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湖北:高中课改生迎来“新高考” 不再唯分数论
2011-10-08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明年,我省首届高中课改生将迎来“新高考”。昨日,省教育厅召开的中小学校长视频会议宣布,首届高中课改生的毕业证发放必须同时符合修满规定学分、公民素养和道德品质合格和体质达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高中课改后,不再唯分数论,不光看高考成绩,还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此背景下,高中毕业证的发放条件也必须相应进行调整。

  根据规定,我省普通高中毕业证发放条件有三:取得144个学分(必修获得116个学分,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课23个学分;选修Ⅰ获得22个学分,选修Ⅱ获得6个学分);综合素质评价中公民素养和道德品质合格;体质健康达到国家标准(不少于50分。身体有缺陷等特殊学生可申请免测,相关规定可咨询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学生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并在省课改网上完整填写相关数据,才能获颁普高毕业证。

  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明确普高毕业证发放条件和办法,有利于规范高中招生行为,引导地方和学校严格按计划、规定范围和中考成绩招生,并引导学校开齐、开足课程,认真组织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该负责人指出,学校对综合素质评价中公民素养和道德品质不合格的学生的认定工作要慎重,对综合素质评价等级获得A的学生要公示。校长是学生能否顺利毕业的第一责任人,应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全力保证每一个学生完成学业。因学校原因导致学生达不到毕业要求,校长要承担主要责任。

热门院校

  • 武汉城市学院武汉市洪山区
    学校简介武汉城市学院于2002年7月成立,前身是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2021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湖北省人民政府同意,转设为武汉城市学院。学院现有在校生14078人,34个本科专业,13个专科专业,涵盖经、文、理、工、医、管理、艺术等7大学科门类,本科专业布局结构为:工学12个占35.29%、理学2个占5.88%、文学3个占8.82%、经济学1个占2.94%、医学2个占5.88%、管理学10个占29.41%、艺术学4个占11.76%,已形成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特色。学校主校区位于东湖风景区,占地1560余亩,建设面积55.17余万平方米,教学生活设施完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8748.93余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37.6万册,电子资源62万册。各类实验实训室76个,其中护理学实验实训中心获评“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推进“骨干教师培育计划”等“三大工程”,配套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教师博士培养计划”等“四大计划”。现有专任教师811人,生师比为17.36:1 。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64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79.65%;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有25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31.81%;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6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7.8%。学校致力于应用型本科建设。秉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发展、争创一流”的办学理念,专业建设紧贴社会需求,学校融入区域发展。学校确立了“立足武汉城市圈,面向湖北产业群,辐射华中经济带,术德兼修,个性彰显,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重点建设了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依托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知识体系支撑的信息科学专业群,面向新产业,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护理学”专业为依托的大医护专业群,面向医护养产业,构建以“护教协同”为特色的“学校+医院”协同育人模式;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依托的电商物流专业群,创建以“新业态+创新创业”为特色的新型产业育人模式。1560 亩校园占地面积55.17 万平方学院建筑面积8748.93 万元教学仪器设备137.6 万册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62 万册图书馆共享电子资源学校大力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建设“新工科”、“新医科”、“新商科”,具有较强的教学力量和较高的教学水平。有省级重点专业7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1个。近三年学校教师共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2项;省级科研课题5项、教研课题5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横向科研课题25项;校级科研课题63项、教研课题98项;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学校积极创新校政、校企联合协同人才培养机制。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以及武汉城市圈建立了175个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学校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获批国家级和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7个,教育部协同育人计划项目45个,许多学生参与这些项目之中,培养了大批企业欢迎的复合型人才。学校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校外科技竞赛,近三年累计550人(次)获“大学生挑战杯”、“互联网+”等重大竞赛大奖。学校鼓励学生多目标发展,多途径成才,与用人单位广泛合作,建立就业基地,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同时为有志继续深造的学生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复习考研,近三年考研录取率保持在11%以上。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高度重视德育工作。2006年以来,在全国高校首创并坚持“德育奖学金”制度,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注和肯定。校党委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方针政策,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党建和思政工作成果突出,获全国民办高校优秀思政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湖北省委组织部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获评“湖北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武汉市文明单位”、“武汉市十佳平安校园”、连续五年获评“武汉市社会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根据艾瑞森中国校友网研究评价,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在全国260多所独立学院保持前五名,2019年以99.72分位列第四名,湖北省独立学院第一名。学校主校区地处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落雁岛,常年绿树成荫,四季鲜花争艳,环境优雅,气候宜人,实为读书陶冶情操之胜地。校园学风良好,学子争相好学;文化活动丰富多彩,青春风采洋溢,实为培养人才之殿堂。在新时代征程上,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励志修德、勤学创新”的校训精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为建设国内有较高知名度和鲜明特色大学而努力。
  • 武汉商贸职业学院武汉市江汉区
    学校简介武汉商贸职业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现有武汉和红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286.97亩,校园环境优美,建筑风格独特,集历史、人文、生态于一体,是一所文化气息浓郁、专业特色突出、办学质量过硬的现代职业技术大学。自建校以来,面向全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累计为社会培养了5万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毕业生就业率和用人单位满意度均达95%以上。2018年在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和《中国科教评价网》联合对全国1386所高职院校进行的综合评价中,学校办学综合实力位列前300强,湖北省同类院校前列。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教职工1050人,其中专任教师843人,兼职教师224人。专任教师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271人(其中教授48人),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631人。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达到62.57%。近五年教师发表论文680余篇,承担省级以上科研课题87项,各类成果获奖6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150项。近三年学生在各类赛事获得省级以上奖项232个,国家级13个,获奖数量保持平均每年15%递增。学校下设现代商务技术学院、现代信息技术学院、现代管理技术学院、现代艺术与教育学院、现代工业技术学院、医疗护理与健康学院、航空服务学院、通识教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和继续教育学院共9个二级学院(部),开办49个招生专业。其中,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被评为国家骨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被评为省级重点专业;电子商务专业被评为省级重点、品牌专业;市场营销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建有校内实验实训室223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16个。其中,软件技术、健康管理专业获批国家创新发展计划立项基地,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室为湖北省重点实训基地。学校先后被授予“湖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湖北省高水平专业群立项建设学校”、“湖北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湖北省行业综合实力百强单位”、“湖北省诚信示范单位”、“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湖北省五四红旗团委”、“武汉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和“武汉市技能培训定点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以生为本、以师为重,崇德尚能、顺势成才”的办学理念,秉承“笃志笃行,日新日精”的校训,围绕一个目标,依托两大平台,融通三大课程、做实三方联动的“1233”人才培养模式,坚持走校企深度融合、工学结合的发展道路,通过提高办学层次、提升办学内涵、铸炼学校文化、打造学校品牌,积极申办职业教育本科,致力于使学校的办学水平、社会贡献力和社会影响力处于中部地区同类大学的前列,成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现代职业技术大学。
  • 学校简介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湖北省教育厅直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座拥武汉教育科技文化中心优势,位于武昌武珞路石牌岭,武汉内环线上,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学院创办于1956年,前身隶属于原国家食品工业部,1972年更名为“湖北省轻工业学校”; 1987年与原联邦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合作,在全国率先引进联邦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教学模式;1996年经教育部批准在全国率先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学院整体办学条件、办学实力、办学水平稳居湖北省高职院校前列。学院德国“双元制”本土化的办学模式特色明显,这一办学特色经总结荣获2018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外合作办学经验丰富、成绩突出,成为湖北省教育对外合作的窗口和中外职业教育合作的典范,在全国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学院校舍总建筑面积11万多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2亿元(不计土地),教学仪器设备总值8000多万元,图书馆藏书40.8万册(含电子图书)。学院拥有国内一流水平的“啤酒实训中心”,设施、设备完备的“机电实训中心”、“生物技术实训中心”、“建筑装饰实训中心”等,现拥有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两个,省级实训基地三个,拥有设施齐备的实验室、检测室80多个,在全国建有160多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现有在职教职工398人,其中教师260人,专任教师220人,教授5人,副教授76人,“双师”素质教师98人。学院共有7个教学院系和一个公共课部,开设有数控技术、酿酒技术、生物技术应用、生物制药、制浆造纸技术、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数控技术、液压气动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与检测技术、质量检验与测量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市场营销、电算会计、广告设计与制作、建筑装饰、计算机辅助设计、会展设计等30多个专业。专业涵盖机械、机电、电气、电子、电信、计算机、会计、食品、生物、造纸、建筑、广告、装饰等多个应用领域。学院拥有国家级试点教改专业一个,国家级精品课程一门,省级试点教改专业一个,省级精品课程五门,省级教学团队一个,省级立项课题三十多个,教师出版高职高专教材18本,省级科研成果18个,技术专利5项。学院面向全国招生,已为国家培养了16万多名各类专业人才,毕业生遍及全国各地。目前,在校生规模为6000多人,每年向社会输送2000多名技术人才,毕业生因职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而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名列全省高职院校前列,特色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10多个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形成了“进口畅、出口旺”的良好发展态势。学院牵头组建了“湖北酒业职业教育集团”,在全国各地建立了50多个就业基地,与200多家企业和机构长期开展“产学研”合作, 与德国、加拿大、新加坡、中国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院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的交流合作关系,为毕业生出国深造、就业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60 多年来,学院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声誉,学院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设立的特种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是全国啤酒检测中心及啤酒酿造专业人才培养基地,是教育部设置的重点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学院2008年荣获中共湖北省委表彰的“党建工作先进单位”;2005-2016年连续获得省综治办、省教育厅、省公安厅联合授予的“省级平安校园”称号;2008—2016年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省绿化委“绿化模范单位”。学院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坚持“特色鲜明、质量优良、规模适度、就业畅通”的办学理念,秉承“厚德、尚能、励志、创新”的校训,着力强化学生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创业意识和竞争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独立能力和综合能力,努力造就专业有特长、就业有优势、提高有基础、创业有能力、发展有空间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 传承历史辉煌,尽展职教风采。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制定了建设成为职教特色鲜明、人才培养水平一流、学生就业创新竞争能力强的高等职业院校的总目标,明确了建设专业性、创新型、国际化职业院校的发展定位,致力于推动教师、专业、课程、学风、学生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学院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各项工作在稳定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学院整体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崭新局面。
  • 学校简介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宜昌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高等职业院校。由原宜昌市农业学校、市电子工业学校、市工业学校、市财经学校、宜昌卫校等10所中专学校先后合并组建,2002年7月正式挂牌成立,到2010年完成合并。办学历史可上溯到1949年8月成立的宜昌专署财经学校。学校座落在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所在地、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湖北省宜昌市中心城区,水、陆、空交通便利。校园依山傍水,环境优美、风景秀丽,是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学校先后获得湖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园林式单位、省级平安校园、湖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湖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单位、湖北省食品卫生A级单位、湖北省高校标准化学生公寓建设单位、湖北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2019年6月,学校荣登全国高职“教学资源50强”榜单;7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2022年1月,学校入选湖北省高水平高职院校A等立项建设单位,健康服务与促进、绿色化工智能制造2个专业群入选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学校占地面积1317亩,建筑面积51.87万平方米,图书馆纸质藏书142.04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19亿元。拥有4个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个国家级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实训基地、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学校现设有建筑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学院、旅游与教育学院、农学院、医学院、康养与护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课部)、培训学院(创新创业学院)、中专部等11个教学单位,开设有建筑工程技术、会计、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旅游管理、学前教育、畜牧兽医、临床医学、护理等44个专业,高职在校生1.86万人。拥有6个国家骨干(示范)专业、2个教育部财政部“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专业、6个省级重点专业、8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3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专业。荣获1项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主持2个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建成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7门省级精品课程;获批23个1+X证书试点项目、15个考评站点。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80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33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66人。拥有1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2个省级教学团队、湖北名师1人、2个湖北省“职业教育技能名师工作室”。现有湖北名师1人,省级“三区”人才、科技特派员13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人。“十三五”以来,教师在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在全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9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6项,在全省名列前茅。学生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8项;在全省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33项、二等奖56项、三等奖38项,在全省名列前茅。三职创客中心获评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宜昌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创业学院被省人社厅认定为“省级创业学院”。学校成立19年来,已累计向社会培养输送全日制高职毕业生5.76万人,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学校先后与兴发集团、宜化集团、正大集团、人福药业、广汽集团、峡州集团、安琪生物集团等大型企业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形成了“每个二级学院有一个深度合作的企业,每个专业有一个有特色的合作项目”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格局。建有兴发学院、正大农牧食品学院、茶旅学院、安琪学院等产业学院。牵头成立宜昌化工职教联盟,学校牵头的宜昌三峡职教集团入围教育部第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成立中德老年护理研究院,与丹麦基础医疗护理学院共建“中医理论与技术推广基地”。学校入选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人文交流经世项目”首批“经世国际学院”,入选“一带一路”国家院校和企业交流协会中方理事会理事单位。“十三五”以来,建成国家级研究平台2个、市级研究平台6个,获批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2个。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依托单位资格。获得各类科研成果奖217项,其中省科技进步奖3项,市科技奖9项、市社科成果奖15项。获得专利授权394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获得软件著作权94项。公开发表论文2674篇,其中高水平论文135篇。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鄂西(宜昌)山区猕猴桃丰产优质栽培示范”项目,在学校扶贫联系点五峰苏家河村落地实施,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学校成立有湖北省首个“职业农民学院”,为宜昌区域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近2万人。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业培训,年均培训各类人员1.5万人次以上,被省总工会命名为“湖北省产业工人培训示范基地”。“十四五”期间,学校将始终坚持“立足宜昌,融入宜昌,服务宜昌”的办学定位,牢牢把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使命担当,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全面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创‘双高’、升本科”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下称“学院”)是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确认、由长江大学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面向全国26个省(市、区)招生。学院地处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都城、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故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湖北省荆州市,曾是东汉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马融“设帐讲学”之地,也曾是明朝一代名相张居正求学之所;明清两代县学宫、祭孔、乡试、迎状元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1936年,湖北第四区简易师范学校在这里诞生,在董必武及中共地下党领导下,这里成为湘鄂西根据地红色堡垒,被誉为“湖北抗大”“江南陕公”。校园内的玄宫塘、文庙、棂星门等标志性历史建筑交相辉映,讲述着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一代一代栋梁的成才故事。学院举办方长江大学,是湖北省属高校中规模最大、学科门类较全的综合性大学,为湖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也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建和湖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农业农村部共建的高校。学院依托和共享长江大学优质教育资源,设有经济与法学系、教育与心理系、人文与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系、数学与医护系、管理系、建筑与设计系、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系和高职部等11个教学单位,设置42个本科专业、16个专科专业,本科专业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0大学科门类。学院2010年通过湖北省独立学院本科专业教学合格评估。英语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被列为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子信息工程、市场营销、园林、英语等被列为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园林被列为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000余人。近三年来,学院教师主持承担各级各类科(教)研项目87项,其中,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省人文社科课题18项,省教育厅科研计划课题18项,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4项,省级教学研究课题4项,荆州智库课题10项,院级项目32项。发表学术论文235篇,其中北大核心期刊42篇,被CSSCI收录11篇、被SSCI收录1篇、EI收录1篇、CSCD收录1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6项。主编、参编著作、教材38部。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优质师资队伍和教育管理团队,现有教职工593人,其中专任教师45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211人,拥有博士、硕士学位约占84.9%;长江大学长期委派高水平教师来学院承担教学与管理工作,为学院教育教学及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师资保障。学院建有学术报告厅、艺术设计展厅、专业实验室、图书馆、多媒体教室、校园一卡通信息化平台、标准化学生公寓等完备的教学和生活设施;学生公寓安装了冷暖双制空调、热水洗澡系统、宽带网络;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4000余万元,馆藏纸质图书75万册,并实现了与长江大学图书资源的共享、通借通还。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以人为本、学生至上”办学理念,围绕“教学立院、科研兴院,创新强院”办学思路,践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育人理念,已为社会输送了万余名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影响力日益提升。学院荣获教育部首届全国民办高校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特等奖,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三等奖,新华网“魅力高校”荣誉称号等。学院践行“博文明理、日新笃行”院训,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结合,注重专业知识学习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文理特色的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在学生管理中,坚持统筹推进“五个思政”,构建“三强化、三深入”育人体系,即强化过程管理、强化品牌建设、强化工作研究,深入教室、深入寝室、深入学生心理,形成“泮池五月风‘科技文化节’”“十佳大学生”评选表彰和“国学讲坛”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特色品牌活动,用真心、真情、真意去关心和帮助学生,全面落实“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促进学生成长成人成才。在资助育人中,建立“奖、助、贷、勤、补、减、免”资助困难学生的制度体系,设立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学院奖学金、“湖北天蓝地绿”助学金和“松滋园林”奖学金及勤工助学金等多项奖助金,使学生困有所助、优有所奖。在教学改革中,实施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教学地位,将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开展双学位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近三年,学生学科竞赛成绩斐然,600多人次在国家级及省部级各类竞赛中屡获大奖;学生考研录取率逐年上升,园林专业的20名学生参加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考,16名被录取,录取率高达80%;国家司法考试通过率均约40%,超全国每年约14.3%的司考通过率;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普遍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学院坚持开放办学,大力推进国际化教育和校企合作教育。与英国思克莱德大学、韩国江陵原州国立大学、崇实大学、淑名女子大学、加图立关东大学、格拉斯哥加多尼亚大学等高校开展“2+2”“3+1”“4+1”“3+1+1”等多种双学位、本硕连读国际教育;共享长江大学与美国、日本、爱尔兰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合作高校资源,参加“交换生”“专升本”“双学士学位”“申请就读硕士学位”“暑假大学生带薪实践”等学习、深造和实践。同时,与中软国际有限公司、上海宝冶钢结构建筑有限公司等各类单位建立校企合作平台,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师生正朝着实现美丽文理、魅力文理、和谐文理、活力文理的美好愿景,为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国内知名的应用型高校的宏伟目标不懈奋斗!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