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山东:多渠道筹集20亿支持高水平应用大学建设
2016-09-08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中国教育报济南9月6日讯(记者 魏海政)山东省教育厅今天发布关于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实施方案。

方案提出,“十三五”期间,山东省财政将加大投入力度,加强资金统筹,多渠道筹集20亿元,积极支持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对立项建设的应用型专业,根据规划分年度拨付支持经费;对立项建设的应用型大学,根据规划安排支持经费。2016年,将对每个立项建设专业拨付经费400万元,每个培育建设专业拨付经费150万元。

到2020年,山东计划建成60个左右高水平应用型重点专业,进入全国同类专业前10%,推动10所左右高校综合实力排名进入全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前10%;培育建设40个左右专业,逐步达到高水平应用型重点专业建设标准;适应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专业群。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山东水利职业学院是一所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是以水利为特色,以工科为优势的高职院校,具有60多年职业教育办学历史。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水为魂”的办学理念,秉承“上善若水、海纳百川”的校训,遵循“水利特色、工科优势、凝练品牌、强化服务”的办学思路,确定了“立足水利、面向社会、服务一线”的办学定位。学校是全国优质水利高等职业院校、全国首批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首批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示范院校。学校荣获“全国水利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全国水利职工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山东省高校就业工作优秀院校”“山东省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山东省校园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教育网络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体育优秀单位”“山东省节水型高校”等荣誉称号。硬件设施齐全先进学校总占地面积1595亩,校舍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3亿元,图书馆藏书113万册。按照“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的原则,建成智慧水利、智能制造等162个设备先进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拥有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与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有限公司、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等300余家大中型企业合作,构建产教融合发展共同体。其中,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基地为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水工实训场为全国水利类重点专业实习实训基地,无人机应用技术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电子商务综合运营实训基地、节水灌溉基地是教育部认定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水利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水工机械装备制造技术创新中心是教育部认定的协同创新中心。师资队伍德技双馨学校注重师资队伍建设,积极与行业企业开展紧密合作,引进和培养了一批在国内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建成了由企业专家、技术骨干、能工巧匠等组成的高水平人才专家资源库,形成了结构合理、业务精良、师德高尚、富于创新、充满活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其中正高职称59人,副高职称189人。拥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全国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优秀教师、齐鲁工匠、全国水利职教名师等40余人。专业建设优势突出学校主动适应水利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需求,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打造水利工程与管理、现代交通工程技术、建筑产业现代化施工与管理、智能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8个特色专业群,专业体系更加完善,专业内涵质量明显提升,基本实现高职水利类专业的全覆盖,打造了以水利工程与管理专业等为代表的一批在山东省乃至全国同类院校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优质特色品牌专业,形成了“水利特色、工科优势”专业群,为现代水利事业及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学校拥有教育部认定骨干专业5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首批试点专业2个、全国优质水利专业3个,省高水平专业群2个(专业5个)、省特色专业8个、省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群10个(专业21个),省品牌专业群2个(专业8个)、省优质建设专业群4个(专业20个)。水利工程专业群作为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立项建设。人才培养成效斐然作为山东省唯一一所水利类高等职业院校,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山东现代水利示范省建设中,担负着培养现代水利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学校以水利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因材施教,特色发展,迄今已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输送了10余万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为山东水利事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蓄水池”,为水利事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学校面向山东、天津、河北、江苏、安徽、辽宁等2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近三年,学生第一志愿上线率超过100%,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达到86%以上,获取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比例达100%,总体就业率均在97%以上,毕业生赴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有限公司、水发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水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海尔集团、山东港口集团日照港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就业比例超过10%,实现了高起点、高质量就业。学校51名学生入选首批“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学校坚持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路径,先后与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有限公司、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港口集团、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京东集团等大中型企业开展不同层次的校企合作,构建了协同育人、协同发展的校企命运共同体,形成了以人才培养为依托、以产业发展为纽带,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协同发展的发展格局。以企业岗位能力、素质要求为目标,将企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融入课程的全过程,并在实训、实习中加强企业所需的能力模块学习。学校把教学、生产、服务、应用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校企合作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协同创新,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示范院校。产教融合创新发展构建立体化社会服务体系。学校坚持立足水利行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围绕科技研发、技术服务、人员培训、技能鉴定、对口支援、社区服务,打造了立体化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了山东水利技术传承创新中心。近三年,完成了全国水利行业专业培训、山东省水利局长培训、库区移民干部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河长制湖长制培训等18000人日。开展了37个工种、16200人次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利用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等7项技术资质,先后完成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等60余项技术服务,与企业联合开展污水处理设备、水工机械等10余项新技术研发,共开展社会服务近100项,创造社会经济效益2.3亿元。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学校始终坚持产学研用一体化战略,教师继承发扬了良好的科研传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其中,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计划项目《大型渠道混凝土机械化衬砌成型技术与设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研究成果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学校教师先后承担以国家重点课题《黄河河口地区骨干生态河网构建与水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为代表的地厅级以上科研项目130余项,获奖100余项;在学术期刊或会议发表论文300余篇;获得专利230余项,出版教材180余部。校园文化特色鲜明坚持物质文化建设,营造育人氛围。统筹校园文化景观建设,注重校园建筑文化内涵挖掘,建设了以“水经苑”“水轴”“水文化体验馆”为代表的校园水文化育人基地和水文化研究中心,进一步创新了水文化内涵,丰富了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营造了浓厚的水文化育人氛围,促进了学生职业理想与职业精神的养成。坚持培育精神文化,厚植育人基础。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武装师生、教育师生,将学校“以人为本、以水为魂”的办学理念、“上善若水、海纳百川”的校训等核心价值追求与人水和谐共生的理念相融合,把“团结吃苦、奉献创新”的校风潜移默化于“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的追求中,增强水院人对学校的文化认同感,引领水院人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中立大志、做大事。坚持规范行为文化,打造育人品牌。坚持水文化建设与发展的顶层设计,挖掘水文化教育资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以“水文化”为中心的育人体系,以“水文化”为特色的文化品牌,为国家和地方的水文化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国际交流广泛深入学校国际交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与俄罗斯、德国、韩国、马来西亚等7个国家的10余所高校建立了稳固的友好合作关系,实施国际合作项目12项。学校与俄罗斯国立农业大学、俄罗斯伊万诺沃国立化工大学开展长期深度合作,中俄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派出的留学生实现了本科、硕士及博士全覆盖,培养了1000余名通晓国际标准的国际化人才。与俄罗斯教育部合作建立了覆盖华东、华北地区唯一一家俄罗斯国家对外俄语水平考试(培训)中心,培养了一大批服务中国—中亚国家战略合作的双语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积极探索国外合作办学新模式,先后派出50余名学生赴韩国南部大学交换学习。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感受到不同的文化氛围、思维方式和教育模式,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锻炼他们的交流沟通能力,提升语言交流、独立学习和自立自主能力。2019年以来,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招收了85名来自印度尼西亚、摩洛哥、巴基斯坦、菲律宾等国家的留学生,包括23名电子商务专业学历生。按照“中文+职业技能”国际化发展模式,搭建“专业+汉语+文化+就业创业”四元共育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精技能、懂汉语、通文化、会创业、能创新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留学生,打造留学水院品牌。
  • 学校简介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与省教育厅共同领导和管理。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立足山东,面向全国,为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十四五”期间,学校坚持“重内涵强创新补短板上一流”工作思路,立足IT办学定位,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在治理体系建设、产教融合、三教改革、三全育人等方面形成鲜明特色,特别是经过山东省技能型特色名校建设、优质校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和提质培优行动,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示范与辐射作用持续增强,综合实力稳居全省前列。学校是国家“电子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教育部“计算机应用及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学校”,全省首家“教育部—ICT行业创新基地”,全省“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综合实训基地”,全省首批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学校是中国电子教育学会职教分会、中国软件产教联盟、山东省教育会计学会学生资助管理分会、山东电子学会电子制造技术专业委员会、互联网+“工匠工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校企合作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指导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山东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学校办有《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报》《山东电子教育》。现有章丘、和平两个校区,占地935亩,建筑面积23.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976万元,馆藏纸质图书59.6万册,电子图书152137GB,校内实验实训场所132个,校外实习实训场所229个;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9908人,校内专任教师457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72%以上,高级职称教师占31%“双师素质”教师占92.25%;建有500人的兼职教师资源库,生师比15.12:1。建设有全国学习型先进班组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个,省级教学团队和先进集体7个,省级三八红旗集体1个;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3个,省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4个,培养省级教学名师、青年技能名师、优秀教师15人,省技术能手4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学校响应“网络强国”“制造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国家战略,对接山东“科教强鲁人才兴鲁”战略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需求,坚持IT办学定位,贯彻“一体两翼”专业建设思路,对接校外产业园,建设校内科技创业园,形成了以“双园融合、双境互补”为主导,各具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牵头组建了山东电子职业教育集团、省电子商务职业教育集团,牵头成立了山东省电子信息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山东省计算机学会职业教育发展委员会;主持国家级教学资源库1项,牵头开发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子项目2个,主持开发省高职专业教学指导方案7个、课程标准1个;建有省级精品课程及精品资源共享课36门、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4个;有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计算机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省行指委、专指委专家委员15人;教师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获得二等奖2项,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得三等奖1项,获得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青教赛等教学比赛一等奖9项、二等奖13项。学校设电子与通信工程系、计算机与软件工程系、智能制造工程系、商务管理系、财经金融系、数字媒体系、基础教学部、思想政治课教学部,开办全日制高职专业42个,其中信息技术类专业占80%;开办中职高职“三二连读”专业13个、高职本科“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专业3个。现有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2个、品牌专业群2个、国家创新行动计划骨干专业3个、央财重点支持专业2个、省财政重点支持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优质校专业群覆盖专业16个,在全省职业院校中电子信息类专业门类最全、规模最大、综合实力领先,专业集群发展优势突出。学校始终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积极打造“三全育人”“五育并举”新格局,推进“岗课赛证”育人新模式,学生竞赛成绩斐然;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0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7项,获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4项、二等奖33项、三等奖44项;获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项;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挑战杯”省赛特等奖2项;是齐鲁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唯一获得两次特等奖的高职院校。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1项,省赛赛项9项。国际化办学体制机制健全,出台有《国际化办学指导意见》《国际合作工作指导意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20余项。与德国、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教育机构、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签订合作协议30余份。开设“软件技术”“电子商务”专业专科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个;参与中国-蒙古海外职业学院(乌兰巴托校区)建设;与中国“走出去”企业合作建设俄速通和vivo(埃及)海外实训基地2个;签订“校企合作-中德海外师资培训基地”协议,建设“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德国慕尼黑)师资培训基地”1个,促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本土化创新。培养“双语双师”教师20人;具有澳大利亚国际职业教育培训师4人、评估师4人;德国AHK“双元制”培训师 25人,30%以上专任教师有出国访学、公派留学、研修交流经历。学校已累计培养毕业生53000余人,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和智力支撑。秉承“求真达善、致知力行”的校训,“和谐、自强、严谨、创新”的校风,和“勤学勤练动脑动手”的学风,学校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学校”“全国信息产业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先进集体”“山东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连续18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学信息技术到山东电院”逐步成为社会共识。波澜壮阔卌三载,继往开来谱新篇。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与改革开放一路同行,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创造了令人振奋的建设成就。电院人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深耕电子信息教育,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开创高职办学新格局,为全面建成“行业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不懈奋斗。
  • 学校简介青岛飞洋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国家教育部备案,山东省政府批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国家教育部选定的“十五”国家重点课题组十所核心民办高校之一。 [1] 山东省教育厅公布了2014年具有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青岛飞洋职业技术学院没有出现在名单里,飞洋职院因为资金紧张2014年暂停招生。这是青岛市首例民办高校因办学资金问题而暂停招生。 [2] 学院坐落于青岛市城阳区。现在,学院下设8个二级学院, 开设了39个市场急需的紧缺、热门统招专科专业,在校学生9600余人,现有教职员工800余人,其中王益姝、王德祥、李鲁晋等多名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打造创业型大学,培养创业型人才作为学院新的战略目标。2009年5月成立创业管理学院,建成了功能齐全的五万平米创业孵化中心,并联合北大、清华、浙大等知名高校于成功举办了首届全球创业论坛、 “创业中 · 学创业”全球论坛,为推动我国创业教育做出了积极贡献。我院始终把教学质量作为学院发展的生命线,为了提高产、学、研和师资力量,学院共聘请了数百名海外博士作为客座教授及客座研究员。 校园图片 校园图片(5张) 学院以智能化硬件为依托。综合管理中心,通过无线网对各个教学管理部门进行现代化管理;大型现代化图书馆现有图书百万余册,其中纸质图书60余万册,电子图书85万册,中外期刊600余种,图书馆根据学院的办学特色,还特设企业家摇篮专栏。 学院教学实验中心拥有国内先进的音频、视频控制中心和国内领先的千兆校园网络控制中心,现有200余个完全多媒体教室,18个语音教学中心,45个计算机教学中心,30多个各专业实训中心和实验室。 学院文体娱乐中心拥有400米国际标准塑胶跑道和包括足球俱乐部、广播站、文学社等在内的56个社团组织。多年来,学院得到了各级政府、领导 学校活动图片 学校活动图片(20张) 、专家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帮助,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以为社会培养和造就更多高素质技能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发展迅速,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发展成为一座万人大学,为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学院连续多年被青岛市政府授予“社会力量办学规范化学校”、“社会力量办学先进集体”、“青岛市民办先进教育集体”、“青岛市十佳诚信学校”等荣誉称号。
  • 临沂大学临沂市
    学校简介临沂大学是一所理、工、文、经、管、医、法、艺、教等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学校是山东省特色名校、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高校、国家发改委“产教融合”项目重点建设高校,被教育部评估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学校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商贸物流之都、滨水生态之城、红色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山东省临沂市。学校前身是1941年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支持建设的抗大式学校,后多次迁徙合并,校名几度更迭,历经滨海建国学院、临沂第一师范、临沂教师进修学校、临沂教育学院、临沂师专、临沂师范学院等发展阶段,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临沂大学,2018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21年成立临沂大学医学院。建校80年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培育临大特质,为党和国家培养了36万余名优秀毕业生,熔铸形成了浓厚红色基因和鲜明办学特色,学校事业发展不断谱写新篇章。学校是沂蒙革命老区唯一的综合性大学,占地约6000亩,在沂水、费县设分校区,校舍面积114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48.56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36亿元,为山东省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山东省节水型高校,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称号。2021年,学校综合实力居中国大学排行榜253位,居世界大学排名中心(Center For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排名1863位。设有24个学院、5个校级研究机构、5个教辅机构和5个直属机构。在招79个本科专业,涵盖11大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8个,2个工程类专业和2个师范专业通过认证。现有国家级一流课程5门、省级一流课程4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思政课“金课”2门。建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获批山东省教学改革项目25项、高校思政教改项目4项。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0项;获得省级以上讲课比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7项;获得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成果奖5项;获得深化高考改革提升育人质量优秀成果奖1项。获评省级优秀教材1部。获批山东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教育部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院校。设有4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化学学科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培育学科。建有1个省协同创新中心、5个省重点学科、2个省重点实验室、2个省工程实验室、4个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理论工程重点研究基地。获批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柳琴戏)传承基地。在沂蒙文化、教师教育、肿瘤诊疗、智慧物流、资源环境与现代农业、新能源新材料、古生物学等学科领域形成了比较优势和鲜明特色。在《Nature》《Science》发表中生代恐龙演化和鸟类起源研究论文5篇,“自然指数”曾两度跃居全国高校前十。面向全国招生,全日制在校生420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400余人、本科生30800余人、国际生120余人。现有教职工2694人,其中专任教师203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职工750余人。现有省部级以上人才54人次,其中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国家杰青2人,中科院百人计划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山东省高等学校首席专家2人,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属高校优秀青年人才联合基金计划7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1人,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1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4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人,第五批齐鲁文化英才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6人,辽宁省首届十百千高端引进人才入选1人,天山学者1人,楚天学者1人。有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3人,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3人。有博士生导师54人、硕士生导师243人。获批省级“黄大年式教学团队”2个;现有省部级以上学科带头人组建团队30个,建有山东省首批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工作室、山东省高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山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首批教学名师工作室和山东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牢固树立校地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融入临沂、依靠临沂、服务临沂、贡献临沂,打造了“水乳交融、共生共荣”的校地关系。对接山东省八大发展战略和临沂市主导产业,集中打造12个应用型专业(群),获批5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与市委市政府联合推进城校融合发展,参与临沂市“才聚沂蒙”行动,校地联合成立山东商贸物流研究院、山东沂蒙文化研究院等10余个应用型协同性研究院所,校地联合成立全省高校首个实体建制的乡村振兴学院。成立校院两级理事会,理事单位达到1500余家。强化开放办学,与25个国家和地区的80余所高校建立校际合作关系,是中国——中东欧高校联合会、中俄(山东)国际教育合作联盟会员单位。在几内亚与科纳克里大学建立孔子学院。彰显革命老区大学办学优势,获批首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山东省沂蒙精神研究基地、山东省高等学校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山东省大中小学红色文化传承研究指导中心,承办全国高校党建组织员、山东省“第一书记”和全省大学生选调生等培训工作,发起成立“三山一坡”高校联盟,“高质量发展看山东·高校行”进行了重头报道。立足新发展阶段,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明义、锐思、弘毅、致远”的校训和“实”的校风,按照“一二三五六”的总体思路,即树立“一个奋斗目标”,遵循“两高两有”工作方针,实施“三大办学战略”,采取“五大行动”和推进“五大工程”,坚持“六大原则”和实现“六个转变”,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聚焦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朝着建设“区域一流、省内一流的高水平综合性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迈进。学校代码:10452学校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双岭路中段邮政编码:276000学校网址:http://www.lyu.edu.cn
  •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济南市济阳区
    学校简介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是山东省省属普通本科院校。1953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山东省农林干部学校,期间分设为山东省农业干部学校、山东省林业干部学校,1959年又合并为山东省农林干部学校,后又历经山东省革命委员会五七干部学校、山东省革委会生产指挥部五七干校、山东省省级机关五七干部学校,1979年恢复山东省农林干部学校,1983年改建为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2013年改建为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多年的办学积淀,铸就了学校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形成了“厚德、自强、求是、笃行”的校训,“勤勉、实干、精业、励新”的校风和“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以服务求发展、以特色强内涵”的办学理念。学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严格按照应用型高校发展的总体要求,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深化综合改革、聚焦本科教学,开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致力于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适应能力良好,具有家国情怀和创新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知农爱农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办学水平、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初步形成了“农工融合”的办学特色,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山东省科技兴农先进集体等。办学条件:学校现有济南、齐河、淄博三个校区,占地面积3682.17亩,校舍建筑总面积71.80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36.01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245.18万元。图书馆纸质图书110.17万册。建有84个实验室,其中包括10个校企共建实验室,有500亩生态园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18个,拥有智能化设施农业技术及应用、特色农产品采后品控与综合利用两个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合作共建1个院士工作站、4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08个、社会实践基地36个。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874人,其中专任教师580人,教授61人、副教授170人,硕士及以上646人。现有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齐鲁乡村之星1人,省级教学团队3个,山东省工人先锋号(团队)1个、山东省学习型先进班组1个,荣获山东省高校十大师德标兵、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优秀教师、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省三八红旗手、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省级荣誉称号的教师16人次。人才培养:现有16个二级学院(部),设有30个本科专业,涵盖农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2069人。学校积极探索推进新农科、新工科建设,实施“三名工程”,取得一定建设与改革成效。现有省级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1个、省级一流专业4个,省级教改试点及特色专业9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发展支持计划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15门;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10个;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三等奖9项。科学研究:加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承担国家级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81项、厅级课题124项,承接横向课题3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厅级奖励24项;拥有国家专利授权155项,制定地方标准36项,获得软件著作权74项;出版著作教材41部。开放办学:学校加强校地、校企、校院合作,整合社会资源,先后与山东省国土测绘院、山东省林木种质资源中心、华为、360集团、山东和康源等一批科研院所和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共建协同育人平台和实习实训基地。与鼎利集团联合成立智慧农业产业学院。其与济南市、淄博市、德州市开展校地合作,拓展办学空间、强化内涵建设、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中澳合作办学,与韩国、英国、美国等10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25所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回首历史,学校由农而立,因农而兴,依农而盛,虽几经更名,但始终心系“三农”,农业教育初心未改。扎根齐鲁大地、根植农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山东农业工程学院的历史使命和价值追求。目前,学校本科教学脚踏实地,教学改革稳步推进,正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奋斗目标迈进。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