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四川:专科填报人数比去年增4万
2012-08-07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昨日,记者从录取场了解到,由于今年填报专科人数猛增,抬高了专科分数线。今年专二批省控线文科220分、理科210分,分别比公布的专二批次填报志愿参考分数线高出30分。

  今年我省文理科填报专科志愿考生共计303892名,比去年增加42502名。其中填报专科一批志愿147513名,比去年增加2261名;填报专科二批志愿232487名,比去年增加41568名,填报人数远高于去年。根据专科批次招生计划和考生成绩以及填报志愿数,省招考委划定专二批省控线为文科220分、理科210分,均比此前公布的专科二批填报志愿参考分数线高了30分。专科二批文科划线比例为167.49%,比去年略高,上线人数86419名;理科划线比例为149.14%,比去年提高了近13个百分点,上线人数86700名。这表明专科二批生源好,能较好地完成招生计划。

  录取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专科填报人数增多的原因有多种,今年高考报名人数增加是其一,同时也不排除考出高分的学子更愿意报考专科学校,学习一门技术等。

  (记者肖笛)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是2015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普通公办高等职业院校。现有红光校区(总院)、西校区、东校区(成华校区)、菊乐路校区、新都校区、南校区(崇州校区)等6个校区,占地约650亩,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学生1.7万人。学校主校区位于成都市重点工业集中发展区的成都现代工业港和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成都市郫都区,紧邻以电子信息为龙头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都高新西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成都创新创业集聚区(菁蓉镇),设置与区域高端装备制造等千亿级产业产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的数控技术(智能制造)、电子商务、应用电子技术、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技术、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工程技术七大专业群,开设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等31个专业,其中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商务3个专业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学校被遴选为人社部“中英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凝练了“捷普班”“莫仕班”“三星班”等教改典范。学校现有教职工1000余人,其中具有副高级职称及以上教师181人,“双师型”教师228人,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教师169人。2020年共有8名教师获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市优秀青年教师、市教坛新秀、市优秀支教老师、市师德标兵、市属高校优秀辅导员等荣誉称号。学校拥有国家级技能大师1人,国家级技能大赛教练和裁判30人,市级技能大师7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3人,院级科研团队5个。教师在历年各类技能大赛屡获大奖,多项教研成果获全国技工院校教学教研技术开发成果奖。2020年,教师参加四川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一等奖1个、二等级4个,参加第二届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获省级一等奖5个、二等奖3个,在全国决赛上获得1金1银4铜,助力四川在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决赛实现金牌零的突破;参加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大赛(高职)四川省决赛,财贸管理学院等3个二级学院团队获一等奖。学校始终坚持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建有校外实训基地60余个,与成都13个产业园区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已加入行业协会19个,签约校企合作单位116家,初步实现了高职院校与产业园区无缝对接,2020年受到了时任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的肯定性批示。学校与阿里巴巴、西门子公司、中铁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开展教材开发、技术研发、实验室建设等合作项目30余个,每年零距离向区域产业园区输送人才2500余人,构建了当地政府,产业园区、园区企业、行业协会等多方协同育人的工作机制。学校打造国内一流的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现代服务业等各类实训场地7万余平方米,拥有通信实验室(成都市重点实验室)、航空精密零件创新实验室、轨道交通实训中心、新能源汽车技术实验室等“车间化”“平台化”各类校内实验实训场所近百个,拥有各类高精尖的教学设施设备和生产性设备价值逾2亿元。2020年,学校挂牌成立“四川省职业技能竞赛研究中心”,在四川省人社厅指导下开展技能竞赛组织、竞赛技术标准研究、竞赛信息化研究、竞赛成果转化等工作;与市总工会共建“成都工匠学院”,开展成都工匠轮训达1163名,2020年成都工匠学院获批成为成都市属高校首个“四川省职工教育培训基地”。2018-2020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7%以上,成都市地区就业占比达86%,均进入成都市“5+5+1”产业领域,一大批毕业学生在中国中铁、一汽丰田、沃尔沃、京东等大型企业就业。在近三年成都市评选的1812名“成都工匠”中,经我校培养或培训的成都工匠达156名,约占总数的10%。学校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近五年来学校学生共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1个、二等奖62个、三等奖74个,学生技能竞赛获奖个数和等次在市属高校中排名榜首。在第42-45届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中,学校学生连续4届成功入选国家集训队。其中,我校学生雷伟荣获2018年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四川省选拔赛数控铣项目第1名、全国选拔赛数控铣项目第8名,2019年四川省第三届工匠杯数控铣项目二等奖,《人民日报》发表专版刊登《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我校学生雷伟在册。2021年,在四川省第七届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上,我校夺得“5金3银”的好成绩,在教育部第十五届CIMC“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上,我校参加数控数字化双胞胎-虚拟调试赛项荣获高职组全国一等奖。学校致力于服务地方发展,面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打造成都工匠。近年来,开展各类培训鉴定数万人次,面向企事业单位职工、复转军人、残疾人等群体开展技能培训等社会服务人数10余万人次。积极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认真落实《成渝地区教育协同发展行动计划》,成功举办四川省技师学院联盟换届选举大会,当选为轮值理事长;牵头携手26所省内中高职院校和成都艾博智公司等重点企业组建智能制造中高职产教联盟;组织发起川渝技工教育联盟,被推选为川渝技工教育联盟2020年联盟理事长单位,携手两地技工院校落实好互派交流、深化技能培训合作等工作,引领和带动川渝技工院校高质量发展。主动承担扶贫社会责任,承担美姑县、巴中市等6个县(村)扶贫帮扶工作,结合扶贫点实际,选派7名驻村第一书记,先后投入资金近500万元,大力开展教育扶贫、技能培训、产业帮扶等,工作成效显著,2020年底所有扶贫点全部脱贫摘帽,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学校被四川省委评为“全省脱贫攻坚‘五个一’驻村帮扶先进集体”。学校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引进欧盟先进的培训标准和模式,与奥地利联邦商会经济促进学院共建了“中奥成都WIFI职业国际标准培训中心”,是中西部唯一一个经奥方授权开展国际标准证书认证的机构,具备颁发国际证书资格。学校与中铁二院国际教育培训中心合作,举办非洲英语国家综合交通管理官员研修班和“一带一路”国家铁路规划建设管理官员研修班,参培人员涉及3个大洲、13个国家,成功输出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成都实践经验。与英国林肯学院合作开设的首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跨境电商,按照国际化的培养标准、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国际化的评价标准,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020年电子商务(中外合作)班学生在全国扶贫职业技能大赛上荣获电子商务赛项优胜奖。近年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遵循“全面服务地方、引领区域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德能并重、工学一体、知行合一、品质就业、助推产业”的办学思路,凝练“无私奉献、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内涵,充分发挥“工贸-技师”融通发展的优势,着力打造培养“成都工匠”的摇篮,建设“高职-技师”融通发展特色鲜明的一流高职院校。先后被授予世界技能大赛国家级数控铣竞赛项目集训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级智能制造生产性实训基地、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师资培训基地、四川省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四川省省级优质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先后获得2020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四川省文明校园、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等荣誉。
  • 学校简介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攀钢党校)是在原攀枝花钢铁公司冶金工业学校(简称攀钢冶金工业学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川西南滇西北办学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公办高职院校和省内一流的企业党校。 1973年,攀钢冶金工业学校建校;1988年,攀钢冶金工业学校与攀钢技工学校合并,之后相继整合攀枝花冶金职工大学、攀矿中专、攀矿技校;2001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8所四川首批普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之一;2010年,学院与攀钢党校合并。2015年,学院从全国近1300余所同类院校中脱颖而出,跻身100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行列。 学院建成了包括4个国家级重点专业和4个省级重点专业为骨干的37个专业;设施设备先进的80余个校内实训中心和100余个校外实训基地;副高级和硕士以上专职教师为骨干以及攀钢高级技师组成的500余名专兼职教师团队。 学院坚持育人为本思想和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育人模式,培养国家重点产业和区域支柱产业发展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已成为全国大中型钢铁冶金及钒钛生产企业高技能人才的首选,中国宝武、成铁集团、宁德时代、京东方等200余家效益好、信誉高、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是学院稳定的就业基地,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95%以上。
  • 绵阳城市学院绵阳市涪城区
    学校简介绵阳城市学院的前身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是2006年经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由西南科技大学和合肥万博社会事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2012年获得本科学士学位授予资格。2021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并更名为绵阳城市学院。学校坐落于中国唯一科技城——四川省绵阳市,现有安州、游仙两个校区,规划占地1200亩,建成及规划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15000余人,拥有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8800余万元,各类图书资源总量450余万册。学校设11个二级学院,开设本专科专业共70个,涵盖工、经、管、文、理、教育、艺术、体育等学科。现有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应用型示范专业项目4个,专业综合改革专业2个,重点特色专业质量提升计划专业4个。其中,测绘工程专业排名位居四川省同类院校第一。学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同国内知名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开设订单班,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120个。2019年,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果在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年会上展示交流。2020年,“基于BIM技术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实践基地建设”校企合作项目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HEEC)“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优秀案例,并于长沙进行了现场路演与展示。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四川省首个入选“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的民办本科高校。先后获得“四川省文明校园”,全省高校定点扶贫先进单位,西部计划“全国优秀项目管理办公室”等称号,被国内知名媒体评为年度最有影响力独立院校。办学以来累计为社会培养两万余名应用技术型人才,连续多年被评为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就业人数、质量和自主创业人数均呈上升趋势。“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当前学校正值转型发展、提质升位的关键阶段,将进一步提升办学条件、凝练办学特色,向建设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大学不断奋进!
  • 学校简介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创立于1956年,因水而起,依堰而兴。建校以来,学院在水利部的亲切关怀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恪守“禹脉传承,厚德励志”校训,牢记建校使命,坚持为国育才,培养了以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兴奎教授等为代表的近七万名技术骨干和管理中坚力量,为我国,特别是四川水利水电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院现有占地854.3亩,建有羊马、都江堰、清江和双合四个校区,建筑面积26万余平方米,藏书量73余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1亿元,资产总值近8亿元,现有在校全日制学生11000余人,开办专业涵盖水利、水电、水产、建筑、测绘、地质、资源环境等行业,其中,省级精品专业1个、省级示范性专业5个、水利部示范专业8个、省级重点专业3个。学院建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2个、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2个,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参加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4项,是全国水利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四川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学院专任教师中有副高级以上职称170人,其中,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四川省青年学术带头人、全国水利职业院校专业带头人、全国水利职教名师、全国水利职教新星、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8人。在六十余年办学历程中,学院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五十年代,自力更生建校舍;六十年代,坚守工地一线育人才;七十年代,师生齐心建设“黑龙滩水库”,发展校办工厂;八十年代,创建国家级重点中专;九十年代,自建教学科研电站、勘测设计院、工程建设监理公司。2008年“5.12”汶川地震学院遭受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学院走过了震后最为艰难的岁月。2011年,学院羊马新校区全面落成并举行开学典礼,标志着灾后重建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学院自2003年起连续多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先后获得全国水利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全国水利系统模范职工之家、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四川省直机关共产党员示范集体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学院全面建成全国水利行业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四川省示范性高职院校,荣膺全国水利文明单位、四川省文明校园和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被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和全国工人先锋号,兴蜀党支部成功创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入选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并成功创建全国水利优质高职院校和四川省优质高职院校,办学实力一跃进入全国水利职业院校和四川省职业院校先进行列。学院水利职业教育特色突出,产学研结合,培养实用型人才。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学院建设了集3×1250KW教学科研水力发电厂、水工机械制造实习工厂、勘测设计院、工程建设监理公司于一体的实训校区。实训校区产学结合,在提供1000余名学生专业生产性实训的同时,年实现社会生产总值数千万元,技术服务延伸至中亚、东南亚以及非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国内高职高专院校中独具特色。近年来,学院实施“开放办学”,先后与英国斯旺西大学、美国凯泽大学、澳大利亚北墨尔本高等技术学院、坦桑尼亚水利学院等境外高校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学院突出产教融合的主线,先后组建了四川水利职教集团、四川水利职教大校园和四川水利人才教育基地,以都江堰老校区毗邻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地域优势新组建李冰继续教育学院服务继续教育和行业在职培训,校企共建混合所有制“国际电工学院”为“一带一路”国家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并与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建筑工程集团、中国电力建设集团、中国铁路建设集团、武警水电部队和西部十省区水利、电力、勘察测绘行业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站在新的起点,作为四川水利职业教育的领头羊,学院将不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改革创新、巩固成果、转型发展、提升质量”的工作方针,笃定“敬水修身、博学兼善”办学理念,坚持“依托水利、服务社会、立足四川、走向世界”办学定位,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做精内涵发展,做实校企合作,做足教育培训,做强职教品牌,做大社会服务,努力建设行业领先、国内一流高职院校,不断续写四川水利水电行业“人才摇篮”新的辉煌,为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再立新功!办学理念“敬水修身、博学兼善”办学定位“依托水利、服务社会、立足四川、走向世界”校训“禹脉传承、厚德励志”人才培养模式“亦厂亦校、师徒传承、能力递进、进阶入岗”校风“崇尚科学、教学相长”教风“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学风“勤思乐学、躬身实践”
  •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成都市龙泉驿区
    学校简介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是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全日制公办卫生健康类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院发轫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分院,前身为1988年建立的四川省卫生学校。2014年升格为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立德树人、尚能精技、凸显特色、创新发展的办学理念;深入推进“德能同育、学训交替、医教相融”人才培养模式。以“五爱五尽”家校情怀为引领,以“五大强校”战略为主线,聚焦“双高”计划培育学校建设,聚力提质培优、增值赋能,聚焦“一老一小”特色,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692人,全日制学生11072名,在治理体系、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绩,办学实力在省内外不断提升,顺利实现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整体实力位居同类院校前列。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不断完善。坚决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依法治校,以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为指导,以章程为核心,不断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强化人文关怀,创新提出“五爱五尽”家校情怀(即五爱:爱岗、爱生、爱学、爱家、爱校,五尽: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尽美)和“五大强校”(即改革创新,强校之路;人文精神,强校之魂;人才质量,强校之本;师资队伍,强校之基;科学研究,强校之标。)战略,全面提高治理能力与水平。学术影响不断提升。学院开设有护理、药学、助产、康复治疗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中药学、医学美容技术、中医养生保健、预防医学、智能医疗装备技术、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13个专业,其中预防医学为国控专业。2021年获批四川省“双高”建设培育学校,护理专业群获批四川省高水平专业群。现为中华护理学会护理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院校教育分会副会长单位,中国健康管理协会护理分会副会长单位,全国卫生职业院校执业资格考试联盟理事长单位,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中药临床药学分会常务理事单位,全国助产人才培养和基层妇幼保健协作联盟副理事长单位,第四届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护理类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高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类专业规划教材第四届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教育部首批老年照护、母婴护理、失智老年人照护等12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十大创新教育基地,四川省护理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四川省卫生健康委老年照护牵头单位等。师资队伍不断优化。现有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评议委员会委员、中华护理学会护理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抗疫先进个人、四川省先进教师、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四川省“三八红旗手”等。获评全国第七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奖(校长类)、四川省教育厅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先进个人、四川省首批职业教育护理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和职业院校护理“双师型”名师工作室等,获全国高等护理院校中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二等奖、全国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四川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等省级以上奖项256人次。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深入推进“德能同育、学训交替、医教相融”人才培养模式,聚焦“一老一小”特色,深化医教协同育人机制;健全专业群建设机制,切实做到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内容对接岗位职业标准;深入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和现代学徒制,开展“三创”教育、推进“三全”育人、深化“三教”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不断创新和突破。2020年获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4门、四川省护理(老年护理)甲级重点学科、四川省儿童智能康复重点实验室,构建“护心育才”1441心理育人体系、获批四川省第二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心理育人”类精品项目。学院累计培养“抗疫巾帼英雄谱”佘沙、“全国最美乡村医生”马丽等优秀毕业生为代表的卫生健康服务人才3万余名,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培养的学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社会满意度连年提升。学生获全国高职大学生创新教育大赛一等奖、全国护理技能大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互联网+”大赛铜奖、全国运动舞蹈大赛一等奖、全省护理技能大赛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各类表彰奖励635人次。基础建设得到全面改善。学院占地面积900亩,有成都、德阳两个校区,于2017年获批总投资1.65亿的四川省医养专业人才培养项目已投入使用,获批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全国首批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建成四川省护理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全国高职院校护理类“双师型”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培训基地、四川省护理和康复生产性实训基地、中德护理人才交流计划赴德护理人员中国培训基地、四川省和德阳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四川生命健康科普基地、四川省职业教育示范性护理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国家级医疗护理员培训基地、教育部首批老年照护、母婴护理等12个“1+X”证书培训试点基地等“一中心、八基地”,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学院实施市校共建,拥有附属医院4所,其中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四川省第三人民医院)为学院直属附属医院,拥有省内外见习实习基地178个,产教融合基地60个,牵头组建“成渝双城经济圈现代护理教育联盟”“四川省医药卫生与健康类‘1+X’证书联盟”。科学研究成效明显。学院高度重视产教融合与应用型研究,大力推进“三教”改革与医教协同研究与应用。首创高职院校科协,牵头主持各类教学改革与自然科研课题708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项目1项,省部级及以上项目24项,专利获批9项;获研究成果奖28项,其中“四位一体高职护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获全国卫生行业指导委员会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民族地区高职基层卫生人才1134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获2021年四川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入选教育部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编写教材和专著112部,发表论文1035篇。社会服务成效凸显。深化社会服务与创新,依托专业特色与优势,主动服务地方健康与经济。聚焦“一老一小”特色,大力开展产教研与社会培训,开展教育部“1+X”证书培训、四川省合格村医培训、四川省中高职“双师型”教师培训等高水平培训项目40余项,培训基层卫生健康人才6.7万人;学院连续三年荣获省委省政府扶贫先进单位,院长牵头组建以学校毕业生为主的“川护壤巴拉健康服务志愿队”,服务壤塘县4.7万人,获国家卫健委和全国青年志愿队服务大赛金奖和银奖;基层卫生人才职后教育“高原最美格桑花托起健康扶贫梦”项目分别荣获四川省青年志愿者金奖、第二届全国卫生健康行业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刻,组建“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抗击新冠肺炎爱心志愿服务队”,守护四川24万社区群众生命健康,队长张先庚被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授予“全国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和中华护理学会“杰出护理工作者”。新时代、新使命、新挑战、新作为。学院将以“双高计划”建设为抓手,促进学院建设发展整体水平提档升级,更好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努力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先行者、改革者、引领者,为健康中国、健康四川做出更大的积极贡献!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