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山西:2009年高考36万人报考 报名数十年来首降
2008-12-29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与生育低峰、高中课改、禁办高中复读班等因素有关

本报12月28日讯(记者 王冠兴)今日,从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传来消息,全省高考报名工作结束,我省高考报名人数为36万多人,尽管延误了报名的考生还可以补报,不过数量不会太多。从现在的数据来看,2009年报名考生比2008年减少了11600人。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高考处张崇德处长表示,这是我省近十年来高考报名人数首次下降。

山西省考生人数连年大幅度增加,高考报名人数由2000年的10.8万人增长到2008年的37万多人。11个地市情况也大致相同,以太原为例,近几年太原市高考人数以每年4000人递增。尤其是2008年,高考人数增多,让我省高考形势严峻。

2009年高考人数减少原因是,2009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大多都是1991年出生的孩子,而这一年正好是农历羊年,受民间风俗的影响,出生的孩子相对较少。除了受适龄考生数量下降影响之外,还有就是政策影响:2009年是我省高中课改后首届考生参加高考,课程改革中教材的变化必然带来考题的相应变化,所以2008年很多考生担心自己不能适应新课改后的高考,抱着“能走就走”的态度,不再轻言复读;另外,我省严禁公办高中设立高中复读班,复读考生人数下降。在减少的人数当中,主要是文科、理科,而艺术类、体育类人数没有明显变化。

太原市的高考报名人数也同样减少。太原市招考中心张秋柱主任介绍,该市报名人数3.4万人,比去年减少4296人。其中文史类8561人,比去年减少1748人;艺术(文)7710人,比去年减少105人;体育(文)999人,比去年减少171人;理工类13667人,比去年减少2422人;艺术(理)2062人,比去年增加305人;体育(理)1010人,比去年减少207人,体育单招52人。在报名考生中,应届生26091人,占报名人数的76.6%,比去年减少3337人,往届及其他考生7970人,占报名总数的23.4%,男生16131人,女生17930人。(王冠兴)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山西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隶属于山西省人民政府、由省教育厅管理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立项建设院校和“山西省优质高职院校”;“山西省文明校园”和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山西省“创建平安校园先进单位”、山西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单位”。学院由原山西省建材工业学校、山西省电子工业学校和山西省物流技术学校三校合并升格而成,现有坞城、南中环、长风、榆次四个校区。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材料、现代物流、文化旅游、艺术设计、财经商贸”等行业领域开设有57个专业,其中国家级“双高计划”建设专业群1个(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国家级骨干校重点建设专业4个(材料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设备技术、智能制造装备技术),高职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专业2个(建筑材料工程技术、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建设专业2个(应用电子技术、现代物流管理),省级“双高计划”建设专业群2个(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商务),省级高水平重点专业4个(建筑材料检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商务、数控技术),山西省“1331”重点学科建设专业1个(材料工程技术),山西省重点建设专业4个(移动应用开发、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管理),省级特色专业2个(建筑工程技术、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省级品牌专业3个(现代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省级高水平实训基地1个(现代物流管理),省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建设专业5个(建设工程管理、大数据技术、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大数据与会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山西省“1331”重点学科建设专业1个(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群),山西省“1331工程”提质增效建设项目1个(工业机器人产业学院),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设计与制造),国家紧缺型人才培养专业1个(数控技术)。学院现有在校生15371人,教职工724人(其中专任教师599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46人、“双师型”教师226人)。近三年,学院引进“双一流”学校大学毕业生32名,派出国内外访问学者12人,拥有全国技术能手1名,山西省青年拔尖人才5名、三晋技术能手3名、三晋英才9名。学院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模式,与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50余个,牵头组建的“山西省材料与信息职教集团”“山西省现代服务职教集团”以及新筹建成立的“山西省数字化产教融合联盟”等,有力地推动了“政行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为服务我省转型发展所需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搭建了多元化的办学平台。学院作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与华为、海尔、吉利汽车等147家省内外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及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企业共同开展学生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现代学徒、职工培训以及技术技能研发等校企合作;不断扩大对退伍军人等再就业群体的岗位培训,对企业职工和对口帮扶学生进行了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完成了1+X证书试点项目的培训。2020年学院成功入选全国职业院校产教融合50强。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3%以上,基本实现了“满意就业、高质量就业”的目标。办学40多年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10万余名毕业生,涌现出了一大批行业领军人物、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同时,还积极对接地方政府,签订“农民素质提升技能培训合作框架协议”,全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近年来,学院的科研专著、论文数量和质量逐年提高,授权专利和获奖科技成果数量大幅增长,科研项目立项渠道不断拓宽,横向签约经费明显增长,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学院各级各类大赛成绩持续攀升,在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竞赛(高职)排行榜单”中名列第35名、全省第一,在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院校获奖数量排行榜中名列全国第七名,稳居省内第一。在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中以全国第一的优异成绩获得“网络系统管理比赛”一等奖;在全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中,我院学子获得一枚铜牌,并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也是山西省代表队获得的唯一奖牌。学院的文体活动也成绩斐然,篮球、足球、武术等体育赛项均名列全省第一、全国前茅,尤其是学生男子篮球队15年蝉联CUBA山西省专科组冠军,2020年获得全国亚军。学院的总体建设发展思路是:“一个目标、两手硬”。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创新高水平的党建引领新格局统领学院高质量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发展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根本,以服务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为宗旨,以建设“特色鲜明、全国一流”高水平职业院校进而向职业本科方向发展为导向,以加强学院内涵建设特色发展为主线,以进一步深化学院综合改革为创新驱动,以大力倡导和加强学习型学院建设为不竭动力,以“五条工作主线”和“十大发展任务”为有力抓手,一手抓规范管理内涵建设,一手抓快速跨越科学发展,两手都要硬。关于“一手抓学院规范管理内涵建设”,就是以学院层面必须要建设好的学习型学院建设、工作作风建设、教风建设、学风建设、安全文化建设等“五条工作主线”和系部层面必须要坚守好的党建引领、专业建设、产教融合、规范管理、协同育人、社会服务等“六项基本任务”作为主要抓手,先行先试、边整边建边改,全面深化学院综合改革,重点在治院理教“思路与制度”体系的科学完善和不断提升学院创新能力建设以及凝练发展成果上狠下功夫。关于“一手抓学院快速跨越科学发展”,就是要以新校区建设和“人才强校”战略为突破口,在“特色”和“一流”上狠下功夫,高质量地谋划和落实好创新高质量的党建引领新格局、构建科学完善的治院理教体系、把握服务转型发展的办学定位、运筹特色鲜明的品牌专业布局、打造结构科学的“双师”育人队伍、形成转型升级的产教融合格局、建设职教特色的优美智慧校园、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争创众志成城的全国文明校园、完善大国工匠的协同育人实践等学院“十大发展任务”。山西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全省职业教育的排头兵,“十四五”期间将紧紧围绕省委“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和要求,聚焦“六新”突破,以学院“一个目标,两手硬”的总体建设发展思路为遵循,不断开拓创新,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全国一流”的高水平职业院校进而向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迈进,积极为山西职业教育推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贡献山西职院的智慧和力量。
  • 长治医学院长治市上党区
    学校简介长治医学院是山西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坐落在素有红色之都、魅力之城美誉的山西省长治市,位于太行、太岳腹地和晋冀豫三省交界,是本地区开展人才培养、医疗服务、医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和进行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主要窗口。 学校创建于1946年,其前身是晋冀鲁豫军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总院护士学校,是在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关怀下,由延安中央医院院长何穆博士亲手创建,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创建的医学院校之一。1948年改建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科专门学校,1950年7月更名为山西省立长治医科专门学校,1958年更名为晋东南医学专科学校,1986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长治医学院。1996年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4年通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2012年在全国同类院校中率先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2013年成为省内第一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培养单位。2016年列入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7年接受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回访。2018年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2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正式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临床医学、护理、药学3个专业成为硕士学位授权点。在长达76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历史使命,秉承“面向基层、德育为先”的优良传统,坚持“重质量、重实践、重特色”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以“厚德精业、济世报国”为核心的长医精神,为社会培养输送了7万多名优秀医学人才。 发展至今,学校形成了医、工、文、理、教育、管理、艺术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构建了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继续教育于一体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设有19个教学院系(部),开设本科专业23个。在校生12553人,其中硕士研究生465人、本科生11038人、成教学生1050人。现有校本部和五龙校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757.17亩,建筑面积30.0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达到5.12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9亿元。 学校现有在编职工975人,专任教师622人,高级职称教师236名;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541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63名。拥有“长江学者”1人、“国家杰青”2名、省级教学名师8人、“131”科技领军人才13人、“三晋英才”27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3名,国家和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各1个、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1个,“1331”工程提质增效重点创新团队1个。 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山西省特色专业4个,山西省品牌专业2个,山西省优势专业2个;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省级精品共享课程8门;山西省高校首批重点实验室1个,山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拥有直属附属医院5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0所,实践教学基地172个。临床医学专业为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1年学校被教育部、卫生部批准成为全国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 临床医学为山西省“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临床医学为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护理、药学为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消化道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团队为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消化道肿瘤综合防治学科群”为山西省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近五年来,学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623项,其中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323项。发表论文3233篇,被SCI收录556篇;教师出版学术专著200余部。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多名教师赴国外进行访问研修、学术交流。邀请美国圣•路易斯大学医学院、加州大学、伊萨卡大学等院校的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与美国罗克福德学院、英国阿伯丁大学、黑山大学等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举办中美心血管疾病国际研讨会、太行·国际消化道肿瘤微创高峰论坛、第六届国际微移植暨细胞免疫治疗学术研讨会等有重要影响的学术会议30余场。 面向未来,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继承发扬优良传统,牢牢把握历史机遇,全面持续深化改革,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医科院校的发展目标努力奋进,致力于办好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
  • 学校简介山西老区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具有颁发国家高等教育学历证书资格的全日制综合性高职院校。学院实行理事会统筹下的分工负责制,设有党委会、行政团队、院务委员会和工会。为弘扬和传承老区精神,学院成立了“老区精神研究中心”,创办了《山西老区职业教育》校刊。学院坐落在省城太原汾河西畔和平北路东流街,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经过多年打造,现已成为一所多专业的综合性职业院校,设有护理、助产、医学美容技术、针灸推拿技术、眼视光技术、康复治疗技术、药学、中药学、市场营销、会计、导游、酒店管理等12个专业。学院配备了各专业教学实验实训的教学仪器,教学手段先进。现有80余所医院和协议单位,专门服务于学生校外实训实习。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224人,其中专任教师171人,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44人,硕士研究生17人,专业带头人9名,“双师型”教师103名。学院秉承“为革命老区医卫事业和经济发展培养各类职业技能人才”的办学宗旨,坚持“打造专业特色,提高办学水平,强基固本,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理念,形成了以护理、助产为品牌专业,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与山西综合康复医院合作办学的特色专业,临床医学类高职针灸推拿重点建设专业,眼视光、药学、会计等专业齐头并进发展的良好趋势。学院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展示多方面的才能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历年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护理工作者,许多人已成为省内外二、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骨干。学生就业形势良好,年平均就业率稳步提高,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近年来,学院先后被教育部授予“高等教育先进集体”、省委授予“新社会组织先进党组织”、省直工委授予“党建工作先进单位”、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授予“老区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学院主动适应高职教育改革需要,进一步明确了学院的办学定位、办学思路,全体教职工紧紧围绕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按照“打好基础、提升水平、促进发展、服务学生”的工作要求,始终以“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己任,抓内涵、抓特色,落实“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质量上乘、特色鲜明的一流院校。
  • 学校简介山西师范大学创建于1958年。建校60多年来,学校秉承师范教育的优良传统,不断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培养体系完备、办学特色鲜明的省属师范大学,是培养山西省基础教育师资的重要基地。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7146人,全日制研究生3588人,非全日制研究生316人;设有22个学院,55个本科专业,23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5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山西省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2个省级重点学科,21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山西省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基地,4个山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承担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承担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和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项目,有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6个省级优势专业、10个省级品牌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1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4门省级精品课程(精品共享课程),10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校现有教职工1863人,其中专任教师1284人。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4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山西省“三晋学者”2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2人,省级教学名师24人,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6人,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34人。 学校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2014年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2016年实施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9年实施本科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学校始终坚持“以本为本”,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就业率稳居全省高校前列,毕业生受到社会各界广泛欢迎和认可。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十四五”以来,学校全力推进“双一流”学科建设,大力实施“学科高峰高原建设计划”,重点支持戏剧与影视学、化学学科率先建成高峰学科,形成以“高峰学科引领、高原学科凸起、高地学科提升”的“三高”学科体系,发挥学科集群效应,助力学科提质增效,积极实施“特色交叉学科培育计划”,以区域重大需求为导向,不断衍生新的学科增长点,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 学校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现有全职特聘教授3人,柔性引进特聘教授34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杰青3人,国家优青1人,“长江学者”3人。 学校主办有一批国内外影响广泛的报纸期刊。《中华戏曲》是海内外戏剧戏曲学界有广泛影响的辑刊之一;《语文报》和《英语周报》享誉海内外,是家喻户晓的“中国驰名商标”。 学校实施开放办学,不断加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力度。先后与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外40余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交流关系,开展了学生联合培养、师资研修培训、合作研究等形式多样的交流与合作,与国内兄弟院校的校际交往和交流合作日益频繁,与社会各界的互动合作日益广泛。实质性推进与新加坡国立大学“3+1+1”联合培养项目。 学校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先后荣获全国师德师风建设先进单位、山西省文明和谐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连续多年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和团中央的表彰。 当前,学校正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坚实的步伐,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学科建设作为发展根基,把深化改革作为强大动力,始终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全方位推进一流师范大学建设,努力为教育强国、人才强国战略蓄势赋能、贡献力量。
  • 学校简介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是整合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办学资源,于2020年12月18日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省属公办本科层次职业大学,是我省第一所省属公办本科职业大学。学校坐落在山西省高校新校园区,占地面积1122.2亩,建筑面积56.7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27.9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5589.07万元,图书236.6万册,建有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36993人,其中本科生17391人。未来将通过拓展办学空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保持在20000人以内。学校紧紧瞄准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战略需求,对接山西“六新”和14个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加强专业群建设的整体架构和优化整合,积极构建与产业群、产业链相衔接的专业群。现有国家级重点建设和试点专业11个,省级重点与示范专业12个,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个。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760人,其中专任教师1078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448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608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双师型”教学名师4人,省级“双师型”优秀教师24人。学校不断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承担省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58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22项,其中特等奖4项。着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共获得国家级奖项22项,省级一等奖168项。原两所高职院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累计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近20万名高素质人才。学校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不断持续提升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近年来,承担省级以上科研课题335项,科研经费1218.12万元。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22项,其中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1项,百部篇工程奖7项。与山西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京东物流集团等校企战略合作,与丰田、宝马、中铁、中建、三一重工等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深度的校企合作关系,共建校内实训室和培训基地363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78个。累计为行业企业培训5.1万人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围绕山西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贯彻落实省委关于高等教育“三个调整优化”工作部署,紧密对接“六新”和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本科职业高校的办学模式和发展路径,培养具有职业精神、创新精神、工匠精神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示范性本科职业高校,为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省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