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福建:今年所有申请享受高考加分考生 须申报公示
2011-04-18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海峡导报4月16日讯(本网记者林芹)今年所有申请享受高考加分的考生,均须就其对应的加分项目向当地高招办进行申报。昨日上午,在全省普通高校招生暨招生监察工作会议上,就我省今年高招加分政策、招生计划、降分录取,以及其他各类广大考生关注的高考新规,省招委会副主任、省教育厅副厅长薛卫民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申请高考加分一律须申报

  省高招委规定,今年所有申请享受高考加分的考生,均须就其对应的加分项目向当地高招办进行申报。全省各级高招办和有关单位将按规定对申报高考加分的考生及其项目进行公示,未经公示的考生一律不得享受高考加分。

  薛卫民说,今年教育部门要继续会同公安、民族、体育、科协、侨务等部门,通力协作,加强对考生资格或身份的审核,特别是对申报高考加分的考生及其项目、艺术或体育等特殊类型考生的联合审查,坚决取消不符合要求的考生的加分资格,杜绝高考加分上的各种弄虚作假和投机取巧行为。

  此外,省高招办、高等学校在招生信息公示和考试录取期间,须向社会公开举报信箱、电话及受理举报的单位和地址,安排专人接访,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逐一进行核查处理,确保公示、监督工作取得实效。

  新兴产业新增招生计划

  薛卫民透露,2011年教育部核定我省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19万人,比去年计划18.5万人增长2.7%,增加5000人,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本科计划8.93万人,比去年核定计划8.65万人增加2800人,增幅为3.2%;高职高专计划10.07万人,比去年9.85万人增加2200人,增幅为2.2%。

  薛卫民表示,今年我省新增招生计划将主要投向工学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确保工学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计划不低于计划总数的40%,不增加财经类、管理类、政法类招生计划。对设置工学类专业、紧缺型人才专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的院校,在办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招生计划安排上给予倾斜。继续加大对农、林、水、电等院校的倾斜力度。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在今年的高招过程中,布控专业执行中不调增,工学类专业和紧缺型人才专业执行中不调减并可适当降分录取。

  “高职单招”试行平行志愿

  今年在“高职单招”的各科类和各专业也开展平行志愿创新模式的试点。鼓励高校开展按大类招生试点,遴选少量高职院校的就业率高、冷门专业试行注册入学制度。开展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的高校,要进一步明确试点工作定位,坚持导向、加强管理、优化服务,积极探索高校自主考核与高考、高中学业成绩及成长记录相结合的人才选拔评价方式。“既然是试点,不要求高校全科全专业都上,可以先选择部分专业进行试点。”薛卫民说。

  今年起取消本科三批设置,将本科三批学校调整到本科二批招生。我省2004年开始设置本科三批,这是在原来“梯度志愿”模式下为了解决考生选择志愿难的问题(即第一志愿是报考公办学校还是报考民办学校或独立学院)而采取的一条辅助性措施。2009年实行“平行志愿”投档与录取模式以后,从实践结果看,考生原有“填报志愿难”的问题已经解决了,每个考生已经可以同时填报多所院校志愿,基本上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依次选择不同类型的院校。同时,考虑到大部分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通过多年来的努力,办学水平和学校形象已经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生源也有保证。所以,为了适应发展变化的新情况,省招委会决定,从今年起不再设置本科三批了。

热门院校

  • 莆田学院莆田市荔城区
    学校简介莆田学院位于福建东南沿海、海上“和平女神”妈祖故乡、著名侨乡——莆田市,是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大学,由福建省政府领导和管理,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2011年、2017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和审核评估。学校获评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福建省文明学校、平安校园,福建省花园式单位。办学历史:学校由原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原福建医科大学莆田分校、原莆田华侨体育师范学校合并组建而成,2013年10月仙游师范学校整体并入。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898年创办的兴化圣教医院附设护士训练班。办学条件:新校区占地2970亩,中部核心区投入使用,校部机关和一馆九院6800多名师生顺利搬迁。老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666.8亩,校舍建筑面积71.7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3.15亿元,馆藏图书(含电子图书)410多万册。拥有40个实验室,其中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校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个;实习实训基地304个,其中包括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5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直属附属医院1个,非直属附属医院4个,教学、实习医院38个。办学思路:学校明确“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特色化”的办学定位,坚持“服务需求、贴近产业、强化特色、错位发展”的原则,加强应用型学科和相关支撑学科建设,构建以工、医为主干,文、理、经、管、艺、教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主动对接福建省及莆田市的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培养作为基层骨干、行业中坚的上手快、能吃苦、有后劲的应用型人才,全面推进“红色、品质、文化、活力、美丽”五新莆院建设,建成省内一流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学院专业:下设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金融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工艺美术学院、音乐学院、体育学院、管理学院、商学院、护理学院、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基础医学院、基础教育学院、新工科产业学院等17个二级学院,55个本科专业,形成了机电类、信息类、土建类、医学类、文化产业类、工商及公共服务类、环境与生化类、工艺美术类等八大专业群,涵盖了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医学、教育学、艺术学、经济学等8大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1.91万人。师资队伍:学校着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创新人才管理工作机制,实施“高端人才引培工程”、“博士工程”、“名校进修工程”、“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工程”,坚持“外引”、“内培”和“柔性聘用”并举,努力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现有教职工1584人,其中专任教师1132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539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956人、双师双能型教师603人。学校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闽江学者讲座教授15人,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5人,福建省引进高层次B类人才1人,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8人,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人选17人;福建省第二届“最美教师”1人,福建省优秀教师6人,福建省教学名师4人。教学改革:学校强化教学中心地位,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入选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注重实践教学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单位。2013年以来,新增25个本科专业,获批1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和9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获省级立项;荣获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8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临床医学、工艺美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应用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6个专业成为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临床医学、护理学专业通过教育部认证,土木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管理、环境工程专业接受了IEET工程及科技教育认证。莆田学院附属医院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获国家级立项,机电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获省级立项。获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19项。学生在学科和技能竞赛中获国际级奖项36人次、国家级奖项1021人次、省级奖项1964人次。科研工作:学校2018年被确定为省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建设单位,2021年通过省学位委员会评审推荐,上报国务院学位办审核。与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等高校开展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现有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76名,在校联合培养研究生77名。现有省级及以上科研创新平台31个,其中工信部科研平台1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特色新型智库1个、省公共服务平台1个、省级产学研示范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省级人文化社科基地8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现有省级科研创新团队2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51个,服务地方团队39个。2002年以来,全校共承担校外科研项目255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2项、省部级项目461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0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400多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0项、授权专利567项。2020年全校科研经费总投入1.07亿元,师均科研经费达到9.4万元。学校立足地域人文优势,深入开展妈祖文化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妈祖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获批为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妈祖文化研究中心成为第一批省社科研究基地和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研究基地,并入选为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是国家体育总局妈祖民俗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全国台联海峡两岸妈祖文化研习交流基地、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妈祖文化研究基地,是福建省妈祖文化研究会会长单位。合作办学:稳步推进国际交流合作,与美国新奥尔良大学联合举办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医疗健康产业管理),与英国邓迪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等20多个国外大学开展交流合作,学校跻身中国大学国际竞争力排行榜500强。师生出国(境)访学、研修频繁。作为福建省首批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试点高校,学校从2011年开始,先后与实践大学、明道大学、嘉南药理大学、朝阳科技大学、弘光科技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大同大学等7所台湾高校开展合作办学。与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中国联通福建省分公司、莆田市城投集团等150多个企事业单位开展政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贴近莆田市产业发展的需要,与莆田市5个县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积极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工业园区、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成立莆田市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莆田市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等共建产学研合作科研平台16个。通过参加6•18项目成果交易会等途径,积极推介、对接科研成果。积极传承地方文化,深入开展妈祖文化、莆仙文化研究,积极参与妈祖祭典和重大赛事活动的表演、组织服务工作。
  • 闽江学院福州市
    学校简介闽江学院坐落于福建省省会福州市,是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学校现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高校,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和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学校拥有光荣的历史传统。前身是1958年创办的福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1984年创办的闽江职业大学(含2001年并入的福州工艺美术学校),2010年,爱国华侨蔡继琨先生创办的福建音乐学院并入闽江学院。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曾兼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6年(1990年6月至1996年5月),亲自为学校改革发展把方向、谋规划、做决策、解难题、办实事,提出“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倡导“立足福州、面向市场、注重质量、突出应用”的办学宗旨。30多年来,他始终关心关怀学校发展,2008年学校50周年校庆、2018年学校60周年校庆,他都在百忙之中发来贺信;2021年3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学校考察调研,与师生亲切交流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学校新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办学水平较高、具有一定影响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校设有16个二级学院,拥有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点,开设本科专业61个,涵盖经、法、文、史、理、工、管、艺等八大学科门类。拥有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一流学科(高原学科)1个、省级应用型学科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省示范性应用型专业群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服务产业特色专业7个,省级创新创业改革试点专业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约1.6万人,专任教师1000多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90.5%(其中博士学位教师占39.6%)。拥有省级教学、科研及高端外专团队12个,国家级、省部级人才138人(含柔聘)。现有省级科研创新平台44个,其中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学校现有校园总面积2294.6亩。校舍建筑总面积54.2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4.30亿元。各类纸质图书204.9万册,电子图书166万册。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福州市各县(市)区开展科技开发合作;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东华大学、江南大学、温州大学等国内高水平大学开展办学合作;与逢甲大学、中国文化大学、实践大学等台湾地区高校进行闽台高校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与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境)外30多所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塞浦路斯欧洲大学合作举办本科层次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闽江学院国际数字经济学院;与澳大利亚墨尔本理工学院合作举办全省第一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福州墨尔本理工职业学院。学校的办学和发展得到省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有力支持。省市专门出台支持闽江学院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和意见。社会慈善机构、著名侨领、企业家、海内外校友纷纷慷慨解囊,支持学校办学,特别是福建省发树慈善基金会向学校累计无偿捐资人民币10亿元。“十四五”期间,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动摇,坚持“不求最大、但求最优”的办学追求不动摇,坚持“应用技术型”的办学定位不动摇,坚持“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特色不动摇,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全力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应用型大学,努力以优异的办学成绩回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托和期望。
  • 学校简介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坐落于东亚文化之都、著名侨乡、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洛阳江畔,是一所全日制公办的国家示范性(骨干)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在8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凝炼了“精诚惠世”的校训精神,确立了“志诚业精、尚德崇医、技以载道、济世惠民”的办学理念,为社会培养、输送了5万多名大、中专实用型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才。学校创建于1934年,初名惠世高级护校。几经更名于1986年改为泉州卫生学校。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8年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获优秀等级;2009年被确定为福建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4年通过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验收,成为全国第三所、福建省唯一一所国家示范性(骨干)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2015年顺利通过高等职业院校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20年成为福建省示范性现代高等职业院校;2021年获批福建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A类立项建设单位。学校有洛江、惠安、北门街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138亩,建筑面积243355.44平方米。校内实训基地总面积82903.68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162.25万元,馆藏图书总量57.63万册。拥有7所附属医院(含直属1家)及分布在全省各地的教学实习医院、实习药企共279家。现有教职员工743人,专任教师521人,副高以上职称18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1名,省级高校教学名师2名。“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84.04%。学校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社科公共部、基础医学部、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健康学院、口腔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图书馆、科技中心和信息中心等12个教学教辅院部、中心、馆。专业设置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康复治疗技术、针灸推拿、医学影像技术、护理、助产、药学、中药学、药品生产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药品质量与安全、公共卫生管理、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预防医学、中医养生保健、老年保健与管理、健康管理等20个专业。面向全国招生,文理兼收,目前有全日制大专在校生9485人。成人教育设置临床医学、中医学、护理、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公共卫生管理、医药营销、康复治疗技术、中药学等10个专业,与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联合举办护理学、药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口腔医学、中医学、中药学、康复治疗学9个专升本专业,在学函授学生1587人。学校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目前拥有1个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2个教育部、财政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4个福建省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二元制办学项目。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全国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3个国家骨干专业(群),9个全国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1个省级产业融合示范专业点A类培育项目 ,3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6个省级高职精品专业,9个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13门省级高职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个中央财政支持国家级实训基地,1个国家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教育部认证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3个省财政支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个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省职业院校专业群实训基地A类培育项目。1个国家高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项目,1个福建省高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建设项目,1个福建省高职院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项目,1个泉州市公共实训基地。目前,学校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高职医学院校,为实现应用型本科医学院校目标而奋斗。
  • 学校简介福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是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报教育部备案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招生为国家计划内指标。学院设有十七个专业,文、理兼收,学制三年,专科层次。学院以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所设专业均面向海西经济区建设,服务社会、服务企业。学院地处福州市区,美丽榕城闽江之滨的洪山桥西头,毗鄰福建农林大学,交通便捷,环境优越,是莘莘学子读书成才的理想之地。学院具有坚强的领导班子,并拥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作为学术带头人,还有一批既有坚实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师以及优秀中青年教师在院任教。学院建有多媒体教室、语音室、计算机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堂教学和实验设施及技能训练设备。学校管理规范,教学质量优良,已获得两项国家专利,并建立电梯分院,生产自有产权的鼓浪屿电梯产品。学院以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每年就业率达93%以上。此外,董事会在首都开办“北京鼓浪屿电梯有限公司”,加盟北京工商企业界,为学生提供电梯安全、维保基地。地址:福州市仓山区上下店路60号电话:0591-87985787 83749255电话:18649774186 13645050070 15659438726QQ:491881675 1255473517QQ新生接待群:827553467
  • 学校简介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是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面向全国高考统招的全日制高等院校(院校代码14059),也是福建省支持并主导倡办的省内仅有的两所软件职业院校之一。学校坐落于厦门集美大学城,这里依山面海,风景优美,交通便捷。厦门地处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是中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是著名的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市、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这里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人文荟萃、信息发达、经济活跃,拥有“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殊荣。集美,一个闻名遐迩的侨乡和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历史文化丰厚,环境恬静幽雅。这里不仅积淀着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公益教育精神,还蕴藏着集美学村、鳌园、园博苑等标志性文化园林名胜。这里是厦门的几何中心,还有高等学府林立的大学城。学校占地面积800亩,规划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设计独具特色,完全建成后可容纳20000人生活、学习。现建成有雄伟壮观的联体教学楼群、财政部扶持省内最大的校内实训基地、温馨明亮的花园式公寓生活区及国际标准足球场、篮球场等完善的教学、生活设施。此外,还建有软件开发实训室、动画渲染集群实训室、无纸化动画实训室、三维动画实训室、3D打印实训室、VR室内设计展示实训室等60个实训室,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2000千多万元,纸质和电子图书 40万册,教学用计算机2976台。学校加强校企合作先后与110家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学校着力打造“一个核心”即软件和信息服务,“三大产业链”即电子信息产业链、文化创意产业链、现代服务业链,“六大专业群”即软件与网络技术专业群、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群、数字创意专业群、文化创意专业群、经济与信息服务专业群、国际商务与贸易专业群的特色专业集群。学校设有软件工程系、数字传媒系、经济管理系、设计艺术系、电子信息工程系、外语外贸系等6个系32个专业,形成了以软件与信息服务专业为主,动漫艺术设计、财经、旅游、电子商务等大类为辅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先后获批省级示范专业2个、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市级重点专业3个,5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获得省教学成果奖6项,同时被授予福建省软件适用人材重点培训基地。学校拥有一支教育观念新、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中具有中高级职称以上的占75 %以上,硕士及以上学位的占80 %以上,“双师”型教师占70 %以上。其中8名教师被聘为省教育评估专家,4人进入省级专业带头人行列。学校近年来相继荣获福建省第十届、第十一届“文明学校”,福建省“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先进集体”,福建省“诚信教育进校园先进单位”,福建省“诚实守信示范单位”,厦门市“5A级平安校园”和厦门市“绿色校园”等荣誉称号。2013年4月,学校由民办非企业转制为事业单位。为进一步办好学院,2016年5月,厦门市人民政府决定,由国有企业厦门建发集团、联发集团支持办学。学校坚持职业教育的实用型和职业性,坚持产学合作,以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为导向,不断创新,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一、学做一体人才的培养模式 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努力践行“德才兼备,学做一体”的校训,积极构建学生素质养成体系,不断深化改革教学模式。学校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及时将生产一线信息反馈、吸纳到各个教学环节,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依托实训实习场所,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在真实的环境中更好地掌握职业技术技能。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学校实施课程考核方式改革。采用笔试、口试、练习、作品制作、论文、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着重检查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的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大力开展学生技能(设计、作品)竞赛(展示)活动,形成项目促教、竞赛促学、以赛代考的特色机制。学校学生多年来一直积极参加国家级、省部级各类比赛获奖100多项,获全国、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89项,成绩列全省高职院校前列。在第四届全国高校移动互联网应用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是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高职院校。 二、个性化培养的的教育体系学校秉持“爱校如家,育生如子”的教育理念,师生与学校同呼吸、共命运,齐抓校风学风,共建校园文化。教师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秩序,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注重自身发展。学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秉承“人人皆可成才”的现代高职教育观,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及课堂上去发现学生的特点,量身定制个性化培养计划,实施针对性教学;注重设置“潜能导师”,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潜能;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尤其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评价体系,增强学生自信心,促进学生人人成才。 三、人才为本的办学理念学校秉承“人才为本”的理念,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创新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积极营造良好的引人、用人、育人、留人环境,努力打造德技双馨、专兼结合的优秀师资团队。学校高度重视人才,根据办学需要,积极引进来自企业、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能工巧匠和高学历、高职称人才担任专任教师,聘请企业的技术骨干、工程师来校兼课,以闽台合作交流为契机引进台湾优秀师资,不断优化师资结构。学校鼓励支持教师继续深造,提供多渠道的进修培训、学习交流、实践锻炼等机会,注重提升师资的综合素质。学校创造良好环境,搭建教师成长平台,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和激励机制,提高人才待遇,鼓励人才创新,营造舒适、健康、协调的工作氛围。 四、以地方需求为导向的办学方向学校采用类型多样、形式灵活的服务模式开展社会培训和技术研发服务,积极为厦门市培训服务外包人才,我校是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总工会授予的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项目承办单位及培训单位、福建省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授予的“福建省软件适用人才重点培训基地”、厦门市教育局、厦门市商务局、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的首批厦门市服务外包人才实训基地、集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的“集美区公共实训基地”,多年来培训了大量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人才。学校职业技能鉴定站积极面向社会开展技能鉴定,多次荣获省市“职业技能鉴定优秀单位”。学校积极开展科技拥军项目,为部队培养信息技术人才,开发实用软件等,受到部队等相关单位欢迎和赞誉。 五、对外交流的典范响应国家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及教育部《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学校依托地域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与闽台交流合作,选择对口的国外高校和台湾高校、企业开展实质性合作,合办专业、互派师生、合编教材、合作研发项目,引进高水平的师资、一流的实训设备、先进的课程体系和职业资格认证,努力提升办学水平,培养全球化背景下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实用人才。学校与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商学院、英国中央南开夏大学、台湾逢甲大学等高校开展国际合作,包括合作办学、学术交流、师生交流、合作研究、双校园学习等。六、校企合作的标兵 厦门市是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和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软件产业是厦门市“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的支柱性产业之一。随着软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相关企业迅速增多,而软件人才,尤其是软件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却严重匮乏。作为厦门市软件园三期的配套人才培养基地,学校秉承“立德树人,协动产业”的办学理念,邀请行业企业高管、技术技能专家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保证校企合作、产学合作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对接产业共建专业。学校与企业签订共建专业(方向)协议,共建课程,实行订单式培养,实现学生就业与岗位无缝对接。学校实行“双专业带头人”制度,邀请行业企业高工高管与本校教授一起负责专业建设和专业教研室工作。学校还邀请行业企业的高工高管与本校教师共同制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规划,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实行“双指导教师”制度,聘请合作企业技术人员与本校教师共同指导学生项目实训和顶岗实习。融合产业共同发展。与企业共建职业培训基地,面向企业和社会培训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引入企业共建科研中心,共同申报科研课题。正与多家企业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促进校企双发共同发展。学校每年不断向产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很多人已成为业界精英。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将充分运用体制机制和国有企业厦门建发集团、联发集团的资源优势,坚持改革创新、内涵建设、特色发展,不断增强办学治校能力,努力将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层次。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