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福建:高职高专补录底线不变 不得擅招落榜生
2008-09-16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今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高职高专批将在新生入学后,根据院校完成计划,于9月20日至9月21日17时前再次组织填报补充录取志愿。 补录工作仍按今年我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制订的各项政策(包括照顾政策)及具体实施办法规定执行。补录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不变,即文史类332分,理工类320分。

17日前,各高职高专院校将填写好的学籍核销名单报省教育厅,作为核实本校需要补充录取计划的依据,凡逾期未报送的视为已完成招生计划,不需参加补充录取。

今年参加补充录取的高校,仅限于未完成省里下达招生计划的高职高专院校(含招收专科的民办本科院校),“高职单招”以及公办本科院校的专科层次不再进行补充录取。19日前后,补录院校及分专业计划将向社会公布,考生可登录“福建招考在线”网站(http://www.fjzs.com.cn)或向各县、市、区招生办或招生考试中心查询相关信息。凡今年未被普通高等学校录取的我省普通高考考生,可在规定时间内凭本人准考证到各地招生考试中心或者招生办填报补录志愿。

省教育厅表示,严禁各院校以新生报到率不理想、办学尚有余力或先入学再补办录取手续等为由,在未经生源地省级招办正式办理录取(含补录取)手续之前,擅自招收落榜考生进校跟读。如发现违规行为,将视情况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记者 李珂)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厦门南洋职业学院由鲁加升等海内外热心教育的15位学者、企业家于2000年联合发起创办,2007年由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教育部备案为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坚持以建设“一所负责任的大学”为愿景,着力打造“创新型、创业型、开放型”的办学特色,已成为国内一所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先后被列为福建省支持升本院校,被评为“市民最喜爱的厦门职业院校”、福建省第一届“省级文明校园”、“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全国民办教育“优秀学校”。学校校园环境优美。学校坐落于美丽温馨的海上花园城市厦门,现有学生近一万两千名,占地近600亩,设计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由瑞士著名建筑师设计,集现代、生态、数字、环保等多重概念于一体,被厦门市绿化委员会评为“花园式单位”。专业特色鲜明。立足厦门、面向产业,根据新兴产业需求,动态调整学院和专业设置,新增学前教育、中医康复技术、摄影摄像技术、融媒体技术与运营、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5个专业,为学校专业建设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学校现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航空机电学院、教育学院、电影学院、医学院等13个二级学院,设有42个专业,形成物联网应用技术等12个专业群。其中,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成功入选福建省高水平专业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群是福建省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新颖。推行“三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勤工助学”和自觉、主动参与的大学劳动文化;构建“三生”(生活、生存、生涯)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积极把“劳动教育”元素融入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实践中;重视“三特”(特长、特性、特殊)学生培养,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不断提升“三特”办学成效;率先在全国开展“三创”(创意、创新、创业)教育,设立“三创”学院,形成学校扶持—学生创业—学生回馈—帮扶带动的良性循环,助力初创团队孵化。师资力量壮大。学校各类教师近700人,其中涵盖全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福建省名校长、教学名师、省级专业带头人、福建省教育评估专家等16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52.3%。2020年荣登教育部遴选的“全国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典型案例”百强榜,位列全国民办高职院校第一,在福建省高职院校中居首。坚持实施教师成长“五个阶梯”培养计划,着力培养,适度引进,师资素质持续提高。实行企业副院长制度,在二级学院推行企业高管兼职副院长制度,聘请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表演艺术家、周恩来特型演员孙维民等各领域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等到校任职、授课。党建思政成效突出。学校党委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达标创建活动成效显著,入选“全省首批高校党建工作示范点”和“全省首批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实训基地”,校党委多次荣获全省、全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学校党建思政工作荣获教育部思政司“特等奖”等表彰,得到教育部领导和省、市有关领导高度肯定,《厦门南洋学院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等9篇文章先后获人民网报道,《中国教育报》头版、《中国教师报》、人民网、“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学校基层党建创新工作。在厦门民办高职院校中率先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进一步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格局,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水平。校企合作深度迈进。教学生产性实训基地全国领先,与200余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引入中信重工、凤凰数媒教育集团、电信114查号台等一批企业,产教协同创新项目超过40项,与行业企业共建“橱柜学院”“特种机器人学院”“无人机学院”等3个产业学院,分别入选福建省第一、二、三批产业学院。成立“特种机器人教学科研基地”,《“教、产、创”三位一体特种机器人职业教育基地建设与实践》在2020年职业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中荣获特等奖;学校牵头组建的“厦门市旅游职教集团”被省教育厅和国家教育部遴选为“全省示范性职教集团”和“全国示范性职教集团”,成为全国民办高职教育示范标杆;与厦门康辉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厦门田园牧歌文旅有限公司开展深度合作,成立厦门南洋学院乡村振兴学院,开展乡村振兴的规划、研究、咨询和系列培训及农产品电商营销等工作,帮助破解乡村振兴的人才瓶颈,致力于为新时代农村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科研工作纵深发展。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强师”的理念,在科研制度建设、重要项目的立项数量、成果的层次上量增质稳。积极申报国家、教育部、教育厅、厦门市、各协会和职教社课题。设置自动化科技创新、信息技术创新等5个研发中心和潘懋元教育思想研究所、海峡旅游研究所等17个研究所,激励师生开展科学研究。教职工获批国家专利59项,出版专著、教材112部,获批纵向科研项目137项、立项横向科研项目62项。就业优良长期稳定。学校坚持与时代同频共振,全面致力于培养“外向型、复合型、应用型”三型人才,毕业生就业率连续20年保持在99%以上,创业率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倍以上,为社会培养、输送技术技能型人才5万多名,涌现出全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和全国人大代表刘丽、感动厦门十大人物林婕、福建省捐献骨髓造血干细胞第一人“爱心大使”张良健、“厦门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朱毅杰、全国知名“互联网+家政”公司好慷在家创始人李彬、冠军照明掌舵人吴炳辉等佼佼者,其中,吴炳辉在母校20周年校庆之际,为母校捐建价值500万元的美术馆。坚持开放办学和对外交流。学校校长作为“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先后应邀为国内500多所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培训管理干部和教学骨干,进一步加强南洋学院同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和社会各界的交流。努力与境内外接轨,目前已与昆明、济南、南京、杭州、台湾、美国、加拿大、新加坡、英国、澳大利亚等几十所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师生互访交流,引进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世界通用职业资格证书课程,培养学生国际视野。搭建平台开拓新思路,学校每年举办潘懋元教育思想研讨会、福建省民办幼儿园园长论坛、应用型电影人才培养高峰论坛等,搭建高等教育、电影人才培养、学前教育等领域交流分享的对话平台,成为行业“新名片”。社会服务多元拓展。志愿服务奉献爱心,每年积极组织师生参加金砖会议、厦门国际马拉松赛、98投洽会等多项志愿服务,均获主办方一致好评;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新兵集训、基干民兵集训等各项军民融合相关工作;持续发展继续教育培训,作为厦门市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学校,培养家政类人才近2000人;为厦门市总工会,厦门城市建设有限公司等62家企业开展送教培训服务,获得企业高度评价;作为厦门市研学基地,积极探索研学服务新模式,结合职业院校特色与优势,开设智能制造、手工艺术、建筑模型、素质拓展等职业研学课程,为厦漳泉地区高、中、小学提供综合性研学服务。校园建设行稳致远。校园绿化总覆盖面积达到近400亩,绿地覆盖率达到61%。学校改建和新建学生公寓6栋、琴房2栋,改善公寓楼、教学楼、实训楼整体设备并加装空调近1000余台,实现空调全覆盖,洗手间全部免费提供卫生纸;做好校园市政道路、校园绿化建设、地下人防工程项目建设;新建室内跑道及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共20个,为师生体育健身活动提供场地保障;学校创新性依托咖啡厅设置的禁毒宣教室,获省禁毒办检查组充分肯定;防诈防骗、防灾减灾等安全宣传常抓不懈。学校连续第三年获得厦门市“5A级平安校园”,获评第二批“厦门市绿色学校”。善行义举情洒华夏。对甘肃、宁夏、青海、陕西等西部省份困难学生给予特殊奖励;为蒙城特教学校捐款十多万元;2020武汉疫情期间,通过中华职业教育社总社向武汉医院捐款共10.7万元,减免2020级50名湖北籍新生第一年学费(共计约67.5万元)。未来,厦门南洋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为宗旨,实现升本目标和创新协调发展;建设数量合理、结构优化的高素质师资队伍,营造更加优美的育人环境;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谋求人类福祉、推动社会进步、实现国家富强为己任,凝心聚力,求真务实,开拓进取,追求卓越,全面开启创建“一所负责任的大学”的新征程!
  • 学校简介泉州海洋职业学院是一所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纳入全国高考统招计划,具有独立颁发国家学历证书资格的职业高等院校,以涉海专业为特色,以打造“本地离不开,业内认同度高,国际能交流”的本科层次海洋职业大学为愿景,开设海洋工程类、交通运输类、智能制造类、现代服务类、经济管理类、家政服务类、艺术体育类等36个高职专业,具备经国家海事局批准的含无限航区的船长、轮机长等在内的各类普通、高级船员、特种船船员等23项教育培训资质,现有学籍生10190人(截止2021年9月),年培训生超5万人次,船员教育培训规模位居全国前三。学校由祖籍福建石狮旅居新加坡爱国华侨蔡天真先生创办。2009年启动第一届招生。学校总占地面积1105亩,其中海边训练基地94亩,另有排他性海域面积280亩(不计入学校占地面积),达到了“千亩万人”的办学规模。现已投入使用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四期建设正在建设面积达9万平方米,校园扩建工程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项目。学校是国内同类院校中唯一拥有独立码头、港湾、沙滩、岛屿,并具备开展滩涂登船紧急出航、登岛、荒岛求生、反海盗、海上救生、水下智能装备、海洋工程等优越训练条件的高校。拥有国内最先进的360°视景航海船舶操纵模拟器;校园内湖水域宽广,校内水上训练中心配置国内高校唯一的千吨级可实际开航的特种船舶。学校以传承海洋文化为使命,结合泉州世界遗产城市的海丝文化要素,创建了突出海洋文化教育特色的校园建筑与布局,建设了国内首屈一指、长达2公里的海丝文化石雕景观围墙,还建有世界特种船展示厅和海洋文化展示厅,打造全国高校唯一“国家海权”主题党建思政成果馆,致力打造全国高校海权主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依托校内35亩自然山体,正在建设“闽南海洋文化园教育基地”。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专业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和年富力强、精干高效的管理团队。拥有专任教师456人,生师比17.77:1;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占比为50.2%。具有高级职称占比为35.1%,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人数为38人。“双师型”教师占比68.8%,来自行业企业一线兼职教师占比26.7%。开设航海交通学院、海洋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艺术体育学院、通识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防教育基地等二级学院,以及职业证照培训学院、国际船员专修学院、特种船国际船员培训学院、远洋渔业船员培训学院等多个产业教学与培训单位;2017年4月,国务院扶贫办批准学校设立“全国扶贫就业创业培训基地”。亲近大海,宛如仙境学校坐落于“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的泉州湾南岸,依山面海,风景秀丽,毗邻全国五大中心渔港之一——祥芝港,距离海岸仅200米。在校园附近有宽广、优美的沙滩,是击水搏浪的好去处,顺着平缓的沙滩走进大海,可以感受海水从脚面不断上升带来的愉悦,体会炎热天气中海洋的清凉。你更多看到的是台湾海峡,时而波涛汹涌,时而浪花轻柔,充满无穷变幻的大海。在校园里可以登望海岭、思贤山,可以访七星湖、古龙井,可以观钟鼓楼、迎客瀑,可以更上层楼望尽无边的大海,流连小径遍寻四季之花。校园社团近百,学校书院共济,同侪互助最优,这里是学生的舞台,可以演绎最美青春,可以铸魂造梦。文化品味,和谐校园学院依托泉州千年古港的海洋文化底蕴,建设了国内首屈一指、长达2公里的海丝文化石雕景观围墙、世界特种船展示厅、海洋文化展示厅、海洋科技影视展览馆,并建有国内高校唯一的海权主题党建思政馆,依托校内35亩自然山体,建设“闽南海洋文化园教育基地”,学校先后获评为泉州市社科普及基地、石狮市社科普及基地、石狮市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基地、石狮市科普基地,获福建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奖、石狮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等荣誉,学校结合海洋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推进学生素质的全方位提升,构建了具有鲜明学院特色和优质文化品味的人文校园、和谐校园。认养校树,永志责任学校全体师生人人都认养一棵树,挂上铭牌,永志责任。在我们有生之年,可以眼看手植之树成合抱之木,松鼠下到草地上捡拾树果,繁花开满连廊,虫萤点缀藤萝。等到校园植满大树,师生还可以走出校门,让合抱之树遍植海岸。人之儿女,己之儿女学校十分注重大学生的人格培养,“感恩怀天下,励志铸英才”的校训已经成为全体泉海人的集体共识。矢志不渝地坚持“人之儿女,己之儿女”教育理念,真心诚意地呵护“校友皆兄弟姊妹”校风,竭尽所能地帮助学生铸魂造梦,不断拓展成功成才成人的空间和可能。职教名校,最好X学院学校是一所属于包括校友在内的全体泉海人共同的大学,是一个全天候开放的校友合作基地,是全体校友的经纪人和品牌管理者。学校将发展成为一所真正的“本地离不开,业内认同度高,国际能交流”的职业高等教育名校,能够办成人人拥有四张以上证书的“最好X学院”,让每位学生勇于追求X所代表的无限与附加职能。就业导向,遍植桃李学校坚持“以赛促学”“课证融合”的教学理念,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比赛,提升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学生不仅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崭露头角喜获铜奖;在福建省教育厅组织的职业技能大赛和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中,也频频获得一二三等奖。学校被海事局授予“船员适任评估示范点”称号,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连续多年被福建海事局评定为A级。学校与国内外158家知名企业签订了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协议,学生就业渠道广阔,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89%,用人单位满意度超过97%,在全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创新创业能力指数排列中,学校位居百强行列。在福建省教育厅公布的毕业生平均起薪排行榜中,学校位列全省高职院校第一名。教育培训已累计为社会输送了超过100000名人才,校友遍布全球。办学卓越,闪亮名片学校是第一批全国水产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基地、福建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福建省首批“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单位、福建省首批产业学院试点单位、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水产技术推广定点培训基地、福建省级终身学习教育基地、福建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园地、泉州市国防教育基地,泉州市军分区直招士官后备班试点院校。“四轮驱动”素质教育模式荣获福建省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奖。《中国教育报》专题报导学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恩教育;2017年、2018年和2020年连续三年荣获福建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5年至今连续六年直招士官和参军入伍人数均超过泉州市高校总数的50%,两获福建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是福建省内唯一一所获此殊荣的民办高校。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进入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GDI)全国高职高专排行榜民办院校前100名,2021年获得2020年度全国民办百强校荣誉称号。2021年10月20日,我校以“优良”的成绩顺利通过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航海教育培训质量评估,是十所接受质量评估的院校中唯一一所民办高职院校。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完全认可我校组织开展的全日制航海专业高职学生三副(含GMDSS通用操作员)、三管轮部分科目理论考试成绩和基本安全培训、专业技能适任培训考试成绩。其中,三副免考科目为《船舶管理》、《船舶结构与货运》、《GMDSS》及6门专业培训合格证;三管轮免考科目为《船舶管理》、《轮机英语》及6门专业培训合格证,不仅是对我校航海教育培训质量的认可,也将鼓励更多学生报考我校航海类专业。
  • 学校简介厦门医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校,是福建省三所医学类本科高校之一,也是闽西南唯一的医学类本科高校。办学渊源最早可追溯到1898年在鼓浪屿创设的医学专门学校。学校传承“德厚立人、术湛立业”的校训,凝练并弘扬“阳光、大气、善良、感恩”的校风和“忠诚、团结、实干、创新”的学风,以培养“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对单位尽责、对患者尽心”的“四尽”医学人才为目标,立足厦门、面向福建、辐射全国,致力于为医疗卫生行业、生物医药和健康服务产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9%以上。学校位于被誉为“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厦门经济特区,依山临海,环境优美,教学和科研设备先进,公共服务和管理体系完备,生态校园、智慧校园和文明校园建设成果显著。校园总占地面积885亩,其中现有校本部面积520亩,二期规划用地365亩,目前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3.5亿元,图书馆藏书近65.9万册,电子图书达56.4万种。学校师生数已达万人。学科专业建设已具规模。现有临床医学系、口腔医学系、护理学系、药学系、公共卫生与医学技术系、基础医学部、公共课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8个教学机构,设有继续教育部、图书馆、信息中心和实验室与设备管理中心等4个教学辅助机构。现设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药学、中药学、生物制药、精神医学、康复治疗学、海洋药学、医学检验技术、麻醉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技术、助产学和化妆品技术与工程等15个本科专业,同时设有针灸推拿、康复治疗技术、口腔医学技术、护理、助产、药品生物技术、医学美容技术、健康管理、卫生信息管理、眼视光技术等10个专科专业,已形成“医、护、药、技”齐全的学科专业体系,并面向全国招生。2021年起,学校与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联合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师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现有教职医护员工2787人(含2所直属附属医院)。其中,专任教师423人,有博士学位122人,硕士学位24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6.5%;有正高职称81人,副高职称14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3.4%;另有外请教师1400余人。学校聘请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钟南山院士为呼吸疾病研究所名誉所长、附属第二医院名誉院长。学校共有33人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省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省引进台湾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入选者、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教学名师、省级优秀教师、省级青年教学名师、省级教坛新秀、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入选者、厦门市“双百计划”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厦门市杰出人才、厦门市本土领军人才、厦门市拔尖人才、厦门市台湾特聘专家、厦门市台湾特聘专才、厦门市杰出青年、厦门市创新创业人才、厦门市高层次留学人员等人才和荣誉称号。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先后获得一批教育教学荣誉和成果。国家级包括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实训基地3个,全国健康服务类、养老服务类示范点各1个,国家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成果奖1项,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6本。省级包括教学成果奖4项,本科教学团队2个,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立项建设专业12个,实验教学中心9个,一流课程34门,教育教学改革项目65项。市级重点专业5个。2018年以来,在第四、五届全国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二等奖2项;在2021年全国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获三等奖;在福建省第四、五届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在2021年福建省首届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专项奖3项,成为全省唯一包揽三项专项奖的学校;学校三度获“最佳组织奖”。科研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现有国家CMA认证的分析测试中心1个,省级科研平台6个,市级科研平台3个。2016年以来,学校承担国家自然基金等各类科研立项654项,横向课题76项;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及厦门市医学创新奖等成果;授权国家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194项;发表自然社科类和社会科学类论文1856篇。医教协同发展深入推进。建有2个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临床类别和口腔类别)实践技能考试基地,拥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41所教学医院和91个校外实训基地。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2022届本科毕业生中,硕士研究生考试报考率近50%,上线率51.65%,录取率31.39%,高于全国录取率7个百分点,录取院校共45所,其中包括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中国药科大学等双一流院校18所。2021届本科毕业生中,硕士研究生考试报考率近50%,上线率44.3%,录取率30%。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全省及海峡两岸各类竞赛,近三年获国家级一等奖34项,二等奖44项,三等奖58项,优秀奖8项;获省级一等奖19项,二等奖32项,三等奖47项,优秀奖10项。学校第一届、第二届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参加国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水平测试,其中理论考试通过率均超过90%,高于全国平均通过率20-30个百分点,临床实践技能考试通过率均达100%。对外交流合作逐步扩大。已同韩国大田大学、韩国大邱韩医大学、韩国大邱加图立大学、韩国金泉大学、台湾阳明大学、台湾慈济科技大学、台湾辅英科技大学等院校签署了合作协议,广泛开展互派学者、学生交流、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合作。目前,厦门医学院正在福建省委省政府、厦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学校党委的带领下,坚持党建引领,力争在未来3到5年,办学规模超过一万人,通过高位嫁接,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走出一条“医、护、药、技”多学科特色发展之路,建成区域一流的高水平应用型医学本科高校。
  • 学校简介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A档)建设单位、全国200所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福建省文明校园,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商旅文创相结合,以信息技术和闽台合作为特色的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举办,由福建省教育厅进行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学校现有位于福建省省会的福州市区的龙腰校区、杜园校区以及位于平潭综合实验区、国际旅游岛的占地1100亩的平潭新校区。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源于1906年创办的福建官立商业学堂和福州青年会书院,2003年2月由福建电子工业学校、福建工程学校、福建省商业学校等3所国家级重点中专合并升格成立,已有一百多年的职业教育办学历史,培养了9万多名毕业生,校友遍布海内外,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唐仲璋、郑作新,中国工程院院士、学校名誉校长陈良惠等知名校友。1996年5月21日,习近平同志(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曾在学校合并前身之一的福建省商业学校九十周年校庆之际,为学校题词:“办出特色 再创辉煌”,成为学校坚持内涵特色发展的重要指南。近年来,学校以服务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赶超、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为己任,明确“立足福建、融入平潭、服务两岸、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定位,提出“服务国家战略,学校办到实验区;服务区域发展,专业建在产业链;服务学生成长,课程融入岗位群”的办学思路,凝炼“百年老校,一路向海;院士领衔,人人出彩”的福信文化,坚持“传承菁华、开放包容、知行合一、协同创新”的学校精神和“厚德强能”校训,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为一所“人才培养全国一流、社会服务成效显著、两岸交流合作典范”的高职院校,引领福建乃至全国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近年来,学校先后入选全国职业院校育人成效50强、国际影响力50强、服务贡献典型学校60强、学生发展指数优秀院校100强、教师发展指数优秀院校100强。学校现有教职工620人,其中专任教师515人。目前,有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建省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个国家级职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全国黄炎培“杰出教师奖”获得者,9名福建省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7名省级教学名师,8个省级教学团队,9名省级专业带头人,省级劳模工作室和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各1个,5名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4名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人选,还有100多人次在各级行指委及协会、学会任职。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冰山”模型人才培养理念,创建“知识、技能、素质”三位并重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还率先开展“实务专题制作”研究与实施,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目前共有全日制在校生17324人(其中外国留学生44人)、成人专科在校生3333人。毕业生当年度就业落实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其中,2021届毕业生升学率占比32.88%,自主创业占比1.08%,参军入伍占比3.08%。截至2022年3月,我校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上共有4500多人次获奖,其中,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7项、二等奖38项、三等奖52项;连续十三年蝉联福建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团体总分一等奖;在近三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评估结果(高职)”中位列福建省第1名、全国前列。在福建省第十三、十四、十五届大学生运动会上,分别荣获高职高专组团体总分第二、第一和一等奖,在第十六届省大运会上获得团体和个人冠军3项、亚军10项、季军8项的优异成绩。学校实施“大企业带动战略”,与美国通用电气(GE)、苹果公司、中国联通、阿里巴巴、新大陆集团、富士康、京东方、神州数码、永辉集团、360等国际、国内知名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目前产学研合作企业总数达440多家,校企联合开展“订单班”人才培养,共同建设、完善并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校内外实训基地群,建有校内实训基地28个、校外实训基地380多个,其中,有4个国家级实训基地、1个教育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工信部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24个省级重点建设实训基地(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示范性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技能竞赛基地等)。学校现设有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文化创意与旅游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商贸管理学院、数字产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学部、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单位、44个办学专业。其中,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和央财支持专业5个、国家高水平高职专业(群)1个、省级高水平高职专业(群)2个,教育部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和全国示范专业3个,省级重点建设和示范(精品)专业14个,以及省级“二元制”、创新创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中高职衔接、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产教融合示范等改革试点项目专业(群)25个,校级重点(特色)专业28个。现有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省级精品课程22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0门、创新创业课程3门,还荣获全国教学能力比赛(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7项,以及17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学校坚持创新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牵头成立福建省信息产业教育集团、福建省测绘地理信息职业教育集团、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办学理事会、福建省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研究中心等。在办学机制创新上,先后与北京新大陆时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福建信息新大陆学院”,探索“混合制”办学模式;与上海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共建“大唐终身教育学院”,探索购买服务的合作办学模式;与福建信创公司联合打造信创产业学院,与青创未来集团联合打造中小企业经营产业学院,通过购买服务、联合办学形式成立校企紧密融合型的实体性数字产业学院,不断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机制;牵头成立平潭综合实验区职业院校联盟,积极探索对平潭职业中专学校的全面托管;与宁夏工业职业学院开展闽宁台职业院校对口协作帮扶共建等。近年来,学校入选福建省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示范院校、3个省级高职院校产业学院试点项目、1个福建省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学校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开展了大量的院校教育技术交流、学术科研交流、人员培训、学历提升、技术服务和技能鉴定工作,并与行业企业共建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5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2021年,克服疫情挑战,全年完成各类非学历培训服务共计119116人日,培训服务到款额1014.38万元,新增福建省“八闽工匠学堂合作院校”技能培训基地、福建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园地、福建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省级培训基地、福建省公务员培训基地、福建省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等5个省级培训基地。学校共申报23个1+X证书试点项目,审批人数1339人。近年来,教职工共有338个市厅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立项,拥有122项授权专利成果。学校致力打造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先行校,与台湾地区高校、企业在职业教育上开展深度交流合作,注重项目推进、双向交流、融合发展,取得丰硕成果。2007年以来,承办首届海峡两岸职业院校校长论坛、第四届海峡两岸应用技术类大学校长论坛等多个论坛;与20所台湾技职院校建立“姊妹校”关系;2018年以来,聘请24名台湾全职或兼职教师;借助台湾师范大学力量,引入全球学习与测评发展中心(GLAD)的双师专业英文教学培训、PVQC认证(学生)两个考试认证中心项目;引进Moldex3d模流分析认证证书。作为全省首所成批次赴台交流学习的高职院校,共有495名师生赴台交流学习。2019年,台湾地区来校交流人员达300多人,其中首次来大陆的青年学生有140多名。2020年获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专科生资格,成为福建省第一所获得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专科生备案的公办高职院校。学校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不断拓宽国际合作办学视野,取得国际交流合作的良好成效。近年来,引进Autodesk国际认证考证中心资源和英国伦敦工商会考试局LCCI国际职业认证课程与考试项目;与新加坡淡马锡国际基金会、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国际联合举办职业教育培训项目;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开展校际合作交流;与马耳他国立旅游学院联合开展旅游类人才培养和平潭国际旅游岛产业技术服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入选教育部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智能制造领域试点专业;与马来西亚沙巴大学合作,完成两批20位攻读马来西亚沙巴大学博士学位的教师选派;与泰国因他猜商业学院、清莱职业学院共建中泰国际学院和我校海外分校暨泰中国际学院,与泰国乌隆他尼职业学院共同开展人才联合培养,招收四届泰国留学生和1期短期研习生,2018级19名留学生已毕业,取得中泰双大专文凭。
  • 学校简介福建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创办较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两次入选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是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学校设有13个学院(部),2个研究院;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等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药学、中药学、护理学、医学技术等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中医、中药学、药学、护理等4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中医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临床医学、药学、中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市场营销、护理学、公共事业管理、医学影像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康复治疗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健康服务与管理、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康复物理治疗、康复作业治疗等20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万多人,其中研究生2400多人。学校现有教职医护员工(含4所直属附属医院)近600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约1000人;拥有1名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名国医大师、3名全国名中医、2名国家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岐黄学者、2名“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6名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其中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名、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名);拥有一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和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全国优秀教师等。2002年和2007年,学校先后两次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0年12月,中医学通过教育部试点专业认证。2016年,学校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康复物理治疗(PT)和康复作业治疗(OT)分别通过世界物理治疗联盟(WCPT)、世界作业治疗联盟(WFOT)国际教育标准认证。2017年5月,中药学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2019年3月,护理学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2020年3月,临床医学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目前,学校拥有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项国家级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个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33个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178个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主编“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教材60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级特等奖5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14项。学校有20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中医学2个福建省A类高峰学科,中药学、护理学、药学3个福建省高原学科,临床医学、管理学2个福建省应用型学科。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有2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康复研究中心,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8个国家(局级)三级科研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4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大数据研究所,18个省级各类重点实验室、基地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有743项科研成果受到国家和省市等各级奖励,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普类)二等奖1项。学校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加大科研投入,共承担科研课题2736项,其中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峡两岸科技合作联合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66项。学校有4所直属附属医院,其中附属人民医院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是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是国家级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附属康复医院是国内首家通过国际康复质量认证委员会(CARF)认证的康复专科医院;有1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0所临床医学院,各类教学及毕业实习基地逾百所。有康复、肛肠、脾胃、外科等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专病。屏山校区设立国医堂医院,为社会提供服务。学校拥有两个校区,共占地1030亩,各类建筑总面积34万多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亿多元,纸质图书138多万册、电子图书101万册。学校各类设施优良,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科研、行政、生活等设施,建设了富有中医药文化气息的人文景观,是一个环境优美、文化浓郁的校园,被授予“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荣誉称号,已连续七次被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学校”荣誉称号,连续两届被授予福建省“文明校园”荣誉称号。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单位,获全国“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荣誉称号。学校是大陆第一所招收台湾学生,也是最早一批招收外国留学生的中医药院校,形成了博士、硕士、学士、短期进修等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对外对台港澳教育格局,现有各类在校境外学生近400名,在美国、澳大利亚、东南亚和台港澳等地的校友已成为当地中医药界的骨干力量;学校率先建成福建省唯一一个海外中医药中心——“中国—菲律宾中医药中心”,先后举办了12届海峡两岸中医药学术研讨会、12届“海峡两岸青年联欢节?中医药传统文化研习营”等,与美国、德国、瑞典、芬兰、丹麦、澳大利亚、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拉美及台港澳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医疗机构、学术团体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在新的发展阶段,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大医精诚,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进一步更新观念,开拓进取,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以中医药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服务“海丝”核心区和福建自贸区,高水平、有特色的一流中医药大学。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