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山东:高考美术统考1月19日进行 4市设省外考点
2012-12-27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记者从山东省招考院获悉,2013年山东省艺术类招考工作即将展开,在济南市、青岛市、淄博市、潍坊市设立省外院校艺术类专业考试点,普通高校美术类专业招生实行全省统一考试。

  据介绍,美术统考于2013年1月19日进行,考试科目为造型基础、色彩基础,用时均为180分钟,单科满分为150分,两科总分为300分。非美术类专业仍实行招生院校自行组织专业考试的办法,考试时间定于2013年2月20日至3月6日。所有普通本科院校的本科专业均可在我省统一设置的考点组织专业考试。普通高校非美术类高职(专科)专业原则上不安排专业考试,认同所有本科院校相同或相近本科专业合格成绩。考生持身份证、《报考证》、院校准考证参加招生院校的艺术类专业考试,3证不全或不一致者不准参加考试。我省要求,各高校要在《合格证》中明确注明考生的专业成绩和排名,并于2013年4月30日前发送至考生。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学校简介日照航海工程职业学院是一所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复成立、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至今已有23年的办学历史。学校位于魅力海滨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日照,依山傍海,风景秀丽。是山东省首批高职教育综合评价、单独招生院校,山东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示范单位,日照市中华职教社社务主任单位,拥有全国同类院校中培训项目种类、培训规模居前三位的船员培训中心,拥有交通部批复的豪华游艇操作人员培训资质,360°全视景航海模拟器是山东省装备的第一台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船舶操纵模拟器。智能电梯工程实训与鉴定中心、仿真豪华邮轮实训中心、消防工程实训与鉴定中心、智慧校园一体化建设列入山东省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仿真豪华邮轮实训中心获批日照市重点实验室。正在建设全省一流的电梯工程技术鉴定与实训中心、全国规模最大的消防工程技术鉴定与实训中心。学校与50多家企业达成校企合作协议,实行订单式培养,学生“入校即入职 、就业即高薪”。目前,学校下设航海学院、管理学院、信息学院、工程学院、公共基础部、思政教学部等教学单位,开设25个统招高职(专科)专业,形成了航海类、机电类、信息技术类、旅游管理类、康养护理类五大优势专业群,走出了航海特色鲜明、应用工科见长、高质量就业的办学路子。2019年10月,中共日照市委专门在学校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充分肯定了学校的办学成绩。2021年1月,《日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支持日照航海工程职业学院争办本科职业技术大学。”办学优势区位优势明显,高校众多。地处日照大学科技园,高校众多,人文环境优良。北依卧龙山,东临日照黄金海滨,风景优美,交通便利。航海教育办学悠久底蕴深厚。有23年的航海职业教育底蕴,师资力量、实训条件、办学业绩位列省内外高职院校前列,连续五年荣获“中国十佳船员培训学校”“航运在线品牌院校”“船员最信赖的学校”,累计培养航运人才20多万名,五大洋的航线都活跃着航院学子的身影。师资优良,乐教善导。具有硕士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为 27.5%,副高以上职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5%,“双师型”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 45.6%。《虚拟现实技术在船舶操纵与避碰中的应用》获批教育部科研课题,牵头编写了《山东省船舶水手与机工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参与完成了《航海学》《船舶结构与货运》等多部教材编著任务;主持或参与“航海气象传真图评估系统”、“船长智能软件研究”等省级以上项目的研究工作。GMDSS、航海英语、船舶电气与自动化等单科考试通过率多年来都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茅。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设施一流,实训突出。 拥有2个交通部海事局达标考试中心、71个专业实训室、50个校外实训基地,360°全视景航海模拟器是山东省装备的第一台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船舶操纵模拟器。智能电梯实训中心、仿真豪华邮轮实训中心、消防实训中心列入山东省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仿真豪华邮轮实训中心、消防实训中心获批日照市重点实验室。与中国移动日照分公司共建5G移动网络实训基地。校企合作,面向市场。学校与 50 多家企业达成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就业合作关系,实行订单式培养,学生“入校即入职 、就业即高薪”。就业创业,保障有力。引进校企合作企业建立校内实训工厂、创业孵化基地,从制度保障、政策扶持、创业指导、创新创业孵化等方面层层落实措施,使学生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为学生顺利创新创业保驾护航。学历晋升,渠道畅通。与山东大学、青岛大学、齐鲁工业大学、齐鲁师范学院等多所高校合作,多个本科专业服务在校学生学历晋升。
  •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济南市济阳区
    学校简介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是山东省省属普通本科院校。1953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山东省农林干部学校,期间分设为山东省农业干部学校、山东省林业干部学校,1959年又合并为山东省农林干部学校,后又历经山东省革命委员会五七干部学校、山东省革委会生产指挥部五七干校、山东省省级机关五七干部学校,1979年恢复山东省农林干部学校,1983年改建为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2013年改建为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多年的办学积淀,铸就了学校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形成了“厚德、自强、求是、笃行”的校训,“勤勉、实干、精业、励新”的校风和“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以服务求发展、以特色强内涵”的办学理念。学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严格按照应用型高校发展的总体要求,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深化综合改革、聚焦本科教学,开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致力于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适应能力良好,具有家国情怀和创新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知农爱农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办学水平、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初步形成了“农工融合”的办学特色,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山东省科技兴农先进集体等。办学条件:学校现有济南、齐河、淄博三个校区,占地面积3682.17亩,校舍建筑总面积71.80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36.01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245.18万元。图书馆纸质图书110.17万册。建有84个实验室,其中包括10个校企共建实验室,有500亩生态园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18个,拥有智能化设施农业技术及应用、特色农产品采后品控与综合利用两个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合作共建1个院士工作站、4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08个、社会实践基地36个。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874人,其中专任教师580人,教授61人、副教授170人,硕士及以上646人。现有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齐鲁乡村之星1人,省级教学团队3个,山东省工人先锋号(团队)1个、山东省学习型先进班组1个,荣获山东省高校十大师德标兵、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优秀教师、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省三八红旗手、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省级荣誉称号的教师16人次。人才培养:现有16个二级学院(部),设有30个本科专业,涵盖农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2069人。学校积极探索推进新农科、新工科建设,实施“三名工程”,取得一定建设与改革成效。现有省级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1个、省级一流专业4个,省级教改试点及特色专业9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发展支持计划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15门;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10个;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三等奖9项。科学研究:加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承担国家级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81项、厅级课题124项,承接横向课题3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厅级奖励24项;拥有国家专利授权155项,制定地方标准36项,获得软件著作权74项;出版著作教材41部。开放办学:学校加强校地、校企、校院合作,整合社会资源,先后与山东省国土测绘院、山东省林木种质资源中心、华为、360集团、山东和康源等一批科研院所和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共建协同育人平台和实习实训基地。与鼎利集团联合成立智慧农业产业学院。其与济南市、淄博市、德州市开展校地合作,拓展办学空间、强化内涵建设、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中澳合作办学,与韩国、英国、美国等10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25所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回首历史,学校由农而立,因农而兴,依农而盛,虽几经更名,但始终心系“三农”,农业教育初心未改。扎根齐鲁大地、根植农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山东农业工程学院的历史使命和价值追求。目前,学校本科教学脚踏实地,教学改革稳步推进,正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奋斗目标迈进。
  • 学校简介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城市——山东省德州市,承载着为党育人育才、职教报国兴市的使命。学校办学最早追溯到1958年,在新中国第二个五年计划的起始之年应运而生。2005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德州市人民政府整合五所学校组建而成,是德州市专科层次公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实行“一校两牌”,即“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和“德州市技师学院”。建校60多年以来,学校始终坚守职教报国兴市的初心,紧跟先进科学技术和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节奏,与新中国共奋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培训技术技能人才30余万人,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技术精英、知名工匠、行业翘楚,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评选的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是教育部评选的2015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2017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是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和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学校占地面积1190亩,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7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1.54亿元。校内实训基地26个,校外实习基地271个。投资2.92亿元、建设7个实训中心的德州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总部落户学校,学校实习实训条件跃居全省同类院校一流水平。学校现设有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计算机信息技术工程系、经济管理系、汽车工程系、 电子与新能源技术工程系、建筑园林工程系、粮食工程系、学前教育与社会服务系、健康管理学院(筹)、基础部(马克思主义学院)11个教学系部,开设高职专业45个、五年制大专专业12个、预备技师专业10个、高职与技师联合培养专业2个。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粮食工程技术2个专业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2个专业为国家级骨干专业;会计、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物流管理4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为山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2个专业为3+2专本贯通专业;机床切削加工专业群为省级示范专业群;智能制造专业群、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为山东省品牌专业群。省部级精品课程29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2门。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开放教育和继续教育注册生5000人。在职教职工882人,其中专任教师622人,教授40人,副教授21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419人。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山东省技术能手4人,齐鲁首席技师3人,德州市首席技师15人,德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兼职教师344人。学校实施“集团化办学工程”,形成“1239”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2010年学校牵头成立的德州职业教育集团,已发展为成员企业429家、学校39家、行业协会13个的大型职教集团,2017年被省教育厅认定为山东省骨干职业教育集团。2015年学校又牵头成立“山东省太阳能行业职教集团”,引领山东省太阳能行业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学校技能大赛成绩优异。近三年,学校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奖项643项,其中国家一等奖25项。2018年、2019年在全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中获总成绩第一名和第三名的好成绩。学校与青岛理工大学、德州学院开通“3+2”专本对口贯通培养;设有“自学助考”直通本科,毕业生最快毕业当年可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在校生可直接就读学校国家开放大学的业余本科;或参加全省“专升本”考试,升入本科院校深造。学校努力为毕业生应征入伍搭建平台,大批毕业生奉献国防。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连年达99%以上,一次性就业率95%以上,遍布中车集团、中船集团、中粮集团、首钢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技术技能深得企业青睐,被评选为2019年度山东最具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依托落户学校的“德州创新创业大学”,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纵横交织、多方联动、相互支撑、专创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近年来,学校在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屡获佳绩,先后荣获“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明教育基地”“山东省创新创业示范高校”“山东省省级众创空间”“2019年度山东高校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学校现有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1个,山东省名师工作室4个,山东省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3个,德州市重点实验室2个。先后与德州市13个县(市、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面向全市各行业开展技术技能培训,累计培训19万人、职业技能鉴定5万余人。学校成立应用技术研究院,依托专业优势,组建了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机器人技术中心、智能制造应用技术研究中心等11个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和27和个技术服务团队,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300余项。学校近三年主持了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100余项。授权专利累计3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累计3000余篇。学校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先后派出100多人次赴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或地区研修访学,邀请澳大利亚、德国等国30余位职教专家来校讲学、培训,与法国昂热凡纳公立农艺学院、德国爱科特教育集团、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学院、韩国建阳大学等10余所国(境)外高校(教育集团)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2016年被省台办评为“山东省海峡两岸交流示范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正抢抓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机遇,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把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系统培养这条主线,以内涵发展为核心,实施特色名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文化荣校“五大战略”,全力争创国家“双高校”,努力向特色鲜明、全省优质、全国一流的高职院校迈进。
  • 学校简介窗体顶端青岛黄海学院创建于1996年,是教育部批准的普通本科高校。学校设有国际商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艺术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护理与健康学院、大数据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国学院、继续教育中心、大学体育教学部等13个教学单位。开设70余个本专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艺术学、医学、文学等学科门类。学校占地面积1720亩,建筑面积85.69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7000余人,教职工1726人。办学26年来,为社会培养了15万余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党建引领 健康发展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学校党委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扎实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2016年在全省民办高校党建培训班介绍经验;2018年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为山东省首家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民办高校,首批获评山东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民办高校,民办高校第一家山东省示范思想政治教学部;2019年艺术学院教师党支部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智能制造学院党总支获评“山东党建工作标杆院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获评“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山东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 区位优越 特色育人 学校坐落在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核心地理位置,交通便利,山海相间,气候宜人,宜学宜居。学校秉承“知行合一”校训,遵循“惟德惟能、止于至善”校风,践行“博学、慎思、明辨、笃行”学风,紧紧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的道路。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精心打造学生德、能培养的特色平台,依托学校国学院、孔子学堂、雷锋纪念馆、博物馆、大学生就业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着力打造“以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以雷锋精神红色文化育人、以工匠文化实践育人、以创新创业文化协同育人”的四文化育人特色。 硬件齐全 实践育人 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6亿余元,馆藏图书295万余册,中外文期刊830种;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建有多功能体育馆、大学生活动中心、标准塑胶运动场、足球场、荷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室内乒乓球馆。建有博物馆一座,设中华古砚馆、汉画像砖展馆、古陶瓷文化展馆、奇石观赏石展馆、航空展馆等主题展馆。现有藏品8000多件,包含文房、明清字画、古籍、陶瓷、青铜器、汉画像砖、竹木牙雕等十几个门类。校内建有2个人工湖,素有杭州“小西湖”之称。春季樱花漫道,夏季杨柳依依,秋季丹桂飘香,冬季诗情画意,校园四季如画。 学校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应用技能和创新素质的培养。建有智能制造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建筑工程学院实验教学中心、财经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国际商学院实验教学中心、艺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护理与健康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学前教育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和公共实验教学中心等8个实验教学中心。学校目前共建有校内实验场所174个,实验室总面积2.5万余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近12000台套,学校实验室覆盖了现有的所有专业,覆盖比例达到100%。 学校建有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的实训中心,包括数控技术、机械加工、汽车维修、电子电工、焊接技术、钳工技术等6个实训基地;建有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24个,每年可接纳实习学生3000余名,满足了学生实习实训教学的需要。学校实习实训基地是青岛市首批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2015年11月曾作为全国职业院校规范管理推进会暨集团化办学现场交流会的观摩现场。 师资优良 科研显著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适应多样化办学需求,坚持内培外引相结合,校地、校企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构建了一支师德高尚,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500余人,教师中博士、硕士占85.27%,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占40.26%。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泰山学者2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省市教学名师、有突出贡献专家、首席技师等45人,省青年创新团队3个、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 近年来,学校荣获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实训基地1个,省级教学成果奖12项、省级精品课程18门、省级教改课题14项,主编教材和出版专著61部。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立项2项,省部级项目12项、厅级项目94项,与企业签订横向课题14项,教师发表论文1461篇,其中国内核心期刊、国际三大检索收录120篇。获省厅级科研成果奖励12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70项,有省级“十三五”高校科研创新平台1个。 教学改革 质量为本 学校着力培育与打造亮点特色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为山东省特色专业、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物流管理、工程管理、船舶与海洋工程、经济统计学、环境设计等5个专业为山东省民办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支持计划项目,船舶与海洋工程为青岛市重点培育学科,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5个专业为青岛市校共建重点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船舶与海洋工程、物流管理、工程管理、电子商务5个专业获批山东省2019年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引进了超星泛雅网络、智慧树、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平台,3大平台近1000门课程已经面向全体师生开放。其中,智慧树平台120门课程、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83门课程已经作为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的辅导教学资源。出台《青岛黄海学院网络课程工作规范》,积极推进网络课程建设,立项建设在线开放课程10门。 学校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手脑并用,做学合一”。通过开展与参加各类学科技能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升。近三年,师生在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累计获奖1735项,其中参加数学建模大赛连获佳绩,获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3项,山东省一等奖36项,三次荣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山东赛区优秀组织奖”。多人被评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学校发展特色体育项目—荷球,连续四年蝉联全国大学生荷球锦标赛冠军,学生连续多年代表国家队赴荷兰、匈牙利、印度等国参加国际比赛。同时,学校多次承办全国五人制足球赛、全国毽球比赛、全国青少年跆拳道比赛、全国花样轮滑等比赛、全国学生荷球锦标赛等比赛。 “新时代中国平衡与充分发展研究基地”获批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研究基地,思政教学部入选山东省示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雷锋纪念馆被评为“第三批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以雷锋精神兴校育人”被评为山东省校园文化品牌项目。我校荣获第五届青岛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集体创新奖。 2016年大学生就业创业孵化基地通过山东省商务厅省级外贸新业态主体认定,获批山东省跨境电商实训基地;黄海e代人创客空间也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第三批众创空间;获评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文化建设奖、 山东省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018年中国民办大学创业竞争力300强排名中位列榜首 。 助学帮困 制度保障 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我校建立健全了学生资助管理体系。实施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助学金、信用助学贷款及学校奖学金、助学金、校企合作奖学金、求职补贴等“奖、助、贷、减、免、缓”助学帮困政策,制定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评审管理暂行办法》《经济困难学生资格认定管理办法》《国家奖助学金评审管理暂行办法》《勤工助学活动实施办法》《特困生临时补助金制度》和《特困生学费减免政策》等相关资助政策,以帮助困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健全了就业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建立订单培养、就业准入制度,创立毕业生召回制,形成完善的实习就业全过程服务体系,为每位毕业生打造了就业绿色通道。 学校注重职业素养教育,以工匠文化实践育人。学校坚持知行合一,倡导学以致用,积极打造由工程训练中心、工业机器人技术研发中心、大数据实验中心(与华为合作共建)、科技创新工作室等构成的“大国工匠实践育人平台”,与华为、青岛港、海尔、海信、北海重工、上汽通用五菱(青岛)、阿里巴巴等100余家公司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培养模式。各项政策措施为学校高就业率保驾护航,赢得了国家、省市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砥砺前行 硕果累累 办学26年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15万余名毕业生。学校荣获全国示范学习服务中心、全国先进社会组织、首届黄炎培优秀学校、首批全国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示范校、教育部思政司全国首届民办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国学雷锋基地先进单位、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青年之声国学教育示范基地、中华诗词培训基地、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组织单位、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优秀组织奖、全国高校微课比赛优秀组织奖、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山东省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全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山东省民办教育先进集体、2021年度全省校园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研究基地、齐鲁诗教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公寓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校园绿化管理工作先进单位、中国高水平民办大学校友会排行榜榜首等社会荣誉。 窗体底端
  • 学校简介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80年的山东省济南城市建设学校,1992年学校更名为山东省城市建设学校,2006年经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2014年12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山东省环境保护学校正式编入学校。学校由山东省教育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共管,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主管,是一所集全日制普通高职、继续教育培训为一体的高等职业院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山东省人民政府新型建筑工业化与近零能耗建筑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学校是全国建设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第二批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单位、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先进单位、全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研究中心、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省级文明校园、省级平安校园标杆学校、省级花园式单位、省直机关党员教育示范点、山东省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示范院校、山东省建筑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山东省建设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会长单位。学校还获得全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全省建设科教先进集体、全省教育新闻宣传先进单位、全省最具专业特色高职院校、综合实力前十强高职院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等百余项称号。近年来,学校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确立“12312”党建工作总思路,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党建工作委员会高职高专秘书处设在我校。2021年,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分校在我校揭牌成立。学校党委是山东省委教育工委表彰的“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高校科教兴鲁先锋基层党组织”,省委省直机关工委表彰的“先进基层党组织”,省住建厅党组表彰的“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学生处党支部和图书馆党支部入选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经管系党总支入选山东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单位。学校有彩石、燕山、无影山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234.7亩,建筑面积30.21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13762人。学校拥有良好的教学、实训条件,教学基础设施完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4290.27万元,纸质图书101.52万册,电子图书60.66万册,教学计算机4000余台。全校现有教职员工700余人,“双师”素质比例超过45.74%,其中专任教师588人,高级职称教师194人。现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1人,山东高校十大师德标兵2人,齐鲁最美教师2人,齐鲁首席技师1人。“绿色智慧建造与城市更新团队”荣获“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学校坚持“育鲁班传人,建美丽城市,创美好生活”的办学宗旨,围绕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构建了以建筑类专业为主,资源环保类、城市基础设施相关专业协调发展的格局,设有7个教学系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学部2个教学单位及继续教育与国际交流处,开设建筑工程技术等43个专业。建成3个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9个山东省重点建设专业群、2个山东省品牌专业群,2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1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专业、4个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山东省共建工科专业。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10余所国外高校在办学、科研、师资培训方面保持密切合作。与韩国又松大学合作开设建筑动画与模型制作专业,与韩国全州大学合作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韩国三育大学合作开设建筑设计专业。学校创新“双向参与、双业融合、双元培养”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主持开发城市燃气技术国家专业标准、建筑工程技术等8个省级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建有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省级精品课程32门,优质核心课程152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省教学能力大赛获一等奖2项,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为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培养了山东省十大优秀学生、齐鲁工匠后备人才等10万余名优秀学子和大批技能型人才。2021年,我校学子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花艺比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建筑装饰技术应用赛项中分别荣获一等奖,在第七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金奖3项。学校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之路,持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牵头组建山东省建设职业教育集团,是全国首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国家住房城乡建设行业职业培训基地。面向建筑和环保行业,助力新基建,举办智慧建造、辐射安全与防护等培训,每年培训总人数1万余人次。现有教育部认定的被动式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山东省“十三五”高等学校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个、山东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1个。成立中建绿色学院、华为人工智能学院2个产业学院;与企业共建医养健康设计中心、地下空间工程技术研究所2个高水平教科研创新平台,共建实训实习场所13.8万平方米,实训基地537个,建有职业技能鉴定站,可鉴定工种18个。学校重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科学构建“四位一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体系,铸就城建特色文化品牌,牵头成立了中国职教学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院。2018年,学校被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指委认定为全国首批10所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基地之一。2019年,学校中国古建筑文化与营造技艺传承基地入选山东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2020年,学校被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指委评为“职业院校非遗教育传承示范基地”,被中国建设教育协会评为首批“建设行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新任务,学校全体师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坚持服务“新基建”、打造“新城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进。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