权类别。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4.2万余人、继续教育学生2.4万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200多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350多人,其中双聘院士、“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带头人、中原学者科学家工作室首席科学家、中原学者、中原名师、省特聘教授、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100多人。有11所附属医院,7所教学医院。其中,第一附属医院是首批全国百佳医院、国家“疑难重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单位”。学校现有工程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3个学科成为国家国防特色学科,3个学科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建设学科(群),28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拥有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5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3个,39个专业入选“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11个教育培养计划项目。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0个。学校确立了“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强素质”的人才培养理念,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国家级科技创新竞赛中,均获得优异成绩。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连续获得全国高校第17位、27位等好成绩;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公布的全国高校大学生学科竞赛排行榜中保持在60-80位。学校先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33万余名高级专门人才,被全国轴承行业确定为人才培养和技术依托的仅有高校,被誉为轴承行业的“黄埔军校”。学校拥有7个国家级平台、83个省部级平台、2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近年来,学校实现了“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零的突破;主持获得“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主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16项,在“柳叶刀”、《Nature》子刊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400多篇;承担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70多项,主持获批国家自科、社科基金项目400多项。学校依托重型装备、农业机械、轴承、齿轮、金属材料、汽车与新能源、农业、医疗等方面形成的学科、科技、人才优势,助力“高铁轴承”“国家重大工程装备”“智能农机装备”等“大国重器”的研发,不断提升产学研合作的能力和水平。学校是教育部首批认定有条件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与俄、美、英、法、澳等国家200余所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与交流,招收来自20个国家的学历本科留学生、研究生留学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河南科技大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李克强总理对学校发展的殷切嘱托,以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为目标,团结协作、共谋发展、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努力办好“四学之大学”(学生的大学、学者的大学、崇尚学术的大学和具有一流学风的大学),全面加强 “双一流”建设,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光荣使命,为服务洛阳“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奋力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学校简介黄河科技学院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诞生和壮大。1984年,因公重度烧伤的胡大白在病床上思考,河南作为人口大省,高等教育资源极为匮乏,老百姓的孩子希望上大学的愿望强烈,社会发展又急需大批专门人才;胸怀“为国分忧,为民解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崇高理想,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拿出仅有的30元钱创办了郑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班。1985年,经郑州市教委批准,郑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班更名为黄河科技专科学校。1989年,经河南省教委批准,黄河科技专科学校更名为郑州黄河科技大学。1994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建立民办黄河科技学院,学校成为全国第一所实施专科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1997年成立党委,成为全国第一所建立党委的民办高校。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全国第一所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2008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称“震惊、震撼”。2013年,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首批“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单位”。2015年,学校被批准为河南省首批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2017年,学校被河南省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被专家组赞誉“情怀大、格局大、手笔大、作为大”。学校发展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称为“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两次被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商学院写进教学案例。办学业绩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内外著名媒体多次报道。学校创办人、董事长胡大白教授,首届“中国当代教育名家”,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监事会主席、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会长,现任名誉会长。校长杨雪梅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博士后,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学校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学校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作为改革与发展、学科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政治保证和力量源泉,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品牌。作为全国第一所建立党委的民办高校,建校初期积极寻求建立党的组织,创办人胡大白“十年找党”传为佳话。在探索实践中,形成了“党委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参与学校重大决策”的工作机制,创建了“以党建为核心,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政模式,创立了“以党校和校卫队为抓手,积极培养发展学生党员”的组织格局。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职业化、专业化的思政工作队伍,坚守思政课堂主阵地,挖掘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形成思政合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荣获“教育部全国高校样板党支部”“教育部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工作室”“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文明校园”“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称号。学校持续优化办学条件。学校现有四个校区,占地280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100多万平方米,被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单位”等。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30000余人。教职工2200多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近50%,青年教师中80%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拥有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教学名师等150余人。学校建有河南省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研发基地、重点实验室、国际联合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高层次教学科研平台50余个。各科类实验室138个,实验分室441个,校外实训基地226个;教学科研仪器总值4.28亿元;馆藏图书362.8万册。学校注重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建设。学校着力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对现有学科专业体系进行调整升级,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形成了工科优势突出、学科链与产业链关联度高、学科布局对地方主导产业支撑度强的办学优势。学校现有工学部、艺体部、商学院、医学院、应用技术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部),开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材料、机械、自动化等一批优势学科专业,凸显了对区域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支撑作用。重点打造信息工程、文化创意等6个特色专业集群和8个现代产业学院。现有省级重点学科5个,河南省特色专业6个,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9个,河南省品牌专业14个。学校拥有的省级重点学科、特色品牌专业数量居全省民办高校首位。河南省本科高校专业建设管理服务中心落户我校,承办了河南省本科专业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暨上线发布会,受到社会高度评价和省教育厅的高度肯定。学校持续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持续创新“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数字化改革,推进翻转英语、翻转体育和其他核心课程改革,建设“智慧校园”,多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学生获得省区级以上奖励60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800余项,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2银5铜好成绩,荣登“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结果(本科)TOP300”,学校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20万余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7%以上,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河南最美大学生”等一批优秀学子,“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全国优秀大学生村官”等一批优秀毕业生。学校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获首批“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本科)TOP300”榜单;学校连续四年位居武书连中国民办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第一名,连续四年在广州日报全国应用型大学排行榜位居民办高校第一名,在全国872所本科高校(非博士培养单位)综合排名中位居第87名。学校学校围绕创新创业,广泛开展校企、校政深度合作,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创业人才教育模式,搭建了多元化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构建了立体化创新创业支持体系,学校“黄河众创空间”被科技部备案为全国首批众创空间,并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体系;大学科技园被科技部认定为优秀(A类)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园入选团中央首批“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园获批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学校入选教育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建设院校,荣获教育部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河南省学分制改革试点高校”等。学校注重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学校紧密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以应用型科研为主导,开展与中科院软件所、中关村软件园、华为、惠普等单位的紧密合作;建有省市级应用型科研创新团队7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8个,地厅级科技创新平台27个,校级科研平台29个;在河南省民办高校中首个获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国际联合实验室,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截至目前,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5项,省部级项目400余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奖等省部级奖励2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2万篇,最高影响因子为27.398;获专利近5000项,连续四年在全省高校专利授权量上名列第二,入选“河南省高校知识产权综合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十强十快高校”,位居中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发明专利排行榜第四名、民办高校第一名。学校成立了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新型智库和人工智能研究所、现代农业工程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院等20余个研究机构,连续出版《河南双创蓝皮书》《河南民办教育蓝皮书》等,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咨询,受到省领导专门批示。学校注重国际交流合作。学校主动搭建中外教育文化友好交往的合作平台,积极开展对外人才培养、学术、科技和文化交流,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等众多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实现了资源共享和合作共赢。学校与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合作开办金融学、软件工程、社会工作等中外本科课程合作项目;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日本东京福祉大学、丹麦葛莱运动学院等开展暑期游学、交换留学生等项目,招收来自美国、韩国、日本等14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生;先后聘请外国专家200余人到校任教、开展学术交流。学校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学校充分利用教育优势和人才资源,履行社会服务职能。发起成立河南省高校创新创业协会,已有近百所高校参加,推动高校、企业和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和参与创新创业;与二七区政府共建“U创港”创新创业综合体,打造“创客工作室—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满足大学生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需求;自筹资金1.5亿元,设计建造智慧逐梦体验馆被认定为“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和“河南省网络安全教育基地”;发挥学校中国民办教育博物馆的功能,免费接待参观达12万多人次;免费举办下岗工人、大学生村官、创新创业等培训1万多人;通过河南省科研设施和仪器开放共享绩效评价并连续两年获得双向补贴,是唯一一家连续两年享有补贴的高校;连续18年参加拜祖大典,建有现代化非营利的三级综合医院,坚持医教研结合,医养结合;先后组织承办第四届(GAUC)世界私立高等教育发展国际论坛、两届中国(河南)新药研发交流与技术转移对接会、2016中国创客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创客大赛、中原创新发展论坛等重要活动百余项。近三年来,上级部门、知名企业、兄弟院校共计300多家单位25000余人次来校参观考察,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国育才使命。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精神,主动对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和河南省“五区一群”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定不移地走以提升质量、强化特色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为把学校早日建成国内一流应用科技大学而不懈奋斗!
  • 郑州商学院郑州市巩义市
    学校简介郑州商学院是由巩义籍台湾著名教育家王广亚博士为回馈桑梓、贡献家乡教育事业,于2004年高起点、高标准捐资创建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前身是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合作建设的独立学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成功学院;2012年3月,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高校——郑州成功财经学院;2018年11月,更名为郑州商学院。2021年1月,学校顺利通过了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标志着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跨越到新的阶段。建校以来,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以“勤俭、朴实、自力、更生”为校训,秉承“伦理、创新、品质、绩效”的办学理念,弘扬“爱国爱校、宁静好学、礼让整洁”的办学精神,坚持“要有好的师资、要有好的设备、要有好的管理、要有好的制度、要有好的福利”的“五好”办学原则。董事长王育华女士完全继承创办人的办学理念,秉承创办人办学初心,坚定不移地选择非营利性办学模式,提出了“目标与行动”“团队与责任”“态度与细节”的办学要求,为学校发展树立了目标、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学校在深入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认真分析国家和河南省经济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回顾总结办学经验,提出了“以党建为引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以服务为导向、以制度为保障、以高质量就业为目标”的发展思路,坚持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力争早日将学校建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商科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以加强党建为学校发展立“根”,以强化思政工作为学校发展铸“魂”,把牢办学方向,筑牢育人体系,厚植家国情怀。校党委强化党建责任,完善各级党组织设置,实现了党的基层组织全覆盖;选优配强分党委书记、党总支书记、党支部书记、组织员等各级党务干部;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积极开展爱国教育、礼仪教育、劳动教育等“三大教育”,大力实施书香校园阅读经典工程、身体素养提升工程等“两大工程”,致力于培养“有追求、懂礼仪、爱劳动、勤读书、强体魄”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优化办学条件。校园占地面积2300余亩,建有中西合璧、高标准的会计大楼、外语大楼、资讯大楼、艺术大楼、建工大楼、实验大楼、行政大楼、图书馆、体育馆、学生宿舍、学生餐厅、学生事务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大会堂、咖啡厅、健身中心等。建有多功能电子阅览室、E化区和校园网络系统。学校建有与教学相适应的三维动态捕捉实验室、同声传译实验室、3D旅游仿真实验室等校内实验实训室和实习场所173个。近年来,学校先后建立了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商务外语实验中心、商业艺术实验中心、教育与新媒体实验中心、信息与机电工程实验中心、建筑工程实验中心等六个实验中心,与企事业单位和行业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49个。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教师队伍由众多教授、博士等高级人才组成,实力雄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设了“校外师资库”和“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聘请了多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管优秀专家、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内外知名学者和大型企业负责人担任学校客座教授、特聘教授和专业建设顾问等。坚持“破五唯”原则,有针对性地实行“一人一策、一事一议”,扩大选人用人视野,提高人才引进质量。学校现有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37.5%,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89.9%,双师型教师占30.7%。其中,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8人、省级优秀教师41人、省级文明教师35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37人、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8人、省教育厅优秀管理人才26人。培育人才培养特色。立足建设“商科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明确了培养“具有扎实商科专业背景、现代职业应用能力、国际化视野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人才培养目标,重点培育“商科、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特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贯彻落实新时代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要求,坚持质量导向,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特色,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动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实施分层分类教学改革、应然课程体系建设、大学英语体育改革、毕业生实习实训、高质量就业等一系列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中,分层分类教学改革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因材施教、个性发展,根据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于大三年级开设考研班和就业班,整合师资、分类培养,考研班增加英语、政治、数学等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就业班适量增加专业认知和实践课程,增强动手能力和首岗适应能力。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抢抓郑州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商都的发展机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商科人才的迫切需求,有计划、有步骤地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逐渐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文学、工学、艺术学、教育学、法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现有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院、金融与贸易学院、外国语学院、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艺术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通识教育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等11个教学单位,67个本专科专业。其中,工商管理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商务英语、工商管理、会计学、动画等4个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动画、国际经济与贸易、汉语言文学、商务英语、环境设计、审计学、英语等11个专业为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财务管理、会计学等3个专业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工商管理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工商管理、会计学、工程管理等3个专业为省级专业建设资助项目,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3个专业为双学士学位项目。学校“ERP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河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此外,全力开展一流专业、一流课程等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立足学校办学目标定位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按照“商科+”学科专业建设的原则,集中力量和资源建设工商管理、会计学、金融贸易等优势学科专业集群,强化与校地校企在人才培养方案共制、专业课程共建、师资培养共训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重视科学研究。确立了“三服务”科研工作方针(服务教学、服务学校、服务地方),制订了“企业(政府)出题、学校支持、院部作答、市场检验”的工作机制。围绕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成立了杜甫研究所、宋陵文化研究所、巩义窑陶瓷研究院、智能商业研究院、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旅游发展研究中心、黄河流域商文化研究中心、豫商文化研究中心、竹林精神研究中心、孝义文化研究中心、智能财务研究中心、新时代民办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研究中心、国际化人才培养与能力测评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两所两院十中心”科研平台。近三年,学校教师获批厅级以上项目立项1020项,厅级以上获奖成果758项,发表核心论文354篇,横向科研项目106项。我校申报的《新中国70年(1949—2019)我国高校劳动教育嬗变、特点及实施策略构建研究》课题获准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立项,学校科研工作综合实力居全省民办高校前列。强化学生双创能力培养。成立创新创业中心,设立“三位一体”的双创组织机构,建设“三师合一”的双创师资队伍,构建“三课合一”的双创课程体系,打造“三赛合一”的双创赛培体系,完善“三体合一”的双创实践平台。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2017年,学校众创空间被评为河南省众创空间、河南省高校众创空间。学校先后获得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学校、河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等荣誉。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把学生“能就业、好就业、就好业、能创业”作为就业创业工作的梯次发展追求,把实现高质量就业作为学校锚定的长期发展目标,全校上下多方联动,致力于把就业工作打造成民生工程、良心工程、品牌工程,真正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经济社会发展负责。坚持协同育人,教务系统、学务系统、后勤系统、教辅系统等部门在学生专业知识、综合素质、服务保障、就业技能等方面多方联动、协同发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就业能力,促进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深化境外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英国、韩国、马来西亚、西班牙等国家的8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多次承办海峡两岸学术交流会议、“台湾青年中原文化之旅”等,定期选派优秀学生赴境外交流学习、实习就业,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近年来,共有549名学生和56名教师赴境外交流。近年来,学校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和校风学风得到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与好评,先后荣获中国最具办学特色本科高校、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学校、建党100周年河南综合实力10强院校、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省级及以上荣誉,并于2012年、2014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六次被省教育厅评为“河南省优秀民办学校”。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河南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多次报道学校的办学特色与办学经验。学校以殷殷实力为莘莘学子成就未来,搭建坚实平台,构筑成功之路,让每一位学子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走向成功人生。
  • 学校简介鹤壁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是一所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学校,2001年4月组建成立,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59年。学校是河南省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建设单位,河南省骨干高职院校、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院校、河南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2015年,鹤壁市人民政府与河南理工大学依托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建立河南理工大学鹤壁工程技术学院(本科)。学校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立足地方、面向市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和“政校企行合作、产学研创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熔铸了“诚信、自强、力行、拓新”的校训校风。学校占地面积1306亩,建筑面积50.9万平方米,建有市校共享的“千鹤之舞”体育馆和图书馆。现有固定资产总值6.19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53亿元,馆藏图书133万余册,电子图书65万册。学校建有集教学、科研、培训、考证等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实验实训中心(基地)29个,校内实训室286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57个,附属医院1个。学校设有医学院、护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人文教育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建筑设计与工程学院、交通与材料工程学院、食品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鹤壁广播电视大学、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基础教育学院、体育运动学院(鹤壁市体育运动学校)等13个教学单位,开设医药卫生、装备制造、电子与信息、土木建筑、文化艺术、食品药品与粮食、教育与体育、财经商贸、旅游、交通运输、能源动力与材料、农林牧渔等方面的专业52个。学校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质量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学生近年来在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38项、省级奖项121项。学校现有教职工1070人,专任教师988人,高级职称教师300人,教授42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的教师520人,“双师型”教师490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省教学名师22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个,河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个,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建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国家级紧缺人才培养基地6个;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重点建设专业2个,教育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2个,省级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省级高等学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省级特色专业20个;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3门;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河南省首批现代学徒制示范点1个;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13个。学校牢牢把握省、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先后与华为公司合作共建华为ICT学院,与黄河科技集团合作共建鲲鹏产业学院,与河南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共建“河南省绿色食品人才培养基地”等。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主动适应国家转型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中资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和国家新一轮开放发展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先后与瑞典斯堪尼亚销售(中国)有限公司、德国萨克森职业培训学院、俄罗斯斯摩棱斯克国立大学等开展合作办学。学校积极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建有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5个、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在多年办学实践中,学校根植鹤壁,服务中原,面向全国,紧贴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深化改革,持续加强内涵建设,各项事业发展成效显著。学校是教育部第二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河南省豫北高职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河南省高职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专业委员会会长单位、河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河南省智慧校园、河南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河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先后获得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河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河南省就业服务先进单位、河南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等荣誉称号。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