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山西:2024年普通高考补报名(最后一次)的公告
2023-12-13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经研究,定于2023年12月18日8:00—19日18:00进行2024年普通高考网上补报名(最后一次)工作。凡符合我省普通高考报考条件还未报名的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均可参加报名,考生除艺术类的美术、音乐、舞蹈外,其他科类均可报考。

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到县(市、区)招办设置的报名站进行资格审查,合格者由报名站向考生发放考生号和初始密码,考生凭考生号和初始密码登录山西招生考试网(www.sxkszx.cn)“普通高考考生网上服务平台”进行报名。网上补报名完成后考生必须于12月19日8:00—20日18:00到报名站完成摄像、核查报名信息等现场报名确认手续。

补报名需提供的材料:《户口本》、《居民身份证》和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证书或同等学力证明。

请考生一定要在上述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  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简称“太原幼专”,是2018年3月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2018年5月经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山西省、太原市培养培训学前教育、艺术教育师资人才的重要基地。  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坐落在清徐县徐沟镇产业园区内,校区占地366.7亩,建筑总面积18.95万平方米,投资总额9.18亿元,设计单位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由崔愷院士主持设计。施工单位为中国中铁航空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是带动山西省和太原市学前教育质量快速提升的民生工程。校区建筑风格独特,基本造型为六边形蜂巢形状,设计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突出手拉手、肩并肩的形象,象征师生如蜜蜂一样勤劳、团结。  校内共建有学前、音乐、舞蹈、美术、体育等实习实训基地 8 个、专业实训室 113 个及高规格附属幼儿园 1 所,能满足各专业学生实践实训的教学需求。太原市政府和市教育局先后为学校投资购置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5120.39 万元,目前已购置纸质图书 16.5 万余册,电子图书 30 万册,符合国家高等职业学校设置规定的办学指标,为专科建立提供了一流的硬件保障。目前已储备专任教师173 名,其中副高及以上职称专任教师 41 人,占比达 23.69%;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或学位专任教师 92 人,占比达 53.18%。学校有良好的师资基础,通过专业改造,进一步提升层次,提高办学品质,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为办好专科学校提供了过硬的软件支撑。  “十三五”期间,学校规划设置专业 14 个,逐步形成具有幼专特色的三大专业群:即以学前教育为龙头的专业群 : 包含学前教育、早期教育、英语教育、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等专业;以学前艺术教育为方向的专业群:包含音乐教育、舞蹈教育、美术教育等专业;以学前公共服务为辅助的专业群:包含儿童服务与管理等专业。首年计划开设师范类专业6个,即学前教育、早期教育、英语教育、音乐教育、舞蹈教育、美术教育,到2020年逐步形成以学前师范类为主体,适当增设部分与主体专业相关联的非师范专业的专业结构。  学校践行“美人美己,为师为范”的核心理念,以“知行合一”为学生培养导向,始终致力于建设立足太原市、面向山西省、服务周边地区,培养高水平、高素质学前教育师资,具有示范性的现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我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办好学前教育”的指示精神,积极推进高等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服务社会,促进就业,走质量立校、内涵发展的道路。以学前教育专业为龙头,构建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教学标准体系,深化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不懈奋斗!
  • 学校简介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是我国著名高等农业学府,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优秀高校,山西省政府与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入选高校。现任党委书记廖允成、校长(院长)张强。 承续百年薪火,发展再创新篇。山西农业大学始建于1907年创办的私立铭贤学堂,后发展为私立铭贤农工专科学校、私立铭贤学院;1951年改私立为公办,成立山西农学院;1979年更名为山西农业大学,成为改革开放初全国99所重点大学之一。在百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其中,有晋中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张维琛等革命英雄;有谭绍文、郑社奎等各级领导干部;有郑哲敏、庄文颖、高福等七位院士,王绶、张龙志、徐锦堂等著名教授专家;更有数以万计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的基层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是山西农业科研的主要力量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重要力量。建院以来,以牛天堂、陈瑛等为代表的一批农业科学家,先后育成全国第一个高产矮秆高粱杂交种晋杂5号、全国第一个抗虫棉品种晋棉26号、世界第一个蓖麻三系杂交种晋蓖麻2号,以及优质高产品种晋谷21号、晋麦47号、早青一代西葫芦、玉露香梨等新品种,为山西乃至全国农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019年10月,省委省政府着眼山西省高等教育和农业科研改革发展大局,决定山西农业大学和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合署改革,成立新的山西农业大学。合署改革以来,学校推行“大部制”等一揽子重大改革措施,整合资源、优化布局,迈开了改革发展的新步伐。 学科门类齐全,特色优势鲜明。学校(院)现有太谷校区和太原龙城校区两个校区以及遍布全省各地的研究机构,其中,教学单位21个,直属科研院所(中心)19个。现有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学科专业涵盖了农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8个门类,拥有本科专业69个。初步构建了以农科为核心,向上游生物学科和下游食品学科双向延伸,其他相关学科为支撑的学科体系。现有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农业工程、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林学、草学等9个省级重点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两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专家名师荟萃,师资力量雄厚。学校(院)坚持实施“人才优先、人才强校”战略,为改革发展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现有教师、科研人员及职工4495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71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232人,博士生导师121人,硕士生导师869人。现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83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9人,农业农村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2人,“青年三晋学者”7人,省青年拔尖人才8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63人,省科技功臣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1人,全国林业和草原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29人。 坚持立德树人,各类英才辈出。学校(院)现有在校生2.7万余人,其中本科生23928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3380人。现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建校以来,先后培养了15万余名各类人才,遍布大江南北,各行各业,为山西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学校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100余项,在“挑战杯”等竞赛中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项200余项,开设本硕统筹培养实验班、卓越人才实验班、创新创业先锋班,涌现出了以全省首个“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江利斌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学子。学校(院)积极推进对外合作交流,与美国欧柏林大学有长达百余年的合作历史;与美、英、澳、俄、泰等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新西兰梅西大学和奥克兰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展联合培养项目;有尼泊尔、伊朗、巴基斯坦等国家的学生来校攻读学位。 创新驱动发展,科研成果丰硕。学校牢固树立“创新为上”的发展理念,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目前,依托学校(院)建设国家高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山西晋中(太谷)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山西省食用菌产业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链、黄土高原东部旱作节水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退化土壤改良与新型肥料研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园艺植物脱毒与繁育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黄土高原特色作物优质高效生产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平台7个,国家功能杂粮技术创新中心、农业农村部学科群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省“1331工程”创新平台等省部级平台(基地、资质)148个。科技部、农业农村部和山西省科技创新团队25个。“十三五”以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16项、二等奖76项;取得国家审(鉴)定品种43个、省级审(认)定品种355个,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3个、地方标准358项,国家植物新品种权58项。主办《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8个专业刊物。 科技示范引领,服务农谷建设。山西“农谷”战略实施以来,学校(院)发挥自身学科优势、人才优势、科研优势,组建完成“三院五中心”等科研平台,汇聚一批功能农业(食品)领域的高端人才,聚焦有机旱作农业、功能农业(食品)等领域的重大科研项目,形成了一批标志性、创新性科研成果。2019年晋中国家农高区获批建设,学校(院)进一步整合院所资源,创新融合机制,积极服务晋中国家农高区(太谷科创中心)成为国内一流的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产业高地、开放高地、人才高地和农村改革先行区。学校(院)秉承“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把科技播撒三晋大地”的理念,面向11个市、90余个县区开展技术推广服务。近年来,有近200多支科技服务团队活跃在全省农业生产第一线,推广新品种500多个,集成配套600余项高产高效技术,累计建立核心示范田21万余亩,辐射推广560万余亩,培训涉农管理干部、技术人员、企业家等50万余人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18亿元。学校(院)积极开展校(院)地合作,与地方政府共建了大同黄花产业研究院、忻州杂粮产业研究院等一批特色产业研究院,与神农集团共建神农食用菌产业学院,积极开展国家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临猗、太谷)建设;依托县乡村三级托管组织体系,在山阴、平遥、翼城等地探索推广“H型农业生产托管”模式,推广面积达到20多万亩;形成隰县玉露香梨、和顺太行云牛、阳曲艺机一体化有机旱作农业、静乐藜麦、万荣临猗苹果、广灵有机食用菌等地方特色主导产业。近年来,大力开展“6+30”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行动,探索不同区域、不同类项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路径。学校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入了“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等,现有马达加斯加棉花植棉技术服务与产业基地建设、巴基斯坦特色作物新种质创制与旱作农业技术示范等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办学条件优良,读书修学圣地。学校校园面积3588亩,建筑面积134.3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9.1亿元,其中教学科研设备总值11.55亿元,有纸质藏书208万余册,电子图书370万册。学校是全国文明校园、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太谷校区校园内“山西铭贤学校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完整保存了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建筑群,是山西省近代教育史、农业发展史、中西文化教育交流史的鲜活史料。 新时代,新使命,新作为。学校(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正在向着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地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 学校简介山西旅游职业学院前身是山西省计划统计学校,始建于1980年,至今已有40余年的办学历史。1983年学院成立山西大学分校和山西财经学院分院,并在此基础上成立山西经济管理学院。1985年院校分开办学。1991年,学校成为当时全省125所中专学校中首批7所国家级重点中专之一。2001年学校与山西财经大学联合组建山西财经大学经济信息学院,开始举办高职教育。2004年1月,根据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要求和新兴支柱产业发展对旅游专门人才的大量需求,在省委省政府的安排下,我院被正式批准升格为高职院校,成立山西旅游职业学院。省教育厅为主管部门,省旅游局为旅游业务指导部门。2008年学院通过首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验收,成绩良好;2008年1月,学院作为理事长单位牵头组建成立了山西旅游职业教育集团;2014年,学院在山西省高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同年,学院成为全省18所由政府补贴的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定点单位之一;2015年由省旅游局牵头由学院主导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建设工作获国家教育部立项,我院成为山西旅游行业现代学徒制模式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试点主要实施单位。2018年学院被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确立为山西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学院位于省城太原高校云集的学府区,紧邻太原铁路客运南站。学院占地面积382亩,校舍建筑面积10.48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资料43.9万册。教职工310人,在校生5406人。优越的办学条件为建设优秀的高职高专院校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学院教学系部有7系2部1院,开设旅游管理系、酒店管理系、旅游文化与艺术系、旅游外语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经济管理系、计算机科学系、思想政治教学研究部、公共课教学部9个教学系部和成人教育学院,开设有旅游管理、导游、酒店管理、烹饪工艺与营养、应用韩语、空乘服务、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文物修复与保护等31个高职专业,其中导游、酒店管理为央财支持专业和省级特色专业,旅游管理为省级重点专业、会计电算化为省级品牌专业。2018年学院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酒店管理专业、导游专业成为山西省高等职业教育骨干专业。学院拥有校内实习实训室62个,其中央财支持实习实训基地1个(宝玉石鉴定与营销实习实训基地);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5个(工程造价实训基地、导游专业实训基地、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基地、航空服务专业实训基地、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校办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1个(学院五台山酒店实习实训基地)。自成立以来,已累计培养大中专学生2万余名,为我省产业结构转型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 长治学院长治市
    学校简介长治学院创建于1958年,前身是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当时,作为晋东南唯一的一所高等师范院校,为上党大地输送了第一批自己培养的高等师资人才。2004年升格为综合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19年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曾荣获“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山西省文明校园”“本科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山西省平安校园”“山西省高校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是山西省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目前,学校正在着力建设“有区域代表性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长治学院所在的山西省长治市是太行精神的孕育地。长期以来,学校扎根这片红色土地,传承弘扬太行精神,赓续红色精神血脉,形成了“求真 求实 求善 求美”的校训,培养出了“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黄文秀等一大批扎根基层的杰出优秀人才。目前,学校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近14000人,生源遍及全国20个省(自治区)。现有教职工944人,专任教师700人。其中,教授43人,副教授195人,其它副高级职称人员2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57人,硕士学位教师532人。全国优秀教师、“三晋英才”、省级青年拔尖人才、模范教师、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和好老师50余人,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70余人受聘担任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学校有14个教学系部,分别为中文系、马克思主义学院(筹)、历史与旅游管理系、法律与经济学系、外语系、教育系、音乐舞蹈系、体育系、美术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命科学系、计算机系;有41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艺术学、管理学、医学等十个学科门类。设有太行文化生态研究院、赵树理研究所、彩塑壁画研究所、合唱艺术研究所、丝路文明研究中心等14个科研机构。学校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课程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2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5个、“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1个,省级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2个,省级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省级一流课程13个,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太行生态文化研究院)、“1331工程”协同创新中心、“1331工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31工程”青年创新团队项目、“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培育)、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培育项目各1个。2016年以来,学校教师共承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4项;省级基金项目196项;横向课题97项。其中,2020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思政专项项目1项(全省仅获批2项),2021年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辅导员专项项目1项(全省仅获批3项),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1项(全省仅获批2项)学校现有教学实验、实训室201个,多媒体教室119个,舞蹈排练厅6个,专业琴房118个。学校建有标准化运动场、体育训练馆、多功能实验剧场、带终端显示的数码钢琴教室。校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资料122.9万册,电子图书154万余册,中外文电子数据库14个。为深入推进文化育人工作,学校大力推进“三馆”建设,其中动植物标本馆收藏13000余份动物标本、10000余份植物标本;上党文物陈列馆藏有3200余件上党地区的珍贵文物;校史馆以1000余件图片、实物和音像材料生动展现几代长治学院人立足上党大地,艰苦创业、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与发展历程。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办学,与日本作阳大学、澳大利亚教育联盟、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施坦尼劳斯分校等21所国外高校签署了合作交流协议。派出师生共110余人次。邀请9名来自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海外高层外籍专家到我校进行学术讲座和短期授课。展望未来,学校将按照第三次党代会部署的“1136”战略,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应用型建设为主线,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力争早日建成有区域代表性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
  • 学校简介晋城职业技术学院是2001年5月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由原晋城市教育学院、晋城师范学校、晋城市中等专业学校、晋城市文化艺术学校合并组建的一所全日制高职院校。建院以来,学院始终秉承“诚明乐业”的校训和“以学生为根本、以发展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的办学理念,为当地及周边地区培养了大批符合现代企业用人标准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是“山西省文明校园单位”“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晋城市首批就业创业实训基地”“晋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单位”“全国全民阅读先进单位”“山西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山西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单位”;被确立为“山西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山西省高等职业教育骨干专业建设单位”“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晋城市中德合作双元制办学示范单位”。学院占地274亩,建筑面积15.4万平方米,总资产2亿多元。现有80个校内实训基地,100余个校外实训基地。学院图书馆于2014年10月投入使用,和晋城市图书馆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管理体制,是国家一级图书馆。既承担为师生教学与科研提供服务的高校馆职能,又承担为晋城市民服务的公共馆职能。现有藏书58万册,报纸与期刊1000余种,阅览座位1089个。拥有市民学习空间、中国知网数据库、工具书数据库、超星电子书与学术视频数据库、万方视频数据库、北大方正阿帕比电子书、博看期刊数据库等丰富的数字资源。运用先进的RFID无线射频技术,配置自助办证、检索、借还书、打印复印系统,有电子读报机、读刊机、电子书借阅机等现代化阅读终端,装备有24小时室外自助图书馆。学院共设10个系,分别是机械与电子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化工系、财经系、矿业工程系、民用工程与商务管理系、旅游与酒店管理系、艺术系、教师教育系、外语系。现有在校生6219人,设40个大专专业。其中,中德合作“双元制”培养专业9个: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光电制造与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煤化工技术、煤炭深加工与利用、应用化工技术、工业分析技术。中央财政支持的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专业2 个: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化工技术。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实训基地。省级骨干专业 3个:计算机应用技术、会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省级特色专业3个:计算机应用技术、服装设计与工艺、应用化工技术。省级品牌专业2个:计算机应用技术、会计。省级重点专业3 个:煤层气采输技术、煤炭深加工与利用、音乐表演。此外,学院还建有省级实训基地5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学院现有在职在编教职工438人,其中专任教师37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249人;高级职称教师127人;“双师”素质教师252人;“三晋技术能手”1人,“三晋英才”3人,省级“双师型”优秀教师7人,省级“双师型”教学名师、省级学术带头人、省级师德标兵各1人。2018年,学院教师共结项课题21个,立项课题39个。其中,省级课题5个,市级课题7个,横向课题4个。近年来,学院以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统领,从抓实理论学习、“三基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等方面坚持从严治党,切实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以建设“山西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和“山西省高等职业教育骨干专业”为抓手,以提升内涵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学院的核心竞争力。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2018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4%。学生参加省、国家级专业大赛成绩突出,荣获第四届“互联网+”双创大赛省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优秀奖1项;第二届中华职业教育双创大赛优秀组织奖和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参加 “煤层气井水处理设备研制”项目比赛的矿业工程系学生,以省赛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国赛决赛,并荣获高职组银奖、最佳创意奖。艺术系师生的原创音乐剧《青春变奏曲》公演成功等。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育人机制。牵头联合全市11所中高职院校、12家景区、9家旅行社、50余家五星级酒店及行业协会共同建设晋城市旅游职教集团;与富士康合作共建晋城市光机电职教集团等。充分发挥和利用好学院现有两个优秀的基础元素——创园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引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综合建设和运用课程、队伍、平台、制度、比赛、基地等多方面因素,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 “创园”被认定为“山西省众创空间”“晋城市众创空间”, 目前有30余家注册企业入驻,120余名在校生参与创业。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积极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合作,成立了晋城市中德企业家培训中心开展培训;实施“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提升工程”,为晋城市如期完成精准脱贫任务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撑;心理咨询中心坚持为社会各界提供专业培训和咨询,为有心理困惑的群体排忧解难;牵头成立晋城市女教授协会、晋城市博士协会、晋城市高校科学技术协会,构筑人才交流、创新、发展平台;每周举办市民求知讲堂,提升市民综合素养;承办晋城市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为晋城市基础教育健康发展提供帮助;与中北大学、山东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合作办学,满足市民学历晋升的需求;为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合作企业员工、合作学校教师、部队官兵等提供各种理论培训和技术指导,帮助他们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 作为晋城市唯一一所高职院校,学院承担着为新时代美丽晋城高质量转型发展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坚决做到“六个破除”“六个着力”“六个坚持”, 团结一心,群策群力,为把学院建设成为“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高职院校而奋斗!通讯地址:晋城市凤台东街1658号邮 编:048026电 话:0356-2190238传 真:0356-2191528 http://www.sxjczy.cnE-mail: sxjczybgs@163.com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