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重庆:2022年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普高类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2022-03-28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经研究,2022年我市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普高类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划定如下,现予以公布。

一、普通类

(一)专本贯通分段培养项目批                558分

(二)高职专科批                           150分

二、艺术类

(一)文化成绩                             150分

(二)专业成绩

1.美术学与设计学类                       180分

2.编导类                                  185分

3.音乐类

(1)音乐学                              180分

(2)音乐表演:

声乐方向                                180分

钢琴方向                                180分

器乐方向                                150分

4.舞蹈类                                  180分

5.影视类

(1)表演                               195分

(2)播音与主持艺术                     205分

备注:中职类所含应用型本科和高职专科对口招生、中高等职业教育贯通培养项目转段招生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将在相应专业(职业)技能测试完成后划定并公布。

热门院校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重庆市合川区
    学校简介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源于2000年创办的西南师范大学行知育才学院,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由重庆市教委主管的普通本科高校。学校是全国应用技术型大学战略试点研究高校,重庆市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育试点单位,重庆市“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以及教育部思政司“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高校。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3000人,现有14个二级学院,46个本科专业和1个专科专业,涵盖文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和农学等9大学科门类。自2018年起,开展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重点建设法律、电子信息、艺术、教育硕士等专业学位点。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00余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省部级教学名师、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巴渝学者青年学者、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等10余人,重庆市“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最美教师”“教育系统先进个人”等8人,重庆市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名师25人,重庆市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团队4个。学校教学资源丰富,现有建制实验(训)室22个其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各类实验(训)分室147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00余个,设有重庆市欧美同学会海归博士工作站。馆藏纸质图书229万册,电子图书138万册,中外文献数据库28个。学校现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重庆市高等学校市级重点学科1个、重点培育学科1个、重庆市一流专业2个、重庆市特色专业4个、重庆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建设课程4门、重庆市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一流课程24门。有合川区技术创新中心5个、人文社科研究基地3个;先后承担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质量工程项目150余项。出版著作教材100余部。近年来,学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全国先进社会组织”“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中国民办教育百强”“重庆市第二届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成果三等奖”“重庆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重庆市教育系统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重庆市民办教育党建学习基地”“重庆市绿色学校建设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了近7万名合格人才,已有1800余人被国内外著名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
  • 学校简介【发展历程】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学校始建于1951年,1998年举办高等职业教育,2001年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2010年建成全国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9年建成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同年被遴选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2021年入选重庆市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计划单位。70年来,学校秉承以爱国奉献为核心的“乌金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西南大地办职业教育,紧密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发展,持续探索职业教育适应社会的发展路径,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办学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事业取得持续进步。【办学特色】学院树立“职业本科、工程技术、育训并举、辐射西南、业界标杆”的办学定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砺苦、谨信、惟精、弘毅”品质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形成“双主体、双特色、协调发展”的专业建设定位,以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主体,以测绘地理信息和安全类专业为特色,土木建筑、财经商贸和文化艺术类专业协调发展,着力打造“砺苦砺行、崇德崇技、开放开拓、智慧智能”的办学特色。【基础条件】办学地址:学校地处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聂荣臻元帅的故乡—重庆市江津区,交通便利,紧邻渝昆高铁江津北站和重庆市轨道交通5号线滨江新城站。办学规模:现有全日制专科在校学生17000余人、国际留学生约80人,成人专科学生约3000人。基础设施:校园占地近1300亩,校舍建筑面积43万余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近50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近20平方米。图书资料:学校图书馆藏纸质图书110万余册,电子图书140万册,电子期刊近3万册,并建有资源丰富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云平台。教学院部:学校设有智能制造与交通学院、大数据与物联网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财经与旅游学院、资源与安全学院、测绘地理信息学院、艺术设计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体育与国防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1个二级教学院部。专业设置:学校开设有57个专科(高职)专业。专业全面契合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跟重庆市智慧重镇、智造名城发展方向,形成了以机电一体化技术国家双高专业群为龙头的国家级重点/骨干专业14个,带动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工程测量技术等市级A类高水平专业群迭代发展。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1000余人,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64.41%,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38.91%。其中,教授(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80余人(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10余名),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高级会计师等)近200人;博士50余人;“双师双能”型教师近500人。教学资源: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市级专业教学资源库4个;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1门,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22门,市级一流课程10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3门;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产教融合:职教适应性突出,服务重庆产业智能化、数字化发展,牵头组建1个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2个市级职教集团,是重庆市整体向产教融合型深化高校之一。学校是国家建设行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国家矿业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市信息技术软件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和重庆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科研与培训:近2年,累计立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80余项。近2年,年均科研和技术服务项目金额超过3000万元。2021年,培训达到近3.5万人次。【办学优势】人才质量持续攀升。建校以来,累计为国家培养了11万余名专业人才,在西南地区煤炭企业-中层以上管理干部中,我校校友占一半以上,学校被誉为西南“煤业黄埔”。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得到全面贯彻,学生2019年获国赛一等奖5项,位列全国第八;2020年国赛奖牌总数全国第三;2021年国赛获一等奖4项,位列全国第一。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学校获全国银奖2项、铜奖5项,获奖数量位列全国高职院校第一。近三年毕业去向落实率97.8%。雇主满意度保持在99%以上。专家能手领衔授课。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团队1个,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重庆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个。现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技术能手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1人。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2人,重庆市名师(含重庆英才名家名师)4人,巴渝学者2人,重庆市先进工作者1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3人,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同时还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人怀教授担任学校名誉校长,组建了行业企业技术专家、能工巧匠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多元办学特色明显。建设“政行企校”四方共建平台,与中国煤炭教育协会等企事业单位共同协作,形成覆盖广泛的多方合作基础。充分汇聚职教集团办学资源,形成链接紧密的职教共同体,与中兴、新大陆、华为等企业共建中兴通讯学院、新大陆物联网产业学院、华为人工智能产业学院等3个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建成华为、南方测绘、阿里创新等订单班,探索出校企之间专业标准制定,教师团队建设,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特色明显的混合所有制多元办学机制。社会服务紧跟时代。围绕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特色优势、优质资源服务行业企业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建成以重庆市高职院校首个院士工作站——“刘人怀院士工作站”为先导,省部级工程研究(技术)中心、煤矿安全培训中心、矿业工程应用技术推广中心、现代教育应用技术推广中心、重庆市煤矿安全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为骨架,博士、教授企业工作站为支点的高职院校科技服务体系。国际合作自信有为。学校在推动职业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以职业教育广泛交流,助力民心相通,发起成立中泰职教联盟,并做为中泰职教联盟理事长单位,与泰国、马来西亚、老挝、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白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20余国开展海外留学生培养、技术服务以及合作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非洲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孔子学院、坦桑尼亚联合建设有限公司合作开办“鲁班工坊”,形成学校独创的CEC模式。组建英国BTEC授权中心,实现西南区域高职院校首次突破。建成“中德莱茵产业创新中心”“德国5G国际学院”,首度将中国职业教育方案输入欧洲。【办学成绩】近年来,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能源系统“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煤炭系统突出贡献奖、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建设“优秀”试点单位、教育部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全国高职院校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治理体系建设50强、育人成效50强、创新创业50强、服务贡献50强、国际影响50强、智慧校园50强;获得重庆市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重庆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重庆市文明单位、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重庆教育功勋特色高职院校、重庆市大学生就业示范基地、重庆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重庆市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 学校简介重庆艺术工程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具有独立颁发国家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高职学院,由中国建筑装饰行业百强企业--重庆港鑫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创办。学校坐落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铜梁,校园环境优美,建筑设计独特,艺术氛围浓郁,功能完备,校企相联,产教互融,是学生学习成长的良好环境。图片1.png学校占地面积 58.78 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22.02 万平方米,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 93.66 万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 18.07 平方米。学校建有 61 个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及实训室,92 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学校图书馆拥有藏书 45.73 万册,电子期刊 206 种,学校无线网络全覆盖,网络信息点数 4650 个;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4519 元。学校设有 11 个二级学院、1 个教学部及 10 个行政职能部门。即:艺术设计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工程经济与管理学院、视觉传媒学院、服装与表演学院、艺术教育学院、五年一贯制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国际学院、退役军人与地方融合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公共课教学部。学校拥有 5 个高层次教学、创新团队、技能大师工作室。2021年,学校共设置高职专业 31 个,形成了艺术设计类、建筑工程类、影视传媒类、电子信息类和艺术教育类 5 大专业群。其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市级骨干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为市级双基地建设专业,艺术设计、建筑设计、影视动画等7 个个专业是校级重点专业。2021年新增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服装设计与工艺、音乐表演 3个专业以及照明艺术设计与制作、市政工程无人机测绘应用、陶瓷艺术设计等3个专业方向对接重庆市产业发展规划和铜梁区 6 大产业集群。图片2.png学校全日制普通高职在校学生9300余人;教职员工 570 人,专任教师460人,其中, 高级职称教师100余人,正教授 18 人,二级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各2人;研究生学历以上教师54%, “双师”素质教师60%;拥有市级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重庆市青年岗位能手、校级教学名师、骨干教师30余人。建立了一个由企业高管、一线工程技术、能工巧匠及高级技能人才等 300 人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学校先后与西南大学、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工商大学、英国牛津城市学院(City of Oxford College )、澳大利亚国立管理与商业学院(Australian National Institute Management and Commerce)等开展校际合作。形成了统招、“3+2”、五年一贯制、专升本、专衔本、中英班、中澳班等国际合作的多元办学格局。学校教师先后有21人次获得中国建设鲁班奖、全国艺术设计、建筑装饰设计金奖和一等奖;学生先后获得省部级及以上赛事奖项80余项。其中,获得全国大广赛、全国高职院校大学生技能竞赛一等奖8人次,重庆市高职院校大学生技能竞赛一等奖19人次。学校牵头成立重庆艺术职业教育集团、重庆建筑艺术工程职业教育集团。与 200 余家企业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专业共建、实训基地共建和订单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学校是重庆建筑装饰行业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重庆市高等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才合作教育基地、重庆工商大学和西南大学艺术硕士点联合培养基地。图片3.png学校秉承“心手相传,知行合一”的校训,践行“教育与产业契合、学校与企业融合、教学与职业吻合、学业与就业耦合”的办学理念,专注培养具有艺术素养、工程技术素养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办学理念,不懈追求“艺术成就梦想、设计改变世界,崇尚一技之长、创造精彩人生”的校园文化,努力营造“环境育人、文化育人、艺术育人”的浓厚校园文化环境和独特的文化艺术氛围。
  • 重庆三峡学院重庆市万州区
    学校简介重庆三峡学院始建于1956年,现坐落于千年古城、移民之都——重庆市万州区,是三峡库区腹地唯一的一所综合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校代码10643)。201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1年,被重庆市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历经60余年发展,学校成为重庆市首所倡导“绿色教育理念”、力推“绿色教育产教融合”的本科高校。现已形成以工学、文学、管理学为主要学科门类,理学、农学、经济学、教育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是全国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单位、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成员单位、重庆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重庆市高校美育改革和发展实验校。 学校占地面积达3039亩,校舍建筑面积72.6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89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96.73万册,电子图书178.25万种。建有完善的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信息网络服务体系。 学校现有18个二级学院,全日制在校本科及以上学生2万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227人。有62个本科专业,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农林经济管理、数学),8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教育硕士、农业硕士、土木水利硕士、旅游管理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电子信息硕士、资源与环境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有中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教育、土木水利、旅游管理7个重庆市高等学校“十四五”市级重点学科。 学校现有1412名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107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427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14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91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19人。建有人社部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重庆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柔性引进国内外院士4人,学术团队12支。在职教职工中,有欧洲科学院院士、国家“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重庆英才5人,重庆市巴渝学者11人,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9人,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全国农业先进工作者1人;重庆市名师1人,优秀教师1人,骨干教师13人;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 学校近2届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6项。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一流专业2个,省部级特色学科专业群1个,省部级特色专业、一流专业等21个;省部级教学团队6个;省部级一流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等43门;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虚拟仿真实验项目4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省部级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项;近5年承担省部级教改项目96项。近5年,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赛事中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2000余项,其中国家级500余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省部及以上奖34项;获中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特等奖;连续两届获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一等奖;中国大学生计算机博弈大赛10连冠,重庆市大学生武术比赛团体13连冠;巧固球队代表中国组队参加第三届东亚巧固球竞标赛,男、女队均获第一名。 学校紧密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强化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近5年,获省(部)级及以上优秀科研成果奖励31项,其中,中宣部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1项。现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29个,其中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承担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横向课题600余项;获批国家级、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549项,获批省部级创新团队(创新研究群体)12个,获国家授权专利10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4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20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4652篇,北大核心及以上级别刊物发表1294篇,三大检索系统收录565篇,CSSCI来源期刊文章336篇,CSCD来源期刊文章326篇。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等多所国外大学,与德国BSK、印尼国际日报等多家国外公司和研究机构,与东南大学、山东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多所国内大学建立了联合办学、互派教师、访问学者和学术交流等合作关系;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部门和地方政府,与中兴通讯、中科曙光、锐捷等企(事)业单位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实习实践、创新创业等方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市沙坪坝区
    学校简介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是由重庆市政府举办、重庆市教委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国家布局在西部地区重点建设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学校地处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重庆,占地2606.8亩,固定资产19.62亿元,校舍77.6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55亿元,全日制在校生25016人,馆藏图书331.42万册。学校始建于1965年,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文化兴校、特色立校”的发展理念,秉承“厚德强能、求实创新”的校训,传承“龙翔马越、博润致远”的人文精神,形成“智联六合、信安九州”的办学特色,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校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部“首批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单位”“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首批职业院校校长培训培育基地”“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人社部、财政部“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管局、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国家级能效领跑者单位”;全国唯一获批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主、辅基地并拥有2名中国专家组组长的高职院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单位和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学校在近三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中,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学校先后获“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50强”“重庆市文明校园”“重庆市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重庆市‘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重庆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战略区位显要。学校依托位于重庆大学城,地处西部(重庆)科学城“智核区”,紧邻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重庆金凤电子信息产业园、西部现代物流园的区位优势,不断服务西部(重庆)科学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大国家战略。同时,学校结合重庆市主城新区功能定位与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发展双重需求,助力重庆打造西部职教高地。专业特色鲜明。学校以专业特色统领办学特色,紧密对接重庆市“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云联数算用”要素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关停并转,重构“物联网应用技术”“信息安全与管理”“建筑智能化”等突出电子信息和智能化特色的14个专业群,打造专业群“高峰”“高原”“高岗”,形成对接智能全产业链的专业群品牌。以群建院,建有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电子与物联网学院、通信工程学院、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财经管理学院、数字媒体学院、建筑与材料学院、智慧健康学院8个(专业)实体性学院以及通识教育与国际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与国防教学部3个(育人)功能性学院。学校主持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主编国家规划教材65部,立项建设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建成国家级重点(骨干)专业16个、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资源共享)课程13门、国家级实训基地13个。杰出人才辈出。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培引并举”打造高水平团队和领军人才。学校现有教职工162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含在读)175人、正高级职称133人(二级教授4人),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等4人,自主培养2名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9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名全国技术能手等省部级以上杰出人才100余人。建成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 2 个,立项建设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近五年,教师技能竞赛、教学比赛获国家级奖项目31项(一等奖3项),其中,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竞赛教学设计赛项一等奖(第1名)1项、二等奖2项,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 5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二等奖2 项;教师获国家级教材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育人成效明显。学校凝练出“十用十不用”等核心育人理念方法,全面推进“大思政”三全育人改革,重点突破、整体提升立德树人水平和育人质量。同时,率先提出了“技术技能教育的英才育人”理念,创新实施了“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工匠工坊支持计划”“星光大道奖励计划”,为“重电学子”开出个性化成长清单,着力培育卓越大国工匠。培养了诸如“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杨成兴以及“全国技术能手”李小松、王杰等一大批高素质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学生男子足球队连续十一年蝉联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重庆赛区冠军,并于2016年问鼎全国总冠军。学校啦啦操队代表中国勇夺2019年国际技巧与舞蹈啦啦操锦标赛银牌。2020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位居重庆市本专科院校第1。近五年,学生获国家级技能竞赛奖项298项(一等奖69项),其中,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金牌、银牌各1枚,全国“挑战杯”大赛金奖1项、银奖3项,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项、银奖6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研发服务强劲。学校建有“沈昌祥网络空间安全院士专家工作站”“硅光子千人专家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中心”“重庆海智工作站”“重庆高技能人才发展研究中心”和科技部“重电e家”国家级众创空间,建有“城市建筑智慧运维管理重庆市高校工程中心”“重庆精密加工及在线检测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推广中心”等8个市级研发平台/团队以及“机器人技术应用协同创新中心”“智能制造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成“许磊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等4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聚集人才、技术、政策等要素资源,繁育“环重电”创新生态圈。近五年,教师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省部级社科奖4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发改委项目1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项、教育部社科项目9项、教育部产学研合作项目2项、重庆市科技局重大/重点项目12项。授权国家专利2072项,其中发明专利210项。在2020年高职发展智库年报中,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数位列全国第2,授权发明专利数位列全国第8;第一作者在国际顶级期刊、国内一级学报等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34篇;学校技术服务年经费持续增长,突破3000万元。开放合作广泛。学校牵头组建“重庆电子信息职教集团”(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率先发起成立“长江经济带产教融合发展联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教融合发展联盟”,对接专业群建有“中国通信工业协会信息安全与云计算校企联盟”等10个校企联盟以及“重电-华为ICT学院”等16个产业学院。学校是教育部“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SGAVE项目”示范学校,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光电技术”“网络安全”项目中国集训基地;与国外部分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联合培养学生410人;面向14个国家招收来华学历留学生138人;推动“中文+职业技能”国际项目,成功申报中国教育部教育援外项目和重庆市国际化特色项目,为南非、巴基斯坦、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培训2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与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共建“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国际创新中心”,获批立项“重庆海智工作站”;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建成“中泰国际学院”“中非(乌干达)ICT学院”“中德(西南)职业培训学院”,为中国优质企业“走出去”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牵头成立中非(重庆)职业教育联盟,为中国职业院校赴非洲国家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搭建平台。社会声誉斐然。学校招生规模、录取分数、入学报到率位列重庆前茅且逐年递升,是重庆市最受考生欢迎的高职院校之一。学校在第三方机构排名中位列全国高职院校前列。在中国高教学会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高职)排名中,2016-2020年全国第2,2020年全国第1;在国家“双高计划”建设获国家级项目排名中,位居全国第11位;在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GDI智库)发布的“广州日报高职高专排行榜”中,2021年列全国第4。在武书连中国高职高专排行榜中,2020年列全国第9、2021年全国第8。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