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四川:普通高考阅卷进入统分核实阶段 25日公布成绩
2011-06-20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成都晚报 讯(成都晚报记者 杜灿)昨日,成都晚报记者从省考试院了解到,目前,我省普通高考阅卷工作初步完成。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省考试院将组织工作人员对考生成绩进行统分和核实工作,我省考试成绩预计在本月25日公布。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护理学、艺术学等协调发展的全日制应用型本科高校,现有罗江、绵竹校区,占地面积2245亩。设有智能制造与车辆工程、建筑工程、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工程、财经、管理、食品、体育、教育、护理、马克思主义、国际、航空、继续教育、创新创业14个二级学院,80余个本、专科专业,在校学生2.3万余人。学校建有126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和333个校外实训基地。成立了中国科学院顾秉林院士工作室、车辆工程研究所、建筑工程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等研究和实训机构。学校坚持以“立足德阳、服务四川、辐射西部、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办学定位,不断推进国际化办学,先后与德国、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泰国、老挝、尼泊尔、马来西亚等国家的教育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合作机制,是省内同类高校中招收留学生最多的高校。学校注重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与南京、上海、重庆、德阳、绵阳等地方政府部门和人才交流中心紧密合作,与阿里巴巴、百度、京东、必途、智联招聘等行业网站共同搭建资源共享及人才需求网络平台,毕业生以“综合素质高、敬业精神好、动手能力强、上岗适应快”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5%以上,位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学生被绵阳九洲、四川长虹、中国商飞上海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美国博格华纳中国技术中心、瑞典奥托立夫(中国)电子有限公司、法国佛吉亚(上海)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北京经纬恒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中大设计院四川分院、信昌集团福州研发中心、上海泛亚汽车技术中心、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比亚迪等大型国有企业和世界500强企业录用,部分学生已成为设计工程师和电子测试工程师。2018年以来,学生考研上线率连年保持在9.6%以上,部分学生被985、211高校录取。在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与学校签订了唯一高校战略合作协议的中国摔跤队共获得了2银2铜4枚奖牌,创造了近3届夏季奥运会以来的最好成绩,中国摔跤协会发来感谢信,衷心感谢学校的大力支持。学校还与四川省足球协会共建四川龑江足球竞训基地,全力构筑四川足球人才新高地。学校还荣获首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院校”“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四川省教育综合改革“国际合作”和“创新创业”试点学校、四川省省级一流专业建设单位、四川省应用型本科示范专业建设单位、四川省高等院校重点特色专业建设单位等多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荣誉。学校秉持“以担当社会责任的教育,培养担当社会责任的人才”的办学理念,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聚焦新工科,坚持以服务学生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构建协同育人机制,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建成具有特色鲜明和区域性一流的应用型大学,切实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 学校简介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攀钢党校)是在原攀枝花钢铁公司冶金工业学校(简称攀钢冶金工业学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川西南滇西北办学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公办高职院校和省内一流的企业党校。 1973年,攀钢冶金工业学校建校;1988年,攀钢冶金工业学校与攀钢技工学校合并,之后相继整合攀枝花冶金职工大学、攀矿中专、攀矿技校;2001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8所四川首批普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之一;2010年,学院与攀钢党校合并。2015年,学院从全国近1300余所同类院校中脱颖而出,跻身100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行列。 学院建成了包括4个国家级重点专业和4个省级重点专业为骨干的37个专业;设施设备先进的80余个校内实训中心和100余个校外实训基地;副高级和硕士以上专职教师为骨干以及攀钢高级技师组成的500余名专兼职教师团队。 学院坚持育人为本思想和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育人模式,培养国家重点产业和区域支柱产业发展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已成为全国大中型钢铁冶金及钒钛生产企业高技能人才的首选,中国宝武、成铁集团、宁德时代、京东方等200余家效益好、信誉高、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是学院稳定的就业基地,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95%以上。
  • 学校简介 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是一所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学院坐落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四大古城之一、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科举圣殿状元之乡南充阆中,这里三面环水,四面环山,风光迤逦,人杰地灵。2300年前古巴国在此建立国都,三国时张飞在此七年镇守,明末清初作为四川省会长达19年。这里是春节文化的发祥地,是川陕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阆苑仙境”之美誉,已成为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兰渝铁路纵贯南北,广南高速穿越全境,嘉陵江航运通江达海,阆中机场通航可期,水陆空立体交通让阆中与全国接轨,与世界相连。景观校园典雅大气。学院占地千余亩,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总投资20多亿元,校区建设依山傍水、景校合一,教学区、实训区、运动区、滨河休闲区等七大功能区布局科学、典雅别致;“阆苑仙境”“锦绣嘉陵”“梨园春秋”“樱花飞雪”等十大景观匠心独运,卓然惊艳。一所按AAAA级景区高标准打造的山水书院、景观学院已华丽呈现!设施设备国内一流。学院拥有功能多样、智能便捷的智慧校园系统,藏书丰富、智能开放的休闲式图书馆,3D模拟导游、ERP沙盘、GIS遥感等百余个国内一流实验实训室,学院还拥有恒温游泳馆、室内体育馆以及国际赛事标准田径运动场2座。师资队伍雄厚精良。学院90%教师系国内外知名高校毕业的研究生,所有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高级职称。同时,近百名知名专家、行业翘楚受聘学院客座教授、兼职教师。人才培养特色鲜明。学院设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艺术设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6个专业。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协调共融、开放合作、改革创新”的办学理念,科学构建“155”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1+X”证书试点,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致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文旅精英。就业创业前景广阔。国家发展文旅产业的重大战略部署,文旅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不断催生涌现,文旅产业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对高素质文旅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文旅高职人才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将更加重大,毕业生就业创业前景必将更加广阔。
  •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绵阳市游仙区
    学校简介诗仙故里,科技名城,孕育巴蜀高等职教明珠;富乐山麓,芙蓉溪畔,蕴藏读书圣地工匠殿堂。绵阳职业技术学院是绵阳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综合类高等职业院校,是四川省首批建立的八所高等职业学校之一。2001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校基础上建立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33年成立的江苏省立宿迁玻璃科职业学校,学校几易其址,数次更名,经历了江苏省立宿迁玻璃科职业学校、四川省立江津窑业技术学校、重庆建筑工程学校、四川非金属矿山半工半读中等技术学校、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校等发展阶段。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四川省最佳文明单位、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对口帮扶藏区彝区贫困县先进集体、绵阳市建设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先进集体等荣誉,被列为四川省首批高端技术技能本科教育试点院校、四川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试点高校、四川省优质高职院校,2021年10月被列为四川省“双高建设”立项高职院校。学校占地面积860.08亩,校舍面积34.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6.3亿元,其中教学实验实训仪器设备1.57万台(套),教学用计算机6.15千台,图书馆纸质图书98.38万册、电子图书61.2万册。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教育学院、材料与建造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财经商贸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旅游与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等8个二级教学单位,开设了2个本科专业、40个专科专业,涵盖智能制造、电子商务等13个大类、30个专业领域,现有高职、中职、应用本科、“一带一路”沿线留学生等在校学生1.2万余人。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802人,高级职称239人,硕士及以上学位335人。有四川省优秀教学团队2个、四川省高校工程技术创新团队2个、四川省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5人,荣获黄炎培杰出教师奖2人、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3人。有国家示范建设专业5个、国家提升服务产业能力建设专业2个、国家行业骨干建设专业4个、全国职业院校旅游类专业示范点1个、四川省精品专业1个、四川省重点建设专业3个、四川省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6个,国家授权专利100余项,省市以上教学成果奖和科技进步奖近30项。学校始终坚持服务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和区域行业发展,以现代职教理念大力推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同金家林总部经济试验区合作共建二级产业学院“中国(绵阳)科技城软件学院”,和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绵职院-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学院”,与中材国际、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兵器五八研究所、四川九洲集团、四川长虹集团等军工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深度合作推行现代学徒制,联合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大力开展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形成了建材行业优势突出、政校企研联动育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办学特色。学校联合全国13所高职院校和22家企业,牵头主持建设的《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获准教育部专项支持。多次承办中国水泥轻舟赛、全国水泥行业分析与物检技能竞赛决赛和全国职业院校建材类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大赛等多项赛事。学校牵头组建成立的绵阳职教集团,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牵头成立的绵阳职教研究中心,年均发布课题并立项50余项,为助推区域职教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学校设有创新创业培训学院,成立了以政府主导、学校主管、企业主营等多元体制的富乐绵阳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和创客俱乐部,被科技部授予全国众创空间,并升级为省级大学科技园,跻身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50强。学校通过与国(境)内外本科院校和行业企业合作,积极探索多层次办学之路。与西南科技大学、四川峨胜集团三方合作共同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为学生搭建了向上发展的平台;与京东方、吉利汽车、史丹利百得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携手共建校企合作订单班,进一步加强了专业建设,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学校通过引进优质专业课程、教师交流互访、学生“专升本”留学和研修等形式,在中外合作办学各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先后与韩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泰国、马来西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20余所院校开展交流与合作,并招收有来自老挝、印度尼西亚、柬埔寨、塔吉克斯坦等“一带一路”国家的国际学生,增强了学校与国际职业教育对接的能力,国际化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一直以来,学校秉持“诚信为基、能力为本、创新为魂、特色为翼”的办学理念和“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治校方略,始终依托和对接科技城建设和区域行业,以社会服务为宗旨,以就业创业为导向,大力推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升,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按照“巩固一个中心、围绕两条主线、突出三大创新、抓好四项保障,建设美丽魅力和谐绵职”的总体发展思路,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机遇,主动融入绵阳建设国家科技创新示范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高地发展大局,以“双高建设”为契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必胜的信心、决战的姿态,凝心聚力、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区域性一流职业大学。
  • 学校简介四川体育职业学院改制前为四川省运动技术学院,成立于1981年,是四川省体育局直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副厅级),承担着四川备战全运会的主要任务,是四川为国家“奥运争光计划”培养和输送优秀竞技体育人才的主阵地,也是全省各类体育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学院座落于素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四川成都,占地1005.63亩,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四川省委编办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1359个,现有教职员工520名,现有运动员590名。其中,国家级教练9名,高级教练58名,一级教练72名。一、发展历程学院的前身是1951年创立的西南区体育会篮排球队。当年5月,党中央、毛主席决定在北京举行首届全国篮排球比赛。主持西南区工作的邓小平、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此十分重视,亲自落实成都、重庆、昆明、贵阳等地选拔优秀大学生代表西南区参赛。赛后在贺龙元帅的关心支持下,西南区体育会篮排球队于同年10月成立,这是我国第一支专业运动队。1952年6月,毛主席为新中国体育工作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此后,全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西南区体育会篮排球队的运动项目和运动员随之逐步增加,队伍也先后更名为“西南体训班”、“西南体育学院竞技指导科”、“成都体育学院竞技指导科”、“四川运动代表队”、“成都体育学院运动系”,直到1971年正式定名为“四川省体育工作队”。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行,1978年国家体委提出“优秀运动队向学校化过渡”的发展方向,积极倡导承担国家竞技体育主要任务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优秀运动队(体育工作队)逐步实现学校化,实行“竞技体系与教育体系相结合”的体制。1981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四川省运动技术学院在四川省体育工作队基础上正式组建,隶属四川省体育运动委员会(现“四川省体育局”),享受省属大专院校一级待遇,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等专科学历体育专业人才,开展田径、体操、游泳、“三大球”、“三小球”、重竞技、武术等运动项目的训练、竞赛、管理和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为国家队培养和输送尖子运动员。1986年,学院获国家教委批准备案为成人高等学校(举办专科层次成人高等教育)。2018年3月4日,经省政府批准,学院正式改制为四川体育职业学院,学院发展由此进入一个新时期。二、主要成果在新中国成长初期诞生,在共和国奋斗历程中成长,在改革开放时期不断壮大。从西南区体育会篮排球队创立至今,学院跨越了漫漫历史长河,走过了一条艰辛育人路。桃李芬芳,四海飘香。在“激情、拼搏、超越”的校训精神鼓舞下,学院不待扬鞭自奋蹄,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四川人民为之自豪,令中国体育为之骄傲的成绩,从这里走出的一大批运动员和教练员先后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董必武、邓小平、贺龙、彭真、陈毅、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首肯和亲切接见。(一)筚路蓝缕(1951-1981年)在邓小平、贺龙等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四川体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其间,学院培养的健儿们为四川竞技体育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开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川五虎将”汪平毅、叶春泉、黄福杨、兰海、张根铨在全国篮球界赫赫有名,李白玉上百次打破重量级和次重量级全国纪录,陈家全10秒的百米短跑全国纪录足足保持了51年才被打破,杨莹喜摘四川乒乓球第一个世界冠军,宁小琳成为四川女子体操亚运冠军第一人,俞平在同一届全运会上七次打破女子自由泳记录,金浦被誉为“亚洲蛙王”……他们不仅为国争光、为川添彩,而且为四川体育事业发展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增添了满满的正能量。(二)寸积铢累(1981-2018年)竞技体育成果丰硕。随着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四川竞技体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学院作为四川竞技体育主力军,先后代表四川参加国内外重大体育比赛捷报频传,为四川竞技体育称雄西部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第29届、30届、31届奥运会和第12届、13届全运会四川参赛成绩均居中西部第一,学院功不可没。建院至今,学院共获得奥运冠军16人次、世界冠军108人次、亚洲冠军137人次、全国冠军991人次,培养出张蓉芳、梁艳、朱玲、高敏、陈龙灿、唐琳、陈静、邹凯、冯喆、任茜、郑洁、晏紫、陈兴东、周建安、蒋文文、蒋婷婷、邱波、朱雨玲、邹敬园等一大批竞技体育领军人物,为四川乃至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9年,学院因在北京奥运会和第11届全运会作出突出贡献,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集体三等功。目前,学院拥有涵盖18个奥运大项的运动队,下设田径、足球等项目和专为运动员开展文化教育服务的教育中心等23个系(中心)和职能部门。文化教育成效显著。学院文化教育在受到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制约的情况下,依然创造性地完成了历史使命。2006年,为顺应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四川省体育局将学院教务处、体育系和四川省体育运动学校整合为学院教育中心,按照国家有关部委和省级相关部门的要求,紧密结合四川实际,遵循运动员身心发展规律更新教育理念,适时进行教育改革,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条件,调整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特别是2008年经成都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成立的学院附属学校(系全国所有运动技术学院中唯一设立的附属学校,中央电视台曾专题报道),从根本上解决了适龄运动员义务教育难题,使早熟项目和小年龄段“运动员学生”能与普通学校同年龄段学生一样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参加系统性文化学习。目前,学院已建立起包括大专、中专、义务教育和其它培训在内的四级教育体系,为四川运动员勇攀世界体育高峰提供了文化教育保障和智力支持,在四川运动员体育职业技能培养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迄今为止,共培养毕业生近万名,向四川大学、成都体育学院等普通高校输送生源近千名。1997年,学院被四川省教委评为“成人高等教育评估良好学校”。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学院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基础设施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建院以来,共投入10多亿元改善基础条件。目前拥有太平寺、华西坝、犀浦、都江堰、双流等五个校区和攀枝花红格训练基地,包括办公教学用房、训练场馆、运动员公寓、康复中心用房等在内的建筑总面积达24.1万平方米,各类训练、教学、科研设备设施日益改善,特别是训练场馆方面的硬件设施条件与国内普通高等院校相比具有较大优势。其中,主校区太平寺校区曾被列为四川省“十五”期间“十大精神文明建设标志性工程”之一,拥有目前全国最大的综合训练馆;华西坝校区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承担着学院多个项目的日常训练管理任务,校区内的四川省游泳馆曾是成都市地标建筑;犀浦校区作为“中国田径协会国家田径队训练基地”,拥有川内最大的室内田径馆;都江堰校区系汶川地震后香港赛马会捐资援建,是集训练和教学于一体的现代化校区;双流校区作为国家体育总局命名的“国家羽毛球训练基地”,其训练设施设备均达到目前国际一流训练场馆水准,曾多次承接国家羽毛球队训练、比赛任务;攀枝花红格训练基地属于亚高原综合实训基地,可同时满足500余名学员的训练需要。分布在上述校区中的省田径学校、体操学校、游泳学校,是国家体育总局命名的“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综合保障日益加强。学院人才队伍不断优化,师资力量得以增强,科研医疗水平提高,后勤保障日趋完善,包括人、财、物在内的综合保障明显提升,促进了学院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推动了体育与教育的协同发展。康复中心已达一定规模,通过体育科研为运动员伤病防治和身体保健提供生理生化科学依据,为其科学训练保驾护航。创新发展初见成效。学院充分依托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体教结合”、“省市联办”等发展新模式。通过省田径学校与成都市华阳中学成功合作田径项目,首创“体教结合”模式,之后相继又与北京体育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开展田径项目的合作。另外,与北京师范大学青年女篮、南京体育大学击剑、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网球和绵阳市南山中学网球等项目也走向了共建合作之路。特别是绵阳市南山中学网球项目作为“体教结合”模式的代表,扩大了四川网球项目队的选材面,使我省青少年网球训练回归到“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加强了网球项目和学校体育的融合,真正实现了由“运动员学生”向“学生运动员”的转变,受到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的充分肯定并正在积极推广。同时,与绵阳市柔道、德阳市女子拳击、凉山州男子拳击、自贡市跳水、遂宁市跳水等项目的联办合作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三)跨越式发展(2018-至今)2018年3月4日,省政府下发《关于同意四川省运动技术学院改制为四川体育职业学院的批复》,学院改制工作取得圆满成功,成为四川省唯一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体育职业学校。深化学科专业建设。学院设立体育教育训练系、体育人文社会系、运动人体科学系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开设体育教育、社会体育、体育运营与管理、体育保健与康复和运动训练5个专业。2020年2月获得运动训练和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的单独招生资格。着力打造优势特色品牌专业,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实现错位发展、特色办学。夯实师资队伍力量。学院现有专任教师92人(含双师型教师36人),副高及以上职称26人,中级职称21人,硕士及以上学历39人。改制以来,学院教师在教学研究方面取得突破,主持省教改项目1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7篇;参加2019年全国高等体育职业教育教师技能大赛,获得团体二、三等奖,4人获得个人三等奖。优化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学分制改革试点评估工作,构建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推进“1+2+X”证书制度建设,拓展专业资格证书培训课程板块,与各省级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协会)、省社体指导中心、省普通话测试中心等单位合作,为学生考取相关资格证书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校合作、育训结合,建成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6个,结合教学生产实习开展社会实践、“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类大赛。与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旅游学院、四川文理学院协商合作,打通高职学生专升本学历提升通道。唱响成渝“双城记”,与西南大学、重庆运动技术学院签订师生学历提升、教学、科研与项目合作渠道。搭建师生成长平台。形成具有学院特色“三全育人”的制度体系,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强化安全教育、法制教育、感恩教育、劳动教育、生命健康教育。完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和援助机制,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办公室,建立重点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做好“奖、助、贷、勤、免、补”工作。回顾过去,成绩斐然;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新时期,新目标;新常态,新要求。当前,学院上下精诚团结,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良好精神状态,认真落实四川体育事业发展“123456”战略部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提高质量,全面持续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高职教育教学水平、体育训练基础条件和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以竞技体育和体育教育“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推动学院建设全国一流体育高职院校、一流竞技训练中心,一流全民健身综合体,一流赛事中心“四个一流”取得成效,为四川体育强省建设和国家体育事业发展新跨越培养更多优秀体育职业人才,续写伟大中国梦体育新篇章!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