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江苏: 6月25日公布成绩 27日起网上填报志愿
2013-06-13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6月9日下午4:40,随着四门选测科目考试结束,我省2013年普通高考工作全部安全顺利结束。全省289个标准化考点、15245个标准化考场秩序井然,各地考试组织工作平稳有序,未发生一起重大责任安全事故,未发生一起失密泄密事件,未发生一起大规模违纪舞弊事件,高考各科目试卷难度总体平稳,考生和社会反应平稳。

  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平安高考工作,全省教育部门和招考系统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和省政府关于平安高考的部署要求,重点加强试卷运转安全保密管理,加强标准化考点建设和使用管理,加强考试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加强考风考纪建设,加强考生服务保障工作,加强考试队伍建设,确保平安高考顺利实施。高考首日上午,副省长曹卫星在全省教育考试指挥中心通过视频指挥系统,对全省各地高考工作进行指导和巡查。高考期间,省公安厅、保密局、通信管理局、无线电管理局等部门有关负责同志进驻高考指挥中心,集体办公,现场指挥和巡查全省高考进展情况,并做好随时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

  从6月10号开始,我省高考网上评卷工作正式开始,省教育考试院、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3个评卷单位共设立5个评卷点,评卷工作预计于6月22日结束,6月25日向社会公布成绩。6月27日至7月2日,我省考生将网上填报第一阶段录取院校志愿。录取工作将从7月6日开始,分三个阶段进行,至8月底结束。

(原标题:江苏省2013年普通高考安全顺利结束 6月25日向社会公布成绩)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位于获得“联合国人居环境奖”的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扬州市,坐落在扬州市扬子津科教园区,学校占地总面积1027亩、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校园风景秀丽,环境优美,学术氛围浓郁,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是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江苏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在2019年、2020年、2021年江苏省属普通高职院校综合考核中,均位列第一等次,在2020年度普通高校领导班子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连续三年获得“全国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2015年江苏省教育厅与扬州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同支持学校向更高水平发展。学校设有化学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交通工程学院、创新创业学院、海外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基础科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等学院(部),开设有47个专业,为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共计15000余人,其中与本科高校联合招收培养本科生558人,外国留学生370余人。学校是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单位、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单位、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和石油化工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主持单位、江苏省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试点院校。学校现有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央财支持的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训基地(平台)5个、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有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工程研发中心4个、省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育点1个;有国家级骨干专业6个、央财支持建设专业2个、省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群)3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品牌(骨干)专业5个,建有国家级、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1门。学校先后获批“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园”“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全国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创新发明教育基地”“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一校一品’学校”“全国职业院校‘非遗教育传承示范基地’”和“全国职业院校‘传统技艺传承示范基地’”。学校与南京工程学院、盐城工学院、常州工学院、徐州工程学院等高校合作开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4+0”和“3+2”)。学校现有教职员工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56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31%,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达88.4%,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26人(含在读);拥有一批省“六大人才高峰”、省“333工程”、省高校“青蓝工程”等高层次人才,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科技创新团队7个。学校始终聚焦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秉持“厚植文化底蕴,精湛一技之长”的育人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三航”育人模式。近五年来,学生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中屡获佳绩,累计获得省级以上一等奖99项。2018—2021年,学校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金奖6项、最佳带动就业奖1项(金奖数量位列全国高职院校首位),是全国唯一蝉联四届大赛金奖的高职院校。学校坚持服务发展合作共赢,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中石化、中核建、上海大众等大型国有企业,华为、腾讯、阿里巴巴、三菱等行业领军企业以及扬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陵经济开发区等诸多国家级、省级经济开发区保持着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建有500余家优质的毕业生就业基地,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江苏省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专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2019)》显示,我校毕业生总体满意度位列全省高职院校第3,自身发展满意度位列第2,其中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位列第3,母校推荐度位列第6。学校多次获评“江苏省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战略,聚力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开展留学生教育,是江苏省首批“留学江苏培育学校”;建有省高水平示范性中外合作项目2个、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1个,是“世界职业院校与技术大学联盟”单位、教育部金砖国家职业教育合作联盟牵头单位和教育部“高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百千万计划”院校。诚以求真、行以致远。学校将继续秉承“厚德强能、笃学创新”的校训,以培养适应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全力推进特色鲜明、国内知名、国际有影响的高水平新扬工建设,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作出更大的贡献。
  • 学校简介  南京体育学院始建于1956年,由南京体育学校、江苏师范学院体育专修科和江苏省体育干部培训班合并而成,是江苏省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体育高等学府和重要的省级竞技体育训练基地,是江苏省体育局和江苏省教育厅共管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被誉为“世界冠军的摇篮”。校训为“严、和、朴、实”。    学校坐落于古都南京,拥有灵谷寺、仙林、五棵松(筹)、滨江四个校区。灵谷寺主校区位于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原民国中央体育场旧址,占地640余亩。学校教育教学设有体育教育与人文学院等11个单位,15个本科专业,涉及教育学、文学、管理学、医学、艺术学、工学6个学科门类,现有各类在校生7000多人;竞技训练设有乒羽学院等5个单位,11支省优秀运动队,现有专业运动员430名。    学校积极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获批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体育学被批准为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和体育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3个,江苏高校一流本科专业11个,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教育部“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江苏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点3个,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类)2个,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2个(其中A类1个、C类1个);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国家体育总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省级优秀、精品课程12门,省优秀研究生课程5门,省优秀课程群1个,省优秀多媒体课件16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本科规划教材1部,省精品教材、优秀教材、重点教材19部,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1个,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2个,实习实训基地80多家。    学校作为江苏竞技体育的主力军、大本营,积极服务体育事业发展,先后走出了国家体育总局原局长袁伟民等一大批体育行业领军人物;共有16人25人次22项次获奥运会冠军,105人316人次201项次获世界冠军;参加了第1届至第14届全国运动会,为江苏省夺得了220.5枚金牌。    近年来,学校认真落实“科技兴体”战略,大力开展科技攻关和科技服务,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7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21项;获授权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55项;出版专著、编著、教材120多部;发表论文47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400余篇,SCI、EI收录论文42篇);拥有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建设实验室2个;设有江苏省运动戒毒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行为干预研究中心、江苏省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校园足球研究中心、江苏省体育赛事研究中心、中国近代武术研究中心、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奥林匹克教育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学校积极参与国家、省备战奥运会、全运会科技攻关服务,得到上级部门嘉奖;近年来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南京大学等10多个单位在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化学等领域进行了合作研究,取得可喜成果。    学校本着定位、使命、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原则,努力建设一支合格、可用的师资(含教练)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79人(含民办机制121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49人、副高级职称102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02人、硕士学位231人。教练员有122人,其中国家级教练31人、高级教练44人。师资队伍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6人,省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入选省“333工程”培养对象22人,入选省社科英才2人、省社科优青3人,省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58人次、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2人、“精英教练员双百培养计划”培养对象9人,硕士生导师142人(含外聘40人)。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办学,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丹麦、日本、泰国和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1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大学、科研院所、体育组织建立了交流协作关系;来校讲学、指导训练的外国专家100多人次,派出各运动项目援外专家100多人次,足迹遍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学校办学60多年来,坚持“学训融合、育人夺标、创新求进、服务社会”的特色发展之路不动摇,取得了丰硕办学成果,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家体育总局、江苏省委省政府以及国际奥委会和巴赫主席的充分肯定,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嘉奖。    面向未来,南京体育学院认真总结60多年办学历程,贯彻落实新时代党和国家关于教育、体育事业发展的部署要求,明确了分三步走实现“新南体”奋斗目标的发展步骤:第一步到2023年,实现“优势凸显、特色巩固”,办学国内外影响力持续扩大;第二步到2035年,实现“优势巩固、特色突出”,主要办学办队指标在国内同行中居于前列,国际影响力明显扩大;第三步到2050年,实现“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质量建成“新南体”。对照三步走部署,学校制定了“一二三四五六”发展思路:一是牢固树立“新南体”奋斗目标,二是大力实施“二次创业”,三是坚持“三位一体”办学模式,四是实施创新发展战略、融合发展战略、开放发展战略、高质量发展战略,五是实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学科与科研水平提升工程、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体育文化传承与创新影响力提升工程、对外交流合作层次提升工程,六是实施队伍建设保障、制度建设保障、作风建设保障、文化建设保障、校园建设保障、党的建设保障。    当前,全校师生员工正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继承和发扬办学优良传统,不断增强办学综合实力、提升办学效益、扩大办学影响,力争早日建成“新南体”,为江苏省和国家教育、体育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南通市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
    学校简介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国家优质高职院校首批国家骨干高职院建设优秀等级单位首批全国交通职业教育示范院校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首批江苏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50强高校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50强高校全国高职生综合满意度50强高校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高校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高校全国高职院校教学资源50强高校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高校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坐落于风景秀丽的长三角地区宜居花园城市,著名的“体育之乡”“教育之乡”“建筑之乡”“长寿之乡”——江苏省南通市。学校隶属于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前身是1960年创办的江苏省南通河运学校,1979年开始向海上运输专业教育转型,1989年更名为江苏省南通航运学校,1996年被确立为全国首批高职教学班试点学校,2000年升格为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更为现名。航海工匠精神穿越时空,航海职业教育薪火相传。6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航院人坚守著名教育家张謇先生关于航海教育的理念——“自勉自奋,祁通中西”的校训,从这里奔赴海洋。学校在国内高等职业院校中享有较高的声誉,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国家优质高职院校、首批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首批全国交通职业教育示范院校、首批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首批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是全国航海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中国交通职业教育研究会职教分会理事长单位、江苏省航海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法人)单位、江苏省郑和研究会理事长单位,在综合实力、就业质量、国际影响、服务贡献、教学资源、学生满意度等方面10次荣膺“全国50强”。学校坚持“立足交通、服务地方,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定位,紧紧围绕“交通强国”“海洋强国”“航运强国”“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发展战略设置专业,以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输送高质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办学宗旨,形成了“以水上交通运输类专业为主体,陆上交通类专业和航空类专业为两翼,各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拥有国家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点1个、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专业4个、国家骨干专业9个、全国交通运输类示范专业点3个、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重点专业2个,在全国高职院校中独树一帜。学校校园占地面积近1000亩,校舍建筑面积达35万多平方米。建有6个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4个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6个南通市重点实验室;建有江苏省船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省市级科技服务机构10余个;建有40多个校内实训基地、200多个校外实习就业基地;与企业合作共建有“海澜之舟”“长阳门”“长春门”3条生产性教学实习船。学校现有全日制普通教育学生近12000人,成人学历教育在校生3700多人,设有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运输管理与经济、交通工程、智能制造与信息、人文艺术等7个二级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学部两个公共课教学单位,共开设专业40个。学校按照ISO9001质量标准、国家海事局和挪威船级社质量管理规则,建立与运行了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和培训质量管理体系,并取得质量体系证书。 2020年,学校特色化质量体系诊断与改进案例,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职院校教学诊改优秀典型案例”。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46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员60人,高级职称人员比例超过50%,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人员比例达75.2%,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81.8%。学校有一大批高层次高职教育领军人才,其中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3名,全国交通高职教育专业带头人5名,全国交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4名,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名,江苏工匠10名,江苏省交通运输系统教学名师21名,南通市高校教学名师12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高层次人才12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2名,江苏省技术能手12人,江苏省交通系统“100人才工程”人选等其他各级各类优秀人才60多名。拥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团队1个,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7个,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6个。学校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国家重大项目与工程,1人参加了亚丁湾护航,6人参加了国家南北极科考,2人次参加南海岛礁吹填项目。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成绩突出,牵头建成了国家教学资源库1个,牵头制定了轮机工程技术、船舶机械工程技术、水路运输与海事管理、港口机械与自动控制、港口与航道工程技术等5个国家专业教学标准;拥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6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英文授课精品课程等29门;2014年、2018年,连续两届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是全国交通高职院校唯一的双冠王;2021年两部教材分别荣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一等奖、二等奖。学校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交通运输部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南通培训基地”“中国海事服务中心南通培训基地”“江苏省航道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基地”“江苏省海员培训中心”“上海交通大学网络学院南通远程学习中心”“江苏省退役军人个性化培训承训基地”等培训机构(基地)。年职业培训规模达2万人次以上。学校广泛开展国际交流活动,深入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积极探索教育国际化的创新之路,是全球航海教育与培训联合会会员单位,6个专业实施留学生教育,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服务企业走出去,合作共建了“中新(南通)国际海事培训中心”跨境校企共同体实体,在缅甸、柬埔寨等国家建立了境外“鲁班工坊”,目前已和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新加坡、印度、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所高校建立了良好的校际合作交流关系。学校积极实施“双向四段”“三层六段厂校一体”“虚实交替”等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努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积极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是国家“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就业质量高、就业对口率高,连续四次被评为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并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50强高校。三年来,航院学子在各类国赛、省赛上获一等奖60项;2019年,在第五届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上斩获全国院校组团体总冠军;2021年,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上荣获金奖;在人才培养创新方面,学校一直走在全国航海职业教育的最前列。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集体、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江苏省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单位、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先进学校、江苏省属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高校和谐校园、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等100多项全国、省市荣誉称号。航院精神:自勉自奋,顽强拼搏,同舟共济,勇立潮头
  • 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市栖霞区
    学校简介南京师范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学校的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该学堂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后历经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时期;其另一源头为1888年创办的汇文书院,后发展为金陵大学,1951年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曾称金陵女子大学)合并,成立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在原南京大学、公立金陵大学等有关院系的基础上组建南京师范学院,校址设在原金陵女子大学校址。1984年改办成南京师范大学。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高校行列。2000年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2015年成为江苏省与教育部共建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首轮“双一流”建设高校。2018年成为教育部与江苏省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目前,学校正在着力建设“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名家大师辈出,文化底蕴深厚。李瑞清、江谦、柳诒徵、郭秉文、李叔同、张士一、陶行知、陈鹤琴、吴贻芳、孟宪承、杨贤江、徐悲鸿、高觉敷、罗家伦、潘玉良、张大千、唐圭璋、傅抱石、陈邦杰、陈洪、吴作人、李旭旦、孙望等诸多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曾在此主政或执教。目前更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在此潜心耕耘,著书立说,培育后学。经过一代又一代南师人薪火相继、身教言传,历史性地生成了“严谨朴实”的学术品格,育就了“以人为本”的厚生传统,砥砺出“团结奋进”的拼搏意识,塑造了“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学校以“正德厚生、笃学敏行”为校训,形成了“严谨、朴实、奋发、奉献”的优良校风。 南京师范大学拥有仙林、随园、紫金三个校区,随园校区有着“东方最美丽的校园”之美誉。学校占地面积2179633平方米,现有校舍总建筑面积932076.19平方米。设有二级学院28个、独立学院2个。学校共有在职教职工3271人,专任教师2170人,专任教师中正高级职称654人,副高级职称748人;中科院院士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0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1名,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13人,国家重大人才计划A类特聘专家4名、青年人才4名,国家重大人才计划B类领军人才7名、青年拔尖人才4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名,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0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5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领军人才2人,中科院“百人计划”人选2人,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共有在校普通本科生18723人,在校研究生13448人(其中学术型7329人,专业型6119人;博士研究生1570人,硕士研究生11878人)。成人高等教育在籍生10795人。图书馆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总建筑面积39705平方米,馆藏纸本文献总量385.93万册,电子数据库166个。校园内有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充分发挥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目前拥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地理学)、国家重点学科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14个,“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9个,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全国第三批重点马院。2011年成立研究生院。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不含一级学科覆盖)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5个,2020年本科招生专业(类)49个,共涵盖74个专业,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2个。学科已涉及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等门类。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获评A等级;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地理学、美术学获评A-等级,工程学、化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数学、社会科学总论、计算机科学等10个学科跻身ESI全球前1%。 南京师范大学不断推进“厚生育才”战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拥有国家精品课程13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5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4门、国家线下一流课程3门、国家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4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2个、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7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3门、全国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程1门,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相应课程“精彩一课”11门,国家特色专业8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9个,“十二五”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21本(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2项,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3项,基础教育类13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3项,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3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1个,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3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2个,教育部高素质复合型硕士层次高中教师培养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4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理科基础学科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各1个。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被教育部评为优秀;学生在“挑战杯”等全国竞赛中多次获得特等奖或一等奖,4篇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南京师范大学积极实施“顶天立地”战略,科研成果追求原创,力攀高峰。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全国妇联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全国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研究基地、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基地、江苏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各1个。共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39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7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2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5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3项;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和《自然》上发表第一作者单位论文6篇,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1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第一单位),13部专著入选“国家哲学社科成果文库”,科研成果入选2008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我校教师主持、历时8年修订的点校本《史记》,入选《光明日报》“2013十大文化亮点”和《中华读书报》“2013十大文化事件”。 南京师范大学坚持协同创新,主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贡献。拥有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4个、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含培育点)8个、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1个、江苏高校国际问题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3个、江苏首批新型重点高端智库1个、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老年学研究基地1个、江苏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2个、江苏省开放实验室1个,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0个、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9个,江苏省工程实验室7个,江苏省渔业重点实验室2个,江苏省公共服务平台3个。依托优势学科和重点研究机构,并通过大学科技园、文创园、地方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以及在地方建设的一批卓有成效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形成了一批富有自身特色的产学研合作领域。鼓励教师开展应用对策研究,积极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 南京师范大学一贯重视与海外的交流与合作,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学校是改革开放以后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大学,是国家设立的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对外汉语教学基地、首批华文教育基地和港澳台地区幼儿教育培训基地;设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南京基地、法国文化研究中心及南京法语培训中心、意大利文化研究中心等国际性研究和教学组织。曾先后在全球开设5家海外孔子学院。与美国、英国等多所大学举办中外合作办学及联合培养项目21个,设有学生海外学习项目154个。与世界上43个国家和地区的235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近年来聘请外国专家400余人,其中长期外国专家80余人;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即“111引智计划”)。每年在校国际学生千余名。 南京师范大学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求卓越,不断优化现代大学制度,整体推进学校事业发展。学校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厂(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先进集体”“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先进集体”“全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全国高校节能工作先进单位” 和“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江苏省首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研究生优秀招生单位”“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江苏省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先进学校”“江苏省留学回国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园林式单位”等荣誉称号。 “十四五”期间,学校将全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开放融合、高原造峰、特色发展战略,统筹内涵式、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四条路径,实施人才集聚、资源汇聚、治理优化三大战略举措,坚持高质量发展与“双一流”建设双轮驱动,全面建设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大学,为“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地 址:中国南京市文苑路1号 邮政编码:210023 联系电话: (86) 25-85898966 传 真: (86) 25-85898223 E-mail:xzmail@njnu.edu.cn
  • 学校简介底蕴深厚的办学历史:沙洲职业工学院是一所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创建于1984年,作为全国第一所县办大学,被载入中国高等教育史。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寄语“沙工有如扬子水,不尽人才滚滚来。”著名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自开办之初一直担任名誉院长,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胡厥文题写校名,知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提出“勤奋、求实、开拓、进取”的校训。•独具优势的外部环境:学院坐落于全国闻名的张家港市,地处沪苏锡一小时城际圈内,紧邻沪通长江大桥。作为沿海和长江两大经济开发带交汇处的新兴工业港城,张家港市经济繁荣、城市宜居、生态文明、民生幸福,综合实力一直保持全国同类城市前三甲,产业发达、人杰地灵的区位优势,为学院的事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实力不凡的办学条件:由政府投资12亿元的新校园占地530亩、校舍面积23万平方米,建筑风格现代、基础设施先进、环境生态秀美、文化气息浓郁,教学、实训、科研等设施设备先进,拥有多个国家级、省级实训基地、科技服务平台。232名专任教师中具有正副高职称的占47%、研究生学位的占65%,有多名省级名师、“333工程”培养对象及高校优秀教学团队等。•服务发展的专业设置:学院开设建筑、纺织、机电、电子信息、经济管理、基础科学、思政教研部7个系部30多个专业,其中有1个教育部“高等工程专科示范专业”、2个央财支持重点专业、3个省高校重点建设专业群、4个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5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在95%以上,近年专转本、专接本的录取率达80%,学生还可以出国至美国荷晶大学、韩国昌原文星大学等进一步深造。•令人瞩目的办学成就:突出职业技能培养,师生在国家、省、市等各级各类的技能大赛以及教学成果技能评比中一直名列前茅。办学35年来,学院累计培养全日制大专毕业生近3万余名,与上海大学、苏州大学在校内联办19个本科学历班,举办多种类型的成人本专科学历教育及企业员工培训。80%以上的毕业生留在张家港,成为本地主体产业、重点企业中的骨干,数千人走上高层管理岗位或成功创业,被称为“盛产老板的学府”。学院服务地方案例入选2015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以生为本的育人设施:学院为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高水准的技能训练助力学生在全国大赛中摘金夺银;高品位的创业园和众创空间成为地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张靓丽的名片;堪称一流的图书馆、体育馆、大学生活动中心、心理咨询中心等,丰富了学生的课外学习、创新创意、文艺娱乐、健身锻炼等业余活动;学生公寓、美食广场的优良服务营造“家的感觉”。•再创辉煌的办学愿景:学院秉承钱伟长老先生“眼光向下、开放办学”的谆谆嘱托,坚持“根植张家港、融入张家港、服务张家港”的办学理念,以“为产业转型升级,培养急需技术技能人才”“为企业科技创新,搭建技术研发服务平台”“为城市文明建设,提供多样社会培训服务”为办学使命,在“十三五”期间,为港城现代化建设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撑,为职教现代化建设引领县域高校的改革创新。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