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四川美术学院2011年本科在川招生简章
2010-11-23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四川美术学院是中国西南地区唯一的高等美术学院,已有七十年办学历史。学校遵循“贴近生活,服务人民;知能并重,奖掖新人;开放兼容,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以完备的、高层次的美术教育体系、活跃的学术氛围、卓越的艺术成就享誉国内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能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级美术、设计、理论研究和美术教育的专门人才。

  一.报考对象和条件:与四川省艺术类考生报考条件一致。

  二.专业报名、考试

  我校2011年在川招生分为造型类、设计类、理论类三类报考,各专业均文理兼招,招生专业及计划详见附表。

  (一)造型类、设计类专业报考要求:

  1.报名时间:12月8—9日,考试时间:造型类12月11日,设计类12月12日。

  2.报名考试地点:四川美术学院黄桷坪校区。

  3.交验当地招办签发的《报考证》、身份证(未取得身份证的交验户口)、两张一寸登记照片等材料。

  4.考试方式:专业考试分为造型类、设计类,分别组织专业考试,考生可报考其中一类,也可兼报两类,兼报须分别参加所报类别的专业考试。

  5.考试科目、时间

报考专业类别

考试科目

考试内容

考试时间

试卷画幅

考试用具

造型类

色彩

静物

3小时

8

水粉或水彩

素描

人物头像

3小时

4

铅笔或炭笔

创作基础

命题构图

1小时

8

铅笔、炭笔、钢笔

设计类

色彩

静物

2小时

8

水粉或水彩

设计基础

命题装饰画

2小时

8

铅笔、炭笔、钢笔和直尺

素描

人物头像

3小时

4

铅笔或炭笔

  注:专业考试所需要的画板(不小于四开纸)、颜料、画笔等画具全部自备。

  6.填写志愿

  ①考生填写《专业考试报名登记表》时,必须填写报考专业类别。

  ②凡达到我校划定的专业考试成绩合格分数线的考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到我校校园网上远程填写专业志愿。考生在所在省级招办填报我校志愿时,第一志愿专业必须与网上填报的专业相一致,如果不一致,将按考生网上所填志愿为准。

  志愿填报时间:6月10日——6月20日,网报地址:http://zsb.scfai.edu.cn。

  (二)理论类【美术学(美术史论、艺术策划与管理)、艺术设计学(设计史论、设计策划与管理)】专业报考要求:

  1.报名方式:远程互联网上报名,考生可以填报两个理论类专业。

  2.网报时间:3月1日——3月20日,网报地址:http://zsb.scfai.edu.cn。

  3.报名费及资格审查费:180元。

  注:考生在网上打印报名登记表并签上本人名字后寄至四川美术学院招生办公室,报名费通过邮局汇款至四川美术学院招生办公室,并在备注栏注明报考专业、姓名、网报编号,我校收到汇款和网报材料后,报名方有效。未完成网报和缴费程序的考生,我校不受理报名,考生责任自负。

  三.文化报名考试:按四川省招办规定进行。

  四.录取

  1.在政治思想品德考核和体检合格的情况下,我校根据考生专业课成绩、文化课成绩和所填志愿,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1)造型类专业、设计类专业:在外语单科成绩、文化课成绩总分和专业课成绩总分达到我校划定的分数线,按综合分排名,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综合分计算方法为:文化成绩÷7.5×30%+专业成绩÷3×70%;其中新媒体艺术专业方向综合分计算方法为:文化成绩÷7.5×50%+专业成绩÷3×50%。

  (2)理论类专业:在外语单科成绩和文化课成绩总分达到我校划定的分数线后,按照高考文化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择优录取,原则上文化课成绩应达到考生所在省二本文理科最低控制分数线。

  2.凡第一志愿报考我校造型类、设计类专业的考生,专业课成绩和高考文化课成绩达到我校划定的录取控制分数线,专业课成绩三科总分达到260分以上,或者高考文化课成绩达到550分以上,我校将适当降低外语单科要求,优先录取,但录取专业根据综合分排序确定。

  五.新生复查、专业复试及外语教学的说明

  新生入学三个月内,我校根据招生章程和四川美术学院学籍管理的规定进行复查和专业复试。凡经复查或专业复试有不符合条件或有舞弊行为者,将取消入学资格或学籍,退回原地区或原单位。

  报考我校考生在参加文化考试时,外语语种不限,但进校后我校只提供英语教学。

  六.其他

  本简章版权归四川美术学院招生办公室所有,未经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摘录、转载或发表,违者必究。

  如需了解四川美术学院2011年招生详细情况,可向我校招生办公室咨询,或在网上查询。

  咨询电话:(023)65921056传真:(023)65921055

  招生信息及成绩查询网址:http://zsb.scfai.edu.cn电子邮箱:zhaoban@scfai.edu.cn

  黄桷坪校区地址:重庆市九龙坡区黄桷坪街108号邮政编码:400053

  重庆市大学城校区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市大学城四川美术学院邮政编码:401331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攀钢党校)是在原攀枝花钢铁公司冶金工业学校(简称攀钢冶金工业学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川西南滇西北办学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公办高职院校和省内一流的企业党校。 1973年,攀钢冶金工业学校建校;1988年,攀钢冶金工业学校与攀钢技工学校合并,之后相继整合攀枝花冶金职工大学、攀矿中专、攀矿技校;2001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8所四川首批普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之一;2010年,学院与攀钢党校合并。2015年,学院从全国近1300余所同类院校中脱颖而出,跻身100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行列。 学院建成了包括4个国家级重点专业和4个省级重点专业为骨干的37个专业;设施设备先进的80余个校内实训中心和100余个校外实训基地;副高级和硕士以上专职教师为骨干以及攀钢高级技师组成的500余名专兼职教师团队。 学院坚持育人为本思想和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育人模式,培养国家重点产业和区域支柱产业发展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已成为全国大中型钢铁冶金及钒钛生产企业高技能人才的首选,中国宝武、成铁集团、宁德时代、京东方等200余家效益好、信誉高、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是学院稳定的就业基地,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95%以上。
  • 学校简介西华师范大学是四川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创建于1946年,发轫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国立东北大学。抗战初期,东北大学内迁至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在川北有识之士倡议及川北三十六县十盐场支持下,依托东北大学的川籍师生在三台原校址创建了私立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私立川北农工学院与著名墨学专家伍非百先生创立的西山书院共同组建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学校迁至南充市,与川北文学院合并组建公立川北大学。1952年学校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等高校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学校一分为二,部分迁往成都,留在南充的部分更名为南充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升格为南充师范学院,1964年历史系又从成都整体迁回南充,1989年恢复“四川师范学院”校名,2003年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积淀形成了“勤奋、求实、敬业、创新”的校训。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立教报国、育才造士,矢志不渝为民族复兴和地方建设服务;始终坚持铸魂励教、陶冶化育,矢志不渝为基层教育和基础教育服务;始终坚持从严治校、严谨治学、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矢志不渝传承和弘扬学校的办学精神;始终坚持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共谋发展、争创一流,矢志不渝擘画和推进学校的强校事业,事业发展不断取得新进步,办学实力和水平显著提升。成功入选国家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首批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是四川省“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确定的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高校和四川省重要的基础教育教师培养基地、在职教师培训基地、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研究基地,是全省首个被授牌“四川省优秀大学生选调基地”的省属高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办学条件优良、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成果丰硕的综合性大学,被誉为“读书的好地方、选才的好去处”。学校学科优势突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现有82个本科专业,有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生态学、天文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化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史、数学等学科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生态学与生态治理学科领域、政治学与社会治理学科群入选四川省一流建设学科,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四川省属高校中唯一入选的全省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入选“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行榜”。学校是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教育研发应用中心共建单位,2项科研成果入选2021年“中国太空探索10项重大进展”。学校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学科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现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工程实验室1个,四川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6个,南充市重点实验室6个;拥有省级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3个,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团队4个。建有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中心西南分中心、国家林业局竹资源培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熊猫主食竹保育示范基地;建有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区域文化研究中心、四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等3个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巴基斯坦研究中心、落下闳研究中心等其它6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有国家环保科普基地、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2个),四川省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川北历史文化社科普及基地及川东北航空模型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普教育和社会实践基地。拥有四川省组织修复材料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大学科技园和朱德研究中心、生态研究院、公共政策研究院、乡村振兴发展研究院等科技转化与社会服务科研机构。学校名师荟萃,师资力量雄厚。著名墨学专家伍非百,著名古代文学专家郑临川、周虚白、傅平骧,史学专家吴景贤、赵吕甫、龙显昭,哲学专家李耀仙,遗传学专家汤泽生,国际公认大熊猫生态生物学研究的奠基人胡锦矗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为学校发展积淀了浓厚的学术底蕴。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6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师10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1900余人。获评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选、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等各级各类优秀人才荣誉称号的有120人次;有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四川省教学名师5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口碑好。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硕士研究生、留学生30000余人。学校承担国家级“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项目”400余项、省级850余项:其中有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一流本科课程2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1项、国家级卓越新闻人才培养计划1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项、国家级“十三五”规划教材1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66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80余项,获得国家级、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89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70余年来,累计为社会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40余万名,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奋工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科研成果丰硕,服务国家战略及地方建设成效显著。“十三五”以来,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100余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代南部县衙档案整理与研究”、“5-11世纪中国文学写本整理、编年与综合研究”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国家级项目180项,省部级项目311项;承接了包括青藏高原第二次综合科学考察、成兰铁路、兰渝铁路等生态环境评估项目在内的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建设相关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11918篇,其中SCI收录论文988篇,SSCI收录论文24篇,CSSCI、CSCD来源期刊论文714篇;出版学术专著266部。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科技奖、科技成果转化奖和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68项;国家发明专利65项,实用新型专利137项。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对外交流广泛。先后与南充、德阳、泸州、遂宁、巴中等地方政府签署校地合作协议。与重庆机场集团有限公司、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与日本千叶大学(Chiba University)、英国桑德兰大学(University of Sunderland)、美国中央俄克拉荷马大学(University of Central Oklahoma)、台湾师范大学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所高校签署校际合作协议,并开展各类层次、不同国别的学术科研交流、教师互派访学、学生交流等项目;在巴中、德阳、营山、南充等地组建附属中学,牵头成立了成渝地区小学教育联盟,与成都市实验小学等14所四川省名优小学共建小学全科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与地方政府共建西华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西华师范大学附属医院。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和四川省大熊猫生态与文化建设促进会,卧龙、蜂桶寨、唐家河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签署合作协议。与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研究机构搭建技术研发平台,多次牵头承担了国家林业局大熊猫全国调查研究项目;与地方政府就基层治理、川陕苏区党史研究与宣传、清代南部县衙档案整理与研究、地方立法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投资建设了唯一一所由高校参与建设的50BiN中国节点望远镜,建立了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等天文学研究机构的科研信息数据共享机制,形成了对外交流合作的良好局面。学校环境优美,教学基础设施完善。学校建有行署、华凤两个校区,占地面积30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绿化面积70余万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10余万平方米。图书馆是四川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现有纸质图书300余万册,电子图书400余万册,中外文数据库75个,珍藏古籍5600余种、74000余册,图书馆向社会免费开放阅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积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治蜀兴川生动实践,大力实施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1359”战略,为建成教师教育特色更加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打下坚实基础,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助推四川教育“鼎兴之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建成教育强国作出积极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 学校简介悠悠旌城,崇德尚阳;勃勃警院,杏坛之光。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始建于1982年,属公办政法类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隶属于四川省司法厅。 学院位于成都半小时经济圈、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园林城市——四川省德阳市,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学院是全国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院校,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德阳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重点项目之“德阳职教服务区域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工程”牵头建设单位,四川省“双高计划”建设培育单位。同时,司法部藏汉双语培训基地、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四川省司法厅党委党校、四川律师学院、四川省和德阳市律师行业党校和德阳市干部培训高校基地均建在学院。此外,学院还分别依托行业和企业,建有四川司法职业教育基地(金盾学院)和四川安防职教联盟两个合作办学平台。学院面向四川、重庆、西藏、福建、青海、贵州、河南、内蒙、陕西、甘肃、广西11个省(市、区)招生,常年在校生4500余人。同时面向四川、西藏、青海、甘肃、贵州等省(区)政法系统,开展警衔晋升、实习律师、藏汉双语、司法行政工作业务、警务实战技能等培训,年均培训规模6000人次以上。学院现有刑事司法系、侦查系、法学系、司法信息管理系、警察体育训练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等教学机构,开设刑事执行、行政执行、罪犯心理测量与矫正技术、社区矫正、刑事侦查技术、安全防范技术、智能安防运营管理、法律事务、司法警务、司法信息技术、司法信息安全、大数据技术等专业,其中刑事执行、行政执行、罪犯心理测量与矫正技术、刑事侦查技术、司法信息安全和司法警务六个专业属于司法行政警察类专业。拥有全国政法院校改革试点专业4个、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专业2个、省级质量工程建设专业1个,省级示范校建设重点专业3个,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1个。学院拥有一支德才兼备、充满活力、结构合理、教育观念新、科研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现有教授、副教授职称以及博士、硕士学位教师百余人。学院建有“人才双向交流”、“访问学者”制度,长期聘请来自政法机关的实务骨干、办案能手、知名律师、资深法官、检察官和相关企业的技术专家、能工巧匠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学院建有与各专业建设发展相适应的校内实验实训室47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86个,综合教学楼、实验实训楼、学术交流中心、警体馆、图书馆以及指挥中心、模拟监狱、模拟法庭、室内射击靶场、监所突发事件处置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安全防范系统生产性实训基地等一应俱全,为满足司法职业教育教学实验实训需求、强化学生实践实战能力、培养输送高素质应用型法治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院秉承“政治建校、警魂塑校、人才强校、质量兴校”的办学理念,坚持“立足司法行政、面向政法系统、服务社会治理”的办学定位,践行“忠诚尚法、重能强警”的校训,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紧贴经济社会和政法事业发展实际需求,以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应用型法治人才为目标,全面推行“教学练战一体化”,按照“行为规范化、生活制度化、内务标准化”的要求,对学生实行严格的警务化管理。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同时,还定期组织学生深入实战实务部门进行实践锻炼,以培养学生过硬的职业技能和优良的作风纪律。近年来,学院学子先后获得全国司法职业院校法律实务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安全防范技术团体二等奖和司法信息安全团体三等奖,全国高校军事课教学大赛女子团体一等奖、男子团体二等奖,全国司法警官院校首届散手比赛团体冠军,全国高职院校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团体、女子团体季军,四川省高职高专大学生篮球赛女子冠军,四川省第七届、第九届大学生艺术节舞蹈一等奖和合唱甲组一等奖、荣获“四川省首届大学生国家安全暨人民防线知识与技能竞赛”一等奖以及第六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四川赛区总决赛冠军等多项殊荣,学院学子还被选树为全省大学生士兵十大先进典型。学院被教育部评为“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荣获四川省“宪法法律进高校”十大典范高校和四川省法制宣传教育基地,被共青团四川省委授予“五四红旗团委”的称号,被中国教育在线评为“四川省十大中学信赖高职院校”,被评为四川省高等院校安全保卫工作“平安校园”先进单位。建校至今,学院已为西南地区政法系统累计培养法治人才四万余名,其中一万余名进入人民警察队伍。学院毕业生凭借过硬的思想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较强的适应能力广受用人单位和社会的欢迎和好评,被誉为“司法警官的摇篮”。 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教育重要论述为指引,锚定“提高水平上层次、特色办学创一流”发展目标,紧扣“应用型政法人才培养摇篮、司法行政干部培训基地、司法行政改革发展智库”职能定位,按照“围绕党建抓队伍、围绕质量抓教学、围绕特色抓内涵、围绕基础抓建设”总体思路,以“一年强基固本、两年全面提速、三年提质培优、四年对标冲刺、五年基本达标”的路线步骤,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奋力推动新时代学院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四川、平安四川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 学校简介四川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1979年,是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职业院校。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级汽车实训基地”、“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省社会组织先进集体”、“四川省现代学徒制首批试点单位”、“1+X证书制度全国首批试点单位”、“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工作站”。学校占地面积998亩(规划500亩),建筑面积163112平方米,馆藏图书37.5万册,教学仪器设备3896万元。建有宽敞明亮、功能齐全的教学大楼;温馨舒适、配套完善的学生公寓;气势恢宏的图书馆;开阔大气的标准运动场。建有单体建筑约4万平方米的国家级汽车实训中心,拥有汽车检测、汽车故障诊排、汽车驾驶培训、4S模拟实训、新能源汽车实训等70多个实习实训室,可进行上千个实操训练项目教学,是规模最大的校级实训中心,也是四川省最大的单体实训中心。拥有以工况法尾气分析仪为代表的汽车检测设备和具有国际领先的FSA740故障诊断仪器;拥有以迈腾为代表的国内高校主流教学车辆;拥有完善的、世界领先的比亚迪纯电动汽车实训教学体系等一流的教学设施。学校设有现代机电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和经济管理学院、教育和艺术学院、华商理工学院、思想政治和基础部。开设有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智能技术、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造型与改装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云计算技术应用、智能机器人技术、大数据技术、学前教育、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动漫制作技术、运动健康指导、健身指导与管理、戏曲音乐、室内艺术设计、产品艺术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现代物流管理、工商企业管理、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电子商务、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健康大数据管理与服务、工程造价、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建设工程管理、建筑设计33个专业。学校拥有一支由教授、副教授、高级技师等组成的高职称、高水平、高学历的优秀教师队伍。有多名是四川省专业带头人。同时,学校还在省内外重点本科院校、科研单位、大型企业聘请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在国家级、省级学术造诣深、影响大的多名专家、学者、技能拔尖人才来校任教。学校在上级各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秉承“厚德强技、理实交融"的校训和“文明和谐,求实创新”的校风,以“为学生找到最佳发展空间和满意工作”为己任,全力推行“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行业为依托,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目标,形成了以“三新两现”“六结合”为指导思想,融入“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具有鲜明特色的“项目引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推行“一专多能、一生多证”制度,实施“分层教育”,开设“精英班”,为优秀学生提供了在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理工学院、宜宾学院“专升本”继续深造学习的机会,实施“六全育人”的管理模式(全员育人、全心育人、全部门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天候育人、全过程育人)。近年来,在全国、省级各类技能大赛中,凭借过硬的操作技能,在众多强大的国家级省级示范院校中,稳居前列,保持一流,培养出了中国最年轻的17岁汽车维修技师。荣获四川省高职院校“风向标"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囊括绵阳市首届技能大赛《汽车维修工》项目学生组第一、二名,职工组第一名;荣获四川省“博世杯”高职院校汽车技能大赛(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营销、汽车空调维修)三个项目四个二等奖,一举夺取了民办高校团体总分第一名的桂冠;并代表四川省最高水平参加了全国机械行业高等职业院校“汽车空调检测与维修"技能大赛,荣获三等奖。2019年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一汽一大众杯”汽车检测与维修赛项,我校荣获国家级三等奖。在2016年四川职业教育创新创业论坛上,我校同学李恩兆的“天恩智能养老”项目荣获2016四川省首届大学生创新创业琅琊榜,并荣获“最具潜力发展奖”。学校坚持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先后同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汕特矢崎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日资)、华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众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京东物流、光大银行、中铁二十一局建设集团等200余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积聚了丰富的就业资源,形成了国有、民营、外资企业构成的就业资源库,开展了极具特色的“订单式”、“冠名班”培养模式,校企共建了“上汽大众冠名班”、“沃尔沃订单班”、“吉利订单班”,实现了学校与企业双主体育人、教师和师傅双导师教学、员工和学生双重身份、学历教育与技能教育井重的具有鲜明特色的职业教育新模式,形成了“出口畅”的良好局面,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优质就业率保持在80%以上。学校在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已培养了20余万毕业生,他们均在全国企事业单位各个岗位,大部分已成为企业家、专家学者、管理干部、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干巧匠。学校坚持开门办学、开放办学,先后与奥地利维也纳海外管理公司、林茨、韦尔斯及施泰尔公司、韩国江原大学、泰国艺术大学、马来西亚英迪大学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学生可在维也纳、林茨、韦尔斯及施泰尔学习汽车工业的先进知识技术,可到宝马发动机生产基地(宝马施泰尔生产基地)及奔驰G系列、E系列生产线进行实习。也可在韩国江原大学、泰国艺术大学进行“升本、升硕"学习,为师生提供了两校互访、共促学术研究与交流,为同学们走向国际舞台,了解国外文化提供了宽广的平台。学校将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足“现代学徒制”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牢固树立“校长有思想、教师有特点、专业有特色、学生有德才、就业有保障”的办学理念,以“一流的教学质量、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服务意识”为宗旨,为培养适应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走出一条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 西南石油大学成都市新都区
    学校简介西南石油大学是新中国创建的第二所石油本科院校,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高等学校。2013年,学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成为入选该工程的100所高校之一。2017年9月,入选为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石油工业相当落后,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引起党和国家高度关注,毛泽东主席亲临四川隆昌气矿视察,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书记处总书记邓小平亲自主持四川油气田勘探开发。1958年3月,位于南充东观、广安武胜、遂宁大英的三口探井喷出高产油流,震动全国,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将军坐镇南充,打响了川中石油大会战。为了加快开发四川石油天然气资源,也为西南协作区发展石油天然气工业培养技术干部,国家决定成立第二所石油高校,校址就设在川中石油会战指挥部所在地川北重镇南充市。1958年8月,石油工业部先期在成都招收643名首届学生,随后委派基建司司长马载同志率领一批年轻专家和干部职工奔赴南充,筹划学院的创建工作。9月20日,石油工业部会同教育部报经国务院同意,正式批准成立四川石油学院。从此,学校伴随着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建设发展,开始了先有学生后建学校的破常规办学实践。1970年7月,学校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西南石油学院。2000年3月,学校划转四川省,由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大学,2005年12月正式更名为西南石油大学。2018年11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了共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西南石油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学校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油气田开发工程(联合石油机械工程)成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1989年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批准建设,1991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经过60多年的建设,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石油天然气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大学,石油主干学科专业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学校现有19个教学学院(部)、1个工程训练中心。学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教育、艺术8个学科门类,本科具有招生资格专业78个(其中2021年本科招生专业72个),有1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8个国家特色专业,7个通过工程认证专业,2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6个四川省特色专业,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11个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西南石油大学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高校。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学科,8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个硕士交叉学科,14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包括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工商管理硕士、翻译硕士、工程管理、法律硕士、社会工作硕士、应用统计、体育、艺术硕士)和8个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四川省“双一流”学科,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目前,学校共有研究生导师104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78人,硕士生导师870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有校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团队100个,其中: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支持创新团队(含培育)2个,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资助计划”资助创新团队16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团队1个,重庆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团队1个四川省“省属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计划”资助创新团队18个,西南石油大学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含培育)62个。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排名全国第一,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2020年再次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在校学生39788人(含非全日制统招硕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统招博士研究生),其中普通本科生31021人,统招硕士研究生7219人,博士研究生1055人,学历外国留学生493人。另外有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1287人。(学生数据来源于2021年《高等教育统计调查表》)学校现有教职工2776人,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405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810人。专任教师2080人,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6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6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获得者2人,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3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0人,四川省“塔尖”人才培养工程人选2人,孙越崎能源大奖获得者4人,天府万人杰出科学家2人,“天府青城计划”天府名师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57人,国家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73人,天府万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天府万人科技菁英7人,天府万人社科菁英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9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7人,博士生导师165人(含校外聘任导师),全国优秀教师6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教育系统职业道德建设标兵1人,全国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1人,省杰出创新人才奖1人,四川杰出人才奖1人,省教学名师9人,省优秀教师9人,省师德标兵1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4人,省“十佳”青年教师1人,霍英东青年教师奖获得者、青年教师基金资助获得者11人次,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奖获得者20人。学校现有各级各类科研基地(平台)268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协作天然气水合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111计划”地方高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研发中心(协作)7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4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平台、中心、实验室)6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产教融合创新平台1个,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西南石油大学创新联合体1个,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中心)1个,石油化工联合协会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研究院、基地、中心、产学研创新联盟)24个;四川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4个;四川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1个;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1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1个;中石油(重点)研究室14个;中石化(重点)实验室1个;中海油(重点)实验室、研究院3个;行业、地方产业联盟2个;厅级(重点)实验室(研究室)15个;校级研究院11,校、院级研究中心(所)19个;横向合作科研基地80个;横向合作战略(框架)协议60个。十二五”以来,先后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攻关(支撑)计划、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教育部重点项目、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博士点基金、霍英东基金,四川省杰出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基金等自然科学类纵向项目3886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四川省规划、科技厅软科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类纵向项目1735项,与企事业单位签订横向合作项目7918项;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奖励477项;发表论文30396篇,出版著作510部;授权专利6891项,其中发明专利3019项,实用新型(含外观设计)专利3872项。2021年学校新增项目合同经费6.87亿,实到科研经费7.38亿元。学校拥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该科技园是全国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成都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成都市中小企业孵化基地。科技园将依托学校的科技资源优势及西部地区资源优势,逐步建成以石油勘探开发技术研发、石油装备与石油化工核心技术产品孵化为主,集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技术与办公服务等为一体的、西部地区首家以石油天然气为特色的大学科技园。学校在教学成果评奖中,获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励112项,其中获国家教学成果奖9项(含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优秀奖1项)。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36门。2010年以来学校教师主编出版各类教材200部,其中获评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21部教材列为国家级“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24部教材列为省级“十二五”规划教材。学校建有成都、南充两大校区,校园总面积3000余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3.56万台(套、件),总价值7.05亿元;图书馆纸质图书216.3万册、电子图书476.6万册。与成都市共同打造“环西南石油大学能源科技经济圈”,在四川峨眉和重庆北碚建有两个野外地质实习专用基地,在四川南充市建有占地近百亩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学生实习基地,在成都市建有科技交流中心,在天府新区建有天府新能源研究院。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美、俄、英、德、日、法、加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和相关学术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学校具有高度重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光荣传统,多次被评为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高校领导班子开展“四好”活动先进单位。建校以来,学校坚持以不断提高育人质量为核心,以不断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富有特色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根本保证,各项工作蒸蒸日上。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50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务处”“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科技管理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学生军事训练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高等学校”“全国引进国外智力先进单位”“全国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等称号。2019年,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四川省第二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2010年,《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获得 “教育部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第三届)。2001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结论为优秀。2008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再次被评为“优秀”。2018年,学校顺利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受到专家组和四川省教育厅一致肯定。 学校毕业生思想素质好、团队精神强,扎根基层、踏实肯干、基础扎实、勇于创新、上手快、后劲足、业绩突出,受到用人单位广泛赞誉。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21万余名毕业生,他们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科技专家、教授、学者,一大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优秀企业家和各条战线的技术和管理骨干。今日的西南石油大学将继续秉承“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弘扬“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精神,践行“明德笃志,博学创新”的校训,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学术兴校,突出特色,科学发展”的二次创业发展战略,全面深化改革,为建成以工为主,石油天然气及其配套学科世界一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一流能源大学和百年名校奠定坚实基础而不懈奋斗!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