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2011年黑龙江省艺术类专业招生学前教育专业课全省统一考试说明
2010-11-04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一、考试科目、分值及内容

  1.音乐特长(声乐、舞蹈、器乐任选一项):分值为100分。

  声乐考试内容:三种唱法(美声、民族、通俗)任选一种,考生自选一首歌曲(中外作品不限),并自带伴奏(CD)。

  舞蹈考试内容:自选跳一段舞蹈,时间不超过两分钟,舞蹈种类风格不限,音乐自备(CD)。

  器乐考试内容:考试曲目的选择不作具体要求,考生可根据程度自由选择中外乐曲或练习曲,须背谱演奏。自备乐器(钢琴除外)。

  2.朗读和形体:分值为各50分。

  朗读考试内容:内容不限,要求在朗读的过程中感情饱满,富有朗读艺术表现力,朗读材料自备,时间不超过2分钟。

  形体考试内容:五官相貌,体型体态,在朗读过程中配合朗读内容的肢体动作、艺术表现等情况。

  3.简笔画:分值为100分。

  简笔画考试内容:考试为命题考试,主要测试简笔画基本方法,基本结构,透视的主要规律,基本比例关系和主要特征。画在指定纸张上,只能使用书写蓝黑或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简笔画用笔,考试时间为30分钟。

  二、评分标准

  (一)音乐特长评分标准

  1.声乐评分标准(满分100分)

  A.具有良好控制歌唱呼吸、音色和力度的能力,声音位置统一、共鸣和谐,能够正确的理解和表现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表现力。(90分-100分)

  B.基本掌握正确的歌唱呼吸,声音圆润明亮,具有一定的控制声音能力和良好的歌唱共鸣。对作品诠释较为准确,有较好的艺术表现力。(80分—89分)

  C.发声方法基本正确,声音自然流畅、声音位置基本统一,对作品诠释基本准确,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力。(70分—79分)

  D.初步掌握歌唱发声的技能和状态。音质干净,有较大的可塑性,音高、节奏较为准确,咬字、吐字基本清晰。(60分—69分)

  E.音质尚可,音准、节奏无大失误,能用自然的方法演唱考试曲目,但表现不够完整。(30分—59分)

  F.严重走调,无乐感者,不能演唱所选考试曲目。音质较差,但有一定节奏和音高概念,勉强演唱所选的考试曲目。(0分—29分)

  2.舞蹈评分标准(满分100分)

  A.能体现扎实的舞蹈基本功及技术技巧展示,肢体动作协调连贯,节奏感强,舞蹈风格把握准确,舞姿优美,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能较好地把握作品的风格特征及思想感情。(90分-100分)

  B.舞蹈基本功尚可,有简单技术技巧,肢体动作比较协调,节奏感好,舞蹈作品表现完整,有较好的表现力。(70分—89分)

  C.舞蹈基本功尚可,无技术技巧,肢体动作比较协调,节奏感较好,舞蹈作品表现完整,有较好的表现力。(60分—69分)

  D.舞蹈基本功较差,无技术技巧,肢体动作不协调,节奏感偏弱,舞蹈作品表现不完整。(30分—59分)

  E.舞蹈基本功差,无技术技巧,肢体动作不协调,节奏感差,舞蹈作品表现不完整。(0分—29分)

  3.器乐评分标准(满分100分)

  A.能较为完整地演奏高级程度的考试曲目,胜任所演奏曲目的技术要求,乐谱演奏准确,音准、音色、节奏准确,有良好的艺术表现能力。(90分-100分)

  B.能较为完整地演奏中级程度的考试曲目,基本胜任所演奏曲目的技术要求,读谱较为准确,音高、节奏较为准确,音色较为纯正,有一定的表现能力。(70分—89分)

  C.能较为完整的演奏初级的考试曲目,基本胜任所演奏曲目的技术要求。读谱基本准确,音高、节奏基本准确,音色基本纯正,有基本的艺术表现力。(60分—69分)

  D.考生掌握一些所选乐器的初级演奏方法,音高、节奏无大的失误,能较为完整地演奏所选的考试曲目。(30分—59分)

  E.考生初步掌握一些所选乐器的初级演奏方法,音高、节奏尚可,能勉强演奏所选的考试曲目,但表现不够完整。(0分—29分)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哈尔滨体育学院创办于1956年,现已建设成为冰雪特色鲜明,学科布局合理,专业协调发展,教学、科研竞赛训练和社会服务成绩卓著的高等体育学府,是我国冰雪运动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是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学校隶属于黑龙江省教育厅,各类全日制在校生6000余人。 学校总占地面积278.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48万平方米,由哈市主校区和帽儿山第二教学区(教学训练基地和高山滑雪场)组成。学校现有教职工618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20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85人、具有硕士学位的289人。历经多年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提升办学水平,学校逐步形成了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设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分设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4个专业方向,博士生导师25人;设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分设冰雪运动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和体育艺术学7个专业方向,硕士生导师110人;设有冰雪运动、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英语、新闻学、舞蹈表演、运动康复、休闲体育、体育经济与管理等12个本科专业;设有世界仅有的两所国际冰球联合会项目推广和人才培养机构之一的国际冰球联合会(哈尔滨)教育发展中心,并设有全国唯一的冰雪项目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学校已经建设成以教学、科研、竞赛、训练和社会服务五位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坚持以特色办学为引领,提升核心竞争力,着力加强运动队建设。在不断的摸索与创新中,先后为国家培养出了罗致焕、王金玉、刘凤荣、申雪、赵宏博、王濛、王曼丽、于凤桐、张丹、张昊、刘佳宇、张义威、蔡雪桐、范可新、臧一泽、金博洋、隋文静、韩聪、王冰玉、柳荫等世界顶尖级冰雪运动竞技人才,以及潘立权、任立恒、陈璨、付伟、王福全、王本余、周妍、岳清爽、刘锐、范宏文、于静、张鑫、隋宝库、杨春媛、武大伟、高凡等国内高水平教练员,成为我国冬季项目主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多年来,学校培养的冰雪项目高水平竞技人才共为国家夺得冬奥会金牌7枚(截至目前,我国共获得冬奥会金牌13枚),为筹备2022年北京冬奥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技术保障和智力支撑,并培养和储备了大量的专门人才。学校光荣入选首批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培训基地,是北京以外唯一的高校培训基地。截止2021年,在国际国内各类比赛中,我校运动员共获得冠军866项、亚军752项、季军708项。 曾作为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主要赛场之一的第二教学区帽儿山高山滑雪场已成为我校雪上项目教学、科研、竞赛训练和社会服务中心,并被认定为国家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训练基地、中国大学生雪上运动训练基地,其完备的场馆设施和冰雪专业人才为黑龙江省乃至全国的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冰雪体育产业发展和推进冬季全民健身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 站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哈体人将继续秉承“崇德尚勇、求知躬行”的校训,同心同德,奋发图强,努力建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冰雪特色体育强校。
  • 学校简介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是黑龙江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创建于1958年7月,首任校长由原国家副主席、时任农垦部部长王震将军担任。学校原隶属农垦部,1973年划归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经过64年的发展建设,现已成为一所具有鲜明现代化大农业特色、以农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农业大学。学校诞生于十万复转官兵开发建设北大荒的历史大潮中,原校址位于密山市裴德镇北的山野乡间。边疆农村办学45年,学校师生发扬解放军优良传统和“抗大校风”,传承北大荒精神,走出了一条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发展之路。2003年学校整体迁入大庆市,进入提速升级、跨越发展的新时期。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凝练形成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务实求真、负重致远”的办学精神,并因优良校风和办学实绩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学校现址位于大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占地120.0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3.45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3.36亿元,图书211.21万册。学校现有教职工1435人,其中专任教师927人,教授191人、副教授29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75人,占比40.5%;海外经历累计1年以上教师129人,占比13.9%。学校拥有“双聘院士”2人、国家级人才3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龙江学者”青年学者4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王震讲座教授”22人,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1人,农业杰出科研人才1人,农业农村部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3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39人;建有1个黑龙江省杂粮绿色生产及食品深加工技术研发“头雁”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领军人才梯队、4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学校建有12个本科学院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研部、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机构,学科专业涉及农学、工学、管理学、理学、法学、文学、经济学7个学科门类,学校建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及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建有53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重点专业9个,国家级一流专业5个、省级一流专业19个。学校面向2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6000余人,各类在校研究生近2000人。建校以来,学校累计培养和输送毕业生13余万人,培训各类人员50余万人次。学校着力推进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现有获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涵盖7个专业),1个国家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个国家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个省级卓越农业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项目,2个省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个省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3个省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建有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23门、省级线上线下精品课程3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门。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242项,省级571项。2019年获批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校;2020年获批黑龙江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和黑龙江省课程思政建设示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省属高校前列,2015年度被评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学校科研工作以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为主要方向,建有国家杂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教育部粮食副产物加工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及加工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大庆)、农业农村部东北平原农业绿色低碳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大豆机械化生产重点实验室等27个国家、省部级科研平台,以及7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学校与垦区及地方政府合作共建了“建三江水稻产业创新研究院”、“九三大豆产业创新研究院”、“大庆设施农业研究院”、“牡丹江食品与生物技术创新研究院”、“老校区科研所”、“大庆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安达农业科技园区”、“大学科技园”等八大校垦校地融合发展科技创新基地。“十三五”以来,学校承担国家、省部项目共计361项,各级部门科研经费共计3.47亿元。建校以来,学校共取得科研成果175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省部级奖励180项,以“大豆三垄栽培技术”“农作物种衣剂”“大豆、水稻生产加工全程安全控制关键技术”“牛重要疫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狮白鹅’选育及‘玉鹅’生态种养模式”“黑龙江水稻大面积均衡高产优质栽培综合配套技术”“现代化农机关键技术及装备”等为代表的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在生产实践中得到有效转化,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先后3次获得“黑龙江省省长特别奖”,2次获得“黑龙江省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振兴经济奖”,10次获得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法国、韩国、日本、印度、乌克兰、波兰、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近30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交流与合作。目前,学校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国立经济服务大学实施本科生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韩国国立江陵原州大学、济州大学、日本山形大学、波兰波兹南生命科学大学、乌克兰哈尔科夫国立无线电电子大学、哈尔科夫国立城市规划大学、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等国外高校实施交换生、留学生等项目,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实施“中加合作食品研究发展中心”项目,与印度UAS大学实施中印杂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学校始终把北大荒精神作为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自觉将北大荒精神融入办学育人的全过程。学校现建有黑龙江省北大荒精神学术交流基地、黑龙江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北大荒精神与文化研究所、北大荒精神展示馆,充分发挥地缘、人才和科研资源优势,坚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产出了《黑土上的中国》、《淬荒集》等一批较有影响力的文化成果,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北大荒精神烙印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困知勉行,积厚成器。学校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崇尚学术、特色发展”的核心办学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服务国家农业现代化为办学使命,以产教融合发展为导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着力提高学校内涵发展水平和办学综合实力,正在向着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现代农业大学目标不断迈进。
  •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哈尔滨市香坊区
    学校简介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是黑龙江省唯一一所民族院校,也是国家民委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学院坐落在北国冰城哈尔滨,其前身可追溯到1928年张学良创办的东北蒙旗师范学校。办学90余年来,学院忠实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办学职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和民族团结的种子,为科教兴国、兴边富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推动黑龙江边疆文化大省建设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学院凭借着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和高度重视民族教育的强劲东风,扬帆起航,破冰前行,走出了一条扩容与提质并重的快速发展之路。学院改革办学模式,注重实践教学,着力发展食品工程、生物产业、经济管理、电子信息等实用专业,使学院成为培养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求的各类实用型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学院坚持高位发展,突显品牌效应,着力发展教育、艺术、护理等特色专业,使学院成为培养少数民族人才、传承和创新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基地。学院作为黑龙江省高教强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之一,跻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紧缺人才的高校行列,步入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流行列。发展定位明确,办学特色鲜明学院坚持以民族为根本,以特色求发展,不断解放思想,注重历史传承,把凝练办学精神、明确发展定位作为学院崛起的首要文化内涵储备。学院以“发展民族教育、振兴民族经济、传承民族文化”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为创校使命;以“遵循高等教育一般规律、遵循民族教育特殊规律、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为办学准则;形成了以民族教育为立校之本,以高职教育为强校之路,以传承和创新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为办学特色,以创造民族团结经验为特殊使命,以服务少数民族、服务民族地区、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为办学宗旨,把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水准的具有我国北方鲜明民族特色的应用型、多科性、开放式的民族高校的办学定位。此外,学院在几十年来艰苦奋斗的历程中,孕育出了“兼爱并育,行健自强”的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精神;确立了“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的育人理念;“动脑动手,尽心尽力”的学生成长理念和“造峰填谷,守正出新”的阶段性发展理念。这些精神理念与边疆各民族不屈不饶的奋斗精神和开拓精神一脉相承,是光荣办学传统与现代大学理念的完美融合。地理位置优越,办学实力雄厚学院是入驻哈南工业新城核心区的首家高校,毗邻全国特大型国有军工企业哈飞集团、东安集团、东轻集团等,国家级云计算数据基地和国家云计算产业示范基地——哈尔滨国际数据城与学院毗邻而建。学院占地面积30.3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学院建有各类公共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含实训车间)70个,公共、专业计算机室15个,语音室5个,精品录播室1个,网络多媒体教室146个,琴房32间,舞蹈教室3间,电钢琴教室2间,幼儿园模拟实训室1间。拥有食品实训中心、护理康复实训中心、民族百草园、宠物医疗教学实训基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中心、少数民族图书馆、少数民族博物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等大型实践教学场所。国家级研究机构——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学院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黑龙江省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师培训中心、黑龙江省宠物职业技能考评中心、黑龙江省普通高等教育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与创新基地、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宗教)干部培训基地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相继落户学院。学科门类齐全,就业前景广阔学院构建了食品工程、生物产业、经济管理、学前教育、文化艺术、电子信息、护理康复等实用型专业学科体系。食品加工技术、药品生产技术等2个专业入选“国家重点专业建设项目”;食品检测技术、宠物养护与驯导、会计等3个专业入选“省重点专业建设项目”。音乐教育(民族音乐与舞蹈)、艺术设计(民族工艺品设计与制作方向)2个专业入选“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和“全省高职院校骨干专业高水平建设项目”,被列入《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名单。畜牧兽医、动物医学等2个专业入选“黑龙江省卓越农业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电子商务专业入选“黑龙江省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项目”,物流管理专业入选“黑龙江省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试点项目”和“省级行业合作项目”。学前教育、护理等新增专业,办学规模持续攀升,成为“三区三州”生源的主要选择方向。学院实验实训中心,入选“教育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项目”和“黑龙江省高职实训基地项目”,获得中央财政专项支持。2018年8月,学院入选教育部公布的全国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名单。学院高职专业多数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合作企业签约,学生学成毕业进入企业工作,且都作为高技能人才实现高薪就业。食品加工技术、食品检测技术专业是学院与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面向全国乳品生产企业实施“订单”式“校研企”“1+1+1”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毕业后进入国内知名乳品企业工作。会计专业与会计中介合作,面向省内外企业实施“订单”式“校介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毕业后进入各个企事业单位财会部门工作。物流管理专业与大型物流企业合作,实施“订单”式“2.5+0.5”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现代物流管理和营销人才。畜牧兽医、动物医学、宠物养护与驯导、宠物临床诊断技术、生物制药技术、药品生产技术采用“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订单企业有甘李药业、艾吉宠物医院等50余家企业。应用韩语专业与釜山外国语大学、顺天乡大学、韩国新罗大学、大真大学合作,学生学成毕业后能可进入韩国大学读本科,不收取留学中介费。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与北京中软国际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实行“1.5+1+0.5”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联合培养适合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发展急需的应用型计算机及软件技术人才。学前教育、音乐教育等师范专业,与哈尔滨市多家幼儿园、平房区中小学共同建立了见习实习基地。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优良学院现有教职员工274人,其中,正高职17人,副高职89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108人;其中,省级教学名师1人。2010年,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院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5538人,生源遍布黑龙江、吉林、贵州、山东、河南、河北、安徽、内蒙古、新疆、西藏等14个省区,31个民族成份,建校以来已为黑龙江和国家培养了5万余名优秀毕业生,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社会反响强烈,倍受关怀重视学院作为全国首所跻身“省部共建”行列的民族高职院校,一直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黑发〔2010〕17号)提出“办好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充分发挥其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作用”。《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黑发〔2015〕11号)提出“加强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实施意见》(黑政发〔2016〕21号)提出“加强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学院的育人工作,得到了全国政协、国家民委、教育部和黑龙江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同志的批示肯定。学院的办学治校成绩和教学改革成果得到了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教育部、文化部的瞩目,受到了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网等主流媒体的持续关注。文化魅力独特,办学成就斐然学院坚持文化育人,坚守校园文化的民族底色,积极推动边疆文化大省建设。学院建立了大师工作室,开辟“非遗”展厅,满族剪纸、赫哲族鱼皮画、鄂伦春族桦树皮画等民俗工艺品开发成果不断涌现。这些作品,不仅在各级各类展示活动及大赛中屡获佳绩,而且还被送往民族旅游销售商场进行展销。2018年,学院入选全国民族技艺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单位;作为唯一入选单位,学院承担全国民族技艺类专业行业指导、课程标准建设、师资培养等重要职能。学院成立了民族歌舞团,入围“黑龙江省高雅艺术进校园”艺术团体行列,参加各级各类文艺汇演及比赛;集中力量编排出两台反映我省10个世居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原生态歌舞剧,多次获得省内外各级奖项,先后登上了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哈尔滨国际啤酒节、松花江湿地旅游文化节和五大连池火山圣水节等舞台,展示了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魅力。民族歌舞团作为国家对俄战略的文化品牌,参加了中俄大学生音乐文化交流系列活动,还远赴俄罗斯进行演出。学院音乐专业将教学与艺术实践充分结合,积极探索创新办学模式,于2018年与中央民族歌舞团签订框架性协议,为培养传承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种子贡献力量。学院的体育健儿在全省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大型体育赛事上连创佳绩,学院入选“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与创新基地”。2019年,我院荣获“省级文明校园标兵”;我院民族预科学院2015年被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17年获得省民委(宗教局)系统先进党组织; 荣获“2019年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食品学院在2019年黑龙江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高职组)“岛津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大赛农药残留检测和重金属污染检测2个赛项中分获三等奖。电子信息工程系在2019年“中软国际杯”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获一等奖;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在2019年“福思特杯”黑龙江省大学生会计手工技能大赛中获奖;生物产业学院学生在2019年省职业院校“医药类”专业微生物技能大赛中获奖;教育系学生2019年在黑龙江省(师范类)教学技能大赛中获三等奖1项、优秀奖1项;由学院8名教师和教育系25名少数民族学生代表队在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我院教师先后荣获“黑龙江省学校体育工作先进个人”“2019年全省优秀教师”“2019年全省模范教师”“2019年全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2019年度‘勃林格殷格翰杯’杰出兽医奖”“黑龙江省高等学校卫生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学院自成立以来,先后多次荣获省级文明校园标兵、黑龙江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黑龙江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标兵单位、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状、黑龙江省省直机关“先进党组织”、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先进集体”、黑龙江省民族工作“先进集体”、黑龙江省民族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哈尔滨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特殊贡献单位”、黑龙江省第八届传统体育运动会“优秀组织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和全国第五届大学艺术展演“优秀组织奖”等20余项荣誉奖项。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是一所百舸争流中勇争潮头的高校;是一所以培养高素质、个性化人才为己任的学校;是一所文化魅力独特的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公民的摇篮;是所有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人的精神家园。
  • 学校简介哈尔滨北方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是由黑龙江省政府批准建立、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其前身为黑龙江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85年,下设哈尔滨市航空服务中等专业学校、哈尔滨市第二十六职业高级中学校、哈尔滨市北方技术学校三所中职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基础宽厚。学院占地面积 31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15 万平方米。学院中高职学生 8600 余人,以“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用人单位满意”为办学宗旨,为社会输送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院教学区、生活区规划合理,全网络覆盖。建有标准教室、理实一体化教室、微机室、语音室、礼仪训练室、形体训练室、实训基地等教学实训场所和体育馆、标准体育场等活动场所;图书馆纸质图书9.5万册、电子图书20余万册;学生食堂干净卫生;学生公寓宽敞舒适,购物、洗浴、快递等生活配套服务齐全。学院一直坚持着“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实行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倡导全员班主任,在工作方法上不断摸索与创新,对学生进行全面管理,将“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管理、学会忠诚、学会创新”落到实处。活动是德育的第二课堂,以德育领活动,以活动促德育。团委通过主题升旗仪式、主题班团会、入团宣誓仪式、祭扫烈士墓、元旦联欢会、艺术节、跳绳比赛、舞蹈比赛、歌手大赛等活动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竞争能力和协作能力,达到了丰富学生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 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市松北区
    学校简介哈尔滨商业大学始建于1952年,为新中国第一所多科性商业大学,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十所大学之一。学校定位为教学研究型大学。2006年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2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院校,2013年成为中俄经济类大学联盟成员,2014年被授予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2017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18年工商管理学科进入黑龙江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应用经济学学科进入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创新工程学科项目建设名单,2020年被评为黑龙江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学校占地总面积116.55万平方米,校舍总面积66.18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23725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198人,硕士研究生2432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教职员工1540人。其中专任教师1180人,教授253人、副教授575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分别为746人、536人;研究生导师98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5人。拥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8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7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人,省(部)级中青年专家13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后备带头人42人,省级教学名师15人。学校拥有涵盖经、管、工、法、文、理、医学、艺术等八大学科门类的本科专业68个;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可设置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0个可设置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独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专业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和1个省级重点学科群(第三产业发展与创新);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工商管理专业评为B类,应用经济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评为B-类。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一流课程4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规划教材28部;拥有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试验区1个、省级对俄经贸人才培养基地1个、省级重点专业1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专业集群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省级精品(一流)课程49门、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学校现拥有抗肿瘤创新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教育部抗肿瘤药物天然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部联合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拥有黑龙江省首批重点培育智库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社会科学研究中心1个,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中小企业研究中心1个,省社会组织和社会建设培训基地1个。学校一直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建校69年来,学校总计为社会培养了15万名各类专业人才,其中许多人已成为著名专家学者、成功企业家和优秀党政管理干部,人才培养成绩斐然。学校有多项科研成果填补国内空白。1959年研制出中国第一台食品机械——601型饺子机;利用小球藻解决了替代食物对人体健康危害问题,效果显著。1960年,首创我国三大会计记账法之一“财产收付复式记账法”。同年,“读、看、论、讲、做、研、写七字一条龙”教学法研究在全国文教群英会上受到表彰并予推广,光明日报于1960年5月29日对我校的这一教学经验进行了报道。1981年,最早提出了东北亚经济圈协作开发的学术理论。1988年研制出国内首台电脑自动加油机。1996年,建成了高校第一所金融货币博物馆,推出了一批有影响的科研成果。1999年,完成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商业自动化技术集成示范工程”。2000年后,学校在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中药学、食品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近5年,学校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教育部项目等纵向项目900余项,各类横向项目300余项,申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500余件,授权180项。科研成果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00余项,出版著作300余部,发表论文5000余篇。学校公开编辑出版《商业研究》《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3种学术期刊,其中《商业研究》是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和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学校高度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英国、美国、俄罗斯、韩国、日本、哈萨克斯坦、荷兰、挪威等27个国家和地区的108所院校建立了教育合作及学术交流关系,是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国留学培训基地,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基地,商务部“援外高级学历学位教育专项计划”项目合作院校,商务部对外援助培训项目承办单位。近十年来,已培养了来自韩国、俄罗斯、日本、波兰、法国、乌克兰等50多个国家的长短期留学生3000余名。已培训亚洲、非洲、南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南太平洋地区和独联体共96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企业高管和学校教师2000余名。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