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四川省高考提前批录取通知书7日起发放
2010-07-08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你已经被成都体育学院录取,祝贺你!”昨日,是四川省高考提前批次录取工作通知书发放的第一天,全省首份录取通知书送到了成都市双流中学高2010级1班的易瑶手里,全省30多万份录取通知书的发放拉开了序幕,整个录取工作预计将在8月完成。

  意外 小姑娘成全省“第一人”

  “等省教育考试院审核通过后,这些学生将成为全省首批被录取的学生!”昨日上午,记者在成都市体育学院网上远程录取现场看到包括易瑶在内的500名艺体类高考考生已经被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录取院校子系统预录取。据学校招生科负责人介绍,一旦预录取的学生通过审核,将在第一时间投递出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尽早获悉已被录取的好消息。

  昨日中午,通过审核的全省首批录取学生名单正式出炉,随着四川邮政特快专递车辆将第一份录取通知书送到双流中学,易瑶成为了今年全省收到录取通知书的“第一人”。“易瑶,你已经被成都体育学院录取,祝贺你!希望你学业有成!”成都体育学院招生科负责人和四川邮政的工作人员一起将录取通知书和鲜花送到了她的手中,在拆信封、取录取通知书的过程中,小姑娘接连表示自己对成为“第一人”很意外!

  此外,还有一份充满“鼓励”的礼物也使易瑶意外——一顶印有奥运五环标志的运动帽。成都体育学院招生科负责人说: “易瑶的文化成绩329分,体育专业成绩88分。我们的录取是按照上线调档后,按专业成绩由高到低录取,易瑶的专业成绩比较优秀,1米7的个头也算比较高。我们希望用这份礼物来鼓励她将来登上体育事业的高峰!”

  开心 心里的包袱终于放下来了

  “知道被录取,感到很激动、很开心!”易瑶说,她说体院一直是她向往的大学,如今终于如愿以偿。易瑶即将在成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就读,她表示,田径、跨栏、跳远等都是她的特长,她最大的愿望就是通过高校的专业培养,以后成为一名体育老师或教练,将自己所擅长的专业技能教给学生!

  “拿到录取通知书,感觉像是心里的包袱终于放下来了。9月13日至14日就可以到学校报到啦!”易瑶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充满期待。

  提醒 通知书须本人或直系亲属签收

  最后,邮政工作人员提醒易瑶在邮局高考通知书专用收发记录本上签下名字,全省第一份录取通知书圆满送达。按照投递要求,为了防止录取通知书被冒领和误领,录取通知书必须由本人签字;考生本人确实不能亲自领取的,必须由考生父母或其他直系亲属出示身份证、户口簿等有效证件签收,并办理相关签收手续。

  “只要考生在填志愿时留下了家里的电话号码,我们上门前都会先打电话预约,保证每位考生顺利收到录取通知书。”工作人员提醒,近期请考生保持通讯畅通,别出远门。

  据悉,全省高考生今年都将享受特设的“绿色通道”。录取期间,成都市邮政局实行“随叫随到”的制度,只要学校打电话通知他们上门收递录取通知书,他们就会在第一时间派专人专车到各高校录取现场收寄高考录取通知书,确保认真验视后,再交特快专递定时分发投送。

  今年高考录取通知书采用专门的红色信封,有专门的身份条码和详情单,加盖“录取通知书”字样。非统招学校不使用红色信封。如果成都市区因地址不详、搬迁等原因,遇到无法投递的情况,邮政人员将反复与招办和录取学校联系,并将在媒体上刊登没有投递出的录取信息。如市民有疑问,可拨打邮政服务电话“11185”或登录中国邮政EMS网站进入特设的“高考录取通知书查询”系统,通过输入准考证号进行查询。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四川电子机械职业技术学院是 2013年2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省教厅主管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党委隶属于四川省委教育工委。 学院肇始于1992年11月成立的中等职业学校——省级重点中专绵阳市工贸学校。学院在28年的中、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历程中,筚路蓝缕,砥砺奋进,形成了以“教育报国”为核心的学院精神,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先后荣获“全国自律与诚信办学单位”、“四川省平安校园”、 “先进定点扶贫省直单位”、“绵阳市最佳文明单位”、“绵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政校企合作优秀院校”等荣誉称号,是四川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绵阳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绵阳市创业培训示范基地、国家级开发区高素质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及产教联盟理事长单位。 学院组织机构完善,设立25个党政职能部门,设立电子信息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经济管理系、建筑与艺术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公共基础课教学部4系2部教学单位及3个教辅单位,开设应用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电子商务、建筑工程技术等27个专业,全日制普通专科在校生10214人。学院现有教职工510人,馆藏图书80余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900万元,建有电子信息、机械加工、经济管理、建筑工程技术等6个实训中心和65个实训(实验)室,建有126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现有校内外实训基地较好满足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 学院按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双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四川长虹、四川九洲、京东方科技集团等国内外123家知名企业深度合作,与省内外984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就业优势突出,毕业学生供不应求,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5%,办学28年来已累计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各类技术技能人才5万余人。
  • 学校简介砥砺奋进,岁月流金。西南民族大学坐落于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染青城峨眉之灵秀,汲工部武侯之神韵,是民族高等教育镶嵌在祖国大西南的一颗明珠。学校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综合性民族高校,前身为西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0年7月,于1951年6月1日正式成立,2003年4月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2005年,实现国家民委、成都市共建;2015年,实现国家民委与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共建;201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学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西南民族大学是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王维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关怀下,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民族高校之一。学校继承了诞生于抗日烽火中延安民族学院的优良办学传统,润育在共和国初升的晨曦里,凤凰涅槃在改革开放时期,当前正意气风发地奋进在新时代新征程。2003年,在首轮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7年,获首届“全国文明校园”、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学校”称号。薪火相传,接力奋斗。学校始终弘扬“和合偕习、自信自强”校训精神,在探索中发展,在追求中前行。经几代民大人的披荆斩棘、锐意进取,目前,学校含文、史、哲、经、管、法、教、理、工、农、医、艺等12个学科门类,占地面积近3000亩,在成都市有武侯校区、航空港校区、太平园校区三个校区,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建有“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科技研究示范基地”,校舍建筑面积113.6万平方米。拥有极富特色的民族博物馆和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藏学文献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彝学文献馆。其中民族博物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立的第一批博物馆之一,收藏有国内30多个民族的各类文物8000多件(套),是全国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有56个民族的在校全日制学生3万余人;教职员工近3千人,其中博、硕士生导师664人。学校汇聚了一批又一批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的优秀教师,有56人先后荣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获聘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7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人才项目,3人入选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8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84人次先后入选国家民委人才项目、突贡专家等,201人次先后入选四川省人才项目、突贡专家等。励精图治,笃行致远。学校设有25个学院;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专业学位授权点,87个本科专业;有9个一级学科为省(部)级重点学科;13个专业获批省级及以上“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其中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有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本科特色专业、10个省级本科特色专业,5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目前,馆藏图书资料1100余万册(含电子文献),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49亿元,校园数字化建设成效显著。学校是全国“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全国高校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中央部属高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民委双语人才培养基地”“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和“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连续十次被评为“四川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先进单位”。铸造品牌,彰显特色。学校2000年以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60多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2项,国家科技计划等重大重点项目16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近1700项;出版学术著作1300余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80余项。特别是在畜牧兽医理论与技术、高原牧草培育、民族医药、民族经济、民族旅游、民族文化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平台“四川若尔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有9个教育部、四川省、国家民委等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2011协同创新中心),5个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工程实验室;16个省(部)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平台、2个省(部)级智库、1个四川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四川省社科普及基地。国家民委、文化部、中国社科院、四川省、中国生产力学会先后在学校建立了“国家民委少数民族古籍文献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西南研究中心”“中国西南民族语言资源库建设基地”“全国双语法官培训基地”“四川省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中国生产力科学研究院”和“四川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基地”等。出版的学术刊物主要有公开发行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民族学刊》等。《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民族学刊》连续多次入选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评价AMI核心期刊和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开放办学,多元融合。学校是四川省对外开放的重点单位。近年来,与包括四川、云南、贵州、湖南、青海、西藏、重庆等7个省市区在内的21个州、县建立校地战略合作关系,与多家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积极参与武陵山片区脱贫攻坚;对口帮扶阿坝州红原县、若尔盖县、凉山州盐源县,获四川省对口定点扶贫工作先进单位。推进教育国际交流合作,迄今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来校学术交流;与德国慕尼黑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德克萨斯理工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日本法政大学、龙谷大学、英国切斯特大学、波兰克拉科夫经济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台湾辅仁大学等50余所国(境)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校际合作与交流关系;先后选派近1000人次学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累计招收70多个国家的7500余人次留学生。学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56个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多元文化交流绽放、交相辉映,各民族师生员工情同手足、守望相助,营造了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共同进步的人文环境。学校坚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多项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分获全国、四川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一等奖。民族博物馆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和“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春华秋实,桃李芬芳。建校以来,22万名各族学子从学校踏入社会建功立业。其中,涌现出新中国第一个藏族博士、羌族博士,涌现出“改革先锋”——全面从严治党中纪检监察干部的优秀代表,涌现出不少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和大批各级领导干部,他们积极投身于民族地区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为民族地区“回得去、留得下、用得上、靠得住、干得好”的“永久牌”人才。从康藏雪域到天山南北,从巴蜀大地到天涯海角,以这些优秀校友为代表的千千万万民大学子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热血和忠诚书写责任担当,用青春和生命回馈祖国和人民,为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边疆稳定,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逐梦前行,再创辉煌。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对标国家“双一流”建设,着力实施“以本为本、特色发展、人才强校”三大战略,进一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为高水平现代化综合大学而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 学校简介历史文化厚重 办学成绩显著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由中国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与成都理工大学于2000年在亚洲最大的受控核聚变实验基地创办。学院秉承“两弹一星”精神和“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恪守成都理工大学“穷究于理、成就于工”的校训,形成了“敢为人先,奋发图强,育才树人,追求卓越”的大学文化。学院在同类院校中首批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形成了以工学为主,涵盖理、工、经、管、文、艺术、体育等七大门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院面向全国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在校生近20000人,已为社会输送优秀毕业生80000余名。学院先后荣获“中国一流高等独立学院”“全国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20强”“四川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教育教学管理示范院校”“全国教育管理创新十大独立学院”“中国十大优势专业独立学院”“全国最具办学特色示范院校”“全国最具社会满意度示范院校”“全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示范(院)校”等荣誉。学院社会知名度高、影响力强,建设及办学成就多次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中央媒体报道。地理优势独特 校园环境优美学院位于世界著名旅游胜地——四川省乐山市主城区,面朝三江、背依峨眉。乐山交通发达、出行便利,纵贯西南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交汇于此,距离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天府国际机场1小时路程,是西部综合交通次枢纽。学院占地面积1100余亩,规划面积2000余亩,绿化覆盖率达70%,校园景色宜人,处处彰显环境育人的特色。校区地势丘峦起伏,建筑布局随湾依山,占地300余亩的沫若湖碧波荡漾,环湖公园、万景花园鸟语花香,银杏大道、香樟大道风景如画,桂花林、桃花林相映成趣,与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景区融为一体……是四川省唯一同时拥有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省级绿化模范先进学校、省级园林式单位等荣誉的大学。师资力量雄厚 科研成果丰硕学院现有教师1000余人,其中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及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82.9%。学院分别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及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核工业系统等科研院所聘请了一批富有教学、科研经验的院士、教授为学科带头人,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逐年提高,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结构合理,德业并进的优秀师资队伍。学院科研成果丰硕,多年来在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先后获得“国防科技工业管理创新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近三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国防预研、核能开发项目、西物创新行动人才金字塔项目以及各类纵横向科研项目近200项,经费1000余万元;与地方大中型企业、研究所成功对接项目20余项,直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获授权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240余项,在核心及以上期刊发表论文370余篇,其中,SCI、EI期刊、CSCD等收录近90篇。同时,在中核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学院教师已参与到当今最大的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当中,为开发人类终极能源作出贡献。学院在同类高校科研能力排名中,连续多年名列A类。教学条件完善 育人特色鲜明学院已建成工程训练中心、核工程与核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先进制造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艺术实验教学中心等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科研设备总值达4亿元。建在我院的中国核聚变博物馆已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是全国核科普教育基地、中核集团公司党性教育基地、四川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四川省科普教育基地、四川省研学基地,已成为教学科研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端平台。学院智能化图书馆藏书181万册。学院致力于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近三年,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杯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等国家级大赛中,获得特等奖3项、一等奖49项、二等奖69项、三等奖68项。学院在全国民办学校及独立学院学科竞赛榜单中,连续四年进入全国400余所同类高校前列,是四川省唯一进入前20名的同类高校。就业优势明显 发展前景广阔学院利用独有的核工业背景,在中国核工业国家实验室及大中型企业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在珠江、长江三角洲建立实习及就业办事处,与多家核电站签订用人协议,向核工业系统输送大量的优秀人才;与百余家知名企事业单位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设立企业奖学金、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类供需见面会,多渠道搭建就业平台,拓宽就业途径。中核集团、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通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等央企定点在我校招聘,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5%以上,部分专业达100%,倍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学院先后荣获“全国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20强”“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西部大开发人才培养基地”“全国职业核心能力优秀单位”“全国最具社会满意度示范院校”等多项荣誉。当前,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正迎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春风,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奋力谱写新时代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新篇章!
  • 学校简介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位于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唯一科技城、四川第二大经济体和成渝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绵阳市。我校最早的前身机构是始建于1958年的绵阳地区卫生学校和1960年的绵阳中医学校;2000年两校合并组建成为国家级重点中专绵阳医科学校;2006年2月由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5年4月原绵阳水利电力学校整体并入。我校现占地面积800余亩,有附属医院13家、教学医院30家、省内外实习基地156个。有专任教师469人,其中双师型教师249人,硕、博士教师187人,高级职称158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2人,四川省卫健委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和后备人选2人、四川省教育名师1人、四川省省级教学创新团队1个、四川省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专家库专家2人。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3000余篇,承担市厅级以上各类科研课题200余项,编写规划教材320余种。我校现有在校学生达1.3万余人,来自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涵盖医、护、药、康复等9个专业大类30个专业,其中护理专业、针灸推拿专业为四川省省级重点专业和“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针灸推拿、临床医学、护理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7个绵阳市优势特色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4%以上,为四川省内外培养出10余万名医疗卫生专业人才,彭丽媛教授在联合国第73届大会上推荐的“中国最美防痨人”孙仕丽、第44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成翼娟、英国中医师协会常务副会长袁炳胜等校友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我校被列为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第二批“1+X证书制度”、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中医类)、中国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示范基地、四川省中医药文化普及教育基地、四川省“三全”育人试点单位、中国医学职教整合联盟理事长单位、四川省中医药职业教育协会(集团)理事长单位、成渝双城经济圈医药卫生职业教育联盟理事长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专升本”本科教学点。现已与市内外多个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建立起校地、校企、校校合作关系;与俄罗斯、加拿大、英国、巴西、泰国、台湾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启动了友好学术交流等合作,立足教学科研手段助推绵阳的中医药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面对在新的起点上全面建设中国科技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绵阳的新机遇,校党委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确立了“跳出校园抓教育、围绕民生办教育”的办校模式和“教学生成才,为发展服务,让群众满意”的服务理念;坚持中西医并重和“德馨、博学、创新、奉献”的校训;走“人才强校、质量兴校、特色办校、文化立校”的发展之路,加快培养技能型、应用型、服务型、创新型的专业化医药人才,努力为参与西部教育强省和中国科技城建设、服务城乡群众健康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 绵阳飞行职业学院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
    学校简介国际代码:14730学院性质: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中国首家民营飞行学院国家aaaaa级景区的璀璨明珠抢占通航产业高地 创建世界传奇大学绵阳飞行职业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纳入国家招生计划以飞行人才培养为主的全日制高职院校。学院位于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科技城(北川)航空城,是北川羌族自治县重点建设项目“大美羌城——泛美航空科技城”的核心部分,校园建筑规划设计理念回归大夏文化的起点,吸收羌文化民宅、藏族布达拉宫、汉族传统建筑的建筑艺术精髓,依托“泛美航空科技城”3000亩开放景区,汇聚世界雕塑巨擘,倾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禹羌”文化主题雕塑公园,旨在弘扬民族文化,打造一所集航空文化、羌文化等相结合的传奇大学。学院立足“以飞为主,空地并举,专注通航,服务民航”办学定位,恪守“安飞高翔,格物知止”校训,致力发展成为一所以培养飞行人才为特色,集航空制造、维修、服务和技术研发为一体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国内一流高职院校,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和自身办学特色的民航类高端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办学定位:学院立足“以飞为主,空地并举,专注通航,服务民航”办学定位,恪守“安飞高翔,格物知止”校训,开设了定翼机驾驶技术、直升机驾驶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飞机机电设备维修、空中乘务、民航安全技术管理、消防救援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社区康复等专业。学院致力于成为以飞行为主,集航空制造、维修、服务和技术研发等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国内一流高职院校,成为极具自身办学特色和行业影响力的民航类高端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培养模式:学院建立了“校中有企、企中有校、校企同质、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以飞行为核心专业,围绕人才培养体系、飞行训练基地、飞行驾驶执照考取等方面与泛美通航集团全方位展开合作,构建通用航空专业人才全过程培养体系。立足所开设专业,以行业需求、岗位标准为导向,与数十家企业建立多层次多维度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建立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开拓广阔的就业渠道。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