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上海:2014年部分普通高校专科层次实行依法自主招生改革试点方案
2014-01-09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依据国家有关法规以及《教育部关于〈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所需配套政策的函〉的复函》(教发函〔1999〕148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教学〔1999〕3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2012年本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相关工作的通知》(沪教委学〔2011〕99号)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2012年本市部分普通高校专科层次依法自主招生试点应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通知》(沪教委学〔2011〕100号)等文件精神,2014年本市将继续在部分高校专科层次实行依法自主招生改革试点。

一、指导思想

贯彻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透明原则,坚持学生为本,坚持德智体美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以有利于高校招生考试安全稳定开展,有利于促进高中阶段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推动高校依法行使办学自主权,有利于体现考生与高校依法自主双向选择的平等权利。

二、试点内容

试点院校继续开展专科层次依法自主招生,由试点院校依法自主进行入学考试、自主确定入学标准、自主实施招生录取。

对应届高中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齐全)实施学业水平成绩与高校测试相结合的办法录取。对应届、历届三校生、历届高中生、应届高中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不全的)实施联合命题统一入学测试与高校测试相结合的办法录取。艺术类专业招生的专业测试由招生高校自主决定测试内容,自主考试。各校依法自主招生章程须经教委核准后备案。

三、试点院校和招生计划

2014年度共有33所试点院校参加依法自主招生,招生学校名单见附件1。

四、报名办法

(一)报名条件

凡符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2014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名工作的通知》(沪教委学〔2013〕62号)中报名条件的考生均可报名。

报考考生类别:

1.符合本市高考报名条件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且参加10门学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并获得有效成绩的考生可报名。目前已经取得高中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地理、历史和信息科技等6门学科(以下简称“6门学科”)有效成绩的应届高中毕业生,须报名参加2014年语文、数学、外语和思想政治等4门学科(以下简称“4门学科”)的考试,并取得有效成绩,按照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办法进行录取;如未报名参加4门学科考试,或报名后实际未参加考试者,不能参加2014年专科层次依法自主招生的录取。

2.符合本市高考报名条件的历届高中毕业生以及应届高中生(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地理、历史、信息科技等6门学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不全)和本市历届、应届全日制中职校毕业生,纳入入学当年招生计划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全日制中职校毕业生均可报名。该类考生将按照不使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办法进行考试录取。

3.本市内地新疆中职班应届毕业生(名单由市教委锁定),该类考生将按照不使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办法进行考试,计划单列,单独录取。

4.退役士兵考生的报名办法,按照市教委、市民政局制定的文件(另发)规定执行。

(二)报名、确认办法和时间

2014年2月11日9:00至2月13日16:00考生通过上海招考热线(www.shmeea.com.cn和www.shmeea.edu.cn)网上报名系统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修改本人报名信息,过时系统将自动关闭,不再予以补报名。

网上报名成功的考生,须于2013年2月22日、23日到第一志愿院校办理网上报名信息确认手续,本人须在《2014年上海市部分普通高校专科层次依法自主招生考生信息表》签字确认,因填报错误造成的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

2014年应届“三校生”持学籍所在“三校”开具的学历证明、历届“三校生”持由原毕业学校开具的学历证明或毕业证书,直接到第一志愿学校办理报名确认手续和考生资格审核。除此以外,报考依法自主招生院校的考生须先参加2014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取得高考报名号,并由接受报名的区县招办按照高考报名工作规定做好高考报名资格的审核工作。

(三)志愿填报

考生须在网上报名时同时填报志愿,每名考生可填报2所院校志愿,每所院校最多可填4个专业和1个专业愿否调剂选项。

第一、二志愿录取结束后,网上将公布有缺额计划的高校及其专业情况,未被录取的考生可再次在网上填报2所院校志愿。各校根据招生章程公布的录取规则,确定录取名单。招生院校须将录取名单在学校网站上公示,同时报市教委备案。

五、考试与录取办法

各项测试日期统一定于2014年3月1日(星期六)上午8:30开始。试题命制和印刷必须严格按照国家保密工作规定进行。

(一)使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考试录取办法

1.一般专业:录取总分由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10门成绩折算分)和校考成绩组成,其中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录取总分的70%。

2.艺体类专业:录取总分由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10门成绩折算分)和校考成绩组成,其中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录取总分的50%。

3.以上校考测试方式由试点院校自主确定,并在招生章程中公布。

(二)不使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考试录取办法

1.一般专业:录取总分由统一入学测试成绩和素质技能测试成绩或校考成绩组成。试点院校以录取总分结合学校的校测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统一入学测试成绩满分150分;素质技能测试成绩和校考成绩满分均为100分,统一入学测试成绩占比例不得低于录取总分的50%。

2.艺术类专业:考试录取办法同上,录取时统一入学测试成绩及素质技能测试成绩或校考成绩比例由试点院校自主确定。

六、录取工作日程

(一)录取时间

试点院校应于2014年4月底前完成全部录取工作,其中,2014年3月22日,向不使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录取的应届生寄发录取通知书;2014年4月10日,向不使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录取的历届生寄发录取通知书;2014年4月24日向使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录取的考生寄发录取通知书。被录取的学生,今年不得再参加5月份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和6月份的“普通高校招生统一文化考试”(高考)。未被录取的考生,可继续参加今年高考。

(二)调档工作

试点院校录取生源的档案采用纸质档案(或人事档案)形式。考生凭招生院校录取通知书于2014年8月下旬前往相关区(县)高招办或高中阶段学校领取档案后送招生院校。

七、思想政治品德考核

考生的思想政治品德考核由所在高中阶段学校负责,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类。

退役士兵考生的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工作另文规定。

对受到记过以上处分且未撤销的考生,所在高中阶段学校要提供所犯错误的事实、处理意见和本人对错误的认识及改正错误的表现等详实材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八、身体健康状况检查

考生体检工作由市卫生计生委和市教育考试院共同负责,按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市卫生计生委、市教委联合印发的《上海市招生体检管理办法》执行。各试点院校可在此基础上,根据本校的办学条件和专业培养要求,提出合法、合理的补充规定,并在招生章程中向社会公布。考生体检信息的采集由区(县)体检站负责。

九、收费标准

试点院校的报名、考试费收费标准按上海市物价局、上海市财政局《关于上海市教育考试院有关考试收费等问题的复函》(沪价费〔2006〕005号)以及上海市物价局《关于普通高校、中等教育等招生报名、考试收费标准的复函》(沪价行〔2000〕第117号)规定的收费标准执行。

如被录取考生已缴纳2014年6月国家统一高考考试费用的,考生在报到注册后,由试点院校负责退费,具体办法由市教育考试院制定。

十、招生章程

试点院校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教育部有关规定制订本校的招生章程。经过评审,确定参加依法自主招生的院校须填写《2014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章程核准备案表(正副表)》正式上报市教委。市教委将于2014年1月7日前完成招生章程的核准备案工作。经核准备案的招生章程方可正式向社会公布,并不得擅自更改。试点院校法定代表人应对学校招生章程及有关宣传材料的真实性负责。试点院校应认真、周密地制订和实施招生章程,并于2014年1月7日前将经市教委核准的招生章程寄至各区(县)高招办。

十一、相关事宜

试点院校在征得高中阶段学校同意后,可提前组织被录取考生进入高校开展新生教育,但不得另外收取教育费用。该批新生与高考录取的新生统一于2014年秋季入学。

对肢体残疾、生活能够自理、能完成所报专业学习,且测试成绩达到要求的考生,试点院校不得因其残疾而不予录取。

试点院校须严格按照“严格程序、加强管理、接受监督”原则,以及“条件明确化、程序规范化、招生办法公开化、录取结果公示化”的要求,制定详细的自主选拔录取方案并向社会公布,并认真做好报名、考核、录取、公示等各个环节的工作。

十二、招生纪律

各试点院校要按照高等学校招生“阳光工程”的精神和要求,切实加强招生工作的领导。各试点院校须成立由分管校(院)长负责的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由校招生办和监察部门负责人等组成的招生录取小组。试点院校应强化对考生的资格审查、身份确认及录取名单的公示工作。凡属考试、录取中的重大问题,一律经集体研究决定,会议记录应存档。各试点院校要选派政策水平高、工作认真负责、作风正派、办事公道并经过培训的骨干教师参加录取工作,凡当年有直系亲属报考本校者不得参与招生考试工作。

各试点院校应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关于实行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责任制及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的通知》(教监〔2005〕4号)有关规定,严肃查处各种违规行为。一经发现试点院校的违规行为,市教委将视情况扣除该校当年的招生计划,情节严重的,将取消违规学校当年的招生计划。

各试点院校应加强招生考试廉政建设,招生工作实行“八不准、十公开、三监督”制度。八不准:(1)不准在报名、考试、阅卷、登分等考生信息登录和录取等工作中泄露秘密、循私舞弊;(2)不准向考生及家长许愿;(3)不准向考生所在高中阶段学校有关人员行贿;(4)不准在推荐和录取考生工作中弄虚作假及滥用职权要求学校违规录取考生;(5)不准接受考生(家属)的钱物、宴请和向考生及家长收取与招生录取挂钩的任何费用;(6)不准协助、参与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以介绍、拉拢生源牟取利益的活动;(7)不准违反规定擅自超计划招生;(8)不准以学历招生名义招收非学历班。十公开:(1)招生政策公开;(2)高校招生资格公开;(3)高校招生章程公开;(4)高校招生计划公开(未向社会公布的招生计划不得录取);(5)考生资格公开;(6)录取程序公开;(7)录取结果公开;(8)咨询及申诉渠道公开;(9)重大违规事件及结果公开;(10)录取新生结果公开。三监督:(1)我委将组织人员对33所试点院校的录取工作进行监督检查;(2)各试点院校将接受各区、县高招办监督;(3)接受社会监督(设接待站、计算机查询、在接待站设举报箱等)。

附件:1.2014年上海市部分高校专科层次实行依法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学校名单

2.专科层次依法自主招生计划调整申请表

3.2014年上海市部分高校专科层次实行依法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工作日程

附件1

2014年上海市部分高校专科层次实行依法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学校名单

编号 学校名称

1 上海建桥学院

2 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

3 上海震旦职业学院

4 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5 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

6 上海建峰职业技术学院

7 上海行健职业学院

8 上海健康职业技术学院

9 上海杉达学院

10 上海新侨职业技术学院

11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

12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13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14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15 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

16 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

17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18 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

19 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

20 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

21 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22 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

23 上海电机学院

24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5 上海商学院

26 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27 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

28 上海民远职业技术学院

29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30 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31 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32 上海体育学院

33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附件2

专科层次依法自主招生计划调整申请表(略)

附件3

2014年上海市部分高校专科层次实行依法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工作日程

时间 工作内容

2014年1月7日 试点院校向社会公布依法自主招生章程,同时在市教委网站公布,并向区县寄送经核准的招生章程

2014年2月11日至13日 考生通过“上海招考热线”网上报名系统办理报名手续

2014年2月22日、23日 考生到所填报的第一志愿学校办理报名确认手续

2014年3月1日上午8:30起 试点院校选拔测试

2014年3月10日至13日 试点院校进行第一、二志愿录取(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无及不全考生)

2014年3月14日 试点院校上报缺额计划和录取结果,并公布院校缺额计划

2014年3月15日 考生查询院校缺额计划,未录取网上填报征求志愿

2014年3月16日 试点院校进行征求志愿录取(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无及不全考生)

2014年3月17日至21日 公示拟录取名单(学校网站,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无及不全考生)

2014年3月22日 向录取的应届生发放录取通知书(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无及不全考生),上报新生录取数据

2014年4月10日 向历届生发放录取通知书

2014年4月12日至15日 试点院校进行第一、二志愿录取(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齐全考生)

2014年4月16日 试点院校上报缺额计划和录取结果,并公布院校缺额计划

2014年4月17日 考生查询院校缺额计划,未录取网上填报征求志愿

2014年4月18日 试点院校进行征求志愿录取(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齐全考生)

2014年4月19日至23日 公示拟录取名单(学校网站,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齐全考生)

2014年4月24日 向录取考生发放录取通知书(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齐全考生),各试点院校向考试院高招办报新生名单(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齐全考生),同时打印所有新生名册

2014年5月至6月 试点院校可在录取新生中进行入校教育

2014年9月 新生正式入学

热门院校

  • 上海海关学院上海市浦东新区
    学校简介上海海关学院是海关总署唯一直属的全日制本科高等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53年的上海海关学校;198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上海海关专科学校;1996年4月,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上海海关高等专科学校;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上海海关学院,成为新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2018年5月,学校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同时获批公共管理以及税务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办学层次实现跨越,同年海关管理专业成为世界海关组织PICARD标准认证专业。2019年,学校获批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学校设立上海海关学院临港国际校区,同时获批国际商务、翻译硕士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顺利纳入上海市博士授予单位培育建设名单以及上海市博士后流动站建设筹备单位名单。学校现设有海关与公共管理学院、海关与公共经济学院、工商管理与关务学院、海关法律系、海关外语系、公共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检验检疫技术交流部等八个院(系);设置了海关管理、海关检验检疫安全、海关稽查、行政管理、物流管理、审计学、国际商务、税收学、经济统计学、法学、英语等11个本科专业和公共管理硕士、税务硕士、国际商务、翻译硕士4个专业学位点,分属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等学科门类。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对标海关行业需求,围绕人才强校、关校合作、国际化三大发展战略,坚持立地顶天,依特做特,以特促强,走特色办学的内涵发展之路,培养符合海关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涉外型的高素质海关管理专业人才以及服务口岸物流和国际商务的外经贸专业人才,并积极开展海关理论研究和国际交流。学校同时承担海关系统中、高级干部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和业务培训等任务;并根据世界海关组织(WCO)的分工和亚太区域国家和地区的要求,逐步承担该区域海关人员培训任务,履行相应的国际义务。学校以建设海关特色鲜明、服务国家战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高等学府为目标,主动跟进海关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海关贡献更多力量。截止至2021年8月31日,学校拥有专任教师163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49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的比例为41%。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7人、硕士学位教师56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为94%。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学科研水平较高。学校设有海关管理研究所和海关法、海关风险管理、关税、海关公共关系、报关等研究中心,紧密结合海关改革发展和双边、多边、区域海关国际合作中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科学研究。2009年,学校获准设立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工作室。公开出版学术期刊《海关与经贸研究》。学校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占地面积521亩。下设苏州分校,位于苏州市吴中区,占地133亩。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标准,学校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图书馆和先进的ATM校园网,教室都具备多媒体授课的条件;并建有数码阅览室、视听室、文娱活动综合楼、网球场、游泳馆、体育馆等配套设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校始终凸显以“爱国明志、开放博学”为内涵的“大学精神”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准军事化管理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校始终以教学、科研、培训为中心,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以德育为核心的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 学校简介上海市南湖职业学校由原虹口区五所职业学校于2000年组建而成。学校现有三门路、密云路2个校区,占地面积137.6亩,建筑面积93927平米。学校现有教职工297人,在校生2434人。 2000年学校经教育部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重点职校,上海市现代化标志性职校,2015年被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命名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科文职工之家、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特色实验校、上海市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工人先锋号、上海市模范职工之家等国家级、市级荣誉百余项。 学校现有财经商贸类、旅游服务类、信息技术类、交通运输类和文化艺术等五大专业群。拥有上海市职业教育国际商务开放实训中心、汽修开放实训中心和国际邮轮教学基地。是国家人社部命名的第43、44、45届世界技能大赛餐厅服务项目中国集训基地。 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型、发展型、技术技能人才目标,学校形成了“改革•发展•特色”的办学思路和“把需要生活的人培育成生活需要的人”的办学宗旨,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与上海商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杉达学院、上海电子信息技术学院、上海济光学院等开展了中职—本科(7年一贯),中职—高职(5年一贯)的贯通培养模式,与澳大利亚TAFE学院开展国际化办学,与多家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并积极推进“双证融通”,让学生获取学历证书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同步。 南湖职校建校以来,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心和中外人士的关注。原上海市两任市长徐匡迪和韩正都先后来到学校视察,勉励师生。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品牌和口碑。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黄浦区
    学校简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位于创新求索、文化荟萃、包容并蓄的黄浦腹地,红墙映日、梧桐环绕。其前身是由圣约翰大学医学院(1896-1952)、震旦大学医学院(1911-1952)、同德医学院(1918-1952)于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合并而成的上海第二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1997年,学校通过了“211工程”立项。2005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成立了新的由教育部、上海市政府重点共建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进入“985”高校行列。2010年11月,学院成为卫生部与教育部合作共建的第一批十个重点高校中的一员。两校合并以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充分发挥“部市共建”、“部部共建”的体制机制优势,遵循综合大学的发展规律和医学学科的特殊规律,保持医、教、研、管的相对完整性,不断探索实践在综合性大学中发展医学院的模式。 历经百余年的春华秋实和六十九载的风雨征程,医学院秉持“团结、勤奋、求实、进取”的院训及“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的学院精神,深入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上海风格、交医特质”的交大医学院发展道路,努力打造具有“厚基础、强实践、重转化、塑规范、融国际”的交大医学“精品化”卓越医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医学院始终以谋国家之强盛、求科学之真知、践医学之神圣为己任,与时代同呼吸、与社会共命运,在医疗卫生事业的壮美画卷中留下了诸多浓墨重彩的笔触,为社会输送了7万余名医学人才。学院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享有较高国际声誉,师资力量雄厚,优势特色明显,学术成绩卓著,集医、教、研以及社会服务全面发展的研究型、创新型院校,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前列,在多项学科综合排名中均位列全国医学院校首位。 医学院现拥有重庆南路、闵行两个校区。为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对标国际一流医学院标准,进一步夯实学校科研基础、凸显学科特色,应上海市市委市政府“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的总体要求,2019年浦东校区项目正式立项。2020年11月,交大医学院浦东校区盛大开工,历经百余年的上海交大医学院拉开了从浦西延伸到浦东,从黄浦卢湾拓展到张江科学城,从新天地融入到国际医学园区的序幕。 医学院坚决贯彻“人才强院”的主战略,切实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大师云集、人才荟萃。现有教职医务员工39575名,专任教师752名,在职高级职称421人,博士生导师940人、硕士生导师1203人。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5人,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2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人,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2人,英国皇家内科医师学院院士1人,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2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4人,国际牙医学院院士1人,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通信院士1人,英国皇家外科学院院士1人,美国护理学科学院院士2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8人次,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20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9人,教育部海外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9人,上海市教学团队5个,上海市教学名师8人。2011年,王振义院士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医学院将培养有灵魂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作为根本任务,经过多年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将一批今天优秀、极具创新潜质的学生和不断超越自己、极具创新思维的优秀老师在一起相互激励、共同超越,使我们的学生更加优秀,使我们的老师更加卓越,产生使学生和老师都终身受益的创新能力和智慧”的办学理念,建立了卓越医学特色教学体系,开创了极具特色的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医学教育新模式。近年,医学院持续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加强以基地建设与临床优势为依托,以转化医学理念为内涵的“卓越医学教育体系”建设,坚持提升医学生职业胜任力的教育方向,形成以“精品化”职业素质教育为主线的“一个模式、两个主体、三个层面、四个贯通、五个特色”的医学教育架构,实现扎实基础、主动学习、启迪智慧、提升能力、完善人格的人才培养目标。 医学院共有24个学院(系),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生物学)及4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有临床医学八年制(含口腔方向,授予博士学位)、8个本科专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儿科学、生物医学科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技术、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护理学),其中,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技术、护理学为国家特色专业;临床医学八年制(法语班)、临床医学八年制(4+4硕博班)、儿科学“5+3”、临床医学五年制(英语班)是学院的特色班级。2016年以培养生命科学领域卓越领军人才为目标,新增生物医学科学专业。2019年交大医学院高质量完成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医学院作为中国唯一院校接受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专家组全程观摩,获得中外专家高度评价。医学院目前在校学生9007名,其中本科生3098名,研究生5608名,留学生301名。2010年起,医学院率先探索和实践临床医学专业“5+3”及“5+3+X”改革,深度参与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2020年,新招录住院医师1103名,专科医师规培生409名,分别占全市招录总人数的33%和41%。 作为教育部基础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教育部口腔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国家级临床技能实验示范中心学科组长单位及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医学院具有临床模拟功能齐备、师资团队雄厚、医疗资源丰富、操作平台先进的基地优势,并通过器官系统整合式课程、临床技能操作、客观化临床考试等全面提升医学生临床技能和创新意识。拥有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国家级临床技能实验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2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项。2012年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并担任上海市卓越医学教育计划专家组组长单位。历年来,医学院共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1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0门,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程5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公开示范课8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常见慢性病的健康管理》成为国内首门护理专业的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图书馆总藏书量近100万册,其中电子图书50余万册,电子文献数据库86个,覆盖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护理学、公共卫生及循证医学等生物医学各领域。此外,图书馆还拥有Primal Pictures、Access Medicine系列等丰富的医学教学资源以满足医学教学需求。 医学院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和上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首推“健康中国”思政课程,打造“中国系列”课程品牌,通过理论授课、CBL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组织全国劳模、新科院士、医学大家等与师生面对面,依托“宣誓、授袍、缅怀、授帽、感恩”五项仪式教育,深化育人内涵,进一步加强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围绕“卓越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搭好课上与课下、线上与线下、本科生与研究生三大互动平台。深化“双师联动,协同育人”工作机制,整合班导师与新生导师工作制度,实施全程一贯制模式配备本科生班导师,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医学思政教育体系。依托新媒体优化工作模式,通过“易班”、“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积极联动,强化网络思政育人功能。深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功能,搭建心理健康服务“医教结合”与“网格化”的关怀体系,建立心理疾患转介绿色通道。建立全程性且有序衔接的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全面建设在线就业信息服务平台。 从医学教育的本质是终身教育出发,合并原成人教育分院和网络教育分院,新组建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坚持以国家卫生事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面向医疗卫生大健康行业,依托医学院内外一流的学科和教学科研师资队伍,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目前,学院共有4个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肾脏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科。为响应“从治疗为主到兼具预防、治疗、康养的生命健康全周期医学的新理念”的“新医科”建设,携手打破“门户”,实现医学教育资源共享,开启长三角医学教育高质量一体化、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促进中西医并重发展的新局面,2019年交大医学院联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医科大学、苏州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浙江大学、温州医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等高校倡议发起的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正式成立。疫情期间医学院积极推动联盟高校间课程共享、名师互聘、学生交流、联合科技攻关等项目的开展,2020年4月起推出“与你谈科学”系列网络共享课程。 医学院紧紧围绕国家“双一流”的战略决策,以整体提高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内涵为出发点,以培养卓越医学创新人才为落着点,推动世界一流医学院和一流医学学科建设。整体布局、重点突出,稳步推动国家转化医学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积极发挥国家级创新功能性平台在人才培养、平台运行与保障机制、科技成果产出与共享等方面的示范效应,以高峰高原学科和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带动新一轮学科布局优化。医学院现有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三级学科)16个,临床学科、口腔学科、基础学科、药学(与交大药学院共建)等四个学科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科影响力持续提升,学科排名稳中前行。根据最新美国ESI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统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精神病学/心理学等8个学科跻身全球研究机构前1%,其中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和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进入前1‰。在2020年US New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17个医学相关学科进入排名,其中临床医学、胃肠病学与肝病学、肿瘤学、内分泌与代谢学、环境与职业卫生、细胞生物学、生物与生物化学、药理与毒理学等8个学科进入世界百强;外科学、胃肠病学与肝病学、环境与职业卫生等3个学科居中国内地高校首位;肿瘤学、临床医学、心脏与心血管病、精神病与心理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内分泌与代谢学等7个学科均位居中国内地高校前三。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ARWU)中,临床医学世界排名201-300,药学51-75。在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临床医学排名51-100。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17年公布的学科评估结果,我院临床医学全国排名A+、基础医学A-、口腔医学B+、护理学B+、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B-。2020年上海高校分类评价中,医学院位列学术研究型高校第5名(上海市属高校第一)。 近年,医学院加强顶层谋划,把握世界科技前沿发展态势,聚焦国家和上海市重大战略需求,持续推进脑科学、肿瘤等重大项目的布局和实施,培养储备优秀医学人才,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近年,医学院设立“双百人”计划,着力培养临床研究型医师和临床专职科研队伍,实施“博士后”激励计划,建设一支支撑学院科研事业发展富有创新活力的优秀博士后队伍,实施“高水平创新团队”项目,破冰学科和院校藩篱,组建跨学科、跨单位的稳定研究团队,明确建设目标,实现临床-临床、基础-临床、医学-理工学科协同创新,组建医学院“临床研究中心”,持续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提升临床研究能力。医学院系统共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68项,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7项,国家科技进步奖53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奖2项。2020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8项,连续十一年稳居全国第一。2019年发表SCIE论文3902篇,其中CNS(含子刊)论文数37篇。2020年,医学院系统共获授权专利数73项。 科研基地及平台建设成绩显著。医学院拥有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项目),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25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8个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2个上海市工程研究中心。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转化医学协同创新中心初步实现了产学研良性互动及转化平台的建设目标,2014年挂牌为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进行建设。2015年与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共同建设“脑疾病临床研究中心”,探索性实践院所同城协同、联合攻关的科研组织新模式。近年,医学院积极推动在附属医院建设一批如上海精准医学研究院、分子医学研究院高水平研究院,已初步形成优秀人才集聚、重大成果频出的良好局面。 医学院积极参与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各附属医院不断提升诊疗水平和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学院现有12所附属医院,其中7所综合性医院、5所专科性附属医院。拥有3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代谢性疾病国家临床研究中心、口腔疾病国家临床研究中心、眼部疾病国家临床研究中心),1个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共建),1个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共建),1个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共建)。拥有7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不含中医),数量占上海市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总数的54%,16个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和重点学科。2020年各附属医院开放床位数21634张,门急诊人次达3193.69万,出院人次105.97万,住院手术人次79.13万。目前医学院各附属医院手术人次占全市1/3,治愈疑难杂症患者占全市1/2,以雄厚的综合实力,为上海乃至全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社会广泛赞誉。 2020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医学院系统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号召,坚决贯彻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先后派出八批援鄂医疗队,共计569人弛援武汉,派出182名医务人员援助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随着全球疫情日趋严峻,医学院积极提供国际物资援助,主动将抗疫中积累的宝贵“中国经验”分享给国际友人,充分展示出交大医学院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 医学院积极探索区域协同共建医疗卫生事业新战略,与长宁区政府合作共建上海市同仁医院,并于2014年成立虹桥国际医学研究院,努力实现多维推进区域医疗发展与学科内涵建设。2011年成立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医院发展研究院,大力开展医院管理政策性研究,在国内医院管理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2019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和上海理工大学共同发起建立“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和“医工交叉研究生院”。2020年与上海中医药大学携手成立“中医西医汇聚创新研究院”,着眼于中西医交叉优势学科发展方向,推进中西医交叉创新临床和基础研究。同年10月,成立上海交大医学院—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慢病防控与健康促进协同创新中心”,将充分整合双方优势资源,聚焦“慢病防控”,开展深度合作。12月,与上海开放大学签约合作,未来将共同建设服务老年人群的健康管理体系,共同推进市民健康与医学素养提升以及共同提升医学教育信息化建设质量。 医学院持续深化国际交流,积极拓展教育合作、科研合作和学术辐射,不断提升国际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医学院已与21个国家和地区的64所大学及科研机构开了广泛的合作。近年,医学院进一步加强和世界顶级大学的科研合作,建立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单细胞组学与疾病研究中心、与英国爱丁堡大学共建 “全健康研究中心”。与12个国家的37所大学开展了约50个海外游学(短期)项目,本科生短期境外访学比例达50.4%。国际学生教育工作稳步发展,2020年顺利通过了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组织的来华留学质量认证,成为目前全国首家唯一获得八年认证期的高校。 医学院拥有深厚和优质的中法医学教育传统,中法合作办学已经成为医学院办学特色之一。医学院与法国医学院校的合作历史源远流长,自1911年上海交通大学院医学院前身——震旦大学医学院成立至今,医学院在与法国一流高校的教育合作方面不断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培养了近800名法语医学人才。1997年,医学院临床医学法语班项目正式纳入两国政府合作渠道;2007年,医学院成立“中法医学部”;2013年“上海交通大学与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合作举办的医学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教育项目”获得教育部正式立项,成为国内首个中外联合培养医学博士项目。2018年10月,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与法国巴黎笛卡尔大学、里昂第一大学、里尔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格勒诺布尔-阿尔卑大学等院校共同创建的“中法联合医学院”正式成立,全面开启医、教、研各领域的深层次合作,标志着医学院的中法医学合作揭开了新的篇章、迈向了新的高度。 2013年医学院与渥太华大学医学院签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渥太华大学医学院合作协议》,成立“上海交通大学-渥太华大学联合医学院”,2014年“上海交通大学与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合作举办医学本科英文班项目”获教育部批准,2015年起正式开始招生,2017年建设完成中加联合实训中心。 2019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和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携手成立“全球健康学院”,学院整合交大医学院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热带病防控领域的优势力量和全球分布的国际合作网络,旨在培养具备扎实学科基础,创新思维、全球视野的全球健康治理的领军人才。 2020年全球健康学院率先在国内为医学院开设《全球健康》必修课。在全球健康学院建设的基础上,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和爱丁堡大学共建“全健康研究中心”,中心围绕人类、动物和环境领域之间的重大健康领域和治理系统,发展“全健康”学科体系,率先在我国开展全健康双硕士联合研究生培养,建立全健康研究与实践基地,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全健康高级人才、为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全健康技术与政策咨询搭建平台,从“人类-动物-环境”健康的整体视角提高我国公共卫生治理能力,服务于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医学教育改革进入新时代,医学院的改革发展也迎来重要战略机遇。全体医学院人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为根本使命,牢牢抓住国家“双一流”建设和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的时代机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始终坚持医教协同,持续深化医学教育综合改革,全力推动医学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坚持把医学教育写在祖国大地上,把医学研究写在世界科技前沿上,把医学论文写在人民健康篇章上,为祖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接续奋斗。
  • 学校简介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于1953年,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出版印刷类学校,中国出版印刷专业教育的摇篮,国家新闻出版署(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特色学校。2008年,学校在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2010年,学校被列为国家100所骨干建设高职院校单位之一,2015年通过教育部和财政部两部委验收并获得“优秀”等级。学校是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单位;是上海市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首批试点单位;上海市第一批依法治校示范校单位。2017年,学校1名教师入选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申办形象大使,学校助力上海获得2021年世界技能大赛举办权。2018年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并获得教育部“传统技艺传承示范基地”称号。2021年,“分类评价”工作在上海“应用技能型院校”中再次以显著优势排名第一,社会行业影响力显著提升。近70年来为我国的出版印刷业培养了7万多名高层次技术骨干和行业高级管理人才。学生连续四届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并分别在2013年和2015年荣获第42届和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印刷媒体技术项目铜牌和银牌;在2017年和2018年连续两届美国印刷大奖中,学校师生勇夺其中15项最高奖项——班尼金奖(Benny Award)。中国印刷传媒高技能人才正陆续从学校走向世界。学校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确定为第43、44、45届世界技能大赛印刷媒体技术项目中国集训基地,被授予“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学校被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确定为“国家印刷出版人才培养基地”,连续五次被授予“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2018年3月,世界技能组织主席西蒙·巴特利受聘学校名誉教授,建立了“西蒙·巴特利中国技能研究工作室”。学校以培养服务上海和全国出版印刷传媒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秉承“立足上海、领先国内、依托行业、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以“工文艺融汇、编印发贯通、教学做互动”为办学特色,致力于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技能型高等院校,使学校成为国家出版印刷人才培养基地、上海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基地、国际先进传媒技术推广基地。学校秉持“崇德弘文笃行致远”校训,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国际化发展,传承中国出版印刷优秀文化,积极吸收借鉴国际化的教育思路、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教育内容及灵活的育人形式,形成了工、文、艺相互渗透且有鲜明特色的“印刷工程与包装设计”、“出版传播与文化管理”、“艺术设计与影视动漫”三大专业群。学校现设有印刷包装工程系、出版与传播系、信息与智能工程系、艺术设计系、文化管理系、影视艺术系、动漫与电竞系、基础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现代传媒技术与艺术学院和继续教育部等教学部门。学校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工文艺融合,注重学生专业技术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依托行业产业,构建由课程实验、生产实训、顶岗实习实践教学体系。学校建有一流的实验、实训设施,专业设备种类齐全,实验实训项目丰富。由学校为牵头单位建设的“柔版印刷绿色制版与标准化实验室”获批为首批新闻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中的“专业领域实验室”,这是学校获批立项建设的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学校高度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芬兰、瑞典、爱沙尼亚、日本、新加坡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跨国公司、行业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与交流关系,其中不乏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大学、芬兰奥卢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印刷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德国海德堡印刷机械有限公司、日本小森公司等国际知名单位。学校与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学院合作举办的印刷图文信息处理(专科)合作办学项目被评为第二届上海市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表彰项目。学校顺利完成印刷媒体技术专业ACCGC认证现场评估工作。国际化办学成为学校的品牌。学校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协助孟加拉国家印刷工业协会筹建印刷职业学院。与香港印刷科技研究中心、上海市印刷行业协会合作建立“Idealliance-China G7 培训基地”,大力开展境外技术技能培训。编写的《出版印刷人才培养教材》作为培训教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印刷员工开展印刷技能培训,推进了国际出版印刷服务合作、促进了出版印刷业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与交流。目前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近6000人。学校培养的学生一直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一直在99%以上,专升本率保持在15%以上。学校坚持“观念兴校、特色立校、人才强校”,夯实“三位一体”的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成果,坚持校企合作多员参与的办学方向,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为具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中国出版印刷传媒领域高等职业教育龙头院校,致力于为我国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人文素养、艺术眼光、创新意识的印刷出版传媒类高端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国家、上海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发展。Founded in 1953, Shanghai Publishing and Printing College (SPPC) was the first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linked to the publishing and printing industry in China. Co-sponsored by the former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Press and Publication and Shanghai Municipality, it is the cradle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 this field. In 2008, SPPC was rated as excellent by the Ministryof Education in evalu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n 2010, it was listed as one of the 100 key construction unit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China. In 2015, it passed the inspection of the Ministryof Education and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and obtained the Excellent level. In 2017, a teacher of SPPC was selected as the image ambassador for the 46th World Skills Competition, and the college also helped Shanghai win the right to host the World Skills Competition in 2021.Over the past 68 years, SPPC has trained more than 60,000 high-level technical talentsand senior management personnel for China's publishing and printing industry. Asrepresentatives of China, some students in SPPC attend the World Skills Competition for three years, and won the bronze and silver medals in the Print Media Technology Projects of the 42nd and 43rd World Skills Competitions, in 2013 and 2015 respectively. In the two consecutive American Printing Awards in 2017 and 2018, teachers and students from SPPC won 15 of the highest awards -- the Benny Award. As high-skilled talents in China's print media are gradually moving from SPPC to the world, the college was identified by the 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Security as the China Training Base for the 43rd, 44th and 45th Print Media Technology Project in World Skills Competition, and wasawarded the “National Skilled Talent Training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Award”. SPPC has also been identified as the National Training Base for Printing and Publishing Talents by the former State Press and Public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has been awarded th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Award for the Trainingof Skilled Talents for five times. In March 2018, Simon Bartley, Presidentof the World Skills Organization, was hired as an honorary professor in the collegeand established Simon Bartley China Skills Research Studio.SPPC takes it as its own responsibility to train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whoserve the publishing and printing media industry in Shanghai and the wholecountry and adheres to the philosophy of “based in Shanghai, leading thecountry, rely on its advantages in the industry, and making a contribution tosociety”.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bination of engineering,literature and art; integration of editing, printing and development, and three-prongedway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doing, SPPC is committed to building a distinctivecollege of applied technology skills, a national publishing and printing talenttraining base, a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service base in Shanghai, and anadvanced media technology promotion base in the world.Adhering to the motto of “Advocating Morality, Promoting Virtue, Practice Earnestly and Dedicatedto Prosperity, SPPC is committed to connotative development,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By inheriting China'sexcellent publishing and printing culture, and actively absorbing internationaleducation ideas, advanced concepts, rich content, and flexible forms ofeducation, SPPC has formed three major professional groups: Printing Engineeringand Packaging Design, Publishing Dissemination and Cultural Managementand Art design and Film and Television Animation, which areinfiltrated by engineering, literature and art with distinctivecharacteristics. The college currently has the Department of Printing and Packaging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Publishing and Dissemination, Department of PrintingEquipment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Art and Design, Department of Cultural Management,Department of Film and Television Art, Department of Foundational Teaching, Department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llege of Modern Media Technology and Art,the Office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other teaching departments.Oriented by employment, SPPC eyes building a comprehensive college of engineering,literature and art, and pays attention to students' professional technicalskills training and vocational quality. Based on the industry situation, thecollege has formed a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consisting of curriculumexperiments, production training, and internship practice. The college hasfirst-class experimental and training facilities, complete professionalequipment, and abundant experimental training programs. The Green Platemaking and Standardization Laboratory of flexographic Printing, built by SPPCas the leading unit, has been approved as the professional fieldlaboratory in the first batch of key laboratories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standards in the press and publishing industry, which is a national and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in project construction.SPPC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internationalcooperation and exchanges, and has forged a good partnership with universities,multinational companies and industry organizations across more than 30countries and regions, including the United States, Canada, Russia, Britain,France, Finland, Japan and Singapore. Among them, there are many internationalwell-known units, such as 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the UnitedStates, the University of Oulu in Finland, Nanyang Technology University inSingapore, Heidelberg Printing Machinery Co., Ltd in German and Komori Co., Ltdin Japan. The college cooperates with the Otterbein University (in the US), the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he French 3IS-Institut International de L’imageet du son (3IS) and the French Business college Art, Culture, Luxury, Cultural Heritage (EAC) to organize a numberof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projects approved by the ChineseMinistry of Education. Among them, the project of printing picture and textinformation processing (among colleges) jointly held by the university wasrated as the second Shanghai model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commendation project. Since SPPC successfully completed the on-site evaluationof the American media Accrediting Council for Collegiate Graphic Communications(ACCGC) certification for print media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ized collegeinghas become the brand of SPPC.SPPC actively responded to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of the country, vigorouslycarried out overseas technical skills programs, set up a Bisheng Workshop TrainingBase in Tashkent Institute of Textile and Light Industry in Uzbekistanand, andassisted the Bangladesh National Printing Industry Association in thepreparation of the printing vocational college. The book of Publishing andPrinting Personnel Training Textbook, as a training material, carries outprinting skills training for staff in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whichpromotes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and printing service, and enhances thecooperation and exchanges between industry and the countries along the route.At present, the college has nearly 6,000 full-time students. The students trainedby the college have been widely welcomed by the employers. The employment rateof college graduates has been above 99% for many years, and the rate of undergraduate promotion hasbeen maintained at more than 15%.SPPC adheres to the concept of “invigorating colleges with distinctive features,establishing colleges with unique characteristics, and strengthening collegeswith talents”, consolidates the “trinity” achievemen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national model backbone vocational college. It dedicates to the college-enterprisecooperation with multiple members, and strives to build the college into aninternational leading institution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fieldof Chinese publishing, printing and media. Striving to build the college into aleading institu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field of publishingand printing media in China with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it is committedto training high-end applied technical talents of printing and publishing mediawith international vision, humanistic literacy, artistic vision and innovativeconsciousness, so as to serve the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ofShanghai and the country.
  • 学校简介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创建于2001年,坐落于浦东航空港与洋山深水港之间,是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民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现有在校生近9000人,是上海市办学规模最大的民办高职院校之一。学校遵循党的教育方针,适应国家改革开放,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立足上海,面向长三角,辐射中西部地区,以培养语言类应用型人才和涉外服务复合型人才为主,为国际化城市上海现代服务业培养“外语见长、职业能力突出”的一线优秀复合型人才。学校特色鲜明,已成为国际化、开放性,中外文化交融,集学科知识、职业能力和道德品德于一体的育人摇篮。学校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完善,拥有教学楼、实训楼、标准化运动场、多功能体育馆、图书馆等完善的教育教学设施,建成了覆盖全校的校园网、闭路电视、广播电台等信息化系统,学生公寓、餐厅等生活设施条件优良。学校建有中央财政支持的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外语情景实训基地,建有国际商贸实训基地、文秘综合实训基地等4个市级实训高地,在市政府扶持资金支持下建成注重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傅雷生平陈列馆“疾风迅雨廔”、中韩文化交流史料馆,并建立了36个校内专业实训基地和88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校拥有一支素质精良、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500余人。副教授及以上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25%以上。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0%以上,外籍教师20余人,留学归国教师30余人。获上海市教学名师奖2人,上海市高校育才奖10人。适应上海国际化都市建设对现代服务业人才的需求,学校开设英、日、德、法、韩、俄、西班牙等7个语种及商务、文法、机电信息及艺术设计类41个专业(含方向),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招生规模和报到率稳居上海民办高校前茅。学校坚持“基础适度,以德为本,外语见长,突出技能”的育人方针,紧紧围绕上海市产业企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人才需求,积极探索“外语平台+职业技能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语言类专业围绕“打好基础、听说领先、考证考级、注重应用”的指导方针,非语言类专业突出“能力本位、任务引领、校企合作、双证融通”的指导思想,逐步形成了“外语应用能力+职业岗位技能”的人才培养特色,不断探索“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四合作”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获上海市“085工程”重点专业5个、市级教学成果奖4项、市级教学团队7个、精品课程10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建设5门,12个校企合作专业技师学院项目。建校以来,学校已为社会输送了近40000名高素质技能职业人才,毕业生广受人才市场青睐,就业签约率连年保持上海民办高校第一名,居全市同类院校前列。学校具有招收国际留学生资质,与67所国外高校开展了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 600多名学生通过学校搭建的国际交流立交桥出国深造。学校承办了近20批国家商务部援助发展中国家财政官员培训项目,来自30个国家的400余人来校接受培训,多个上海市高校学生海外学习实习项目获批资金支持,开展了澳大利亚游学、德国“F+U”培训、美国带薪实习、新加坡留学实习项目等中外合作项目,超过200名同学受助分批到美、德、日、澳大利亚等国出国学习、培训、实习,成为上海高校教育国际化的排头兵。学校秉承“明德至善、融通中外”校训,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立校,服务国家,回报社会”办学理念,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依法办学,诚信办学,规范办学,是上海市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上海市高等职业院校优质校建设单位,获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及复评“优秀”等级,并先后获得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上海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文明校园、上海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上海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现在,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在建设高质量、有特色、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基础上,向着创建全国一流民办高校的目标迈进!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