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云南:2022年7月29日普高录取日报
2022-07-29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点击附件查看:2022年7月29日普高录取日报

----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云南警官学院始建于1950年4月(前身为云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历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市军管会公安部公安学校、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安厅公安学校、云南省政法干部学校、云南政治学院、云南省公安学校、云南省人民警察学校和云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等历史时期。1978年开始中专学历教育,1984年开始大专学历教育,2003年4月升格为本科院校。截至目前,学院已经成为全国县市公安局长培训基地、公安部禁毒警察训练基地、公安部科技信息化教育训练基地、公安部警务保障培训基地、东南亚警察训练基地、全国县级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培训基地、全国武术段位考试点、全国自卫防身术培训基地、云南省公务员考试测评基地。先后被授予省级精神文明单位、云南省文明学校、昆明市园林单位等荣誉称号;被公安部荣记集体一等功一次,集体二等功一次,集体三等功两次。2013年取得招收警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资格,2014年取得招收外国留学生资质,2017年通过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实现了办学层次的历史性突破,拓宽了办学空间。学院设有禁毒学、法学、治安学、侦查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刑事科学技术、交通管理工程、经济犯罪侦查、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等本科专业。内设9个党政管理机构,禁毒学院、反恐怖学院、刑事侦查学院、治安管理学院、法学院、信息网络安全学院、研究生部等教学部门和6个专业学生管理机构。公开出版学报和校报。学院致力于公安学、公安技术、法学等学科专业建设,形成并推进“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设有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禁毒研究所、司法鉴定中心等科研机构。建有云南毒品问题研究基地、云南禁毒研究中心(省级智库)、云南禁毒教育基地等科研平台。建设有3个国家(省部)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8门国家(省部)级精品课程;涌现出1名全国优秀教师、3名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师、3名全国公安高等教育教学名师、1名全国公安模范教育训练工作者、1名全国公安优秀教育训练工作者、11名省级教学名师、3个省级名师工作室、4个省级教学团队,100多人成为省(部)级专家。国家社科支持科研项目位居全国公安院校前列。 学院坚持公安学历教育与在职民警教育训练协调发展,紧密结合全国公安机关总体部署和阶段性任务,完善在职民警教育训练体系建设,为全省乃至全国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作出了贡献。弘扬“忠诚、责任、奉献”校训精神,致力于服务社会。师生在全国大中专志愿者“三下乡”暑期实践等活动中多次受到表彰。在参加99昆明世博会、“昆交会”、昆明国际旅游节、昆明民族服饰博览会、GMS会议、北京奥运会火炬昆明站传递、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世界大会 、G20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南博会”、“商洽会”等大型活动安全保卫及重要节点执勤等工作中,在第26届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安全保卫、首届全国公安院校教学技能大赛、首届全国公安院校培训基地师生文艺大赛等大型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素质和精神面貌,连续3次被公安部记功表彰。重视与周边国家,欧洲、美洲、非洲部分国家内政部、警察机构、警察教育机构交流合作,与泰国皇家警察尉官大学、柬埔寨警察学院、老挝人民警察学院、缅甸中央警察训练学院、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司法学院、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等院校建立了友好关系,推进合作共赢。保持与多所国内外著名大学、警察机构、警察教育机构等建立的良好交流合作关系。累计为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70多个国家培训禁毒、边境管理和交通管理中高级执法警官近3000人。建校以来,学院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迄今为止,已为全省各级政法公安部门及全国31个省(区、直辖市)培养输送各类专门人才8万余人。全省16个州(市)公安机关及所辖129个县级公安机关绝大部分领导干部都是学院毕业生或在学院接受过中短期培训。同时培养出明正彬、陈新民、龚志华、和贵华、杨丽胜、柯占军等一批杰出的英雄模范。近几年来,教学改革成果、人才培养质量、建设发展成就、师生服务社会实践等各项教育事业得到全面快速发展,办学成效先后被新华通讯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中国日报》、《人民公安报》、《云南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新时代新征程,学院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发展警察职业教育、在职民警及外籍警察培训,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坚持立足公安,服务社会。坚持立足云南,服务全国及东南亚。坚持政治建警、政治建校方针,大力弘扬“忠诚、责任、奉献”校训精神,巩固教育训练工作中心地位,突出师资队伍建设关键地位,强化学科专业建设基础地位,夯实基本设施建设保障地位,持续推进现代警察大学建设进程。
  • 学校简介愿景:树职教典范 立百年名校校训:崇德精术 仁爱济世学风:志存高远 知行合一教风:为人师表 一丝不苟校风:求真务实 技道相融核心价值观:以学生为中心,以爱育人,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 办学有优势云南医药健康职业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独立颁发学历文凭的全日制医药类高等院校,学校现有昆明和安宁两大校区,基础建设投资达6 亿元,教学科研仪器价值7000 万余元,目前建有实验实训室129 间,拥有专业的基础实验(训)中心、口腔医学实验(训)中心等多个实验室。学校在实现“健康中国 2030”规划的引领下,致力于培养服务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大健康产业和养老产业,助力云南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以及乡村振兴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师资有水平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的 50%,专任教师中研究生以上学历占 48%,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 58%。学积极引进各大高校、医院知名专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到校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学校以科研促进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学校教师获各级各类科研基金项目、授权专利、产学研项目等共128 项。专业有实力学校设有口腔医学(临床医学类)、临床医学(临床医学类)、针灸推拿(临床医学类)、口腔医学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护理、中药学和康复治疗技术、体育保健与康复、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等专科专业。升学有平台云南医药健康职业学院为在校学生搭建良好的升学平台,让广大学子在获得优质教学资源的同时,可通过“专升本”和“专本套读”的方式提升学历。出国有渠道学校秉承国际化办学理念,为学生搭建多元化、多渠道的出国学习交流平台。目前已开展出国学历提升项目、出国就业实习项目、出国前语言培训、跨文化适应能力课程教学、短期海外游学、培训等。实践有基地学校建有附属医院1 家,实习基地63 家,实习医院63 家,教学医院3 家,教学实践基地2 家,产学研合作2 家。现已形成了“校院一体、医教融合”的办学特色,在同类院校中独树一帜。就业有保障学校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积极为毕业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积极开拓就业市场,保障毕业生实现就业。学校还提供奖助医保服务,设立“翰文教育助学金”,为品学兼优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资助。未来有发展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关于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以及支持建设高水平职业学校的目标,结合云南省开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新局面发展规划,积极探索“专业 + 非通用语”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就业选择,真正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 学校简介昭通卫生职业学院于2016年3月获得云南省政府批准,4月通过国家教育部备案,9月首批招生,是昭通及周边地区唯一从事医学职业教育的专科层次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由昭通市人民政府主管,业务接受省、市教体和卫健部门的指导,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为财政全额预算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现开设高(中)职专业18个(三年全日制专科11个专业:中医学、护理、助产、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公共卫生管理、老年保健与管理、眼视光技术、药学、医学美容技术、医学影像技术;五年制大专4个专业:护理、助产、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技术;三年制中专3个专业:护理、助产、农村医学)。国控临床医学专业和针灸推拿专业正在申报中。学院设有基础医学、临床技能、护理技能三大实验实训中心,建筑面积21862平方米。学院第二期建设含第二教学大楼、第三实验实训大楼、图书馆等,占地面积31056.1平方米。学院有附属医院2所,教学医院2所,实习基地33个。 学院现有正科级内设机构29个(其中党政管理机构15个,教学机构12个,教辅机构2个);有教职员工282人(含7名编外专职辅导员),专任教师229人(高级职称71人、中级职称33人、初级职称125人),双师型教师96人,硕士研究生56人。截止目前,全院有学生6989人(其中三年制专科3248人、五年制专科479人,三年制中专2609人,成人教育653人)。 近年来,学院党政带领全校师生,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先后获得省级平安校园、省级毒品预防示范学校、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爱国主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系列活动优秀组织奖、全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天堰杯”医护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全省大学生高职高专院校校园体育舞蹈比赛三个团体项目第一名、昭通市2017年党建、党风廉政建设优秀奖、教育目标考核一等奖、市教育系统党建工作示范点、市直教育系统2018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优秀单位等荣誉。学院教师荣获“禁毒教育先进工作者”、云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全省德育创新杯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优胜奖等荣誉100余人次;学院沈德刚、和永禄等60余名学生分别获省级“三好学生”、省级优秀学生干部、省第十三届云南省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省优秀毕业生等荣誉。马思丹同学代表云南省参加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护理技能比赛,获全国个人三等奖。 学院以“传仁爱之心,习济世之术”为校训,坚持“四个一”办学理念:即“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管理是学校的第一要务,质量是学校的第一生命,发展是学校的唯一出路”,并用“四个育人”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指导思想来引领学校的日常工作。 当前,学院正不断强基固本,立德树人,狠抓特色党建引领,夯实专业人才培养,强化思政建设功能,抓实教育教学改革,确保校园安全维稳,做好就业创新创业,做实挂钩帮扶和驻村扶贫工作。学院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教体局的关心支持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立足新时代,打造新气象,以卓有成效的卫生人才培养实践助力昭通全面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
  • 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楚雄彝族自治州
    学校简介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坐落在拥有“世界恐龙之乡、东方人类故乡、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3张世界级名片的滇中腹地——楚雄。学校的前身是上海市卫生学校。1970年,为建设边疆,改变边疆人民缺医少药的面貌,上海市卫生学校整体搬迁云南楚雄,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建起了卫生学校,从此开启了云南省楚雄卫生学校光辉的历史,开启了边疆民族地区卫生教育的新征程。在省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教育厅的关心支持下,经国家教育部批准,2006年云南省楚雄卫生学校升格为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国标代码14013),是云南省特色骨干专科学校。7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遵循“重质量,创品牌,突特色,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的办学理念,秉承“砺志笃行,大医精诚”的校训,弘扬“远志勤业,厚德济世”的校风,坚持“博学善导,敬业求真”的教风,倡导“虚心好学,善思勤勉”的学风,以“立足云南、面向周边、辐射西南,打造省内同类一流、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医药类高等院校”为发展目标,培养理论基础扎实、操作技术熟练、应用能力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技能型医药卫生人才。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办学历史长、专业齐全、办学水平高的医药专科学校。学校由当初面向全省招生发展到现在面向2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为云南省成人教育、培训医疗卫生人才5万余人,全日制中专、专科学历教育4万余人,学校长期负责昆明市、楚雄州、大理州、玉溪市、普洱市、怒江州等地区的乡村医生、社区医生、民族医药人才培训工作。2个专业获省级特色专业,3个专业获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7个专业获省级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建设项目,形成了医学、医学检验、药学、护理、健康促进、公共卫生等6大专业群,建立起结构合理、骨干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学校占地463.57亩,校舍建筑面积18.36万平方米,建有校内实验实训室141个,校外实习教学基地161个(直属附属医院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2所,教学医院4所),图书馆藏书60余万册(电子图书40万册),教学实验设备总值14461万元(含正在采购的德促项目设备1400万欧元);有在职教职工385人,外聘兼职教师400余人(含医教协同教师)。学校设有8个系部、2个研究所(药物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32个专业,面向全国20个省区市招生。截止目前,有全日制学生10755人,成人教育在籍学员5100人。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模范职工之家、公共机构节能减排示范单位、示范职工书屋、无偿献血促进特别奖”及省级“文明单位、文明学校、创建平安校园示范校、廉政文化进校园示范校、教书育人示范岗”等殊荣。2018年荣获云南省首届“文明校园”称号,2021年,荣获云南省第二届“文明校园”称号。2010年10月通过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6年7月通过省教育厅高等职业院校特色评估,2018年获云南省教学管理十五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弘扬西迁精神,一路追梦前行。在新征程上,学校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立足新阶段、贯彻新理念、服务新格局,锚定升本目标,全力深化改革创新,全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以学校特色发展促进学生技术技能培养为目标,以“内涵发展、提高质量”为主线,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积极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事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服务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弘扬彝族医药文化的重要窗口”创建工作,全面实施“人才、质量、特色”三大发展战略,积极向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医药本科院校迈进,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学校网址:www.cxmtc.net。联系电话:0878-3875473(含传真)。招生咨询电话:0878-3875439(含传真)、3875546。学校地址:云南省楚雄市高新区东盛西路(邮编675005)。电子邮箱:cxyz439@126.com。
  • 学校简介云南民族大学是一所培养各民族高级专业人才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创建于1951年8月1日,原名云南民族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成立的民族高等院校之一,2003年4月更名为云南民族大学,至今已走过70年历程。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接见过我校师生代表;周恩来、彭德怀、陈毅、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李岚清、李铁映、司马义·艾买提等亲临学校视察,关心各族师生的成长进步和学校的建设发展。学校首任正副院长由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周保中和张冲两位将军担任。自建校以来,一批学界名流,如著名民族学家、历史学家、教育学家马曜教授,著名民族学和考古学家汪宁生教授,著名历史学家、民族学家何耀华教授,著名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和少英教授,著名史学家谢本书教授,成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发展的奠基人和中坚力量。学校现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10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民族学、社会学、民族语言文学、东南亚南亚语言文化为优势特色,文理并重、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学校拥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的二级学科硕士点),16个专业硕士点和90个本科专业,其中,1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29个专业进入“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行列。现有11个省级重点学科和优势特色学科,8个国家特色专业,26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学校拥有“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基地”、“全国高校辅导员发展研究中心(云南民族大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云南民族大学)”教育部“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国家民委—教育部民族药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培养基地。学校现有在校生33344人,其中本科生26237人,硕士研究生3009人,博士研究生92人,留学生588人,全省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3231人,香格里拉办学点专科生187人;另有继续教育学生18967人。现有教职工1712人,具有正高级职称212人、副高级职称384人、中级职称558人、初级及以下职称558人,具有博士学位408人、硕士学位908人。学校现有全国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5人,入选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55人(其中:云岭学者2人、教学名师8人、文化名家5人、青年拔尖人才39人、产业技术领军人才1人),入选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14人(其中:青年人才13人、产业人才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选11人,云南省级教学名师8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14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及创新人才13人,云南省“四个一批”人才1人,云南省引进高端科技人才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学校占地2550亩,校舍建筑面积97万平方米。拥有国家级、省级研究机构及人才培养基地十余个,1个民族博物馆,馆藏文物近20000件。图书馆拥有各类纸质图书240余万册,电子图书近130万册。《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即第9版)“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是中文社科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科综合评价AMI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首届云南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奖期刊奖“优秀期刊”,《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至今连续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来源期刊,获评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学校注重对外合作与交流,是国家和云南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建校以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挪威国王哈拉尔五世、越南胡志明主席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元首、政要、专家、学者和国际友人10万多人次曾访问过云南民族大学,并给予良好评价。学校1981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1992年开始招收外国硕士研究生,是云南省最早招收外国留学生、开展对外汉语教学的高校之一,先后与美国、挪威、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的80多所大学或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近年来,学校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服务云南跨越发展,紧紧围绕“立足云南、服务边疆、辐射东南亚南亚”的办学目标,打好以南亚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澜湄国际职业学院、中印瑜伽学院为主体的教育对外开放“三张牌”,促进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语言相通、文化相通、心心相通,当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桥梁。与此同时,学校注重国内合作,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所、宗教学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及云南白药集团、丽江、德宏、香格里拉、西双版纳等科研院所、高校以及地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实质性研究工作。建校七十年来,学校始终以立足边疆、服务边疆、服务民族团结繁荣发展为己任。云南25个世居少数民族中的第一代学士、硕士、博士、专家、学者、党政管理干部、教育专家、企业家,大多数由我校培养,特别是29个云南民族自治县中的民族干部,大部分毕业于我校。(学校开设有藏语、傣语、傈僳语、拉祜语、景颇语、佤语、纳西语、彝语、哈尼语,壮语、苗语、白语等12个民族13个少数民族语种专业,是全国开办少数民族语言专业种类最多的学校。)学校已成为中国特别是西南各民族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摇篮,研究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的重要基地,国家和云南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学校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构建了“六个融合”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体系,大力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1999年、2005年和2009年,学校先后三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称号,2016年,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称号,获得“云南省文明学校”、“云南省民族团结示范校”等称号。近年来,围绕民族性、边疆性、国际性的办学定位,学校形成了“班子团结、校园和谐、事业发展”的良好局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亮点:为更好服务少数民族人才培养,2013年,在原有预科教育学院基础上,云南省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落户我校,为少数民族学生架起通往高等教育的桥梁,为省内外高校培养输送高质量的少数民族本科生源。基地多次受到国家民委、云南省表彰,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学院学生阿丽努尔•阿力木回信中,提出:将各民族一家亲的信念播撒到更多人的心上,当好新时代民族团结的践行者、促进者、守护者。为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2015年5月15日,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印度总理莫迪的共同见证下,云南民族大学与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签署了联合共建中印瑜伽学院的备忘录,中印瑜伽学院在我校成立,成为印度本土外的全球第一所瑜伽学院。2017年11月,李克强总理对学院建设作出了重要指示,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主要领导分别进行了专项批示。经过六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在全国高校开创了瑜伽学历教育的先河,目前已成为国家体育总局的国家健身瑜伽理论研究中心,学院致力于成为瑜伽在中国传播的标准制定者、规则维护者、行业引领者乃至中国瑜伽学科的奠基人。为进一步融入国家战略,发挥区位优势,2014年12月,中国外交部、教育部同意增设云南民族大学成为第二批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承办单位。2016年12月,经外交部批复同意我校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的基础上成立澜湄职业教育基地。经过多年建设,学校现已在中缅、中越、中老边境口岸建立8个培训基地、在缅甸、老挝、柬埔寨三国建立3个培训基地,同时在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和德宏片区分别建立培训基地,为湄公河国家提供了4万余人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培训。为了拓宽澜湄职业教育合作领域,学校成立澜湄国际职业学院、澜湄职业教育联盟、澜湄国际合作研究院等多层次、多领域深入推进澜湄职业教育合作,丰富充实了学校服务国家战略的建设成果。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云南省委省政府领导、广西自治区党委行政领导等均对澜湄职业教育基地的建设成果给予了高度赞许。此外,澜湄职业教育基地建设被列入《澜湄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国务院、国家发改委、云南省政府等多个政策文件中,成为澜湄六国共商共建共享的项目和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教育对外合作交流项目”。70载春华秋实,未来,学校将持续注重内涵式发展,不断探索和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根植云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南亚,在国家“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努力朝着高水平民族大学、民族团结示范校、“三风”建设模范校踏实前进。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