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广东:只认二代身份证 2009年广州高考报名启动
2008-12-11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本报讯 (记者 梁艳燕 实习生 刘雪 通讯员 戴秀文)2009年广州高考报名于昨日开始。记者从市招考办了解到,明年高考将全面启用二代身份证验核系统。广东体育术科考试首次增加中长跑为必考项目,要求考生按规定测试心电图,并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无二代证可凭回执报名

据悉,广州2009年高考从5日下午开始预报名,正式报名于昨天开始。全市共设有270多个报名点,并在每区设有一个社会报名点。截至昨日,招考办已派出准考证号65000多张,预计明年考生人数与今年持平。

报名将于15日下午5时30分结束。招考办负责人提醒考生,此次高考报名不再实行补报,所有学生需在此之前报名。此次报考由学生自行在网上报名。之后须在15日前办理报名确认手续,否则报名将被视作无效。

市招考办规定,2009年在广州参加高考的考生,必须凭二代身份证报名。没有二代证,或户籍已转入广州但未更改身份证信息的考生应从速办理,目前可暂凭二代证回执报名,在2月25日前,须凭证进行身份验证。一旦发现报名信息与户籍信息不符,将取消报名资格。

体育术科考生要买保险

报考省统考涉及的艺术类院校(专业)的考生必须参加省统考且成绩合格,方能参加省统考涉及的艺术类专业考试,考生未参加统考且报考省统考涉及到的专业的,将不能参加录取。

此外,参加体育术科考试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到考点进行身高、视力体检和检录。由于体育术科增加中长跑(男:1500米,女:800米)这一项目,要求考生在体检时测试心电图,并在考生所在地保险公司办理考试期间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含往返交通)。

今年参加音乐术科统考考生可通过银行电汇和现场缴费两种方式缴交考试费。考生务必于12月28日至明年1月2日期间,登录星海音乐学院招生办信息网自行打印准考证。

五大变化

◎凭二代身份证报名

◎今年不再补报名

◎报名不确认当无效

◎音乐统考可现场缴费,也可汇款到指定账户

◎体育考生要带心电图和保险单赴考

热门院校

  • 汕头大学汕头市
    学校简介汕头大学是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广东省属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广东省、李嘉诚基金会三方共建的省部共建大学,也是全球唯一一所由私人基金会——李嘉诚基金会持续资助的公立大学。学校占地面积1990.20亩,建筑面积57.01万平方米。学校建校以来一直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2011年,汕头大学被列为广东省自主办学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2012年起,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李嘉诚基金会三方共建汕头大学;2015年,汕头大学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项目建设行列;2016年,汕头大学与以色列理工学院合作创办的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获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并于2017年首次招生。2018年11月,学校获批成为广东省首家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实验示范校。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一直得到著名爱国人士及国际企业家李嘉诚先生的鼎力资助,李嘉诚基金会对汕头大学的支持款超过100亿港元,并在人才、资源等方面支持学校推行多项教育改革。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设置了“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含一级学科点覆盖数,我校共有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5个(临床医学、化学、海洋科学、数学、滨海智慧城市交叉学科),广东省重点学科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8个,广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广东高校国际科技合作创新平台6个,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广东省卫生厅重点实验室3个,广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教育部2007年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广东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6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0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2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法学、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临床医学、视觉传达设计、土木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化学、海洋科学、会计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护理学、新闻学、产品设计),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临床医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工商管理、艺术设计、法学、临床医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广播电视新闻学),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教育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3门,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教育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教育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教育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广东省名牌专业5个(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临床医学、工商管理、护理学),广东省重点专业7个(临床医学、土木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生物技术、护理学、新闻学,注:后5个为建设项目),开设“5+3”一体化培养模式的临床医学专业,形成了从本科生到博士研究生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现有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法学院、商学院、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国际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学院,面向全国(含港澳台地区)招收博士、硕士和本科生,并设研究生院和9个住宿学院(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逾17,000人,已为社会培养出各类人才逾14万人。学校已建成一批既能开展基础科学研究又能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科研机构,主要有国家教育部智能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数字信号与图像处理技术重点实验室、感染病与分子免疫病理重点实验室、结构与风洞重点实验室、地方政府发展研究所、粤台企业合作研究院等。图书馆全面实行电脑化管理,并致力于建设现代化的数字图书馆。现有图书178.98万册,电子图书333.78万册。学校校园网始建于1990年,目前校园网已延伸到校内每一栋建筑物,学生可以从宿舍直接上互联网,全校教学科研实验设备居国内高校的先进水平。学校有五所附属医院、1个口腔门诊部和4所托管医院,共6421床位。其中第一附属医院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首批重点建设单位。附属医院为汕头地区提供50%以上的医疗服务,为医学生提供良好的医疗实践机会。学校持续扩大国际影响力,多次入围世界权威大学排行榜,连续六年进入泰晤士高等教育相关排名,2021年世界大学排名中居中国内地高校并列第51位;拓展国际交流合作,目前学校已与美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法国、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德国等26个国家和地区100所高校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合作关系,同时积极邀请众多国内外一流大学的知名学者到校访问,为师生开设课程、讲座。学校围绕“有志、有识、有恒、有为”的育人目标,坚持以学生为本,持续进行大学管理体制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从探索国际基准学分制、系统整合医学教育模式、创新CDIO工程教育模式到构建OBE结果导向一体化教育模式;从开展素质拓展活动,公益课程服务学习,推广住宿学院再到全面推行书院制;从阳光财务制度,到教师年薪制度,再到“四院两部”大部制改革……诸多改革开国内高校先河,被李岚清同志高度评价为“中国高校改革的试验田”。未来,学校将继续围绕高水平大学建设,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实现汕头大学第五次党代会确立的“三步走”战略目标,为建设一所“文理医工融合发展,突出学科交叉特色的研究型大学”而接续奋斗。
  • 学校简介“世界客都”梅州千百年文教史上首间公办高职院校—广东梅州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梅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专科层次高等职业院校,以全日制高等职业学历教育为主,学制三年(主要招收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学院在梅州农业学校(梅州市理工学校)办学基础上,总用地面积达到640.88亩,包括“三大校区”(本部北区、东区、西区,城东校区,广梅产业园校区)总规划建筑面积29.93万平方米,在校生规模1.2万人。学院设置农业工程学院、智能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财经商贸学院、教育学院5个二级学院,计划开设45个专业;首届招生开设畜牧兽医、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大数据技术、学前教育、烹饪工艺与营养等5个专业,2021年秋季开始招生,计划招生1000名学生。学院立足梅州,服务广东,辐射闽赣,打造一流高职院校,为服务梅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梅州构建‘5311’绿色产业体系(推动五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三个新兴产业、着力打造大健康产业、壮大特色现代农业),不断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进一步完善梅州教育结构,打通梅州中、高职连读渠道,扩大高中阶段毕业生的升学空间。目前,办学历史悠久的梅州农业学校继续招生,充分利用教学、实训资源和系统性人才培养模式,拓宽学生升学、就业途径和选择空间。
  • 广东财贸职业学院清远市清新区
    学校简介广东财贸职业学院是一所培养现代财经商贸类高技能人才的省属公办职业院校,隶属广东省教育厅。学院以“明德精业,乐学笃行”为校训,以“全心全意服务学生,尽职尽责奉献社会”为办学宗旨,以“以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为办学理念,弘扬“厚人文、立品行、重技能”的校风、“平等待人、真心爱人、用心育人”的教风和“勤思、多练、善用”的学风。 创建于1973年的广东省财政学校(广东省财政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财经类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四十多年来,学校不断开拓前进,创新发展,先后被评为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示范性职业院校。学校致力于服务财税、金融领域等部门和行业,注重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职业技能,突出以财务、会计等财经类专业为重点的办学特色,塑造出一批批德才兼备的财经类应用型人才,为广东财贸职业学院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经验和重要支撑。为响应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政策方针,适应学校在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2012年开展专题调研、召开专项会议,上级部门高度重视,把科学谋划财校高质量发展提上议事日程,同年省教育厅召开进驻省级职业教育基地院校工作会议,初步明确广东省财政职业技术学校作为首批进驻省职教城筹建新校区的院校之一。2013年省教育厅向省政府呈报筹设请示,明确提出省财政厅筹建广东财贸职业学院事宜。2014年,省财政厅授权广东省财政职业技术学校与清远市土地开发土地储备局签订用地框架协议书,标志着学校筹建选址工作取得重大突破。2016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筹设广东财贸职业学院,2019年3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2021年9月9日,正式宣布学校干部任职,配齐以袁本新同志为党委书记、张晓燕同志为院长的学校领导班子,学校发展从此驶入速度快、质量高的快车道。 学院南北校区占地约950亩,规划建筑总面积34.4477万平方米,已建成面积140000平方米(北校区一期约100000平方米,南校区40000平方米)。南校区地处广州白云区南岭西路,北校区位于清远市清城区金鸡岩风景区-省职教基地,北校区分两期建设,第一期建设已竣工和二期工程先行区即将投入使用,可满足2021级新生入学后共8000余名师生的教研、生活需求。北校区第二期后行区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按计划2021年年底全部项目竣工后,可容纳学生13500人。 学院以全日制学历教育为主,学制为三年制。主要招收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在实施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同时,开办成人学历教育、自学考试、非学历教育培训、职业资格培训和科研技术服务等。学院逐步打造成为立足广东,辐射华南、示范全国的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扎实的专业基础,适应相关财会事务、经济贸易、资产评估等行业、企业以及县(区)、乡镇财税、经贸、金融等工作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型实用人才,服务广东经济社会发展。 学院通过整合人力资源和招聘引进,组成了一支基础扎实、技术过硬、专业理论水平较高、年龄结构优良、职称和学历层次较高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360余人,专任教师255人,其中,中、副高职称以上的42人,占16.86%;中级职称75人,占29.41%;“双师型”专任教师68人,占26.67%;研究生178人,占63.11%。 学院开办初期下设马克思主义学院、财务会计学院、经济贸易学院、信息技术学院、金融投资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机构。目前根据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和社会财经商贸类行业企业实际需求,构建具有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征、以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凸显文、经、管相结合的现代服务业特色专业(群)布局,根据教育部最新印发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调整和新开设部分专业。学校目前设有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会计信息管理、大数据与会计、金融科技应用、资产评估与管理、财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金融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大数据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云计算技术应用、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前教育共20个专业,计划五年内建立8个二级学院40个专业。 建校初期,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初见成效。2020年12月4日我校“财务管理专业群”被审核通过为第一批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该专业群以财务管理专业为核心,协同会计信息管理、投资与理财、互联网金融、资产评估等专业共同组建而成,为社会培养“精财务、善理财、通金融、会评估、能创新”的高素质财经人才。经过一年建设,成果颇丰,高质素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创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质量全面提升,校企合作办学机制进一步深化,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成效全面彰显。 学校适应现代化职业教育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7月16日,我校与联想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共建新IT产业学院正式签约,双方将在共同开设社会化服务、共建高水平的教学资源、产教融合一体化的产教协同平台、1+X的实践教学基地、高水平双师队伍、产学研用技术创新中心、实习就业合作生态等几方面深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打造成为行业新标杆。阿里巴巴与我校共同打造“面向粤北、辐射广东的数字商业产业人才培养生态圈”,双方已达成了合作框架,并于近期推进合作框架的签订,同时推动具体合作方案的出台。 学院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总体规划、分期建设、科学发展”为工作思路,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项目建设规律,坚持依法依规、有力有序,统筹推进、全面建设的原则,按照高起点设计、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的客观要求,努力建设高水平广东财贸职业学院,实现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学校简介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前身为1955年创办的广东教育行政学院,1960年更名为广东教育学院,同年,广东工农师范学院并入。1970年停办,主体下放至肇庆地区新兴县,先后创办了肇庆地区师范学校和肇庆师范专科学校。1978年复办,1982年被确定为省属成人师范本科院校,并于同年开始举办成人师范本科教育,1985年开始举办普通专科教育,1990至2008年举办普通本科教育。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制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是广东省属普通本科院校。2014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学校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设有海珠、花都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535亩。设有教育学院等19个教学院系和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等14个研究机构,开设44个本科专业,分布在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法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和经济学等9个学科门类,全日制本科学生16000余人,成人在校生50000余人。学校现有教职工1069人,其中专任教师714人。专任教师中有高级职称189人,有博士学位教师215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4.17%。全校先后有30多人次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师”“南粤先进教育工作者”“南粤教坛新秀”“广东省青年文化英才”等荣誉称号。有省督学3人;教育部校(园)长培训专家1人;“国培”计划国家专家库专家7人;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专家工作室主持人3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人;受聘其他大学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0人。学校以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为已任,凸显教师教育特色。以学前教育和小学师资培养为重点,培养造就教育情怀深、专业基础实、实践技能强、信息素养高、发展潜力足的教师教育人才。在聚焦师范教育主业的同时,适度发展非师范教育,促进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协调发展,为广东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培养“人格健全、文化知识广、专业基础实、职业技能强”的应用型人才。学校树立“教学以学生为本”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学分制改革,带动课程体系、教学管理及教学保障机制改革与创新。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充分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全方位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我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被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认定为“广东省小型微型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众创空间被广东省科学技术厅认定为“广东省众创空间试点单位”;我校被广州市职业能力培训指导中心评定为广州市创业培训定点机构。我校就业率均超过全省本科院校平均水平,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稳中有升。学校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取得长足进展。教育学、数学、生态学三个学科获批省级特色重点学科。近五年来(2016年-2020年),获省级以上重点科研平台6项,学校主持各级各类纵向和横向项目407项,其中国家级24项,省部级245项;自然科学类项目160项,人文社科类项目247项。学校教师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其中北大核心论文数量为378篇,CSSCI收录130余篇,SCI收录180篇,EI收录73篇,CPCI(ISTP)收录6篇;出版著作98部;获得专利共70项;获得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科)连续五届获评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连续2次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扩展期刊)”;2021年,学报全面改版为教育教学研究类期刊。学校主动服务广东省基础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学校已建成3个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并与广州、汕头、佛山等地政府合作共建了9所附属学校;与广州市白云区合作成立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实验教育集团,是广东省内首个小初高全学段覆盖的乡村教育集团。在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尤其是薄弱学校快速优质化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学校一直承担着基础教育教师、校(园)长的培训任务,是教育部校长领航工程基地、教育部教师国培计划基地,广东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等6个省级机构设在我校。中小学教师培训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和重大影响,广东省80%以上的中小学校长在我校参加过校长培训,50%以上的骨干教师在我校进行过教师培训。学校积极拓展国际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近年来,与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奥马哈分校、英国西英格兰大学、英国北安普顿大学、波兰热舒夫大学等10多所国(境)外高校签订了合作备忘录或合作办学协议,同时与西悉尼大学合作开展了“3+1”和“2+2”学分互认模式的联合办学项目,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在国家教育现代化总体规划框架下,学校确立的新的奋斗目标是:2025年前后,力争完成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目标,实现办学层次新突破,把学校办成一所办学规模适当、学科专业布局合理、人才培养质量较高、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普通本科师范院校。到2035年,把学校建成一所人才培养质量较高、教师教育特色彰显、服务基础教育优势突出,综合实力位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教师教育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的高水平应用型师范大学。(2021年9月更新)
  • 学校简介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普通高等公办全日制专科院校。学校创建于1952年,前身为叶剑英元帅在兼任华南垦殖局局长期间创办的华南垦殖干部学校,1984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广东农垦管理干部学院,开始举办大专学历教育,1989年经农业部批准挂牌“农业部华南农垦干部培训中心”,1993年易名为广东农工商管理干部学院,2000年转制为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立德博学、知行合一”的校训和“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坚持“依托农垦、面向广东,辐射全国,服务农垦产业转型升级、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服务定位,围绕“国内一流、世界水平、凸显热带农业产业特色、树立中国职业教育品牌”的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稳规模、提质量,走出了一条具有农工商特色的高职教育发展之路。 2005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2016年被确定为“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荣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服务贡献、国际影响力、教学资源”等三个全国50强。2021年,高职院校“创新强校”考核成绩位居全省第一名,入选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培育单位,被教育部、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获“广东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22年入选《2021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高职院校资源建设优势学校60强”、“服务贡献典型学校60强”、“学生发展指数优秀院校100强”三大榜单。学校先后荣获“广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广东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技术创新型)示范基地”、“BTEC大中华区优秀示范中心”、“广东省高校十大校园文化品牌”等称号;先后成立“广东农垦经济与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广东农垦综合类职业农工培训基地”、“广东省高素质农民培育示范基地”等等。 学校现有广州天河和增城两个校区,热带农林学院、商学院、管理学院、财经学院、智能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外语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以及基础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教辅培训机构,设有热带作物研究所、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计算机应用研究所、通信技术研究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等科研机构。 学校开设49个招生专业,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8个,包括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市场营销、食品智能加工技术、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大数据与会计、商务英语、现代通信技术、软件技术;省高水平专业群7个,省级品牌专业16个,名列全省前列,其中一类品牌专业有作物生产技术、市场营销、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二类品牌专业有会计、食品加工技术、商务英语、软件技术、通信技术、酒店管理、数字媒体应用技术、园林技术、国际金融、汽车营销与服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物流管理、产品艺术设计;省高职教育重点专业4个,包括大数据与审计、旅游英语、现代文秘、动漫制作技术;并开设省高职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3个,1+X证书试点43个,与本科院校合作协同育人专业项目11个。 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8项,二等奖6项;学校教学资源丰富,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国家级5门、省级1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级1门、省级19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门,全国职校课程思政典型案例10个,其中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设有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国家级实训基地4个,省级7个,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3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2个;全国农村创业园区(基地)1个;产教融合创新平台3个。 师资业务水平高。其中高级职称教师450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珠江学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名,全国巾帼女标兵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2人,省级教学名师9名,“广东特支计划”教学名师1名,“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人,南粤优秀教师16名,省级青年教师2名,省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专业领军人才4名,省级高层次技能兼职教师43名。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成绩优异,历年获国家级奖项8项,省级奖项102项,多次全省排名第一。 学校全日制在校生2万多人,在校生规模居全省职业院校前列,招生范围遍及广东、湖南、新疆、江西、广西、河南、海南、贵州、甘肃、山西、四川、云南等12个省(区),考生报考踊跃,生源优势持续领跑。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和薪酬稳居全省前列,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和好评。 学校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传承农垦精神薪火,创办校内各类学生刊物8种,成立各类学生社团48个,定期举办科技学术节、文化艺术节、创意比赛、运动会等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助力学生成长成才。2021年全校师生各类竞赛共取得省级以上奖励近300项;教师在省教学能力比赛、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和微课大赛中荣获奖项93项;一等奖数量及获奖总数均居全省第一;立项课题211项,其中国家级、省部级课题59项,位居全省高职院校第3位。 学校积极开展“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服务工作,与英国、德国、美国、马来西亚和港澳台开展长期合作,引进中英合作项目,成为国内规模最大、质量最优的BTEC教育中心;输出与东南亚国家“一带一路”合作项目,为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的企业院校开发了多门课程;承担了国家农业农村部援外官员培训项目,为22个国家近千名官员提供了培训。 展望未来,学校将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创新,强化政校行企协同,积极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努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水平、凸显热带农业产业特色、彰显中国职业教育品牌”的高职院校,成为中国及世界热带农业经济发展“智库”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示范者和“走出去”发展的引领者、展示中国职业教育品牌的重要窗口。(数据更新至2022年2月)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