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山东:高考网报首日 无人兼报“两考”
2011-11-09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山东省明年首次分春夏两季高考,且允许考生兼报,那么考生今年在报名时有没有兼报两次高考的?从济南市招办了解到,在2012年高考网上报名首日,由于多数高中未安排统一报名,而且上网报名的社会考生并不算多,济南市并无考生兼报。

  “我们学校明天上午组织学生统一报名。”济钢高中教务科商佩勇老师说。济南七中也表示,学校统一网报会在10日组织。了解到,由于网报首日正值周二,省城很多高中学校事先安排了考试,因而未能组织应届生的统一报名。也正是这个原因,首日济南市网报考生数量并不算大。“普通高中应届考生就算有空报名,肯定是报夏季高考,而不会报春季高考。”

  “春季高考涉及专业技能课,主要还是针对中职生的,对普通高中生来说意义不大。”有关专家分析说。

  作为职业中专,济南市三职专除了有个对口高职班之外,还有专门的普通高中部。而昨天的网报,除了对口高职班学生报了春季高考外,该校普通高中部应届毕业生无一人报名参加春季高考。“参加夏季高考180分就能上高职了,何苦再赶考一次呢?”有考生告诉记者。有人透露说,还有一点让普通高中生对春季高考丧失兴趣的是,“春季高考招生学校好多都是民办高职。”

  “山东高考往年也是分为两次,一是5月份的对口高职考试,一是6月份的全国统一高考。明年新实行的两次高考,其实还是这两考,惟一的不同就是允许兼报。”招生专家分析说。(记者:徐玉芹)

热门院校

  • 滨州医学院烟台市莱山区
    学校简介滨州医学院是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山东省省市共建高校、山东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前身是始建于1946年的原国立山东大学医学院,1956年3月独立建制为青岛医学院,1970年10月整体搬迁至山东省惠民地区行署驻地北镇办学,1974年11月设立青岛医学院北镇分院,1981年9月改称北镇医学院,1983年3月随驻地更名为滨州医学院,2002年烟台校区投入使用。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医药学科为优势,残疾人高等教育、康复高等教育为特色,医、理、工、管、教等多学科门类渗透融合、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医学院校。办学规模 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7241人,其中本专科生15306人、硕士研究生1525人,面向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有留学生410人。现设有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口腔医学院、护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药学院(葡萄酒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外国语与国际交流学院、康复医学院、老年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6个院(系)。人才培养 学校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秉承“仁心、妙术”的校训精神,弘扬“团结、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践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敬业奉献”教风和“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勤奋学习、诚实守信”的学风,独立办学40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15.6万名各类医学及医学相关人才,学生培养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打造了“作风朴实、基础扎实、工作踏实”的毕业生品牌,涌现出如美国科学院院士孟祥金等一批学术大家、行业翘楚以及救死扶伤的基层一线医务工作者,为国家和民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06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2013年,在山东省高校中率先以“6年完全认证”的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于2020年获批认证期延长至10年;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校现为国家临床医学、中医学专业水平测试单位,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5+3”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万名护理人才培训基地、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全科医师培养基地。特殊教育 1985年,学校创办了我国第一个专门招收残疾人青年的大学本科专业(医学二系),开创了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先河。2012年招收视障学生,2018年招收听障学生,填补了全国医学院校开展本科层次视障生、听障生教育的空白。30多年来,探索形成了“残健融合、教康结合、学用合一”的残疾人人才培养“滨州医学院模式”,为社会培养了1300余名残疾人医学人才,为促进国家进步文明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学校现为国家残疾人高等教育基地、盲人医疗按摩规范化实训基地、康复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科专业 设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儿科学、中医学、药学、康复治疗学、特殊教育、生物制药等34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特色专业4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4个、一流专业建设点25个。拥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个;有省部级重点学科8个。临床医学致力于“卓越医生”培养和新医科建设,开办“院士新医科实验班”,目前已进入ESI全球排名前5‰,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建设名单,获批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药学学科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培育学科,积极服务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坚持走产学研用融合、校企合作特色发展之路。临床医学、基础医学、护理学进入“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50%。有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个,山东省工程实验室1个、技术创新中心(筹)2个、人文社科基地1个、山东省协同创新中心4个、厅局级科研平台22个,直属附属医院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3个。有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29门、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2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科学研究 近5年,承担科研课题14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2项、国家社科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308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15项;出版著作114部、教材558部;发表完全知识产权SCI、CSSCI、卓越期刊等收录论文2500余篇,其中在《自然》《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等刊物发表合作文章10篇;获专利169项,其中发明专利100项;参与开发我国首个自主研发获批上市的原创性ADC抗肿瘤新药—爱地希注射剂。承担省级教学改革项目107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3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8项;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二等奖1项,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一流教材3项。主办《中国医院统计》和《滨州医学院学报》,均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师资队伍 现有教职医护员工6730人(含2所直属附属医院),其中专任教师1252人;教授(含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86人,副教授(含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882人;博士582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特聘院士12人(含外籍院士4人),国家级海外高层次引才工程专家3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全国模范、优秀教师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9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8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0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4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卫生系统杰出学科带头人(泰山医学家)和青年重点科技人才3人、高校重点学科(实验室)首席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9人、优秀教师(研究生指导教师)14人;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1个。条件设施 现有烟台、滨州两个校区,占地1718.17亩,总建筑面积80.9万平方米;国有资产17.3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6亿元;图书馆藏书144.2万册;有直属附属三甲医院5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8所。滨州附属医院是山东省区域医疗中心,建筑面积31.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25.6亿元,其中仪器设备总值11.5亿元,开放床位2802张。烟台附属医院是烟威地区首家省属大型三甲综合医院,建筑面积22.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4亿元,开放床位1690张。附属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是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建筑面积30.37万平方米,编制床位2016张。附属烟台市口腔医院是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编制口腔综合治疗椅位260台,为国家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附属滨州市中医医院是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设置床位550张,为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医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交流合作 先后与美国田纳西大学、英国德蒙福特大学、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德国柏林健康与运动学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白俄罗斯维捷布斯克国立医科大学、马来西亚拉曼大学、韩国岭南大学、日本学校法人育英馆等40余所高校和医疗机构,与山东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等国内知名高校,与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荣昌制药、美宝集团、愉悦家纺等大型医药集团,建立了友好交流与合作关系,在教育资源共享、高层次人员交流、联合培养人才、学术科研攻关、海外引智引才、协同创新发展等方面开展实质性交流合作,取得了较好成果。
  • 学校简介山东政法学院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济南,1955年7月20日,山东省人民委员会颁布鲁人丁(55)字第1618号通知,决定建立山东省政法干部学校。1959年2月24日,根据《中共山东省委关于成立山东政法学院的通知》〔鲁发59字169号〕精神,山东政法学院正式成立,时任省委第一书记舒同题写校名。1979年12月23日,中共山东省委下文《关于建立省司法厅和省政法干校的通知》〔鲁发(1979)81号〕,决定恢复建立山东省政法干部学校。1983年10月3日,山东省教育厅教计字80号文件批复:同意将山东省政法干部学校改建为山东省司法管理干部学院。1987年10月,更名为山东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2005年2月,开始筹建山东政法学院。2007年3月16日和4月26日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分别发文同意正式设立山东政法学院。2011年获得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2015年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俊采星驰,薪火相传,历经60余载耕耘不辍,山东政法学院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兼及法律硕士、专科和留学生教育;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兼有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等多学科的普通本科高校。一、办学定位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错位竞争、特色发展”发展思路,实施“特色山政、文化山政、法治山政、智慧山政、开放山政、和谐山政”发展战略,建设特色鲜明全省一流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应用型政法类大学。二、学科专业学科专业定位:突出特色,做强法学学科,统筹法学外学科发展,构建“法学类专业群为核心,经管类专业群和新闻传播类专业群为两翼,信息技术类专业群和外国语言类专业群为基础”的法为核心、分类建设、交叉融合、相互支撑、特色鲜明的“122”学科专业体系。法为核心。学校法学教育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法学专业学科优势突出。学校法学学科是省属高校中首个全部拥有法学学科“三重点”建设项目的学科——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刑法学,省级重点学科经济法学,省级重点实验室证据鉴识实验室,省级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民商事法律与民生研究中心。法学学科现有“十三五”省级科研创新平台2个。学校是山东省法学会法律史学、立法学、刑法学会、经济法学和网络法学研究会会长单位。学报《政法论丛》是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融法特色。以法学学科为龙头,辐射带动学校其他学科发展,如经济学类专业侧重商法结合,政管类专业强化法政结合,新闻传播类专业突出法治新闻方向,信息技术类专业突出电子证据方向,外国语言类专业突出法律英语方向,非法学专业均具有鲜明的融法特色。学校现有21个本科专业:法学、知识产权、监狱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工程、财务管理、国际商务、审计学、行政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英语、商务英语、日语、新闻学、编辑出版学、网络与新媒体、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网络空间安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其中法学专业、监狱学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法学、监狱学、知识产权专业群是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省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项目、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新闻学专业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法学、监狱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行政管理是省级特色专业。三、人才资源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遵循“博学笃行 刚健中正”的校训精神、形成“实事求是”的校风和“学在前沿,大爱施教”的教风,教师队伍建设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学校现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3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山东省十大中青年法学家”3人,省级优秀教师4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重点学科首席专家2人,全省法学研究领军人物4人。省法官检察官遴选和惩戒委员会委员2人,省委省政府法律专家库成员6人,山东政法智库专家1人,省人大常委会特聘立法专家2人。全省社科理论界“百人工程”高层次人才2人。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青年创新科研团队3个。专任教师中,有企业工作或实践经历的教师占比达到 32.3%。四、人才培养学校全日制在校生稳定在12000人左右。学校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学养好,素质高,基础扎实,作风务实,用人单位满意度评价高。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法律硕士研究生就业率100%。法学专业本科生国家司法资格考试(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40%左右;研究生考试录取率20%左右;国家公职单位考取率20%左右,学校每年有400名左右毕业生进入以政法系统为主的各级国家机关工作。自1955年建校以来共为社会培养16万名各级各类优秀人才。注重实践教学。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搭建理论与实务互动平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现建有校内教学实训中心7个,法学教学实训中心是山东省唯一的法学类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山东省法院系统、检察院系统、律师事务所、监狱系统、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实训基地325处。创办大法官讲坛、大检察官讲坛、大律师讲坛、企业家讲坛等实务讲坛20余个。第二课堂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特色项目“靛青工程”被团中央评为全国学校共青团重点工作“打造高校学生第二成绩单”创新试点项目。旨在通过学生第二课堂的素质拓展,帮助学生全面发展,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靛青工程”将素质拓展学分化项目化,年均活动项目500余个,年度参与25000余人次,供学生自由选择,为个性发展和素质拓展提供路径支持。五、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坚持学术立校,强化科学研究,积极服于地方法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按照培养应用型人才定位,学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度贡献度不断提升,成立“山东省八大发展战略与法律保障研究中心”,组建 8大科研团队,积极开展智库研究和法律服务。聚焦社会治理创新,与山东省法学会联合成立“山东省法学会民商事调解中心”,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建有山东省人大常委会立法研究服务基地、山东省社会稳定研究中心、中日韩自贸区发展战略与法律保障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社会治理与法治建设研究中心、司法鉴定中心、立法研究院、司法研究院、司法会计研究所、案例研究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法律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国别与区域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等20多个研究服务机构。山政法律援助工作站和司法鉴定中心分别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法律援助先进集体”和“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十二五”以来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立项近300项;国内核心期刊以上发表论文100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30余项,厅局级科研成果奖励100余项。2016年以来,横向课题的数量40多项。六、山政文化学校坐落在山东省省会泉城济南,位于中央商务区,毗邻奥体中心、省博物馆、省图书馆、省美术馆等标志性文化场所,山水清音,人杰地灵,人文环境得天独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五位一体”统筹规划和建设,开展文化传承创新和文化育人,促进满足师生文化需求和增强师生精神力量相统一,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学校是“全国模范职工之家”、 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大道之行,高山仰止。山东政法学院入选山东省首批应用型大学建设单位,目前学校正立足新时代,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聚焦立德树人,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内涵式发展,向建设特色鲜明全省一流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应用型政法类大学的目标前进。
  • 学校简介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成立于2005年,是由省部共建高校山东财经大学和国有大型企业山东黄金集团联合举办,以实施全日制普通本科、专科教育的高等院校。学校是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单位、教育部“数据中国-产教融合促进计划”试点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实践联盟单位、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协会(USCPA China Society)理事单位。学校占地面积530余亩,建筑面积15.4万平方米,在校生8500余人。开设会计学、金融学等28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六个学科门类,其中会计学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设有8个二级学院和正保会计学院、曙光瑞翼大数据学院、东方世博数字创意学院、华为ICT学院、腾讯企鹅东方全媒体学院、创新创业学院6个产教融合特色学院。学校依托母体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形成了一支以山财大和自有教师为主体,以行业企业专家为补充的学术型、应用型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实施“百名教师下企业和百名企业专家进校园”的“双百”计划,荟萃行业领军人才、管理精英参与教育教学,担任特聘教授、客座教授;省级教学名师领衔的大批优秀中青年骨干,活跃在教学科研一线。经过多年实践探索,东方学院逐渐凝练出鲜明实用的办学模式,构建起“五位一体”的教育教学体系: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制定“产教融合行动计划”,先后与泰安市商务局、北京正保教育集团、中科曙光、山东世博华创动漫公司、北京完美世界教育集团、华为、中企创优、高顿教育集团、腾讯企鹅新媒体学院等多家单位签署合作办学协议,构建起“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主体共生、平台共享、人才共育、利益共赢”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其中“金融大数据”项目为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促进计划”试点项目。学校大力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持续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实践平台建设、规章制度建设,逐步构建起“1•2•5”塔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一个中心:核心素养;两个基本点: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五个融合:专创融合、赛课融合、师生融合、校企融合和校地融合),先后加入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和“全国创新创业实践联盟”,为学生搭建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平台。近三年来,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获得省级、国家级奖项300多项,毕业生以扎实的专业理论素养和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深受用人单位青睐,就业率始终稳定在94%以上。学校着力推进第二课堂“五个一”工程:至少加入一个社团、至少参加一次社会调研、至少参加一项志愿服务活动、至少考取一个专业资格证书、至少有一项文体爱好。培养“胸怀天下、勇攀高峰、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复合型人才。现有学生社团27个,社会实践活动基地88个,义务支教基地20个,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率百分之百。学校连续4年被团省委评为“山东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近百名学生荣获省级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先进个人称号,校园文化活动异彩纷呈,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学术科技节等品牌活动成为广大学子展示自我、绽放青春的靓丽舞台。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宗旨,秉承“山财血脉、黄金品质”的理念,遵循“厚德明志,博学笃行”的校训,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优秀财经人才,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示范单位,全国独立学院杰出品牌,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山东最具社会口碑高校,山东最佳社会声誉高校等称号。
  • 学校简介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由交通部于1975年建校,现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山东省港口集团主办,是一所国有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占地1000余亩,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面向全国27个省市招生,在校学生13000余人。设立有港口学院、海事学院、现代物流学院、智能制造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等五个二级学院,开设了港口机电专业群、航海技术专业群、现代航运专业群、数字商贸专业群、智能制造专业群、智能网联汽车专业群、信息技术专业群、应急救援专业群等八大专业群、39个专业。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充分发挥地处青岛海洋城市的独特区位优势,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山东建设海洋强省发展战略,深耕港航物流领域人才培养和员工培训,形成了“以港航物流专业为基础,以服务区域经济为支撑”的专业建设格局,全力打造核心竞争实力,大力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现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交通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山东省高职示范院校、山东省优质院校和青岛市品牌院校。深度融合,发挥校港一体优势随着2019年山东港口集团成立,学院深度融入山东港口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发展战略,进一步放大“校港一体”的体制机制优势,“把学校办到港区,把课堂搬到码头”,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实现了“学习工作化、实训实境化、学生职业化”。学院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先后成立了校企合作理事会、山东港航职业教育集团,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立足港航,强化特色专业建设学院依据港航业及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全面引入行业企业标准,强化专业建设,全力打造特色专业。现有国家级、省市级重点、品牌专业(群)21个。港机、港电、港管和港工等涉港专业的办学实力在高职教育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港口类专业在校学生比例均位居全国前列。学院是全国高职院校中唯一的交通运输行业职业建设联系点,是全国仅有的两个港口类考评鉴定站,牵头编制了起重装卸机械15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国家标准、多工序数控机床操作调整工国家标准和水路危险货物运输员职业技能标准等多个社会紧缺的国家标准,获批成为山东省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在业内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学院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与大连海事大学、新加坡海员工会等国内外高校和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创新以“校企互动”为特征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课程改革标准,实现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对接,基于真实案例与项目,选取教学内容,建成国家、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9门。学院与山东港口集团实现深度的人才流通和双向任职,组织教师深入港口一线,跟班实践锻炼,培养造就了一批结构合理、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并聘请以许振超、张连钢为代表的港口技术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双师”素质教师达80%以上。学院依托山东港口集团的平台优势,建成“山东港口安全技能实训基地”和“山东省危险货物水路运输从业人员考试中心”。发挥中央财政支持的电工电子技术、物流管理、汽车维修技术实训基地的作用,建成全国首个港口码头远景实训室,拥有全国唯一的集门机、集装箱、轮胎吊等为一体化的校内大型港机设备实训基地,投资兴建了现代化的智能制造实训基地、流体装卸工实训基地,建成全国263家港航企业实习基地。多元融合,突出社会服务功能学院充分利用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基地优势,积极开展企业员工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先后为山东港口集团、中国外理总公司、新加坡海员工会等国内外港航及区域企业培训员工超10万人次,培养社会船员超60000人次。学院建有连钢智慧港口协同创新中心,获批山东省高等学校港口机电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山东省高校智慧港口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积极开展企业科技攻关,完成了万吨粮仓储量优化改造等130多个技改项目,获得了集装箱轮胎吊供电装置、矿石输送带防撕裂装置等24项国家专利。开拓创新,打造港航人才摇篮学院深度融入山东港口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发展战略,建立了以山东港口集团为龙头,包括国内沿海、沿江各大港口、航运、现代物流等知名企业在内毕生就业网络,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大港航物流企业,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8%以上。学院坚持职业教育特色,强调动手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职业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中屡创佳绩
  • 学校简介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学校”)位于胶州上合示范区核心区内,淮河路1007号,学校地处胶州湾北侧,加之北邻胶东机场,南接胶州湾跨海大桥,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学校占地面积约503亩,总建筑面积约为20.3万平方米。学校建设经费投入约为12.9亿元,其中一期工程建设总投资7.08亿元,一期教育装备总投资0.89亿元。2020年3月22日,山东省政府印发《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设立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批复》(鲁政字〔2020〕46号),同意设立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专科层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实行省市两级管理,以青岛市管理为主。2020年5月11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公布实施专科教育高等学校备案名单的函》(教发厅函〔2020〕22号),学校通过教育部备案。2020年10月10日,学校首批学生入学。在省市有关部门指导支持下,人才培养及办学发展取得良好开局,各项工作步入正轨。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学校深入研究办学定位,基本明确了未来发展思路和路径规划。在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方面,将逐步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丰富专业内涵。学校2020年首批5个招生专业,分别是学前教育、早期教育、音乐教育、体育教育、美术教育。在高质量办好教育类专业的基础上,对接区域经济及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学校积极发展商贸类、旅游类等专业,2021年新增7个招生专业,分别是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中文、商务英语、商务日语、国际商务、视觉传达设计、首饰设计与工艺。目前,学生总数1460,教职工120人。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