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四川:2021年度海军在川招飞全面检测工作安排
2021-02-24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根据海军招飞工作计划,现将2021年度招飞全面检测有关事项明确如下:

一、时间地点

(一)报到时间:3月6日至7日,上午08:30-11:30,下午14:30-17:30,报到1天,检测2天,报到当天不检测;检测为单项淘汰,不合格学生可提前返校。

(二)报到地点:郑州郑飞国际酒店(郑州市二七区淮南街郑飞医院对面)。

乘车路线:郑州站西广场乘b60路公交车到南三环淮南街站下车,向东步行150米即到;郑州东站乘地铁5号线到市第二人民医院站(C口),换乘b60路公交车大学路航海路站到南三环淮南街站下车,向东步行150米即到。

二、报到要求

(一)各市(州)或县(市、区)可视情指派1名带队老师(15名以上可指派2名),组织辖区参检学生按规定时间、地点统一报到。带队老师须持单位介绍信,参检学生须携带200元现金作为住宿押金,并自备检测期间个人医用口罩和洗漱用品。

(二)参检学生和带队老师均须携带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上站,并查验大数据行程码和健康“绿码”,全程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做好个人卫生防护。有发热、干咳等新冠肺炎疑似症状的学生,以及中高风险地区学生暂不得上站参检。核酸检测费用凭发票和检测单据现场报销(医保已报销除外)。

(三)参检学生务必携带本人居民身份证(丢失的办理临时身份证)、本人家庭户口簿,是共青团团员的还须携带入团志愿书(团员证)。参检学生报到前应登录“海军招飞网”(www.hjzf.mil.cn),注册个人账号按要求申报政治考核信息,填报完毕后及时下载打印《海军招收飞行学员初检预选合格对象登记表》,按要求签字盖章(其他携带材料详见表内“注意事项”),与其他证件一并携带。

三、有关事项

(一)及时通知部署。请市、县两级招生考试机构及时安排部署,指定专人负责,将有关要求逐级传达到中学和学生本人。同时,请中学积极做好“保苗”工作,防止优质生源流失、学生身体受到损伤等情况发生。

(二)加强组织管理。各地派出的带队老师应为责任心强、熟悉招飞工作的人员,要协助海军招飞办做好参检学生的组织管理和疫情防控工作。报到前,提醒学生带齐相关材料及物品,做好洗澡、理发、修剪指甲等个人卫生;检测期间,加强与海军招飞办协调联系,做好淘汰学生思想疏导工作。

(三)规范报销手续。带队老师和参检学生食宿由海军招飞办保障,往返路费按有关规定予以现场核销,也可返回单位核销;现场核销的,须提供正规机打发票和纸质票据(飞机、高铁动车一等座以上、火车卧铺原则上不予报销),凭报到单程票报销往返路费。确因路途遥远需乘坐飞机或卧铺的,机票(提供“航空运输电子客运行程单”和登机牌)按高铁二等座标准报销,卧铺价格不得高于高铁二等座。

四、联系方式

请各地确定带队老师后及时联系海军招飞办协调对接,反馈参检学生人数,以便安排后续检测工作。检测时间如有调整,另行通知。

联 系 人:倪 超、濮 豫

联系方式:010-66959261,18510153085。

热门院校

  • 西南石油大学成都市新都区
    学校简介西南石油大学是新中国创建的第二所石油本科院校,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高等学校。2013年,学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成为入选该工程的100所高校之一。2017年9月,入选为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石油工业相当落后,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引起党和国家高度关注,毛泽东主席亲临四川隆昌气矿视察,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书记处总书记邓小平亲自主持四川油气田勘探开发。1958年3月,位于南充东观、广安武胜、遂宁大英的三口探井喷出高产油流,震动全国,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将军坐镇南充,打响了川中石油大会战。为了加快开发四川石油天然气资源,也为西南协作区发展石油天然气工业培养技术干部,国家决定成立第二所石油高校,校址就设在川中石油会战指挥部所在地川北重镇南充市。1958年8月,石油工业部先期在成都招收643名首届学生,随后委派基建司司长马载同志率领一批年轻专家和干部职工奔赴南充,筹划学院的创建工作。9月20日,石油工业部会同教育部报经国务院同意,正式批准成立四川石油学院。从此,学校伴随着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建设发展,开始了先有学生后建学校的破常规办学实践。1970年7月,学校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西南石油学院。2000年3月,学校划转四川省,由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大学,2005年12月正式更名为西南石油大学。2018年11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了共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西南石油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学校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油气田开发工程(联合石油机械工程)成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1989年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批准建设,1991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经过60多年的建设,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石油天然气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大学,石油主干学科专业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学校现有19个教学学院(部)、1个工程训练中心。学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教育、艺术8个学科门类,本科具有招生资格专业78个(其中2021年本科招生专业72个),有1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8个国家特色专业,7个通过工程认证专业,2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6个四川省特色专业,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11个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西南石油大学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高校。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学科,8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个硕士交叉学科,14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包括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工商管理硕士、翻译硕士、工程管理、法律硕士、社会工作硕士、应用统计、体育、艺术硕士)和8个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四川省“双一流”学科,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目前,学校共有研究生导师104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78人,硕士生导师870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有校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团队100个,其中: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支持创新团队(含培育)2个,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资助计划”资助创新团队16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团队1个,重庆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团队1个四川省“省属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计划”资助创新团队18个,西南石油大学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含培育)62个。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排名全国第一,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2020年再次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在校学生39788人(含非全日制统招硕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统招博士研究生),其中普通本科生31021人,统招硕士研究生7219人,博士研究生1055人,学历外国留学生493人。另外有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1287人。(学生数据来源于2021年《高等教育统计调查表》)学校现有教职工2776人,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405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810人。专任教师2080人,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6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6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获得者2人,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3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0人,四川省“塔尖”人才培养工程人选2人,孙越崎能源大奖获得者4人,天府万人杰出科学家2人,“天府青城计划”天府名师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57人,国家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73人,天府万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天府万人科技菁英7人,天府万人社科菁英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9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7人,博士生导师165人(含校外聘任导师),全国优秀教师6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教育系统职业道德建设标兵1人,全国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1人,省杰出创新人才奖1人,四川杰出人才奖1人,省教学名师9人,省优秀教师9人,省师德标兵1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4人,省“十佳”青年教师1人,霍英东青年教师奖获得者、青年教师基金资助获得者11人次,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奖获得者20人。学校现有各级各类科研基地(平台)268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协作天然气水合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111计划”地方高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研发中心(协作)7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4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平台、中心、实验室)6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产教融合创新平台1个,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西南石油大学创新联合体1个,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中心)1个,石油化工联合协会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研究院、基地、中心、产学研创新联盟)24个;四川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4个;四川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1个;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1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1个;中石油(重点)研究室14个;中石化(重点)实验室1个;中海油(重点)实验室、研究院3个;行业、地方产业联盟2个;厅级(重点)实验室(研究室)15个;校级研究院11,校、院级研究中心(所)19个;横向合作科研基地80个;横向合作战略(框架)协议60个。十二五”以来,先后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攻关(支撑)计划、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教育部重点项目、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博士点基金、霍英东基金,四川省杰出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基金等自然科学类纵向项目3886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四川省规划、科技厅软科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类纵向项目1735项,与企事业单位签订横向合作项目7918项;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奖励477项;发表论文30396篇,出版著作510部;授权专利6891项,其中发明专利3019项,实用新型(含外观设计)专利3872项。2021年学校新增项目合同经费6.87亿,实到科研经费7.38亿元。学校拥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该科技园是全国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成都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成都市中小企业孵化基地。科技园将依托学校的科技资源优势及西部地区资源优势,逐步建成以石油勘探开发技术研发、石油装备与石油化工核心技术产品孵化为主,集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技术与办公服务等为一体的、西部地区首家以石油天然气为特色的大学科技园。学校在教学成果评奖中,获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励112项,其中获国家教学成果奖9项(含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优秀奖1项)。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36门。2010年以来学校教师主编出版各类教材200部,其中获评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21部教材列为国家级“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24部教材列为省级“十二五”规划教材。学校建有成都、南充两大校区,校园总面积3000余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3.56万台(套、件),总价值7.05亿元;图书馆纸质图书216.3万册、电子图书476.6万册。与成都市共同打造“环西南石油大学能源科技经济圈”,在四川峨眉和重庆北碚建有两个野外地质实习专用基地,在四川南充市建有占地近百亩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学生实习基地,在成都市建有科技交流中心,在天府新区建有天府新能源研究院。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美、俄、英、德、日、法、加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和相关学术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学校具有高度重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光荣传统,多次被评为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高校领导班子开展“四好”活动先进单位。建校以来,学校坚持以不断提高育人质量为核心,以不断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富有特色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根本保证,各项工作蒸蒸日上。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50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务处”“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科技管理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学生军事训练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高等学校”“全国引进国外智力先进单位”“全国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等称号。2019年,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四川省第二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2010年,《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获得 “教育部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第三届)。2001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结论为优秀。2008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再次被评为“优秀”。2018年,学校顺利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受到专家组和四川省教育厅一致肯定。 学校毕业生思想素质好、团队精神强,扎根基层、踏实肯干、基础扎实、勇于创新、上手快、后劲足、业绩突出,受到用人单位广泛赞誉。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21万余名毕业生,他们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科技专家、教授、学者,一大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优秀企业家和各条战线的技术和管理骨干。今日的西南石油大学将继续秉承“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弘扬“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精神,践行“明德笃志,博学创新”的校训,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学术兴校,突出特色,科学发展”的二次创业发展战略,全面深化改革,为建成以工为主,石油天然气及其配套学科世界一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一流能源大学和百年名校奠定坚实基础而不懈奋斗!
  • 学校简介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创立于1956年,因水而起,依堰而兴。建校以来,学院在水利部的亲切关怀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恪守“禹脉传承,厚德励志”校训,牢记建校使命,坚持为国育才,培养了以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兴奎教授等为代表的近七万名技术骨干和管理中坚力量,为我国,特别是四川水利水电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院现有占地854.3亩,建有羊马、都江堰、清江和双合四个校区,建筑面积26万余平方米,藏书量73余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1亿元,资产总值近8亿元,现有在校全日制学生11000余人,开办专业涵盖水利、水电、水产、建筑、测绘、地质、资源环境等行业,其中,省级精品专业1个、省级示范性专业5个、水利部示范专业8个、省级重点专业3个。学院建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2个、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2个,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参加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4项,是全国水利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四川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学院专任教师中有副高级以上职称170人,其中,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四川省青年学术带头人、全国水利职业院校专业带头人、全国水利职教名师、全国水利职教新星、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8人。在六十余年办学历程中,学院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五十年代,自力更生建校舍;六十年代,坚守工地一线育人才;七十年代,师生齐心建设“黑龙滩水库”,发展校办工厂;八十年代,创建国家级重点中专;九十年代,自建教学科研电站、勘测设计院、工程建设监理公司。2008年“5.12”汶川地震学院遭受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学院走过了震后最为艰难的岁月。2011年,学院羊马新校区全面落成并举行开学典礼,标志着灾后重建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学院自2003年起连续多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先后获得全国水利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全国水利系统模范职工之家、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四川省直机关共产党员示范集体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学院全面建成全国水利行业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四川省示范性高职院校,荣膺全国水利文明单位、四川省文明校园和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被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和全国工人先锋号,兴蜀党支部成功创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入选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并成功创建全国水利优质高职院校和四川省优质高职院校,办学实力一跃进入全国水利职业院校和四川省职业院校先进行列。学院水利职业教育特色突出,产学研结合,培养实用型人才。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学院建设了集3×1250KW教学科研水力发电厂、水工机械制造实习工厂、勘测设计院、工程建设监理公司于一体的实训校区。实训校区产学结合,在提供1000余名学生专业生产性实训的同时,年实现社会生产总值数千万元,技术服务延伸至中亚、东南亚以及非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国内高职高专院校中独具特色。近年来,学院实施“开放办学”,先后与英国斯旺西大学、美国凯泽大学、澳大利亚北墨尔本高等技术学院、坦桑尼亚水利学院等境外高校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学院突出产教融合的主线,先后组建了四川水利职教集团、四川水利职教大校园和四川水利人才教育基地,以都江堰老校区毗邻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地域优势新组建李冰继续教育学院服务继续教育和行业在职培训,校企共建混合所有制“国际电工学院”为“一带一路”国家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并与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建筑工程集团、中国电力建设集团、中国铁路建设集团、武警水电部队和西部十省区水利、电力、勘察测绘行业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站在新的起点,作为四川水利职业教育的领头羊,学院将不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改革创新、巩固成果、转型发展、提升质量”的工作方针,笃定“敬水修身、博学兼善”办学理念,坚持“依托水利、服务社会、立足四川、走向世界”办学定位,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做精内涵发展,做实校企合作,做足教育培训,做强职教品牌,做大社会服务,努力建设行业领先、国内一流高职院校,不断续写四川水利水电行业“人才摇篮”新的辉煌,为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再立新功!办学理念“敬水修身、博学兼善”办学定位“依托水利、服务社会、立足四川、走向世界”校训“禹脉传承、厚德励志”人才培养模式“亦厂亦校、师徒传承、能力递进、进阶入岗”校风“崇尚科学、教学相长”教风“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学风“勤思乐学、躬身实践”
  • 绵阳飞行职业学院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
    学校简介国际代码:14730学院性质: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中国首家民营飞行学院国家aaaaa级景区的璀璨明珠抢占通航产业高地 创建世界传奇大学绵阳飞行职业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纳入国家招生计划以飞行人才培养为主的全日制高职院校。学院位于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科技城(北川)航空城,是北川羌族自治县重点建设项目“大美羌城——泛美航空科技城”的核心部分,校园建筑规划设计理念回归大夏文化的起点,吸收羌文化民宅、藏族布达拉宫、汉族传统建筑的建筑艺术精髓,依托“泛美航空科技城”3000亩开放景区,汇聚世界雕塑巨擘,倾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禹羌”文化主题雕塑公园,旨在弘扬民族文化,打造一所集航空文化、羌文化等相结合的传奇大学。学院立足“以飞为主,空地并举,专注通航,服务民航”办学定位,恪守“安飞高翔,格物知止”校训,致力发展成为一所以培养飞行人才为特色,集航空制造、维修、服务和技术研发为一体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国内一流高职院校,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和自身办学特色的民航类高端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办学定位:学院立足“以飞为主,空地并举,专注通航,服务民航”办学定位,恪守“安飞高翔,格物知止”校训,开设了定翼机驾驶技术、直升机驾驶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飞机机电设备维修、空中乘务、民航安全技术管理、消防救援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社区康复等专业。学院致力于成为以飞行为主,集航空制造、维修、服务和技术研发等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国内一流高职院校,成为极具自身办学特色和行业影响力的民航类高端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培养模式:学院建立了“校中有企、企中有校、校企同质、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以飞行为核心专业,围绕人才培养体系、飞行训练基地、飞行驾驶执照考取等方面与泛美通航集团全方位展开合作,构建通用航空专业人才全过程培养体系。立足所开设专业,以行业需求、岗位标准为导向,与数十家企业建立多层次多维度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建立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开拓广阔的就业渠道。
  •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绵阳市游仙区
    学校简介诗仙故里,科技名城,孕育巴蜀高等职教明珠;富乐山麓,芙蓉溪畔,蕴藏读书圣地工匠殿堂。绵阳职业技术学院是绵阳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综合类高等职业院校,是四川省首批建立的八所高等职业学校之一。2001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校基础上建立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33年成立的江苏省立宿迁玻璃科职业学校,学校几易其址,数次更名,经历了江苏省立宿迁玻璃科职业学校、四川省立江津窑业技术学校、重庆建筑工程学校、四川非金属矿山半工半读中等技术学校、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校等发展阶段。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四川省最佳文明单位、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对口帮扶藏区彝区贫困县先进集体、绵阳市建设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先进集体等荣誉,被列为四川省首批高端技术技能本科教育试点院校、四川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试点高校、四川省优质高职院校,2021年10月被列为四川省“双高建设”立项高职院校。学校占地面积860.08亩,校舍面积34.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6.3亿元,其中教学实验实训仪器设备1.57万台(套),教学用计算机6.15千台,图书馆纸质图书98.38万册、电子图书61.2万册。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教育学院、材料与建造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财经商贸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旅游与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等8个二级教学单位,开设了2个本科专业、40个专科专业,涵盖智能制造、电子商务等13个大类、30个专业领域,现有高职、中职、应用本科、“一带一路”沿线留学生等在校学生1.2万余人。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802人,高级职称239人,硕士及以上学位335人。有四川省优秀教学团队2个、四川省高校工程技术创新团队2个、四川省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5人,荣获黄炎培杰出教师奖2人、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3人。有国家示范建设专业5个、国家提升服务产业能力建设专业2个、国家行业骨干建设专业4个、全国职业院校旅游类专业示范点1个、四川省精品专业1个、四川省重点建设专业3个、四川省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6个,国家授权专利100余项,省市以上教学成果奖和科技进步奖近30项。学校始终坚持服务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和区域行业发展,以现代职教理念大力推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同金家林总部经济试验区合作共建二级产业学院“中国(绵阳)科技城软件学院”,和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绵职院-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学院”,与中材国际、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兵器五八研究所、四川九洲集团、四川长虹集团等军工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深度合作推行现代学徒制,联合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大力开展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形成了建材行业优势突出、政校企研联动育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办学特色。学校联合全国13所高职院校和22家企业,牵头主持建设的《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获准教育部专项支持。多次承办中国水泥轻舟赛、全国水泥行业分析与物检技能竞赛决赛和全国职业院校建材类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大赛等多项赛事。学校牵头组建成立的绵阳职教集团,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牵头成立的绵阳职教研究中心,年均发布课题并立项50余项,为助推区域职教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学校设有创新创业培训学院,成立了以政府主导、学校主管、企业主营等多元体制的富乐绵阳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和创客俱乐部,被科技部授予全国众创空间,并升级为省级大学科技园,跻身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50强。学校通过与国(境)内外本科院校和行业企业合作,积极探索多层次办学之路。与西南科技大学、四川峨胜集团三方合作共同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为学生搭建了向上发展的平台;与京东方、吉利汽车、史丹利百得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携手共建校企合作订单班,进一步加强了专业建设,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学校通过引进优质专业课程、教师交流互访、学生“专升本”留学和研修等形式,在中外合作办学各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先后与韩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泰国、马来西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20余所院校开展交流与合作,并招收有来自老挝、印度尼西亚、柬埔寨、塔吉克斯坦等“一带一路”国家的国际学生,增强了学校与国际职业教育对接的能力,国际化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一直以来,学校秉持“诚信为基、能力为本、创新为魂、特色为翼”的办学理念和“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治校方略,始终依托和对接科技城建设和区域行业,以社会服务为宗旨,以就业创业为导向,大力推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升,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按照“巩固一个中心、围绕两条主线、突出三大创新、抓好四项保障,建设美丽魅力和谐绵职”的总体发展思路,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机遇,主动融入绵阳建设国家科技创新示范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高地发展大局,以“双高建设”为契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必胜的信心、决战的姿态,凝心聚力、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区域性一流职业大学。
  • 学校简介四川现代职业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设立的非营利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四川首批民办高校之一,2008年开始举办普通高等职业教育,人文荟萃,底蕴深厚。 学校位于成都市,校园占地 511.8亩,校内环境优美,设施设备齐全。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2400余人,专兼职教师600多名,高级职称占比26%,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60%。面向四川省、成都市重点产业布局,构建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大数据与会计、机械设计与制造、数字媒体技术、建筑室内设计、金融服务与管理、家具设计与制造、法律事务、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生物医药(医疗器械)10个专业群。现开设有38个专业,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1个,省民办重点特色专业3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学校牵头组建了“双流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产业人才培训联盟”,与13家工业园区和16家行业协会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建立了“中电锦江”等4个产业(企业)学院。建立校企业合作基地900余个,深度合作企业485家,其中行业龙头企业40余家;每年合作开展现代学徒、技术专项、产教融合、订单、工学等300多个项目。校内建有95个实训室、1个藏书92.3万余册的图书馆、2个标准塑胶运动场以及灯光网球场、篮球场和相应的健身设施。学生公寓配备热水器、空调等基本生活设施,校园网络实现WiFi全院覆盖。学校践行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息息相通的陶行知教育思想,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行知合一”的基本办学原则,秉承“以学生发展为本,人人成才;以人才培养为主,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依托四川天府新区腹地的地理优势,构建了“园区、企业、学校”和“协会、企业、学校” 两个三位一体办学模式,形成了基于“学做、工学、实习就业”三个合一的“1234”人才培养思路,实施“分级分段分岗工学交替的合作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坚持德育为首,以“明德、致远、博雅、健康”四大育人工程为载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学生职场能力培养为落脚点,构建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育、创业创新教育”四维一体的课程体系,落实全方位育人理念;以课程融通为工作思路,全面推行双证教育,目前学生双证获取率达到89%;以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竞赛为抓手,助推学生职业技能提高,近年来,1000多名学生参加了国家级、省级技能竞赛,其中330多名学生获取了100多个项目的不同奖项;29名教师获得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办学成效日益明显,就业率持续上升,近三年毕业生平均一次性就业率为98.1%,成都就业率达到78.44 %,专业对口率达到93%,顶岗实习就业转化率89.03%,多家企业对我院毕业生给予了高度评价。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高职高专TOP100第27位、国家教育部1+X证书试点院校、国家级骨干专业院校、中央财政支持项目高校、四川省民办教育先进集体、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学院、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四川省高等职业院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高新技术考试典型单位、四川省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生产性实训基地项目高校、四川省教育厅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现代学徒制项目高校、四川省优秀科研成果奖高校、四川省高校后勤管理先进集体、四川省民办高校重点特色专业质量提升计划项目高校、四川省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民办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高校、四川省民办骨干专业高校、四川省民办教学成果奖高校、成都十大最美高校” 等称号。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