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上海:2010年高校招收应届“三校生”录取工作顺利结束
2010-06-12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2010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简称“三校生”)的录取工作从5月31日开始,至6月12日全部结束。

  今年本市招收“三校生”的普通高校共26所,计划招生5651人(不含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个听力残障单独招生计划),其中非艺术类专业计划招生4763人(文科2804人,理科1959人),艺术类专业计划招生888人(文科750人,理科138人),共录取新生6336人,其中非艺术类专业录取5096人(文科2907人,理科2189人),艺术类专业录取1240人(文科1151人,理科89人)。由于20余所院校生源都较好,增加了招生计划;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由于招收的专业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较高,考生填报志愿资格受到限制,未能完成计划;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由于总体填报人数小于公布的计划数,也未能完成计划。

  第一、二志愿共录取5623人,18所院校完成了招生计划,8所院校参加征求志愿录取。向社会公布500个余额计划,共有510人填报征求志愿。有缺额计划的院校经征求志愿录取考生495人。各校在6月14日前发出征求志愿录取考生的录取通知书。

  至此,今年本市普通高校招收应届“三校生”的录取工作顺利结束。

热门院校

  • 上海电机学院上海市浦东新区
    学校简介上海电机学院是一所面向先进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以工学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高等院校。学校明确提出“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方略,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通过产学研深层次、制度化合作,努力打造符合上海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服务上海先进制造业及其相关服务业发展需要,具有技术应用型本科内涵实质和行业大学属性特征的特色型高等院校,致力于将学校建设成为上海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人才培养基地、校企合作及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基地、装备制造业企业在职员工教育培训基地和体现装备制造业领域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的研发基地。学校拥有临港、闵行两大校区,校园面积1147亩,现有全日制硕、本、专科在校生12900余名。学校通过引进与培养并举的方式打造技术应用型师资队伍,现拥有教职工1000余名,其中专任教师7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比例为35.7%,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为40.9%,“双师型”教师比例为42.9%。学校实行院(部)二级管理体制,下设14个二级教学机构,并与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李斌技师学院。学校致力于培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专业知识精、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够解决企业一线实际工程技术问题,具有创新精神的卓越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学校现有38个本科专业、7个高职专业,有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3个,上海市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11个,上海市示范性全英语专业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是全国首批CDIO试点院校和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校聚焦教学核心环节,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等奖项。2018年,学校入选首批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获批1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学校学科建设紧密围绕聚焦服务智能制造和装备制造行业发展,基本形成了以工学为主体,管理学、经济学为两翼,理学、文学、艺术学、教育学等为支撑的“面向社会、服务行业、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技术应用型学科体系,重点建设电气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经济学等学科。学校建有各级各类重点学科10个,材料科学与工程为上海市Ⅳ类高峰学科,机械工程为上海市Ⅱ类高原学科,电气工程为上海市一流学科监测建设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建设学科。学校长期紧贴先进制造业行业发展,致力于建设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体系。学校“大锻件制造技术工程中心”被列入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大件热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被列入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奖项。学校充分发挥行业优势,与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临港集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基地建设等方面密切合作。学校在长三角地区建有6个技术转移分中心,推进产学研合作向纵深发展。学校大力开展“三创教育”,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先后获得“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二等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世界技能大赛网站设计与开发项目优胜奖等奖项和荣誉。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8%以上,人才培养质量享有良好社会声誉。学校始终坚持开放办学,实施国际化办学发展战略,与世界各地近14个国家(地区)的3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与16所高校合作开展学分互认交流。学校开设国际化课程30多门,招收27个国家的200多名留学生在学校学习、交流。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国家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奖”“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上海市促进就业先进集体”“上海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始终秉承“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校训和“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将致力于面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构建开放的高等技术教育体系,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而努力奋斗!学校成立于1953年,由原第一机械工业部电器工业管理局筹建,并由上海中学、上海工业学校、国立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部分师生组建而成。学校初时校名为上海电器制造学校,先后历经了上海电机制造学校、上海电机制造技术专科学校、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的发展演进。学校1985年在全国首批试点举办五年制技术专科教育,2002年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高职高专院校。2004年,上海机电工业学校和上海机电工业职工大学并入学校;同年9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上海电机学院,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11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办列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
  • 学校简介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1979年成立,是中国最早独立设置的旅游类高等院校,时名“上海旅行游览专科学校”,隶属上海市外办;1980年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上海旅游专科学校”;1986年划归国家旅游局领导;1992年更名为“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划归上海市教委领导;2003年划归上海师范大学管理,与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成为同时采用两个名称的合一教育机构;其中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独立法人单位,开展专科教育。2011年成功通过教育部和财政部验收,是全国唯一一所旅游类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教育部第一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目前为上海市“双一流”建设单位。学校拥有奉贤区海思路和闵行区吴中路两个校区,同时在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有教学与办公点;核心校园占地面积326亩,教学实践场所3万多平方米(“十三五”规划立项综合实验楼1.8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600万元;图书馆目前馆藏纸质图书38万余册,旅游类电子图书16万余册,中外文报刊400余种,电子图书近14万册,多媒体资源总量20TB,为教学、科研提供强有力的文献信息保障;建成第二批国家级示范职教集团(上海旅游职教集团)、文旅部旅游类专业示范点2个、教育部共享型生产性实训基地4个、上海市级红色文化与旅游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学校共开设5大专业群涵盖20个专科专业: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含中外合作办学方向)、葡萄酒文化与营销、西式烹饪工艺、中西面点工艺、烹饪工艺与营养、餐饮智能管理、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旅游管理、电子商务、休闲服务与管理、定制旅行管理与服务、全媒体广告策划与营销、智慧旅游技术应用、旅游英语、旅游日语、应用韩语、应用西班牙语、空中乘务等20个;其中,上海市一流专业群3个、一流专业6个。此外,依托上海师范大学办学资源(图书馆、体育馆、食堂、浴室、学生班车等设施资源共享;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现有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旅游管理、企业管理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旅游管理(MTA)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和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等本科专业3个),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学习资源和深造的便利条件。学校坚持“面向国际、依托行业、服务产业”办学理念,聚焦专业内涵建设,创新旅游人才培养。现有专任教师200余名,均具备硕士、博士学位或职业资格证书,多拥有国际院校进修、行业挂职锻炼经历;具有高级教师类职称和高级技师类职称教师80余名,其中有一大批国内知名的旅游、会展等学科带头人;另有兼职教师150余人,聘请美国、加拿大、爱尔兰等多个国家长短期外籍专家,开展专业教学与交流,促进师资国际化;拥有省部级(上海市级)教学团队14个、教学创新团队10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上海市教学名师4人。近年在教育部、上海市各类质量工程和教学改革项目建设中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3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1项、省部级(上海市)教学成果12项;获国家及上海市精品课程27门,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35项;教育部国家规划教材20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1项;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11项,1人获全国第一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银奖并入选第46届世赛国家集训队。学校为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副会长、上海旅游行业协会旅游教育分会会长、上海餐饮烹饪协会副会长与上海旅游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分别是中国旅游名校T10联盟、中国旅游院校五星联盟和长三角旅游职业教育联盟成员;拥有近500家合作单位,学校依托平台,扎实人才培养与师资建设的同时,在国内与境外、上海与外省区市、企业与中学等建立了150余家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稳步提升学生实习、就业质量。学校为世界旅游组织(UNWTO)附属成员、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亚太旅游教育培训机构(APETIT)执委会副主席、亚太旅游协会(PATA)理事、世界旅游联盟(WTA)成员、世界休闲组织(WLO)会员、国际展览产业联盟(IEIA)成员、中国-东盟旅游教育联盟发起成员等,现与23个国家和地区的55所院校、126个机构与组织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形成专升本、专升硕等立交桥式项目体系,全面提升学生发展力与国际化视野,近五年出国、出境参加学校交换生、短期访学、海外实习等交流项目的学生400多人。学校积极拓展就业市场,与上海、长三角、全国及部分境外的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全覆盖的良好合作关系。建校40多年来,学校培养了近10万名各级各类人才,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欢迎;三分之二的毕业生稳定在旅游行业,其中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担任旅游企业部门经理以上职务或任职于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岗位,为学校赢得了优良的社会声誉。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高星级酒店与知名旅行社、会展、餐饮、景区、休闲、娱乐等旅游行业企业,渠道广、质量好。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市浦东新区
    学校简介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是一所工科见长,管经文理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上海市属普通高等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同时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是上海市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培育)单位。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是伴随着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断成长的一所新型大学。学校前身为成立于1960年的上海市业余工业大学,1984年更名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是目前上海市唯一一所以“工业大学”命名的高校。学校在60余年办学过程中,历经成人教育、全日制本专科教育及至硕士研究生教育,始终坚持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办学定位,面向社会需求,服务国家战略,为上海和全国输送了各级各类技术与应用型人才近20万名,培养出了130余位全国和省部级劳动模范,被誉为“劳动模范的摇篮”,形成了“勤奋、自强、求实、创新”的校风,“厚生、厚德、厚技”的校训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务实创新、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二工大人守正出新,砥砺奋进。  学校区位优势明显,师资力量雄厚。金海路校区地处上海浦东金桥,紧邻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与众多世界500强企业毗邻,占地近800亩,校舍面积近40万平方米。学校下设16个二级学院(部),全日制在校生13000余人,拥有一支综合素质高、科研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82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近40%,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东方学者特聘教授、曙光学者等各级各类人才43人。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深耕内涵发展。学校是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培育单位,浦东新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人才培养覆盖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理学、艺术学6个学科门类、24个专业类别。现有6个硕士专业学位点、45个本科专业、20个高职专业。 “环境科学与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批上海高校II类高原学科建设。“十四五”期间,学校结合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目标,依据规划安排建设“机械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节能与新能源材料)”两个高原学科。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等30余个。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上海市精品课程等30余门。近3年,学生参加省部级及以上各类学科技能竞赛200余项,共获得奖项7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项300余项。  学校始终对接社会需求,提升服务能级。承担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百余项。获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东方学者特聘教授(含青年)、浦江计划、曙光计划、启明星计划、阳光计划、扬帆计划、晨光计划等人才类项目50余项。作为第一单位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拥有“上海先进热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市逆向物流与供应链协同创新中心(培育)”、 “上海市劳模文化研究中心”、“上海市职业技术教师教育研究院”等省部级科研平台。与上海材料研究所联合共建“上海市工程材料应用与评价重点实验室”,与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合作共建“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分实验室”。学校注重产教融合,与江南造船、商飞、华虹、航天八院、上海电气、中银上海市分行、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迪士尼等著名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全面合作。依托二工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在长三角地区的数十个技术转移工作站,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与浙江省武义县共建的“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成功落地并正式运行。  提质增效,不断提升学校教育对外开放水平。目前与36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个高校和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现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个。开展本硕博多层次联合培养项目近140个。现有来自24个国家的110名学历留学生。目前建有全英语专业5个,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课程9门,上海高校外国留学生英语授课示范课程9门,共开设本科全英语课程86门,全英语项目24项。学校拥有国际联合实验室及联合研究中心14个,与海外联合申报欧盟伊拉斯谟+项目8项。  在新的起点上,学校将传承优良办学传统,坚持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贯彻落实校第五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精技术、重责任、国际化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为把学校建成以工科见长,多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而努力奋斗。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市松江区
    学校简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是工学、经济、管理、艺术、设计等多学科互相渗透、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高校、全国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牵头单位、上海市“高水平地方应用型高校”试点建设单位。2017年被列为上海市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学校的前身为创建于1978年的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上海化工学院分院(1984年编入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和上海纺织工学院分院(1980年更名为华东纺织工学院分院)。1985年在上述院校的基础上,组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03年,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创建于1951年)整体划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校拥有松江、长宁、虹口等校区,占地1476亩,总建筑面积71.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额约32亿元,教学科研仪器约10亿元。现有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中韩多媒体设计学院、航空运输学院(飞行学院)、纺织服装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数理与统计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部、工程实训中心等教学机构,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国家大学科技园。学校现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个,本科专业64个;机械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车辆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制药工程、环境工程、工商管理等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飞行技术、交通运输、化学工程与工艺、产品设计、纺织工程、自动化、艺术与科技、旅游管理(邮轮经济)、飞行器制造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11个专业入选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环境工程、交通运输、服装设计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制药工程等8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车辆工程专业通过德国ASIIN认证。学校致力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依托现代产业办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以现代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学科群、专业群对接产业链和技术链,以产学研战略联盟为平台,与行业、企业共同构建了协同办学、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协同就业的“四协同”模式、“一年三学期,工学交替”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助力学校成为培养优秀工程师和工程服务人才的摇篮。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4000名,其中硕士研究生近4400名。毕业生具有显著的就业竞争优势,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2021年,在疫情影响下就业率达到97.66%,继续位于同类高校前列。学校坚持学科引领,持续增强科研核心创新力。工程学、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拥有上海市Ⅲ类高峰学科1个、Ⅳ类高峰学科1个,协同创新中心、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校智库等省级学科科研平台18个;建有高等研究院,汇集高端人才团队,打造科研特区。自2016年来,学校以第一单位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4项,其中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2020年获批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以第一单位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1项,其中2021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获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500余项;以第一单位获省部级科技奖29项,其中一等奖1项;省部级哲社类获奖11项,其中一等奖1项;获得专利授权3200余项。学校把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作为重中之重。现有教职工1983人,其中专任教师1553人,博士学位教师占比60%,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39人。学校目前在岗各类国家级人才23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含双聘院士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省部级人才及人才项目获批者102人。学校秉承开放办学的理念,为学生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海外学习交流平台和渠道。目前,学校已与美国、加拿大、墨西哥、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典、瑞士、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90余所高校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设有中韩、中法和中瑞等合作办学项目,提供博士联合培养、硕士和本科双学位联合培养、学分互认、毕业设计、海外实习、国际产学合作、国际友城等90多个海外学习交流项目。学校每年接收自来自德国、法国、俄罗斯、日本、韩国、越南、蒙古等6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与发展的进程,学校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导学校教育事业的改革、转型和发展,按照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立的“新三步走”奋斗目标,大力实施“人才强校、特色发展、国际化”三大发展战略,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在建设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征程上自信前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热忱欢迎您的到来!松江校区(主校区)地址:上海市松江区龙腾路333号,邮编:201620长宁校区地址:上海市长宁区仙霞路350号,邮编:200335虹口校区地址:上海市虹口区逸仙路88号,邮编:200434
  • 上海建桥学院上海市浦东新区
    学校简介上海建桥学院(Shanghai Jian Qiao University)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 主,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民办大学。学校于1999年由周星增等一批热心教育和公益事业的企业家出资筹建,翌年6月正式登记设立,2001年4月,学校获批为“民办上海建桥职业技术学院”,成为主要从事专科层次学历教育的高等职业院校;2003年8月,学校更名为“上海建桥职业技术学院”,同年被列为上海市11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之一。2005年9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同意在“上海建桥职业技术学院”的基础上建立“上海建桥学院”,学校逐步成为以本科层次学历教育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2006年9月,首批本科学生报到入学;2010年7月,学校获批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自2004年起连续七届获“上海市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并于2015年2月获“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15年秋,学校由浦东康桥整体搬迁至浦东临港。2017年5月,学校入选“上海市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学校是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全国高校后勤事业发展先进单位,上海市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校、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上海市政府促进就业先进集体、上海市花园单位、上海市平安示范单位,上海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上海高校党组织“攀登计划”,上海市“三支一扶”工作先进集体,并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学校总投资已逾28亿元人民币,校园占地面积53.25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已建成面积约42万平方米。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2.5亿元人民币,教学用计算机6765台,多媒体教室224个,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总数16828个;目前,学校建有9个二级实验中心,2个公共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基地,各类实验室174个。图书馆座位数达到2894座,馆藏纸质图书158余万册,电子图书26.2万册,各类数据库60种。截至2020年9月,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有21356人,其中本科生18790人,学校是上海市第一所获得留学生招生资质的民办高校,目前在校全日制留学生18人,每年另有短期留学生约100人。自创办以来,学校已累计向社会输送18届逾5.06万名合格毕业生,建桥学子因“毕业即就业,上岗即上手,发展可持续”而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近几年,学校的就业率始终稳定在98%以上,签约率也保持在93%左右,雇主满意度高位稳定。学校现有教职工1347人,其中专任教师101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占比81.5%,副高及以上职称335人,占比33.1%。专任教师中“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2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9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辅导员各1人,上海市模范教师1人,上海市“育才奖”获得者18人,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3名,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2人,“晨光计划”项目获得者14名;学校有行政及教辅人员335人;学校还聘有一支441人的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学校主动适应上海和浦东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加强学科专业布局结构调整。目前,学校设有13院1系1部,分别是:商学院、机电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珠宝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设计学院、健康管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和体育教学部。还设有继续教育学院。现有本科专业34个,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理学、艺术学、教育学等7个学科门类。拥有中外合作办学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各1个,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2个,上海市一流本科培育项目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上海市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5个,上海市特色专业3个,市级精品课程12门、市级优质在线课程3门、市级示范性全英语课程2门、市级重点课程59门、市重点教改项目11个。2017年,获上海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卓越建桥”引领改革发展、全面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和《用新时代雷锋精神构筑思政格局提升民办高校整体育人针对性有效性》均获一等奖。学校是上海市首批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单位、首批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试点单位和上海市民办高校辅导员研修基地、首批上海市高校创业指导站、浦东新区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学校获批教育部产教融合创新基地2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8项,学校机电学院的数控实训基地为国家级示范性数控实训基地。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实行科学决策、民主管理。学校的校训是:感恩、回报、爱心、责任;质量方针是: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依法治校,严格管理;办学理念是:民营模式、公益性质、人本观念、文化管理;办学使命是:为学生建成才之桥,为教师建立业之桥,为社会建育人之桥。学校坚持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寻求与行业、企业紧密对接的多方合作理念,探索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和双赢目标。以联合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引进企业课程、聘请企业教师、共同指导毕业设计、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等形式发挥行业、企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先后与中兴通讯、东方网、解放日报、百联汽车、建工一建、家乐福、汉堡王、上海迪士尼、豫园集团、科大讯飞、上海电气、六院东院等百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合作关系,实现校企合作培养人才。2019年,学校顺利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并得到了专家组对学校工作的高度肯定。同时,学校坚持依托校际合作办学模式,借助兄弟院校优质教育资源,在双向互动的交流合作中,增强学校发展实力。学校先后与东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签署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开展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合作,在合作中增强我校学科和师资队伍水平。学校加入由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19所高校共同参与的上海市西南片高校联合办学,参与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中心建设,在校生就读期间可共享跨校优质教育资源。学校热心公益慈善事业,迄今已在全国各地捐建40余所希望小学,资助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300多名贫困生累计达1000多万元;此外,学校还多次冠名或赞助中国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国际跳棋等棋类比赛以及全国大学生击剑比赛、全国大学生摔跤比赛等体育赛事。进入新时代,学校将继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应用技术大学办学定位,坚持“质量核心、教学中心、学生本位、教师主体”工作方针和“育人为本、教学为本、本科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紧密结合上海和浦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立足临港新片区推进“产·教·城”融合发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坚持国际合作与产学合作,努力把上海建桥学院办成一所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应用技术型大学,力争在国内一流民办大学建设进程中实现新突破。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