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山西: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场规则
2024-06-04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一、自觉服从监考人员和其他考试工作人员管理,不得以任何理由妨碍监考人员等考试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不得扰乱考场及其他考试工作场所的秩序,不得危害他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进入考点须通过智能安检门安检,考生凭本人《准考证》和《居民身份证》,按规定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

三、迟到15分钟后(外语科目14:45分后不得进入考场)不准进入考点参加当科考试,每科考试结束前30分钟考生方可交卷离开考场,但要在考点规定的休息地点集中管理考试终了信号发出后,考生方可解除集中管理,考生交卷出场后不得再进场续考,也不得在考场附近逗留或交谈。

四、只准携带0.5mm黑色字迹签字笔、铅笔、直尺、圆规、三角板、量角器、无封套橡皮、削笔刀,其他任何物品不准带入考场。准许带入的考试文具要装入透明塑料袋携带,并须将透明塑料袋放在考桌上。考生在考试期间不得相互传递文具等考试用品。

五、严禁携带计算器、各种通讯工具特别是手机及高科技作弊器材等具有发送或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等、照相、摄像、扫描、电子存储记忆录放设备以及涂改液、修正带、非指针式手表等物品进入考点。

六、考生入场时,监考员要使用三位一体身份识别仪对身份进行验证并使用防作弊功能设备检查随身物品,考生须自觉接受安全检查。考生须按准考证号对号入座,并将自己的《准考证》和《居民身份证》放在考桌左上角的座位号旁,以便考试工作人员核验。

七、准考证号是单号的考生用A型题答A型卡,准考证号是双号的考生用B型题答B型卡。接到试题和答题卡后,必须核对试题和答题卡是否本场考试科目,题卡类型是否一致、正确,张数和页码是否齐全,检查试题和答题卡有无漏印、重印、脏页、空白页、缺页、破损、字迹不清等问题。若遇到上述情况,可举手向监考人员提出更换要求,涉及试题内容的疑问,考生不得向监考人员询问。开考后,再行报告、更换的,延误的考试时间不予延长。

八、接到答题卡、试题和草稿纸后,要在规定时间内用0.5mm黑色字迹签字笔在规定位置准确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并在答题卡背面规定位置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后两位,然后认真阅读试题和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和作答要求。

九、核对条形码上打印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是否与本人信息一致,如有差错请举手更换。条形码上不准涂改或书写任何字迹,条形码须横贴在规定区域内,不准超出规定区域。

十、考生作答用笔必须符合规定,答题卡客观答题区必须使用2B铅笔正确填涂,主观答题区必须使用0.5mm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作图要先用铅笔绘图,确定后再用0.5mm黑色字迹签字笔描绘清楚),禁止用规定以外的笔填涂和作答。

十一、“考试开始信号”发出后,考生方可开始作答。考生必须按试题、答题卡规定的要求在答题卡上每题指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题目规定作答区域的作答内容和书写在试题、草稿纸上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规定以外的笔和纸答题,不得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

十二、在考场内必须保持安静,不得吸烟,不得喧哗,不得交头接耳、左顾右盼、打手势、做暗号,不得夹带、旁窥、抄袭或有意让他人抄袭;不得传抄答案或交换试题、答题卡、草稿纸;不得将试题、答题卡、草稿纸带出或传出考场。如身体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考试工作人员和监考员。

十三、“考试终了信号”发出后,考生必须立即停止作答,并按顺序整理自己的答题卡、试题和草稿纸。待监考人员将答题卡、试题和草稿纸清点无误后,根据监考员指令依次退出考场。严禁考生带走答题卡、试题、草稿纸及垫纸板。

十四、如不遵守考场规则,不服从考试工作人员管理,有违规行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确定的程序和规定严肃处理,并按规定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涉嫌犯罪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法律规定,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热门院校

  • 晋中信息学院晋中市太谷区
    学校简介晋中信息学院(原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成立于2002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山西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以信息科技为特色,文、理、工、农、经、管、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培育信息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是一所注重学科交叉融合的应用型大学,是一所信息产业商学院,是一所最受尊崇的大学。2020年12月23日,教育部正式公布,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转设更名为晋中信息学院,是山西省首批成功转设的高校之一。学校座落在晋商文化名城、孟母故里——山西太谷,文化底蕴深厚,区位优势突出,交通网状分布四通八达,到省城太原30分钟车程,到首都北京飞机50分钟、高铁3个多小时,学生既可在安静的环境下读书,又可以尽享繁华大都市的现代生活。学校占地面积近1000亩,建筑面积33.03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1.02万平方米。目前在校生1.5万余人。学校在山西省内率先实施了全员书院制改革,成立了太行书院、三达书院、右岸书院等7大书院,设有10个二级学院、4个教学部,开设有46个本科专业和若干国际合作项目(专业),构筑了具有品牌优势、特色鲜明、适应社会需求、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结构。学校以成为中国最受尊崇的民办大学为办学愿景,以“完整的人”为培养目标,秉承“乐教、乐学、创造、创业”的校训,按照“内涵建设、特色发展”的8字方针,通过“四位一体双院制(四位=完满教育×通识教育×商科教育×专业教育;一体=信息产业商学院;双院=书院×学院)”的育人模式,构建本科“MBA”教育生态圈,培育信息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学校建有一支德才兼备、理念先进、专业知识扎实和较强教育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学校已出台《教职工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管理办法》和《教学博士引进与管理办法(试行)》,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开展名人大讲堂和名师课堂,实施群星璀璨计划,聘请两院院士等顶尖级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来校讲学授课,并通过内培外引并举的形式,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学校携手国际顶尖级著名大学进行合作办学,先后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哥伦比亚大学签订合作协议,推出高端暑期留学项目。目前,已与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德国埃森经济管理大学、德国汉姆-利普斯塔特学院等国外大学签订了校级交流与合作协议,以国际化视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享受优质的国际教育资源,获得在世界顶尖级大学真实的学习经历,发展学生的全球领导能力以及与国际同行的有效沟通能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成效明显。近五年来在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各类学科竞赛中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100余项、省级奖项500余项。学生创业热情高、创业能力逐年提升,获得省部级以上创新创业奖项50余项。近年来学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考研达线率高达50%以上,高就业率、高研率等居于全国同类高校前列。学校先后获得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综合实力高校、中国最具办学特色独立学院、全国十大独立学院、全国十大品牌独立学院、中国品牌影响力独立学院、全国最具就业竞争力示范院校、山西“双强六好”省级示范党组织、山西省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实力逐年增强,社会认可度显著提升。学校网址:http://www.cisau.com.cn联系电话:0354-5503866传真:0354-5503577学校地址: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学院路8号邮编:030800学校代码:13535
  • 山西传媒学院晋中市榆次区
    学校简介山西传媒学院是山西省人民政府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共建高校,其前身是原广播电视部1983年建立的华北广播电视学校,在此基础上1990年成立广播电影电视部管理干部学院,2000年划转山西省人民政府,更名为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在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基础上设立山西传媒学院,成为全国第三所公办传媒类本科院校。2010年与山西大学联合培养本科层次学生,2016年与山西大学联合培养新闻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20年被山西省学位办确定为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学校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网络视听人才培养基地”,全国八所“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之一,山西省委宣传部“部校共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山西省宣传干部培训基地”,是教育部百所“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高校之一和山西省6所向应用型转变试点高校之一。38年的多层次办学探索与积淀,形成了“厚德博识 励学躬行”的校训,“办人民满意的大学”的办学宗旨和“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2013年以来,学校严格按照本科教学工作合格标准和应用型高校发展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师生为本,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在全校形成坚定共识。凝练形成了“传媒为根,铸魂为本,理实并重,守正创新”的办学特色。确立了“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党建统领,坚持内涵发展,着力夯实本科基础,着力优化人才结构,着力加强学科建设,着力彰显山传特色,不断提升办学实力和水平”的“三坚持四着力一提升”发展思路。学校拥有文华校区和东华校区两个校区,主要办学地点(校本部)文华校区位于山西省高校新校区(晋中市榆次区)文华街,东华校区位于太原市迎泽区五龙口街。学校占地面积共计812亩,校舍建筑面积28万㎡,其中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17.22万㎡,运动场馆总面积4.79万㎡,大学生活动中心0.48万㎡。各类学术资源丰富,馆藏纸质图书103.65万册、电子图书75.8万册、现刊864种、电子期刊24.4万册,音视频资料13.1万小时。建有较为完善的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高效便捷,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有力支持。建有实训楼2栋、演播中心楼1栋,建筑面积共67385.08㎡,在建综合实训楼1栋,建筑面积25795㎡。截至2020年底,学校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127亿元,生均设备值达2.26万元。在全国广播电视等传媒机构和相关行业企业设有110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校设有山西电影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播音主持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融媒技术学院、表演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基础课教学部、继续教育部等3个教学部;戏剧影视研究中心、文化创意与设计研究中心、白燕升戏曲研究传播中心等3个科研机构;影视制作中心、信息中心、图书馆、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学报编辑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等6个教辅机构。学校现有教职工648人,专任教师436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0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45人、硕士学位的331人;有“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广播电视网络视听领军人才、省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学术技术带头人、入选‘省级青年智库’青年教师”各2人,“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和中青年优秀人才7人,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人,省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立德树人‘好老师’获得者、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五一巾帼标兵’”各1人,省级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5人。引进了白燕升戏剧研究传播团队及贾樟柯、金国平、王铁等专家学者到校工作,聘请敬一丹、胡智锋、喻国明、王乐文等60余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学校始终重视科研创作。近三年,教师承担科学研究项目194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子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各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4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3项,省级各类科学基金研究项目183项;获国家专利289项;全校教师发表学术论文899篇,其中SCI8篇、核心期刊236篇;出版学术论著138部;创作成果305项、获奖82项;获省级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及“百部(篇)”工程奖8项。学校现开设本科专业25个,面向全国31个省(区、市)招生,全日制在校生9347人。戏剧与影视学为山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建设学科、“1331工程”省级特色优势学科;以戏剧与影视学为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设计学、工商管理学为核心学科的文化创意与设计学科群,入选山西省高校“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建设计划”。抢抓教育部“双万计划”机遇,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课程;有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331工程’特色优势学科、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建设计划项目、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全媒体文化传播协同创新中心”各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被认定及建设培育的省级一流课程29门。学校本着“开放、共享、合作、双赢”的理念,实施“国际化+”计划,全力打造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质量、更加安全的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工作格局,助力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应用型传媒大学建设。与德国、俄罗斯、日本、英国、美国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30余所高等院校开展交流合作,向美国加州大学、美国纽约电影学院、俄罗斯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等院校派出访学师生;学校与欧洲应用技术大学、日本京都情报大学院大学、韩国光州女子大学等国外院校开展双学士联合培养项目;引进15位外国专家教授作为客座教授;充分发挥传媒优势,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中外人文交流活动。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动对接中央及省委重大战略,各方面成果丰硕。连续两届荣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动漫奖最佳动漫教育机构入围奖”;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山西省模范单位”“山西省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13年以来,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全校师生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办学条件逐年改善、教学管理逐渐规范、教学质量逐步提升,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研创作、社会服务成效明显,符合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各项指标要求,初步构建起适应本科教育教学的管理和运行机制。目前,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规范有序运行,各项改革建设工作扎实稳步推进,全校师生以良好的面貌和饱满的热情为努力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高水平应用型传媒大学而奋斗!
  • 学校简介山西同文职业技术学院是2004年5月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国家教育部正式备案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院位于三晋腹地、晋商之乡、三贤故里、清明寒食之乡——介休市。学院东临平遥古城,西接汾河之畔,南眺绵山风景区、大运高速公路和大西高铁线,北连108国道,交通便捷,经济文化发达,气候环境宜人。学院占地19074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1900万元,图书馆藏书33万余册。学院建有现代化的教学大楼2座,图书馆1个,标准化体育场1个,文体活动中心1座,多媒体教室27个,语音教室2个,教学计算机房4个,学院设有医学护理、医学技术、经济管理、工程技术、药学、铁道运输六个实训中心,实验实训场所48个,校外实训基地86个,并建有条件优越、设施齐备的学生公寓楼5幢,双层学生餐厅一座,教师公寓1幢。学院绿化面积达55%。学院现有专职教师292名,其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53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45名,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初具规模。学院现设有医学护理系、医学技术系、经济管理系、工程技术系、铁道运输系、药学系,公共基础部、思政部,图文信息中心、继续教育中心“六系两部两中心”十个教学系部。开设护理、助产、康复治疗技术、健康管理、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眼视光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大数据与会计、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市场营销、中西面点工艺、电信服务与管理(客户服务方向)、现代物流管理、无人机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数字媒体技术、软件技术、飞行器数字化制造技术、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电子产品检测技术、机电设备技术、计量测试与应用技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高速铁路综合维修技术、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铁道工程技术(铁道养护方向)、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铁道供电技术、建筑消防技术、药学、中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等专业。学院现有在校生7000余人。办学规模居省内民办高职院校之前列。学院自成立以来,紧跟国家高职教育的改革步伐,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的办学思想;秉承“立足介休,面向晋中,服务山西,辐射全国,着力培养社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弘扬“育人为本,厚德重技,知行合一,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的办学思路。“团结、奉献、求实、创新”的八字校风是一代又一代同文人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源泉;是一批又一批风华正茂的同文学子志存高远、砥砺前行的心灵指引。“敬业、博学、严谨、善教”的八字教风,诠释着为人师表的态度、担当与责任;“明理、诚信、自律、勤奋”的八字学风,激励着莘莘学子遨游书海、锐意创新。如今,同文学院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办学声誉和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学院被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评选为“全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单位”;被山西省民办教育协会评为“山西省民办高等教育先进单位”;护理专业被山西省教育厅评选为“山西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并被山西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确定为“山西省高等职业教育骨干专业建设项目”;护理实训基地被山西省教育厅评为“山西省高等教育示范实训基地”;被山西省民政厅评选为“山西省先进社会组织”。2017年1月,学院承担了山西省教育扶贫项目---护工培训项目,《中国教育报》、《山西科技报》、《山西晚报》、《晋中日报》、《介休报》、晋中电视台、介休电视台先后对同文学院的办学成果进行了报道。2011年至2016年学院连续被晋中市人民政府评为“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国防教育示范学校”;2015年被山西省评选为“爱国拥军模范单位”;2017年5月被评为“2016年度山西省高校综合治理考评先进单位”;2018年2月被教育部评选为“国家级国防教育特色学校”;2018年6月被评为2017年山西省创建“平安校园”工作先进单位。2019年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双强六好”省级示范党组织。办学多年来,学院注重校企合作,达到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目标。先后与解放军总医院第四、第五、第六医学中心,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北京首钢医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第二附属医院,天津市南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等三级甲等医院,北京同仁堂山西药业有限公司,汉广中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汽车有限公司,北京数医科技有限公司、太原龙翔精灵科技有限公司、佰泽教育集团、东方软峰集团、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朔黄铁路运输处等著名企业强强联手、合作共建,为学院长足发展和学生实习就业搭建了良好平台。截止目前,已为社会各界培养输送各类人才达一万余名,他们在各自岗位上挥洒着汗水、实现着人生价值,并涌现出医者仁心、助人为乐,用所学专业知识技能救死扶伤的同文骄子,他们当中有获得“感动山西十大人物”之一的王慧、获得“第二届介休好人”称号的廉京、有返乡列车上紧急救治患者的杨鑫、有在北大国际医院危急关头挺身而出的实习生韩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校企合作所特有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并重的培养模式,使得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在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此外,学院注重学生学历的提升,通过专升本、考研、中外合作办学、继续教育等方式,使有志提升学历的学生获得本科和研究生的学历。与此同时,学生们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竞技比赛、公益活动等,应急救护比赛、护理技能大赛等比赛全面提升专业技能。学生的高就业率、高成才率、高社会满意率,使得同文学院人才培养特色日益彰显,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认可。
  • 学校简介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坐落在“中共创建第一城”——山西省阳泉市,前身是建于1984年的山西 矿业学院阳泉煤炭专科班,1986年1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阳泉煤炭专科学校;2001年挂名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开始招收本科生;201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学院是山西省首批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院校,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创新项目培育院校,教育部校企合作委员会授予的“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基地”。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912人,校园占地面积1100余亩,建筑面积近33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近20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97万册,电子图书33万册,电子资源数据库14个。学院建有各类实验室142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1.3亿元;建有校内大型工程实训基地和实习工厂3个;建有标准塑胶操场、体育馆、游泳馆、羽乒馆等运动场所。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教育理念为先导,以学科专业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师资队伍为关键,以质量监控为保证,以条件保障为基础,以产教融合为途径,逐步形成了“产学研用创”五元联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以工学为主,理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学科体系和专业体系。学院设有矿业工程系、地球科学与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电气与控制工程系、大数据与智能工程系、土木工程系等16个教学业务部门。学院设有本科专业32个,获批山西省“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1个、山西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协同育人中心1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优势专业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一流课程4门、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2021年“新材料与智能制造产业学院”获批为山西省“1331工程”提质增效建设计划项目。学院扎实做好教师队伍建设基础性工作,坚持引育并举,突出协同融合,逐步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现有教师779人,其中专任教师611人(含校内行政兼职教师108人),外聘教师168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务教师163人,占专任教师数的26.7%;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531人,占专任教师数的86.9%;“双师双能型”教师74名。近年来,教师发表教科研论文200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27篇,国家级期刊论文35篇,SCI、EI收录43篇;授权专利251项;出版著作108部,教材64部,其中国家规划教材19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6个,省级以上各类教学竞赛奖项37个。2名教师评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5名教师评为山西省高等学校“131”领军人才,7名教师评为三晋英才,1名教师评为山西省“1331工程好老师”,5名教师评为山西省教学名师,5名教师评为山西省模范教师。2022年,3名教师获阳泉市优秀人才贡献奖,3名教师获优秀人才奋进奖,被阳泉市委市政府授予“省校合作先进单位”。建院38年来,学院始终秉承“崇德尚能、行知合一”校训,立足行业、服务社会、强化应用、注重实践,坚持工程教育理念,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需要、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工程技术人才,为社会培养了近6万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近年来,学院以“德育2+X”综合改革为引领,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抓手,不断强化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毕业生就业率位于全省高校前列。学院聚焦山西产业转型发展,聚焦“六新”突破,不断完善“政产学研用”科技创新体系。学院注重实践教学改革,不断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与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贝特瑞新能源科技、莹玉陶瓷、中兴环能等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建实习实训和就业基地75个;与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合作,在校内共建了煤矿实景教学培训基地;与阳泉华鑫电气有限公司合作,在校内共建了教学实习工厂。近年来,学院教师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483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1项,省市级课题285项,横向课题14项;省级以上教改课题53项,其中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项;获批阳泉市重点实验室7个,阳泉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学院先后评为山西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山西省高等院校“师德师风建设先进单位”、山西省高等院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山西省高等学校“文明单位”、山西省高等学校“文明标兵单位”、山西省高等学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状。面向未来,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破解学院发展新命题,创新学院发展新思路,全面提升治校育人新本领,深入推进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为山西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学校简介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是2002年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前身为创建于1952年的山西林业学校,是山西省唯一一所林业类高等职业院校。办学70年来,学院秉承“知行合一、树木树人”教育理念,坚持“强基固本、提质增效”总基调,发扬“艰苦创业、追求卓越”林院精神,经过几代林院人的不懈努力,学院办学实力显著增强。1992年评为“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2000年评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2007年山西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为优秀,2014年山西省第二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为A级,2015年确定为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8年确定为山西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2019-2020年先后确定为教育部和山西省现代学徒制、1+X证书制度试点单位,2021年入围山西省“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学院坐落于山西省太原市胜利桥东汾河之畔,西临汾河公园和湿地公园,北接太原市森林公园。占地面积178亩,建筑面积92675.23平方米,建有国家级示范性实训基地(东山实验林场)10.57万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总值5051.52万元,图书馆藏书54.4万册。设有6个教学系、3个教学部。现有教职工324人,专任教师231人,高级职称81人(其中教授6人),硕士学位以上193人(其中博士5人)。学院先后面向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人6345人,近5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0%以上,累计为社会培养了40000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院紧紧围绕国家生态建设、乡村振兴、数字化、人工智能和技能社会等重大发展战略,主动适应行业产业发展需求,形成了智慧林业、现代园艺、生态园林、经济贸易、信息技术和环境艺术设计六大类专业群,开设有林业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园艺技术、园林技术、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技术、环境艺术设计等35个专业。学院与157家行业企业建立了校地、校企、校校合作关系,建有园林工程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无人机技术应用、物联网技术应用等校内实训基地68个、校外实训基地220个。学院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先后建成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2个、省部级重点、品牌、特色、骨干、示范等专业20个;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所有专业实施中高职“三二分段”人才培养,园林技术专业实施高本贯通人才培养;承担教育部和山西省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个、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15个;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与中加、中德职业教育合作试点专业3个。建有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子项目2个、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部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3门、院级在线开放课程27门;主编、参编“十二五”、“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30部、校企合作教材16部;近五年参加国家、省级各类技能大赛、教学能力大赛、创新创业大赛获一等奖54个、二等奖68个、三等奖117个。建成中央财政支持的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省部级示范性、重点、高水平实训基地11个;建有省级技能竞赛集训基地3个、山西省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机构1个,开展森林消防员、园林绿化、插花花艺师、茶艺师等9个职业工种的技能鉴定。学院强化优秀团队建设,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先后建成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名师工作室1个、技艺传承平台3个;现有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省部级“双师型”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师8名,省级模范教师4名,专业带头人28名,双师素质比例达75%。组建6个科技创新团队和3个技术服务团队,培育“三晋英才”3人、省林草科技领军人才2名、拔尖人才6名、青年人才2名。“十三五”以来,承担央财推广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38项、横向课题8项,科研项目到账经费1170万元;开展技术服务80多项,取得实用新型专利61项,社会培训每年11000人日以上,技能鉴定每年2000人次以上;获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山西省科技进步奖1项。学院坚持特色发展,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先后荣获全国部门造林绿化400佳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林业职业院校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山西省德育示范学校、山西省文明学校、山西省平安校园、省直先进基层党组织红旗单位等称号。现为中国(北方)现代林业职教集团副理事长单位、中国林业职业教育学会副主任单位、山西林草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山西省农业职教集团副理事长单位、山西省林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山西省职业教育农林牧渔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牵头单位。传承着七十余年的职教血脉,沐浴着新时代的浩荡春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院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秉承“厚德、笃学、精艺、果行”的校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以“双高计划”建设为契机,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质量发展,守正创新,深化改革,全面提升学院办学实力和水平,全方位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高职院校,全力打造“山西绿色人才摇篮”,为服务生态建设、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